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白细胞自身血液处理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骆群,王雨婧,卓海龙[1](2021)在《2020年免疫血液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免疫血液学作为输血医学的核心领域之一,以减少或避免供受者免疫反应,保证输血安全为要务。围绕新血型系统确立,分子诊断在免疫血液学应用、实验室质量保证等,对2020年免疫血液学领域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概述。
苏湲淇,龙波[2](2021)在《胸腺五肽对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输血是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常用策略,而含有白细胞的血液制品会抑制免疫功能。胸腺素是一种免疫调节多效细胞因子,用于癌症或感染性疾病患者,提示其对癌症手术切除患者输血疗效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腺素在恶性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80例结直肠癌患者(男47例,女3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输注无白细胞混悬液(Thy)组和输注含白细胞混悬液(control)组。记录患者血清中CD3、CD4、CD8、CD4/CD8、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变化。同时记录血检、肝肾功能、体重、KPS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血悬液治疗前,对照组与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数(包括T细胞和NK细胞活性)、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经血悬液处理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提高。同时,Thy组T3、T4、T4/T8、N K细胞活性及RBCC3bRrate均明显提高。T3、T4、T4/T8、NK细胞活性及RBC-C3bRrate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本研究为临床应用胸腺素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提供了直接证据和理论依据。
贺英,李金翌,邹昆,唐月华,陈诚,肖钧,魏堤,欧阳玉,江小工[3](2020)在《某医院2013年~2019年储存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输注储存后期的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与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为特殊情况下储存红细胞的安全输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输注"储存红"(采血后第28~35天的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军队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和"军卫一号"新版电子病历系统获取输注"储存红"患者的具体信息,包括:患者ID号、性别、年龄、住院科室、血型等一般资料;同时采集献血者的人员类别、年龄和性别情况;患者输注"储存红"的数量、储存天数等,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的类型,并与文献中常规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调查的时间段内,输注"储存红"的患者有340人,输血464次,共使用了"储存红"587袋(933.5U);献血者年龄从18~50岁,平均21.7岁(中位数22岁),其中男性献血者569人(占96.93%),女性献血者18人(占3.07%)。患者输注"储存红"袋数1~13袋,平均1.73袋/人(2.74U/人),平均储存天数30.14天。发现输血相关不良反应12次(2.04%);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和次数:皮肤瘙痒4次,胸闷、呼吸困难4例,低热3例,畏寒、高热2例,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各1例;无重度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死亡。患者输血后疗效评估:输血有效322人次,输血无效7人次,疗效无法评估11人次。结论:本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适量输注储存后期的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输注常规储存时间的红细胞无明显差别,可安全的使用。
李世萍[4](2020)在《各型库存血储存时间不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探究各型库存血储存时间不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站进行无偿献血的健康人群148例,在抽血时,抽取4 mL血液注入无菌塑料管内,置于贮血冰箱保存,分别于第1、5、10、15、21天取血进行红细胞C3b受体(RBC-C3b RR)花环试验以及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试验。结果 (1)不同血型库存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结果:经观察后发现:随时间增长,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逐渐降低,各型血第21天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与第1天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血型库存血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结果:经观察后发现:随时间增长,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逐渐降低,各型血第21天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与第1天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各型库存血在长期存储中,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会逐渐降低,为了促进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应当将血液贮藏时间控制在15 d内。
林翠[5](2020)在《输血对围术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结直肠癌患者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后,对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白介素6(IL-6)、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 IL-2R)、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并分析在结直肠癌手术围术期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直肠癌、结肠癌ASAI~II级患者共计64例,分为输异体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组(Ⅰ组,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300~450 ml)、未输血组(Ⅱ组)各32例。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输血前、术后1、3、7d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IAP、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s IL-2R、IL-6,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4+/CD8+比值及CD56+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手术情况均无显着性差异的(P>0.05)。2.两个组患者输血前的T细胞及其亚群和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诱导前有所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1d,两个组的CD3+、CD4+数量均较麻醉诱导前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CD3+、CD4+、CD4+/CD8+及CD56+各指标均有明显恢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第1、3、7d,IAP和IL-6、s IL-2R的数量均较麻醉诱导前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较轻的抑制作用,患者术后恢复快。因此在当今血液匮乏的时期尽量做到能不输血则不输,把有限的血液资源用到真正需要它的患者身上,让临床用血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图11幅;表12个;参91篇。
李丛慧[6](2020)在《卵泡期和黄体期高强度间歇和中强度持续运动对青年女性血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高度现代化,人们体力活动逐渐减少,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诱发了一系列疾病,使健康成为人们迫切关心的焦点问题,而免疫系统作为身体抵御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其变化与机体的健康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通过运动来改善身体机能仍是最基础的手段之一。但传统观念认为运动强度过大可能会抑制自身免疫系统,进而增加患病的风险。因此,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在近几年的研究中,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比传统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而言,因其运动时间短、有间歇、更容易使运动者坚持和接受等优点,被引入到不同人群的运动训练中。女性人群因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在不同月经周期,其激素水平、血细胞变化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均异于其他群体。在免疫系统方面有研究指出,与卵泡期相比,机体在黄体期分泌的免疫细胞水平更高,更容易增加女性患病的概率。这与不同的雌孕激素水平有关,在黄体期雌激素或孕酮水平的提高,可引起女性因性激素变化导致的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因此了解女性在不同月经周期进行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月经周期作为女性的重要标志之一,为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不同月经周期进行高强度持续运动(HIE)运动,其对自身免疫系统的影响,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月经周期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HIE)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E)对青年女性的影响,结合血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究其原因。研究目的:通过对久坐健康青年女性进行HIE与MICE对比,分别观察其在卵泡中期和黄体中期进行运动的血细胞指标和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免疫系统变化的意义。研究方法:18名久坐健康青年女性,分别在卵泡期和黄体期随机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HIE,90%菈O2max,运动4分钟,休息3分钟,重复运动,总能量消耗为300KJ/次)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E,60%菈O2max,持续运动,总能量消耗为300KJ/次),共四次运动。并于运动前安静状态(pre)、运动结束即刻(post-0h)、运动后一小时(post-1h)、运动后三小时(post-3h)、运动后四小时(post-4h)抽取肘静脉血,通过血细胞分析仪以及ELLSA试剂盒检测血细胞指标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血IgA、IgG)。研究结果:1、白细胞系统:一次HIE在卵泡期或黄体期运动后即刻、1、3、4小时WBC、LYM#均高于运动前。LYM%、LYM#在运动后1小时卵泡期低于黄体期,存在交互效应(P=0.031,0.033)NEUT%、MXD#在卵泡期运动后即刻、1、3、4小时高于运动前。LYM%、MXD%在卵泡期运动后1、3、4小时低于运动前;一次MICE在卵泡期或黄体期运动后即刻、1、3、4小时NEUT#高于运动前。WBC、LYM#、MXD#在卵泡期运动后3小时均高于运动前,WBC、NEUT%黄体期运动后即刻、1、3、4小时高于运动前,LYM#黄体期运动后3、4小时高于运动前。LYM%在卵泡期运动后即刻、1小时低于运动前。MXD%在卵泡期运动后3小时低于运动前。2、红细胞系统:一次HIE在卵泡期运动后即刻、1、3、4小时HGB低于运动前,黄体期在运动后即刻高于运动前。HCT、RDW-SD在卵泡期运动后1、3、4小时低于运动前,RDW-SD在黄体期运动后即刻高于运动前。RDW-SD在运动后1、4小时在卵泡期高于黄体期,存在交互效应(P=0.013)。RBC只在卵泡期运动后4小时低于运动前。MCHC只在卵泡期运动后即刻高于运动前;一次MICE卵泡期只在运动后即刻RBC、HCT、HGB、MCH、MCHC、RDW-SD高于运动前。HGB在黄体期运动后1、3、4小时低于运动前,RDW-SD在黄体期运动后3、4小时低于运动前,HCT只在黄体期运动后4小时低于运动前。3、血小板系统:一次HIE在卵泡期或黄体期运动后即刻PLT高于运动前。PDW在卵泡期运动后3小时高于运动前,PDW、PCT在黄体期运动后3小时低于运动前,MPV在黄体期运动后4小时低于运动前;一次MICE在卵泡期运动能够后1、3、4小时MPV低于运动前,黄体期运动后4小时低于运动前。PDW在卵泡期运动后3小时低于运动前,黄体期运动后3小时高于运动前。P-LCR在卵泡期运动后1、3小时低于运动前。PLC在卵泡期运动后即刻高于运动前。PLT在黄体期运动后即刻高于运动前。4、免疫球蛋白:一次HIE在卵泡期运动后即刻血IgA高于运动前,而血IgA在黄体期运动前后无差异。血IgG在卵泡期运动前后无差异,而在黄体期运动后即刻高于运动前;一次MICE在卵泡期或黄体期血IgA运动前后均无差异。血IgG在卵泡期运动前后无差异,而黄体期血IgA运动后即刻高于运动前。结论:1、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多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系统指标均有影响,LYM#、LYM%、RDW-SD在黄体期的影响小于卵泡期,而其余血细胞指标不受月经周期的影响。2、卵泡期和黄体期进行高强度运动对血IgA、IgG的影响无差异。3、中强度持续运动对多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系统指标均有影响,而这些影响与月经周期无关。4、卵泡期和黄体期分别进行中强度持续运动对血IgA、IgG的影响有所不同,在黄体期运动对血IgG的影响大于卵泡期,而血IgA的变化不受月经周期的影响。
杜志强,任吉莲,昌燕宗,于先桃,罗俊茜,马乐,郝国凯[7](2013)在《不同时间去除白细胞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去除白细胞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3份标本分别留取三段,在采血后1 h2 h、6 h8 h、24 h去除白细胞,进行红细胞C3b受体(RBC-C3b)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试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RBC-C3b有减低的趋势,采血后1 h2 h、6 h8 h和24 h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BC-IC却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增高的趋势,1 h2 h和6 h8 h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 h2 h和24 h、6 h8 h和24 h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除白细胞时间延长,红细胞免疫功能减低。
任吉莲,杜志强,昌燕宗[8](2013)在《去白细胞时间与不同血型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去白细胞时间对不同血型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3份标本检测血型,并在采血后12h、68h、24h去除白细胞,进行红细胞C3b受体(RBC-C3b)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试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RBC-C3b有减低的趋势,采血后12h、68h、24h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BC-IC却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增高的趋势,12h和6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2h和24h、68h和24h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血型同一时间去除白细胞,RBC-C3b和RBC-IC分别进行F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时间延长,红细胞免疫功能减低,但血型种类不同,去白细胞时间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
宋作艳,袁莉,王世端[9](2013)在《清洗式自体回收血液的红细胞特点》文中提出背景:清洗式自体血液回输是将术野血经回收、抗凝、过滤、离心、浓缩、清洗后回输给患者的自体血液回输方式,在临床中已大量应用。目的:归纳总结清洗式自体回收血液的红细胞特点,包括红细胞的回收率和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的形状、变形能力、血流动力学和体内生存期的变化,红细胞携氧及供氧能力的变化以及红细胞免疫以及其表面膜受体的变化。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7年1月至2013年1月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lood transfusion,autologus,blood preservation,erythrocytes",中文检索词为"输血;自体;血液保存;红细胞"。计算机初检得到与清洗式自体回收血液的红细胞特点相关文献200篇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保留60篇做进一步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由于受负压吸引、离心分离等机械力、各种受损组织及细胞释放的炎性递质和酶类以及激活的补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回收红细胞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血液回收机对红细胞的总回收率取决于采集时的回收率、贮存破损率和清洗时的丢失率。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的携氧能力无明显影响,即回收血红细胞具有与正常红细胞相同的携氧能力。红细胞在自身输血前后免疫功能和表面受体的数量有所下降,但优于库存2周的红细胞。研究提示应提高血液回收技术以降低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下降程度。
王晓军[10](2009)在《体外循环不同氧分压对红细胞衰变加速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不同氧分压对红细胞衰变加速因子(decay-accelerating factor,DAF或CD55)的影响。方法:40例病人随机分为四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高氧分压组(A组,n=10)及低氧分压组(B组,n=10),非紫绀型心脏病高氧分压组(C组,n=10)及低氧分压组(D组,n=10)。四组病人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后行有创动静脉穿刺,快速诱导后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正中切口开胸建立CPB,在CPB中,低氧组氧分压控制在100~250mmHg,高氧组氧分压控制在300~500 mmHg。并分别于CPB前(T1)、CPB15min(T2)、主动脉开放15 min(T3)、术后24小时(T4)采集动脉血4ml,检测血气后,分置于编号为Ⅰ(0.2ml)、Ⅱ(0.2ml)、Ⅲ(3ml)的试管中;将Ⅲ管在常温下,以2500r/min离心5min取上层血浆;0.3ml新鲜血浆、0.2ml生理盐水加入Ⅰ管,0.3ml新鲜血浆、0.2 ml酵母菌加入Ⅱ管,然后将Ⅰ管、Ⅱ管放入37℃温箱中孵育60min;用小鼠抗人CD55 FITC荧光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上CD55表达(Ⅰ管测CD55数量、Ⅱ管测CD55活性)。结果:1、病人的一般情况:紫绀型心脏病A组与B组相比,非紫绀型心脏病C组与D组相比病人的年龄、体重、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CPB中鼻咽温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2、动脉血气:CPB中的PaO2、HCT,各组内T3与T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PB时间的延长,每组病人乳酸(Lac)浓度逐渐升高,术后24小时Lac浓度仍高于CPB前,组内各时间点与T1比较p<0.05或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红细胞CD55活性及数量:A组CPB开始后,红细胞CD55活性逐渐增强,CPB15min、主动脉开放15min与CPB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CD55活性恢复到CPB前(P>0.05);红细胞CD55数量无明显变化。B组、C组、D组各时间点红细胞CD55活性及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CD55活性及数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B中高氧分压可使紫绀型心脏病病人的红细胞CD55活性明显增强,缺氧红细胞可能存在再氧合损伤;控制氧分压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去白细胞自身血液处理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去白细胞自身血液处理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免疫血液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确定的新红细胞血型系统 |
1.1 PEL血型系统(ISBT 040): |
1.2 MAM血型系统(ISBT 041): |
1.3 EMM血型系统(ISBT 042): |
1.4 ABCC1血型系统(ISBT 043): |
2 分子诊断在免疫血液学中的应用 |
2.1 血型分型中的下一代测序技术(NGS): |
2.2 献血者血型基因分型的应用: |
2.3 血型基因分型用于临床无创检查: |
2.4 免疫血液学实验室实践中红细胞表型与基因分型的差异研究: |
2.5 HLA表位匹配(HEM)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
3 免疫血液学的自动化检测与质量控制。 |
3.1 抗体效价的自动化测定: |
3.2 全自动凝胶滴定的优势: |
3.3 自动血库系统IH-500与手工试管法测定抗血型抗体定量方法的比较: |
3.4 室间质评分析: |
4 单克隆抗体治疗药物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与解决办法。 |
4.1 抗CD38单克隆抗体: |
4.2 抗-CD47单克隆抗体: |
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血型 |
(2)胸腺五肽对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某医院2013年~2019年储存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血液来源及患者信息 |
1.2 “储存红”的制备、耗材和设备 |
1.3 存储设备和条件 |
1.4 患者资料 |
1.5 无偿献血者资料 |
1.6 资料采集与处理 |
1.7 输血不良反应判断标准 |
2 结果 |
2.1 “储存红”使用及血源情况 |
2.2 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疗效 |
2.3 患者疾病的转归情况 |
3 讨论 |
(4)各型库存血储存时间不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血型库存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结果 |
2.2 不同血型库存血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结果 |
3 讨论 |
(5)输血对围术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实验方法 |
1.1.3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手术情况 |
1.2.2 两组患者围术期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变化 |
1.2.3 两组患者围术期IAP数量变化 |
1.2.4 IL-6、s IL-2R变化 |
1.3 讨论 |
1.3.1 T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
1.3.2 NK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
1.3.3 输血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输血相关的主要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
2.1 输血相关知识 |
2.2 免疫学相关知识 |
2.3 溶血性输血反应 |
2.3.1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
2.3.2 迟发性溶血输血反应 |
2.4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
2.4.1 输血后发热性反应 |
2.4.2 输血后变态反应 |
2.4.3 输血相关性免疫调节(TRIM) |
2.5 血液储备引发的输血反应 |
2.6 肿瘤免疫学相关知识 |
2.6.1 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
2.6.2 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
2.6.3 肿瘤的免疫逃逸 |
2.7 异体输血与肿瘤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6)卵泡期和黄体期高强度间歇和中强度持续运动对青年女性血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运动和血细胞 |
1.1.1 血细胞的概述 |
1.1.2 运动强度的概述 |
1.1.3 不同运动强度对血细胞的影响 |
1.2 运动和免疫球蛋白 |
1.2.1 免疫球蛋白的概述 |
1.2.2 不同运动强度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1.3 月经和血细胞 |
1.3.1 月经周期概述 |
1.3.2 月经周期对血细胞的影响 |
1.4 月经周期和免疫球蛋白 |
1.5 研究展望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设计 |
2.3 运动方案 |
2.4 最大摄氧量测试与运动强度制定 |
2.5 饮食热量与体力活动控制 |
2.6 实验指标与测试方法 |
2.6.1 身体基础指标测试 |
2.6.2 月经周期界定测试 |
2.6.3 血液指标测试 |
2.7 实验仪器与试剂盒信息 |
2.8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受试者基本信息与完成情况 |
3.2 运动干预前雌激素、孕酮和基础体温监测 |
3.3 卵泡期与黄体期HIE和 MICE对白细胞系统的影响 |
3.3.1 白细胞总数(WBC) |
3.3.2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 |
3.3.3 中性粒细胞数目(NEUT#) |
3.3.4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 |
3.3.5 淋巴细胞数目(LYM#) |
3.3.6 混合细胞百分比(MXD%) |
3.3.7 混合细胞数目(MXD#) |
3.4 卵泡期与黄体期HIE和 MICE对红细胞系统指标的影响 |
3.4.1 红细胞总数(RBC) |
3.4.2 红细胞积压(HCT) |
3.4.3 血红蛋白(HGB) |
3.4.4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
3.4.5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
3.4.6 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
3.4.7 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 |
3.5 卵泡期与黄体期HIE和 MICE对血小板系统指标的影响 |
3.5.1 血小板数目(PLT) |
3.5.2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
3.5.3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
3.5.4 大血小板比例(P-LCR) |
3.5.5 血小板积压(PCT) |
3.6 卵泡期与黄体期HIE和 MICE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3.6.1 免疫球蛋白(血IgA、IgG) |
3.6.2 卵泡期和黄体期运动前血IgA、IgG水平的比较 |
4 全文讨论 |
4.1 运动方案设计与月经周期选取 |
4.2 HIE和 MICE在不同月经周期阶段对血细胞系统的影响 |
4.2.1 白细胞系统 |
4.2.2 红细胞系统 |
4.2.3 血小板系统 |
4.3 HIE和 MICE在不同月经周期阶段对血液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4.3.1 血IgA |
4.3.2 血IgG |
4.4 本研究的价值与不足 |
结论 |
References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7)不同时间去除白细胞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 |
1.2 仪器设备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去白细胞时间与不同血型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设备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不同时间去除白细胞RBC-C3b和RBC-IC测定结果 |
2.2 不同血型去白细胞时间不同RBC-C3b测定结果 |
2.3 不同血型去白细胞时间不同RBC-IC测定结果 |
3 讨论 |
(9)清洗式自体回收血液的红细胞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
0引言Introduction |
1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资料来源 |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
纳入标准: |
排除标准: |
1.3数据提取 |
2结果Results |
2.1红细胞的回收率和红细胞压积 |
2.2回收血液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形状、血流动力学和体内生存期的变化 |
2.3红细胞携氧及供氧能力的变化 |
2.4红细胞免疫以及其表面膜受体的变化 |
综合各个因素不难得出: |
3讨论Discussion |
作者贡献: |
利益冲突: |
伦理要求: |
学术术语: |
作者声明: |
(10)体外循环不同氧分压对红细胞衰变加速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体外循环不同氧分压对红细胞衰变加速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及免疫调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一) |
综述(二) |
体外循环心肺再氧合损伤及围术期肺保护 |
参考文献(二) |
致谢 |
四、去白细胞自身血液处理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免疫血液学研究进展[J]. 骆群,王雨婧,卓海龙.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02)
- [2]胸腺五肽对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 苏湲淇,龙波. 山东化工, 2021(03)
- [3]某医院2013年~2019年储存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调查[J]. 贺英,李金翌,邹昆,唐月华,陈诚,肖钧,魏堤,欧阳玉,江小工.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5)
- [4]各型库存血储存时间不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李世萍. 智慧健康, 2020(26)
- [5]输血对围术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D]. 林翠.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卵泡期和黄体期高强度间歇和中强度持续运动对青年女性血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D]. 李丛慧.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不同时间去除白细胞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研究[J]. 杜志强,任吉莲,昌燕宗,于先桃,罗俊茜,马乐,郝国凯. 基层医学论坛, 2013(34)
- [8]去白细胞时间与不同血型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J]. 任吉莲,杜志强,昌燕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22)
- [9]清洗式自体回收血液的红细胞特点[J]. 宋作艳,袁莉,王世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40)
- [10]体外循环不同氧分压对红细胞衰变加速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D]. 王晓军. 遵义医学院,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