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嵌顿和胆囊萎缩528例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嵌顿和胆囊萎缩528例

一、528例胆囊结石嵌顿和胆囊萎缩的腹腔镜手术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王毅,刘杰[1](2021)在《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策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为124例患者行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因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术中出血量较大难以控制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4~160 min,中位数70.5 min;术中出血量20~500 mL,中位数50 mL,均未输血。患者均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引流量20~520 mL,中位数50 mL,引流液颜色均为淡红色,留置时间2~6 d,中位数3 d。术后住院2~10 d,中位数3 d。无术后大出血,2例发生胆漏,引流量均较小,经引流后治愈出院。无胆管横断等不可逆胆道损伤。结论: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术中采用最后切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胆囊部分切除、胆囊切开减压等方法,利于减少术中胆道损伤,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刘京山,朱星屹[2](2021)在《内镜保胆手术指南(2021版)》文中研究指明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是常见的胆囊良性疾病,内镜保胆手术已成为胆囊切除术以外的另一种有价值的手术方式。该指南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对"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指南(2015版)"做出了更新,对术前准备、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操作要点、术后随访及预防再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提高胆囊良性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内镜保胆手术规范、健康发展。

曹鹏辉[3](2021)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作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金标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在各级医疗单位广泛开展。那么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ifficul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DLC)就成为手术医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预测其发生也变的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得出术前可预测DLC发生的指标,进而指导手术医师为术中的挑战做好准备、优化手术计划,尤其是无法行LC时果断及时的中转开腹,减少不必要的胆道损伤,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咨询做出更准确的解释。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Ⅰ级或Ⅱ级)或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且行LC治疗的病例(年龄>18岁)共157例,按手术用时或是否中转开腹,分为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37例(A组)和非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120例(B组)。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既往是否发病、发病时间、上腹部手术史、基础疾病史)、生化指标(WBC、NEU、ALT、AST、ALP、γ-GGT、TBIL、FIB)、影像资料(胆囊长径、胆囊短径、胆囊壁是否增厚、结石数量、结石是否嵌顿颈部)、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远期并发症等。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确定DL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χ2检验结果:年龄(χ2=4.464,P=0.035)、既往急性胆囊炎发病史(χ2=18.558,P=0.000)、发病时间(χ2=3.924,P=0.048)、BMI(χ2=9.743,P=0.002)、糖尿病病史(χ2=4.297,P=0.038)、白细胞计数(χ2=4.800,P=0.028)、中性粒细胞绝对值(χ2=4.334,P=0.037)、纤维蛋白原(χ2=5.390,P=0.020)、胆囊短径增加(χ2=4.272,P=0.039)、胆囊壁增厚(χ2=9.265,P=0.002)、颈部结石嵌顿(χ2=9.888,P=0.002)、术后近期并发症(P=0.012)、术后远期并发症,即PCS的发生,(χ2=5.858,P=0.016)等13项因素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A组)和非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χ2检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协变量,采用逐步法(Forward L:LR法)筛选影响因素,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有年龄、胆囊壁增厚、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既往急性胆囊炎发病史、发病时间,其回归系数均>0,OR值分别为2.657、2.420、7.151、11.341、9.246,表明年龄、胆囊壁增厚、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既往有急性胆囊炎发病史、发病时间是DL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年龄≥50岁、既往有急性胆囊炎发病史、发病时间≥72h、BMI≥25Kg/m2、糖尿病病史、白细胞计数≥9.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6.3×109/L、纤维蛋白原≥3.5g/L、胆囊短径增加、胆囊壁增厚、结石嵌顿胆囊颈部的患者更易发生DLC。2.年龄、胆囊壁增厚、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既往有急性胆囊炎发病史、发病时间等5项因素是DLC的独立危险因素。3.既往上腹部手术史会造成腹部广泛粘连,造成LC手术困难,甚至提高中转开腹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和非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在既往上腹部手术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不是DLC的危险因素,可能和我中心对此类患者多直接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有关。

李炜,王敬晗,马文聪,施学兵,吴小兵,姜小清[4](2021)在《胆囊癌外科治疗的争议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胆囊癌恶性程度高,易侵犯邻近脏器和发生淋巴结转移,且对放化疗不敏感,是预后最差的胆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胆囊癌的手段,但是关于胆囊癌的手术方式、肝脏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意外胆囊癌的处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此外,当前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多种实体瘤中取得巨大成功的背景下,未来外科手术在进展期胆囊癌治疗中的地位是否会发生改变,亦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王宏光,陶丽莹,郭庆梅[5](2020)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SpyGlass DS胆道镜治疗胆囊颈结石和急性胆囊炎》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SpyGlass DS胆道镜治疗胆囊颈结石和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采用ERCP联合SpyGlass DS胆道镜治疗11例胆囊颈结石和急性胆囊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颈结石、急性胆囊炎,4例胆总管结石、胆囊颈结石合并化脓性胆囊炎,1例Mirrizi综合征继发化脓性胆囊炎。11例均内镜取石成功,胆囊颈结石均全部取出。ERCP操作时间(30.0±19.9)(24~71) min, SpyGlass DS检查时间(13.0±6.4)(5~25) min,术后恢复进食时间(2.8±1.0)(2~5) d,术后住院时间(6.3±1.6)(5~10) d。术后症状较轻,并发症较少。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颈结石和急性胆囊炎的病人,采用ERCP联合SpyGlass DS胆道镜治疗相对安全、可行,有一定实用性。

王钟芳,侯丽[6](2020)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术后并发症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术后并发症因素,并针对性拟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其实施腹腔镜治疗,运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有1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3.00%。通过实施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既往病程、结石性胆囊炎、胆囊三角结石变异、术者经验、出血量,这些因素均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关联(均P<0.05);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与性别、年龄、肥胖、合并内科疾病、胆囊颈结石嵌顿、胆囊萎缩、腹腔引流管的放置因素均没有任何关联(均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后得出:患者的既往病程、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者经验、出血量均是急性胆囊炎早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治疗急性胆囊炎使用腹腔镜出现并发症的因素主要与手术操作人员的经验有关,手术执行人员需提高自身操作经验,并加强训练,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与开腹指征。

王宇[7](2020)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拔除的最佳时间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病区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T型管引流术的104例病人资料,分析不同拔管时间(3~4周、≥4周且≤6周、>6周)拔管前基本情况,拔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因素,找出最适宜的拔管时间和有可能减少带管时间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防止并发症,尽可能减少T型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方法 收集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病区行LC+LCBDE+T型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资料,并排除肝功能C级、终末期胆道结石的病人。按照拔除T型管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3~4周组(A组)、≥4周且≤6周组(B组)及>6周组(C组),同时整理各组病人的相关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若方差齐,差异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若方差不齐或非正态分布,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描述,差异检验则应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事后两两比较法。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构成比和率的差异检验采用R×C表的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Bonferroni校正法。检验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三组间不同拔除T型管时间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分组情况,选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各组间不同统计量的比较,结合临床知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一共纳入104例病人,其中术后肝内胆管残余结石4例,将其排除后分为A组(14例)、B组(43例)、C组(43例)。三组统计量之间没有完全的正态分布,故计量资料应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三组间病人的一般情况中年龄和脂肪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11),其余各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得出:年龄:A、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1),A、B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校正=0.065,P校正=0.043);脂肪肝:A、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isher=0.010),A、B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Fisher=0.053,P校正=0.501)。三组间不同统计量之间的比较显示:术者、术后低蛋白血症、T型管总引流量、T型管夹闭时间以及总费用5个项目中,三组整体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7,P<0.001,P=0.006,P=0.023),其余各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得出:术者(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A、C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5,P校正<0.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isher=0.634);术后低蛋白血症:B、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校正=0.011),A、B两组间和A、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Fisher=0.391,PFisher=0.5 1 1);T型管总引流量:A、B两组间,A、C两组间及B、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2,P校正<0.001,P校正=0.004);T型管夹闭时间:A、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2),A、B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校正=0.090,P校正=0.051);总费用:A、B两组间,A、C两组间及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校正=0.634,P校正=0.033,P校正=0.018)。进一步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其中年龄、T型管总引流量、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9,P<0.001),其余各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后3~4周拔除T型管是安全的,对于高龄、T型管引流量多、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可适当延长至6周拔管。图[0]幅;表[6]个;参[111]篇。

段鸿皓[8](2020)在《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技术在困难胆囊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目前治疗胆囊良、恶性病变的常用方法,有着较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中操作便捷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在LC中胆管损伤依旧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中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率为0.2%-0.3%,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发生较传统开腹手术升高至0.5%-0.9%[1]。如何有效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管损伤一直是关注及研究的热点。随着近年来出现的吲哚菁绿荧光染色腹腔镜技术,为降低困难胆囊切除术中的胆管损伤率提供了一种有效地方法。[目的]1.研究吲哚菁绿荧光染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可靠性,能否有效避免胆道损伤。2.对比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吲哚菁绿荧光染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染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困难胆囊切除中的不足与优势,是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3.讨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腹腔镜技术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因胆囊结石并反复胆囊炎发作行胆囊切除术65例,男性27例,女性38例,年龄29—67岁,符合困难胆囊切除术入组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且无碘过敏史。65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常规腹腔镜手术组35例(男性14例,女性21例),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前及术后肝功(ALT、AST、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肾功(肌酐)、能否有效识别胆管解剖结构以及识别胆道时间。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检验,表示用(±s),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x2检验。[结果](1)术前:对照组(腹腔镜组),35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0.7±9.47岁,平均体重73.7±7.35kg。实验组(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8.2±11.49岁,平均体重69.28±7.37kg。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前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肝功能、肌酐,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①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经卡方检验后(x2=0.074,p=0.786),年龄通过 t 检验对比(t=-0.807,p=0.424),体重通过t检验(t=-2.075,p=0.043),统计学无差异,具有可比性。②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肾功能(肌酐)均经配对t检验后,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术中:①对照组手术时间(90.16±27.34min)对比实验组手术时间(65.91±20.75min),经配对t检验(t=-3.562,p=0.001),证明手术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手术时间较实验组长;②在分离寻找胆囊三角解剖结构的时间上,对照组时间(11.24±3.75min),实验组时间(7.59±2.75min),经配对t检验分析(t=-3.963,p=0.001),分离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时间长于实验组时间;③对照组术中出血(22.95±13.96ml),实验组术中出血(17.1±8.17ml),经t检验分析(t=-1.691,p=0.102),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①对照组术后通气时间(34.11±8.53h)、住院总费用(7835.10±620.03¥)、住院时间(3.58±1.54d)与实验组通气时间(34.27±7.9h)、住院总费用(7951.22±533.74¥)、住院总时间(4.1±1.47d)无明显差异(P>0.005)。②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肾功能(肌酐)均经配对t检验后,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结论]1.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腹腔镜在困难胆囊切除术中辨别胆道解剖结构的可操作性高,安全性强,能有效识别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能有效避免胆道及血管损伤。2.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腹腔镜技术较传统的腹腔镜技术在困难胆囊切除术中存在手术时间短的优势,在术后肝功能、感染指标以及、住院周期及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差异。3.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腹腔镜技术在胆囊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贾伟路[9](2020)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以及经保守治疗好转后Ⅱ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T-LC)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探讨在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选择LSC术式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发病时间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68例,包括行LSC、LC、CT-LC患者。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LSC组28例,LC组24例,CT-LC组16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指标、肝功能、胆囊壁厚度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SC组、LC组、CT-LC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ml)、术后首次排气(d)时间分别为[123.5±10.48、150.4±8.91、98.75±9.71,(P<0.05)],[52.14±8.35、109.54±12.35、47.44±8.21,(P<0.05)],[3.64±1.31、4.54±1.32、2.31±1.40,(P<0.05)],LSC组和CT-LC组均优于LC组。LSC组和CT-LC组中转开腹率为2例(7.1%)、1例(6.2%)均少于LC组5例(17.8%),P=0.015。三组术后腹腔引流量(ml)、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d)为[53.71±10.13、70.17±5.79、30.69±6.99,(P<0.05)],[5.50±1.53、5.75±1.57、2.44±1.41,(P<0.05)],CT-LC组优于LSC组和LC组。住院天数(d)、住院总费用(元)为[5.29±1.58、6.75±1.07、11.13±1.54,(P<0.05)],[16378±1427、18404±1234、25836±752,(P<0.05)],LSC组均优于LC组和CT-LC组。LC组4例(6.7%)中转开腹、2例(8.3%)发生腹腔感染,LSC组和CT-LC组无此情况。LSC组、LC组及CT-LC组发生胆瘘病例分别为4例(14.2%)、5例(20.8%)、1例(6.25%),P=0.514。LC组、LSC组各出现1例(3.5%、4.1%)术后肠梗阻,P=1.000。三组都未出现穿刺孔口感染。LSC组、LC组及CT-LC组分别出现3例(10.7%)、5例(20.8%)、2例(12.5%)术后体温大于38.5℃。LC组因中转开腹转ICU病房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随访,其中16人失访,3个月随访LSC组、LC组、CT-LC组上腹部疼痛不适分别为2例(9.0%),1例(6.2%),1例(7.1%),P=1.000;恶心呕吐1例(4.5%),1例1(6.2%),1例(7.1%),P=1.000;LSC组、LC组腹泻1例(4.5%),1例(6.2%),P=1.000;LC组胆总管结石残留1例(6.2%),P=0.577,均无其他病例。6个月随访LSC组、LC组上腹部疼痛不适1例(4.5%),1例(6.2%),P=1.000;LC组腹泻1例(6.2%),P=0.577;CT-LC组均无其他病例。结论:在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存在胆囊三角解剖困难的病例中,LSC与LC和经保守治疗好转后Ⅱ期行LC组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开腹率低、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且达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是安全可行的替代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张凯[10](2020)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速度快等绝对优势已成为治疗胆囊炎的“金标准”术式。但胆道损伤因其起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仍被公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加深对胆道损伤的认识,以期望用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CNKI等数据库及手工检索相关中英文杂志及文献。收集截止至2019年12月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按照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3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对胆道损伤相关因素的可靠估计。结果:经过严格筛选,共纳入29项国内外相关研究。其中对14项危险因素行Meta分析,提示:急性胆囊炎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4.25(2.04,8.84)]、胆道解剖异常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01),[OR 11.28(5.09,25.02)]、胆囊壁增厚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5.06(3.18,8.05)]、术中粘连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6.35(2.84,14.19)]、术中出血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7.63(4.62,12.58)]、先切断胆囊管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8.06(3.20,20.32)]、男性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3),[OR 0.67(0.47,0.97)]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术前培训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低(p<0.00001),[OR 0.17(0.10,0.28)]、医生学习曲线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低(p<0.00001),[OR 0.25(0.14,0.44)]、术前MRCP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低(p<0.0001),[OR 0.14(0.05,0.36)]、术中胆道造影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低(p<0.00001),[OR 0.08(0.03,0.21)]均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保护因素;年龄与胆道损伤无明显相关性(P=0.09)、急诊手术与胆道损伤无明显相关性(P=0.24)、手术时间与胆道损伤无明显相关性(P=0.30)。结论:急性胆囊炎、胆道解剖异常、胆囊壁增厚、术中粘连、术中出血、先切断胆囊管、男性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术前培训、医生学习曲线、术前MRCP、术中胆道造影均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保护因素;年龄、急诊手术、手术时间与胆道损伤相关性较小。

二、528例胆囊结石嵌顿和胆囊萎缩的腹腔镜手术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28例胆囊结石嵌顿和胆囊萎缩的腹腔镜手术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3.1 最后切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3.2 胆囊部分切除
    3.3 胆囊切开减压
    3.4 术中分离技巧
    3.5 术中止血的技巧
    3.6 减少术后切口疼痛的术中技巧

(2)内镜保胆手术指南(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内镜保胆手术概述
    1.1 内镜保胆手术的命名
    1.2 内镜保胆手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1.3 内镜保胆手术的分类及评价
        1.3.1 M-CGPS
        1.3.2 La-CGPS
        1.3.3 L-CGPS
    1.4 内镜保胆手术的设备
        1.4.1 基本设备
        1.4.2 其他设备
2 内镜保胆手术治疗流程
    2.1 内镜保胆手术的术前准备
        2.1.1 术前准备及用药
        2.1.2 术前全身检查
        2.1.3 胆道系统检查
        2.1.4 胆囊功能评价
    2.2 内镜保胆手术的适应证
        2.2.1 胆囊结石伴或不伴临床症状
        2.2.2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
        2.2.3 胆囊息肉
        2.2.4 胆囊结石(息肉)合并局限型胆囊腺肌症
    2.3 内镜保胆手术的相对适应证
        2.3.1 胆囊结石伴急性、亚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壁炎性水肿且保守治疗有效者
        2.3.2 胆囊造瘘或穿刺引流后残余胆囊结石(息肉)
        2.3.3 合并节段型腺肌症
        2.3.4 合并RASS
    2.4 内镜保胆手术的禁忌证
    2.5 内镜保胆手术的操作原则
        2.5.1 保胆三原则
        2.5.2 其他操作注意事项
    2.6 内镜保胆手术的并发症
        2.6.1 一般手术并发症
        2.6.2 胆漏
        2.6.3 结石残留
        2.6.4 胆囊内出血
        2.6.5浆膜下穿孔
    2.7 内镜保胆手术的术后处理及预防再发
        2.7.1 术后饮食
        2.7.2 胆酸类药物
        2.7.3 中药
    2.8 内镜保胆手术的随访和信息记录
        2.8.1 术前术中的信息记录
        2.8.2 术后随访
    2.9 胆囊结石再发
3 附件
    3.1 胆囊胆固醇沉积分度
    3.2 罗-阿窦结石分度
    3.3 胆囊腺肌症分型
    3.4 胆囊管通畅标准
    3.5 胆胰汇合部疾病

(3)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临床资料收集
    1.5 手术方式及步骤
    1.6 术后个体化治疗策略
    1.7 研究指标
    1.8 统计学处理
    1.9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如下
        2.1.1 术前资料比较结果
        2.1.2 术后近期并发症比较结果
        2.1.3 术后远期并发症比较结果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 结果总结
第三章 讨论
    3.1 解剖变异
        3.1.1 胆囊管位置及变异
        3.1.2 胆囊动脉来源及变异
    3.2 术前资料
    3.3 术后近、远期并发症
        3.3.1 LC 导致的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 ,BDI)
        3.3.2 PCS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特殊名词解释
致谢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4)胆囊癌外科治疗的争议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胆囊癌的T分期和临床分型与外科治疗的关系
2 肝脏切除的范围
3 淋巴结的标准清扫与扩大清扫
4 扩大切除和姑息切除的意义
5 腹腔镜手术的是与非
6 意外胆囊癌的处理
7 结语
作者贡献:

(5)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SpyGlass DS胆道镜治疗胆囊颈结石和急性胆囊炎(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一)设备与附件
        (二)手术方法
        (三)研究指标
结果
讨论

(7)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拔除的最佳时间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定义
        1.2.1 病例纳入标准
        1.2.2 一般资料
        1.2.3 相关定义
    1.3 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拔除T型管过程
        1.3.1 术前常规准备
        1.3.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过程
        1.3.3 T型管拔除过程
    1.4 研究过程
    1.5 结果
        1.5.1 病人分配情况
        1.5.2 病人一般情况的比较
        1.5.3 三组间不同统计量的比较
        1.5.4 三组间不同拔管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讨论
    1.7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案的临床进展
    2.1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危害
    2.2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方法
    2.3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非手术治疗方案
    2.4 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2.5 腹腔镜的临床应用
        2.5.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2.5.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术
        2.5.3 单孔腹腔镜的应用
    2.6 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2.6.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内镜逆行下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2.6.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内镜逆行下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
        2.6.3 Spy Glass系统
    2.7 胆道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2.7.1 经皮经肝胆道镜
        2.7.2 经口胆道镜
        2.7.3 经鼻胆道镜
    2.8 三镜联合技术
    2.9 塑料支架置入术
    2.10 其他手术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技术在困难胆囊切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腹腔镜技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9)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制定检索策略
    1.2 制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1.3 文献质量评价及分析
    1.4 数据提取
    1.5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特征
    2.3 Meta分析
    2.4 文献发表偏倚
    2.5 发表偏倚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528例胆囊结石嵌顿和胆囊萎缩的腹腔镜手术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策略分析[J]. 王毅,刘杰.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09)
  • [2]内镜保胆手术指南(2021版)[J]. 刘京山,朱星屹. 中国内镜杂志, 2021(08)
  • [3]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分析[D]. 曹鹏辉. 延安大学, 2021(11)
  • [4]胆囊癌外科治疗的争议与思考[J]. 李炜,王敬晗,马文聪,施学兵,吴小兵,姜小清. 肿瘤防治研究, 2021(04)
  • [5]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SpyGlass DS胆道镜治疗胆囊颈结石和急性胆囊炎[J]. 王宏光,陶丽莹,郭庆梅.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06)
  • [6]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术后并发症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王钟芳,侯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19)
  • [7]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拔除的最佳时间及影响因素[D]. 王宇.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技术在困难胆囊切除中的临床应用[D]. 段鸿皓.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贾伟路.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10]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D]. 张凯.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嵌顿和胆囊萎缩52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