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下壁心肌梗死V_1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曹国慧,冯惠平[1](2021)在《体表心电图判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可为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准确定位罪犯血管,不仅可减少再灌注时间,还可更好地进行危险分层。心电图是目前诊断心肌梗死最基础也最关键的技术,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梗死,初步预测心肌梗死的部位、范围和相关动脉等。临床上可从下壁导联以及相关导联组合ST段变化的情况来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现就体表心电图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方法做一综述。
孙彪[2](2021)在《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析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总结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中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而心电图未见ST段抬高的可能因素,进一步总结这部分患者相对更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尝试找出新的方法早期识别这些高危的NSTEMI患者。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的185例N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组61例,梗死相关动脉非完全闭塞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胸痛管理时间节点、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I(c Tn I)、B型脑钠肽(BNP)、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采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和生存(SAVE)风险评分进行危险分层。统一采用IBM 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NSTEMI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三支血管受累多见,最常见的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且多为近段病变。3.N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最常见于回旋支(47.54%)。4.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组术后首次肌钙蛋白I(c Tn I)明显高于非完全闭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B型脑钠肽(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NSTEMI患者多数延迟了侵入性血运重建治疗(>2小时)。6.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NSTEMI患者具有相对特异性的心电图表现。7.采用GRACE评分对两组NSTE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AVE风险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VE风险评分早期识别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NSTEMI患者的灵敏度为73.77%,特异度为54.84%。结论:约有三分之一的N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这些患者通常被延误了最佳侵入性治疗时机。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存在一定的误区,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可以提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SAVE风险评分能识别74%的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NSTEMI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尚无可靠的方法来识别这部分患者,目前仍需更好的风险分层工具来识别此类高危患者,并进行及时的血运重建以改善临床结局。
冼宏立[3](2021)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体表心电图改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体表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建立甄别梗死相关动脉的诊断流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的单中心研究,纳入2018-01至2020-09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RCA组和LCX组。对比不同梗死相关动脉(IRA)所致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有意义的心电图指标,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根据造影结果,确定相关梗死动脉的梗死节段(近、中、远),将RCA闭塞组分为两组,近段闭塞组与中远段闭塞组,寻找能辨别不同节段病变的心电图指标,并评价诊断价值。根据结果尝试建立更有效的诊断流程。根据造影结果统计影响心电图指标的影响因素,包括:血管病变支数(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冠脉优势型(右冠脉优势型与左冠脉优势型)、侧支循环(有侧支循环与无侧支循环),再进行分组分析,探讨其对心电图指标准诊断能力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纳入21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RCA闭塞174例与LCX闭塞组45例,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Killip分级、EF值、BNP、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症状到心电图时间、症状到PCI术时间、病变节段、存在侧支循环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以右冠脉优势型为主,但在LCX闭塞组中左冠脉优势型明显增多,占31.1%。2.IRA为RCA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的体表心电图指标包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I导联ST段压低≥0.1 mV、I导联ST段压低≥0.05 mV、aVL导联ST段压低≥0.1 mV、aVL导联ST段压低≥0.05 mV、ST段压低aVL导联>I导联、I和aVL导联ST段压低≥0.05 mV、I和aVL导联ST段压低≥0.1mV、ST段抬高III导联>II导联、aVR导联ST段等电位线、aVL导联S/R>1∶3、V1导联ST段抬高≥0.05 mV、V3导联ST段压低/Ⅲ导联ST段抬高≤1.2、IRA为LCX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的体表心电图指标包括:I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aVL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I和aVL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III导联ST段抬高<II导联、II和III导联ST段等电位线、III导联ST段抬高≤II导联、aVR导联ST段压低≥0.05 mV、aVR导联ST段压低≥aVL导联、aVL导联S/R≤1∶3、V1导联ST段压低≥0.1 mV、V1和V2导联ST段压低≥0.1 mV、V5或V6导联ST段抬高≥0.05 mV、V5和V6导联ST段抬高≥0.05 mV、V3导联ST段压低/Ⅲ导联ST段抬高>1.2。而V1、V2、V3导联的ST段压低加权值/II、III、a VF导联的ST抬高加权值比值不能用于IRA的辨别(P>0.05)。其中III导联与II导联ST段抬高比值其诊断IRA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均接近90%。3.判断RCA近段病变的特异指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STD I+AVL导联≥0.4mV、STE V1≥0.1mV,其特异度分别为95.83%、85.42%、92.71%,敏感度均较低,12导联心电图中未发现敏感且特异的心电图指标。4.多个组合型心电图指标在诊断IRA时,能明显提高特异度,甚至可达100%,但敏感度均较前下降。5.提出三步甄别IRA的流程:(1)III与II导联ST段抬高比值;(2)V5或V6导联是否存在ST段抬高;(3)aVL导联S/R比值。较既往Fiol与Tierala等人诊断方法正确率更高,且辨别RCA闭塞敏感度更高,达95.98%,特异度为82.22%。6.根据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对比分组前后敏感度及特异指标,多支病变及左冠脉优势型使诊断RCA为IRA的大部分心电图指标特异度下降,而敏感度无明显影响,使诊断LCX为IRA的大部分心电图指标敏感度下降,特异度无明显影响。认为多支病变及左冠脉优势型为减低各心电图指标诊断能力的影响因素。7.侧支循环对各心电图指标诊断价值无明显影响,与分组前对比,敏感度与特异度无明显改变。但在RCA闭塞组中,有侧支循环组与无侧支循环组对比,发现II导联出现病理Q波比例在有侧支循环存在的患者中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IRA的体表心电图存在差异,本研究提出的根据体表心电图甄别IRA的流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在IRA为RCA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II导联无病理Q波出现,RCA远段可能有侧支循环形成。
余志德[4](2021)在《冠状动脉左主干闭塞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冠状动脉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闭塞是一种十分少见的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左主干闭塞发生急性病变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时,患者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室颤、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事件,病死率极高,临床上需要快速识别并诊断此类患者。既往多项研究总结左主干闭塞患者心电图特点,但此类研究纳入样本量少、未进行细致分类并难以形成统一标准。本研究旨在探究左主干闭塞患者心电图表现,同时对左主干闭塞人群进行分类,探讨右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对此类患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江西省内多家医院心内科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就诊,并且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证实为左主干闭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纳入本研究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心率、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根据CAG结果是否存在右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为A组(侧支循环组)、B组(无侧支循环组),分析两组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各导联ST段偏移情况以及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10例、B组患者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显着差异(P>0.05),A组I、a VL导联ST段抬高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T段改变中的a VR导联抬高、V1导联抬高、a VR和V1导联同时抬高的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左前分支阻滞、右束支阻滞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其心电图中出现下壁导联II、III、a VF导联ST段压低,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a VR导联ST段抬高或不抬高,诊断可考虑为急性左主干闭塞,需行紧急血运重建术救治患者。左主干闭塞患者若有右冠状动脉发出侧支循环,其体表心电图上I、a VL导联一般无ST段抬高。同时,心电图中出现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死亡率高于无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患者,该特点能够帮助我们评估患者的预后。
孙丽红[5](2021)在《心电图I、avL导联ST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诊断价值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心电图I、av L导联ST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月`2019年9月朝阳市第二医院心内科1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并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心电图Ⅰ、a VL等导联ST段抬高特征预测IRA的准确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心电图Ⅰ、a VL等导联ST段抬高对IRA的诊断价值。结果1、1、a VL导联ST段抬高预测LAD近端受累灵敏度为30.65%(19/62),特异度为93.85%(61/65),准确度为62.99%(80/127)。I、a VL导联ST段抬高预测LCX近端受累灵敏度为29.58%(21/71),特异度为91.09%(51/56),准确度为56.69%(72/127)。2、真阳性近端LAD受累患者OMI管腔直径明显小于假阳性[(0.82±0.19)vs(1.59±0.33)mm],OM1发出点至左主干距离明显大于假阳性[(9.32±0.96)vs(5.27±0.65)mm],LCX真阳性患者DI管腔直径明显小于假阳性患者[(1.16±0.23)vs(2.09±0.42)mm],D1发出点至左主干距离明显大于假阳性患者[(6.21±1.05)vs(2.62±0.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建立ROC曲线,I、a VL导联ST段抬高预测LAD近端的AUC值为0.628(95%CI=0.471~0.665),截断值为0.05 m V时,阳性预测值28.36%,阴性预测值92.74%。I、a VL导联ST段抬高预测LCX近端AUC值为0.581(95%CI=0.493~0.680)。截断值为0.05 m V时,阳性预测值26.51%,阴性预测值91.42%。结论1、心电图I、a VL导联ST段抬高在早期诊断IRA有一定的诊断价值。2、AMI患者Ⅰ、a VL导联ST段抬高提示罪犯血管可能位于LAD、LCX近端,可行CAG检查进一步确认;3、AMI患者Ⅰ、a VL导联ST段未抬高可基本确定LAD、LCX近端无病变。
郑晓斌[6](202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表现及aVR导联T波形态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三支病变(3-VD)心电图表现,研究aVR导联T波形态预测三支病变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19年6月至9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三病区明确诊断为ACS的241例患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6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173例,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2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45例。三支病变(3-VD)患者共160例,按aVR导联T波形态分为aVR导联T波直立组(T≥0mv)72名与T波倒置组(T<0mv)88名,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冠脉造影及临床结局,明确aVR导联T波形态的临床价值。结果:1.1 NSTEMI组年龄水平显着高于UAP组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既往脑梗死比例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与STEMI组收缩压低于UAP组,血糖高于UAP组(P<0.05);随着ACS病情进展,左室射血分数(LVEF)逐渐降低,其中STEMI组小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TEMI组与MSTE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 NSTE-ACS患者中,3-VD或左主干(LM)病变心电图模式为V4V6、I、II导联ST段压低,伴随aVR导联ST段抬高。2.2 NSTE-ACS患者中,与双支病变(2-VD)组相比,3-VD组与LM组aVR导联T波直立数占比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1 STEMI患者中,3-VD组V6、I、aVL导联ST段抬高数、aVR导联T波直立数、低电压占比多于非3-V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3-VD组更易发生广泛前壁同时合并高侧壁、下壁等多部位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2 STEMI患者3-VD组较非3-VD组具有更高比例等于或大于50%狭窄的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病变,且狭窄程度更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 3-VD患者中,与aVR导联T波倒置组比较,T波直立组LVEF更低,EF<50%占比、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及SYNTAX≥23分占比较高,QTc时限更长(均P<0.05);T波直立组较倒置组使用升压药比例更多、平均住院时间更长(均P<0.05)。4.2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VR导联T波直立与LVEF呈负相关,与Gensini及SYNTAX评分、NT-proBNP、住院时长呈正相关(均P<0.05)。4.3 LVEF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VR导联T波直立(βeta=-0.133,P=0.025)、NT-proBNP(βeta=-0.270,P=0.000)、左房容积(βeta=-0.182,P=0.005)均是LVEF的影响因素。结论:NSTE-ACS三支病变特征心电图表现为V4V6、I、II导联ST压低,伴随aVR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STEMI三支病患者容易合并侧壁心肌梗死。aVR导联T波直立可能预示着ACS三支病变患者具有更差的左心功能。
张雪玲[7](2020)在《aVR导联T波形态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T波形态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患者共322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9.10岁,男性271例,女性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符合条件患者的入院即刻床旁心电图,根据aVR导联中T波方向分为T波直立组(T波振幅≥0.1 mV)和T波非直立组(T波振幅<0.1mV,包括低平、负向波、正负双向或负正双向)。分组后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关血液学检验结果:血常规中WBC、RBC、HGB、PLT,血生化中肌酐、肌酸激酶,血脂全套中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RP、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I;心脏彩超中相关指标:LVEF、LVEDD、LVESD、LVFS值及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部位;CAG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根据造影结果计算冠脉Gensini积分;收集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等资料。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相关血液学指标比较:aVR导联T波直立组年龄更大(T波直立组61.21±12.94岁,T波非直立组57.41±11.87岁,P值0.008),血白细胞、超敏CRP更高(T波直立组WBC 11.29±3.83*109/L、Hs-CRP 22.11±30.06mg/L,T波非直立组WBC 10.39±2.913*109/L、Hs-CRP 12.98±17.22mg/L,P值分别为0.031、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心功能比较:aVR导联T波直立组pro-BNP更高(T波直立组2091.14±3030.86ng/L、T波非直立组1051.24±1818.32ng/L,P值0.000)、LVEF更低(T波直立组46.92%±7.24%、T波非直立组51.13%±8.07%,P值0.000)、LVEDD更大(T波直立组52.80±5.34mm、T波非直立组50.51±4.67mm,P值0.000)、LVESD更大(T波直立组40.27±5.49mm、T波非直立组37.24±5.12mm,P值0.000)、LVFS更小(T波直立组23.93%±4.28%、T波非直立组26.36%±5.10%,P值0.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心肌梗死部位数量、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比较:T波直立组≥两部位梗死比例更高(T波直立组68人、占60.71%,T波非直立组89人、占42.38%,P值0.004)、冠脉多支病变比例更高(T波直立组94人、占83.93%,T波非直立组89人、占69.05%,P值0.000)、Gensini积分≥60分比例更高(T波直立组67人、占59.82%,T波非直立组94人、占45.24%,P值0.0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住院天数、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T波直立组住院天数更长(T波直立组10.79±5.60天,T波非直立组8.75±2.76天,P值0.000)、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T波直立组41人、占36.61%,T波非直立组49人、占23.33%,P值0.0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VR导联T波直立是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两部位及以上心肌梗死、Gensini积分≥60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即刻床旁心电图中aVR导联T波直立组病情更重、预后更差。
刘娜[8](2019)在《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冠脉综合征体表心电图预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本研究,发现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冠脉综合征体表心电图的预警信息,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大幅提高首诊医师对左主干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左主干疾病患者的临床病死率。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就诊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病变或左主干等同病变的患者共232例。进行回顾分析。记录入选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通过总结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症状发作时体表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根据心电图结果,分为“aVR导联ST段抬高≥0.05mv联合≥5个导联ST段压低”(即“5+1”现象)阳性组和阴性组,再根据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ΣST)的程度,分为A组(ΣST≤12mm)、B组(13mm≤ΣST<18mm)、C组(ΣST≥18mm)。并与相应患者入院一周之内所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相对比,从而总结出对左主干病变有诊断价值的体表心电图预警指标。结果:“5+1现象”阳性组有140例,阴性组有92例,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可见两组之间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现象”阳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的单纯左主干病变、左主干合并单支血管病变、左主干合并双支血管病变、左主干合并三支血管病变以及左主干等同病变的重度狭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ΣST)的程度,根据位移程度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47例(平均ΣST=6.42±2.16 mm),B组105例(平均ΣST=15.85±2.63 mm),C组80例(平均ΣST=22.71±3.06 mm)。三组之间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的单纯左主干病变、左主干合并单支血管病变、左主干合并双支血管病变、左主干合并三支血管病变以及左主干等同病变的重度狭窄比例均明显高于A、B两组,B组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的左主干合并单支血管病变、左主干合并双支血管病变、左主干合并三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等同病变的重度狭窄比例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伴有≥5个导联ST段压低的体表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可作为左主干病变的重要预警信息。同时,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可高度提示左主干病变。临床医师可根据体表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对左主干病变进行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临床病死率。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9](2019)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认为1前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能维持患者较高的生活和工作质量。STEMI的病理生理过程决定其治疗具有时间的迫切性和相关性,是机会性极强、时间有决定性意义的抢救性治疗。应特别强调,STEMI早期治疗才能挽救大片心肌,所以如何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尽早
曹正雨,夏思良[10](2017)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体表心电图定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可由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LCX)闭塞引起,体表心电图上可引起全部或部分下壁梗死相关导联ST段抬高,同时伴有或不伴有邻近导联、胸前导联、后壁导联、右室导联等ST段的改变。临床上可从上述导联的ST段变化以及不同导联ST段变化的组合、流程来定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本文就利用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进行定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V_1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V_1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体表心电图判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心电图方法 |
1.1 Fiol三步法四步法 |
1.1.1 观察测量指标 |
1.1.2 Fiol法具体步骤 |
1.2 Tierala流程 |
1.2.1 观察测量指标 |
1.2.2 Tierala法具体步骤 |
1.3 右冠状动脉积分法 |
1.3.1 右冠状动脉积分法积分原则 |
1.3.2 右冠状动脉积分法 |
1.4 Huang's algorithm |
1.4.1 观察测量指标 |
1.4.2 Huang's algorithm具体判别方法 |
1.5 Culprit评分法 |
1.5.1 观察测量指标 |
1.5.2 Culprit评分法 |
1.6 Aslanger-Bozbeyo (glu准则 |
1.6.1 观察测量指标 |
1.6.2 Aslanger-Bozbeyo(glu准则 |
1.7 Ruiz-Mateos流程 |
1.7.1 观察测量指标 |
1.7.2 Ruiz-Mateos流程 |
2 各种判别流程的比较 |
(2)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英文缩略词表 |
1.研究对象及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5.不足与展望 |
附录 A |
参考文献 |
综述 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NSTEMI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体表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基本临床资料 |
2.3 相关临床指标判定标准 |
2.3.1 高血压 |
2.3.2 糖尿病 |
2.3.3 血脂异常 |
2.3.4 吸烟史 |
2.4 体表心电图分析 |
2.5 冠状动脉造影 |
2.6 冠状动脉分段标准 |
2.7 病变血管定义标准 |
2.8 体表心电图相关指标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性分析 |
2.8.1 具体分析的指标 |
2.8.2 探讨心电图指标预测IRA的影响因素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
2.RCA闭塞组与LCX闭塞组ST段偏移特点 |
3.各心电图指标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 |
3.1 心电图指标判断IRA的诊断价值 |
3.2 心电图指标判断右冠不同节段闭塞的诊断价值 |
3.3 辨别IRA组合指标的运用 |
4.制定预测梗死相关动脉流程 |
5.心电图指标辨别梗死相关动脉的影响因素(血管病变支数、冠脉优势型、侧支循环) |
5.1 血管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辨别IRA的影响 |
5.1.1 血管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判断RCA为 IRA的诊断价值 |
5.1.2 血管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判断LCX为 IRA的诊断价值 |
5.2 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预测IRA的影响 |
5.2.1 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判断RCA为 IRA的诊断价值 |
5.2.2 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判断LCX为 IRA的诊断价值 |
5.3 侧支循环对心电图指标预测IRA的影响 |
讨论 |
1.各心电指标辨别梗死相关动脉 |
2.对右冠状动脉不同梗死节段的辨别 |
3.运用组合指标的使用 |
4.诊断流程 |
5.影响心电图标预测梗死相关动脉的因素(血管病变支数、冠脉优势型、侧支循环) |
5.1 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 |
5.2 不同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 |
5.3 侧支循环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心电图辨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冠状动脉左主干闭塞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心电图采集和测量标准 |
2.2.2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
2.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比较 |
3.2 所有患者的心电图情况 |
3.3 两组患者心电图表现及临床特点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病例讨论 |
4.2 I、a VL导联和侧支循环的分析 |
4.3 侧支循环和死亡率关系 |
4.4 a VR和 V1 导联的ST段抬高 |
4.5 II、III、a VF导联压低 |
4.6 束支传导阻滞与死亡率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创新与不足 |
6.1 创新 |
6.2 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心电图 aVR 导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价值 |
参考文献 |
(5)心电图I、avL导联ST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局限性和展望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应用 12 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三、致谢 |
四、个人简介 |
(6)急性冠脉综合征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表现及aVR导联T波形态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测量指标与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临床类型ACS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2 NSTE-ACS患者3-VD心电图分析 |
2.3 STEMI患者3-VD组与非3-VD组心电指标比较 |
2.4 STEMI患者3-VD组与非3-VD组冠脉造影结果比较 |
2.5 LM与3-VD 患者胸痛期间典型心电图示例 |
2.6 三支病变患者 aVR 导联 T 波形态与心功能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aVR导联T波形态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8)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冠脉综合征体表心电图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体表心电图作为左主干病变预警信息临床价值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定义与发病机制 |
3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原则 |
3.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的总原则 (附录1) |
3.2溶栓治疗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地位 |
3.3 重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整体规范化救治 |
4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救治流程 |
4.1 迅速确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
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急诊实验室检查 (急诊第一管血标本检测, 表1) |
4.3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病情危险评估 |
4.4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的基本处置 |
4.4.1 常规处置 (即刻进行) |
4.4.2抗交感治疗——β受体阻滞剂 |
4.4.3 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药物 |
4.4.4 纠正低钾血症——维持血钾在正常高限水平 |
4.5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的抗凝、抗栓治疗——核心治疗 |
4.5.1 抗凝治疗——早期肝素化治疗 (FMC 10 min内完成) |
4.5.2 抗栓——抗血小板治疗 |
5 STEMI溶栓再灌注治疗 |
5.1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STEMI溶栓筛查及溶栓知情同意书见表5、表6) |
5.1.1 溶栓适应证 |
5.1.2 溶栓禁忌证 |
5.2溶栓剂分类、选择及评价——首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
5.2.1 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
5.2.2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建议仅在无上述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时应用) |
5.3 院前溶栓的注意事项 (表7) |
5.4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疗效评估 |
5.5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
6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处理流程 |
6.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的药物治疗 |
6.1.1 抗凝、抗栓治疗 |
6.1.2 β受体阻滞剂 |
6.1.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6.1.4 他汀类药物 |
6.1.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6.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转诊 |
6.3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的转运相关问题 |
6.3.1转运原则 |
6.3.2 转运要点 |
7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症诊断及处理 |
7.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
7.1.1 快速心律失常 |
7.1.2 缓慢性心律失常 |
7.2 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 |
7.3 心源性休克 |
7.4 机械性并发症 |
8 二级预防和STEMI救治体系建设 |
附录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溶栓治疗流程图 |
附录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1 STEM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1.1症状表现 (典型心肌梗死胸痛部位, 见附图2) |
1.2查体体征 |
1.3即刻12导联心电图检查 |
1.3.1超急性期ST-T变化 (附图3、附图4) |
1.3.2充分发展期ST-T变化 |
1.3.3亚急性期ST-T变化 |
1.4诊断与鉴别诊断 |
1.4.1诊断 |
1.4.2定位诊断 |
1.4.3鉴别诊断 (需与上级医院建立网络、微信、电视、电话会诊, 由上级医院指导鉴别诊断) |
附录3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常用药物一览表 |
(10)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体表心电图定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的解剖 |
1.1 右冠状动脉的正常解剖 |
1.2左回旋支的正常解剖 |
2 梗死相关导联定位罪犯血管 |
3 邻近导联定位罪犯血管 |
3.1 ST↓a VL、ST↓Ⅰ幅度与比值 |
3.2 a VL导联QRS波的S/R比值 |
3.3 ST↑Ⅰ和/或ST↑a VL |
3.4 a VR导联 |
3.5 右室导联(V3R~V5R) |
4 胸前导联定位罪犯血管 |
5 不同导联组合定位罪犯血管 |
6 急性下壁心梗罪犯血管判别流程 |
6.1 Fiol三步流程 |
6.2 Tierala流程 |
7 小结 |
四、急性下壁心肌梗死V_1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表心电图判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相关性研究[J]. 曹国慧,冯惠平.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1(10)
- [2]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析研究[D]. 孙彪. 大理大学, 2021(09)
- [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体表心电图改变的研究[D]. 冼宏立.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4]冠状动脉左主干闭塞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D]. 余志德. 南昌大学, 2021(01)
- [5]心电图I、avL导联ST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诊断价值分析[D]. 孙丽红.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6]急性冠脉综合征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表现及aVR导联T波形态的临床意义[D]. 郑晓斌.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7]aVR导联T波形态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D]. 张雪玲.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8]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冠脉综合征体表心电图预警研究[D]. 刘娜.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01)
- [10]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体表心电图定位研究进展[J]. 曹正雨,夏思良.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