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军“自造”潜艇模型首次独家披露 2003台湾潜艇采购案最新情报(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1](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李杨[2](2018)在《日本《2016年度防卫白皮书》(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皮书是国际上认可的政府官方文件,而日本的白皮书是由日本中央省厅编写发布的刊物,旨在向国内外公众传达政治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以及政策实施的现状,对未来的展望等。本文内容节选自日本防卫省向国民公布的日本《2016年度防卫白皮书》。文章介绍了日本所处的安保环境,及日本的安保政策和措施。本次翻译实践节选的是日本《2016年度防卫白皮书》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三节关于中国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概况、中国的军事发展状况、中国与各国的对外关系等内容。其中主要篇幅介绍了中国军事发展状况及中国在近海、远海活动状况。功能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弗米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应遵循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三原则。本次翻译实践基于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对文本中出现的军事、政治专门用语、中日同形词汇、感情词汇、特殊词汇、复杂长句等翻译困难点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力求使译文读者理解的同时,不失掉原文的色彩。本报告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翻译文本、翻译动机、文本类型特点和翻译所运用的理论;第二章以实例为基础,介绍了原文的特色军事、政治专门用语、中日同形词汇、感情词汇、特殊词汇等的翻译;第三章介绍了为保持文章逻辑完整性而进行的句子翻译时的翻译策略;第四章中对照原文,理论性总结了专业用语以及受政治正确影响的语言逻辑构成方式。
吴穹[3](2015)在《涉军网络突发事件传播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涉军网络突发事件是伴随着网络的发生和发展而产生的,与军队人员和军队事务密切相关。能否通过系统研究深入了解把握这一新生事物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段进行妥善处置,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不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有关决策部署的务实举措,而且是应对外界对我军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适应信息网络时代传播技术和手段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清楚界定网络突发事件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涉军网络突发事件的概念,并依据内容这个标准,将其划分为“反思历史”类、“抨击现实”类、“歪曲发展”类这三大类,这种划分方法有助于全面、客观认识这一事物的本质。本文注重在网络背景下研究探讨涉军网络突发事件的传播特点,合理划分传播周期,遴选信息来源、信息内容、信息热度和信息恒度这四个一级指标和九个二级指标,初步构建了评判指标体系。作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和技术原因这三个层面对涉军网络突发事件的成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着重突出了网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信息发布、官兵媒介素养等因素也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在应对策略方面,着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所提出的适应我军特点有效进行涉军信息发布、培养使用军队意见领袖、努力提升我军官兵的媒介素养、综合运用军地各方力量等,既牢牢把握网络时代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钱立勇[4](2013)在《西方视野下中国军队国际形象的变迁与建构》文中提出军队国际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军队国际形象就是国际社会对一国军队较为稳定的看法。考察西方视野下中国军队国际形象流变的历程和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形象建构,对新形势下塑造和传播中国军队良好形象有所裨益。本文认为,军队国际形象与国家形象相近,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外交形象、公众形象和媒体形象。依据CIS理论,军队国际形象由相对应的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视觉形象、行为形象和理念形象。良好的军队形象是军事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增强军事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军队国际形象往往并非一支军队客观状况的真实反映,它是国家间交往互动的产物,因而时常被有意或无意地歪曲和误读。制约我军国际形象建构的主要因素有: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际局势和中西方关系的变化,西方国家对中国军队先后经历了“恐惧”、“同情”、“妖魔化”和“正视”四个纵向历史时期,中国军队国际形象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建国后至70年代初,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军队是“红祸”、“政治狂热”和“好战分子”的形象;70年代末至1989年,是装备训练落后、学习西方的同时保持了自身的优势;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再度被“妖魔化”,因而“地区安全威胁”和“军力落后”的形象并存;21世纪初至今则是毁誉参半、捉摸不定、未来走向不明朗的大国军队。形成上述形象的重要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在根深蒂固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形成了对中国军队的符号化认识。通过媒体框架、议程设置等理论考察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军队国际形象的横向剖面,可以发现该形象的形成具有复制“元像”的趋势,形象的评价与军事实力的使用方式密切相关等特点。在目前西方主导的国际话语的建构过程中,由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传播实力、国家利益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西方国家对我预设的负面形象通过长时间的强化业已根深蒂固,西方社会和舆论界已经形成了中国军队的固有观念,中国军队也因其反复“定位”,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军队的“另类”身份,加之由于透明度、互信交流不够等原因,使中国军队国际形象长期处于被动“他塑”的局面。本文认为,军队国际形象的目标定位是军队形象塑造的基石,建构中国军队良好国际形象,首先要确立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塑造和传播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军队国际形象建构,是一个涉及国家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也是科学确立近期、中期、远期战略目标的系统规划。它不仅需要我们树立适应现代传播发展特点的理念,还需要针对西方国家受众的特点,科学布局,合理推进,通过实施得力的公共外交,抓好体制设计、体系构建、文化交流、方式选择等,提高目标指向性和策略适用性,切实融入国际话语体系,逐步消除负面影响,促进中国军队国际形象根本好转。
赵葆珉[5](2006)在《中等大国的战略选择 ——以日本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国际安全学界,关于大国对外关系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关于小国作用与影响的文章近年来也为数不少,但关于中等大国的研究却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关于中等大国战略选择的研究成果更是风毛麟角。处于上升状态的中等大国如何界定自己的战略利益?如何在世界大国的夹缝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决策?目前此类的研究文献几乎为零。在研究一国的战略选择时,学界通常有四个研究视角,即权力平衡论、地缘政治论、地缘经济论和战略文化论,但它们在解释中等大国的战略选择方面往往存在严重的缺陷。 从行为来看,中等大国通常在以下三个路径上做出选择:一、与维持现状的最强大的国家为伍,选择追随战略;二、与要求改变现状的大国为伍,选择制衡现行最强大国家的战略;三、奉行独立自主,选择规避战略。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是:中等大国做出的战略选择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制约,一、权力平衡;二、地缘政治;三、地缘经济;四、战略文化,这四个因素并非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影响着中等大国的战略选择。 为检验此理论假设,本文以二战结束以来日本这一中等大国为个案,深度考察了以上四个变量所起的作用。基于对可以收集到的日本和美国的文献的研究,本文作者发现,冷战期间日本做出的同美国结盟的战略选择无不受上述四个因素的影响。按照此分析框架可以预测:作为中等大国,未来同本有可能会选择回归亚洲、与中国结成平等的战略协作。 通过深度个案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影响中等大国战略选择的因素是多重而非单一,它包括权力平衡、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战略文化;二、处于上升状态的中等大国更倾向于选择制衡战略,而非追随或自立战略。
陈位昊[6](2004)在《台军“自造”潜艇模型首次独家披露 2003台湾潜艇采购案最新情报》文中认为 引子 据2003年11月25日来自台湾的最新消息称一个美军项目小组于上周赴台就台军方的“反潜作战能力”进行评估,期间曾搭乘海军旗鱼级潜艇出海,又分赴花莲和屏东了解反潜巡逻机部队实力,将做成报告提交美台双方参考。这批以美国海军为主的专业人员,还包括美国防部及太平洋舰队总部官员,上周秘密抵台,已在台湾相关各基地活动一个星期。这是“反潜作战能力小组”二度来台实地评估。报道说,美方随着8艘柴电潜艇军售案,也同意军售一批MK-48潜射重型线导鱼雷,此次反潜战力评估,应牵涉有无必要将鱼雷军售案提前进行。此外,台军方称极希望现
二、台军“自造”潜艇模型首次独家披露 2003台湾潜艇采购案最新情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军“自造”潜艇模型首次独家披露 2003台湾潜艇采购案最新情报(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日本《2016年度防卫白皮书》(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要旨 |
第一章 翻訳任务の绍介 |
1.1 原文绍介 |
1.2 翻訳内容と翻訳动机 |
1.3 テキストタイプと文书の特徴 |
1.4 スコポス翻訳理论 |
第二章 语汇翻訳実例分析 |
2.1 军事?政治専门用语 |
2.2 同形异义语 |
2.3 感情语汇 |
2.4 特别语汇 |
第三章 文の翻訳実例分析 |
3.1 加訳 |
3.2 分訳 |
3.3 変訳 |
3.4 釈訳 |
3.5 翻訳技法の総合运用 |
第四章 まとめ |
参考文献 |
谢辞 |
付録Ⅰ:原文 |
付録Ⅱ:訳文 |
(3)涉军网络突发事件传播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有关决策部署的务实举措 |
1.1.2 积极回应外界对我军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的现实需要 |
1.1.3 主动适应信息网络时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利于打好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进攻仗 |
1.2.2 有利于切实维护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 |
1.2.3 有利于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
1.2.4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感召力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发展趋势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涉军网络突发事件界定 |
2.1 相关概念 |
2.1.1 现代信息传播网络 |
2.1.2 网络突发事件 |
2.1.3 涉军网络突发事件 |
2.2 分类 |
2.2.1“反思历史”类 |
2.2.2“抨击现实”类 |
2.2.3“歪曲发展”类 |
2.3 评判指标 |
2.3.1 评判指标遴选条件 |
2.3.2 评判指标体系构成及应用 |
第三章 涉军网络突发事件传播 |
3.1 传播特点 |
3.1.1 传播目的的复杂多变性 |
3.1.2 传播渠道的丰富多样性 |
3.1.3 传播主体的匿名多元性 |
3.1.4 传播范围的扩展广泛性 |
3.1.5 传播发生的难以预见性 |
3.2 传播周期 |
3.2.1 潜伏期 |
3.2.2 爆发期 |
3.2.3 蔓延期 |
3.2.4 消退期 |
第四章 涉军网络突发事件成因分析 |
4.1 外部原因 |
4.1.1 西方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刻意炒作 |
4.1.2 普通民众对我军关注程度日益提高 |
4.1.3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备 |
4.2 内部原因 |
4.2.1 我军的相关信息发布机制不够完善 |
4.2.2 官兵媒介素养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 |
4.2.3 涉事主体宽泛庞杂及素质参差不齐 |
4.3 技术原因 |
4.3.1 网络迅猛发展带来的传播方式变革 |
4.3.2 异化的网络对广大网民造成的影响 |
4.3.3 过分追求点击率驱使下的不当炒作 |
第五章 涉军网络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
5.1 适应我军特点有效进行涉军信息发布 |
5.1.1 加强对受众的分析研究 |
5.1.2 建好用好网络发布平台 |
5.1.3 切实把握“时、度、效” |
5.2 培养使用军队意见领袖 |
5.2.1 培养使用军队意见领袖是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必然要求 |
5.2.2 军队意见领袖培养使用的原则 |
5.2.3 培养使用军队意见领袖要把握的典型效应 |
5.3 努力提升我军官兵的媒介素养 |
5.3.1 加强我军官兵媒介素养培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
5.3.2 我军官兵媒介素养的基本构成 |
5.3.3 提升我军官兵媒介素养水平的制度机制 |
5.4 综合运用军地各方力量实现有效应对 |
5.4.1 采用军民融合方式应对涉军网络突发事件的必要性 |
5.4.2 采用军民融合方式应对涉军网络突发事件的原则 |
5.4.3 采用军民融合方式应对涉军网络突发事件的实践路径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A 2011 年以来国防部常态化涉军信息发布简要情况 |
附录B 军校学员媒介素养调查问卷 |
(4)西方视野下中国军队国际形象的变迁与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缘起 |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概况 |
(二) 国外研究概况 |
三、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以及结构与内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
(三) 结构与内容 |
第一章 军队国际形象的内涵阐释和理论解读 |
第一节 军队国际形象的基本内涵 |
一、军队国际形象的基本含义 |
二、军队国际形象的构成要素 |
三、军队国际形象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军队国际形象的建构 |
一、军队国际形象的塑造价值 |
二、本质主义视野下的军队国际形象 |
三、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军队国际形象 |
四、军队国际形象的建构过程 |
第三节 军队国际形象建构的制约因素 |
一、“国际社会”与“西方” |
二、“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 |
三、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 |
第二章 建国后西方视野下中国军队国际形象演变历程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初:“红祸”、“政治狂热”和“好战分子”的形象 |
一、“危险敌人”和“红祸”的形象 |
二、“好战分子”和“政治狂热”的形象 |
第二节 70年代初至1989年:装备训练落后、学习西方的同时保持了自身的优势 |
一、装备和训练落后但立志变革图强 |
二、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保持了自身优势 |
第三节 90年代初——21世纪初:再度被“妖魔化”,“地区安全威胁”和“军力落后”并存 |
一、“中国军事威胁论”出炉、扩散 |
二、“中国军力落后论”同时存在 |
三、专家学者的理性分析 |
第四节 21世纪初——至今:毁誉参半、捉摸不定、未来走向不明朗的大国军队 |
一、我军形象出现积极态势 |
二、负面评价仍占主导 |
三、专家学者相对客观的看法 |
小结 |
第三章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军队国际形象透视 |
第一节 “威胁国际社会和地区安全”的形象 |
一、“中国军事威胁论”在西方的成形、扩散 |
二、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特点 |
第二节 “军费不透明、意图模糊”的形象 |
一、西方眼中的“中国军费论” |
二、中国军费的实际支出情况 |
第三节 抢险救灾“可靠救援力量”的形象 |
一、抢险救灾中的我军形象 |
二、救援行动中形象的另一面 |
第四节 “威胁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形象 |
一、台海危机中的解放军 |
二、“台海军力失衡”中的解放军 |
第五节 镇压民主人权的“专制工具”形象 |
一、西方舆论漩涡中的“3·14”事件 |
二、西方媒体报导下的“7·5”事件 |
小结 |
第四章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军队国际形象成因剖析 |
第一节 意识形态差异和“冷战思维”固化 |
一、意识形态的影响 |
二、“冷战思维”的固化 |
第二节 西方国家利益的实现需要 |
一、媒体报导与国家利益 |
二、国家利益差异建构不同形象 |
第三节 中西方文化障碍难以逾越 |
一、“文化误读”客观存在 |
二、“文化误读”的不利影响 |
第四节 我方传媒实力不足和传播技巧不够 |
一、传媒实力不足 |
二、传播技巧不够 |
第五节 我方对“军事透明”理解和把握不力 |
一、“军事透明”问题缘于西方的战略试探 |
二、我方对“军事透明”理解和把握不力 |
第五章 建构西方视野下中国军队国际形象的目标和对策措施 |
第一节 建构西方视野下我军国际形象的基本目标 |
一、专业和技能突出的“威武之师”形象 |
二、服务民众和纪律严明的“文明之师”形象 |
三、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和平之师”形象 |
第二节 建构西方视野下中国军队国际形象的对策措施 |
一、更新思维观念,融入世界话语体系 |
二、着力构建全媒体、多渠道的战略传播体系 |
三、善于讲究舆论引导的策略技巧 |
四、加强军事外交活动中的形象塑造和传播 |
五、以非战争军事行动为牵引提升军队国际形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中等大国的战略选择 ——以日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 |
导言 |
1、问题提出 |
2、关于同本战略选择的讨论 |
3、理论假设 |
4、研究方法 |
5、章节安排 |
6、基本结论 |
7、学术价值 |
8、现实意义 |
第一章 中等大国及其战略选择 |
第一节 世界大国、中等大国与小国 |
1、国家的划分标准 |
2、权力的基本要素 |
3、权力的本质特征 |
第二节 影响中等大国战略选择的变量 |
1、权力平衡 |
2、地缘政治 |
3、地缘经济 |
4、战略文化 |
第二章 冷战初日本的战略选择(1945-1972)——依美取利 |
第一节 美军占领与冷战的形成 |
1、美国亚太战略下的日本 |
2、亚太冷战对峙与日本经济复兴 |
第二节 “新中国”的崛起和朝鲜战争 |
1、“新中国”的崛起 |
2、朝鲜战争期间的日本 |
第三节 越南战争时期的日本重建与发展 |
第三章 越战后日本的战略选择(1972—1989)——迈向自立 |
第一节 越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 |
第二节 越战后同本外交迈向自立—寻求全方位外交 |
第三节 拓展外交腹地——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 |
第四章 冷战后日本国家战略的再选择——隐忍待时(1989—2005) |
第一节 冷战前后日本对外战略调整 |
第二节 日本民族主义的死灰复燃 |
第三节 日本的重新武装 |
第四节 日本的核武企图 |
第五章 制导日本战略选择的外部因素——中国崛起 |
第一节 中国大战略转向——“海上中国兴起” |
第二节 中美战略碰撞 |
1、狭路相逢——美国的猜忌 |
2、中美对抗的态势 |
3、中美“文明冲突” |
4、处于大战略漂流的美国 |
第三节 日本执中美权力消长之牛耳 |
第六章 未来日本的战略选择 |
第一节 中日百余年恩怨 |
第二节 美日同盟——空中楼阁 |
1、美日同盟潜藏的战略冲突 |
2、美国衰落动摇美日同盟 |
结语 |
1、回归亚洲:日本的理性选择 |
2、日本的回归与亚洲的整合 |
3、中等大国战略选择的规律 |
参考文献 |
四、台军“自造”潜艇模型首次独家披露 2003台湾潜艇采购案最新情报(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2]日本《2016年度防卫白皮书》(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李杨. 曲阜师范大学, 2018(01)
- [3]涉军网络突发事件传播及对策研究[D]. 吴穹.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02)
- [4]西方视野下中国军队国际形象的变迁与建构[D]. 钱立勇. 南京大学, 2013(01)
- [5]中等大国的战略选择 ——以日本为例[D]. 赵葆珉.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03)
- [6]台军“自造”潜艇模型首次独家披露 2003台湾潜艇采购案最新情报[J]. 陈位昊. 国际展望,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