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草原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草原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一、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燕[1](2021)在《西藏高海拔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及其保护修复》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切实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将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1]。要深入开展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工作,揭示环境变化的基本机理,准确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的影响,研究提出保护、修复、治理的系统方案和工程措施”[2]。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又是青藏高原腹地,草地作为其最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重中之重,同时以草地为基础的畜牧业仍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与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邃内涵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西藏草地退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据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西藏天然草地退化面积已达2355.54×104hm2,占西藏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0.53%[3],草地退化给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了重大的损害,因此研究西藏草地退化及其修复有着特殊而深远的意义。目前学术界关于西藏草地退化的研究很多,有使用遥感技术大范围查看退化状况的,也有研究样地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点的,但是,大范围多样地的研究有明显的空白,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客观的了解西藏草地退化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而且为了获得更准确的一手资料,于2020年5月奔赴海拔4500m-5000m的西藏那曲地区进行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状况及目前的保护、维护情况开展实地调研;后于2020年7月份在西藏山南日喀则一带选择了海拔在4400m-5200m的29个样地合计75个样点采集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化学性质,同时根据不同覆盖度把草地分为高、中、低覆盖度,并计算每个样地的物种数。众多研究表明,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实际上是草地植被退化和土壤肥力退化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希望通过非参数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查看不同退化程度、不同覆盖度下,土壤化学性质是否存在显着差异;以及物种数与土壤化学性质及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关性,最终了解西藏草地的退化情况,同时在文章中总结了西藏草地退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发现西藏草地退化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修复措施,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如下:(1)与全国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相比,研究区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含量都处于Ⅰ级极高水平,全磷和速效钾含量为Ⅱ级高水平范围,有效磷含量都处于Ⅲ级中等范围水平。土壤化学性质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pH值除与全钾和交换性镁不存在相关性,与其他物质都存在显着相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机质、速效钾、交换性钾、DOC相互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全钾与全氮、交换性钙、交换性镁、DOC成显着负相关。(2)随着退化程度的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DOC、全磷和有效磷等含量都显着降低,pH值随着退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显着提高;不同退化程度下全钾、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钠、交换性镁、交换性钾不存在显着差异。(3)不同覆盖度下,土壤有机质、DOC、全氮、碱解氮、速效和交换性钾存在显着差异,其他物质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着差异。(4)土壤化学性质与物种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H值与物种数存在显着负相关,土壤有机质、DOC、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交换性钾于物种数存在显着的正相关。(5)草地退化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通过阅读文献和现场调查提出了保护修复西藏草地退化的几项措施,如不断完善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推行先进的管理措施、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改变农牧民落后的观念、加强人工草地的建设以及毒杂草虫害的处理等,只有落实这些措施才能够保证西藏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吴晓燕,平措[2](2021)在《西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修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开展实地考察、咨询专家学者和有关管理部门,对西藏高原草地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了4个时段;同时评析了不同调查结果的西藏草地面积,认为第二次西藏草原普查的8 820.15×104 hm2比较符合现状;对西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草地退化进行了探究,截至2012年,西藏天然草地退化面积达2 355.54×104 hm2,占全区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0.53%,其中草地退化以轻度退化为主;同时为更好地保护高寒特殊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从现代生态修复学原理,提出几点生态修复技术措施的建议,为有关决策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士琪[3](2020)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牧户满意度和减畜意愿的研究 ——基于meta分析和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我国政府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降低放牧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牧区牧民改善生计而出台的一项公共政策。该政策自2011年实施以来距今已近十年,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不同研究对此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呈现出很大的分歧,“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依然不减,有些研究表明政策实施效果良好,有些研究却指出政策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还有研究表示出现了偏离政策目标的现象,超载过牧的行为依然存在。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效果,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的变化是否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牧民作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微观经营主体,他们是政策执行效果的直接影响者和受影响最直接的相关利益者,其反馈评价是检验补偿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并对于优化政策,提升政策的支持度和可持续性非常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减畜目标,运用meta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牧民的反馈评价和行为决策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别是牧户对政策的满意度、牧户继续参与补偿政策的意愿、以及牧户的减畜行为和减畜意愿。充分运用meta分析特有的大样本数据和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实地调研所得的数据资料,在生态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下,运用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累积meta分析、meta回归分析以及二元logit回归模型等计量经济学分析模型,研究了影响牧户对补奖政策的满意度、受偿意愿、减畜行为的重要因素。以期为优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此外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很大的创新。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牧户对政策的满意度是检验政策实施有效与否最直接的评价。(1)显着促进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有:年龄、受教育水平、补贴收入、草原退化程度,补偿金发放的及时程度,补偿发放的标准,政策对收入的影响,政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满意度有显着负向作用的因素是牲畜养殖数量。(2)牧民最关心的问题是:补奖政策对收入的影响、补偿金发放的标准、补偿金发放的及时程度。(3)随着时间的变化,牲畜数量、政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作用强度近年来明显逐渐增加,而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作用随时间变化逐渐减小。(4)现有的研究中,草地面积和政策对收入的影响对满意度的作用具有显着的异质性,而政策实施的时间因素、地区因素、抽样方式等都是重要的异质性来源。2.牧户参与补偿政策的意愿是其做出减畜决策的关键,也是制定合理有效的补偿标准的重要依据。(1)显着促进牧户参与意愿的因素有:受教育程度、牧业收入、草场面积、政策实施后的草场健康程度及牧民对补奖政策的理解程度。(2)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牧民最关注的因素是牧业收入。(3)在目前的研究中,大多数变量的影响作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质性,其中出现强烈异质性的因素包括牲畜饲养规模和家庭收入,而不同的研究间表现出强烈同质性的因素是牧业收入和政策实施后的草场健康程度。(4)随着时间变化,牲畜数量、草地面积、实施政策后的草场健康程度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而其他因素均不同程度减弱。3.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减畜。根据西藏那曲地区的研究结果,(1)在样本地区愿意减畜的牧户占比为67.16%,不愿意减畜的为32.84%;愿意减畜的牧户中,愿意减畜的数量是当前养殖规模的一半及以下的牧户占78.26%,有6.52%的牧户甚至愿意减畜100%。(2)禁牧政策和草畜平衡政策对样本区牧户的减畜意愿并无显着影响。(3)草地承包面积、牲畜数量、家庭储蓄额、对减畜的认知均对减畜意愿有显着正向作用;而家庭人口数量、饲草料成本以及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对减畜意愿有显着负向作用。综合以上结论来看,为了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更加合理有效且具有可持续性,本研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1)扩大政策宣传,加强牧民对政策的认知。(2)提高牧区牧民的基础教育水平。(3)促进牧民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如加强牧区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投入等。(4)实行不同区域差异化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不同地区不同对待。

邓冉[4](2020)在《第三极国家公园群潜在建设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文中认为国家公园是全球自然保护地的主要部分之一,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方式,其最终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青藏高原是第三极国家公园群潜在建设区域的主体区域,其幅员辽阔,地形地貌、景观类型和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亚洲水塔”,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生态安全屏障。目前,青藏高原正在重点推动以保护“亚洲水塔”“中华水塔”生态服务功能为目的的“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加强长江、黄河等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将具有国家代表性、生态完整性、管理可行性的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保护。青藏高原国家公园建设的首要功能是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对于判别生态系统健康、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加强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受损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专题”(2019QZKK0401)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管理体制与管控技术”(XDA20020303)项目,对第三极国家公园群潜在建设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开展研究。基于青藏高原实际情况,以结构-功能-进程为切入点,参考国外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框架,构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遥感评估框架,在此基础上,建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得到指标权重,以生态分区为单位,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进行评价,并对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主要得到如下研究成果:(1)构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遥感评估框架与指标体系。通过国内外生态系统完整性研究方法与评估框架进行梳理,以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进程为视角,从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问题和人为压力五个方面建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遥感评估框架,在此基础上选择景观分离度(生态系统格局)、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生态系统质量)、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土壤侵蚀(生态问题)、畜牧量、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和夜间灯光指数(人为压力)为具体评价指标,以MODIS遥感影像、夜间灯光遥感等为基础数据源提取指标信息,以生态区为单位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进行综合评价。(2)获得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空间分布格局。通过对评价结果分析表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介于0.280.91,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平均值0.58,处于较为适中的状态。其中,有0.06%的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低于0.4(差),68.15%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介于0.40.6(适中),31.66%的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介于0.60.8(良好),0.12%的区域生态系统用完整性指数高于0.8(优秀)。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整体呈现西北低、东南强的格局,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高低分界线较为明显,西北部生态系统完整性整体低于其东南侧生态系统完整性,处于适中状态;东南部生态系统完整性整体较高,大面积处于良好的状态。(3)为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提出优化建议。基于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结果与现有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备选区叠加分析,本研究认为现有国家公园备选区的保护范围与个数有待进一步确定。因此,为合理推动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的设置与建设,文章以此目标,分别提出了相关措施:一是将评价结果中生态系统完整性好的区域作为备选区基本条件划定保护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二是考虑区域现有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社会人文特色等要素,进一步优化国家公园备选区的个数与范围,避免出现保护空缺与过度保护;三是与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方案相衔接,尽量排除压力源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

彭艳[5](2020)在《西藏那曲退化草地的植被特征与人工牧草建植研究》文中指出人工草地建植是缓解高寒天然草地退化,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有效手段。为探究藏北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特征相关性、植被恢复过程中人工牧草主要农艺性状、营养价值与产量关系及不同牧草的生产特性对有机肥和氮磷耦合技术的响应机制。以那曲县那玛切村的轻度退化高寒草地(LD)、中度退化高寒草地(MD)和重度退化高寒草地(SD)为研究对象,采用冗余分析(RDA)试图揭示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环境因子与植被因子的相互作用;在那玛切重度退化草地上乡建植人工牧草,设置不施肥(CK)、尿素75 kg/hm2(N)、磷酸二铵375kg/hm2(NP)、有机肥22500 kg/hm2(OM),尿素75 kg/hm2+磷酸二铵375kg/hm2+有机肥22500 kg/hm2(NPOM)5种处理,应用4种评价模型对藏北人工草地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不同的17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共有15科31属36种,生态适应性较强的植物主要集中在豆科、莎草科、禾本科、菊科和蔷薇科,其中以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弱小火绒草(Leontopodium pusillum),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为优势种轻中度退化草地演替为以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肉果草(Lancea tibetica)、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na)为优势种重度退化草地,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杂类草在均占据重要地位,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植被群落特征9月初出现峰值,在生长季(6月~9月)随着温度和降水变化呈现出滞后性的“单峰”曲线,随着高寒草地退化地上生物量、高度、密度、频度、总盖度整体呈现递减趋势。不同退化高寒草地植被群落α多样性指数呈现“M”型,“N”型或“V”型变化趋势,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Evenness指数表现为LD>MD>SD,Dominance表现为SD>MD>LD,β多样性指数呈现“N”型或“V”型变化,不同退化草甸的Sorensen指数,Jaccard相似度指数在8月11日~9月5日最小,Cody指数最大;6月22日~9月5日的Sorensen指数、Jaccard相似度指数LD~MD>MD~SD、Cody指数MD~SD>LD~MD,9月30日反之;不同时期Cody指数均表现为LD>MD>SD。不同退化草地的气温、降水与植被密度、地上生物量、盖度呈正相关,且LD及MD的气候因子对植被生长贡献率最高是降水,SD的气候因子对植被生长贡献率最高是气温。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植被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2)随着退化程度加重(LD~SD),土壤养分均呈现降低的趋势,p H值、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分、总孔隙度下降;土壤砾石含量、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升高,砂粒含量下降,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增大;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呈现出下降趋势。不同退化草地的p H值与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土壤黏粒、粉粒呈正相关关系,与砂粒呈负相关关系。不同退化草地土壤速效磷、全磷、土壤总孔隙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关系,群落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全氮密切相关,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速效氮与植被高度、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且对植被贡献率最高的土壤物理及化学性质分别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及速效氮、全氮、p H值。土壤化学特征对物理特征贡献率最高分别为全磷、全氮。因此,藏北退化高寒草甸施氮磷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而且可以促进植被生长发育。3)在人工牧草生长季(6~9月),其株高和盖度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与未施肥(CK)相比,其余4种处理均提高了人工草地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使牧草的主要物候期提前1~12 d。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相似优先比法综合评价表明单播牧草以青稞、燕麦、藏豌豆最佳,混播牧草以绿麦+藏豌豆,燕麦+藏豌豆,燕麦+箭舌豌豆最佳。NPOM处理下的绿麦+藏豌豆、青稞以及NP处理饲用油菜、青稞、燕麦综合评价最好。其中以NPOM处理、NP处理的人工草牧草综合评价最好。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对人工草地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盖度、茎粗、分蘖/枝数,而盖度、分蘖/枝数与株高、茎粗与鲜干比、株高与生长速率均呈现极显着正相关。不同退化草甸与土壤中氮磷含量密切相关,植被恢复过程中氮磷耦合能够提高那那玛切人工草地的产量,改善牧草品质。

拉巴,洛桑曲珍,次珍,平措旺丹[6](2019)在《那曲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利用GIS和遥感技术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那曲地区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了NDVI与几种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空间上,研究区植被NDVI在空间上呈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逐步增大,高海拔地区小于低海拔地区的分布特点;时间上,近15 a的NDVI总体上呈不显着性下降趋势,NDVI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2000—2005年较好,2006—2008年略差,2009—2014年好转。植被面积变化趋势表现为西北部植被处于稳定状态的面积居多,变化较明显的区域集中在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的人口密集区,改善和退化区域呈现交错出现的特点。那曲地区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量和热量因素引起的,人类活动在较短时间尺度上对植被也有较大影响。

王金枝,颜亮,吴海东,康晓明[7](2020)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藏北高寒草地退化的影响因素》文中认为藏北高寒草地是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植被类型之一.近年来,藏北草地面临一定程度的退化,然而导致草地退化的主导影响因素仍存在较大争议.以藏北那曲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以植被覆盖度为评价指标分析1990-2015年那曲高寒草地退化和恢复程度及其时空分布格局.根据当前生态系统的状况以及可能影响的因素,构建藏北那曲高寒草地退化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超载过牧、道路工程建设、鼠虫害、降水和气温变化等人为和自然因素,对各个指标权重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藏北那曲高寒草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5年那曲高寒草地退化状况总体呈好转的趋势,该地区退化和恢复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5.83%和64.17%,位于东南部的那曲县、聂荣县和巴青县草地植被退化最为严重.同时,过度放牧和滥挖药材等人为因素是导致藏北高寒草地退化的主导因子,超载过牧、鼠虫害、滥挖药材、道路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对藏北那曲地区草地退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8.6%、17.1%、14.1%、12.6%和10.3%.可见,在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作用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放牧等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强是导致藏北那曲高寒草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结果为藏北草地退化恢复以及未来高寒草地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图4表5参37)

高科,旦久罗布,次旦,何世丞,谢文栋,严俊,张海鹏,李艳容,拉巴扎西[8](2019)在《西藏那曲地区草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表明西藏那曲地区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畜牧养殖产业是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唯一经济收入,同时也是支柱产业。在长期传统畜牧业的经营模式下,由于长期缺乏对草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片面追求养殖规模,扩大养殖规模,导致天然草地载畜量严重超标,草场资源加剧退化,草地畜牧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懿珈,叶涛,德庆卓嘎,尹怡炜,拉巴[9](2018)在《基于遥感植被指数的西藏那曲地区畜牧业旱灾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生产长期受到旱灾的影响,在当地开展旱灾指数保险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藏高原中部的那曲地区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地畜牧业旱灾的主要特点。该地区春夏两季出现的干旱主要引起牧草长势差、牲畜入冬膘情不足、越冬死亡风险上升的情况。针对该情况,在保险支撑防灾的保险产品设计理念下,拟定了通过旱灾指数保险补偿牧民补饲所需的草料成本的指数产品设计框架。在此框架下,综述了几类主要的可表征草场和畜牧业旱灾的气象指标和遥感植被指数,确立了以遥感植被指数估算草地鲜重,测算相对减产率作为赔付依据的旱灾指数方案。利用那曲地区2001—2014年间的牧草生长季MODIS-NDVI数据,测算了保险赔付的触发标准,厘定了保险费率,并以2003年为例对该指数产品的赔付流程进行了说明。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开办相关指数保险产品,防范畜牧业旱灾风险,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吴言松[10](2016)在《西藏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不仅关系到西藏本身的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在新的历史时期,西藏面临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双重任务,因此需要重新审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生计问题。农牧民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特别是对于西藏而言,贫困地区与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重合性。而农牧民是西藏地区自然资源的直接利用者也是生态保护的直接参与者,因此从农牧民视角研究西藏地区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协调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梳理西藏地区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的关系,进而从微观农牧民层面,分析研究区域农牧民增收与生态保护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从而为本研究设计二者协调机制提供支撑。本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研究区域农牧民农旧资源并不丰富,且存在农地细碎化现象,因此很难进行规模化经营。农牧民的森林资源也并不丰富,特别是公益林占到了农牧民林地的68.07%。而农牧民可利用的天然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问题。第二,研究区域生产方式落后,种植业结构仍以粮食作物为主,以自给自足为主,对农牧民增收的贡献不大。由于实施了退牧换草政策,导致很多农牧民饲料不够用。牧民资本约束的存在使得其短期内很难转变畜牧方式。第三,农牧民的自然资源利用收入占家庭全年总收入的55%,有7%的农牧民其生计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超过90%,表明农牧民对自然资源依赖度是较高的。从自然资源的绝对收入看,最富裕组的人均自然资源收入是最贫穷组的4.1倍,表明尽管自然资源收入对较为贫穷的农牧民更为重要,较为富裕的农牧民获得了更多的自然资源。第四,大多数农牧民对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还是比较低的,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近十年生态环境整体变好了。从农牧民对生态保护的态度来看,农牧民多数对自然资源持有较为积极的保护态度。在藏族人民的思想中生态意识很强烈,他们把人和自然看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第五,退耕地选种经济林的农牧民其获得了更多的收入从而满意度更高。和休牧轮牧的农牧民相比,禁牧的农牧民其对退牧还草工程的满意度下降68.3%。农牧民在生态保护中获得的收益及承受的损失同他们对生态保护的态度相关。第六,退牧还草政策实施后,牧户从事畜牧业生产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饲草料不足。退牧组的非农收入要高于非退牧组的非农收入,表明了退牧还草工程一定程度上将农牧民从草原中释放出来,有利于农户的非农就业。第七,退耕还林对农牧民家庭收入影响为正,其余三个工程(退牧还草、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工程)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均为负。第八,在考虑异质性的情况下,通过PSM估计后,生态工程对农牧民收入的作用明显减少(不论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通过传统线性回归的方法评估生态工程的效果存在明显的高估现象。本论文有以下几点可能的创新:(1)立足西藏现实生态现状与农牧民经济收入现状,结合国家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地设计既使西藏农牧民得增收又使西藏生态得保护的对策建议,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区特色,对于研究和解决西藏当前“三农”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与新颖性;(2)采取调查问卷与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宏观与微观数据实证模型推导和分析西藏生态保护与农牧民持续增收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研究西藏地区的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了一种新的可行的备选方法。

二、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高海拔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及其保护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草地退化
        1.2.2 草地土壤化学性质研究
        1.2.3 退化草地植被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西藏高海拔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研究区域和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土壤数据分析
        2.2.2 不同退化等级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
        2.2.3 不同覆盖度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
        2.2.4 物种数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
第三章 西藏高海拔地区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危害
    3.1 草地退化的原因
        3.1.1 自然原因
        3.1.2 人为原因
    3.2 草地退化的危害
        3.2.1 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的危害
        3.2.2 加剧灾害的发生
        3.2.3 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第四章 西藏高海拔地区草地保护修复现状
    4.1 草地保护修复原则
        4.1.1 坚持以保护为主,开发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4.1.2 坚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原则
        4.1.3 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4.2 草地保护修复措施
        4.2.1 继续推行先进的管理手段
        4.2.2 建设人工草地
        4.2.3 治理草原病虫害毒杂草
        4.2.4 改变农牧民观念,加强普法教育
        4.2.5 加强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法规
        4.2.6 加强草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五章 结论与探讨
    5.1 结论
    5.2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牧户满意度和减畜意愿的研究 ——基于meta分析和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研究进展
        1.2.1 我国草原管理制度的发展历史
        1.2.2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进展评述
    1.3 理论基础
        1.3.1 外部经济效应理论
        1.3.2 公共产品理论
        1.3.3 博弈论
        1.3.4 认知理论
    1.4 相关概念
    1.5 研究目标
    1.6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2.1 发展历史
        2.2.2 效应值
        2.2.3 异质性检验和模型选择
        2.2.4 发表偏倚
        2.2.5 敏感性分析
        2.2.6 累积meta分析
        2.2.7 meta回归分析
        2.2.8 亚组分析
    2.3 数据来源
        2.3.1 文献纳入和剔除的标准
        2.3.2 文献资料的提取和编码
    2.4 研究区域
    2.5 变量选取
    2.6 结果与讨论
        2.6.1 综合效应量和发表偏倚检验
        2.6.2 敏感性分析
        2.6.3 累积meta分析
        2.6.4 异质性变量的meta回归分析
        2.6.5 亚组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牧户参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意愿的研究
    3.1 引言
    3.2 数据来源
        3.2.1 数据检索
        3.2.2 文献编码
    3.3 研究区域
    3.4 变量的选取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综合效应量和发表偏倚检验
        3.5.2 敏感性分析
        3.5.3 累计meta分析
        3.5.4 异质性变量的meta回归分析
        3.5.5 亚组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牧户减畜意愿的实证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区域
    4.3 数据来源
    4.4 数据基本特征
        4.4.1 人口基本信息统计
        4.4.2 牧户家庭的相关信息统计
        4.4.3 政策相关情况
        4.4.4 牧民的感知情况
    4.5 牧户减畜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5.1 变量设置
        4.5.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5.3 回归模型
        4.5.4 建立二项Logit回归模型
    4.6 结果与分析
        4.6.1 回归分析的结果
        4.6.2 方程的设定检验
        4.6.3 结果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扩大政策宣传,提高牧民的思想认知
        5.2.2 提高牧区的基础教育水平
        5.2.3 促进牧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5.2.4 政策的地区差异化实施
    5.3 创新点
    5.4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第三极国家公园群潜在建设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提出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系统完整性定义
        1.2.2 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研究进展
        1.2.3 文献评述
    1.3 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的理论基础
        1.3.1 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
        1.3.2 景观生态学理论
        1.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概况
        2.1.2 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1.3 青藏高原生态建设概况
        2.1.4 青藏高原未来规划
    2.2 评估指标框架
        2.2.1 生态系统完整性内涵解析
        2.2.2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遥感评估框架
    2.3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遥感评估指标体系
        2.3.1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标选取原则
        2.3.2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2.4 指标赋权方法
    2.5 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构建方法
        2.5.1 评价指标归一化
        2.5.2 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构建
        2.5.3 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等级划分
第3章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指标信息提取
    3.1 数据来源
        3.1.1 遥感数据
        3.1.2 非遥感数据收集
    3.2 生态系统格局指标信息提取
    3.3 生态系统质量信息提取
        3.3.1 基于MODIS数据的植被覆盖度提取
        3.3.2 生物量信息提取
    3.4 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信息提取
    3.5 土壤侵蚀量提取
    3.6 压力指标信息提取
        3.6.1 人口密度
        3.6.2 畜牧量
        3.6.3 道路密度
        3.6.4 夜间灯光指数
第4章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与分析
    4.1 主要评估指标的空间格局
        4.1.1 景观分离度空间格局
        4.1.2 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
        4.1.3 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
        4.1.4 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空间格局
        4.1.5 土壤侵蚀空间格局
        4.1.6 人口密度空间格局
        4.1.7 路网密度空间格局
        4.1.8 畜牧量空间格局
        4.1.9 夜间灯光指数空间格局
    4.2 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结果分析
        4.2.1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空间格局
        4.2.2 青藏高原不同生态分区内生态系统完整性分析
第5章 第三极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国家公园备选区优化方案
    5.1 青藏高原拟建国家公园群概况
        5.1.1 青藏高原拟建国家公园群区域基本情况
        5.1.2 青藏高原拟建国家公园群分布
    5.2 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国家公园备选区优化空间分析
        5.2.1 国家公园群备选地边界范围有待进一步细化
        5.2.2 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范围有待进一步调整
        5.2.3 生态系统完整性压力源需要进一步深入考虑
    5.3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备选区优化建议
        5.3.1 优化目标与原则
        5.3.2 具体优化策略
结论
    主要研究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西藏那曲退化草地的植被特征与人工牧草建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西藏高寒草地的地位和作用
    1.2 西藏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成因
        1.2.1 气候变化
        1.2.2 超载过牧
        1.2.3 鼠虫害增加
    1.3 退化高寒草地的表征
        1.3.1 土壤退化
        1.3.2 植被退化
    1.4 国内外人工草地建植研究进展
        1.4.1 人工草地建植研究现状
        1.4.2 人工草地建植发展趋势
    1.5 那曲人工草地建植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植被条件
        2.1.2 土壤条件
        2.1.3 气候条件
    2.2 样地调查与样品采集
        2.2.1 退化草地样地调查
        2.2.2 人工草地样品采集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的特征
    3.1 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群落特征
        3.1.1 不同退化草地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
        3.1.2 不同退化高寒草地群落重要值
        3.1.3 不同退化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变化
    3.2 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土壤特征
        3.2.1 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化学性质
        3.2.2 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物理性质
    3.3 高寒草地气候特征
    3.4 不同退化阶段草地植被因子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3.4.1 不同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特征关系研究
        3.4.2 不同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与气候特征关系研究
    3.5 小结
第四章 人工草地建植
    4.1 人工牧草物候期
    4.2 人工牧草出苗率
    4.3 人工牧草的盖度
    4.4 人工牧草的生产性能
        4.4.1 株高生长动态
        4.4.2 茎粗
        4.4.3 分蘖数或分枝数
        4.4.4 茎叶比
        4.4.5 鲜干比
        4.4.6 产量
    4.5 人工牧草的营养价值
    4.6 人工草地的土壤性质
    4.7 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8 人工牧草的综合评价
    4.9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地的特征
        5.1.2 人工草地建植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那曲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NDVI空间变化
    2.2 NDVI时间变化
    2.3 不同类型植被NDVI变化
    2.4 植被NDVI趋势变化
    2.5 植被变化原因
        2.5.1 自然因素
        2.5.1. 1 植被NDVI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2.5.1. 2 其他自然原因
        2.5.2 人为因素
3 结论

(7)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藏北高寒草地退化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1.2 草地退化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3 层次分析法
    1.4数据收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地退化恢复状态分析
    2.2 那曲草地退化因素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8)西藏那曲地区草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现状
    1.1 草场产量较低
    1.2 牧草营养价值高
    1.3 农工收割牧草的草地少
2 存在的问题
    2.1 草地退化严重,草场载畜量超标
    2.2 生态功能脆弱
    2.3 抗灾能力差
3 建议
    3.1 加强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构建安全的生态防控体系
    3.2 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政策
4 结束语

(9)基于遥感植被指数的西藏那曲地区畜牧业旱灾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畜牧业旱灾特征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区畜牧业旱灾特征
2 旱灾指数保险产品设计框架
    2.1 设计理念与基本框架
    2.2 保险指数选取与构建
        2.2.1 草原气象干旱指数
        2.2.2 遥感植被指数
        2.2.3 指数比较与选取
3 赔付方案设计
    3.1 赔付方案设计
    3.2 赔付案例
4 保险费率厘定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10)西藏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西藏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1.2 西藏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3 提高西藏农牧民收入的迫切性
        1.1.4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数据来源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态环境
        2.1.2 农牧民收入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发展经济学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生态保护政策
        2.3.2 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
        2.3.3 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实践
3 西藏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的一般关系
    3.1 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的协调关系
        3.1.1 生态保护对农牧民增收的促进
        3.1.2 农牧民增收对生态保护的促进
    3.2 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的制约关系
        3.2.1 生态保护对农牧民收入的制约
        3.2.2 农牧民增收对生态保护的制约
    3.3 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的动态关系
    3.4 本章小结
4 西藏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现状
    4.1 西藏生态脆弱性的表现
        4.1.1 地质基础的不稳定性
        4.1.2 地貌基础的不稳定性
        4.1.3 土壤物质不稳定性
        4.1.4 气候与生态环境不稳定性
    4.2 西藏生态资源保护现状
        4.2.1 自然资源
        4.2.2 生态退化状况
        4.2.3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4.3 西藏社会经济
        4.3.1 农业经济发展
        4.3.2 农牧民收入现状
        4.3.3 农牧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4.4 本章小结
5 资源依赖度与农牧民生计的关系
    5.1 人口及自然资源禀赋现状
        5.1.1 人口和家庭特征
        5.1.2 自然资源禀赋
        5.1.3 家庭收入支出特征
    5.2 农牧民的自然资源利用特征
        5.2.1 种植业
        5.2.2 林业经营
        5.2.3 放牧
        5.2.4 自用材采集
        5.2.5 薪柴采集
        5.2.6 野生植物采集
    5.3 农牧民的自然资源依赖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3.1 变量选择
        5.3.2 模型设定
        5.3.3 估计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生态保护政策与农牧民收入的关系
    6.1 农牧民参与生态工程的差异性
        6.1.1 不同收入农牧民参与生态工程差异性分析
        6.1.2 不同生态工程下农牧民收入的差异性分析
    6.2 生态工程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基于线性回归的分析
        6.2.1 模型和方法
        6.2.2 参与生态工程对贫困农牧民收入影响:分位数回归结果
        6.2.3 参与生态工程对农牧民不同收入来源的影响
    6.3 基于异质性的生态工程对农牧民收入的处理效应估计
        6.3.1 方法
        6.3.2 模型估计结果
        6.3.3 模型的适用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7 农牧民保护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7.1 农牧民对生态保护的认知及态度
        7.1.1 农牧民对生态保护的认知
        7.1.2 农牧民对生态保护工程的态度
        7.1.3 农牧民的生态保护态度及保护意愿
    7.2 农牧民对生态工程保护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7.2.1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
        7.2.2 农牧民生态工程保护态度影响因素估计结果分析
    7.3 农牧民生态保护态度及保护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7.3.1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
        7.3.2 农牧民保护态度的影响因素有序选择模型
    7.4 本章小结
8 西藏生态保护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政策启示
    8.1 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农牧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8.2 帮助农牧民转变自然资源依赖导向的传统发展模式
    8.3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拓宽农牧民收入的渠道
    8.4 将农牧民纳入生态保护机制闭环,使其成为生态保护的主体
9 研究结论与创新
    9.1 研究结论
    9.2 创新与不足
        9.2.1 创新之处
        9.2.2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高海拔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及其保护修复[D]. 吴晓燕. 西藏大学, 2021(12)
  • [2]西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修复研究[J]. 吴晓燕,平措. 环境保护科学, 2021(01)
  • [3]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牧户满意度和减畜意愿的研究 ——基于meta分析和实证研究[D]. 关士琪. 兰州大学, 2020(01)
  • [4]第三极国家公园群潜在建设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D]. 邓冉. 成都理工大学, 2020
  • [5]西藏那曲退化草地的植被特征与人工牧草建植研究[D]. 彭艳. 西藏大学, 2020(12)
  • [6]那曲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J]. 拉巴,洛桑曲珍,次珍,平措旺丹.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04)
  • [7]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藏北高寒草地退化的影响因素[J]. 王金枝,颜亮,吴海东,康晓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01)
  • [8]西藏那曲地区草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议[J]. 高科,旦久罗布,次旦,何世丞,谢文栋,严俊,张海鹏,李艳容,拉巴扎西.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9(09)
  • [9]基于遥感植被指数的西藏那曲地区畜牧业旱灾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研究[J]. 李懿珈,叶涛,德庆卓嘎,尹怡炜,拉巴.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04)
  • [10]西藏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关系研究[D]. 吴言松.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草原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