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计划的宣传

浅谈护理计划的宣传

一、对护理计划公开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婷[1](2021)在《肿瘤科护理缺失与护士关怀能力、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肿瘤科护士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护理缺失、关怀能力及职业倦怠水平,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对护理缺失、关怀能力及职业倦怠的影响,以及护理缺失、护士关怀能力与职业倦怠间的关系,探讨护士关怀能力与职业倦怠对护理缺失的作用路径,为减轻肿瘤科护理工作缺失程度、确保优质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五所二级及以上医院(包括综合医院、肿瘤专科医院、中医院、地市级医院)的253名肿瘤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肿瘤科护理项目缺失程度自评量表、护士关怀能力量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调查肿瘤科护士护理缺失、关怀能力与职业倦怠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以及AMO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及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对护理缺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结果:1.本次调查研究发放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53份,有效回收率为97.31%。2.肿瘤科护士护理缺失总分(137.98±17.71)分,其中4个维度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护理干预、基础护理、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士关怀能力总分(200.84±25.43)分,其中3个维度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耐心、认知、勇气;职业倦怠总分(73.87±12.85)分,其中3个维度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个人成就感、情感耗竭、去人格化。3.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肿瘤科护士护理缺失程度在职称、肿瘤科工作年限、职位满意程度、团队合作水平满意程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肿瘤科护士护理缺失、关怀能力和职业倦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护理缺失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认知、勇气、耐心及关怀能力总分呈显着正相关(r=0.563,r=0.718,r=0.554,r=0.710,P<0.01),与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职业倦怠总分呈负相关(r=-0.619,r=-0.418,r=-0.272,P<0.01),与个人成就感呈显着正相关(r=0.300,P<0.01)。5.职称、勇气、耐心、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对护理缺失有预测作用;勇气、情感耗竭对护理评估缺失有预测作用;肿瘤科工作年限、勇气、情感耗竭、职业倦怠对护理计划缺失有预测作用;勇气、耐心、情感耗竭对基础护理缺失有预测作用;职称、耐心、关怀能力、情感耗竭对护理干预缺失有预测作用。6.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倦怠对护理缺失有直接预测作用,效应值为-0.282;肿瘤科护士的关怀能力对护理缺失有直接预测作用,效应值为0.673;关怀能力在职业倦怠和护理缺失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41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肿瘤科各项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护理缺失,护士存在中等水平的职业倦怠且人文关怀能力水平较低。2.职称、肿瘤科工作年限、职业满意度、职位满意度、团队合作水平满意度对肿瘤科护士护理缺失有一定影响。3.肿瘤科护士关怀能力和职业倦怠对护理项目缺失程度有影响,人文关怀认知水平、勇气和耐心程度越高,护理工作越不易缺失;个人成就感越高,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程度越低,护理工作越不易缺失。4.肿瘤科护士职业倦怠对护理缺失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关怀能力对护理缺失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管理者应注重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达到减少肿瘤科护理缺失的目的。

赵英男[2](2021)在《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对护理服务受限的认知 ——质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深入了解ICU护士对护理服务受限的认知现状、理解和看法,以及护理服务受限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ICU护士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实施护理服务受限的过程。探究从护士角度提出减少护理服务受限的策略,为进一步的干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研究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最大差异目的抽样法选取长春市某三甲医院的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得吉林大学护理学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以及研究对象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调查,应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数据。在访谈了18名ICU护士后,数据达到饱和结束调查。访谈文本采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0整理、编码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最后形成主题,研究期间数据收集与分析同时进行。结果:通过对18名ICU护士的深入访谈和文本分析,形成“护理服务受限的经历体验”,“护理服务受限的决策过程”和“减少护理服务受限的策略”三个核心主题。1.“护理服务受限的经历体验”包括5个次主题:(1)护理服务受限的认识程度:大多数护士对护理服务受限的名词及概念不了解;(2)护理服务受限的发生条件:护士的个人特质,领导的管理能力,与医生的有效协作,复杂的工作环境均会影响护理服务受限;(3)护理服务受限的实质内容:在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一些排序靠后的生活护理(床上擦浴、口腔护理、翻身等),治疗性护理(气压泵治疗、康复护理、实时监测等)以及保护性护理(擦拭消毒床边器械、穿隔离衣)的实施经常受到限制;(4)主观感知的结局:护士没有意识到护理服务受限带来的不良后果;(5)不同班次的差异:不同班次护理服务受限发生率高低存在差异。2.“护理服务受限的决策过程”包括4个次主题(1)评估资源与工作特性;(2)拟订本班的护理计划;(3)贯彻制定的时间规划;(4)评价护理服务受限。3.“减少护理服务受限的策略”包括3个次主题(1)提升职业素养;(2)文化资源供给;(3)规范管理模式。结论:4.1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18名三甲医院的ICU护士进行深度访谈,得出了“护理服务受限的经历体验”、“护理服务受限的决策过程”、“减少护理服务受限的策略”三个主题,丰富了护理服务受限的相关研究。4.2 ICU工作负荷重且时间紧张,因此ICU护士可能会有更丰富的护理服务受限体验,本研究揭示了ICU发生护理服务受限的影响因素和内容,然而大多ICU护士对护理服务受限的术语不了解,也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而且对于护理服务受限导致的结果,有些护士认为其不会对病人造成影响,而有些护士也仅仅表示出担忧,没有意识并重视到护理服务受限对病人及自身造成的不良结果。对于白天和夜间护理服务受限的差异,不同护士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结果弥补了以往的研究空白,并为以后护士的培训和学习内容提供了建议。4.3护理服务受限的决策过程包括评估护理任务的紧急性,还需要评估实施条件包括物质和时间资源以及病人的病情。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确定病人需要何种护理,并做出优先规划。在实施优先计划过程中,采取加班,团队合作,降低护理质量,组织护理等策略减少护理服务受限,而且现实中护士还承担了非护理以外的工作,增加了工作负荷。有些护士认为护理服务受限这一现象是一种综合策略,而有些护士认为这是忽略或者不重视即忽略了某些护理对病人的重要性。本研究对决策过程的探究,可以深化研究者对护理服务受限发生的理解。4.4从护士角度提出了减少ICU护理服务受限的策略,为以后制定减少护理服务受限,提高护理质量的干预计划提供可靠性建议及依据。

李红[3](2021)在《长期护理需求及其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文中认为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带残余寿的延长催生了大量的长期护理需求,与此同时生育率降低、女性劳动参与率不断提升以及老人独居比例的增加极大的降低了非正式护理资源的可及性,我国面临不断增长的长期护理需求与不断短缺的护理资源之间的巨大矛盾,短缺的非正式护理资源以及高昂的正式护理费用给失能老人的健康福利以及经济基础带来了严重损害和冲击,要妥善解决好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不仅需要增强其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同时还需要建立长期护理风险分散的长效机制。促健康、保民生是我国政府在国家治理和战略部署中的重要内容。例如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及2020年最新的两会均强调提高和完善民生保障的水平和力度。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2016年开启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于2020年开启第二批试点政策,但目前的覆盖范围仍然很有限,全国660多个城市中仅有49个地区在开展试点工作,这还不包括未实施试点政策的广大农村地区,这说明我国长护险的发展形势不可谓不严峻。要解决失能老人普遍存在的长期护理问题,不仅要从微观上对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的发展形势进行远期预测以准确掌握我国失能老人未来的整体态势,同时需要从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偏好出发,探讨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的相关关系。当个体处于失能状态需要寻求护理服务并选择护理模式时,他们不仅关注护理费用还关注自己的心理诉求(护理偏好)。两种护理模式之间是否存在显着的替代关系,它决定了非正式护理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正式护理资源能否被有效利用。长护险的实施虽然能够有效分散正式护理的高额成本,但它并不能对正式护理服务需求产生绝对性的引导作用,其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仍依赖于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的替代程度。因此,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是否存在显着的替代关系极大的影响长护险试点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此外,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关系着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相对于2020年新公布的扩大试点政策,首批试点政策自公布之日起己实行四年多的时间,其试点的政策效果亟待评估。对长护险试点政策进行评估不仅能够提高长护险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同时也是现代化公共政策升级和优化的内在要求。为了妥善解决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巩固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发展成果,本文以长期护理需求及其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为选题开展了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为:第一,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和长期护理费用均增长迅速。预测数据显示,2020至2060年我国失能老人总规模以及重度失能老人总规模的波动范围分别为4258~22877万人以及343~5522万人,我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费用的波动范围为728~182335亿元。以上数据表明必须建立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风险分散的长效机制,这也同样揭示了开展长护险政策试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正式护理和非正式护理之间存在显着的替代关系。具体而言,非正式护理与家政服务利用以及入住养老院之间存在显着的替代关系,在替代程度上,家政服务与非正式护理的替代效应大于养老院服务与非正式护理。失能程度并不影响家庭照料与正式护理的替代关系,这是由于正式护理的成本较高,超过了很多中等收入家庭的负担能力。开展长护险地方试点之后,正式护理的高额成本将被长护险有效分散,失能老年人未被满足的护理需求将通过对正式护理服务的利用而得到补偿。也就是说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实施可能会通过优化失能老人的护理结构从而改善他们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另外,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开展可能会通过对失能老人就医与护理的分流而治有效减少老年护理对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最后,长护险试点政策实施的基本原则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长护险试点政策的积极效果可能有三点:一是能够提高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可及性;二是减少社会性入院过度挤压医疗资源的低效率配置;三是改善失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本文将在第五章对此进行一一验证。第三,长护险试点政策效果显着。开展长护险降低了试点地区失能老年人对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具体而言,实施长护险试点政策能够使得失能老年人每月门诊费用以及看门诊次数分别减少316元和0.819次,使得失能老年人年住院费用以及年住院次数分别减少5262.1元和0.464次。其次,开展长护险提高了试点地区失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具体而言,实施长护险试点政策使得失能老年人的慢性病个数减少0.136个、使得他们的健康自评得分减少0.128(健康自评赋值越小,健康水平越高)。最后,开展长护险改变了试点地区失能老年人的护理结构,提高了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具体而言,实施长护险试点政策使得失能老年人被照料的可能性提高了 8.75%、非正式护理使用的可能性减少了20.9%。第四,对比长护险首批十五个试点城市的发展实践发现我国长护险还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试点地区的多元化筹资模式只是停留在表面,长护险基金的筹资主力仍为医保基金结余,没有体现出个人和单位的缴费责任;在待遇给付方面,只有少部分地区(四个)真正秉承了试点指导意见中“鼓励居家护理以及社区护理的”的理念;失能评估标准五花八门的现状不利于未来长护险的统一和发展,由于广州、成都、荆门以及青岛市的失能评估办法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因此未来长护险的失能评估办法应该重点借鉴这四所城市的经验。第五,对比分析日本、德国以及我国长护险的发展实践认为我国长护险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手:构建可持续的长护险筹资机制;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型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加快和完善长护险相关的法制建设。第六,政策建议。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家庭护理向社会护理的转变,由于我国家庭护理基础越来越薄弱,长护险试点政策无疑保障了老年人在失能状态下普遍存在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提高了失能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另外,长护险试点政策解决了因社会性入院引发的医疗资源短缺的难题,同时提高了失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这些结论为长护险试点政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数据支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实现了以下改进工作:一是通过国内外的对比分析更加科学的界定了长期护理需求的概念,并综合国内十五个首批试点城市的失能等级评估办法,创新性的基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来界定失能老人的失能状态和失能等级。这为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规模的精确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在对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规模进行预测分析时,本文在科学界定长期护理需求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失能群体存在的异质性特征对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规模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分类预测。这对准确、合理的判断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的总体规模和整体态势以及揭示长护险试点政策开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供了最新的本土化数据支撑;三是在讨论非正式护理与正式护理的相关关系时,本文率先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分析,并讨论失能程度对二者关系的异质性影响,工具变量法的使用能够精准识别失能老人两种护理模式的替代关系。通过准确识别失能老人两种护理模式的替代关系,为长护险试点政策实施的科学性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现实依据;四是在对长护险地方试点进行政策评估时,精准识别失能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首次对我国十一个首批试点城市长护险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并率先讨论了开展长护险与失能老年人护理结构、护理服务可及性的关系。这对长护险扩大试点政策以及长护险制度的全面建设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覃涛[4](2021)在《行为激活疗法对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研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究行为激活疗法对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的抑郁情绪和行为特征的应用效果,为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有效干预模式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方法:1.现况调查。选取江西省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614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第二版(BDI-II)进行测评,研究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现况和相关影响因素。2.行为激活疗法干预。从现况调查的参与者中筛选出CES-D≥16分,且14≤BDI-II≤28分的参与者60名作为实验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开展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一般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6周、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的行为激活疗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CES-D、BDI-II、抑郁行为激活量表简版(BADS-SF)评估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的抑郁情绪、行为激活的情况,探究干预的效果,同时干预结束1个月后,进行追踪调查,分析行为激活疗法干预的持续性效果。结果:1.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现况本次调查研究对象614人,CES-D得分为(12.30±8.08)分,BDI-II得分(8.65±6.87)分,将得分在CES-D≥16分,且14≤BDI-II≤28分作为阈下抑郁的筛选标准,阈下抑郁98人,占16.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关系、学习成绩、与同学关系、学习压力是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2.行为激活疗法干预的研究结果2.1两组护理专业阈下抑郁的学生干预前基线资料比较干预前两组学生一般人口学资料、CES-D、BDI-II、BADS-SF及其AC维度和AV维度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护理专业阈下抑郁的学生干预后抑郁、行为激活比较(1)干预后两组学生抑郁评分比较:干预后,干预组CES-D和BDI-II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学生干预后的CES-D和BDI-II得分与干预前得分比较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的CES-D、BDI-II在前后测量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两组学生行为激活评分比较:干预组BADS-SF总分和AC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AV维度测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学生干预后的BADS-SF总分和AC维度得分与干预前得分比较均显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学生AV维度前后测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的CES-D、BDI-II、BADS-SF总分、AC维度、AV维度在前后测量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追踪数据比较对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结束后1个月两组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如下。(1)两组学生抑郁得分比较:CES-D和BDI-II的时间效应与组别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CES-D和BDI-II的时间效应和组别效应均存在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学生行为激活得分比较:BADS-SF总分和行为激活AC维度时间效应与组别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BADS-SF总分和行为激活AC维度的时间效应和组别效应均存在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P<0.05);AV维度组别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AV维度的时间效应和组别效应不存在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次调查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检出率为16.0%。父母关系、学习成绩、与同学关系、学习压力是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影响因素。2.行为激活疗法能有效改善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的抑郁症状,提高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的行为激活水平,且具有持续性影响。

宋莉娟[5](2021)在《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死亡、看待死亡,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医学生是死亡教育的先行者,未来也是与濒死患者接触最多的照护者。医学生获取死亡教育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不仅影响个体对死亡的认知、态度和应对,也直接和间接影响着其对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乃至临终患者及家属的生命质量。死亡相关课程是普及性和专业性死亡教育的最有效形式。然而我国死亡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实践极少,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本课题旨在以医学院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医学院校本科生学情特点为基础,通过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以课程设计相关理论为指导,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并通过教育实验验证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课程,从而为我国医学院校死亡教育开展推广提供相应的课程指导和实施参考。方法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的调查分析:采用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性研究了解上海市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态度与死亡教育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的影响路径及各路径的影响效应,构建基于学情背景特点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模型。2.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比较分析:采用比较研究法分析目前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开展情况。从课程目标、性质、授课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数、教学师资以及课程评价等比较要素进行比较研究。3.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的课程设计:采用课程设计理论设计课程,以泰勒目标模式为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选择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进行课程目标分类,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借鉴;结合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比较分析结果和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分析结果,进行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包括课程性质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及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采用Delphi法专家咨询论证课程的关键要素,最终确定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4.《死亡教育》课程的实施评价:采用教育实验方案评价课程效果,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对形成的《死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研制实验测评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分别进行单组前后测分析和比较分析,了解两组学生在死亡相关知识、照顾临终患者态度以及死亡应对能力的课程前后变化及两组间的区别;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半结构式个人访谈,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与改变,以及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结果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分析结果:医学院校本科生对死亡教育态度得分3.739±0.575。死亡教育态度模型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家中谈论死亡的情形、临终患者接触经历、对死亡教育的了解共5个外因变量,死亡态度、死亡焦虑以及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共3个中介变量。其中医学生年龄、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死亡态度、死亡焦虑均对其死亡教育态度具有直接影响,性别、对死亡教育的了解、临终患者接触经历、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分别通过中介变量对其死亡教育态度具有间接影响;另外年龄、死亡态度和死亡焦虑既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所以路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比较结果: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主要面向非实习年级学生,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课程目标多以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设定;课程内容集中于死亡与死亡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临终照护知识与技术、濒死与死亡应对,但各国的侧重点不同;理实融合教学法是死亡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策略,其中临床实践的体验式教学是应用最多的实践教学方法;课程学时数与课程内容相一致,各国差异较大;师资队伍以多学科教学团队为主;课程评价以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方式。3.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设计结果:以泰勒的目标模式为指导设计形成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性质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及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课程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3个维度共计17个项目;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死亡与死亡教育展开,涵盖死亡与死亡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临终照护知识与技术、濒死与死亡应对3个主题8个章节27项内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课程共计24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14学时。4.《死亡教育》课程实施评价结果:教育实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课程实施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死亡相关知识认知、照顾临终患者态度以及死亡应对能力三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课程实施后:(1)死亡教育相关知识方面,《死亡教育》课程后实验组学生大部分项目准确率得分显着高于实验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后实验组学生各项目准确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方面,实验组学生在课程前后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后的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对患者家属的关怀态度维度得分在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和实验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死亡应对能力方面,实验组学生在课程前后死亡应对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后的死亡应对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实验质性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出8个主题25个亚主题:(1)个体收获与改变方面,包括死亡认知的深入、死亡态度的改变、死亡应对能力的提升、延伸思考共计4个主题11个亚主题。(2)对课程的评价与建议方面,包括课程的优点、课程存在的不足、自我表现评价、对课程的建议共计4个主题14个亚主题。结论1.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对死亡教育总体持积极和肯定态度,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死亡教育课程设置应从低年级开始,定位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通识拓展课程,充分考虑学习对象的死亡相关背景经历。2.我国死亡教育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设置应符合国情和授课对象学习特点,充分重视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促进多维课程评价。3.形成的死亡教育课程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和学习对象的学情。包含普适性死亡教育和专业性死亡教育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注重体验式教学的应用。4.死亡教育课程能够改变学生对死亡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死亡应对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对学生今后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帮助;学生对课程评价较高,对课程的建议对后续课程的完善修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我国死亡教育的发展推广提供了参考。

范罗丹[6](2021)在《基于校-院合作构建《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构建并持续完善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方 法]本研究分四阶段进行,即现状调查阶段、行动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反思总结阶段。1.现状调查阶段应用文献回顾法、参与式观察法、团体访谈法(资料分析用Colaizi的描述性现象学七步分析法)、自主学习能力量表(Self-Directed Learning,SDL)对已完整参与《护理心理学》课程学习的2016级本科护生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2.行动准备阶段成立行动研究小组,初步制定解决方案。3.行动阶段通过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的三轮教学行动:第一轮教学行动对象为2017级本科护生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资料分析用Nvivol 1.0软件)分析其对混合式教学的需求采用SDL进一步明确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况,按初步制定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行动,应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证物法及SDL对教学行动效果进行观察/评价,反思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第二轮行动教学对象为2018级专科及助产班护生,基于第一轮行动反思对认知工具进行调整,采用团体焦点小组访谈法、满意度问卷调查法观察/评价其学习体验及课程满意度,反思本轮和第一轮教学行动中待解决的问题。第三轮教学行动对象为2018级本科护生,在行动中强化校-院合作,组织心理护理教学查房,改良教学模式,采用半结构化访谈、证物法、SDL观察/评价教学行动效果,反思本轮教学行动。4.反思总结阶段,应用归纳总结法,总结三轮教学行动,得出本研究结论。[结 果]本研究构建形成了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1.现状调查阶段:(1)文献回顾法与参与式观察法结果显示,该课程采用传统课堂+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教法单一、护生呈被动接受教师上课传授知识的状态。(2)分析护生对《护理心理学》学习体验的访谈资料得到2个核心范畴:学习感受、学习状态;4个主题群:课堂学习感受、课下学习感受、学习态度、学习效果;8个主题:教学互动局限、教学活动单一、学习工具传统、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时间分配不均匀、评价方式单一、与临床联系不紧密。(3)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调查结果显示2016级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护生SDL总分和除学习动机外的各维度得分显着低于国内常模(p<0.01)。(4)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教学模式传统单一,信息化学习资源缺乏;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联系不紧密;护生学习状态、效果及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2.行动准备阶段:成立行动研究小组,据存在问题初步制定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3.行动阶段:(1)第一轮行动研究:①第一轮行动教学对护生混合式教学需求访谈数据分析显示有3个一级编码:混合式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情景及情感态度;9个二级编码:教学安排、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认知工具、积极态度、混合态度及消极态度;11个三级编码:引导督促式学习、协作探索式学习、情景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评价途径、评价方式、基础资源、辅助资源、情感反应、加强能力及提升专业。②对护生基于校-院合作的混合式教学学习体验分析结果显示有3个一级编码:主体性体验、实践性体验及情感性体验;9个二级编码:学习效果评价、学习建议、教学安排、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策略、认知工具及专业情感反应与感知;13个三级编码:心理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内化、线上、线下学习任务适量整合、临床情景内容进一步更新丰富、学习任务增加,课程负担加重(负性体验)、线上学习不够深入资源未充分利用(负性体验)、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不便利(负性体验)学习内容联系临床实践(积极体验)、评价方式丰富,有利用课堂参与(积极体验)、学习策略多样化,课堂互动多元(积极体验)、培养临床思维,憧憬临床实习、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人文关怀及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③护生在教学行动前,SDL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教学行动后,除自我管理维度,其余维度SDL得分和总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行动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课程满意度得分为36.60±11.12分。④反思教学行动中认知工具存在问题,在第二轮教学行动中调整认知工具为学习通。(2)第二轮行动研究:①基于学习通开展《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体验团体访谈分析显示有2个核心范畴主题群:积极体验与负性体验;8个主题:丰富多样的课堂互动功能,提高课堂效率、伴随式的学习评价,动态掌握自主学习情况、简单便捷的使用感,帮助树立学习信心、优化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平台有效融合课程,缓解在家上课的焦虑、网络条件影响,有卡顿现象及娱乐APP的使用频率增加,注意力分散。②应用于《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护生对学习通平台的使用表现出接纳态度,各条目满意度均大于80%。③反思教学行动在本轮和第一轮中未解决的教学问题,改良教学模式,深化校-院合作。(3)第三轮教学行动研究:①基于校-院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体验访谈材料分析得3个一级编码、9个二级编码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一致,13个三级编码:有效迁移利用心理护理技能、积极展开专业理论知识探究、持续更新实时专业学习资源、拓宽校-院合作途径、学习任务安排合理,课堂氛围愉快、学习资源丰富,利于拓展巩固学习、学习内容切合临床真实情景、评价方式多元且具有连续性、教学互动密度大,课堂参与感加强、使用便捷,符合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理解人文关怀、培养临床思维,增强职业认同感及憧憬临床实习,自我效能感提升。②2018级护生教学行动前SDL总分与除沟通交流维度的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行动后除自我管理维度,其余各维度及总分与常模比较均高于常模(p<0.01),行动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行动后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③课程满意度得分为42.1 ±8.63分,对比第一轮行动护生对该课程的课程满意度有效提高(p<0.01)。4.反思总结阶段:(1)总结归纳法从有效教学模式运行和丰富教学资源方面对三轮教学行动取得成果进行归纳;(2)分析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活动功能具有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动机,深化校-院合作机制三方面主要功能(3)反思混合式存在问题及展望。[结 论]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优化了护生的学习体验,提升了护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其学习兴趣且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促进护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有效提高了护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

米钰[7](2021)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系统、科学的量表构建程序,构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从而为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提供指导和依据。同时,在此基础上,探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与自我效能、组织支持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期干预和提升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提供支持。方法第一阶段:通过文献回顾法、焦点小组访谈法以及德尔菲法初步确立量表各级指标(预测版本)。并利用该量表和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3~6月对安徽省某所三级甲等医院727名临床护士进行预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26份),经项目分析和第一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量表的施测版本。第二阶段: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7~10月对安徽省某4所三级甲等医院2036名临床护士正式施测(回收有效问卷1861份),进行第二次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形成量表的应用版本。第三阶段:采用横断面调查和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7~9月对安徽省23所一级医院、56所二级医院、54所三级医院10239名护理人员,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应用版本)、自我效能感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通过电子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239份,有效回收问卷9182份,有效回收率为89.68%。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第一阶段:经文献回顾法、焦点小组法、德尔菲法和预调查后,形成了以知识与经验、技能与能力、综合素质为主要框架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施测版本,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90个。其中,2轮德尔菲法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5,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611、0.635(P<0.01)。预调查未删除任何条目,只是调整个别条目的归属和对因子名称进行重新命名。第二阶段:经正式施测后,形成了以知识与经验、技能与能力、综合素质为主要框架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应用版本,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89个。其中,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3个分量表均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其中知识与经验、技能与能力、综合素质的各拟合指数分别为:卡方自由度比值(X2/df)分别为2.169、2.829、2.836,比较拟合指数(CFI)分别为0.999、0.971、0.991,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分别为0.035、0.044、0.044,规范指数(NFI)分别为0.998、0.956、0.986,拟合优度指数(GFI)分别为0.993、0.857、0.957。量表(应用版本)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7;知识与经验,技能与能力、综合素质3个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65、0.983、0.934;量表的折半信度和CVI分别为0.811、0.943。第三阶段:护理人员自我效能和组织支持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9.45±6.16)和(48.49±11.26)。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得分为(78.08±11.38),处于中等水平。同时,健康教育胜任力在年龄、工作年限和职称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健康教育胜任力与自我效能感和组织支持呈显着正相关(P<0.001)。自我效能感与组织支持呈显着正相关(P<0.001)。组织支持对健康教育胜任力具有直接的积极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支持和健康教育胜任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336,占总效应51.45%。结论本研究最终形成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共包括3个分量表,89个条目。其中,“知识与经验”分量表包括2个维度(“医学知识”和“经验”),共8个条目;“技能与能力”包括5个维度(“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估”,“科学研究和创新”,“沟通”,“领导和管理”),共59个条目;“综合素质”包括3个维度(“社会角色”,“个人特质和动机”,“职业忠诚度”),共22个条目。并经严格信效度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同时,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支持和健康教育胜任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黄建锋[8](2020)在《Y民营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态势日益激烈。自民营医院出现之后,医疗市场随之出现了民营与公立的竞争,但民营医院缺少国家政策的扶持,因而民营医院只有不断改善医院管理和提供优质的医护服务,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一切资源才能确保竞争优势。本文以培训相关概念与培训管理设计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查阅法为研究方法,通过对Y民营医院的护理人员培训管理进行调研与分析,剖析现有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发现Y民营医院现有护理人员培训管理存在着缺乏培训需求分析,缺乏详细培训计划,缺乏合适培训方式和缺乏培训效果评估的问题,而问题原因在于领导不重视护理培训,培训教学方式单一,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绩效激励制度有所欠缺。为帮助Y民营医院优化培训管理,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制定优化的总体思路与设计原则,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设计、培训实施与培训评估反馈四个环节进行优化改进,使优化后的培训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益,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提高医院整体核心竞争力。同时,为保障改进后的培训管理体系能顺利落实,Y民营医院还需要加强领导对护理人员培训的重视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培训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的绩效激励制度。

吴觅之[9](2020)在《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循证医学作为依据,以护理程序为理论框架,基于标准化护理术语构建科学、完善、专业的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符合我国临床实际,规范护理语言,为后续植入临床护理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基础,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证据和信息化支撑。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大部分:1.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的初步探究(1)文献回顾法:采用文献回顾法,系统地回顾了北美护理诊断、护理结局分类、护理措施分类及VTE个体化风险筛查量表等文献,了解标准化护理术语及VTE风险筛查量表的应用现状。同时,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指南库及中英文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住院患者VTE防治及管理相关的文献,检索起始时间均界定为建库至2019年4月30日,采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文献质量评定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搜集、整理并排列出纳入研究中的合理证据,初拟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2.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论证与修订(1)小组讨论法:成立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护理硕士研究生以及骨科、普外、呼吸内科等VTE高发科室的护士长,共8名成员。研究小组成员依据循证结果,将理论分析与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取护理相关概念,根据共同语义特征,将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与标准化护理术语(北美护理诊断、护理结局分类、护理措施分类)进行比对,拟定第一轮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专家咨询表。(2)预填写:邀请本院16名加速康复外科专科护士进行预填写,测试问卷的可填性。(3)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浙江省5家综合医院的27位专家,其均具有5年以上从事VTE高危科室的医疗及护理经验,经过2-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最终确立了标准化的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研究结果:1.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的初步探究(1)通过文献回顾法,最终纳入44篇文献,其中指南与共识2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10篇,原始研究8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包括,I级B等8篇,Ⅲ级A等1篇,Ⅲ级B等9篇,IV级A等13篇,IV级B等13篇。依据循证结果,初拟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包含111条护理策略。2.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论证与修订(1)通过小组讨论法,小组成员将111条住院患者VTE护理策略与标准化护理术语(北美护理诊断、护理结局分类、护理措施分类)进行比对,初步确立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共有5个维度(一级条目),46个要素(二级条目),294项要素特征及实现策略(三级条目),形成了第一轮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专家函询表。(2)经过两轮德尔菲咨询法后,最终确立的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共有5个维度(一级条目),46个要素(二级条目),285项要素特征及实现策略(三级条目)。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表的回收率均为100%(>70%),其中,有效函询表回收率分别为96.30%和100%,表明专家积极程度较高,对本研究较为重视;两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程度(Cr)分别为0.848和0.873(≥0.7),表明专家对该领域较为了解,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利用性较高。两轮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在0.034-0.319和0.094-0.304范围之间,均在0-1范围内,其显着性检验P<0.05,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且非偶然性。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的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涉及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5个维度,包括46个要素,285项要素特征及实现策略。该条目结构规范、内容专业、科学、可扩展、可修正,为后续植入临床护理决策支持系统知识库提供基础,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证据和信息化支撑;其采用了国际护理协会认可的标准化护理术语,统一护理学科语言,推动国际护理信息的交流;以护理程序为总体框架,规范护理流程,实现同质化护理模式,符合临床护理实际,指导临床护士为存在VTE风险和确诊为DVT、PE的住院患者提供护理照护。

吕玉环[10](2020)在《《东亚医疗及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其可持续性》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文本《东亚医疗及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其可持续性》(以下简称《东亚医疗及社会福利制度》),是由山口大学大学院东亚研究科成员编着的国际经营管理类书籍,于2018年3月23日由日本中央经济社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国际视角出发,分三部分共14个章节阐述了以东亚国家为主的医疗福利制度的构建及医疗经营现状,主要介绍了东亚各国医疗制度基本情况、医疗经营及地区医疗福利状况。其中,第一部分“东亚各国医疗制度简介”主要从六个视角介绍了日本、韩国、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同时介绍了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与之进行比较;第二部分“医疗经营”主要从三个视角分别介绍了不同规模的公立医院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影响护士离职的因素、老后所需资金的推测分析;第三部分“地区医疗养老”则从五个视角分析了日本各地区预防医疗的动向、医疗地域变迁及其可持续性、地区全民医疗的公私协作及针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必要医疗合作。本书属于企业管理专业类书籍,其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医疗·福利系统的构建与相关设施的有效经营。以日本为首,从经营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考虑东亚医疗与养老的可持续性方案。本翻译报告通过分析原文,将专业术语和长句分为经济、医疗、护理3类。文中专业词汇表述严谨、准确,需要准确充分的把握原文信息,避免漏译、错译。为此,有必要在翻译过程中考虑中文译文读者的思维习惯,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例如直译、变译、加注解释法等。此外,由于中日语言上的差异,且日语文章的逻辑性与汉语不同,因此翻译时语言的逻辑转换也是不可缺少的。原文的逻辑性如果直接套用在译文上,原文的本意可能会有所偏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翻译时需要通过逻辑补充、逻辑转换、逻辑重构等翻译方法来保障译文的逻辑性。此外,该文本由不同作者共同编着而成,所以各章节之间的语言表达存在差异,所以本翻译报告在保证译文内容准确的前提下,尽力还原作者的语境语气及写作风格?只有把握医疗、养老类书籍的文体特征,才能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其语言结构特色,并做到有的放矢,翻译出更为地道、专业的译文文本?本翻译实践报告参考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所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对文本中所出现的专有名词、复杂长句等翻译重点及难点进行分析。对原文要遵守“信”,对译文要保证“达”,对译文表达要追求“雅”。原文主要是以医疗为研究目的的着作,在本次翻译中对“信、达、雅”的理解为:“信”是对原文的理解;“达”是译文与原文的契合度;“雅”是译文表述的可接受度。在实际进行翻译工作时,针对专业词汇采用了直译、变译及加注解释的翻译方法;针对文本翻译采用了逻辑增补、逻辑转换与逻辑重组的翻译策略。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保证行文流畅,处理好译文与原文的关系,结合上下文语境探究文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进而翻译出译文读者所能接受的文本。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章:对笔者所选文本的执笔机关、文本特点及在翻译过程中所参考的翻译理论进行简单介绍;第二章:主要从词语和句子两个方面结合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进行分析,简析医疗经营类文本的翻译特点并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第三章:此次翻译实践的总结及感想。随着现代医疗、福利制度的快速发展,为促进相关知识和理论的完善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医疗、福利制度相关书籍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翻译报告的目的是了解东亚各国的医疗及福利制度,分析原文语言的特征和表达的逻辑性。在此基础上,以编写专业且易懂的译文为目标。

二、对护理计划公开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护理计划公开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肿瘤科护理缺失与护士关怀能力、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1.4 相关概念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检索法
        2.2.2 样本量的选择
        2.2.3 抽样方法
        2.2.4 研究工具
        2.2.5 资料收集法
        2.2.6 统计分析法
        2.2.7 质量控制
        2.2.8 伦理原则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肿瘤科护士的关怀能力、职业倦怠与护理缺失水平
    3.3 肿瘤科护士护理缺失、关怀能力及职业倦怠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中的差异比较
    3.4 肿瘤科护士的关怀能力、职业倦怠与护理缺失的相关性分析
    3.5 肿瘤科护士护理缺失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3.6 肿瘤科护士护理缺失、关怀能力及职业倦怠的作用路径分析
        3.6.1 肿瘤科护士护理缺失、关怀能力及职业倦怠间的相关分析
        3.6.2 初步拟合模型
        3.6.3 路径模型的修正
        3.6.4 模型的路径系数检验
        3.6.5 肿瘤科护士关怀能力中介效应检验
第4章 讨论
    4.1 肿瘤科护士护理缺失、关怀能力及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4.2 肿瘤科护士护理缺失、关怀能力及职业倦怠的个体影响因素
    4.3 肿瘤科护士护理缺失、关怀能力及职业倦怠的关系
    4.4 肿瘤科护士护理缺失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5 肿瘤科护士护理缺失、关怀能力及职业倦怠的效应分析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研究展望与不足
    6.1 研究的创新点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婚姻情况、每班工作时长在各个因子上ANOVA检验
附录二 问卷调查
致谢
个人简历

(2)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对护理服务受限的认知 ——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护理服务受限
        1.2.2 重症监护病房
        1.2.3 认知
    1.3 国内外护理服务受限研究现状
        1.3.1 国外护理服务受限现状
        1.3.2 国内护理服务受限现状
    1.4 研究范式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意义
    1.8 可行性分析
第2章 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2.1 抽样方法
        2.2.2 样本量
    2.3 研究工具
        2.3.1 研究者
        2.3.2 研究器材
        2.3.3 访谈提纲
        2.3.4 田野笔记
    2.4 数据收集
        2.4.1 访谈前准备
        2.4.2 访谈过程
    2.5 数据分析
        2.5.1 转录文本
        2.5.2 资料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许可
    2.8 研究路线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2 主题
        3.2.1 护理服务受限的经历体验
        3.2.1.1 护理服务受限的认识程度
        3.2.1.2 护理服务受限发生条件
        3.2.1.3 护理服务受限的实质内容
        3.2.1.4 主观感知的结局
        3.2.1.5 不同班次的差异
        3.2.2 护理服务受限实践的决策过程
        3.2.2.1 评估资源与工作特性
        3.2.2.2 拟定本班的护理计划
        3.2.2.3 贯彻制定的时间规划
        3.2.2.4 评价护理服务受限
        3.2.3 减少护理服务受限的策略
        3.2.3.1 提升职业素养
        3.2.3.2 文化资源供给
        3.2.3.3 规范管理模式
第4章 讨论
    4.1 护理服务受限的经历体验
        4.1.1 名词概念的理解
        4.1.2 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4.1.3 结局的主观体验
        4.1.4 不同班次的差异
    4.2 护理服务受限的决策过程
        4.2.1 准确而全面的评估
        4.2.2 实施与评价的差异
        4.2.3 不同程度护理受限
    4.3 减少护理服务受限的策略
    4.4 研究创新
    4.5 局限性及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长期护理需求及其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主要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长期护理需求规模预测
        2.2.1 长期护理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2.2.2 长期护理需求规模预测分析
    2.3 非正式护理与正式护理的研究评述
    2.4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进展
    2.5 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实践文献评述
        2.5.1 长期护理保险国内试点经验总结文献评述
        2.5.2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讨文献评述
    2.6 小结
第3章 长期护理需求规模预测分析
    3.1 长期护理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3.1.1 引言
        3.1.2 理论模型
        3.1.3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性统计
        3.1.4 实证方法
        3.1.5 实证结果分析
        3.1.6 小结
    3.2 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规模预测分析
        3.2.1 Markov模型简介
        3.2.2 失能转移矩阵及失能率的计算
        3.2.3 失能规模预测
    3.3 长期护理费用预测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的相关性分析
    4.1 长期护理服务供给现状
    4.2 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
        4.2.1 理论模型
        4.2.2 实证方法
        4.2.3 实证结果分析
        4.2.4 敏感性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5.1 引言
    5.2 数据来源、模型设定与变量界定
    5.3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对失能老年人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
        5.3.1 基准结果分析
        5.3.2 稳健性检验
    5.4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对失能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5.4.1 基准结果分析
        5.4.2 稳健性检验
    5.5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对失能老年人护理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5.5.1 基准结果分析
        5.5.2 稳健性检验
    5.6 小结
第6章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实践分析
    6.1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政策的发展实践
        6.1.1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基本情况
        6.1.2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筹资渠道
        6.1.3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筹资结构
        6.1.4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待遇水平
        6.1.5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失能评估办法
    6.2 长期护理保险地方试点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结构有待完善
        6.2.2 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方式定位出现偏差
        6.2.3 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法制建设非常薄弱
    6.3 小结
第7章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7.1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实践
        7.1.1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背景
        7.1.2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内容
        7.1.3 日本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演变过程
        7.1.4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改革经验
    7.2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实践
        7.2.1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背景
        7.2.2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内容
        7.2.3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7.2.4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改革经验
    7.3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经验借鉴——基于国内外的对比分析
        7.3.1 构建可持续的长护险筹资机制
        7.3.2 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型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7.3.3 加快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法制建设
第8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行为激活疗法对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
        1.2.2 行为激活疗法国外研究现状
        1.2.3 行为激活疗法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现况调查与分析
    2.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样本量的计算
        2.1.3 研究工具
        2.1.4 质量控制
        2.1.5 统计学分析
        2.1.6 伦理审查
    2.2 研究结果
        2.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2.2 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现况
        2.2.3 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单因素分析
        2.2.4 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第3章 行为激活疗法对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的干预
    3.1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样本量确定
        3.1.3 分组方法
        3.1.4 研究工具
        3.1.5 干预方法
        3.1.6 效果评价
        3.1.7 质量控制
        3.1.8 统计学分析
        3.1.9 伦理审查
    3.2 研究结果
        3.2.1 两组护理专业阈下抑郁的学生干预前基线资料比较
        3.2.2 两组护理专业阈下抑郁的学生干预后抑郁、行为激活比较
        3.2.3 追踪测量结果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现况
    4.2 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2.1 父母关系对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影响
        4.2.2 学习成绩对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影响
        4.2.3 与同学关系对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影响
        4.2.4 学习压力对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影响
        4.2.5 不同性别对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影响
        4.2.6 不同家庭所在地对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影响
        4.2.7 是否独生子女对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影响
    4.3 行为激活疗法对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的影响
        4.3.1 行为激活疗法能改善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的抑郁情绪
        4.3.2 行为激活疗法能提升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的行为激活水平
    4.4 干预后随访效果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综述 行为激活疗法对大学生阈下抑郁影响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5)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现状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比较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四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结论
第五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实验研究
    一、实验方案设计
    二、实验课程实施
    三、实验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讨论
第六部分 讨论
    一、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设计思考
    二、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实施建议
    三、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推广价值
小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后续研究的思考
附录一 《死亡教育》课程标准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二 《死亡教育》课程前后测问卷(节选)
附录三 关于《死亡教育》课程访谈的知情同意书
综述 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开展现状与启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6)基于校-院合作构建《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行动研宄法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研究现状
        1.2.1 护理人员某一方面的健康教育胜任力研究
        1.2.2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评价工具研究
        1.2.3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1.3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研究存在的问题
        1.3.1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的维度划分不明晰
        1.3.2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评价工具现存在的不足
        1.3.3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与自我效能、组织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明晰
    2 操作性定义
    3 理论基础
    4 研究目的
    5 研究意义
    6 技术路线图
研究一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构建
    1 基于文献回顾和焦点小组访谈法形成量表草案
        1.1 文献回顾
        1.1.1 检索数据库
        1.1.2 检索词
        1.1.3 检索时限
        1.2 焦点小组访谈法
        1.2.1 焦点小组访谈前准备及实施
        1.2.1.1 确立访谈目的
        1.2.1.2 制定访谈提纲
        1.2.1.3 确定访谈对象
        1.2.1.4 访谈人员、地点、时间等准备
        1.2.2 访谈资料收集
        1.2.3 资料整理分析
        1.2.4 访谈结果
        1.2.4.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1.2.4.2 具体访谈结果
    2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量表的预测版本
        2.1 确定函询专家
        2.1.1 专家纳排标准
        2.1.2 专家人数
        2.1.3 函询方式
        2.2 确定函询问卷
        2.2.1 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
        2.2.2 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
        2.3 量表指标筛选标准
        2.4 统计处理
        2.5 专家咨询结果
        2.5.1 基本情况
        2.5.2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
        2.5.2.1 专家积极程度
        2.5.2.2 专家权威程度
        2.5.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5.2.4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2.5.3 评价指标筛选结果
    3 通过预调查形成量表的施测版本(第一次探索性因子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步骤
        3.4.1 项目分析
        3.4.2 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3.5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
        3.6 数据处理
        3.7 研究结果
        3.7.1 基本情况与量表得分情况
        3.7.2 项目分析
        3.7.3 第一次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研究二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样本量计算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工具
        3.1.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3.1.2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施测版本)
        3.2 研究步骤
        3.2.1 项目分析
        3.2.2 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3.2.3 验证性因子分析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3.3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
        3.4 数据处理
        3.5 伦理考虑
    4 结果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4.2 项目分析
        4.3 效度检验
        4.3.1 结构效度
        4.3.1.1 第二次探索性因子分析
        4.3.1.2 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4.3.2 内容效度
        4.4 信度检验
    5 讨论
        5.1 量表构建过程及意义
        5.2 量表信、效度较高
        5.3 量表内容系统、全面
研究三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初步应用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样本量计算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工具
        3.1.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3.1.2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应用版本)
        3.1.3 自我效能感量表
        3.1.4 组织支持感量表
        3.2 数据收集及质量控制
        3.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社会人口学信息
        4.2 自我效能,组织支持与健康教育胜任力之间的关系
        4.3 自我效能在组织支持和健康教育胜任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5 讨论
        5.1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现状分析
        5.2 组织支持积极提升健康教育胜任力
        5.3 自我效能在组织支持和健康教育胜任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全文结论
    1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1.1 创新性
        1.2 局限性与展望
    2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Ⅰ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构建专家函询表(第1 轮)
附件Ⅱ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构建专家函询表(第2 轮)
附件Ⅲ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现状调查(预测版本)
附件Ⅳ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现状调查(施测版本)
附件Ⅴ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现状调查(应用版本)
附件Ⅵ 伦理审查批件

(8)Y民营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总结与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一、研方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培训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培训的概念
        一、培训的定义
        二、培训的重要性
        三、培训方法
    第二节 培训的相关理论
        一、经验学习理论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
        三、认知学习理论
    第三节 培训管理的流程
        一、需求分析
        二、设计与实施
        三、培训迁移
        四、评估与反馈
第三章 Y民营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现状
    第一节 Y民营医院概况
        一、Y民营医院介绍
        二、Y民营医院组织结构和护理人力资源情况
    第二节 Y民营医院护理人员现有培训管理现状
        一、需求分析的现状
        二、培训计划设计的现状
        三、培训实施的现状
        四、评估与反馈的现状
    第三节 Y民营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一、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二、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第四节 Y民营医院护理人员现有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Y民营医院护理人员现有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Y民营医院护理人员现有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第四章 Y民营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优化设计
    第一节 优化设计总体思路与原则
        一、总体思路
        二、优化设计原则
    第二节 Y民营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改进内容
        一、培训需求分析模块的改进
        二、培训计划设计模块的改进
        三、培训计划实施模块的改进
        四、培训计划评估模块的改进
    第三节 培训管理改进后护理人员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发放
        二、问卷结果分析
第五章 Y民营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优化设计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领导对护理人员培训的重视
    第二节 强化学习型组织理念
    第三节 提高护理人员的培训经费
    第四节 建立完善的绩效激励制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Y民营医院现行护理培训调查问卷
附录 B 护理人员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 C 培训效果满意度反馈表
附录 D Y民营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个人访谈提纲
致谢

(9)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概述
    1.2 研究背景
        1.2.1 CDSS及其知识库的概念及构建
        1.2.2 CNDSS及其知识库的概念及发展
        1.2.3 CDSS应用于VTE的国外相关研究
        1.2.4 CDSS应用于VTE的国内相关研究
        1.2.5 VTE CNDSS知识库核心条目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3 理论框架
        1.3.1 规范化护理程序
        1.3.2 标准化护理术语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护理评估
        1.5.2 护理诊断
        1.5.3 护理计划
        1.5.4 护理措施
        1.5.5 护理评价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回顾法
        1.6.2 小组讨论法
        1.6.3 预填写
        1.6.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1.7 技术路线
2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
    2.1 制定检索策略,查找文献
        2.1.1 检索式
        2.1.2 数据库
        2.1.3 检索词
    2.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2.1 文献纳入标准
        2.2.2 文献排除标准
    2.3 检索路径
    2.4 质量评级和文献汇总
    2.5 数据资料提取
3 小组讨论法
    3.1 成立了课题小组
    3.2 系统条目的讨论
    3.3 初步拟定住院患者VTE诊疗及护理流程
    3.4 确立第一轮专家函询表
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4.1 确认德尔菲专家小组
    4.2 第一轮专家函询
    4.3 第二轮专家函询
    4.4 数据统计分析
        4.4.1 专家的基本资料
        4.4.2 专家积极系数
        4.4.3 专家的权威程度
        4.4.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4.5 函询结果及处理
        4.5.1 函询专家结构分析
        4.5.2 第一轮函询的结果
        4.5.3 第一轮专家修改意见
        4.5.4 第二轮函询的结果
        4.5.5 第二轮专家的修改意见
    4.6 函询结果可靠性分析
        4.6.1 专家积极程度
        4.6.2 专家的权威程度
        4.6.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4.7 最终形成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
5 讨论
    5.1 构建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必要性
    5.2 本研究的全面性分析
    5.3 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5.4 各项护理决策条目的确立
        5.4.1 住院患者VTE护理评估决策支持条目的讨论与确立
        5.4.2 住院患者VTE护理诊断决策支持条目的讨论与确立
        5.4.3 住院患者VTE护理计划和护理评价决策支持条目的讨论与确立
        5.4.4 住院患者VTE护理措施决策支持条目的讨论与确立
6 结论
7 局限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东亚医疗及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其可持续性》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翻訳任务の绍介
    1.1 原书の绍介
    1.2 原书の特徴
    1.3 厳复の翻訳理论
第二章 翻訳事例の分析
    2.1 语汇の翻訳
        2.1.1 医疗?福祉専门用语
        2.1.2 组织名称
        2.1.3 その他の语汇
    2.2 文の翻訳
        2.2.1 论理补完
        2.2.2 论理変换
        2.2.3 论理再构成
第三章 翻訳実践报告のまとめ
    3.1 翻訳実践のまとめ
    3.2 翻訳についての心得
参考文献
付録Ⅰ:原文
付録Ⅱ:訳文
谢辞

四、对护理计划公开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肿瘤科护理缺失与护士关怀能力、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 张宇婷.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对护理服务受限的认知 ——质性研究[D]. 赵英男. 吉林大学, 2021(01)
  • [3]长期护理需求及其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D]. 李红. 山东大学, 2021(11)
  • [4]行为激活疗法对护理专业学生阈下抑郁的应用效果研究[D]. 覃涛. 南昌大学, 2021(01)
  • [5]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D]. 宋莉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6]基于校-院合作构建《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D]. 范罗丹.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7]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D]. 米钰.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Y民营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优化设计研究[D]. 黄建锋.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9]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构建研究[D]. 吴觅之.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10]《东亚医疗及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其可持续性》翻译实践报告[D]. 吕玉环.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浅谈护理计划的宣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