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业应对外资零售业的思考

我国零售业应对外资零售业的思考

一、我国零售业应对外资零售业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沈文杰[1](2019)在《零售业增值税征管现状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各地级市为例》文中提出一直以来,城市零售业的发展是带动地区商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地级市是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路者”,零售业增值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6年已经在江苏增值税税收前10位,零售业的健康发展对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居民生活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在当前电商快速发展,零售业面临诸多变革的情况下,零售业增值税的征收面临不小的挑战,分析找出零售业增值税征管当中存在的问题,无论对零售业的健康发展,还是对零售业增值税的合理征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税务部门作为政府部门对企业税收的征收管理机关,面对发展越来越快的零售业,如何进一步完善零售业增值税的征收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运用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从江苏各地级市的零售业增值税展开,试图通过各地区零售业发展指数和各地级市零售业当年实际增值税税收的对比分析来找出零售业增值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问题找出征管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促进零售业增值税征管更加完善。

石娜娜[2](2018)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生产、对外贸易和商品流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7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接近全世界的33%,产值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从2009年起至今,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6万亿人民币,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商品流通大国,但由于在国际上缺少独立自主的流通渠道,缺乏国际一流的流通企业,中国还并不算是商品流通强国,同发达国家比起来,中国的国际流通影响力太小。自2004年我国商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以来,世界知名零售企业纷至沓来,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绝大部分一落户中国,零售业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但是在国际化的大潮下,中国零售企业一直被动地接受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而没有主动做出国际化的回应。自2001年我国正式实施“走出去”国家战略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从2012年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2015年跃居世界第二。然而,与我国成为商品出口大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和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极不协调的是我国零售业“走出去”却明显滞后。从《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来看,截至到2016年末,我国的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691.7亿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13573.9亿美元的12.5%。2016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208.9亿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1961.5亿美元的10.7%。更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投资流量还是投资存量,目前我国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和东盟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少。零售企业国际化始于二十世纪中后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管制的放松,零售业向海外扩张进行跨国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速,不但有发达国家更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参与其中,跨国经营已经成为零售企业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国际化一经日益成为全球零售领域的重要特征。根据德勤公司发布的《Global Powers of Retailing 2018》显示,2016财年“全球零售250强”企业中有168家企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营,国际化率为67.2%。国际知名的零售商沃尔玛和家乐福分别在29个和34个国家经营,其中沃尔玛在美国本土有5332个门店,还有6363个门店分布在亚洲、美洲、欧洲等海外市场,2016年净销售额4813.17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不含山姆会员店)贡献了 1161.19亿美元,贡献率超过27%。2016年家乐福门店数量达到11935个,法国本土5539家,其余6396家分别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的34个国家和地区,并贡献了年销售额766.45亿欧元的53.16%。可以说国际化是这些大型跨国零售企业取得成功乃至成为行业巨头的关键因素之一,沃尔玛更凭借其在全球布局获得可观收益,并连续多年稳居世界500强企业首位。2015年8月28日,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已经中指出:必须推动我国从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必须构建开放融合的流通体系,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为此,要大力实施流通“走出去”战略。推动国内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并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同时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国际化水平;要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流通网络。经受了本土零售国际化竞争的洗礼后,中国零售企业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资源条件,“走出去”可以成为中国零售企业转型发展、开拓创新的主要方向。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流通产业国际化和世界产业控制权一经从制造环节向流通环节转移的大背景下,积极地推动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形成中零售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联动发展,是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国零售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促进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巩固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国家竞争优势有重大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以中国零售业对外投资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重要性,深入研究跨国零售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的一般经验,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探讨在当前独特的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时机下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首先从零售业“走出去”战略入手,分析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重要性。然后,借鉴国外经验,探讨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循此逻辑,按照“战略提出→国际经验比较→现状描述与案例分析→路径选择”的总体框架展开。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包括第一、二章节,主要论述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理论来源、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问题的提出,是论文的第三章,总结了“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发展、演变和实施成果,以及当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四章,是国际经验比较,该部分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分析发达国家与亚洲发展中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第四部分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路径研究,包括第五、六、七、八章。第五章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现状,以数据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结合的方式分析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状况,并分析中国零售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六章,分析跨境电商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中的作用。第七章,“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研究。第八章,对接“一带一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刘静雯[3](2014)在《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利用外资的速度大大加快,外资在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零售业也备受外资青睐。和我国零售企业相比,外资零售企业具有很多优势,它的入驻一方面给我国零售企业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也给我国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通过分析外资零售业进入以后国内零售业的新变化,为如何应对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提供一些思路。首先,本文介绍了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和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历程。文章主体部分是从经济安全和市场结构的角度,研究零售业逐渐开放的过程中外商投资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资零售业对华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零售业市场的集中度。在开放初期增速很快,近几年来渐渐趋于平缓,市场容量增加。最近几年,我国零售业整体市场集中度和分业态市场集中度的变动幅度逐渐趋于平稳。因此,可以说我国零售业市场经历了整合期、竞争期、平稳期的过程。外资零售业入驻给我国本土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零售业市场的差别化壁垒也必然随之提升。我国零售业外资市场占有率和零售业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依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外资零售业的入驻没有形成较大的威胁。文章接下来还对中外零售企业的竞争进行了博弈分析。最后针对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带来的影响,从政府和零售企业出发,提出我国零售业应对外资进入的策略,为我们现代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总体来说,我国零售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并没有对我国零售产业安全形成较大的威胁,但是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因此,我们零售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政府也应该从制度层面健全制度结构,规范市场,以最终确保我国零售业健康稳定增长。

石海斌[4](2013)在《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文中提出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而零售业作为销售终端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宠儿。外资零售业的大规模进入使得我国零售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自1992年对外开放以来,我国零售行业对外开放的领域逐渐放宽。渐进式的开放策略为国内本土零售企业发展壮大自己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余地,同时也满足了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要求。中国政府于2004年12月11日取消了外资零售企业在地域、股权、数量等各方面的限制条件,这标志着我国零售业已经进入全面开放时代。到目前为止,零售业已经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一方面使得我国国内零售企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企业规模、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我国零售市场的业态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历史和文化等的影响导致我国国内零售企业在很多方面与外资零售企业存在巨大差距,本土零售企业遭受一定的冲击在所难免,我国本土零售企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和竞争压力。随着外资零售企业的大规模进入,国内关于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影响的讨论很多,也有很多专家学者针对如何应对外资进入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策略。尽管关于外资对我国零售业影响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但我们仍然要对其做一个全面的分析,继而通过对中外零售企业的对比分析,寻找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本文以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为研究课题,从相关概念出发,运用定性分析与图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对比中外零售企业在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组织形式、信息化水平、品牌影响力方面的差距,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地应对措施。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外资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历程及动因,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继而分析外资零售企业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的内外部原因,指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外资还会大规模的选择进入中国市场,作为本土零售企业更应从自身出发,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第三部分主要对比中外零售企业在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组织形式、信息化水平、品牌影响力方面的差距,找出本土零售企业的不足;第四部分着重介绍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零售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我们更应该着重分析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企业带来的威胁和挑战,争取在与狼共舞中谋求发展;第五部分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政府应该从宏观角度制定有利于本土零售企业发展的法律政策,本土零售企业本身应该积极寻找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并结合自身情况准确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第六部分是结论,从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近10年的历程来看,只要本土零售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完全能够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抗衡。

周伟[5](2012)在《进一步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三多一少”(即经济成份多元、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多样、流通环节减少)的工业品流通格局初步形成。我国的工业品流通在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工业品批发体系的各种职能被分散化,工商矛盾愈演愈烈、日益突出,内外贸不能实现有效对接等。在我国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进行的过程中,研究、借鉴发达国家流通业的经验,构建我国工商联动、和谐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适应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和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日用工业品批发流通体系”为研究对象,从批发的功能、地位与作用出发,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一、富有效率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是什么?其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二、工商矛盾的表现与本质是什么?应如何理顺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现工商联动?三、应如何评判我国日用工业品批发流通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此,本文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四、发达国家流通方式的实践对我国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完善有哪些借鉴意义?五、如何实现内外贸一体化?论文对发达国家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状况进行了剖析,对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的经营管理机构、流通渠道、流通政策和流通现代化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论文按照“理论分析-现状问题分析-实证分析-对策建议”的思维逻辑,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历史研究与趋势研究相结合、统计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以及中外横向比较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以国际化的视角,对工业品批发流通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

邱明星[6](2012)在《外资零售业抢滩中国的产业经济学分析》文中提出当前我国零售市场吸引广大外商纷纷前来,致使我国零售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外资零售业在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其连锁化规模扩张、差异化特色营销以及低价促销策略等。为此,我国零售业必须深入分析利弊,各方齐心协力,采取应对之策。

范晔[7](2012)在《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在逐年扩大,与此同时,外资渗入到各个行业越来越深,零售业也成为跨国企业来华投资的热点领域。作为终端产业,零售业是连接消费者和生产商的桥梁,关乎国计民生。在为我国零售企业带来先进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的同时,外资零售企业更是中国零售企业的强大竞争对手,给我国内资零售企业带来巨大冲击。通过分析我国加入WTO十年来,零售业发生的新变化,体现的新趋势,本文从市场结构和经济安全视角着眼,旨在研究零售业逐渐开放过程中,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由此为我国零售业提供应对外资的策略,并重点从政府出发,寻求帮助我国现代零售企业发展的良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零售产业的良性竞争,建立有序的零售业市场秩序,乃至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安全的维护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零售业发展的区位和业态结构两方面阐述了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发展历程,并以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市场发生的主要外资并购事件为出发点,对外资零售企业的发展现状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关于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考察了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市场进入壁垒以及零售业安全的影响,并重点针对零售业开放以来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市场产生的影响以及零售业的良性发展从企业和政府角度提出了的建议以及应对策略。文章在最后根据前文的研究对我国零售业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了趋势分析。文章研究表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走过第十个年头,我国零售业发展日趋成熟,东部地区零售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中西部零售企业增加明显;超市、百货、专业店业态仍占据很大比重。国家和地方政府在零售业市场规范方面也日臻完善,从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发展情况看,其扩张速度比起入世之初已经基本趋于平稳,我国一线城市零售业市场趋于饱和,但无论是从投资规模、销售额还是门店数分析,外资零售企业仍以并购为主要方式进行扩张。不同于传统研究从外资进入的利弊出发,本文结合最新官方统计数据,从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影响角度进行实证分析,从结果中可以了解到,在我国零售业开放的近二十年间,受外资影响我国的零售业整体市场集中度和区域市场集中度是逐渐提高的,在开放初期这一速度很高,只是近年来趋于平缓,市场容量增加,且外资企业多向三、四线城市扩张;整体上我国零售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会突破我国零售业市场进入壁垒,进而建立新的进入壁垒。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可以预计未来我国零售行业利润将继续被压缩,并购浪潮势必延续,三、四线城市将成为零售商争夺的主战场,相比外资零售企业,内资将快速崛起,网络、微博营销时代即将到来。对此,作为内资企业要壮大自身,积极应对,更重要的是作为企业引导者的政府,如何正确规范市场,从政策和指向上保证我国零售企业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平稳健康发展,这是本文重点考察的问题。

钱军平[8](2012)在《外资零售业垄断度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的投资热土,外资大量流入中国。作为世界吸收外资的第一大国,外资的涌入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力度不断的加大,外资开始进入中国的各产业领域。1992年9月28日,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零售企业——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在中国成立,标志着外资开始进入我国零售业市场,外资零售企业迅速抢滩中国。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根据入世协议,三年后要对外资全面开放零售业市场。但在这三年内,由于地方政府违规引资,给予超国民待遇外资零售企业绕过壁垒纷纷提前进驻中国,外资在中国零售业市场的份额迅速上升。外资零售企业涌入中国,给中国本土零售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和丰富了国内零售业态,促进了流通领域的发展与活力,推动了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发展,同时也给城市市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随着2004年12月11日,中国全面开放外资零售业市场后,外资零售业企业在我国急速扩张,外资份额占据中国零售业主要业态的控制性比例,并呈现出独资、并购、战略性全面扩张的态势,这给中国本土零售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挤压和威胁。同时在零售业态中垄断性的份额地位,直接影响到了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各方利益者的发展,对整个零售业产业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将产生威胁。零售业作为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业的发展关系整个经济的发展,更关系人们切身的利益。如何处理好零售业市场的开放,均衡内外资零售业的发展,促进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近期,外资超市的“价格欺诈”,“过期食品,,等问题,再次引发我们对我国零售业的外资控制性的担忧。因此,加强对外资零售业与产业安全影响研究,分析我国外资零售业的垄断性现状,将对我国零售业发展和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零售业的产业安全问题已有学者作过不少研究,包括定性理论与机制分析、定量实证与指数分析,并试图建立我国零售业的安全预警系统。但已有研究主要基于全国的整体角度,并集中于产业安全或经济安全层面,缺乏对某些具体城市的分析,也没有涉及对整个国家安全威胁的研究,分析出的结果也与实际有差距。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我国零售业及外资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入手,选取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四个城市对外资零售业安全系数进行测评分析。以此来研究我国零售业产业受外资控制的情况,评估我国零售业的产业安全。同时从多角度分析了外资零售业控制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并延伸分析了外资控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最后借鉴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四国的零售业外资开放的态度和零售业发展的经验,从企业、政府、行业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构建产业安全体系和发展本土零售业的建议。文章分为七部分进行阐述,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导论。该部分包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等内容。其中,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从产业安全评价指标研究及外资零售业与产业安全关系研究两方面来进行研究的综述,并对文献部分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角度和研究创新点。导论部分主要是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选题的出发点以及文章的总体框架。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该部分包括主要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两部分。首先相关概念界定部分,介绍了零售业的概念,外资的定义,产业安全的内涵,此外,文章还对业态进行了分类,对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市场的方式进行了总结。关于产业安全的内涵,笔者综述了学者的研究,总结出五种产业安全观。理论基础部分,首先综述了三种零售业态理论,然后总结了产业安全评价的主要理论,最后介绍了五种相关的对外投资理论。这部分主要对于本文研究的概念及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介绍与综述。第三部分,现状分析。该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零售业开放历程、零售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首先文章将我国零售业开放历程归纳划分为六个阶段,包括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整个开放发展过程。然后从我国零售业总体发展和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扩张发展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三次扩张,呈现了战略扩张、地域扩张、并购扩张和产业链延伸等四大趋势。最后我国零售业现状,总结了我国零售业存在的4大问题。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背景和外资零售业现状,为后文分析和建议做铺垫。第四部分,安全系数测评分析。该部分选取了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四个城市及全国水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他们的零售业市场外资控制率和外资来源国集中度指标。并以这些城市为代表,进行东部、中部、西部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的外资控制率比较高,许多年份超过了20%的安全警戒线,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成都和武汉虽尚属于安全范围,但也呈较快上身趋势,需要引起重视,加大对产业安全的监测。外资来源国集中度的分析结果显示,来源国比较多元化,不存在被某几个国家控制的现象。这部分通过指标分析,反映了各城市和区域的外资控制和产业安全现状。第五部分,影响分析。该部分主要分析了外资零售业的控制性将对我国的产业安全的威胁,分别从本土企业生存、就业、供应商利益、消费者利益、零售业产业结构、政策制定等六方面具体分析。此外,还延伸分析了外资零售业的控制对社会文化、军事政治等国家安全层面的影响。该部分从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两个方面进行了影响机制研究和影响现状分析。第六部分,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该部分包括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两部分。首先介绍了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四个国家关于外资开放的态度以及零售业发展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经验。然后从政府、企业、行业三个层面提出了加强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规制措施以及促进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建议。这部分主要是总结经验,提出适合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建议。最后,根据前六部分的研究和分析,对全文做一个小结,总结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展望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并指出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可以加强的方面,以期待更多学者后续的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有以下五个方面:1.从选题及分析角度上看,本文主要选取外资零售业来分析产业的安全,这比传统主要集中于对外资与产业安全的分析更具体,更能体现外资控制对具体行业的实质影响。同时,对于产业安全系数分析选取的对象是具体城市,这与传统的基于全国的零售业总量分析更能体现产业安全的现状。因为总量分析将抹平城乡与区域差异,弱化安全现状。2.从具体分析方法来看,本文融合了理论和指标分析,采用了大量最新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并采用横纵向的指标对比分析,直观地反映了各城市的外资零售业发展现状。与传统的原因分析、影响分析和政策分析更具有说服力和直观性。3.从城市的选择来看,本文选取了北京、上海、武汉和成都作为研究对象。他们代表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涵盖了东部、中部、西部,有一线城市也有二三线城市,发达城市和迅速发展中的城市。弥补了简单某个城市的片面分析和全国总量的笼统分析,可以从更全面而又具体的视角来展现产业安全的现状,更直观而有力地来反映出产业安全的紧迫性。4.从影响分析角度来看,本文综合了机制影响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分别从本土企业生存、就业、供应商利益、消费者利益、零售业产业结构、政策制定等六方面具体分析了外资控制性对产业安全的影响与威胁。比传统的机制影响分析和正反效应分析更全面,更有说服力。5.从分析的范围来看,本文除具体分析零售业外资控制性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外,还延伸至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并基于社会文化和军事政治几个方面给出了分析。这突破了原来仅局限与产业安全或经济安全的研究范畴,丰富了外资对国家安全更广范围的研究。

孙丹[9](2011)在《FDI对我国零售业的产业安全影响评估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零售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我国的零售业发展以百货商店业态为主。自从2004年兑现入世承诺全面开放零售市场,在地域、经营业务等各方面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不设置任何限制,使得中国零售业态在外资的引导下向多方面发展,尤其是大型综合超市发展迅猛。外资零售巨头的涌入既产生积极作用,也对本土零售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加剧引导我国零售业态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外资的进入对我国中小零售企业产业很强的排挤作用,减少了零售业就业人数。据中国统计局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9年批发零售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2003年减少了120万人。结合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并借鉴美国、日本和韩国的保护政策,本文从政府政策和企业对策方面给出相应的建议。第一,政府应当提高市场准入壁垒,加强国内政策管制,运用政府采购和政府补贴的手段支持零售企业。第二,加快出台《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并制定《反垄断法》在零售业领域的实施细则,引导零售业协会发挥作用。第三,企业应当吸取外资零售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加强规模化经营和优化供应链管理,努力开发农村市场,拓展零售市场。一方面我们应端正态度,积极向外资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政府、企业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速内资零售企业发展。只要措施策略得当,中国的零售业未来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

杨磊[10](2011)在《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西方国家,零售业被称为“选址的产业”,零售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位置”(Location)。2004年我国零售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开始加速对我国市场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企业进驻我国长三角区域,不仅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也带来了先进的选址方法。首先,本文从外资零售行业相关研究、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研究、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实证研究三个角度回顾了有关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的现有文献,为论文接下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寻求理论支撑点。其次,在结合现有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将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归纳为宏观经济因素、成本因素、投资环境因素、制度因素等四大类,具体又细分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消费水平、零售市场规模及市场潜力、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成本、配套产业、市场开放度、市场竞争、人口及文化因子、政治法律、地区商业政策等11个子因素。再次,以长三角地区外资零售企业为对象,对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历程和特征进行阐述和分析,重点是分析了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区位选择情况,为接下来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提供了现实依据。然后,利用2004-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进行混合数据的GLS加权回归处理的方法,对长三角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在模型没有引入制度因素指标的情况下,实证结果显示,从零售行业全面开放至今(2004-2010年),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投资时主要受地区居民消费能力和地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地区开放水平影响较大,存在较强的正向相关性,这些结论与预期相符。与假设不相符的是,实证结果发现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数(RETAIL)与地区外资零售企业数量成较强的正相关,对此本文认为这一时期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发展属于迅速占领市场阶段,没有过多考虑地区的商业竞争情况。另外实证研究还发现相对于名义工资水平,投资企业更加注重各地区劳动力的素质。这些都说明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行为日趋成熟。最后,就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区位选择行为进行总结和预测,同时有针对性的为今后政府和企业应对外资零售行业发展的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我国零售业应对外资零售业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零售业应对外资零售业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零售业增值税征管现状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各地级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选题的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对零售业的概念研究
        2. 增值税征管意义
        3. 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
        4. 网络零售业的税收问题
        5. 零售业的税负
    (三) 核心概念的鉴定
        1. 零售业增值税
        2. 零售业增值税征管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数据分析法
        3. 政策研究法
        4. 比较分析法
    (五) 研究内容
    (六) 理论基础
        1. 政府职能理论
        2. 依法行政理论
        3. 服务型政府理论
    (七) 创新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1. 研究角度创新
        2. 存在的问题
一、江苏各地级市零售业增值税征管现状的实证分析
    (一) 当前零售业增值税征管的税率及核定方法
        1. 零售业增值税征管的税率
        2. 零售业增值税征管的核定方法
    (二) 江苏省各地级市零售业发展环境因子分析
        1. 样本的选取
        2. 零售业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
        3. 零售业发展环境评价方法
        4. 地区零售业发展因素分析
    (三) 位差分析
    (四) 省内零售业增值税分地区税收特点
        1. 苏南地区城市群分析
        2. 苏中地区城市群分析
        3. 苏北地区城市群分析
二、零售业增值税征管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零售业增值税征管存在的问题
        1. 网络零售业增值税征管依据较少
        2. 各地级市税负及未列明子行业税收占比差异大
        3. 外资零售业增值税征收占比偏少
    (二) 零售业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1. 零售业增值税征管法律体系尚未完善
        2. 零售业增值税征管具体执行中存在实务漏洞
        3. 外商零售业增值税税收征管存在短板
三、完善零售业增值税征收管理的建议
    (一) 加快完善增值税立法,强化保障体系
        1. 强化税法基本原则,推行增值税法制化建设
        2. 健全符合时代发展零售业增值税征管法律体系
    (二) 税务部门完善征管机制,及时跟进产业变化
        1. 建立针对完善的税务登记制度
        2. 启用电子增值税发票强化征管
        3. 建立平台代扣代缴的制度
    (三) 政府进一步加强管理引导,推进行业结构优化
        1. 发展上多维度入手,带来税收基础税源
        2. 推行发票激励,在全社会形成发票征管意识
        3. 以完善增值税征管为契机,引导零售业各类主体健康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来源
        1.2.1 垄断优势论
        1.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2.3 内部化理论
        1.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2.5 价值链理论
        1.2.6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
        1.5.2 难点和不足
第2章 零售业国际化的研究综述
    2.1 国外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零售业国际化的内涵
        2.1.2 零售业国际化的动机
        2.1.3 零售业国际化的区位选择
        2.1.4 零售业国际化的进入方式
        2.1.5 零售业的标准化与本土化
        2.1.6 零售业国际化的撤资
    2.2 国内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 “走出去”战略
        2.2.2 国内流通产业的地位和贡献
        2.2.3 国内学者对零售业国际化的研究
        2.2.4 中国零售业的“走出去”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现状
    3.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概况
        3.1.1 中国零售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3.1.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空间分布情况
        3.1.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市场主体情况
        3.1.4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数量少
    3.2 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案例分析
        3.2.1 国美进军香港
        3.2.2 苏宁的国际化
        3.2.3 阿里巴巴的全球化
    3.3 零售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
        3.3.1 零售业“走出去”的宏观影响因素
        3.3.2 零售业“走出去”的微观影响因素
    3.4 零售业“走出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4.1 变量选择
        3.4.2 模型设计
        3.4.3 实证结果及其解释
    3.5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5.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3.5.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3.6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缓慢的原因分析
        3.6.1 中国零售企业竞争力弱
        3.6.2 中国零售企业品牌影响力小
        3.6.3 中国零售企业缺乏国际经验
        3.6.4 中国零售企业承担汇率风险能力差
        3.6.5 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政府支持少
第4章 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国际化经验
    4.1 全球零售业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化状况
        4.1.1 全球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4.1.2 零售商的市场主导能力
        4.1.3 发达国家跨国零售企业的主导地位
        4.1.4 发展中国家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4.1.5 零售业的业态创新和多样化
        4.1.6 零售业的经营国际化
        4.1.7 零售业的零售数字化
    4.2 发达国家的零售国际化
        4.2.1 美国的零售国际化
        4.2.2 欧洲的零售国际化
        4.2.3 日本的零售国际化
        4.2.4 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一般经验
    4.3 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国际化-以泰国为例
        4.3.1 发展中国家零售国际化的一般情况
        4.3.2 泰国零售业的国际化
        4.3.3 卜蜂莲花的国际化
        4.3.4 卜蜂莲花在华扩张历程
第5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分析
    5.1 “走出去”战略
        5.1.1 “走出去”的内涵
        5.1.2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发展
        5.1.3 “走出去”的概况
    5.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宏观视角
        5.2.1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宏观背景
        5.2.2 顺应对外经济的发展规律
        5.2.3 构建自主流通网络的重要手段
        5.2.4 价值链升级的外部驱动
        5.2.5 内外贸一体化的内部推动
        5.2.6 有利于缓和中美贸易摩擦
        5.2.7 有助于供给侧改革顺利实施
        5.2.8 实现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的客观要求
        5.2.9 促进我国文化输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5.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微观视角
        5.3.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推动因素
        5.3.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拉动因素
        5.3.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便利化因素
第6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创新途径:跨境电商
    6.1 跨境电子商务
        6.1.1 跨境电子商务的涵义
        6.1.2 跨境网络零售
    6.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
        6.2.1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环境
        6.2.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状况
    6.3 跨境电商与传统零售的区别
        6.3.1 跨境电商具有跨地域性
        6.3.2 跨境电商信息传播速度快
        6.3.3 跨境电商以大数据为基础
        6.3.4 跨境电商的成本结构不同
        6.3.5 跨境电商的客户体验不同
    6.4 跨境电商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新途径
    6.5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分析
        6.5.1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
        6.5.2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劣势
        6.5.3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机遇
        6.5.4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挑战
    6.6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实现路径
        6.6.1 国家参与和政策支持
        6.6.2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6.6.3 多种手段改善网购体验
        6.6.4 改进物流效率
        6.6.5 巩固制造业基石
        6.6.6 不遗余力地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第7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7.1 “一带一路”倡议
        7.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7.1.2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
    7.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7.2.1 相对于发达国家零售业的比较优势
        7.2.2 相对于发展中国家零售业的比较优势
        7.2.3 零售业相对于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
        7.2.4 相对于其他地区“一带一路”给零售业带来的比较优势
第8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
    8.1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时机选择
        8.1.1 零售企业具备“走出去”能力的时机
        8.1.2 进入目标国际市场的有利时机
    8.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
        8.2.1 中亚五国
        8.2.2 东南亚十一国
        8.2.3 南亚八国
        8.2.4 独联体七国
        8.2.5 中东欧及南欧十八国
        8.2.6 南太平洋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8.2.7 西亚北非国家和蒙古
    8.3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进入方式选择
        8.3.1 中亚国家的进入方式
        8.3.2 东南亚国家的进入方式
        8.3.3 印度的进入方式
        8.3.4 独联体国家的进入方式
        8.3.5 澳大利亚的进入方式
    8.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业态选择
    8.5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标准化与本土化战略
    8.6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支撑体系
        8.6.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宏观层面的支撑体系
        8.6.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中观层面的支撑体系
        8.6.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微观基础改造
第9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必要性
        9.1.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可行性
        9.1.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外商投资的概念界定
        二、零售业的概念界定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资料来源、结构框架、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来源
        三、主要结构框架
        四、文章预计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现状
    第一节 我国零售业发展概况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整体情况
        二、我国零售业业态结构分析
    第二节 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历程
        一、1979-1992年,我国零售市场对外开放前的发展状况
        二、1992-1999年,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试点阶段
        三、1999-2004年,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发展阶段
        四、2004年至今,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快速扩张阶段
    第三节 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现状
        一、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的基本态势
        二、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投资规模
第三章 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对我国零售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对我国零售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一、对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实证研究
        二、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与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相关性分析
        三、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对我国零售业市场进入壁垒的影响
    第二节 外资零售业在华投资对我国零售业安全的影响
        一、我国零售业外资市场占有率
        二、我国零售业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
第四章 中外零售企业竞争的博弈论分析
    第一节 博弈论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中外零售企业的博弈论分析
        一、价格战和非价格战的竞争博弈分析
        二、先动优势与后发制人的博弈分析
        三、协作竞争的博弈分析
第五章 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对外资零售企业进入的策略选择
    第一节 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
        二、健全内资零售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三、逐步取消政策偏向,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二节 我国零售企业的策略选择
        一、塑造自主品牌,加强品牌营销
        二、通过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转变经营理念,加快零售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零售业态多元化
        四、重视开发农村市场,重视发展无店铺经营模式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4)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外资
        1.3.2 零售和零售业
        1.3.3 零售业态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的历程及原因
    2.1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历程
        2.1.1 探索发展阶段(1992年-2001年)
        2.1.2 加入WTO后的过渡发展阶段(2001年-2004年)
        2.1.3 零售业的全面开放阶段(2004年-至今)
    2.2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原因
        2.2.1 经济的快速发展
        2.2.2 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
        2.2.3 市场进入壁垒低
第三章 中外资零售企业对比分析
    3.1 企业规模比较
    3.2 市场集中度比较
    3.3 经营组织形式比较
    3.4 信息化水平比较
    3.5 品牌影响力比较
第四章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企业的影响
    4.1 积极影响
        4.1.1 鲶鱼效应
        4.1.2 示范效应
        4.1.3 溢出效应
    4.2 消极影响
        4.2.1 挤占本土零售企业生存空间
        4.2.2 低价竞争的冲击
        4.2.3 对我国人力资源和就业的冲击
        4.2.4 品牌优势的冲击
        4.2.5 对零售业布局的冲击
第五章 政策建议
    5.1 政府层面
        5.1.1 重视零售业的作用
        5.1.2 完善零售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5.1.3 加强对外资零售企业定价的监督
        5.1.4 鼓励零售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
    5.2 企业层面
        5.2.1 改变传统经营方式
        5.2.2 提升品牌价值,创立自有品牌
        5.2.3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5.2.4 拓展国际和农村市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进一步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选题的缘由与目的
    1.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2 论文研究的框架、思路及方法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2 创新之处 2 有关流通研究文献综述
2.1 流通理论的研究现状
    2.1.1 马克思的流通思想与科斯的交易费用观点
    2.1.2 以新的视角对马克思的流通理论提出新认识
    2.1.3 构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理论
    2.1.4 在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的研究
    2.1.5 对流通企业的本质与边界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2.1.6 在流通渠道结构与流通渠道行为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
    2.1.7 对供应链与流通渠道整合进行了系统研究
2.2 对流通产业地位、作用与竞争力等问题的研究
    2.2.1 流通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的研究
    2.2.2 流通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2.2.3 对流通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
    2.2.4 对流通产业政策与规制问题的研究
2.3 流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流通国际化问题研究
    2.3.1 以实证分析方法论述流通产业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2.3.2 关于综合性城市流通系统框架研究
    2.3.3 城市商圈时空动态论、商圈与城市发展的互动研究
    2.3.4 流通国际化问题研究
2.4 流通现代化问题研究
    2.4.1 国外学者对流通现代化的认识
    2.4.2 国内学者对流通现代化的研究
2.5 关于我国工业品批发体系重构与完善的研究
    2.5.1 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体系萎缩原因与存在问题的研究
    2.5.2 解决工业品批发体系存在问题的政策措施研究
    2.5.3 完善日用工业品批发体系的路径选择研究
    2.5.4 工业品批发渠道的实证研究 3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及批零流通理论概述
3.1 日用工业品的概念及特点
    3.1.1 日用工业品的内涵
    3.1.2 日用工业品的特点
    3.1.3 日用工业品市场的特点
    3.1.4 日用工业品流通的特性
3.2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3.2.1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内涵
    3.2.2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特征
    3.2.3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发展趋势
    3.2.4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目标、任务与原则
3.3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演变过程
    3.3.1 我国“三多一少”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形成
    3.3.2 改革开放前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3.3.3 改革开放后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3.4 批发流通与零售的相关理论
    3.4.1 流通产业内涵的界定
    3.4.2 批发的功能与作用
    3.4.3 零售相关理论
    3.4.4 发达国家零售业态演进规律
    3.4.5 流通渠道理论
    3.4.6 日用工业品流通渠道的发展趋势 4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4.1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现状
    4.1.1 我国日用工业品批发流通体系的现状
    4.1.2 零售业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4.1.3 电子商务发展突飞猛进
    4.1.4 物流业与供应链管理取得长足进步
    4.1.5 现代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各项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4.1.6 一系列优化流通体系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4.2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批发业集中度过低,影响批发业的集约增长
    4.2.2 流通业内部产业结构失衡,批发行业萎缩,物流成本偏高
    4.2.3 流通渠道效率低,秩序混乱
    4.2.4 流通企业规模小、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竞争力薄弱
    4.2.5 流通产业体制不健全
    4.2.6 缺乏对中小流通企业的保护政策
    4.2.7 工商企业矛盾突出、关系不和谐
4.3 对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存在问题的进一步剖析
    4.3.1 小生产与大流通模式
    4.3.2 大生产与小流通模式
    4.3.3 解决问题的思路 5 日用工业品流通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5.1 日用工业品流通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构建日用工业品流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5.1.2 日用工业品流通指标体系的构成
5.2 流通产业结构度量指标
    5.2.1 流通产业集中度
    5.2.2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5.2.3 熵指数
    5.2.4 罗森布鲁斯指数
    5.2.5 C.C.I指数
    5.2.6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5.3 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之间的纵向关系
    5.3.1 纵向关系涵义
    5.3.2 企业纵向约束行为的动因
5.4 厂商、批发商及零售企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5.4.1 模型依据
    5.4.2 实证分析
    5.4.3 研究结论 6 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比较分析
6.1 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管理机构的比较分析
    6.1.1 美国的流通行政组织体系
    6.1.2 日本的流通行政组织体系
    6.1.3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组织机构特点
6.2 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渠道的比较分析
    6.2.1 美国日用工业品流通渠道演变过程与特点
    6.2.2 日本商品流通渠道的特点
    6.2.3 中外流通渠道控制模式对比研究
    6.2.4 我国流通产业渠道结构现状分析
6.3 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政策的比较分析
    6.3.1 美国的流通政策
    6.3.2 日本的流通政策
    6.3.3 对我国流通政策的分析
    6.3.4 发达国家流通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7 发达国家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国际借鉴
7.1 美国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形式与特点
    7.1.1 美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制的主要特点
    7.1.2 美国工业品流通的趋势与特征
    7.1.3 美国零售业态的形式和特点
    7.1.4 美国批发业的形式和特点
    7.1.5 美国物流业的形式和特点
7.2 日本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形式与特征
    7.2.1 日本批发业的地位与作用
    7.2.2 日本批发业的组织形态及其特点
    7.2.3 日本零售业的作用、业态形式与特点
7.3 德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形式与特征
    7.3.1 德国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制模式
    7.3.2 德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特点
    7.3.3 德国日用工业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7.4 发达国家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7.4.1 美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7.4.2 日本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7.4.3 德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8 工商联动与内外贸一体化问题研究
8.1 工商联动的实现路径
    8.1.1 工商联动的重要意义与原则
    8.1.2 工商联动的实现形式
    8.1.3 工商联动的模式与实施过程
8.2 内外贸一体化的措施手段
    8.2.1 内外贸一体化的内涵与特征
    8.2.2 内外贸一体化的必然性
    8.2.3 有关学者对解决内外贸分割问题的研究观点
    8.2.4 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9 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政策措施
9.1 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立足点
    9.1.1 福利经济学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9.1.2 综合效益标准
    9.1.3 国际竞争力标准
9.2 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
    9.2.1 深化日用工业品批发体系的改革
    9.2.2 重新审视流通领域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正确认识流通产业的性质与地位
    9.2.3 培育具有整合供应链能力的大企业,鼓励新型业态和业种的发展,建立税收平衡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9.2.4 理顺批发与零售的职能关系、加强批发体系建设
    9.2.5 工业品批发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据不同渠道模式的特点和不同产品对渠道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9.2.6 积极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的各项政策 10 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
10.1 本文的一般结论
10.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6)外资零售业抢滩中国的产业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现状描述———狼奔豕突
二、外资零售业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阐述———鳝鱼?鲨鱼?
    (一) 机遇
        1. 加深了我国零售业对规模化和现代化的认识。
        2. 弥补了零售业建设资金不足, 带动了我国零售业建设投资。
        3. 带来了国外零售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
        4. 促进了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
        5. 满足了我国人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二) 挑战
        1. 规模冲击。
        2. 管理模式冲击。
        3. 技术冲击。
        4. 价格冲击。供应商都愿意以更低的
        5. 品牌冲击。
        6. 服务冲击。
三、外资零售业抢滩我国零售业的产业经济学分析———虎爪!狼牙!
    (一) 外资零售业连锁化发展攫取规模效益
    (二) 外资零售业差异化营销抢夺市场份额
    (三) 外资零售业定价策略奠定垄断地位
四、国内零售业应对外资零售业的策略研究———与狼共舞!
    (一) 政府层面
        1. 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招商引资政策, 要明确各个管理层次的责任范围、管理权限, 增加政策的统一性。
        2. 外资的进入必然导致竞争加剧, 企
        3. 政府应放弃过去那种在零售领域大
        4. 政府要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反
        5. 政府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 既要鼓
    (二) 企业层面
        1. 首先端正态度:既不盲目乐观, 也不过于悲观。
        2. 虚心学习, 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素质。
        3. 培育核心竞争力, 做出特色经营。
        4. 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实现规模效益。
        5. 发展多种形式的企业合作, 提高竞争力。
    (三) 民众层面

(7)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成果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外资
        1.3.2 零售业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结构框架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结构框架
        1.4.3 创新点
2 我国零售业现状及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发展概况
    2.1 我国零售业发展概况
        2.1.1 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区位分析
        2.1.2 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业态结构分析
    2.2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投资的发展历程
        2.2.1 第一阶段:外资零售业在华发展的“冰冻期”(1978-1991 年)
        2.2.2 第二阶段:外资零售业在华发展的“试点期”(1992-1994 年)
        2.2.3 第三阶段:外资零售业在华发展的“起步期”(1995-1998 年)
        2.2.4 第四阶段:外资零售业在华发展的“成长期”(1999-2000 年)
        2.2.5 第五阶段:外资零售业在华发展的“过渡期”(2001-2003 年)
        2.2.6 第六阶段:外资零售业在华发展的“扩张期”(2004 年至今)
    2.3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外资并购事件
        2.3.1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发展现状
        2.3.2 主要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并购事件
    2.4 本章小结
3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3.1.1 对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实证研究
        3.1.2 外资进入与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相关性分析
        3.1.3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市场进入壁垒的影响
    3.2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安全的影响
        3.2.1 我国零售业外资市场占有率
        3.2.2 我国零售业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对外资零售企业进入的策略选择
    4.1 我国政府的策略选择
        4.1.1 加强对零售业市场结构规制的政策引导
        4.1.2 建立和完善零售业安全预警机制
    4.2 我国零售企业的策略选择
        4.2.1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丰富企业经营策略
        4.2.2 发展战略联盟,加快优势企业并购
        4.2.3 重视开发农村市场,重视发展无店铺经营模式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外资零售业垄断度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声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4.1 国外文献研究
        1.4.2 国内文献研究
        1.4.3 文献的总结
    1.5 本文的拟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零售业界定
        2.1.2 产业安全内涵
        2.1.3 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零售业业态理论
        2.2.2 产业安全评价理论
        2.2.3 相关投资理论借鉴
3. 我国外资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3.1 我国外资零售业的开放历程
    3.2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2.1 我国零售业的总体发展
        3.2.2 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扩张与发展趋势
    3.3 我国当前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 我国零售业外资控制的产业安全性测评
    4.1 测评指数及城市的选择考虑
        4.1.1 测评指数的选择
        4.1.2 城市的选择
    4.2 零售业外资市场控制力评估
        4.2.1 指标含义及计算
        4.2.2 全国及各城市零售业市场外资控制率测算分析
        4.2.3 指标估算结果评述与区域对比分析
    4.3 外资来源国集中程度评估
        4.3.1 指标含义及计算
        4.3.2 各城市及全国零售业市场外资来源集中程度测算分析
        4.3.3 指标估算结果评述与对比分析
    4.4 垄断度测评分析小结
5. 外资零售垄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威胁
    5.1 外资零售业控制对产业安全各方面影响分析
        5.1.1 外资零售巨头挤压冲击本土零售企业
        5.1.2 外资零售业扩张加剧中国就业形势
        5.1.3 外资控制零售终端影响供应商利益
        5.1.4 外资零售企业影响消费者需求及利益
        5.1.5 外资趋利选择加剧区域产业结构失调
        5.1.6 外资主导零售市场将影响国家经济产业政策制定
    5.2 外资零售业控制对其它领域安全的影响分析
        5.2.1 社会文化安全
        5.2.2 政治军事安全
6. 国外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
    6.1 国外外资零售业的经验借鉴
        6.1.1 国外对外资零售业开放的态度
        6.1.2 借鉴与启发
    6.2 对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6.2.1 加强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的规制措施
        6.2.2 促进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展望
    7.3 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9)FDI对我国零售业的产业安全影响评估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FDI 与产业安全的理论基础
    2.1 外商直接投资
    2.2 产业与产业安全的定义
    2.3 产业安全理论体系
        2.3.1 产业保护理论
        2.3.2 产业损害理论
        2.3.3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第三章 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市场的历程及引发的问题
    3.1 零售业定义与零售业态分类
    3.2 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市场的历程
        3.2.1 外资进入零售业市场的试点阶段(1992 年—1995 年)
        3.2.2 外资进入零售业市场的过渡阶段(1995 年—2001 年)
        3.2.3 外资进入零售业市场的加速阶段(2001 年—2004 年)
        3.2.4 我国零售业市场的全面开放阶段(2004 年至今)
    3.3 我国零售业市场利用外资的现状
    3.4 外资对本土零售企业的冲击
第四章 FDI 对我国零售业产业安全的影响评估
    4.1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2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4.3 现阶段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市场背景
        4.3.1 零售业发展的国内环境
        4.3.2 零售业市场需求状况
        4.3.3 零售业竞争力状况
        4.3.4 零售业控制力状况
    4.4 构建零售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5 指标数据统计
    4.6 主成分分析模型
    4.7 模糊综合评价法估算零售业产业安全度
        4.7.1 指标警限值的设置
        4.7.2 安全度的估算
第五章 零售业开放水平及保护政策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5.1 部分国家的零售业开放水平
    5.2 零售业政策保护国际比较
        5.2.1 美国
        5.2.2 日本
        5.2.3 韩国
    5.3 对我国零售业保护的启示
第六章 我国零售业应对国际化竞争的政策建议
    6.1 政府政策层面
        6.1.1 提高市场准入壁垒
        6.1.2 加强国内管制
        6.1.3 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政策,加大补贴力度
        6.1.4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6.2 企业对策层面
        6.2.1 实现规模化经营
        6.2.2 促进零售企业的现代化建设
        6.2.3 重视开发农村市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评价指标相关数据
附录B 主成分SPSS 软件分析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目的
    1.3.3 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1.5 不足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2 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的文献回顾
2.1 外资零售企业相关研究
2.2 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研究
2.3 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3 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3.1 宏观经济因素
    3.1.1 经济发展水平
    3.1.2 地区消费水平
    3.1.3 零售市场规模及市场潜力
3.2 成本因素
    3.2.1 劳动力成本
    3.2.2 基础设施成本
    3.2.3 配套产业水平
3.3 投资环境因素
    3.3.1 市场开放度
    3.3.2 市场竞争因素
    3.3.3 人口及文化因子
3.4 制度因素
    3.4.1 政治法律因素
    3.4.2 地区商业政策因素 4 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的区位选择历程与特征
4.1 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的发展历程
    4.1.1 起步阶段(1992-1995 年)
    4.1.2 过渡阶段(1996-2004 年)
    4.1.3 快速发展阶段(2005 年至今)
4.2 长三角外资零售企业的来源地及业态特征
    4.2.1 外资零售企业来源地的分布特征
    4.2.2 长三角外资零售企业的业态特征
4.3 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区位选择
    4.3.1 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首店区位选择
    4.3.2 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店铺总量的空间特征 5 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区位选择解释因素
5.2 样本城市及数据来源
5.3 实证模型及实证结果
5.4 实证结果综合分析 6 结论与政策启示
6.1 结论
    6.1.1 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区位选择行为逐渐成熟
    6.1.2 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时倾向于区域中心城市
    6.1.3 外资零售企业将加快向长三角地区二三线城市扩张
6.2 政策启示
    6.2.1 上海等一线城市应预防外资零售企业的过度竞争
    6.2.2 二三线城市如何加快外资零售企业的引进
    6.2.3 加快长三角地区本土零售企业跨区域扩张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我国零售业应对外资零售业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零售业增值税征管现状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各地级市为例[D]. 沈文杰. 苏州大学, 2019(06)
  • [2]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D]. 石娜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3)
  • [3]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研究[D]. 刘静雯. 安徽财经大学, 2014(07)
  • [4]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D]. 石海斌. 天津师范大学, 2013(02)
  • [5]进一步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研究[D]. 周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10)
  • [6]外资零售业抢滩中国的产业经济学分析[J]. 邱明星. 中国集体经济, 2012(19)
  • [7]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研究[D]. 范晔. 山西师范大学, 2012(01)
  • [8]外资零售业垄断度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研究[D]. 钱军平.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4)
  • [9]FDI对我国零售业的产业安全影响评估和对策研究[D]. 孙丹. 沈阳工业大学, 2011(07)
  • [10]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D]. 杨磊. 宁波大学, 2011(01)

标签:;  ;  ;  ;  ;  

我国零售业应对外资零售业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