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微氧老化装置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葡萄酒微氧老化装置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葡萄酒微氧熟化装置研究可行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华峰,曾新安,李坚,邹积赟[1](2019)在《橡木桶微氧陈酿技术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采用橡木桶微氧陈酿技术对葡萄酒进行快速陈酿,比较其与传统橡木桶陈酿对葡萄酒高级醇含量、总酚含量及电化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橡木桶微氧陈酿与传统橡木桶陈酿相比,能显着降低葡萄酒中高级醇含量。同时,橡木桶微氧陈酿葡萄酒中总酚含量下降明显,且色度值、氧化还原电势和电导率显着增加,色调值小幅增加。表明微氧陈酿能有效加速葡萄酒中的熟化反应,促进酚类物质的氧化聚合反应。橡木桶微氧陈酿技术在快速熟化葡萄酒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毛正华[2](2019)在《米酒的澄清与快速陈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米酒,又称酒酿,由于酒香醇厚、口感柔和,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非常丰富,酒精度普遍不高,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是一种营养价值、商业价值都比较高的酒类。目前米酒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米酒的沉淀析出影响酒的澄清度等感官品质;现有的酒类澄清剂与米酒的适配度不是很高容易造成米酒的澄清效率低下与成本浪费;目前应用于酒类企业的过滤设备昂贵,所需耗材量大价贵;新酿制的米酒口感酸涩、香味不足,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陈酿期才会有浓郁协调的香味、醇厚爽口的口感,而在这不仅会造成空间、人力的长久占用,也更容易遇到米酒在陈酿过程种的一些影响米酒品质的潜在危害因素导致的品质下降甚至是产品损坏,因此关于米酒的品质提升与工艺优化的研究是很值得大力推进的,本文主要围绕米酒的澄清与快速陈酿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植酸、PVPP、皂土、干酪素、明胶、壳聚糖六种澄清剂的浓度单因素试验,找到了这六种澄清剂对米酒澄清效果最好的浓度分别为4%、0.8 g/L、1 g/L、1.1 g/L、0.9 g/L、0.8g/L;其中对米酒的澄清效果最好的三种澄清剂分别是皂土、干酪素、壳聚糖三种,可使得米酒透光率分别达95.2%、94.27%、93.07%,色度分别可达到0.604、0.607、0.777。用皂土、干酪素、壳聚糖三种澄清剂进行复合澄清剂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米酒透光率影响从大到小的澄清剂依次为皂土、干酪素、壳聚糖,最优的复合澄清剂为皂土浓度为1.0 g/L、壳聚糖浓度为0.7 g/L、干酪素浓度为1.1 g/L,其透光率可达95.94%。2.通过研究不同时间、温度下复合澄清剂对米酒澄清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澄清剂在澄清处理时间为5d时透光率达最大,为97.3%;在澄清处理温度为在37℃时透光率最高,达94.9%;通过稳定性试验发现,经过澄清处理后的米酒在经冷热交替后依旧无沉淀析出,放置于室温下六个月未发现有沉淀析出。3.通过研究新酿制米酒经充氧超声陈酿后总酸、总酯、总糖的含量变化,发现新酿制米酒在充氧量为3 mL/L、超声功率为160 W、超声时间为20 min时可以起到明显作用,可以使米酒中总酸含量相较于新酿制米酒增加0.252 g/L、总糖含量相较于新酿制米酒增加26.002 g、总酯含量相较于新酿制米酒增加0.021 g/L。4.通过研究新酿制米酒、自然陈酿米酒、充氧超声处理米酒、充氧处理米酒四种米酒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发现与新酿制米酒相比,自然陈酿米酒中氨基酸总量降低0.0312 g/100g,充氧超声米酒与充氧米酒分别增加了0.0756 g/100g、0.0602g/100g。充氧超声米酒中氨基酸含量显着增加的氨基酸有门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充氧陈酿米酒中氨基酸含量变化与充氧超声陈酿米酒变化趋势接近。5.通过研究新酿制米酒、自然陈酿米酒、充氧超声处理米酒、充氧处理米酒四种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与含量的变化,发现与新酿制米酒相比,自然陈酿米酒与充氧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种类减少,充氧超声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种类增多。新酿制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检出35种,自然陈酿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检出25种,充氧超声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检出41种,充氧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检出23种。相比较于新酿制米酒,充氧超声米酒中新增了棕榈酸乙酯、苯乙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棕榈酸甲酯等五种酯类,新增了17-戊三胺一种胺类,新增了5-丙基癸烷、3-环己基-癸烷、环戊烷等十七种烷烃类物质;消失的酯类物有正己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十八烯酸乙酯、羊蜡酸乙酯等四种;此外消失的还有棕榈酸、糠醛、糠醇等挥发性成分共八种,表明用充氧超声方法催陈米酒有效可行,可以丰富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的种类。

战吉宬,马婷婷,黄卫东,孙翔宇[3](2016)在《葡萄酒人工催陈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陈酿是高品质葡萄酒生产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酿造工艺中,橡木桶陈酿是葡萄酒催陈熟化的主要方式,也称为自然陈酿。橡木桶对葡萄酒的香气、颜色、稳定性和澄清度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自然陈酿所需周期长,成本高,严重影响并制约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应。因此,在稳步提高并保证葡萄酒品质的前提下,采用人工催陈技术来缩短葡萄酒的陈酿时间、改善葡萄酒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的葡萄酒人工催陈技术,如微氧催陈、橡木制品催陈、超高压催陈、电磁场催陈、辐射催陈等,分析了每种技术在葡萄酒陈化过程中对酒品质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催陈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未来葡萄酒人工催陈技术的前景做了探讨分析。

陈达[4](2016)在《荔枝酒橡木桶微氧陈酿及醒酒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酒类的陈酿是指改善酒类品质的储藏过程。陈酿期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外界增加的风味物质,使原本生硬粗糙的新酒各种香气趋于协调,口感更为柔顺醇厚。橡木桶作为传统贮酒容器,桶贮陈酿有助于酒类颜色的稳定,还可以赋予酒独特的香气和口感。但橡木桶陈酿周期很长,并不是对所有酒都适合,目前多用于高档葡萄酒的酿造。微氧陈酿技术是指为加速酒类成熟,在酒陈酿期间人为添加微量的氧气,使酒在溶解氧量得到有效控制的状态下熟化。微氧陈酿技术的关键在于创造一个稳定可控的微氧环境来加速酒的老熟。针对荔枝酒保质期短,香味散失快,不适合长时间的橡木桶陈酿,本文提出了酒类的橡木桶微氧陈酿技术,结合多参数分析仪可以在线监控溶解氧含量的功能,为橡木桶陈酿创造稳定且可控的微氧环境,加速酒的成熟,缩短陈酿时间。在荔枝干酒陈酿过程中理化指标的研究中发现,在传统橡木桶陈酿条件下,荔枝干酒的溶解氧含量(DO值)在后期一直稳定在0.5 mg/L左右的低水平。采用微氧技术,可以使荔枝干酒中的溶解氧含量一直保持在0.81.5 mg/L的区间内。采用微氧技术,正丙醇含量从29.4 mg/L下降到了22.8 mg/L,异丁醇含量从107.8mg/L下降到98.5 mg/L,异戊醇含量从137.8 mg/L下降到了115.2 mg/L,活性戊醇含量从36.9 mg/L下降到了32.4 mg/L,杂醇油总含量从311.9 mg/L下降到了268.9 mg/L,杂醇油总含量相比陈酿前下降了13.8%。下降的原因是杂醇油在微氧环境下,发生了缓慢氧化作用以及酯化作用,以及透过橡木桶壁微孔的挥发作用。游离二氧化硫含量在橡木桶陈酿期间呈下降趋势,前四周含量从40 mg/L下降到28.16 mg/L,需要定期检测并及时补硫。荔枝干酒陈酿期间酚类物质因发生氧化聚合反应,总酚含量从519 mg/L下降到318 mg/L。将采用微氧技术的橡木桶陈酿与传统橡木桶陈酿的电化学基本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微氧环境下陈酿的荔枝干酒的氧化还原电位值(ORP值)从陈酿前的170 mV上升到202.7 mV,电导率从2.31 mS/cm升高到了2.78 mS/cm,微氧环境有助于促进氧化离子化等作用。橡木桶陈酿的荔枝干酒的色度色调值也有明显提升。荔枝干酒醒酒时进行磁力搅拌能在短时间内升高酒液的DO值,以转速800rpm磁力搅拌醒酒30 min为例,荔枝干酒的DO值能达到5.71 mg/L,而在醒酒前DO值仅为0.66 mg/L,电导率从2.39 mS/cm上升到2.72 mS/cm,ORP值从醒酒前的198.71 mV上升至203.88 mV,荔枝干酒的氧化程度值(RH)可以达到14.251。磁力搅拌处理能够促进氧气的溶解,推动酒体内的氧化反应,使氧化物含量增加,ORP值和RH值随之提高,且转速越快,上升的幅度越大。采用通气量为1.2 L/min条件通入空气30 min后,荔枝干酒的DO值为9.64 mg/L。荔枝干酒的RH值在醒酒前从14.145上升到了14.297。最后本文基于数学建模以及荔枝干酒电化学基本参数测定,研究了一种荔枝干酒氧化程度检测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分为快速醒酒组件和检测分析组件,电脑依据检测得到的参数建立预测校正回归模型,以此数学模型判断同一品牌同一产地及品种的荔枝干酒的氧化程度。本文对广东某荔枝酒厂生产的荔枝干酒进行了实践案例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由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该企业荔枝干酒氧化程度与电化学参数及总多酚含量的一阶检测模型,公式为i=-32.4-0.91x1+1.18x2+0.18x3-0.52x4,其中i代表荔枝干酒的氧化程度评分,x1代表DO值,x2代表电导率值,x3代表ORP值,x4代表总多酚含量。

韩国民[5](2015)在《氧接触对葡萄酒多酚和羰基化合物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酚是葡萄酒最重要的化学组分,直接影响葡萄酒的颜色、风味和抗氧化能力。花色素苷是主要的多酚类物质,在葡萄酒化学演变过程中参与众多的反应,如花色素苷和黄烷醇的结合、乙醛介导下生成黄烷醇-甲基次甲基-花色素苷(乙烷基连接的黄烷醇花色素苷结合物)的缩合反应以及乙醛参与下吡喃并花色素苷-黄烷醇结合物的生成。另外,酵母代谢产物丙酮酸和乙醛也能够分别与二甲花翠素-3-葡萄糖苷反应生成二甲花翠素-3-葡萄糖苷丙酮酸结合物(Vitisin A)和吡喃并二甲花翠素-3-葡萄糖苷(Vitisin B),而且这两种羰基化合物也是葡萄酒的氧化产物。葡萄酒酿造和瓶贮过程中许多涉及多酚的复杂反应都受氧接触程度的影响,长时间陈酿过程中缓慢的氧化反应能够增强颜色的稳定性、改善口感进而提升葡萄酒的品质。微氧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引导葡萄酒向人们期望的方向演变,尽管这一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但是微氧化技术引起的微生物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以及最终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却鲜为人知。本论文旨在研究微氧化技术引起的微生物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对葡萄酒多酚和羰基化合物的影响,以及瓶贮过程中氧接触、乙醛和多酚对葡萄酒化学演变的影响,主要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建立了一种快速简单的分析葡萄酒中羰基化合物的方法,为监控葡萄酒氧接触过程中羰基化合物的演变提供了技术支持。葡萄酒中的羰基化合物由于SO2的绑定,主要以α–羟基磺酸盐的形式存在。传统的分析方法利用碱水解分裂结合键容易引起葡萄酒的氧化,需要在隔氧环境中进行。为了简化反应过程,本研究利用酸水解代替了传统的碱水解,实现了磺酸盐裂解和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反应的同时进行,并且在酸水解过程中有效利用SO2的抗氧化能力防止葡萄酒氧化生成额外的乙醛,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15min。该方法检测了2-酮戊二酸、丙酮酸、乙偶姻以及乙醛四种常见葡萄酒羰基化合物的衍生能力,并且展示出了好的特异性、高回收率和低检测限。(2)葡萄酒接触氧气后通过多酚氧化形成的羟基自由基,能够氧化大部分葡萄酒组分,如氧化乙醇生成乙醛,氧化苹果酸生成丙酮酸,这两种羰基化合物也是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微氧化技术引起的微生物和生物化学变化对赤霞珠葡萄酒多酚和羰基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氧化技术能够促进乙醛的生物合成,氧气充足时除菌过滤后新接种的酵母实现了乙醛的积累,处理18d后其积累量(29 mg L-1)远远大于葡萄酒氧化生成的乙醛量(7 mg L-1),然而葡萄酒自身触发苹果酸乳酸发酵后经历酒精发酵的酵母在氧气充足时并没有积累较多的乙醛。微氧化技术对苹果酸乳酸发酵没有明显的影响。微氧化技术对类黄酮类、苯甲酸类、羟基肉桂酸类等多酚的影响不明显,这类化合物的演变需要较长的陈酿时间。乙醛的积累能够加速葡萄酒的化学演变,如增强葡萄酒抵抗SO2漂白的能力,加速Vitisin B、聚合色素、5-羟基-2-甲基-1,3-二氧己环和4-羟甲基-2-甲基-1,3-二氧戊环等化合物的生成。因此,微氧化技术和微生物对葡萄酒的协同效应大于氧气自身对葡萄酒的影响。(3)研究了氧接触和乙醛对赤霞珠葡萄酒瓶贮期内多酚和羰基化合物的影响。利用瓶塞透氧率(2.86、6.43、10.01μg L-1 day-1)的不同实现了葡萄酒瓶贮期内不同程度的氧接触。试验期间监控了原酒、半年瓶贮期和一年瓶贮期葡萄酒的化学演变。结果表明,一年瓶贮期内乙醛浓度对葡萄酒化学演变的影响大于氧接触程度。不同羰基化合物对葡萄酒的影响依次为乙醛、丙酮酸、2-酮戊二酸,乙醛对葡萄酒的影响最明显,尤其对葡萄酒颜色相关化合物的影响。乙醛浓度越高,单体花色素苷减少越多、生成的聚合色素越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类黄酮、羟基肉桂酸和黄烷醇的减少,但是对苯甲酸类酚影响不大。葡萄酒乙醛浓度越高,缩醛(顺式-、反式-5-羟基-2-甲基-1,3-二氧己环和顺式-、反式-4-羟甲基-2-甲基-1,3-二氧戊环)的含量越多,乙醛能够加速缩醛类物质的生成。二氧戊环在陈酿过程中有顺式结构体向反式结构体转化的趋势,而二氧己环表现稳定,是一种较好的葡萄酒酒龄指示剂。乙醛浓度不同的葡萄酒经过一年瓶贮后,色素类物质的演变差别类似于不同年份葡萄酒色素类物质的差别,由此证明葡萄酒陈酿期间颜色的转变与葡萄酒氧化过程中乙醛的生成有关。(4)葡萄酒长期瓶贮过程中的氧气接触程度主要依赖于瓶塞的透氧率。赤霞珠葡萄酒富含单宁,适合常时间的瓶贮,本论文研究了五年瓶贮期后氧接触和多酚对赤霞珠葡萄酒化学组分的影响,葡萄酒多酚的差别由是否进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处理实现,合成塞的透氧率(16、5μg L-1 day-1)决定了瓶贮过程中的氧接触程度。结果表明,葡萄酒自身的多酚含量对葡萄酒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氧接触程度,影响最小的是装瓶前对葡萄酒实施的微氧化技术。多酚含量较低的葡萄酒中色度较低,乙醛含量较高。五年瓶贮期并没有积累很多的乙醛,说明期间生成的乙醛参与了葡萄酒的化学演变。瓶贮前对葡萄酒的微氧化技术处理经过五年瓶贮期后其影响非常小,随着陈酿期的延长会最终消失。氧接触对葡萄酒颜色的稳定性影响最大,对多酚化合物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槲皮素,但是对乙醛之外的羰基化合物的影响不大。氧接触程度越高,SO2的消耗越明显,多酚含量较高的葡萄酒并没有减缓SO2的消耗,说明葡萄酒瓶贮过程中SO2是防止葡萄酒氧化的主要物质。

王英臣,谭群[6](2013)在《人工催陈葡萄酒老熟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为改善葡萄酒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人工催陈葡萄酒近年来已成为酿酒界研究的热点。通过介绍人工催陈葡萄酒的方法与催陈机理,概括了人工催陈葡萄酒老熟的试验条件、过程和结果,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在此领域取得的成果。

王英臣[7](2012)在《山葡萄酒人工催陈工程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葡萄酒人工催陈机理的基础上,对山葡萄酒人工催陈的工程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种相应的工程设计方案,为进一步的产业化打基础。

李先奇[8](2012)在《刺葡萄酒生产中高级醇的调控及其脱除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市售的刺葡萄为原料,用安琪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进行刺葡萄酒发酵。研究了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pH值、发酵液中α-氨基氮含量等因素对高级醇生成的影响,并利用单因子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此外本文还对进一步脱除高级醇的大孔树脂吸附试验中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探索,如吸附试验中的树脂添加量、酒液pH值、温度、处理温度等。发酵工艺控制的单因子试验表明:添加适当的酵母接种量,可以有效的抑制刺葡萄酒中高级醇的生成;随着温度的升高,高级醇也会升高;发酵液中初始的pH值对高级醇的生成有显着的影响,随着pH值的升高,高级醇生成量增加;向刺葡萄发酵前液中加入无机氮源,调整发酵液中的α-氨基氮的含在170-210mg/L之间,随着外源氮量的加入,刺葡萄酒中的高级醇含量明显降低,但当氮源的加入量超过一定程度时,高级醇的含量会再次升高,因此控制氮源的加入量对酒中高级醇的降低有积极的意义。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获得调控刺葡萄酒中高级醇生成的最优工艺条件:接种量为8×106cell/mL,添加α-氨基氮的含量190mg/L,温度为28℃,pH值为3.3。极差分析结果得出,酵母菌接种量对高级醇生成量的影响最大,其次影响依次的是α-氨基氮、温度、pH值。研究利用大孔树脂吸附高级醇,在多个大孔树脂中选定D204。单因子试验得出:室温和自然pH值的条件下,添加树脂70g/L,处理50min可以到达吸附平衡。

王江星,王颉,郭雪霞,李卉[9](2011)在《橡木片浸泡加温催陈对干红葡萄酒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以新酿制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试验材料,通过橡木片浸泡加温处理,对葡萄酒进行人工催陈,研究经不同温度浸泡后新鲜干红葡萄酒中乙酸乙酯含量、乳酸乙酯含量和感官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将其处理效果与自然木桶陈酿一年酒和二年酒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橡木表面积与葡萄酒体积之比为1.2cm2/100mL的条件下,保温50℃,处理4天,葡萄酒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含量分别上升到33.29mg/L和67.61mg/L。酒香醇厚,尖酸味减弱,苦涩味协调,结构感适当,橡木味适度,感官评价总分上升到16.5,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明显好于新酒,但还达不到一年酒和二年酒的水平。

兰玉倩,王丽华,薛洁,林奇[10](2010)在《微氧技术在黄酒生产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综述了微氧技术的作用原理和研究进展,以及黄酒产业的生产现状,重点对微氧技术应用在黄酒生产中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展望了微氧技术应用到黄酒生产中的可能性。

二、葡萄酒微氧熟化装置研究可行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葡萄酒微氧熟化装置研究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橡木桶微氧陈酿技术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陈酿方法
        1.2.2 高级醇含量测定
        1.2.3 总酚含量测定
        1.2.4 电化学参数测定
        1.2.5 色度色调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橡木桶微氧陈酿对葡萄酒高级醇的影响
    2.2橡木桶微氧陈酿对葡萄酒总酚含量的影响
    2.3橡木桶微氧陈酿对葡萄酒电化学参数的影响
    2.4 橡木桶微氧陈酿对葡萄酒色度色调的影响
3 结论

(2)米酒的澄清与快速陈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米酒的历史
        1.1.2 米酒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1.1.3 米酒中的营养成分
        1.1.4 米酒的澄清及其研究进展
        1.1.5 米酒的陈酿及其研究进展
        1.1.6 米酒的微氧陈酿
        1.1.7 米酒的超声陈酿
    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2.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米酒的澄清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及分析
        2.3.1 米酒的透光率曲线
        2.3.2 植酸对米酒澄清效果的影响
        2.3.3 PVPP对米酒澄清效果的影响
        2.3.4 皂土对米酒澄清效果的影响
        2.3.5 干酪素对米酒澄清效果的影响
        2.3.6 明胶对米酒澄清效果的影响
        2.3.7 壳聚糖澄清米酒试验
        2.3.8 米酒复合澄清剂正交试验
        2.3.9 时间对米酒澄清的影响
        2.3.10 温度对米酒澄清的影响
        2.3.11 米酒的稳定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米酒的快速陈酿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米酒充氧过程
        3.3.2 米酒超声过程
        3.3.3 米酒总酸含量的检测
        3.3.4 米酒总酯含量的检测
        3.3.5 米酒总糖含量的检测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充氧量对米酒总酸、总酯、总糖含量的影响
        3.4.2 超声功率对米酒总酸、总酯、总糖含量的影响
        3.4.3 超声时间对米酒总酸、总酯、总糖含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氧超声处理对米酒中游离氨基酸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米酒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4.3.2 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含量的测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处理方式的米酒中17 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4.4.2 不同处理方式的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含量的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本文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课题的创新点与展望
        5.2.1 本课题的创新点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葡萄酒人工催陈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葡萄酒的陈酿机理
    1. 1 橡木桶的陈酿机理
    1. 2 人工催陈的机理与分类
2 葡萄酒人工催陈技术研究进展
    2. 1 微氧熟化和氧化法
    2. 2 橡木制品催陈法
    2. 3 超高压催陈法
    2. 4 超声波催陈法
    2. 5 高压脉冲电场催陈法
    2. 6 电磁场催陈法
    2. 7 辐射催陈法
    2. 8 复合催陈技术
    2. 9 其它催陈技术
3 展望

(4)荔枝酒橡木桶微氧陈酿及醒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1.1 酒类陈酿过程中的主要物理变化
        1.1.2 酒类陈酿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变化
    1.2 橡木桶陈酿在酒类酿造行业的应用
        1.2.1 橡木品种及其特点
        1.2.2 橡木桶按烘烤程度的分类
        1.2.3 橡木桶陈酿对酒类品质的影响
        1.2.4 橡木桶陈酿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1.3 微氧陈酿技术的提出及应用
        1.3.1 微氧陈酿的技术简介
        1.3.2 微氧陈酿技术对果酒中酚类物质的影响
        1.3.3 微氧陈酿对果酒颜色的影响
        1.3.4 微氧陈酿对果酒香气的影响
        1.3.5 微氧陈酿对果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1.3.6 微氧陈酿技术的应用前景
    1.4 果酒醒酒技术研究进展
        1.4.1 果酒醒酒的作用
        1.4.2 加速醒酒的方法
    1.5 利用电化学相关参数表征果酒品质的研究进展
        1.5.1 果酒的溶解氧含量研究
        1.5.2 果酒的氧化还原电位研究
        1.5.3 果酒的电导率研究
        1.5.4 果酒的氧化程度值研究
    1.6 果酒的品评与质量检测
        1.6.1 果酒的质量检测的指标
        1.6.2 果酒的感官品评
    1.7 研究意义
    1.8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荔枝酒的橡木桶微氧陈酿理化指标分析
    2.1 前言
        2.1.1 橡木桶陈酿
        2.1.2 微氧陈酿
        2.1.3 荔枝酒橡木桶微氧陈酿技术的提出
        2.1.4 荔枝酒橡木桶微氧陈酿技术
    2.2 材料和设备
        2.2.1 荔枝酒样
        2.2.2 实验材料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溶解氧含量的测定
        2.3.2 杂醇油含量的测定
        2.3.3 游离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2.3.4 总酚含量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微氧技术对荔枝酒陈酿过程中DO值的影响
        2.4.2 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活性戊醇含量变化曲线
        2.4.3 荔枝干酒橡木桶微氧陈酿期间杂醇油总含量的变化
        2.4.4 荔枝干酒橡木桶微氧陈酿期间游离二氧化硫含量的变化
        2.4.5 荔枝干酒橡木桶微氧陈酿期间总酚含量的变化
        2.4.6 荔枝干酒橡木桶微氧陈酿对感官评价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荔枝酒橡木桶微氧陈酿的溶解氧含量对电化学参数及色度色调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和设备
        3.2.1 荔枝酒样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3.3.2 电导率的测定
        3.3.3 色度的测定
        3.3.4 色调的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微氧技术对荔枝酒陈酿过程中ORP值的影响
        3.4.2 微氧技术对荔枝酒陈酿过程中电导率的影响
        3.4.3 微氧技术对荔枝酒陈酿过程中色度的影响
        3.4.4 微氧技术对荔枝酒陈酿过程中色调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搅拌及通入空气对醒酒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材料与设备
        4.2.2 电化学参数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搅拌条件下溶解氧变化
        4.3.2 不同搅拌条件下电导率变化
        4.3.3 不同搅拌条件下氧化还原电位值变化
        4.3.4 不同处理条件下氧化程度(RH)的变化
        4.3.5 不同空气通入量状态下的溶解氧变化
        4.3.6 不同空气通入量状态下的氧化程度(RH)的变化
    4.4 醒酒过程中口感的变化
    4.5 结论
第五章 果酒氧化程度检测方法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荔枝干酒氧化程度检测设备
        5.2.2 荔枝干酒氧化程度测定方法探讨
        5.2.3 实验酒样与实验步骤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电化学基本参数对数学模型预测准确度的影响
        5.3.2 氧化程度值(i值)分布对数学模型预测准确度的影响
        5.3.3 感官评价与模型判定结果统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本文的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氧接触对葡萄酒多酚和羰基化合物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微氧化技术概况
        1.1.1 微氧化技术概念
        1.1.2 微氧化装置
        1.1.3 微氧化技术氧气添加速率以及持续时间
        1.1.4 微氧化技术的综合管理
    1.2 微氧化技术对葡萄酒酿造及陈酿的影响
        1.2.1 葡萄酒多酚
        1.2.2 葡萄酒羰基化合物
        1.2.3 发酵微生物
    1.3 羰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1.3.1 羰基化合物和SO2
        1.3.2 羰基化合物分析检测方法概述
    1.4 葡萄酒瓶贮过程中的氧接触
        1.4.1 葡萄酒瓶贮
        1.4.2 瓶塞对葡萄酒瓶贮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一种快速、简单测定葡萄酒中羰基化合物的HPLC方法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和羰基化合物的检测
        2.2.3 羰基化合物衍生化的优化
        2.2.4 方法验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α-羟基磺酸盐的酸水解以及DNPH的衍生化
        2.3.2 液相色谱分析
        2.3.3 方法测试
        2.3.4 方法的实际应用
    2.4 小结
第三章 酒精发酵结束后氧接触和微生物代谢对葡萄酒化学组分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微氧化技术实施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3.3.2 溶解氧的变化
        3.3.3 苹果酸乳酸发酵
        3.3.4 微氧化处理过程中羰基化合物的变化
        3.3.5 微氧化处理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
        3.3.6 微氧化技术对单宁的影响
        3.3.7 微氧化技术对缩醛的影响
        3.3.8 微氧化技术对葡萄酒颜色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一年瓶贮期氧接触和乙醛对葡萄酒化学组分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一年瓶贮期后葡萄酒羰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变化
        4.3.2 一年瓶贮期后葡萄酒颜色和花色苷类物质的变化
        4.3.3 一年瓶贮期后葡萄酒类黄酮、苯甲酸类、羟基肉桂酸类和黄酮醇类物质的变化
        4.3.4 一年瓶贮期后葡萄酒化学参数的主成分分析
        4.3.5 一年瓶贮期后葡萄酒化学参数的动力学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五年瓶贮期氧接触和多酚对葡萄酒化学组分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五年瓶贮后氧接触对葡萄酒组分的影响
        5.3.2 多酚和微氧化技术处理对葡萄酒的影响
        5.3.3 氧接触、多酚和微氧化技术处理之间的交互效应
        5.3.4 微氧化技术和多酚含量对C2瓶贮葡萄酒的影响
        5.3.5 对C2瓶贮葡萄酒的主成分分析
        5.3.6 对C1和C2葡萄酒的主成分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人工催陈葡萄酒老熟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氧催陈
2 超高压催陈
3 电磁场催陈
    3.1 高压静电场催陈
    3.2 高压脉冲电场催陈
    3.3 磁场催陈
4 超声波催陈
5 其它催陈方法

(8)刺葡萄酒生产中高级醇的调控及其脱除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我国葡萄酒业的发展与前景
    2 刺葡萄的概论
        2.1 刺葡萄种质的特征
        2.2 刺葡萄的综合利用
        2.3 刺葡萄酒的营养价值
    3 刺葡萄酒中高级醇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3.1 高级醇形成机理的提出
        3.2 高级醇形成因素的研究
        3.2.1 葡萄原料含氮过低的影响
        3.2.2 酵母菌的影响
        3.2.3 发酵条件对葡萄酒高级醇产量的影响
        3.2.4 发酵后脱除技术的研究
    4 大孔树脂脱除高级醇的研究进展
    5 论文研究内容
    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刺葡萄酒发酵中高级醇调控的研究
    1 引言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实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1 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刺葡萄酒酿制工艺流程
        2.3.2 刺葡萄酒常规指标的测定
        2.3.3 刺葡萄酒中高级醇含量的测定
        2.3.4 刺葡萄发酵过程中影响高级醇产生的单因素试验
        2.3.5 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高级醇标准曲线的绘制
        3.2 接种量对刺葡萄酒中高级醇的影响
        3.3 温度对刺葡萄酒中高级醇的影响
        3.4 不同发酵液pH值对刺葡萄酒中高级醇的影响
        3.5 添加外源氮对刺葡萄酒中高级醇的影响
        3.6 正交试验优化降低高级醇的最佳工艺
    4 讨论
        4.1 刺葡萄酒中高级醇含量范围的确定
        4.2 刺葡萄酒生产过程中降低高级醇工艺的调控
第三章 大孔树脂吸附酒中高级醇的工艺优化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3 试剂的配制
        2.2 方法
        2.2.1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2.2.2 不同树脂添加量吸附高级醇的单因子试验
        2.2.3 不同温度吸附高级醇的单因子试验
        2.2.4 不同处理时间吸附高级醇的单因子试验
        2.2.5 不同pH值吸附高级醇的单因子试验
        2.2.6 感官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树脂的添加量吸附时间、pH值、处理温度对吸附高级醇试验的结果
        3.1.1 树脂的添加量对吸附高级醇的影响
        3.1.2 时间对吸附高级醇的影响
        3.1.3 pH值对吸附高级醇的影响
        3.1.4 温度对吸附高级醇的影响
        3.2 葡萄酒感官评价的对比
    4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微氧技术在黄酒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氧气在黄酒贮存过程中的作用
2 微氧技术原理
3 国内外微氧技术研究概况
4 微氧技术在黄酒生产中的应用展望

四、葡萄酒微氧熟化装置研究可行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橡木桶微氧陈酿技术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J]. 杨华峰,曾新安,李坚,邹积赟. 食品工业, 2019(07)
  • [2]米酒的澄清与快速陈酿研究[D]. 毛正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3]葡萄酒人工催陈技术研究进展[J]. 战吉宬,马婷婷,黄卫东,孙翔宇.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3)
  • [4]荔枝酒橡木桶微氧陈酿及醒酒技术研究[D]. 陈达.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5]氧接触对葡萄酒多酚和羰基化合物影响的研究[D]. 韩国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1)
  • [6]人工催陈葡萄酒老熟的研究进展[J]. 王英臣,谭群.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10)
  • [7]山葡萄酒人工催陈工程设计研究[J]. 王英臣. 酿酒, 2012(04)
  • [8]刺葡萄酒生产中高级醇的调控及其脱除技术的研究[D]. 李先奇. 湖南农业大学, 2012(01)
  • [9]橡木片浸泡加温催陈对干红葡萄酒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及感官品质的影响[J]. 王江星,王颉,郭雪霞,李卉.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11(04)
  • [10]微氧技术在黄酒生产中的应用[J]. 兰玉倩,王丽华,薛洁,林奇. 酿酒科技, 2010(10)

标签:;  ;  ;  ;  ;  

葡萄酒微氧老化装置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