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截止检验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

浅谈截止检验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

一、谈谈截止测试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何翊[1](2021)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及防范的研究 ——基于瑞华所相关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广东正中与瑞华所因为康美药业和康得新的财务造假案,被证监会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尤其是瑞华所作为国内大所代表之一,却频繁受到相关监管机构的处罚。因此,研究国内大所频繁遭受审计失败的原因,对其他所如何有效防止审计失败,提高审计质量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2013年至2020年证监会对瑞华所做出的行政处罚及监管措施为样本,统计分析了导致其审计失败的各方原因以及审计失败相关特征,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六个部分之中,其中,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基于前人的研究结论,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研究思路,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树立和总结,提出了审计失败的概念和原因,探讨了审计失败的防范机制,形成对研究主题较为全面认识;第二部分着重说明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对相关理论的概念定义进行了介绍。首先阐述了审计失败和审计风险两个基本概念,并对两种概念的相关特征进行了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两者的异同;最后介绍了审计失败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基于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的2013~2020年间的会计律师事务所行政处罚公告,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年度的审计失败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具有地域性、潜伏性和集中性等特点;其次,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相关审计失败案例的原因,发现导致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审计主体一方;最后,对审计失败产生的后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第四部分以瑞华所为例,首先对瑞华所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涵盖了分支机构、业务类型、服务对象、营业收入结构等;然后通过样本数据分析从不同角度总结了瑞华所审计失败的相关特征;接着根据统计数据结果,阐述了瑞华所审计失败的原因以及各种原因出现的频次;最后从行政处罚结果和其他后果等方面分析了瑞华所受到的行政处罚以及审计失败对资本市场、行业以及自身产生的不同影响。第五部分通过瑞华所审计失败的原因,根据不同的主体,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为瑞华所的审计质量管理、审计失败防范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这也对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最后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作出了总结,指出了研究不足之处,并基于证监会对瑞华所审计失败的系列处罚案例提出了审计失败的研究展望。本文借助瑞华所相关审计失败案例,对审计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审计失败造成的影响。在理论层面可以帮助丰富国内审计失败案例研究的文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实践方面,本文通过对瑞华所系列审计失败进行分析总结,一方面找出了其发生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助于其更有针对性实施整改措施,提升审计质量;另一方面瑞华所作为国内代表之一,其审计失败的经验教训可以为他所提供借鉴,从而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审计质量,净化审计市场环境,在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维护了资本市场公平公正的秩序,也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徐会超[2](2019)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研究》文中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审计全覆盖”是新时代审计事业的重要特征和内在要求。“审计全覆盖”既是政策与背景,又是目标与要求。要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需要国家审计机关、政府内部审计机构不断完善自身建设,但在人员数量不足、相关专业技能不够的情况下,需要向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机构购买审计服务。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成为当前我国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凝聚审计力量、形成审计合力,整合审计资源、优化审计资源配置,从而构建各方审计力量共同参与的“大审计”格局。“审计全覆盖”不仅要求覆盖面要全,更要求提高审计质量,增强审计监督整体效能。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横跨“政府”和“市场”,成为了沟通和连接国家审计、政府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桥梁和纽带,既有利于拓宽审计覆盖面,也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本文针对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国内外发展历程与现状、理论基础与法律依据、购买审计服务的动因、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采购环节、实施审计服务过程中的职责划分与责任承担、风险防控与质量控制等基本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丰富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研究内容体系,推进该问题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入性,能为更好地开展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实践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支撑;同时,本文研究还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实践。本文对以下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第一,关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政策法律依据与理论基础方面。经过对文献、资料及政策法律整理与分析,本文认为我国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政策法律依据已经基本完善,既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依据,又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层级的法律规范依据。但遗憾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却没有明确规定,审计署也没有制定统一的审计机关购买审计服务管理办法,建议在审计法修订时对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进行明确规定授权,并由审计署出台相关具体规定。在理论基础方面,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我国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理论基础可以表述为:以“免疫系统论”为核心、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等其他相关理论为辅助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既包括交易成本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共性”理论基础,更包括“免疫系统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等“个性”理论基础。第二,关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动因方面。经过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主要动因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解构:第一个层面是宏观的国家要求即政策法律驱动层面,国家通过制定政策要求实现“审计全覆盖”、通过法律规定授权政府适当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整合审计资源,这成为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顶层驱动因素;第二个层面是具体的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需求层面,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完成繁重审计工作任务的追求、通过社会审计力量参与来弥补自身人员数量和专业素质不足的现实需要、对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审计质量的追求等方面因素是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直接驱动因素;第三个层面是社会审计机构需求,承接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委托的审计业务是社会审计机构的重要业务与收入来源之一,该利益诉求是政府购买审计业务的间接驱动因素。第三,关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采购环节方面。经实证研究发现,不同采购方式的采购效率和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招标方式的成交效率最低、耗时最长,其次是竞争性磋商,采购最快的是竞争性谈判;但相比竞争性谈判,政府利用招标和竞争性磋商的购买方式更容易选择到具备良好市场声誉的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而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比其他事务所的成交价格更高且“折扣”更少,这符合审计定价原理。本文认为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集中采购环节,不能只求“采购速度快”、“成交价格低”,而应突出“质量导向”。建议在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下的,多采用竞争性磋商的采购方式,增加磋商机会,采用综合评分法确定供应商,并在评审过程中选聘一定的注册会计师担任评审专家,尽量避免“价低者得”、“忽视质量”的情形。第四,关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实施审计业务环节方面。本文认为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实施审计业务过程中,风险防范和质量控制是核心,合同签订与履行是关键,职责划分与责任承担是保障。经过问卷调查与分析,本文发现实施审计业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风险防范与质量控制”、“签订业务合同”、“绩效考核及责任划分”,其次是“现场指导监督”、“业务培训”和“中期检查与考核”等环节。风险方面,“社会审计机构职业能力不胜任风险”、“社会审计机构独立性风险”和“寻租(廉政)风险”是可能存在的“很大”的风险,其次是“业务合同约定不明确风险”、“审计目标偏离风险”和“业务垄断风险”。对于防范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审计质量措施方面,“加强全程跟踪监督与沟通”最为重要,其次是“完善中介机构的选任程序”、“规范合同签订与履行”,“加大对违规人员或机构的处罚力度”以及“强化对社会审计机构的服务绩效评价”也很重要。此外,关于职责划分和责任承担方面,依据免疫系统论的理论基础,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实质上是“免疫系统”借助外界力量,“借助”并非全部“转让”,最终发挥免疫功能的仍旧是自身的“免疫系统”,因此,“服务”可以购买,但“责任”不能外包,在社会审计机构实施审计服务时,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全程指导、跟进和监督,对于社会审计机构提供的审计结果,如果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机构采纳并形成审计意见,其责任应由审计机关或内部审计机构承担。依据本文研究,结合其他研究文献,本文从完善相关政策法律、强化依法购买审计服务,厘清购买审计服务的业务种类与范畴,健全购买方式与程序,注重风险风范与质量控制,明确相关主体职责划分与责任承担等方面,对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完善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一是本文认真梳理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国内外发展历程与现状,重点对其政策法律依据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当前我国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政策依据需要尽快转化为法律依据;关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效力等级偏低,需要在更高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文件《审计法》中进行授权;并建议审计署出台相关具体规定。二是更系统全面地阐释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理论基础,尝试重构了以“免疫系统论”为核心、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等其他相关理论为辅助的理论基础体系。此外,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动因、采购环节、实施审计业务环节等研究方面有所创新。系统分析了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驱动因素,不同采购方式的采购效率与效果,实施审计业务环节的各方权利义务、风险防范与质量控制、职责划分与责任承担等问题。在研究方法方面,现有关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研究文献大多数是用规范研究的方式进行的,实证研究论文极为少见,本文通过手工收集的近3000个样本,对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唐雅怡[3](2019)在《J集团汽运子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85年“厂长负责制”推行后,国家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情况的掌握,经济责任审计顺应而生。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其经济“免疫系统”、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角色,愈加受到关注。然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研究相比实践工作,尚处于落后地位,当前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还无法满足实践的需求,因此,为了解决审计实践中的难点,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着相当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以J集团汽运子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为研究对象,发现J集团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难以解决。而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发现这些问题在理论界尚未达成一致。为改善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情况,本文以J集团汽运子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为依据,针对其在审计实践中遇到的审计重点难确认、评价指标不科学、审计结果落实难等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以期在完善J集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同时,推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与指导。针对发现的问题,本文从流程优化和制度保障两个视角提出建议。审计流程方面,J集团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首先应通过厘清企业受托责任,对子公司以分类管理的方式来确认审计重点;其次通过建立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系数设计,使其能够全面、直观、量化的评价J集团领导人员的履责情况。制度保障方面,J集团应加强审计力量建设,同时应通过加强追责、后续审计等方面完善审计结果运用制度,以推动J集团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落实到位。通过对J集团汽运子公司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复盘,证实本文提出的解决对策对于J集团经济责任审计具备一定的适用性,对于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流程具有指导意义。

黄坚[4](2019)在《公司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与应对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自从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之后,国内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最近几十年,全球化进程也在不断深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也越来越密切。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我国的优秀企业家们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经营模式。企业逐渐壮大,企业的组织结构也随之复杂起来。机会和风险并存,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一系列的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也随之发生。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我国的审计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传统审计模型,转变成以重大错报评估为核心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要求审计人员在正式开始审计之前,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重大风险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这样可以高效的利用审计资源,把更多的审计重心放在可能存在高风险的地方,提升审计质量。本文通过对LY公司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案例进行分析,从审计人员的角度来了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方法和应对措施。首先,本文介绍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且归纳了与审计风险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的前辈学者们关于审计风险的各种理论研究,获得对审计风险的初步理论了解。并且形成本文的研究框架,作为后面的写作指导。其次,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了与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的理论。依次介绍重大错报风险的含义、分类、特点、原因和应对措施。然后,对LY公司进行案例分析。对公司的行业背景、主营业务、财务数据进行了解和分析,从审计人员的角度分析这些有限的资料,发现公司在货币资金存在性、关联方资金占用、收入确认等六个方面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随后,本文对于公司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都给予了应对措施方面的建议。最后,在本文的最后部分进行总结和建议,从公司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展望,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企业降低重大错报风险提供一点点借鉴。本文采取真实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和理论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思考在审计工作中如何去辨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再根据评估出来的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板块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制定审计计划,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张佳宁[5](2017)在《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自中国市场化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市场化经济,其中房地产行业也在大形势下不断的发展,现如今已然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大军中的重要角色。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机制也已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摆脱了过去一味的追求高利润的经营理念,转而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很多房地产企业已经纷纷入市,完成股份制改革,吸引了社会上大量的投资,此时不仅房地产企业自身关注经济效益,投资者们也对房地产企业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非常关注。传统的财务审计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针对这一需求,效益审计刚好可以满足投资者和企业的需要,效益审计评价房地产企业是否能够有效的达到既定的工作目标。同时,我国政府、企业和群众也越来越注重和强调经济效益审计,面对审计大方向的转变,房地产行业的审计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趋势和导向。效益审计的发展对于审计行业来说也是一种改革,效益审计的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都与传统的财务审计有所不同,同时效益审计也会促进社会监督机制的改革和发展,使我国的社会监督机制更具有多元化。从微观的层面上,本文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的理解,不论是投资者还是企业管理人员,都能提高其对效益审计的重视程度和了解程度,从而对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资源使用效率和改善公司治理起到促进作用;从宏观层面上,相比于国外目前我国对效益审计的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上,在效益审计实务方面更多的是针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可是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效益审计实务方面却很少有相关的研究。因此不论是从微观方面还是宏观方面来看,对房地产的效益审计进行相关研究都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运用理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SY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的内部审计视角出发,按照发现问题、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和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或对策的思路进行写作。本文主要包含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研读了大量国内外关于效益审计的相关研究文献,本部分从效益审计理论、效益审计概念和效益审计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对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的理论概述。主要阐述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的涵义及特点,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影响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的因素;第三部分是SY房地产企业项目效益审计的基本概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先介绍堤亚纳湾项目的整体情况和项目效益审计的基本状况,指出堤亚纳湾项目效益审计存在范围不适当、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审计的需要、审计指标不科学和效益审计的最终反馈结果未能发挥实际的作用四个方面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对SY房地产企业项目效益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效益审计问题的原因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效益审计制度不够完善、效益审计人员的能力还不够强、效益审计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有待改善和SY房地产企业对效益审计的认识有待提高。第五部分是SY房地产企业项目效益审计的改进对策。提出完善效益审计环境、建立有效的效益审计组织部门、改进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和建立效益审计监督与奖评机制的建议,使SY房地产企业从根本源头上做好效益审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效益审计体系,使效益审计在SY房地产企业中发挥作用,帮助SY房地产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第六部分是结论。对全文的整体写作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和对房地产行业效益审计的研究的展望。本文希望针对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的相关探讨,可以对其他房地产企业发展效益审计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同时对于我国效益审计发展方面,本文试图通过案例的形式,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效益审计进行探讨,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做出一些深化和总结,希望能够对我国企业效益审计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完善作用,能够对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李红梅[6](2017)在《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理实一体化开发的研究 ——以A校为例》文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实习实训条件等要素的制约。每个方面的缺失或不足都会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中课程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将学生培养成符合行业企业需求人才的核心载体。实践表明,课程体系不合理,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规格游离于社会需求,基于此,各个高职院校都高度重视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构建体现人本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专业课程体系,而这又依赖于每门专业课程地有效开发。目前,高职教育界广泛倡导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开发,该方法强调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学生能力本位组织课程内容为原则,达到理论基础与实践规范有机结合。通过进行行业情况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实现从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而后基于高职教育规律、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科学设计学习情境,系统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成为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努力缩短学生就业的见习期,打好职业生涯发展的坚实基础。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归纳演绎法、系统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系统分析我国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审计实务》课程理实一体化开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举措。在内容上,本文共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简要介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第二部分重点阐述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基本要求和条件保障;第三部分以A校为例,指出《审计实务》课程的定位和现状,提出了本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开发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详细阐述了《审计实务》课程开发的过程和形成的开发成果;第四部分对本文做了简要总结并指出其中的不足。

杨子青[7](2016)在《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 ——以X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拥有所有权的一方必然需要监督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于是,经济责任审计应运而生。由于我国体制的独特性,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找不到相似的国际先例,同时我国的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从萌芽到现在不过短短30年,带着“中国特色”的印记的同时,也相当稚嫩。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具体作用表现为推进我国的经济社会迅速转型、监督并制约领导人员对其权力的运用、丰富领导人员追责体制、敦促领导人员身体力行科学发展观、对贪腐行为起到事前预防的作用等。由于我国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具体审计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例如科学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相对匮乏导致审计评价质量下降、拖累审计成果的运用等问题。本文对我国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阅读国内外关于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文献,结合受托责任理论与国家审计理论指出我国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目前较为明显的症状,比如带有主观臆断性和随意性的评价大量存在、缺乏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等。针对这些明显的问题,本文提出指标体系的相关建立原则,构建了对保险公司及保险行业有针对性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二者的原理并借助德尔菲法对该模型的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进行量化并打分,可以得出直观的评价结果,对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有一个清晰观的反映,使其得以量化。最后通过对X保险有限公司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对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进行佐证,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应当尽量整体周全地设立审计评价指标;二是应当尽量客观地对审计对象做出评价,评价的结论应当定量化,降低主观判断性:三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应能充分体现具体行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和特点;四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要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本文构建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虽然主要针对的是保险行业,具体选用的也主要是在保险行业相对重要的一些指标,但是在具体审计应用的时候,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具体的情况对本文的指标体系进行修改与替换,从而得出有针对性的评价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设计的评价模型实用性与操作性较强,可以满足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运用。

卢亚男[8](2015)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饮料企业的应用研究 ——以A公司采购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企业发展的不断变化且规模逐渐扩大,饮料企业存在的风险就越大,从而使企业对风险的监控越来越重要。近几年,全球一些大公司的失败案例屡屡出现,内部审计人员同样也面临着一些责备和压力,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提前预防风险的发生,没有有效的针对重大风险做出评估和控制。为了使内部审计人员发挥作用,就必须以风险为核心进行审计,把审计资源分配到重点风险审计区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就成为饮料企业应用的必然趋势,其方法和理念都是新颖的,更是为企业防范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提供保障。但是,由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现处于新的阶段,在实务中并没有真正的将风险为导向的理念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那么如何在饮料企业中的具体应用,需运用什么评估方法,构建怎样的应用程序才能保证其效果?本文正是基于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文献分析以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基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研究;其次对我国饮料企业的内部审计现状进行问题分析,从而表明了我国饮料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需要采用这种以风险为导向的新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必要性;再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的相关资料,以A饮料公司采购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研究,先对A饮料公司的概况以及内部审计的工作现状进行具体阐述,然后对采购项目如何具体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程序进行层层剖析,以及在具体的审计程序中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进行研究分析,再对A饮料公司采购项目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结合案例为改进A饮料公司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出相应对策。由此得出,本文通过饮料企业的一个典型采购项目来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对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也具有实践性意义。根据我国饮料企业整体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构建适用于饮料企业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程序。一方面可以使管理者更直接的认识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应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即将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类似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徐永涛,胡林[9](2014)在《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运用》文中指出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可以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由于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相应的职业判断,而且要考虑的不确定变量太多,确定唯一固定的重要性水平缺乏理论基础,因此重要性水平在我国审计实务运用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从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在审计过程中的修改及根据重要性水平来评价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谈谈重要性水平在实务中的运用。

雷钢[10](2012)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ZH集团应用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国内外接连爆发了一系列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且绝大多数是管理舞弊案件,同时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信用危机。在美国安然事件中,当时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黯然倒闭,在我国,远有银广夏、科龙电器,近有绿大地、胜景山河等舞弊事件发生。因此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一直在研究新的审计模式,以期降低审计风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注册会计师率先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到审计实务中,而我国审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大多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并且很多是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在审计实务中成功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及时发现重大错报且实际披露的案例很少。我们认为,只有将先进的审计理论转化为审计实务中的“生产力”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在具体审计实务中的初步运用,希望为今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实务中的实施提供少许的参考。首先,本文介绍了此选题的意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产生的背景及概念;其次,也是本文的主要贡献所在,即通过ZH集团实际审计案例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实务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实际案例证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于提高审计效率、效果并降低审计风险的优势;再次,在第三章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了使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探讨了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等,并提出我们的改进措施。最后,提出我们的结论、局限性及启示。

二、谈谈截止测试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截止测试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及防范的研究 ——基于瑞华所相关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审计失败相关研究
        二、审计风险相关研究
        三、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联系的研究
        四、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本选题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审计失败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审计失败的概念
        二、审计失败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三、审计风险的概念
        四、审计风险的特征
        五、审计风险与审计失败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代理理论
        二、财务舞弊理论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四、理性经济人理论
第三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现状、原因及后果分析
    第一节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现状分析
        一、会计事务所审计失败的现状
        二、审计失败地区分布
        三、审计失败年度分布
        四、审计失败主体特征
        五、审计失败客体特征
    第二节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一、审计客体原因
        二、审计主体原因
    第三节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后果及影响分析
        一、行政处罚后果
        二、审计失败造成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第一节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介绍
        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基本简介
        二、分所机构情况
        三、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四、服务对象及行业分布特征
    第二节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统计数据分析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
    第三节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一、会计师事务所角度
        二、注册会计师角度
    第四节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后果及影响分析
        一、行政处罚及监管措施后果及分析
        二、瑞华所审计失败造成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防范审计失败对策
    第一节 防范审计失败外部措施
        一、完善外部监管措施
        二、完善审计失败法律责任承担机制
        三、积极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工作,更好指导审计业务工作
    第二节 防范审计失败内部措施
        一、会计师事务所角度
        二、注册会计师角度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本文研究不足之处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一、科研成果
    二、获奖情况

(2)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主要概念阐释与界定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政府内部审计外包的研究
        一、关于政府内部审计外包动因的研究
        二、关于政府内部审计外包独立性的研究
        三、关于政府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政府审计外包的研究
        一、关于政府审计外包的综合研究
        二、关于政府审计外包特定环节或特定业务类型外包的研究
        三、国外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经验的研究
    第三节 关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研究
        一、关于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服务的专题研究
        二、关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与审计资源整合的研究
        三、关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审计收费与风险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二章 理论概述
    第一节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国外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二、我国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现有相关理论基础简论
        二、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整合与重构
第三章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动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分年份、省份和采购方式统计
        二、描述性统计、列联检验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本章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购买审计服务采购环节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分布
        二、描述性统计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本章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实施环节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信度效度检验
        一、信度检验
        二、效度检验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对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认可程度的分析
        二、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考虑社会审计机构相关条件的情况分析
        三、实施审计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重要程度分析
        四、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
        五、防范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审计质量的措施分析
    第四节 本章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法律依据,强化依法购买审计服务
        二、厘清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业务种类与范畴
        三、健全购买方式与程序
        四、注重风险防范与质量控制
        五、明确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职责划分与责任承担
    第三节 研究创新、局限与展望
        一、本文创新
        二、研究局限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3)J集团汽运子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和内容
        1.2.2 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定位
        1.2.3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
        1.2.4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控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
    2.1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2.2 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
    2.3 评价方法
第3章 J集团汽运子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介绍
    3.1 汽运子公司基本情况
        3.1.1 J集团汽运子公司简介
        3.1.2 X市汽运公司财务情况
    3.2 J集团审计部门概况
    3.3 J集团汽运子公司领导人A同志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流程
        3.3.1 审计准备阶段
        3.3.2 审计实施阶段
        3.3.3 审计报告阶段
        3.3.4 审计落实阶段
第4章 J集团汽运子公司领导人A同志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存在的问题
    4.1 审计重点难确认
    4.2 评价指标不科学
    4.3 审计结果落实难
第5章 完善J集团经济责任审计流程的技术路径分析
    5.1 确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5.1.1 厘清国企受托责任
        5.1.2 分类管理国有企业
        5.1.3 根据企业类别确认经责任审计重点
    5.2 .重塑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5.2.1 经济责任审计基本评价指标
        5.2.2 经济责任审计分类评价指标
        5.2.3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进行权重分析
    5.3 汽运子公司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应用示例
        5.3.1 确认汽运子公司企业类型
        5.3.2 确认汽运子公司分类评价指标
        5.3.3 确认汽运子公司基本评价指标得分
        5.3.4 综合计算总分
第6章 落实J集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保障措施
    6.1 加强审计力量建设
    6.2 健全审计落实制度
        6.2.1 健全结果运用制度
        6.2.2 加大问责追究力度
        6.2.3 建立后续审计制度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个人简历

(4)公司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与应对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框架
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与应对的相关理论
    2.1 重大错报风险产生的原因与评估
    2.2 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3 公司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与应对的案例研究——以LY公司为例
    3.1 LY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2 LY公司审计业务的概况
    3.3 LY公司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3.4 针对LY公司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4 总结与建议
    4.1 本文总结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5)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效益审计理论的研究
        1.2.2 关于效益审计概念的研究
        1.2.3 关于效益审计方法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本文框架
2 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概述
    2.1 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的涵义及特点
        2.1.1 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的涵义
        2.1.2 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的特点
    2.2 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
        2.2.1 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环境
        2.2.2 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假设
        2.2.3 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主体
        2.2.4 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组织形式与内容
    2.3 影响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的因素
        2.3.1 宏观因素
        2.3.2 微观因素
3 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概况
        3.1.1 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项目介绍
        3.1.2 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计划
        3.1.3 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环节及方法
    3.2 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效益审计的范围不适当
        3.2.2 效益审计人员的素质未能适应效益审计的需要
        3.2.3 效益审计质量指标不科学
        3.2.4 效益审计反馈的效果未引起重视
4 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工作制度不够完善
        4.1.1 效益审计工作制度未能与公司治理挂钩
        4.1.2 效益审计工作的计划性不够强
        4.1.3 效益审计的工作制度没有相应的监督体系
    4.2 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人员的能力不够高
        4.2.1 效益审计人员的培训体系不够完善
        4.2.2 效益审计的人力资源结构不够完善
    4.3 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方法简单
        4.3.1 效益审计方法缺少多样性
        4.3.2 效益审计方法的创新理念不足
    4.4 SY房地产企业对效益审计的认识不到位
        4.4.1 企业对效益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强
        4.4.2 效益审计人员的审计观念落后
5 完善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的对策
    5.1 创建良好的效益审计软环境
        5.1.1 完善我国效益审计的相关法律政策
        5.1.2 完善相关的公司制度
        5.1.3 建立与企业信息化为一体的效益审计环境
    5.2 增强效益审计队伍人才建设
        5.2.1 建立独立性强的效益审计团队
        5.2.2 建立多元化的效益审计团队
        5.2.3 加强对效益审计人才的培养
    5.3 改进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
        5.3.1 加强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的“硬度”
        5.3.2 加强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的“软度”
        5.3.3 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5.4 建立效益审计监督与奖评机制
        5.4.1 建立效益审计监督和复核机制
        5.4.2 建立效益审计责任考评机制
        5.4.3 建立与效益审计相适应的激励措施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理实一体化开发的研究 ——以A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高职院校
        1.4.2 理实一体化课程
        1.4.3 课程开发
        1.4.4《审计实务》课程
第二章 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2.1 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 情境学习理论
        2.1.3 “在做中学”理论
    2.2 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
        2.2.1 树立正确的课程开发理念
        2.2.2 掌握基本的课程开发原则
        2.2.3 熟悉关键的课程开发流程
    2.3 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条件保障
        2.3.1 国家政策支持
        2.3.2 课程专家指导
        2.3.3 技术方法支撑
        2.3.4 软件硬件保障
第三章 A校《审计实务》课程理实一体化开发
    3.1《审计实务》课程定位与现状
        3.1.1 课程定位
        3.1.2 课程现状
    3.2《审计实务》课程开发
        3.2.1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3.2.2 职业能力分析
        3.2.3 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3.2.4 学习情境设计
        3.2.5 课程标准理实一体化设计
        3.2.6 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编写
        3.2.7 教案及课件理实一体化设计
    3.3《审计实务》课程开发后实施效果
        3.3.1 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3.3.2 满足企业需求标准
        3.3.3 缩短学生就业适用期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一 《审计实务》课程标准
附录二 访谈题纲
致谢

(7)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 ——以X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国外文献回顾
        1.2.2 国内文献回顾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
    1.4 本文框架
2 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国有企业及国有企业领导人
        2.1.2 经济责任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
        2.1.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2.2 理论综述
        2.2.1 受托责任理论
        2.2.2 国家审计理论
3 国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现状及分析
    3.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指标选择不科学
        3.1.1 评价指标与企业长期战略脱节
        3.1.2 评价指标过于注重效益指标和经营结果
        3.1.3 评价指标过于注重财务指标
        3.1.4 评价指标未包括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指标
    3.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本身存在问题
        3.2.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问题表述
        3.2.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问题原因浅析
4 优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建议
    4.1 设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4.1.1 设置定量评价指标
        4.1.2 设置定性评价指标
        4.1.3 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关定性或定量评价指标
    4.2 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4.2.1 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2.2 评价指标的设置和体系构建
        4.2.3 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
5 X保险公司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5.1 审计对象刘明任职期间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职责介绍
    5.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5.2.1 审计评价模型的具体应用
        5.2.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饮料企业的应用研究 ——以A公司采购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框架
        1.3.1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1.3.2 论文框架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和理论研究
    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
    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分析
        2.3.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
        2.3.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2.3.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作用
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饮料企业的应用
    3.1 饮料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3.1.1 饮料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普遍问题
        3.1.2 饮料企业内外部环境存在的风险因素问题
    3.2 饮料企业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3.3 饮料企业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
        3.3.1 内部审计计划阶段
        3.3.2 内部审计实施阶段
        3.3.3 内部审计报告阶段
        3.3.4 内部审计后续阶段
4 A饮料公司采购项目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案例分析
    4.1 A饮料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
        4.1.1 A饮料公司的简介
        4.1.2 A饮料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4.2 A饮料公司采购项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程序设计
        4.2.1 采购项目审计的前期工作情况
        4.2.2 采购项目审计的计划阶段
        4.2.3 采购项目审计的实施阶段
        4.2.4 采购项目审计的终结阶段
        4.2.5 采购项目审计的后续阶段
    4.3 A饮料公司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缺乏分层级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应对审批机制
        4.3.2 采购项目审计的制度设计和执行不够完善
        4.3.3 采购项目审计在饮料公司内控体系中发挥不足
        4.3.4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配置和职业素质存在欠缺
    4.4 案例小结
5 改进A饮料公司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5.1 建立审计部门分层级的风险管理数据库
    5.2 开展采购部门风险实时监督监控工作
    5.3 实行饮料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通报制度
    5.4 规范饮料企业具体项目审计的后续审计工作
    5.5 更新应用管理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技术
    5.6 加强必要的内审人员配备和素质的提高
6 结论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划阶段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一) 财务报表整体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 影响因素
        2. 经验法则
        3. 特殊考虑
    (二) 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二、审计过程中的重要性水平的运用与修改
    (一)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1.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2. 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二) 在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
        1. 重要性水平修改的前提
        2. 重要性水平的修改对审计的影响
三、对错报评价与审计意见
    (一) 累积识别出的错报
        1. 错报的类别
        2. 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二) 识别错报与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
        1. 对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的考虑
        2. 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

(10)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ZH集团应用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案例
    §2-1 案例概况
        2-1-1 背景
        2-1-2 被审计单位的简介
    §2-2 战略分析
        2-2-1 主营业务情况
        2-2-2 业绩情况
        2-2-3 战略风险初步评估及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2-3 环节分析
        2-3-1 环节目标
        2-3-2 环节投入
        2-3-3 业务活动
        2-3-4 环节中的重要经营风险和重要交易类别的识别
    §2-4 剩余风险评估
    §2-5 实质性测试
        2-5-1 实质性测试的方案
        2-5-2 实质性测试的实施
    §2-6 审计结果
第三章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 ZH 集团应用的分析
    §3-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优势
        3-1-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更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
        3-1-2 强调联合风险评估,控制审计风险
        3-1-3 风险评估体系更加系统化,评估结果更加准确
    §3-2 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3-2-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低难以负担审计成本
        3-2-2 注册会计师人才储备情况难以适应新审计模式
        3-2-3 信息储备量少难以支持大量的分析程序
        3-2-4 审计程序的突然性难以实现
    §3-3 改进措施
        3-3-1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客户分类服务体系
        3-3-2 利用客户持续跟踪制度降低审计成本和风险
        3-3-3 改进专业知识结构,加强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建设
        3-3-4 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第四章 结论
    §4-1 结论
    §4-2 局限性及启示
        4-2-1 局限性
        4-2-2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谈谈截止测试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及防范的研究 ——基于瑞华所相关案例分析[D]. 何翊.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研究[D]. 徐会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3]J集团汽运子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唐雅怡. 湘潭大学, 2019(02)
  • [4]公司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与应对的案例研究[D]. 黄坚.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5]SY房地产企业效益审计问题探讨[D]. 张佳宁.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3)
  • [6]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理实一体化开发的研究 ——以A校为例[D]. 李红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7(02)
  • [7]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 ——以X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D]. 杨子青.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2)
  • [8]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饮料企业的应用研究 ——以A公司采购项目为例[D]. 卢亚男.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9)
  • [9]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运用[J]. 徐永涛,胡林. 会计师, 2014(07)
  • [10]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ZH集团应用的案例研究[D]. 雷钢. 河北工业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浅谈截止检验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