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6例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1246例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一、1246例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章海峻,陆春琴,方彩文[1](2015)在《弓形虫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干扰素-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各亚群及细胞免疫应答产物干扰素-γ(IFN-γ)水平在弓形虫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中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检测出Tox-Ig M阳性的34例患儿为Tox-Ig M阳性组,同时选取既往感染的TOX-Ig G阳性患儿12例为TOX-Ig G阳性组,另选取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4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CD19+和NK细胞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 Tox-Ig M阳性组患儿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TOX-Ig G阳性组和对照组,CD8+、NK细胞和血清IFN-γ水平高于TOXIg G阳性组和对照组(P<0.05)。TOX-Ig G阳性组患儿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ox-Ig M阳性组患儿CD8+水平与血清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756,P<0.05)。结论 CD4+、CD8+以及NK细胞等免疫细胞及其免疫应答产物IFN-γ水平变化在弓形虫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陶艳霞[2](2013)在《慢性荨麻疹弓形虫感染的病因学探讨及患者ASST临床随访》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检测及比较慢性荨麻疹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弓形虫IgM和IgG抗体,观察两组人群血清中弓形虫抗体情况,并探讨弓形虫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为慢性荨麻疹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2、对ASST阳性与ASST阴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连续3年的临床随访,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间病情的特点及差异。方法:1、常规抽取符合条件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置-8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63例健康人群血清弓形虫IgM和IgG抗体。2、采用以电话及手机短信为主的方式对2010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连续3年的随访,比较ASST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间基本资料、病情活动度、伴甲状腺异常、病情发作和服药情况以及近3年间是否出现新诊断的疾病等。结果:1、100例慢性荨麻疹组及63例健康对照组中,血清弓形虫IgM抗体均为阴性,阳性率为0%;慢性荨麻疹组中,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12例,阳性率为12.00%,健康对照组阳性1例,阳性率为1.5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接受ASST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女性48例,男性12例。ASST阳性40例,阴性20例,阳性率为66.67%。1例ASST阳性患者伴有血管性水肿。ASST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间年龄、疾病初发年龄和病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初次就诊时,ASST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间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ST阳性组风团评分、UAS评分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ST阳性组伴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和(或)伴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1个月、3个月、6个月和3年分别计算随访的患者痊愈率时,ASST阳性与阴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痊愈趋势一致。1月随访时,两组痊愈例数各为1(2.50%)例和2(10.00%)例,至3月和6月随访时,痊愈例数明显增加。5、ASST阳性组中,目前77.50%(31/40)患者疾病已痊愈,22.50%(9/40)患者荨麻疹仍反复发作,77.78%(7/9)患者仍坚持服药,33.33%(3/9)病情有加重趋势;阴性组中目前75.00%(15/20)患者疾病已痊愈,25.00%(5/20)例患者疾病仍反复发作,40.00%(2/5)仍坚持服药,但病情均无加重趋势。2.50%(1/40) ASST阳性患者近2年内新诊断“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及“胆汁反流性胃炎”,ASST阴性组中未出现新的疾病。结论:1、本组慢性荨麻疹患者与健康人群中均无近期弓形虫感染者;慢性荨麻疹组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弓形虫感染是否为慢性荨麻疹发病的病因,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2、60例接受ASST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女性较男性所占比例更大,女性发病更常见。ASST阳性患者可能更常伴有血管性水肿。ASST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间年龄、疾病初发年龄和病程无明显区别。3、ASST阳性与阴性患者间瘙痒严重程度评分一致,但前者风团数量评分更高,UAS评分更高,病情更重。4、ASST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更常伴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或伴甲状腺疾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可能性更大。5、ASST阳性与阴性患者疾病痊愈过程基本一致。由于病程较长,临床治疗上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用药。3年间,大部分患者疾病已痊愈,部分迁延难愈的ASST阳性患者病程更长,疾病有加重趋势。6、ASST阳性患者更可能出现其它系统性疾病。7、部分病程长,迁延难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临床研究方面有必要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陈延平,杨淑芳[3](2008)在《山东省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的改变,食源性寄生虫病有流行蔓延的趋势。本文简述了山东省肝吸虫病、绦/囊虫病和弓形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李伟,申丽洁[4](2008)在《大理地区精神病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大理地区精神病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19例精神病患者及9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弓形虫IgG抗体检测。结果:精神病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31.96%,健康体检者为20.88%,两者之间差异显着(P<0.05)。结论:本地区精神病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人群。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弓形虫病的认识,重视精神病患者的弓形虫感染情况,对门诊和住院病人进行常规弓形虫检测。

崔黎明,霍威,李淑红,刘妮[5](2008)在《医院病人弓形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住院病人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637例住院病人和400名在读大学生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通过χ2检验进行组间感染率差异分析。结果住院病人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16.95%(108/637),在校大学生阳性率为1.75%(7/4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肿瘤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阳性率为15.43%(29/188),心血管病人阳性率为17.57%(13/74),肝胆胃肠疾病病人阳性率为25.00%(19/76),脑血管病人阳性率为14.29%(7/49),炎症病人阳性率为17.82%(18/101),糖尿病病人和其他疾病病人阳性率分别为0(0/12)和16.06%(22/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阳性率19.29%(65/337),女性阳性率14.33%(43/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阳性率21.74%(5/23),成人阳性率16.78%(103/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病人阳性率17.18%(84/489),农村病人阳性率16.22%(24/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病人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显着高于健康人。提示医院就诊病人中可能有弓形虫感染或患弓形虫病。

欧阳琳[6](2005)在《弓形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HLA-DQ基因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解重庆地区弓形虫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从基因水平探讨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HLA-DQ 编码基因和弓形虫易感性之间的关联,为阐明弓形虫病的发病机制和弓形虫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采用断面研究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某两个社区的一般人群和宠物(猫狗)饲养者、某两个农贸市场的肉类加工、销售人员以及近郊某中、小学家养宠物(猫狗)和未养宠物的初中生和小学生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弓形虫抗体 IgG、IgM、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等)。在筛选出的弓形虫感染者中,以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人群的工龄、饲养动物的种类和年限为配对条件选取对照组,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联反应(PCR/SSP)方法,检测感染组和对照组 HLA-DQ1 和 DQ3 基因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与弓形虫感染的相关性。 结果:(1)调查的重庆市某两个社区,某中、小学和某两个农贸市场的人群,弓形虫总的感染率为 18.30% ,未发现 IgM 阳性者,一般人群的感染率为 11.11%,为全国平均感染率(5.2%)的 2.14 倍,处于国内较高水平,男女感染率分别为 15.45%和 20.80%。(2)宠物饲养者的弓形虫感染率为 23.89%,显着高于一般人群的感染率,尤其是成人的感染率达到了34.15%,与一般人群的感染率有显着差异。(3)宠物饮食以生食为主的饲

马杏宝,蔡黎,魏梅雄[7](2004)在《弓形虫感染与其它疾病关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弓形虫病人兽共患,呈全球性分布。大约有25%~50%的人受到感染,欧洲一些地区的感染率高达80%。我国属于低感染地区,感染率为5%~10%。人体感染弓形虫后多呈无症状的隐匿状态,当免疫功能受损或低下时才出现症状,但临床表现

廖洪,赵毅,徐龙,郭奕明,丁贞英,周文艺,唐红,曾友元,张松,张立民,吴伟[8](2002)在《1246例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研究弓形虫感染与小儿疾病的关系。 方法 以 12 4 6例住院儿童为实验组 ,2 6 7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使用统一调查表问卷调查 ,同时采集静脉血 ,分离血清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一步法检测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 3.5 3%和 1.87% ,两组阳性率差异无显着性。早产儿、黄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肺炎、癫痫组弓形虫循环抗原均为阴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腹泻病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 (P>0 .0 5 )。喉炎 (包括喉炎、急性喉 -气管 -支气管炎 )、热性惊厥、哮喘 (包括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 (0 .0 5 >P>0 .0 1或 P≤ 0 .0 1)。 结论 虽然住院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差异无显着性 ,但某些疾病患儿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着性 ,提示弓形虫急性感染可能是这些疾病的一种病因。

廖洪,郭奕明,徐龙,赵毅,丁贞英,周文艺,唐红,曾友元,吴伟,张立民,张松[9](2002)在《807例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研究该院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情况 ,探讨防治方法。方法 使用统一调查表问卷调查 ,同时采集静脉血 80 7份 ,以ELISA法检测血清弓形虫IgG和IgM。 结果 弓形虫IgG阳性率为 3.2 8% ,IgM为1.98%。除新生儿组外 ,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学龄期、青少年组弓形虫IgG ,IgM阳性率随年龄递增而有升高趋势。有猫狗接触史组弓形虫IgG阳性率高于无猫狗接触组 (6 .0 1%vs 2 .4 0 % ) ,差异有显着性 (P <0 .0 5 )。不吃羊肉串、火锅、切菜板生熟分开组弓形虫IgG阳性率2 .79% ,IgM阳性率 1.0 6 % ,低于有不良饮食习惯组(9.4 3% ,15 .0 9%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应加强健康教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 ,以减少弓形虫感染。

杨茜云,沈国强[10](2021)在《弓形虫感染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刚地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弓形虫病是全球最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全球约30%~50%的人口曾感染弓形虫。免疫功能正常人群获得性感染弓形虫后一般无症状,但恶性肿瘤等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弓形虫后通常可能引发致死性临床结局。恶性肿瘤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既往体外细胞学和动物模型体内实验表明,刚地弓形虫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着抑制作用,并可提高荷瘤小鼠生存率、延长小鼠生存时间;但亦有研究表明,弓形虫感染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作用。此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抗弓形虫抗体血清学阳性率显着高于健康人群。本文主要就刚地弓形虫感染与肿瘤间的关联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二、1246例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246例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弓形虫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干扰素-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TOX-Ig M 和 TOX-Ig G 水平
    1.3 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淋巴细胞亚群
    1.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 IFN-γ 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病例组患儿 TOX-Ig M 和 TOX-Ig G 阳性水平
    2.2 各组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 IFN-γ 水平
    2.3 TOX-Ig M 阳性组患儿各淋巴细胞相对值与IFN-γ 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2)慢性荨麻疹弓形虫感染的病因学探讨及患者ASST临床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及缩略语
第一部分 慢性荨麻疹弓形虫感染的病因学探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问题与展望
第二部分 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临床随访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山东省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山东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和流行现状
    1.1 华支睾吸虫病(clanorchiasis sinensis)
    1.2 猪带绦虫病(taeniasis solium)
    1.3 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
    1.4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
    1.5 棘头虫病(acanthocephaliasis)
    1.6 肝片形吸虫病(fasciola hepatica)
    1.7 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
2 防治对策
    2.1 提倡良好的饮食习惯,把好“病从口入关”
    2.2 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普及卫生常识
    2.3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强食品卫生监督

(5)医院病人弓形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2 试剂及仪器
    3 检测方法
    4 统计方法
结 果
    1 住院病人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
    2 不同疾病患者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比较
讨 论

(6)弓形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HLA-DQ基因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弓形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重庆汉族弓形虫感染与 HLA-DQ 基因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弓形虫感染与其它疾病关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弓形虫眼病
二、小儿弓形虫病
    1. 神经系统症状
    2. 智力发育障碍
三、弓形虫感染与不良妊娠
    1. 孕妇感染弓形虫与异常妊娠结局关系
    2. 孕妇感染弓形虫与畸形缺陷儿的关系
    3. 孕期内感染时间与对胎儿发育影响的关系
四、神经系统弓形虫病
五、弓形虫病与肿瘤
六、结语

(8)1246例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2 方法
        2.1 标本采集
        2.2 检测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 弓形虫CAg检测结果
    2 观察组不同年龄儿童弓形虫CAg检测情况
    3 观察组不同性别血清弓形虫CAg检测情况
    4 住院儿童不同疾病弓形虫CAg检测情况
讨 论

(9)807例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标本采集
    1.3 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血清弓形虫IgG及IgM检测情况
    2.2 不同性别血清弓形虫IgG及IgM检测情况
    2.3 有无猫、狗接触 (包括接触、饲养、咬伤) 史者血清弓形虫IgG及IgM检测情况
    2.4 不同饮食习惯患儿血清弓形虫IgG及IgM检测情况
3 讨论

(10)弓形虫感染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弓形虫感染具有抗肿瘤效果
2 弓形虫感染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作用
3 癌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率升高
4 小结

四、1246例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弓形虫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干扰素-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章海峻,陆春琴,方彩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07)
  • [2]慢性荨麻疹弓形虫感染的病因学探讨及患者ASST临床随访[D]. 陶艳霞. 昆明医科大学, 2013(02)
  • [3]山东省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J]. 陈延平,杨淑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8(10)
  • [4]大理地区精神病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J]. 李伟,申丽洁. 大理学院学报, 2008(08)
  • [5]医院病人弓形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崔黎明,霍威,李淑红,刘妮.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8(05)
  • [6]弓形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HLA-DQ基因相关性研究[D]. 欧阳琳. 重庆医科大学, 2005(05)
  • [7]弓形虫感染与其它疾病关系研究进展[J]. 马杏宝,蔡黎,魏梅雄.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4(04)
  • [8]1246例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J]. 廖洪,赵毅,徐龙,郭奕明,丁贞英,周文艺,唐红,曾友元,张松,张立民,吴伟.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2(06)
  • [9]807例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调查分析[J]. 廖洪,郭奕明,徐龙,赵毅,丁贞英,周文艺,唐红,曾友元,吴伟,张立民,张松.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2(04)
  • [10]弓形虫感染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J]. 杨茜云,沈国强. 中国热带医学, 2021(12)

标签:;  ;  ;  ;  ;  

1246例住院儿童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