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炬”计划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韩博,程建鹏,李洪娟,马玉晴,张娟飞[1](2022)在《宁夏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2020年度全区火炬统计调查数据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特色产业基地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产业集聚的重要途径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整合各类要素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但目前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依旧存在企业规模小、科技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为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基地对宁夏优势特色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深入分析了宁夏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耕夫,潘康平[2](2016)在《清香溢远 追高逐新——“2016年全国新材料高峰论坛”在清远高新区举行》文中研究说明7月19日上午,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轻工联合会指导,省科技厅、中山大学、清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6年全国新材料高峰论坛暨广东聚航新材料研究院开业典礼"在清远高新区举行。这是清远高新区继今年初接连摘下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三个"国字号"招牌后,搭建的又一个一流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不仅如此,在当日举行的2016年全国新材料高峰论坛上,清远高
涂宗华[3](2015)在《两岸新材料产业商业模式的比较与启示》文中提出新材料产业作为其他六大战略新兴产业的物质基础,要实现其技术的产业化,必须重点关注商业模式的创新。只有商业模式的成功才能使新材料产业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加速产业升级并提升产业聚集度。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新材料产业的对照,归纳台湾新材料产业商业模式特点,总结大陆新材料产业商业模式培育现状。以此为基础提炼台湾新材料产业成功商业模式经验,将其融入大陆新材料产业商业模式培育当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从而构建两岸新材料产业良好合作机制,促进两岸新材料产业共同发展。
李东霖[4](2015)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属性,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政治军事战略的实现;同时具有新兴性,技术新、工艺新、应用领域新;其发展和新产品使用事关我国的民生问题、社会生态问题,并能带动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具有广泛的增长空间。国家层面规划和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助于相关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创新驱动转变,引领经济内生增长并带动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着变化;在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进程中,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需要促进产业结构演进,还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其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资源性和市场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过程中,根据层次分析法(AHP)得出的结论,首先突出表现在产业的技术创新含量,其次是产业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并兼顾产业的社会效益。方案层中R&D投入强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生产率上升基准、企业社会贡献度这些指标的权重最大,这些实证结果为科学和准确选择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产业的本质是企业,产业发展最终落实在企业发展上。企业的本质是市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框架体系中,产业的选择和培育集中要求培育和创造产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不仅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也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体现,论文根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技术需求特征,综合现有理论研究成果,构建了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Entrepreneur企业家——Government政府——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环境Environment(EGSE)动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中突出技术市场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市场的完善。根据摩尔新定律和企业理财理论分析了产业融资需求;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债务融资中银行和企业的博弈,研究表明产业资本供给方面普遍存在麦克米伦缺口。用数据包络法(EDA)结合BCC指标分解方法,选取了102家数据测算了深沪两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上市公司金融支撑的绩效。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对生物医药产业(1.00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0.920),新材料产业(0.826),节能环保产业(0.825)的支持效率相对较高,而新能源产业(0.723),高端装备制造业(0.669),新能源汽车产业(0.554),因规模效率指数不高,有待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效率尚未达到最优,还有改进与提升的空间。我国七大领域不同产业面临不同的业界国际竞争态势、技术难题、资源瓶颈,本文联系产业和企业实际,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管理理论,遵循产业理论——产业政策——产业创新实践的路线,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模型工具,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就产业的技术和资金发展要素加以实证研究,分析技术投入和产出现状,资本投入的供给和需求,金融支撑的效率。并在查找最新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论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试图解决如何又快又好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怎样扫除阻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社会生产力障碍?怎样统筹和协调区域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本文在政策研究中系统的查阅和整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及部委的相关政策文件,在吃透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将实际政策落实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和支持上,产业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中强调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有待市场的检验,突出体现在财政政策实证研究的因变量是企业的市场产出即主营业务收入;在金融支撑章节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投入产出效率做以分析,突出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对我国现行财政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作用效果的分析,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采用OLS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回归结果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出口交货值、固定资产投资,政府以前年度研发投入资金,及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回归系数均为正,表明这些变量呈同向变动关系,且影响明显。研究表明财政政策具有正向激励的效果,但财政政策效果具有滞后性,带动效果亟待增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设计及实践收效,经验表明各国政府普遍注重规划和引导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制度设计、培育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并设置强有力的产业政策,都有助于本土战略性新兴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论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我国现阶段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区域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究进一步完善和积极运用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战略等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改进的举措,综合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张婷婷[5](2014)在《当前对于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园区基本情况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原名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环保部等部委审核,2006年3月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10年,济南市政府为园区加挂"济南新材料产业基地"的牌子;2012年9月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园区"国家火炬济南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2013年8月29日,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更名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园区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专
段浩,袁洋[6](2012)在《中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布局导向与发展模式》文中指出新材料是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新材料产业基地是促进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及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各地促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区域专业化分工"和"行业专业化细分"的基本导向,目前,已经形成资源开发型、市场指向型、技术驱动型等3种主要发展模式。
本刊通讯员[7](2011)在《倾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名都”——访淄博市副市长、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庄鸣》文中提出淄博市作为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成功实现老工业基地转型的代表,连续7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称号,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淄博医药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淄博博山泵类产业基地、
王璞[8](2011)在《江西省新材料产业成长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新材料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范围内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从某种角度来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美国、日本、欧盟是世界新材料生产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保持传统材料产业优势的同时,也都制定了相关科技产业发展计划来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江西省是我国中部的传统农业大省。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省大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了以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为主的格局。这些产业部门为江西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是江西省新材料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效率低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内竞争力较弱,新材料产业链不完善,对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没有形成合力。因此,对江西省新材料产业成长与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对提高江西省新材料的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针对江西省新材料产业的产业现状、技术现状和结构现状,主要采取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新材料产业的竞争力、产业现状和产业特征,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江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江西省新材料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江西省“十二五”规划分析新材料的发展重点及步骤,结合江西省新材料产业实际,提出江西省新材料产业成长与发展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政府和企业制订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本论文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就选题背景和意义、参考文献、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阐述;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就产业成长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理论等进行论述;第三章讨论新材料产业的内涵、国内外新材料发展特征;第四章为江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征分析,结合“钻石理论”对江西省新材料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企业结构、企业战略和同行业竞争进行分析,同时对江西省新材料;第五章在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改造,然后对江西省新材料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第六章提出制约江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陈建勋[9](2008)在《中国新材料产业成长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试图以产业成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为理论依托,对我国新材料产业从产业萌芽成长至现阶段这一过程进行全面梳理,从中寻找我国新材料产业成长的特征并加以分析,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产业特征、产业链、产业规模、产业集中度以及产业标准进行全面分析,对我国新材料产业成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产业组织和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等影响新材料产业成长的环境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对新材料产业的研究意义在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中国完全有机会在这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新材料产业应该是一个具有跨越式成长特性的产业。在传统的产业成长理论中,并没有提出产业跨越式或跳跃式发展的系统理论(除熊彼特的创新导致产业突变理论外),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新材料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研究,提出产业成长中跨越式发展的现实因素及其理论分析,从而丰富产业成长理论的内涵。同时从现实角度来说,本文试图从构建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从国家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角度去研究,提出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具体对策措施,为政府制定促进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共分三个版块: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第二章,是本文的基础理论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与分析,为论文的展开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其中第三章介绍分析了新材料产业的特性,描述了世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第四章回顾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成长阶段,着重分析了转型阶段我国新材料产业在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方面的特征,并阐述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地位;第五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对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进步进行了测算,以测算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增长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不同贡献率,从而揭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式以及形成这种方式的主要原因。第六章运用SCP理论框架,并结合中国新材料产业的特点,通过翔实的数据资料,分别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经济绩效角度研究评价我国新材料产业组织状况,找出我国新材料产业成长中产业组织方面存在的障碍。第七章、第八章是本文的第三部分,着重对影响我国新材料产业成长中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重点对政府在产业成长中的作用、新材料产业组织的变革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成长的有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一、我国的新材料产业的分布主要是以产业基地的形式进行的。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是属于产业成长中的引导模式与强制模式相结合的一种促进产业成长的方式。二、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制造在全球处在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转型过程中,而新材料最有可能首当其冲。新材料是我国在国际水平分工中可能突破的第一大领域。三、通过对2002-2005年上市新材料企业C-D模型回归计算,新材料产业2002-2004年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等带来的效率提升推动的,2005年的井喷式增长则主要由资本投入的扩张推动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上市新材料企业加大了资本运作力度,兼并和收购了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企业,这种并购活动在2005年至2006年达到了高峰,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明显。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却不断降低,特别是2005年产出急剧增长的同时伴随着效率不再提升的现象。这说明大量新材料上市企业采用的是购并等外延式的产业扩张模式,在短时间内投入了大量的资本,扩展了行业规模,真正依赖技术进步的内涵式发展的模式十分少见。四、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该产业的市场运作行为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1、新材料在其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于政府的财力支持和产业发展政策。各地政府在新材料的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新材料产业在中国尽快地形成并发育成熟。但同时,政府的深深进入却也造成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由于地方政府对新材料产业宏观进程把握的缺陷、对新材料产业在市场化进程中市场的微观变化反应有一定的时滞,因此,在选定新材料发展的具体目标时,往往内容雷同,其直接结果是,在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中造成了某些行业的重复建设(特别是在进入成本相对较低、市场化启动较为容易的新型建材领域),某些行业的投入却又严重不足。2、新材料在其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较多地依赖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依赖于各地不同的产业基础,一般来说,与本地产业关联度大的新材料项目都发展得较好,反之,则大多在低水平中运行。五、中国大飞机项目的确定是中国新材料产业从量变走向质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意味着中国的新材料产业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一批在世界上领先的核心技术,已经具备了对世界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从产业发展层面来说,意味着对新材料产业链的整合将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意味着对新材料产业组织的变革已经越来越急迫,新材料产业的成长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六、由于产业突变,打破了传统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更多的产业突变成为一种现实与可能。特别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更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同时我们必须对熊彼特的理论作出中国式的解释,熊彼特解释了构成产业突变的五种情形,但并未对这5种情形之间的关系作出逻辑分析和定量分析。而对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分析,在中国显得特别重要。在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发展体系中,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对政府的依赖性更大,表现在对研发资金的需求上、自然资源的取得上、对产业链的整合上等各个方面。由于产业组织的主体是政府或是体现政府产业政策的大型企业,因此在中国要想取得熊彼特式的产业突变,必须首先变革产业组织体系,即必须首先实现产业组织体系的创新。本文认为,如果说对于熊彼特来说,构成产业突变的5个要件之间是一种层次上的递进的话,那么,对于中国来说,构成产业突变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能应该演变为这样的顺序:产业组织体系的创新—市场及资源的创新—技术与方法的创新—产业突变。七、地方政府特别是强势地方政府更应该在合理运用行政资源的同时,改变用计划指令的办法来划定创新区域、分配创新资金。政府绝不能用发展制造业的做法来指导技术创新,不能像管理制造业一样来定时间节点、定数量指标,地方政府更应该重点去研究发现全球不同区域创新主体的不同运作方式、基于不同区域特征而形成的各自知识系统的特点尤其是形成这些知识系统的文化背景。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政策要作出调整,不能用发展工业化的思路来管理新材料产业,而要用产业化的思路来规划新材料产业。
孙建东[10](2007)在《新材料产业—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文中认为位于市区东北部的经济开发区,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厂房,一行行葱葱郁郁的绿树,加之平整的大道和开阔的绿地,使人置身于现代化的工业园区之中,新材料产业就集中在这片经济开发区,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高耸的烟囱,新材料产业的清洁生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新?
二、“火炬”计划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炬”计划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宁夏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2020年度全区火炬统计调查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宁夏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现状 |
1.1 火炬基地发展总体稳中有进 |
1.2 火炬基地经济产出稳中向好 |
1.3 火炬基地人才规模不断壮大 |
1.4 火炬基地科技活动持续活跃 |
1.5 火炬基地服务企业能级不断提升 |
1.6 火炬基地重点案例突出 |
2 宁夏支持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的主要措施和路径 |
2.1 优化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政策环境 |
2.2 火炬特色产业纳入“十四五”创新发展规划 |
2.3 支持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实施科技计划项目 |
2.4 面向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
2.5 完善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创新创业生态 |
2.6 推动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 |
3 宁夏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3.1 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弱 |
3.2 资源要素支撑不强,科技人才短缺 |
3.3 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管理权 |
4 促进宁夏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的对策建议 |
4.1 完善政策体系,强化主体责任 |
4.2 聚焦特色产业,集聚科技创新资源 |
4.3 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
(3)两岸新材料产业商业模式的比较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台湾新材料产业的商业模式特点 |
(一) 新材料产业层面商业模式特点 |
(二) 新材料企业层面商业模式特点 |
三、大陆新材料产业商业模式的培育现状 |
(一) 大陆新材料产业商业模式培育的特点分析 |
(二) 大陆新材料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培育分析 |
(三) 大陆新材料产业商业模式培育的风险分析 |
四、两岸新材料主要生产企业商业模式的路径选择分析 |
(一) 两岸企业商业模式路径选择分析 |
(二) 两岸企业商业模式路径选择的优劣对比 |
五、台湾新材料产业成功商业模式的启示 |
(一) 新材料企业发展要因地制宜, 稳中求快 |
(二) 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 发掘新材料产业需求 |
(三)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加速新材料产业转化率 |
(四) 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减少地方政府追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短视行为 |
(五) 转变政府职能, 变“主导”为“指导” |
六、大陆新材料产业创新商业模式的可行路径 |
(4)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 |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一)拟实现的创新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 |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 |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
(一)战略性和新兴性 |
(二)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 |
(三)以重大发展需求为动力 |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 |
(一)知识技术密集 |
(二)物质资源消耗少 |
(三)成长潜力大 |
(四)综合效益好 |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战略作用 |
(一)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 |
(二)推动节能减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
(三)有助于创新驱动经济内生增长 |
(四)满足社会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
第二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培育 |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 |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构建 |
(一)选择的基本原则 |
(二)选择的指标体系 |
(三)选择方法和选择标准 |
(四)实证分析与结论 |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基础条件分析 |
(一)工业基础雄厚 |
(二)研究开发成果丰硕 |
(三)投融资环境优良 |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路径 |
(一)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
(二)培育和创造市场需求 |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模式 |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
(二)打造以科技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平台 |
(三)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产业集群培育路径 |
第三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因素 |
一、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 |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分析 |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产出分析 |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绩效分析 |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市场现状分析 |
第四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
一、金融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机理 |
二、金融需求的理论分析 |
(一)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金融支持需求 |
(二)摩尔新定律与产业融资需求 |
(三)企业理财理论与产业融资需求 |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供给分析 |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供给的麦克米伦缺口 |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供给渠道分析 |
四、金融支持效率实证研究——以上市公司为例 |
(一)模型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二)BCC分解与实证结果分析 |
(三)Malmquist指数分解与实证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因素 |
一、实施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二)实施产业政策的作用 |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体系 |
(一)产业管理法规和政策 |
(二)产业技术政策 |
(三)产业结构政策 |
(四)产业组织政策 |
(五)产业布局政策 |
三、财政税收政策 |
(一)财政直接投入 |
(二)财政补贴制度 |
(三)政府采购政策 |
(四)税收优惠政策 |
四、财政政策作用效果实证分析 |
(一)模型与指标构建 |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点 |
(三)实证结论与分析 |
(四)财政政策实证结果分析 |
第六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技术创新现状与不足 |
二、现行产业政策体系存在的不足 |
三、现行财政政策现状与不足 |
四、区域产业布局的现状与不足 |
第七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
一、国外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设计 |
(一)美国 |
(二)欧盟 |
(三)日韩 |
(四)其他典型国家 |
二、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
三、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
(一)注重政府规划引导,统筹各产业协调发展 |
(二)加强制度设计,培育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 |
(三)设置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提高本土企业的竞争力 |
第八章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技术创新发展战略 |
(一)建设技术创新型企业 |
(二)技术创新型人才保障 |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二、强化财政金融政策支持 |
(一)加大科技研发与配套基建投入 |
(二)税收优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倾斜 |
(三)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支持效率 |
(四)完善财政补贴协调财税政策 |
三、合理布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
(一)因地制宜选择重点发展领域 |
(二)着眼长远培育产业经济增长点 |
(三)统筹区域产业竞争和产业规模化发展 |
四、推进产业政策实施 |
(一)健全创新制度和政策体系 |
(二)多管齐下促进产业政策落地实施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表 |
附表1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录 |
附表2 部分上市战略性新兴企业近年财务指标统计表 |
(8)江西省新材料产业成长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新材料的文献综述 |
1.2.2 产业成长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方法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产业成长理论 |
2.1.1 产业成长的内涵 |
2.1.2 产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
2.1.3 产业成长的生命周期 |
2.1.4 产业成长模式类型 |
2.2 产业竞争力理论 |
2.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2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 |
2.2.3 竞争优势理论 |
2.3 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理论 |
2.3.1 高新技术园区及其功能 |
2.3.2 增长极理论 |
2.3.3 扩散理论 |
2.3.4 孵化器理论 |
2.3.5 三元参与理论 |
3 新材料产业特征 |
3.1 新材料产业的内涵 |
3.1.1 新材料产业的概念界定 |
3.1.2 新材料产业的特性 |
3.2 国际新材料产业特征 |
3.2.1 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
3.2.2 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特点 |
3.3 我国新材料产业特征 |
3.3.1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历程 |
3.3.2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 |
3.3.3 我国新材料产业投资状况分析 |
4 江西省新材料产业特征 |
4.1 江西省新材料产业竞争力分析 |
4.1.1 生产要素分析 |
4.1.2 需求条件分析 |
4.1.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
4.1.4 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对手的表现 |
4.2 江西省新材料产业现状 |
4.2.1 江西省新材料产业的规模 |
4.2.2 江西省新材料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 |
4.2.3 江西省新材料产业的企业现状 |
5 江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
5.1 从 C-D 生产函数到索洛模型 |
5.1.1 C-D 生产函数 |
5.1.2 索洛模型 |
5.1.3 本文使用的模型 |
5.2 数据收集及分析检验 |
5.2.1 数据的收集 |
5.2.2 回归分析 |
5.2.3 江西省新材料产业的模型解释 |
6 江西省新材料产业成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
6.1 江西省新材料产业成长的制约因素 |
6.2 发展江西省新材料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中国新材料产业成长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主要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产业成长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产业成长理论 |
一、产业与产业成长 |
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 |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渊源 |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
第三节 产业竞争力理论 |
一、 产业竞争力内涵 |
二、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 |
三、 产业竞争力成因理论 |
四、产业竞争力发展阶段理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材料产业特性 |
第一节 新材料产业的内涵 |
一、新材料产业的概念界定 |
二、产业特性 |
第二节 世界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
一、产业规模急剧扩大,市场需求旺盛 |
二、上下游进一步融合 |
三、发展的驱动力由军事需求向经济需求转变 |
四、新材料产业出现的新增长点 |
五、企业并购与产业联盟使新材料产业区域高度集中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新材料产业成长特征 |
第一节 成长阶段 |
一、中国新材料产业形成及发展回顾 |
二、“十一五”发展目标及发展速度的预估 |
第二节 新材料产业特征 |
一、行业结构 |
二、我国新材料产业区域分布特点 |
三、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地位 |
四、我国新材料产业投资状况分析 |
五、产业对外依存度分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生产函数及其应用 |
一、生产函数的发展 |
二、全要素生产率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
四、本文模型要解释的问题 |
第二节 数据 |
一、来源 |
二、数据特征 |
三、数据关系 |
第三节 模型 |
一、模型的构造 |
二、运算结果 |
三、产业特征及产业发展分析 |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材料产业组织分析 |
第一节 新材料产业集中度分析 |
一、关于市场集中度的理论综述 |
二、新材料产业的行业集中度、空间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分析 |
第二节 新材料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
一、并购行为理论综述 |
二、新材料产业市场行为基本特征描述 |
三、新材料产业购并和实施产业联盟的实证分析 |
四、新材料产业市场进入壁垒分析 |
第三节 新材料产业组织的绩效评价 |
一、对新材料产业主要分布区域的绩效评价 |
二、对中国新材料产业基地的绩效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国新材料产业成长制约因素研究 |
第一节 对产业突变理论的再理解 |
一、对熊彼特产业突变理论的逻辑理解 |
二、对中国现阶段新材料产业组织变革的思考 |
第二节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危险的信号 |
一、一个危险的信号 |
二、外延式扩张受到的挑战 |
三、行业标准的缺失造成产业竞争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促进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以产业化的要求对新材料科研组织机构进行重构 |
第二节 加深与拓展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战略性项目的程度与范围 |
第三节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体系的建立 |
第四节 严格控制发展新材料产业中战略性资源的开发速度与规模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火炬”计划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夏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2020年度全区火炬统计调查数据分析[J]. 韩博,程建鹏,李洪娟,马玉晴,张娟飞. 天津科技, 2022(01)
- [2]清香溢远 追高逐新——“2016年全国新材料高峰论坛”在清远高新区举行[J]. 耕夫,潘康平. 中国高新区, 2016(12)
- [3]两岸新材料产业商业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 涂宗华. 产业经济评论, 2015(05)
- [4]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 李东霖. 中共中央党校, 2015(12)
- [5]当前对于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思考[J]. 张婷婷. 东方行政论坛, 2014(00)
- [6]中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布局导向与发展模式[J]. 段浩,袁洋. 新材料产业, 2012(12)
- [7]倾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名都”——访淄博市副市长、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庄鸣[J]. 本刊通讯员. 中国材料进展, 2011(10)
- [8]江西省新材料产业成长与发展研究[D]. 王璞. 江西师范大学, 2011(05)
- [9]中国新材料产业成长与发展研究[D]. 陈建勋.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8(09)
- [10]新材料产业—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N]. 孙建东. 邯郸日报,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