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留乳房治疗早期青年乳腺癌(论文文献综述)
毛传容,熊艳丽,刘晓菊,姚芮[1](2022)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保留乳房对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保留乳房方案对患者心理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92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改良根治术组(n=38,予以改良根治术)与保留乳房组(n=54,予以改良根治术后保留乳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腺癌生命质量量表(FACT-B)评分、汉密尔顿焦虑(HAMA)与抑郁(HAMD)评分、社会适应性量表(SAQ)评分、并发症情况,观察保留乳房组乳房外观。结果:保留乳房组术后FACT-B与SAQ各项评分明显高于改良根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乳房组术后HAMA与HAMD评分显着低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乳房组乳房外观效果优良率高达90.74%。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保留乳房,安全性高,乳房外观恢复较好,更益于患者心理健康,对提高术后社会适应性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李燕[2](2021)在《国家援疆政策下哈密市2010~2019年可手术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诊疗模式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郑粉善[3](2021)在《基于马斯洛理论的乳腺癌患者需求工具开发及干预效果评价 ——一项混合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需求的满足与否影响着乳腺癌患者整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研究旨在基于乳腺癌患者不同阶段需求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开发能够反映乳腺癌患者真实需求的评估工具和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对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为今后乳腺癌及其他癌症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混合性研究设计法中“质+量+量”的顺序探究型设计,分为三部分,具体如下:1.乳腺癌患者需求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七步分析法,结合Nvivo10软件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探究乳腺癌患者需求类别、需求主题以及核心需求内容,形成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条目池。2.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的编制及量表适用性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对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条目池进行修订,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聘请15位相关专家,参与对量表进行精简,形成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2)进行两次大样本调查。收集313份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进行修订;随后收集419份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量表因素结构稳定性,完善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数据采用Excel、SPSS 26.0、AMOS26.0软件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索乳腺癌患者需求在一般人口学上的差异,为后续需求干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3.乳腺癌患者需求干预效果评价根据质性研究结果及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制定干预方案,应用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对7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以检验乳腺癌患者需求干预效果。研究共纳入77例研究对象,分别为干预组38例、对照组39例。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阶段性需求特征,予以个性化需求干预措施,干预结束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指标、需求情况、疾病感知、自我管理效能和生命质量进行效果评价。数据采用Excel、SPSS 26.0软件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交叉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乳腺癌患者需求质性研究结果通过对20例乳腺癌患者访谈资料转录编码、概念提炼、主题摘录,归纳出以下3个需求类别,6个需求主题,53个亚主题:(1)疾病信息需求(24):①治疗信息(14)、②康复信息(10);(2)心理需求(15):③情感需求(8)、④认知需求(7);(3)社会需求(14):⑤寻求希望(9)、⑥自我实现(5)。即为研究的条目池。2.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编制及适用性评价(1)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3和0.905,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76和0.419。形成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2)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各条目适宜性良好,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2.123%,量表与中文版癌症患者未满足需求简明量表(SF-SUNS-C)效标关联效度良好,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59,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9~0.897,重测信度为0.937,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743~0.890;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量表因素结构稳定,各项模型适配指标均在理想标准范围内,χ2/df<3,RMSEA值小于0.1,GFI、CFI、NFI、IFI值均大于0.9,量表各条目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2~0.87,维度间相关系数为0.31~0.50,量表内部结构效度良好。修订后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43,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28~0.934。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治疗阶段、转移与否在乳腺癌患者需求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乳腺癌患者需求干预效果评价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健康结局差值比较分析中,除临床指标术侧肢体淋巴结水肿外,其他各项指标包括:临床指标(肩关节活动度、恶心呕吐、睡眠质量、疼痛程度)、疾病感知、自我管理效能、生命质量、需求程度,干预组干预前后差值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乳腺癌患者疾病不同阶段对疾病信息、心理、社会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2)开发的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被认为是可靠和有效的,可以用来测量不同阶段乳腺癌患者的需求情况。(3)通过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及时准确评估患者需求,提供针对乳腺癌患者需求的个性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对乳腺癌患者的健康结局有促进作用,提示我们将疾病不同阶段需求干预纳入常规护理的重要性。
李浩[4](2021)在《乳腺癌保乳治疗与乳房重建手术生存比较 ——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保留乳房手术联合放疗作为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其安全性已受到认可。但随着乳腺癌治疗手段与理念的不断更新,保乳手术指征逐渐放宽,既往对保乳治疗(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安全性与预后的研究多为早期乳腺癌人群,且比较对象为乳房全切患者,对于真实世界乳腺癌人群,以及与其他手术治疗方式的比较较少。随着乳房重建手术近年来逐渐开展,本研究将通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探讨真实世界中接受保乳治疗与乳房重建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差异分析。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1月-2016年12月SEER数据库中随访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单侧无远处转移的首次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接受保乳治疗(保乳手术联合放疗)与乳房重建组,通过对确诊年龄、人种、诊断年份、医保、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位置、是否化疗等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倾向性评分1:1匹配后,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单因素COX回归比较保乳治疗与乳房重建手术的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与总生存(OS)差异,并在不同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分子分型人群进行亚组分析(每次亚组分析内皆再次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混杂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11123例接受保乳治疗(保乳联合放疗)与33546例乳房重建患者,共有28210对患者完成倾向性评分1:1匹配,匹配后各混杂因素分布均匀,中位随访34个月,单因素COX回归显示总人群乳房重建手术与保乳治疗(对照组)的BCSS(HR=1.04,95%CI:0.93-1.16,P=0.48)与OS(HR=0.95,95%CI:0.86-1.05,P=0.31)无差异。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淋巴结阴性且肿瘤直径≤5cm乳腺癌人群中,乳房重建较保乳治疗者的BCSS差,其乳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增加23%(HR=1.23,95%CI:1.02-1.49,P=0.03),OS无差异。此外,在淋巴结阴性且肿瘤直径≤5cm时继续进行肿瘤位置亚组分析显示,癌灶位于外上象限或中央区者接受乳房重建较保乳治疗的BCSS差(外上象限:HR=1.54,95%CI:1.07-2.20,P=0.02;中央区:HR=4.98,95%CI:1,44-17.21,P=0.01),但OS无差异,其余象限未发现二者BCSS与OS差异。在淋巴结阴性且肿瘤直径≤5cm时进行分子分型亚组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乳房重建手术比保乳治疗有较差的BCSS与OS,其乳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增加45%(HR=1.45,95%CI:1.07-1.98,P=0.02),总死亡风险增加33%(HR=1.33,95%CI:1.00-1.76,P=0.048),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分子分型亚组未发现预后差异。在淋巴结阳性或肿瘤直径>5cm人群中,两组人群总BCSS与OS无差异,但Her2过表达型患者接受乳房重建较保乳治疗有更好的BCSS,其乳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降低57%(BCSS,HR=0.43,95%CI:0.22-0.85,P=0.015);总死亡风险降低46%,接近统计学差异(OS,HR=0.54,95%CI:0.29-1.01,P=0.055);其余分子分型亚组未发现预后差异。结论:对于淋巴结无转移且肿瘤直径≤5cm的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手术较保乳治疗的BCSS差,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组同时有较差的OS)或癌灶位于外上象限、中央区时。对于淋巴结有转移或肿瘤>5cm者,保乳治疗与重建预后相当,但Her2过表达患者接受乳房重建手术较保乳有更好的BCSS。
沈颂娜[5](2020)在《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及中介效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通过调查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存质量的现状,并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理韧性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今后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制定心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调查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在宁波市三甲医院乳腺科住院化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80名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韧性量表、医学应对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描述患者的一般资料、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患者的心理韧性、生存质量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及中介效应分析对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得分为(58.49±15.68)分,处于偏低水平,其中乐观维度得分为(8.81±3.35)分,力量维度得分为(19.42±6.04)分,坚韧维度得分为(30.26±8.20)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育情况、手术方式对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及其乐观、坚韧、力量维度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应对方式方面,面对维度得分为(20.89±4.19)分,回避维度得分为(16.06±4.38)分,屈服维度得分为(7.38±1.99)分。3.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得分为(39.37±6.07)分,处于中等水平。主观支持得分最高,为(23.54±5.06)分;支持利用度次之,为(7.38±1.78)分,客观支持得分最低,为(8.45±2.03)分。4.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为(80.73±13.04)分,水平中等,且五个维度水平由高到底分别为:生理状况(17.64±5.26)、社会状况(17.12±4.64)、情感状况(13.03±3.55)、功能状况(14.6±4.81)、附加关注(18.35±6.51)。职业、手术方式、经历化疗疗程对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生育情况对其附加关注状况有影响(P<0.05)。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427,P<0.01);面对应对、回避应对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r=0.233,P<0.01;r=0.133,P<0.01);面对应对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206,P<0.01);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r=0.249,P<0.01);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427,P<0.01)。6.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心理韧性的乐观和坚韧共解释患者生存质量总变异的18.6%(F=29.833,P<0.001)。且通过中介效应分析,面对应对、社会支持分别占心理韧性对生存质量总效应的6.2%和19.9%。结论1.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偏低,有待进一步提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育情况、手术方式是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2.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倾向于采用面对和回避的应对方式。3.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中等,且客观支持水平最低。4.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中等,不同职业、手术方式、经历化疗疗程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不同。5.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面对应对、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水平有显着相关性,且心理韧性可以对生存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又可以通过面对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生存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增强其心理韧性,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吴炅,王永胜,柳光宇,李俊杰,范照青,方仪,聂建云,郭宝良,李南林,张强,陈益定,宋传贵,刘雁冰,李凯,水若鸿,肖勤,尤超,胡娜,史京萍,杨昭志,裘佳佳[6](2020)在《保留乳房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文中研究说明1前言1.1背景2016年,1篇发表在国际着名肿瘤学期刊LancetOncol上的文章引起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文章报道了一项基于荷兰国家癌症登记数据库2000—2004年的真实世界数据所进行的大型队列研究,结果发现,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加放疗的10年乳腺癌相关生存率优于接受全乳切除的患者;而保乳手术加放疗的10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的优势可见于T1N0患者,但在更高分期的患者中则未发现[1]。
段杭吕[7](2020)在《合作原则视角下乳腺癌会议模拟同传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生活中,癌症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和慢性病,逐渐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现代医疗中,癌症的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而在医学会议中,尤其是癌症会议的同声传译有着及时传递信息和节省会议时间的重要作用。乳腺癌是女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现代生活中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活,也是医疗中最为复杂的疾病之一。作者以2018年国际高发肿瘤论坛会议为背景,选取了其中的乳腺癌会议进行模拟同声传译。该口译任务的源语言内容都是以医学英语为主。医学英语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医学口译属于医学交流活动中的一种交流方式,译员在交际双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声传译是国际会议中常见的翻译方式,它能够使听众及时地获取信息,以便达到交际的目的和节省会议时间的目的。会议交流如同会话交际,发言人和听众要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需要依靠口译员的翻译,因此译员在翻译的时候也要遵循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可以用来指导人们的对话,也可以用来指导会议口译活动。作者运用格赖斯的理论来指导同声传译活动,并分析此次会议口译的特点和难点,从而找出医学口译的策略和方法。医学口译中有很多的专业词汇,在生活中可能很常见,但是同一个词汇运用到医学领域中的意思可能会有所改变,因此译员在口译的时候应遵循合作原则,根据语境的变化选择恰当的翻译。在该口译报告中,作者通过选取此次模拟同声传译活动中的一些案例,根据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理论分析译员在口译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并探索医学口译的方法以及口译策略,这些方法和策略对于医学口译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报告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此次口译任务的背景;第二部分是对此次口译任务过程的具体描述,包括译员的准备过程、口译过程以及译员在口译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第三部分是合作原则理论的介绍及分析;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是此次口译任务的反思以及未来口译学习的建议。
朱笑笑[8](2020)在《微博环境下乳腺癌防治健康信息的传播特征及公众关注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2019年微博环境下乳腺癌防治健康信息传播的实际情况,掌握健康信息、传播主体、受众群体的特征。挖掘健康信息的时序特征及主题特征,传播主体对信息资源的掌握度及信息扩散能力等特征,公众关注的健康信息特征及信息的主题特征。综合分析乳腺癌防治健康信息传播网络的特征、传播主体的网络结构特征,以及公众对微博健康信息的关注度。为提高微博环境下健康信息的传播效率,充分发挥新浪微博的健康宣教作用提出建议,为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公众关注的健康信息主题,有针对性地科普公众亟需的健康知识提供参考,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方法确定2019年在新浪微博平台上传播乳腺癌防治健康信息且具备医学背景的用户,采集主题相关微博的内容、评论数、转发量等数据。基于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及情报学的方法与工具,采用数据统计软件Excel、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以及内容文本挖掘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处理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挖掘信息传播网络的整体特征、局部网络的特征,以及传播主体的节点属性特征,梳理健康信息的扩散路径,分析健康信息的传播效率。采用内容分析法挖掘健康信息的高频词汇及核心主题,厘清用户传播的健康信息主题,网络核心用户传播的健康信息主题,以及公众关注的健康信息主题,分析公众关注的微博特征及健康信息偏好。深入挖掘健康信息、传播主体及受众群体的特征,总结微博环境下乳腺癌防治健康信息的传播特征以及公众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度等。结果(1)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活跃用户发挥了针对乳腺癌防治的健康宣教作用,“乳腺科杨青峰”等活跃用户是微博健康科普的主要力量。但各用户健康科普的活跃度存在差异,部分用户更新健康信息的频率较低。30.34%的用户发布了 89.15%的乳腺癌防治健康知识,微博健康信息来源较为单一。(2)微博环境下乳腺癌防治健康信息的传播效率较高,促进了健康信息的全网络快速流动。微博健康信息的主题主要包括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乳腺癌的预防及健康指导建议、乳腺疾病的种类及疾病表征、乳腺癌防治相关研究进展等,涵盖疾病预防、诊断、预后等全方面的健康指导建议。并且,健康信息的内容形式多样,包括一对一问诊、典型症状描述等科普形式以及网页链接、图片展示等健康知识呈现方式。(3)公众对于微博环境下医生、医疗机构、健康资讯平台等专业用户传播的乳腺癌防治健康信息较为关注,通过转发、评论、点赞微博表达对微博健康科普较感兴趣。公众重点关注乳腺癌诊断及治疗、乳腺癌防治研究进展等相关的健康信息。由于微博健康信息的易读性较好且可读性较高,公众能快速获取、理解、掌握健康指导建议,提高健康信息素养并做出正确的科学决策。结论(1)互动频率较低的用户需加强关注关系的形成,提高与其余用户联系交流的紧密度,畅通健康信息的传播路径,促进形成稳定且较短的信息传输通道。位于信息传播网络关键节点的用户需扩大影响力,发挥节点高效传播健康信息的优势,促进信息的大范围高效扩散。(2)认证信息中包含“乳腺癌”的用户需利用身份优势以及微博平台的优势进行健康科普,鼓励青年医生利用新浪微博分享典型病例、交流工作经验,提高微博健康信息的更新速度,丰富微博健康知识数据库。鼓励位于传播网络核心等重要位置的用户提高健康信息的更新频率,加强健康科普的活跃度,充分发挥粉丝数量众多的优势,吸引更多普通群众关注乳腺癌的预防及治疗。(3)鼓励“乳腺科吕鹏威”、“乳腺外科杨青峰”等活跃用户加强发挥能够有效促进信息扩散的网络节点属性优势,促进多来源、多主题、多类型的健康信息在全网络快速传播,鼓励医生、医疗机构、健康资讯平台等专业用户进一步关注并转发乳腺癌研究进展相关的健康信息,鼓励用户重点关注并扩散男性乳腺癌、低龄患者等更新频率较慢且公众关注度较低的健康信息,促进公众获取更加全面的乳腺癌防治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及早期症状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早期就诊率。
肖宇[9](2019)在《保留皮肤的青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与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保留皮肤的青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1月1日~2018年11月1日收治的12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即刻乳房再造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后的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术比较,保留皮肤的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远期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无差异,保留乳头、乳晕对患者的生存风险并未增加。
黄佳鹏[10](2018)在《青年乳腺癌患者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的比较分析》文中提出第一部分青年乳腺癌患者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肿瘤学安全性的比较分析目的:明确接受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的早期青年乳腺癌患者在肿瘤学方面是否安全,比较该术式与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在局部复发率、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是否存在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1、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柳州市人民医院于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并行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163例)或传统乳腺癌根治术(194例)的临床分期为0-ⅡB期青年乳腺癌患者(<35岁)的临床及病理资料。2、比较分析两组间在5年局部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方面有无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依据临床TNM分期分层后比较两组间五年局部复发率级无瘤生存率方面有无差异,并绘制生存曲线。3、采用多因素分析来确定手术方式、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临床TNM分期、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是否是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1、所有病例随访41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9个月。传统根治术组中,肿瘤直径>2.0cm(67.5%vs 55.2%,P=0.047)、临床TNM分期为Ⅱ期(68.4%vs 58.3%,P=0.015)及腋窝淋巴结阳性(45.9%vs 33.1%,P=0.014)的病例比例均显着高于保留乳头组的病例。在年龄、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方面,两组比较结果均无显着差异(均P>0.05)。2、保留乳头组出现局部复发7例(4.3%),远处转移15例(9.2%),死亡9例(5.5%);传统根治术组出现局部复发6例(3.1%),远处转移27例(13.9%),死亡15例(7.7%)。两组的5年局部复发率、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对临床TNM分期进行分层分析后,显示两组在5年局部复发率及无病生存率方面比较仍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与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无瘤生存率相关(均P<0.05),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否保留乳头乳晕不是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的因素(P>0.05)。结论:1、早期的青年乳腺癌患者采用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在肿瘤学方面是安全的,保留乳头乳晕并未增加肿瘤复发转移风险。2、淋巴结状态、临床TNM分期、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是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第二部分青年乳腺癌患者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手术并发症的比较分析及美学效果评估目的:比较分析青年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与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并对接受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形体外观进行美学评价。方法:1、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柳州市人民医院于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并行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163例)或传统乳腺癌根治术(194例)的临床分期为0-ⅡB期青年乳腺癌患者(<35岁)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行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的患者均同时接受了乳房重建手术。2、比较两组间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分类比较两组间各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3、分析乳房重建的方式、重建的手术时机及自体组织重建供区的选择是否是NSM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4、通过由三位外科医生组成的评审小组及患者本人分别对接受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形体外观进行美学评价,结果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可接受、较差、极差)。评价依据四个统一标准进行评判,包括:乳房大小及形态的整体对称性、乳头乳晕复合体及乳房下皱襞对称性、手术切口瘢痕外观及隐蔽性及皮瓣肤色相近程度的。结果:1、患者接受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结合乳房重建术后,其手术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要高于传统根治术组,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25.8%vs18.0%,P=0.077)。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后发生组织缺血坏死(包括乳头乳晕、皮瓣、皮肤的坏死)的几率显着高于传统根治术组(14.4%vs 5.7%,P=0.007),结果有统计学差异。血清肿、血肿及术区感染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采用假体/扩张器+假体方式进行乳房重建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着高于采用自体组织重建的患者(40.6%vs 20.1%,P=0.032),采用下腹腹壁供区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着高于采用背阔肌供区重建的患者(42.9%vs 18.2%,P=0.013),结果有统计学差异。乳房重建手术时机的选择不是影响NSM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P>0.05)。3、保留乳头组患者术后形体美学效果评价为“优秀及良好”比例为75.2%,“可接受”比例为18.4%,“较差及极差”比例为6.4%,总体效果良好。结论:1、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不增加青年乳腺癌患者总体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但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后发生组织缺血坏死的几率要显着高于传统根治术。2、乳房重建方式及自体组织重建供区的选择是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结合乳房重建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3、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结合乳房重建术可使乳腺癌患者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术后形体外观。
二、保留乳房治疗早期青年乳腺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留乳房治疗早期青年乳腺癌(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根治术后保留乳房对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改良根治术组: |
1.3.2 保留乳房组: |
1.4 观察指标 |
1.4.1 生活质量评估: |
1.4.2 心理状态评估: |
1.4.3 社会适应性评估: |
1.4.4 并发症情况: |
1.4.5 乳房外观效果评估[5]: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前后FACT-B评分比较: |
2.2 两组手术前后HAMA与HAMD评分比较: |
2.3 两组手术前后SAQ评分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
2.5 乳房外观评价: |
3 讨论 |
(3)基于马斯洛理论的乳腺癌患者需求工具开发及干预效果评价 ——一项混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1.1 需求(Needs) |
1.1.2 健康结局(Health Outcomes) |
1.2 乳腺癌患者需求研究现状 |
1.2.1 乳腺癌患者需求测量工具 |
1.2.2 乳腺癌患者需求研究现状 |
1.3 理论基础及研究框架 |
1.3.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1.3.2 King达标理论 |
1.3.3 健康结局模型 |
1.3.4 研究框架 |
1.3.5 研究内容 |
1.4 总体研究方案 |
1.4.1 研究设计 |
1.4.2 总体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乳腺癌患者需求体验的质性研究 |
2.1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1 研究设计 |
2.1.2 研究对象 |
2.1.3 研究工具 |
2.1.4 资料收集 |
2.1.5 统计分析 |
2.1.6 伦理问题 |
2.1.7 技术路线 |
2.2 结果 |
2.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2.2.2 质性访谈结果 |
2.3 讨论 |
2.3.1 探讨乳腺癌患者需求全貌 |
2.3.2 对构建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的启示 |
第三章 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编制及适用性评价 |
3.1 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编制 |
3.1.1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1.2 结果 |
3.2 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适用性评价 |
3.2.1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2.2 结果 |
3.3 讨论 |
3.3.1 量表的可行性 |
3.3.2 量表的特点 |
3.3.3 量表的临床意义 |
3.3.4 乳腺癌患者需求的相关影响因素 |
第四章 乳腺癌患者需求干预效果评价 |
4.1 研究设计与方法 |
4.1.1 研究设计 |
4.1.2 研究对象 |
4.1.3 研究工具 |
4.1.4 干预策略 |
4.1.5 资料收集 |
4.1.6 统计分析 |
4.1.7 伦理问题 |
4.1.8 质量控制 |
4.1.9 技术路线 |
4.2 结果 |
4.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4.2.2 干预前研究对象同质性检验 |
4.2.3 干预效果评价 |
4.3 讨论 |
4.3.1 研究对象的群体特征 |
4.3.2 需求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 |
4.3.3 乳腺癌患者需求满足提升策略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研究结果 |
5.2 创新点 |
5.3 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 B 《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附录 C 《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
附录 D 《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 |
附录 E 《中文版癌症患者未满足需求简明量表》 |
附录 F 《乳腺癌患者健康相关调查问卷》 |
附录 G 综述 乳腺癌患者需求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乳腺癌保乳治疗与乳房重建手术生存比较 ——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多种临床情况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安全性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情况 |
(5)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及中介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心理韧性 |
2. 应对方式 |
3. 社会支持 |
4. 生存质量 |
5. 小结 |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四) 相关概念 |
1. 乳腺癌 |
2. 化疗 |
3. 心理韧性 |
4. 应对方式 |
5. 社会支持 |
6. 生存质量 |
(五)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
1. 研究问题 |
2. 研究假设 |
二、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对象 |
1. 样本来源 |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 样本量估算 |
(二) 研究工具 |
1. 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
2. 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
3. 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 |
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
5. 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Breast,FACT-B) |
(三) 资料收集与数据整理 |
1. 资料收集 |
2. 数据整理 |
(四) 统计学分析 |
(五) 伦理原则 |
(六) 质量控制 |
(七) 技术路线 |
三、研究结果 |
(一)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
(二)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生存质量现状 |
1.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现状 |
2.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应对方式现状 |
3.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
4.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现状 |
(三) 一般资料对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
(四) 一般资料对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
(五)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
1. 心理韧性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
2.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
(六)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对生存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七)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心理韧性和生存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
1. 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和生存质量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
2. 社会支持在心理韧性和生存质量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
四、讨论 |
(一)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基本情况 |
(二)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水平 |
1.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水平 |
2.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应对方式 |
3.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社会支持水平 |
4.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水平 |
(三) 一般资料对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 |
(四) 一般资料对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
(五)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
(六) 应对方式在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和生存质量的中介效应 |
(七) 社会支持在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和生存质量的中介效应 |
(八) 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干预措施建议 |
1. 认知疗法 |
2. 支持疗法 |
3. 运动疗法 |
结论 |
(一) 研究结论 |
(二)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文献综述 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6)保留乳房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1.1 背景 |
1.2 中国保乳手术现状 |
1.3 现有指南与规范 |
1.4 指南要点、形式与内容特点 |
1.5 共识的证据级别 |
2 保乳指征 |
2.1 共识要点 |
2.2 文献数据解读 |
2.2.1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 |
2.2.2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
2.2.3 保乳治疗后与局部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 |
3 保乳手术的影像学评估 |
3.1 共识要点 |
3.2 文献数据解读 |
3.2.1 保乳术前影像学评估 |
3.2.2 术前影像学引导下乳房和腋窝活检 |
3.2.2. 1 影像学引导下对临床不可触及乳房病灶的定位活检 |
3.2.2. 2 超声引导下区域淋巴结细针穿刺 |
3.2.2. 3 超声引导下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node biopsy,SLNB) |
3.2.3 新辅助化疗前、后乳房和腋窝病灶的定位方式 |
3.2.3. 1 新辅助化疗患者乳房病灶的定位 |
3.2.3. 2 新辅助化疗患者腋窝转移淋巴结放置标记物 |
3.2.3. 3 标记物放置时机 |
3.2.3. 4 标记物放置数量 |
3.2.3. 5 标记物放置影像学方法选择 |
3.2.4 术中影像学引导的保乳手术及组织标本的影像学评估 |
3.2.4. 1 术中超声引导的保乳手术 |
3.2.4. 2 超声检查在术中标本评估中的作用 |
3.2.4. 3 乳腺X线检查在术中标本评估中的作用 |
4 保乳手术的病理学评估 |
4.1 共识要点 |
4.2 文献数据解读 |
5 保乳手术技术 |
5.1 共识要点 |
5.2 文献数据解读 |
5.2.1 常规保乳技术 |
5.2.1. 1 常规保乳手术切口 |
5.2.1. 2 常规保乳手术残腔的处理 |
5.2.1. 3 常规保乳手术后的引流 |
5.2.1. 4 保乳术区瘤床标记 |
5.2.2 OPS技术在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
5.2.2. 1 定义 |
5.2.2. 2 分类 |
5.2.2. 3 适应证 |
5.2.2. 4 安全性 |
5.2.3 肿瘤整形技术分类 |
5.2.3. 1 容积移位技术 |
5.2.3. 2 容积替代技术 |
5.2.3. 3 乳房缩小术联合乳房提升术的手术方式需去除乳腺表皮并切除大量腺体 |
5.2.3. 4 乳头乳晕复合体重建 |
6 保乳术后的放疗 |
6.1 共识要点 |
6.2 文献数据解读 |
6.2.1 WBI的必要性 |
6.2.2 WBI剂量分割方式 |
6.2.3 瘤床加量 |
6.2.4 PBI |
6.2.5 特定低危复发患者的豁免放疗 |
6.2.6 区域淋巴结放疗 |
6.2.7 前哨淋巴结阳性避免腋窝清扫 |
7 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及其处理 |
7.1 共识要点 |
7.2 文献数据解读 |
7.2.1 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 |
7.2.2 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类型 |
7.2.3 保乳术后IBTR的手术治疗 |
7.2.4 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系统性治疗 |
7.2.4. 1 可切除浸润性病灶的根治性局部手术后系统治疗 |
7.2.4. 2 根据不同分子分型的系统治疗具体原则 |
7.2.4. 3 新辅助治疗后保乳术后复发的处理 |
7.2.4. 4 不可切除的复发病灶或尝试进行复发病灶的术前系统治疗 |
7.2.4. 5 可切除原位癌病灶的系统治疗 |
7.2.5 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 |
7.2.5. 1 保乳术后复发属于潜在可治愈,预后明显高于转移性乳腺癌 |
7.2.5. 2 预测远处复发的预后因素 |
8 DCIS的保乳治疗 |
8.1 共识要点 |
8.2 文献数据解读 |
8.2.1 DCIS术前活检方式 |
8.2.1. 1 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 |
8.2.1. 2 X线引导粗针活检 |
8.2.1. 3 开放性活检 |
8.2.2 DCIS手术切缘 |
8.2.2. 1 安全手术切缘 |
8.2.2. 2 切缘评估 |
8.2.3 影响DCIS保乳术后复发的因素 |
8.2.3. 1 术后放疗 |
8.2.3. 2 手术切缘 |
8.2.3. 3 患者特征和肿瘤特性 |
8.2.4 DCIS局部复发风险的预测 |
8.2.4. 1 Van Nuys预后指数(USC/VNPI) |
8.2.4. 2 基于21基因的Oncotype DX DCIS评分系统 |
8.2.4. 3 其他预后预测系统 |
8.2.5 DCIS保乳术后放疗 |
8.2.5. 1 术后WBI |
8.2.5. 2 术后放疗时机及放疗计划 |
8.2.5. 3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的研究 |
9 新辅助治疗后的保乳手术 |
9.1 共识要点 |
9.2 文献数据解读 |
9.2.1 新辅助治疗后保乳手术的安全性 |
9.2.2 新辅助治疗后保乳手术的影响因素 |
9.2.3 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的实施 |
9.2.4 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时间选择 |
9.2.5 p CR与非手术时代 |
1 0 妊娠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
1 0.1 共识要点 |
1 0.2 文献数据解读: |
1 0.2.1 妊娠期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的选择 |
1 0.2.2 妊娠期乳腺癌保乳手术 |
1 0.2.3 妊娠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辅助治疗 |
1 1 保乳手术后的随访 |
1 1.1 共识要点 |
1 1.2 文献数据解读 |
1 1.2.1 保乳术后IBTR的时间 |
1 1.2.2 保乳术后IBTR的模式 |
1 1.2.3 保乳术后与全乳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差异 |
1 1.2.4 利用前瞻性数据登记项目开展真实世界研究 |
1 1.2.5 保乳术后患者满意度评估 |
1 1.2.6 保乳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
1 1.2.6. 1 EORTC QLQ-C30和QLQ-BR23 |
11.2.6.2 FACT-B |
1 1.2.6. 3 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ICP-BR) |
(7)合作原则视角下乳腺癌会议模拟同传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1.Description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1.1 Background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1.2 Source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1.3 Features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1.4 Objectives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2.Interpreting process |
2.1 Preparations before interpreting |
2.1.1 Acquiring thematic knowledge on interpreting task |
2.1.2 Preparing the materials of interpreting task |
2.1.3 Preparing glossaries and terms |
2.1.4 Making an interpreting plan |
2.2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2.3 Post-interpreting issues |
2.3.1 Self evaluation |
2.3.2 Others' evaluation |
2.3.3 Mistakes and analysis |
3.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Introduction to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
3.2 Applic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
3.3 Introduction to typical cases |
4.Case studies in details |
4.1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requires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
4.2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needs to follow the quantity maxim |
4.3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needs to follow the quality maxim |
4.4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needs to follow the relevant maxim |
4.5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needs to follow the manner maxim |
5.Summary |
5.1 Self-reflection on the interpreting task |
5.2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and interpretat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es |
Appendixes Ⅰ:Transcription of speeches and original interpretation |
Appendixes Ⅱ:Revised transcripts of the interpretation |
Appendixes Ⅲ:Glossary |
Appendixes Ⅳ:Publications and honors |
Appendixes Ⅴ:Acknowledgements |
(8)微博环境下乳腺癌防治健康信息的传播特征及公众关注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乳腺癌已严重危害公众健康 |
1.1.2 网络拓宽健康信息传播渠道 |
1.1.3 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优势初现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4.1 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结构 |
1.5 研究方法及工具 |
1.5.1 数据爬取技术 |
1.5.2 社会网络分析法 |
1.5.3 内容分析法 |
1.6 数据来源 |
1.7 技术路线图 |
1.8 创新及不足 |
1.8.1 研究的创新 |
1.8.2 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健康信息 |
2.1.2 伪健康信息 |
2.1.3 健康信息需求 |
2.1.4 健康信息行为 |
2.2 理论基础 |
2.2.1 小世界效应 |
2.2.2 意见领袖理论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3.1 健康信息的作用 |
2.3.2 公众健康信息需求 |
2.3.3 公众健康信息行为 |
2.3.4 网络健康信息传播的特征 |
2.3.5 不同媒介健康信息的特征 |
2.3.6 网络健康信息的筛查监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乳腺癌防治健康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传播主体的基本特征分析 |
3.1 数据采集 |
3.1.1 目标用户集合 |
3.1.2 微博文本集合 |
3.1.3 数据采集步骤 |
3.2 结果分析 |
3.2.1 健康信息基本特征分析 |
3.2.2 传播主体基本特征分析 |
3.2.3 健康科普的活跃度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乳腺癌防治健康信息传播特征挖掘 |
4.1 数据处理 |
4.1.1 用户关系矩阵 |
4.1.2 网络整体特征 |
4.1.3 网络局部特征 |
4.1.4 节点属性特征 |
4.2 结果分析 |
4.2.1 宏观角度分析 |
4.2.2 中观角度分析 |
4.2.3 微观角度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内容分析的乳腺癌防治健康信息主题挖掘 |
5.1 数据处理 |
5.1.1 定义词表的原则 |
5.1.2 自定义主题词表 |
5.1.3 自定义过滤词表 |
5.1.4 高频词汇的提取 |
5.1.5 主题词共现网络 |
5.2 结果分析 |
5.2.1 用户传播的健康信息主题 |
5.2.2 核心用户传播的信息主题 |
5.2.3 公众关注的健康信息主题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用户健康科普活跃度存在差异,信息源单一且信息更新频率较低 |
6.1.2 微博用户健康信息传播效率高,健康科普的主题多元且形式多样 |
6.1.3 公众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度较高,易获取科学正确的健康指导建议 |
6.2 建议 |
6.2.1 增强传播主体互动交流紧密度 |
6.2.2 提高传播主体健康科普活跃度 |
6.2.3 丰富高效传播的健康信息主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保留皮肤的青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与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局部复发率的比较 |
2.2 两组远处转移率的比较 |
2.3 两组无瘤生存率的比较 |
3 讨论 |
(10)青年乳腺癌患者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青年乳腺癌患者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肿瘤学安全性的比较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青年乳腺癌患者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分析及美学效果评估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附录 中英文缩略索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奖励 |
四、保留乳房治疗早期青年乳腺癌(论文参考文献)
- [1]乳腺癌根治术后保留乳房对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 毛传容,熊艳丽,刘晓菊,姚芮. 中国美容医学, 2022(01)
- [2]国家援疆政策下哈密市2010~2019年可手术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诊疗模式的对比研究[D]. 李燕. 新乡医学院, 2021
- [3]基于马斯洛理论的乳腺癌患者需求工具开发及干预效果评价 ——一项混合方法研究[D]. 郑粉善. 延边大学, 2021(02)
- [4]乳腺癌保乳治疗与乳房重建手术生存比较 ——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D]. 李浩.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及中介效应研究[D]. 沈颂娜.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保留乳房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J]. 吴炅,王永胜,柳光宇,李俊杰,范照青,方仪,聂建云,郭宝良,李南林,张强,陈益定,宋传贵,刘雁冰,李凯,水若鸿,肖勤,尤超,胡娜,史京萍,杨昭志,裘佳佳. 中国癌症杂志, 2020(11)
- [7]合作原则视角下乳腺癌会议模拟同传实践报告[D]. 段杭吕.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8]微博环境下乳腺癌防治健康信息的传播特征及公众关注度分析[D]. 朱笑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0)
- [9]保留皮肤的青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与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比较[J]. 肖宇. 中国当代医药, 2019(14)
- [10]青年乳腺癌患者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的比较分析[D]. 黄佳鹏. 广西医科大学, 2018(12)
标签:乳腺癌论文; 乳房肿瘤论文; 男性乳腺癌早期症状论文; 乳腺癌症状论文; 心理干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