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经外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谈碧君,蒋蕾[1](2022)在《追踪方法学在神经外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神经外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肠内营养病人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追踪方法学,比较两组腹泻发生率、严重程度与持续时间、病人腹泻管理质量合格率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腹泻发生率、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病人腹泻管理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肠内营养病人的干预措施中应用追踪方法学,能够明显降低病人腹泻发生率,减轻腹泻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并缩短腹泻者的腹泻时间,明显提高病人腹泻管理质量与生活质量。
张伟琴,李琦,黄晓琼,徐玲,赵彬彬,苏虹虹,孔悦[2](2021)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危重症患者常存在意识以及吞咽功能障碍、急性应激反应、激素分泌及内脏功能失衡等代谢紊乱,易出现营养不良,有研究表明,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达30%~50%[1-2]。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至关重要。肠内营养是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2],其应用有利于保证胃肠黏膜结构和功能完整[3],满足机体正常的营养和能量的需求,但在肠内营养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 FI),有研究[4]显示危重症患者FI的发生率为30.5%~67.5%,FI易导致患者营养摄取不足、营养达标率低、住院时间延长、机
陈锦园,吴娟,李娜,岳震,张莎莎[3](2021)在《基于循证理念指引下的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指引下的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136例,根据救治时间分为实验组(2020年6月至10月)72例、对照组(2020年1月至5月)6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给予基于循证护理理念指引下的肠内营养支持,均干预1、2周后,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并发症、预后情况。结果两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含量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干预1、2周,两组血清ALB、Hb含量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两组血清ALB、Hb含量明显高于同组干预1周(P <0.05),干预1、2周,实验组ALB、H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胃肠功能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循证理念指引下的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矫正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华美芳,韩秋英,梁成强,殷婷婷,林瑞端,陈莉[4](2021)在《以护士为主导的营养支持团队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营养支持团队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ICU需要营养治疗的10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营养支持团队进行营养管理,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进行营养管理。比较两组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的正确率、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比例、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实施营养治疗第7天、第14天营养代谢指标和人体体格指标。结果试验组NRS2002正确率、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营养代谢指标和人体体格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营养支持团队有助于更准确地筛查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更有效地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提高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改善营养状况。
王慧君[5](2021)在《基于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分层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现状及原因;基于已构建好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评估表,对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实施分层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基于误吸风险分层的护理干预对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误吸发生率、热卡达标率等结局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1.第一部分:选取2020年05月至2020年08月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实施肠内营养的126例外科重症患者,采用自行编制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调查表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从实施肠内营养开始7天内发生误吸的现状,分析误吸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预后指标。2.第二部分:将课题组前期构建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评估表应用于临床,采用前后对照研究,2020年05月至2020年08月为对照组,不使用误吸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2020年09月至2020年10月为护士培训干预期;2020年11月至2021年02月为试验组,使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误吸风险评估,并根据评分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干预。结果:1.纳入研究的126名实施肠内营养的外科重症患者,其中96例没有发生误吸,30例患者发生误吸,误吸发生率为23.8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意识状况、营养风险、鼻饲管置入长度是外科重症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2.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纳入120例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研究显示,试验组有17例患者发生误吸,对照组有30例,两组误吸发生率有显着差异(P=0.034);试验组第7天热卡达标率为40.83%,对照组为2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试验组患者ICU平均住院时间为19天,对照组为3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平均总住院时间为23天,对照组为34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平均住院费用约19.336万元,对照组住院费用约29.927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1.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期间误吸发生率较高,与患者意识、营养风险、APACHEⅡ评分、鼻饲管置入长度相关。临床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发生误吸的相关影响因素对患者密切观察。2.应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误吸风险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分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误吸发生率,提高热卡达标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陈琳,谌艳芳,余爱华,尹峰[6](2021)在《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中提出目的:了解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4月桂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143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肠内营养,观察病人肠内营养后7 d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喂养不耐受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69例病人肠内营养期间出现了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8.25%,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肠内营养后1~3 d,症状以单纯腹泻、单纯胃潴留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使用亚低温治疗、使用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为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过程中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高,肠内营养后的1~3 d是防控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关键时间点,应重点关注行机械通气治疗、行亚低温治疗、联合使用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危重症病人,警惕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詹昱新,杨中善,李素云[7](2020)在《神经外科护士预防误吸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编制神经外科护士预防误吸知信行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通过循证方法系统检索相关资源总结最佳证据,结合半结构式访谈和专家咨询,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编制神经外科护士预防误吸知信行问卷初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神经外科2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修改问卷。便利抽取湖北省19所三级甲等医院523名神经外科护士进行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神经外科护士预防误吸知信行问卷包括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共39个条目;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 872;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 847,0. 816,0. 836;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 924,0. 913,0. 875;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 8~1. 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 986,1. 000,0. 988;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各维度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25. 899%、18. 499%、28. 641%。[结论]神经外科护士预防误吸知信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供临床使用。
刘慧松[8](2020)在《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培训方案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编制评估ICU护士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现状调查问卷,探讨青岛市ICU护士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的现状水平及影响因素,构建ICU护士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相关内容的培训方案,为医院建立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相关知识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1.本研究以知信行理论结构为基础,肠内营养指南为依据,自行编制《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问卷》,应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预调查、信效度检验形成正式调查问卷。2.选取青岛市610名ICU护士进行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现状调查。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均数±标准差、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对知信行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3.根据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调查结果结合相关临床指南,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自制访谈提纲,通过访谈护士、学科专家对培训的需求和建议,有针对性的制定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初始培训方案,经过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最终培训方案。结果1.最终形成的正式问卷包括知识、信念、行为3个维度共39个条目;总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793,折半信度为0.701,重测信度为0.756;内容效度分析中,总问卷的条目水平效度(I-CVI)为0.850~1.000,问卷水平效度(S-CVI)为0.859;结构效度分析中,各条目得分的KMO值为0.906,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9818.675,P<0.001,共抽取6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53%;各维度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222~0.831,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96~0.856。2.对青岛市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的知信行进行现状调查。问卷知信行得分分别是11.62±5.24分、11.67±3.63分、47.37±17.76分,通过回归分析显示,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有医院级别(β=4.161,P<0.001)、是否为肠内营养学组成员(β=2.468,P<0.001)、工作年限(β=-0.675,P<0.001)、学习肠内营养知识的程度(β=1.155,P<0.05);信念得分的影响因素是否为肠内营养学组成员(β=1.966,P<0.001)、学习过肠内营养知识的程度(β=1.693,P<0.001)、医院级别(β=1.612,P<0.001)、年龄(β=0.484,P<0.05)、学习途径(β=-0.442,P<0.05);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医院级别(β=9.760,P<0.001)、是否为肠内营养学组成员(β=6.960,P<0.001)、性别(β=-7.141,P<0.001)、工作年限(β=-1.863,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知识、信念、行为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r=0.677、0.841、0.567,P<0.05)。3.经过两轮专家函询,确立最终《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评价三个部分,其中一级条目16个,二级条目66个。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复率为100%,第一轮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7,第二轮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7,两轮专家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W)分别为0.193、0.218(P<0.001),专家的协调程度较高,函询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结论编制的《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调查问卷》可作为评估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现状的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青岛市ICU护士总体的肠内营养耐受性知识得分较低,信念和行为方面也有待提高,医院级别、是否为肠内营养学组成员是知识、信念、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工作年限和学习过肠内营养知识程度是知识的影响因素;学习途径和年龄是信念得分的影响因素;性别和工作年限是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编制的《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培训方案》切实可行,符合护士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培训方式及评价符合国内护理发展现状,可为ICU护士肠内营养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孙乔[9](2020)在《不同营养评估方法对重症患者的适用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应用传统单项营养评价指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和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NUTRIC)评估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的营养状态,了解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三种评估工具的应用效果,评价不同营养评估工具对重症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并确定新的联合预测因子,以辅助医护人员客观评估重症患者死亡风险。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综合ICU 546例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应用NRS2002、SGA及NUTRIC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同时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肤褶折厚度(TSF)、上臂围(MAC)、小腿围(CC)、上臂肌围(AMC)等身体测量指标,并检测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淋巴细胞总数(LYM)、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传统单项营养评价指标、NRS2002、SGA及NUTRIC对重症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3种营养评估工具与其他客观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并进行三种工具之间的比较分析;同时前瞻性观察入组患者的预后并以28天临床结局分组,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患者28天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确定新的联合预测因子。结果1.传统单项指标评价营养状况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BMI(16.30%)、TSF(78.75%)、AMC(41.58%)、ALB(76.56%)、PA(65.38%)、Hb(50.73%)。三种评估工具对重症患者的评价结果:根据NRS2002风险筛查,重症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构成比为98.17%;根据SGA评估结果,重症患者营养不良的构成比为55.49%;根据NUTRIC评分结果,重症患者高营养风险组的构成比为57.33%。2.在三种评估工具中,NRS2002、SGA与评估营养状态的身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性较好,而NUTRIC略差;三种评估工具间均具有相关性,交叉分类结果显示:NRS2002与SGA、NRS2002与NUTRIC一致性较差,SGA与NUTRIC中高度一致,并且不同方法对营养不良的检出率有差异。3.APACHE II评分(X1)、入ICU前住院时间(X2)、ICU机械通气时间(X3)、SGA(X4)、NUTRIC(X5)是ICU重症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8天死亡风险预测模型为:(10)(10)(10)(10)(10)-(28)XXXXPit5166.04369.03096.02X096.01058.0738.4)(log。联合预测因子预测重症患者28天临床结局的AUC为0.762,联合预测因子最佳临界值为0.343,预测28天死亡事件的敏感度为68.64%,特异度为72.15%,诊断准确率为71.06%。结论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NRS2002、SGA、NUTRIC评估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均简便易操作。NRS2002阳性筛查率最高,但其预测效度不一致,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SGA是评估该人群营养状况最有价值的工具,最能反映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NUTRIC其指标客观且易获取,适用于病情危重且意识不清的患者。在预测重症患者临床预后方面,SGA与NUTRIC较NRS2002更有价值。本研究创建了重症患者28天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在判断28天临床结局方面,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的联合预测因子的工作性能优于仅使用单一指标。
崔青[10](2020)在《单双导丝序贯盲插鼻肠管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单双导丝序贯盲插鼻肠管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该方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患者中使用单双导丝序贯盲插法,进行鼻肠管的置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置管信息,对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评分、主要诊断、卧床时间、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人工气道、肠鸣音、血糖值、呼吸机、亚低温疗法、用药情况等。患者的置管信息包括置管是否成功、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置管耗时、管道末端位置、置管前中后的生命体征、置管中和管道应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统计置管的成功率、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置管耗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置管成功率、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和置管耗时的影响因素。使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别确定患者的性别、主要诊断、卧床时间、BMI、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有无人工气道、一分钟内有无肠鸣音、血糖值、置管时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应用亚低温疗法、是否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否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对置管是否成功、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置管耗时的影响。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以上因素是否是置管成功、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置管耗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一、置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研究期间共使用单双导丝序贯法行鼻肠管置入的患者158例,最终收集完整资料156例,其中成功置入鼻肠管132例,成功率为84.6%。置管成功的病例中,97例(73.5%)一次尝试通过幽门,35例(26.5%)尝试两次或以上通过幽门。平均置管时长为 15.1±9.4min,置管耗时≤10min 有 64 例(48.5%),10-20min 为 41 例(31.1%),≥20min为27例(20.5%)。腹部X线显示,管道末端位于十二指肠第二段8例(6.1%),十二指肠第三段14例(10.6%),十二指肠第四段47例(35.6%),到达空肠63例(47.7%)。2.置管过程中患者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氧饱和度在置管前30min、置管中、置管结束后30min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56例置管的患者中有35例发生呛咳,占总置管例数的22.4%,其中SAS镇静评分≤3分患者中发生呛咳20例(17.5%),SAS镇静评分>3分患者中发生呛咳15例(37.5%),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置管过程中4例出现恶心,均为SAS>3分患者。12例患者发生鼻黏膜一过性出血。鼻肠管使用期间发生堵管2例,意外拔管3例。鼻肠管留置时长为23.1±14.5天。二、置管的影响因素1.APACHE Ⅱ评分≥20分是置管成功的危险因素,OR值为15.023(2.859,78.951);一分钟内有肠鸣音是置管成功的保护因素,OR值为0.074(0.015,0.358);使用呼吸机是置管成功的危险因素,OR值为4.655(1.113,19.474)。2.APACHE Ⅱ评分≥20分是尝试通过幽门次数(一次成功)的危险因素,OR值为3.181(1.215,8.330)。使用亚低温疗法是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一次成功)的危险因素,OR 值为 6.044(1.550,23.570)。结论1.单双导丝序贯盲插鼻肠管法置管成功率较高,置管耗时较短,适合在危重患者中应用。2.APACHE Ⅱ评分≥20分置管成功率低,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多。应用呼吸机的患者置管成功率低。一分钟内有肠鸣音的患者置管成功率高。应用亚低温疗法的患者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多。3.患者的年龄、卧床时间、BMI指数、SOFA评分、血糖值、是否有人工气道、是否应用促胃动力药物、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否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对单双导丝序贯盲插鼻肠管法的成功率、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和置管时长没有影响。
二、神经外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经外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追踪方法学在神经外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干预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2.1 建立追踪小组 |
1.2.2.2 个案追踪 |
1.2.2.3 系统追踪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喂养不耐受的定义 |
2 喂养不耐受的评估方法 |
2.1 胃残余量 |
2.2 胃残余量测量方法 |
2.2.1 注射器回抽法 |
2.2.2 超声测量法 |
2.2.3 白利度计测量法 |
2.3 胃肠道症状 |
2.4 腹内压 |
3 喂养不耐受的预防治疗措施 |
3.1 应用胃肠道动力药 |
3.2 优化护理操作技术 |
3.3 腹部按摩 |
3.4 改变喂养途径 |
3.5 应用益生菌 |
3.6 应用中医疗法 |
4 小结 |
(3)基于循证理念指引下的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营养学指标比较 |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
2.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以护士为主导的营养支持团队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组干预方法 |
2.1.1 成立以护士为主导的营养支持团队 |
2.1.2 营养治疗方案的制订 |
2.2 对照组干预方法 |
2.3 评价指标 |
2.3.1 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 |
2.3.2 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比例 |
2.3.3 肠内营养并发症 |
2.3.4 营养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表1) |
3.2 两组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及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比例的比较(表2) |
3.3 两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3) |
3.4 两组营养指标的比较 |
4 讨论 |
4.1 以护士为主导的营养支持团队可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正确率 |
4.2 以护士为主导的营养支持团队可减少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
4.3 以护士为主导的营养支持团队可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 |
5 结论 |
(5)基于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分层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现状 |
2.1 误吸发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
2.2 误吸的预防措施 |
3.研究目的 |
4.相关概念和定义 |
5.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1.研究设计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方法 |
2.结果 |
2.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目标热卡达标率比较 |
2.3 患者误吸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
3.讨论 |
3.1 重症患者在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存在误吸的风险 |
3.2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误吸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干预 |
4.小结 |
第三章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评估表的应用研究 |
1.研究设计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工具 |
1.4 基线及观察指标指标 |
1.5 干预方法 |
2.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热卡摄入情况的比较 |
2.3 两组误吸发生率的比较 |
2.4 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 |
2.5 两组营养指标的比较 |
3.讨论 |
3.1 基于误吸风险分层的护理干预使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误吸发生率降低 |
3.2 基于误吸风险分层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重症肠内营养患者热卡达标率 |
3.3 基于误吸风险分层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重症肠内营养患者的预后 |
3.4 基于误吸风险分层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营养指标和炎症指标 |
4.小结 |
结论 |
1.研究结论 |
2.对护理实践的启示及建议 |
3.研究的创新点 |
4.研究的不足之处与今后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A 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 B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评估表 |
附录 C 修订版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评估表 |
附录 D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调查表 |
附录 E 营养风险评估表 |
附录 F APACHEⅡ评分 |
附录 G GCS评分 |
附录 H SOFA评分 |
附录 I 伦理委员审查批件 |
附录 J 个人简历 |
附录 K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附录 L 参加学术会议 |
附录 M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6)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干预方法 |
1.2.1 肠内营养方法 |
1.2.2 喂养耐受性评定标准 |
1.3 观察指标 |
1.3.1 一般资料 |
1.3.2 肠内营养支持情况 |
1.3.3 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 |
2.2 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单因素分析(见表3) |
2.3 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的特点 |
3.2 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危险因素 |
3.2.1 使用亚低温治疗的病人易发生喂养不耐受 |
3.2.2 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会增加喂养不耐受发生的风险 |
3.2.3 使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会增加喂养不耐受发生的风险 |
4 小结 |
(7)神经外科护士预防误吸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1.1 预试验对象 |
1.1.2 问卷调查对象 |
1.2 方法 |
1.2.1 初始问卷的编制 |
1.2.2 正式问卷的编制 |
1.2.3 资料收集 |
1.2.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问卷内容 |
2.1.1 预防误吸知识维度具体内容 |
2.1.2 预防误吸态度维度具体内容 |
2.1.3 预防误吸行为维度具体内容 |
2.2 信度分析 |
2.3 效度分析 |
2.3.1 内容效度 |
2.3.2 结构效度 |
3 讨论 |
3.1 问卷编制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
3.2 问卷的信度分析 |
3.3 问卷的效度分析 |
4 小结 |
(8)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培训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第一部分 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调查问卷的编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成立课题组 |
2 建立条目池 |
3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 |
4 预调查 |
5 质量控制 |
6 统计学方法 |
7 伦理考量 |
8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函询专家一般资料 |
2 专家函询结果 |
3 预调查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4 问卷信效度 |
讨论 |
1 构建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调查问卷的意义 |
2 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
第二部分 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现状调查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工具 |
3 调查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5 质量控制 |
6 伦理考量 |
结果 |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2 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得分情况 |
3 不同特征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现状分析 |
4 影响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的多因素分析 |
5 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 ICU护士的基本情况 |
2 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现状 |
3 ICU 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知信行相关关系 |
5 护理对策 |
第三部分 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培训方案的构建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5 伦理考量 |
结果 |
1 访谈结果 |
2 函询专家一般资料 |
3 两轮专家函询结果 |
讨论 |
1 构建培训方案的意义 |
2 培训方案的特点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9)不同营养评估方法对重症患者的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入组方法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基本信息收集 |
2.2 营养状况评估方法 |
2.3 记录预后相关指标 |
3 统计学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伦理原则 |
结果 |
1 本调查研究人群的一般资料 |
2 不同营养评估方法对重症患者的评估结果 |
3 NRS2002、SGA及 NUTRIC与客观营养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 NRS2002、SGA及 NUTRIC的关系研究 |
4.1 NRS2002、SGA及 NUTRIC的相关性 |
4.2 NRS2002、SGA及 NUTRIC的一致性 |
4.3 NRS2002、SGA及 NUTRIC的差异性 |
5 NRS2002、SGA及 NUTRIC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
6 重症患者28天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
6.1 影响28天病死率单因素分析 |
6.2 影响28天病死率多因素分析 |
6.3 预测模型构建及联合预测因子生成 |
讨论 |
1 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 |
2 重症患者的营养评估 |
2.1 单项指标 |
2.2 综合营养评估工具 |
3 NRS2002、SGA及 NUTRIC对重症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缩略词表 |
致谢 |
(10)单双导丝序贯盲插鼻肠管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一、危重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变的原因 |
二、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
(一) 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 |
(二)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 |
(三) 无创式鼻肠管的置入方法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一) 样本来源 |
(二) 纳入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四) 脱落标准 |
(五) 样本量计算 |
二、研究方法 |
(一) 置管方法 |
(二) 置管团队 |
(三) 观察指标 |
(四) 安全性评估 |
(五) 统计分析方法 |
(六) 质量控制 |
(七) 伦理审查 |
(八) 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置管成功率、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置管耗时 |
三、置管过程中的生命体征 |
四、管道末端位置及不良事件 |
五、置管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
六、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的影响因素 |
七、置管耗时的影响因素 |
第四章 讨论 |
一、单双导丝序贯鼻肠管置入方法的有效性 |
二、单双导丝序贯鼻肠管置入方法的安全性 |
三、置管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一) APACHE Ⅱ评分对置管的影响分析 |
(二) 应用呼吸机对置管的影响分析 |
(三) 应用亚低温疗法对置管的影响分析 |
(四) 患者一分钟内有无肠鸣音对置管的影响分析 |
(五) 其他因素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危重者无创鼻肠管置入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附录 |
致谢 |
四、神经外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追踪方法学在神经外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谈碧君,蒋蕾. 全科护理, 2022(05)
- [2]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研究进展[J]. 张伟琴,李琦,黄晓琼,徐玲,赵彬彬,苏虹虹,孔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23)
- [3]基于循证理念指引下的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J]. 陈锦园,吴娟,李娜,岳震,张莎莎. 中国医药导报, 2021(22)
- [4]以护士为主导的营养支持团队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实践[J]. 华美芳,韩秋英,梁成强,殷婷婷,林瑞端,陈莉.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03)
- [5]基于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分层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D]. 王慧君.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6]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陈琳,谌艳芳,余爱华,尹峰. 护理研究, 2021(07)
- [7]神经外科护士预防误吸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詹昱新,杨中善,李素云. 护理研究, 2020(12)
- [8]ICU护士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培训方案的构建[D]. 刘慧松. 青岛大学, 2020(01)
- [9]不同营养评估方法对重症患者的适用性研究[D]. 孙乔. 青岛大学, 2020(01)
- [10]单双导丝序贯盲插鼻肠管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D]. 崔青. 苏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