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电视新闻评论”的评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瀚尹[1](2021)在《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评论创新策略探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新闻评论应运而生,电视新闻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电视新闻评论在做好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应增强创新意识,这是现阶段电视新闻评论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以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探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突围的策略。
詹依依,陈功[2](2021)在《5G技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的创新》文中研究指明从1G到5G,每一次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都会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基于5G技术下探索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路径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电视媒体实现媒介融合的需要。本文以央视《中国舆论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5G技术下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中国舆论场》在5G技术下的实践现状与挑战,并从节目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分析、交互设计四个方面探索5G技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对策。
乐媛[3](2021)在《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网络媒体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融媒体时代,人们获取资讯、讯息、评说的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新媒体评论逐渐占据高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寻求变革以适应时代发展洪流。本文主要探讨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网络媒体中的运用,以期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张琳溆[4](2021)在《结构主义视角下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研究》文中提出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而对于新闻评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评论中的观点。基于结构主义中的整体思维,新闻评论应该有价值,它的价值就体现在观点的差异性上。针对同一新闻事件,我们需要选择新颖的视角,表达新的见解,发表新的观点。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从新观点中得到启发,也只有新观点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本文就从结构主义中的整体思维出发,来研究新闻评论观点的差异性。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缘起、视角以及所采用的方法论。笔者首先对结构主义、整体性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指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厘清结构主义主要观念的基础上,重点从整体性的视角,对新闻评论观点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第一章直接表明观点差异成就了新闻评论的自身价值。第一节主要阐述结构主义与观点的整体性。第二节阐述观点的差异化是媒体竞争的着力点。第二章主要阐述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的表现。第一节是不同媒体新闻评论观点的差异:评论不同新闻实现观点差异;凝练同一新闻的不同话题实现观点差异;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知识审视同一话题实现观点差异。第二节是同一媒体新闻评论观点的差异:历时的新闻评论中观点的差异;共时的新闻评论中观点的差异。第三章是分析导致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的语境因素。第一节是媒体因素,原因有媒体的立场不同、属性不同等。第二节是评论主体因素,原因包括评论主体的知识结构不同、目的不同等。第三节是受众因素,不同媒体受众定位的不同和同一媒体不同平台受众定位的不同。第四章是分析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实现的路径。第一节是不同媒体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实现的路径:追求评论时效性实现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回避已有评论观点实现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第二节是同一媒体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实现的路径:通过策划实现系列评论和评论专版的观点差异;通过选择实现历时新闻评论的观点差异。
闻欢[5](2021)在《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评论类短视频栏目的特色研究 ——以《主播说联播》和《陈迪说》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格式化的传统新闻评论,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逐渐失去了其一时风光无限的市场地位。融媒体时代的评论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形态,集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传播元素,以最契合移动传播特点和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来提供观点信息,维系用户黏性。评论类短视频栏目应运而生,符号互补形成传播合力、碎片化传播即时性;短视频新闻评论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信息符号的综合运用扩大了规定时间内的信息增量,很好的解决了一般网络纯文字新闻评论论证没有足够表达空间的问题。本文基于以往学者对新闻评论特色的研究范畴之上,结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总结归纳并且构建出了一个关于新闻评论特色研究的框架。以《主播说联播》和《陈迪说》为例,选取了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时间段内的全部的评论短视频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梳理法和个案研究法等为主的研究方法,对照传统新闻评论的特色研究框架对评论类短视频栏目进行特色研究。研究发现,评论类短视频在选题类型上体现出明显的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事件化特征,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选题来源具有跨媒体化的新趋势;在分秒必争的新媒体时代,评论类短视频的标题呈现出视觉化的趋势,与此同时还善于将标签话题融入到标题的撰写之中。为夺取受众注意力,也开始有意使得标题悬念化;写作特色方面,写作结构多样化很好的缓解了受众的审美疲劳,叙事语言的网言网语化更能激发受众的共鸣,进一步获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评论视角平民化趋势突破传统宏大叙事,更能体现新的时代特色;作为新闻评论主体的新闻评论员经历了从幕后走向台前的历史进程,姿态也从传统精英向亲民化转变。
刘少航[6](2021)在《电视新闻评论《向前一步》民生功能实现研究》文中提出
高飞[7](2021)在《《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时代新闻评论话语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闻评论长期以来都是新闻节目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新闻评论节目依托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在国家重要政策解读、国内外要闻以及社会热点等诸多方面都占据了宣传“主”阵地、有效发挥了党和人民“喉舌”的重要角色,在社会舆论引导层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主播说联播》作为媒介融合下,不同于传统新闻评论的,以短视频平台为依托的新闻评论创新模式,其在传播效能、受众细分、接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与传统新闻评论节目形成了“互补”传播双阵地。目前,国内学界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新闻评论节目以及其新闻评论话语表达的研究不够完善。本研究将以《主播说联播》的话语表达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了《主播说联播》2019年7月29日至2020年7月31日共计212期话语文本,并以此作为研究基础,试图探讨官方新闻媒体在短视频时代下,新闻评论话语表达的创新嬗变路径。本研究将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以节目的特点、形态以及局限性为切入点,分析《主播说联播》与传统新闻评论节目的异同之处;第二章,探讨了短视频的发展对新闻评论话语表达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表征样态不同的嬗变路径及深层原因;第三章,以《主播说联播》新闻评论话语建构的创新、受众第一的表达前提、“一对一”的表达方式、去专业化与个性化表达以及受众在接受时所展现的求取新异心理、互动参与心理和窥视好奇心理为讨论基点,论述了节目话语的建构、表达与心理表现;第四章,在前三章节讨论的基础之上,对媒介融合下的新闻评论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合理展望。研究发现,与传统新闻评论话语相比,《主播说联播》的话语表达主体更加多元、话语表达更加精炼浓缩,尺度也更为宽松。研究认为,以《主播说联播》为代表的新闻评论“新样态”,会逐渐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互补”传播双阵地的次要地位的次要作用,逐步向主要地位的主要作用过渡。
王洪娟[8](2021)在《《新闻联播》在我国新媒体平台中的短视频传播研究》文中认为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经成为用户的普遍选择,传统媒体想要抓住用户注意力,需要在新一轮的革新中引入多种表现形式,短视频就是其中的一种。《新闻联播》对短视频的良好利用有助于提升其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响力,总结其传播风格可为《新闻联播》接下来的短视频传播提供建议。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定性研究方面,首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联播的短视频进行基本处理,得到联播短视频在时长、推送时间和主要涉及人物等方面的基本状况,结合修辞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对作品选题和标题进行分析。其次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各平台间短视频呈现出的不同点进行分析,比如时长、音频等方面。在定量研究方面,首先对《新闻联播》在微博、微信、抖音和快手平台中的可见数据进行基本分析,发现用户参与热情较高的短视频大多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其次使用Python对《新闻联播》在微博中发布的短视频作品的评论进行抓取,并且结合百度AI对获取的76903条评论进行情感分析,发现联播在微博平台的短视频作品引发的情感值处于动态变化中,多为正向,出现负向情感占比较大的局面时也能够迅速调整。分析得出,暂时没有妥善方法处理的民生事件容易引发负向评论,节日类、典型人物或典型人物群体类、大国重器研发类以及展现正面情感类的短视频能够引发较多正向评论。最后使用SPSS对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的四个假设进行验证,发现网络用语使用状况、作品选题、出镜主持人状况和视频内涉及到的人物状况对传播效果均存在影响。通过对《新闻联播》发布的短视频进行内容分析和效果分析,总结出了联播短视频的传播风格,在定位维度表现为提升《新闻联播》已有品牌价值,倾听网民诉求进行内容生产;在内容维度表现为革新选材逻辑,聚焦多方主体;在叙述维度表现为弥合“官”“民”间隙,塑造“交谈”氛围;在宣传维度表现为挖掘核心特色,整合传播渠道。研究者基于《新闻联播》短视频作品的现状,预测其在未来的短视频发布中将逐渐走向平稳期并且持续布局新媒体传播渠道。因此,在未来的短视频发布中可以利用好用户信息获取习惯和渠道的“碎片化”特性,合理利用情感传播,在与用户的互动中提升短视频传播效果。
肖智恩[9](2021)在《《主播说联播》新闻生产与传播策略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与互动性强的显着优势,成为近年收割受众注意力经济的最大赢家。传统主流媒体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发展趋势,纷纷在新媒体平台铺设短视频新闻板块。短视频与新闻有机结合,成为传统媒体融合的切入点,为传统媒体“老树开新芽”提供了契机。《主播说联播》,内容主要是就热点事件进行的评论,形式上篇幅短小、语言拿捏到位、竖屏播放,契合了大众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取得了优异的传播效果。探析《主播说联播》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策略,可为短视频新闻生产与传播、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从宏观上看,《主播说联播》的生产场域有三组关系影响其新闻生产:一是政府、社会与媒体,二是资本、公众与传媒,三是政府、传媒与从业人员。在此场域下,《主播说联播》的生产理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树立正确的媒体核心价值观、做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的桥梁、奉行客观和公正的立场。从生产机制上看,《主播说联播》的生产团队约十人,生产流程为撰写文稿、审核文稿、拍摄视频、编辑视频、发布视频。其内容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内容主题上,以重大议题为主,以正面报道居多,并在视频中塑造央视和主播的形象、体现国家立场、激励社会大众;二是在发布时间上,视频时长在微博、微信集中分布在1~2分钟,在抖音、快手集中分布在0~1分钟,发布时间集中在22点至次日0点之间;三是在技术表现上,视频全部使用字幕突出显示,几乎全部配了背景音乐,超过一半使用画中画补充背景,辅助传播;四是在语态上,主播在绝大多数视频中使用了手势、表情等身体语言,约四分之三的视频使用了网络化表达方式。基于上述特定场域与内容生产,《主播说联播》采取的传播策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深耕新闻,聚焦新闻评论体裁,坚守社会责任,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其次,在叙事上,注意硬话软说,刚柔并济,用微叙事巧构宏大议题;再次,在渠道上,通过差异分发,破“圈”覆盖,同时将电视端与网络端衔接起来,“大屏”和“小屏”互哺;最后,利用《新闻联播》和联播主播的品牌力、影响力快速打响知名度。总体上,通过各平台流量数据和网友评论分析,《主播说联播》市场反响热烈,能正确引导舆论。其成功经验有四:一是形象反差与专业化并行;二是内容为本,技术添翼;三是用户至上,差异传播;四是借商业平台的巨大流量分发视频,借央视《新闻联播》的品牌影响力提升知名度。不过,从长远发展来看,还要从加强与受众互动、编辑质量上要精益求精和调整微信渠道等方面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主播说联播》的影响力。
崔林,陈昱君[10](2021)在《融合传播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样态变革与创新》文中研究表明融合传播环境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带来了业态和语态的双重挤压。本文在梳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历史沿革和阶段特征的基础之上,分析这一类节目样态变迁的主导要素与基本规律,指出需要从全媒体矩阵、话题式传播、社交化语态三方面进行调整变革,才能创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样态,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进步。
二、对“电视新闻评论”的评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电视新闻评论”的评论(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评论创新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
(一)深度评析与时效性并重 |
(二)多元化视角与互动性同在 |
(三)公共话语空间均衡性与引导性同行 |
二、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的作用 |
(一)有利于增强评论内容的丰富性 |
(二)有助于促进节目形式多样化 |
(三)有利于扩增实时新闻的信息量 |
三、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电视新闻评论的困境 |
(一)形式千篇一律,受众满意度不高 |
(二)舆论监督功能发挥不充分 |
四、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的突围 |
(一)自下而上:转变节目形式 |
(二)实时评述:增强及时性和强化舆论引导 |
五、结语 |
(2)5G技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5G技术下央视《中国舆论场》节目实践现状 |
(一)5G技术+直播:节目互动性提升 |
(二)5G技术+云技术:节目主体增加 |
(三)5G技术+智慧广电网络:舆论引导力提升 |
(四)5G技术+演播室系统搭建:节目趣味性增强 |
(五)5G技术+可视化:节目视听表达效果显着 |
二、5G技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实践挑战 |
(一)过于重视5G技术导致节目价值偏离 |
(二)5G技术增加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把关难度 |
(三)5G技术加剧节目竞争,舆论引导力不断消解 |
(四)5G技术流于形式,未实现与电视节目深度融合 |
三、5G技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创新策略 |
(一)5G技术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内容的创新策略 |
(二)5G技术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传播渠道的创新策略 |
(三)5G技术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受众分析的创新策略 |
(四)5G技术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互动效果的创新策略 |
四、结语 |
(3)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网络媒体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媒体时代新闻评论新态势 |
1.1 自媒体账号发言 |
1.2 热搜排行榜 |
1.3 话题引导 |
1.4 网络留言表达 |
1.5 实时转发分享 |
2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困境 |
3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网络媒体中的运用 |
3.1 打造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矩阵 |
3.2 创新新闻评论内容、形式和观念 |
3.3 坚守底线把握市场舆论导向 |
4 结语 |
(4)结构主义视角下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社会呼唤新闻评论发挥导向作用 |
(二)观点是新闻评论价值的主要体现 |
(三)媒体依靠独家观点参与市场竞争 |
(四)受众需要从多角度认识新闻事件 |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际意义 |
三、关于新闻评论的研究现状 |
(一)不涉及新闻评论观点内容的研究现状 |
(二)涉及新闻评论观点内容的研究现状 |
四、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点 |
五、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
(一)主要理论 |
(二)研究方法 |
六、语料来源 |
第一章 观点差异成就了新闻评论的自身价值 |
第一节 结构主义与观点的整体性 |
一、结构与结构主义 |
二、结构视角下的新闻评论观点 |
第二节 观点的差异化是媒体竞争的着力点 |
一、观点的差异化有效避免媒体内容同质化 |
二、观点的差异化确立了新闻评论的自身价值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的表现 |
第一节 不同媒体新闻评论观点的差异 |
一、评论不同新闻实现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 |
二、凝练同一新闻的不同话题实现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 |
三、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知识审视同一话题实现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 |
第二节 同一媒体新闻评论观点的差异 |
一、观点差异体现在历时的新闻评论中 |
二、观点差异体现在共时的新闻评论中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的语境因素 |
第一节 媒体因素 |
一、媒体立场导致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 |
二、媒体属性导致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 |
第二节 评论主体因素 |
一、评论主体知识结构不同导致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 |
二、评论主体目的不同导致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 |
第三节 受众因素 |
一、不同媒体受众定位不同导致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 |
二、同一媒体不同平台受众定位不同导致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实现的路径 |
第一节 不同媒体间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实现的路径 |
一、追求评论时效性实现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 |
二、回避已有评论观点实现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 |
第二节 同一媒体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实现的路径 |
一、通过策划实现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 |
二、通过选择实现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5)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评论类短视频栏目的特色研究 ——以《主播说联播》和《陈迪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文献综述 |
1.3.2 新闻评论的文献综述 |
1.3.3 新闻评论特色研究的文献综述 |
1.3.4 评论类短视频栏目特色研究的文献综述 |
1.4 研究问题 |
2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理论 |
2.1.1 评论类短视频栏目中的巴赫金对话理论构建 |
2.2 研究方法设计 |
3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评论类短视频栏目的特色 |
3.1 构建“主体间性”对话身份 |
3.1.1 评论员姿态亲民化 |
3.1.2 评论视角平民化 |
3.2 打造对话“向心力” |
3.2.1 叙事语言“网言网语”化 |
3.2.2 选题来源跨媒体化 |
3.2.3 标题撰写“话题标签”化 |
3.3 估量“统觉背景”的对话基础 |
3.3.1 标题呈现视觉化 |
3.3.2 标题表达悬念化 |
3.3.3 叙事结构多元化 |
4 评论类短视频栏目呈现特色的原因解读 |
4.1 媒介技术发展提供支撑,观点与事实同等重要 |
4.2 受众主体意识提升,国家加强舆论引导 |
4.3 评论理念贯彻科学精神,评论内容增加信息量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7)《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时代新闻评论话语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缘起 |
一、学术研究的需要 |
二、社会实践的需要 |
第二节 学术界研究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课题的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总结归纳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一章 《主播说联播》与传统新闻节目 |
第一节 传统新闻节目的概况 |
一、传统新闻节目的特点 |
二、传统新闻节目的类型 |
三、传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主播说联播》的创新传播路径 |
一、《主播说联播》的概况 |
二、《主播说联播》的创新 |
三、《主播说联播》的融合样态分析 |
第二章 短视频的发展对新闻评论话语表达的影响 |
第一节 短视频的发展现状 |
一、短视频的定义 |
二、短视频的类别 |
三、短视频的发展态势 |
第二节 新闻评论类短视频 |
一、新闻评论类短视频的传播者 |
二、新闻评论类短视频的特点 |
第三节 新闻评论话语表达的多维度嬗变 |
一、话语表达主体多元 |
二、话语表达精炼浓缩 |
三、话语表达尺度宽松 |
第三章 《主播说联播》新闻评论话语的建构、表达与心理表现 |
第一节 《主播说联播》新闻评论话语建构创新 |
一、内容立意深远 |
二、日常化语言表述 |
三、话语主体创新 |
第二节 《主播说联播》新闻评论话语表达 |
一、受众第一的表达前提 |
二、“一对一”的表达方式 |
三、去专业化与个性化表达 |
第三节 《主播说联播》新闻评论话语的用户心理表现 |
一、求新求异心理 |
二、体验交互与受众窥探心理 |
第四章 新闻评论节目的跨越发展 |
第一节 媒介融合的必要性 |
一、打造优质融媒体产品 |
二、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
三、传播媒介上的多维度融合 |
第二节 舆论主导的策略性 |
一、拓展话语空间,放大正面舆论 |
二、开拓网络舆论引导新领域 |
三、完善传播矩阵,多平台联合发声 |
第三节 转型的时代需要性 |
一、与时俱进——改变传播语态 |
二、硬新闻——优化传播内容 |
三、单一渠道——跨媒介融合传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新闻联播》在我国新媒体平台中的短视频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新闻联播》研究综述 |
2.传统媒体应用短视频研究综述 |
3.《新闻联播》与短视频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案例分析法 |
3.比较分析法 |
4.内容分析法 |
5.情感分析法 |
四、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1.研究难点 |
2.研究创新点 |
五、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
1.概念界定 |
2.研究范围界定及选取原因 |
第1章:《新闻联播》短视频传播的发展概况 |
1.1 《新闻联播》的历史溯源 |
1.2 《新闻联播》短视频的发展概述 |
1.2.1 蓄势期(2016 年 4 月-2019 年 7 月) |
1.2.2 爆发期(2019 年 8 月-2020 年 12 月) |
1.2.3 小结 |
1.3 《新闻联播》的短视频作品分类 |
1.3.1 资讯类 |
1.3.2 评论类 |
1.3.3 宣传类 |
第2章 《新闻联播》短视频作品分析 |
2.1 《新闻联播》短视频作品的样本构成及统计 |
2.1.1 样本构成 |
2.1.2 样本统计 |
2.2 《新闻联播》短视频作品基本状况分析 |
2.2.1 推送时间分析 |
2.2.2 视频时长分析 |
2.2.3 屏幕状态分析 |
2.2.4 电视新闻平移状况分析 |
2.2.5 评论、资讯及宣传占比分析 |
2.2.6 音频分析 |
2.2.7 主要涉及人物分析 |
2.3 《新闻联播》短视频作品标题分析 |
2.4 《新闻联播》短视频作品选题分析 |
第3章 《新闻联播》短视频传播效果分析 |
3.1 平台可见数据分析 |
3.1.1 平台可见数据基本状况 |
3.1.2 用户参与行为积极与错位的短视频类型分析 |
3.1.3 小结 |
3.2 基于Python和百度AI的情感分析 |
3.2.1 基于Python的数据获取 |
3.2.2 基于百度AI的情感分析 |
3.2.3 小结 |
3.3 基于SPSS的短视频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
3.3.1 《新闻联播》短视频传播效果及其衡量 |
3.3.2 《新闻联播》短视频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
3.3.3 小结 |
第4章 《新闻联播》短视频传播风格及反思 |
4.1 《新闻联播》短视频传播风格 |
4.1.1 定位维度:提升品牌价值,倾听网民诉求 |
4.1.2 内容维度:革新选材逻辑,聚焦多方主体 |
4.1.3 叙述维度:弥合“官”“民”间隙,塑造“交谈”氛围 |
4.1.4 推广维度:挖掘核心特色,整合传播渠道 |
4.2 《新闻联播》短视频传播的反思 |
4.2.1 合理利用“碎片化”特性 |
4.2.2 适当使用情感传播及网络用语 |
4.2.3 高度重视与用户的互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主播说联播》新闻生产与传播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研究 |
1.2.2 新闻生产研究 |
1.2.3 短视频新闻研究 |
1.2.4 央视媒体融合与《主播说联播》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短视频新闻与《主播说联播》概述 |
2.1 短视频新闻 |
2.1.1 短视频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
2.1.2 短视频新闻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
2.2 《主播说联播》 |
2.2.1 《主播说联播》的推出历程 |
2.2.2 《主播说联播》的发展现状 |
第3章 《主播说联播》的新闻生产 |
3.1 生产场域 |
3.1.1 政府、社会与媒体 |
3.1.2 资本、公众与传媒 |
3.1.3 政府、传媒与从业人员 |
3.2 生产理念 |
3.2.1 树立正确的媒体核心价值观 |
3.2.2 做好党、政府与人民的桥梁 |
3.2.3 奉行客观、公正的评论立场 |
3.3 生产机制 |
3.3.1 人员构成:精英齐聚 |
3.3.2 生产流程:秩序井然 |
3.4 内容特征 |
3.4.1 主题:重大议题为主,积极弘扬正能量 |
3.4.2 发布:切合受众阅读习惯 |
3.4.3 技术:多管齐下利于传播 |
3.4.4 语态:亲切诙谐拉近距离 |
第4章 《主播说联播》的传播策略 |
4.1 定位策略 |
4.1.1 深耕新闻,聚焦评论 |
4.1.2 坚守责任,引导舆论 |
4.2 叙事策略 |
4.2.1 硬话软说,刚柔并济 |
4.2.2 微叙事巧构宏大议题 |
4.3 渠道策略 |
4.3.1 差异分发,“破圈”覆盖 |
4.3.2 “大小互哺”,社交传播 |
4.4 品牌策略 |
4.4.1 《新闻联播》助力 |
4.4.2 着名主播“吸粉” |
第5章 《主播说联播》的成效、经验与优化 |
5.1 成效 |
5.1.1 市场反响热烈 |
5.1.2 正确引导舆论 |
5.2 经验 |
5.2.1 形象反差与专业并行 |
5.2.2 内容为本,技术添翼 |
5.2.3 用户至上,差异分发 |
5.2.4 “借船”出海,品牌打造 |
5.3 优化 |
5.3.1 加强双向互动 |
5.3.2 编辑精益求精 |
5.3.3 调整微信渠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融合传播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样态变革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历史沿革与阶段特征 |
1.早期发展:上情下达与宣传教化 |
2.黄金时期:纪实创作与舆论监督 |
3.多元发展:即时评论与舆论引导 |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样态变迁 |
1.形式变迁 |
2.功能变迁 |
3.语态变迁 |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样态创新 |
1.多元立体的矩阵化传播 |
2.效应叠加的话题式传播 |
3.即时互动的社交化传播 |
四、结语 |
四、对“电视新闻评论”的评论(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评论创新策略探究[J]. 张瀚尹. 新闻研究导刊, 2021(18)
- [2]5G技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的创新[J]. 詹依依,陈功. 百科知识, 2021(24)
- [3]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网络媒体中的运用研究[J]. 乐媛. 西部广播电视, 2021(15)
- [4]结构主义视角下新闻评论观点差异化研究[D]. 张琳溆.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评论类短视频栏目的特色研究 ——以《主播说联播》和《陈迪说》为例[D]. 闻欢. 浙江传媒学院, 2021
- [6]电视新闻评论《向前一步》民生功能实现研究[D]. 刘少航.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7]《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时代新闻评论话语表达研究[D]. 高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新闻联播》在我国新媒体平台中的短视频传播研究[D]. 王洪娟. 吉林大学, 2021(01)
- [9]《主播说联播》新闻生产与传播策略探析[D]. 肖智恩.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10]融合传播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样态变革与创新[J]. 崔林,陈昱君. 电视研究,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