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广新型建筑防水材料保障防水工程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于推广新型建筑防水材料保障防水工程质量的政策建议

一、推广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和保证防水工程质量的政策性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杨俊[1](2020)在《装配式建筑成本效益综合评价研究 ——以高层住宅A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相关政策、体系、产业链及技术仍需不断完善。理论上,装配式建筑有着明显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但由于其建造方法的改变,带来的成本效益衡量与评价问题值得探讨。本文首先基于相关理论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益进行了界定;其次,基于模糊集合原理构建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初步方案,并通过DEMATEL法以及信效度检验等对评价体系进行筛选修正,最终建立含有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7个末级指标的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并建立了基于组合权重-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模型;然后,基于构建的评价模型,以A项目为例,从装配率、PC部品质量、绿色性三方面对其成本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第三,对上述评价结果进行佐证分析,比较A项目与传统现浇式建设模式在成本与效益方面的差异及优势,证明了A项目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对装配式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内在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从消费者、投资者、政府角度分析了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的内在关系,并针对此提出优化成本效益的对策。通过运用基于组合权重-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对A项目的成本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发现绿色性是衡量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的关键指标,主体结构的装配率以及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的重要因素。A项目在成本效益层面,整体实施效果处于中等水平。分析发现,与现浇式建筑相比,在成本方面,装配式建筑的每平米造价整体高于现浇式建筑;而在效益方面,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效益高于现浇式建筑,其中,节材、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等带来的效益较为突出。而上述分析结论表明,从长远角度来看,A项目的成本效益控制效果较为可观,佐证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从消费者、投资者、政府角度分析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内在关系发现,政府政策引导对消费者以及投资者选择装配式设计建筑具有关键作用。政府可通过推出税率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以及价格政策等,以进一步优化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益,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推广。

周峰[2](2020)在《沈阳FLSYF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管理模式相互学习借鉴,劳务及材料市场价格公开透明,企业间人才流动频繁,并受到国外建筑企业的冲击,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着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面对每个建筑项目的独特性和地域性,施工企业自身具有管理复杂、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短时间成本支出大等特点,一旦管理不善企业成本增高,将影响企业发展。寻求施工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经营的途径已经迫在眉睫,而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与企业利润直接挂钩,直接决定企业生存质量。因此,通过分析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及研究,建立现代化施工成本管理体系,对于提升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综合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主要探索施工企业现代化成本控制系统的建立,以实际正在施工的住宅项目为案例进行阐述,分别从招投标阶段及实际进场履约阶段调研实际工程成本控制问题,通过前后数据对比分析论证成本控制效果。首先,依托案例项目招投标阶段中标过程,阐述项目基本情况和标前报价决策分析。根据承接项目背景,在项目进场后将标前成本转换为计划成本时,发现该项目预计完工收益过低,间接说明项目有成本管控存在缺陷,通过“5WHY”分析法和专家意见法分析得出项目进场后数十天内项目成本控制初期调研遇到的问题,对成本控制问题进行深层次原因剖析。针对案例项目成本出现的问题,本文建立五大成本控制体系和方法,针对施工现场成本控制的细节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利用技术设计力量引导成本控制,探索成本资源价格确定方法,利用价值工程选择成本招标采购资源,增强项目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本文最后对建立的成本控制体系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成本纠偏指出动态监控成本指标的改善,证明其成本控制体系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沈阳FLSYF项目成本控制体系的完善,既对案例项目成本做出了修正方案,并进行比较分析,既保证其经营成果,又可以提升自身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

徐萍[3](2019)在《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建筑业作为中国的支柱行业,其建筑品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民生活品质和人身安全状况。在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各级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对建筑工程质量加强监管,使得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有了大幅改善,安全和质量事故率明显下降。但是,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外来文化冲击以及新时代人民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建筑工程渐渐无法满足当代使用者的品质需求。用户对建筑工程品质投诉不断、施工现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观感和适用性差等频现弊端,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建筑业市场亟需一套完善的、普适的、覆盖建筑建设和运营双阶段的质量评比机制,使内在品质得以彰显,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上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层面。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评价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建筑工程品质评价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将建筑工程品质概括为“质量”与“品位”的综合,并将品质评价分为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两个评价阶段,进而从目的、范围、主体、实施过程四个方面阐述了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内涵。然后,基于已有文献和国内外现行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标准的分析总结,从结构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三个方面构建建设阶段初步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邻域粗糙集对指标体系进行约简,筛选出精度最高的指标集并计算指标权重,形成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模型。基于文献分析及使用者访谈,选取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初步评价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和问卷调查法,确定了观感质量、适用性能、耐久性能、物业服务性能及环境性能等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构建基于ANP法的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模型。其次,结合专家意见将建筑工程建设阶段评价模型与运营阶段评价模型相结合,计算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最终评分。通过对新加坡和日本及我国现有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标准应用的分析,从评价机构、评价结果、评分应用构建建筑工程评价体系的应用框架。从完善法律政策体系、改善质量保修制度、加强社会监管等维度提出了我国建筑工程品质评价制度补偿的思路。最后,以南京市某房地产项目为研究案例,运用前文构建的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邀请专业评价小组对项目建设阶段进行品质评分,并采用项目使用者对项目运营阶段的满意度进行品质评分,进而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张书[4](2019)在《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的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装配式低层建筑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期短、成本低廉、轻巧灵活的居住空间,在新农村建设、高端住宅及游牧式商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西南山地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建设需求也不断增加。推广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因劳动力不足给建筑业带来的冲击,提升区域内建筑品质,改善居住环境,而且符合国家发展建筑产业化的相关政策,是装配式建筑细分市场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市场具有典型的利基属性,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个性化的建设需求,离散型的项目分布,突发性的建设需求,与东部及沿海平原地区的市场有较大差异。由于区域内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体系还不完备、装配式建筑技术评价标准区域适用性不足、装配式建筑发展理念存在误区、缺乏完善的质量验收体系等因素,给推广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带来许多阻碍。本文关于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的研究,属于一个跨学科、综合性、交叉科学的范畴,涉及领域较多,需要根据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利基市场的特性,构建一套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目标是促进区域性细分市场的标准化;为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发展指明方向;为装配式低层建筑项目提供决策咨询;为评价决策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基于利基理论、技术评价理论,应用文献研究法、语义聚类法、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层次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对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展开了系统性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对装配式建筑的内涵进行了论述,包括装配式建筑与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之间的关系,介绍西南山地区域常见的四类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体系,梳理与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引入利基理论和技术选择理论,论证了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市场的利基属性,规划了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利基市场的技术选择方法。(2)对影响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利基市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应用语义聚类法构建了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的指标体系,再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设计了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的基本流程。将企业战略、产业共性、区域特性纳入到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的多维量化指标,对指标要素进行构建,同步完成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3)在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了一套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对重庆市巴南区涂家坝项目开展了实证研究,通过多维度的技术评价,有效减小了决策风险,方便了专家工作,缩短了评价周期,提高了评价效率,弥补了现有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滞后性和灵活性的不足。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效平衡了技术评价各方面的利益述求,既能够在宏观层面引领产业技术的发展,又能够在微观层面帮助实际项目进行决策咨询。拓展了利基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了装配式建筑区域性细分市场的标准化,建立了一套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滞后性、适用性方面的不足,该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为装配式低层建筑在西南山地区域的推广发展起到技术支撑,还能够广泛应用在与装配式建筑咨询决策相关的领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干申启[5](2019)在《工业化住宅建筑可维护更新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工业化发展至今,发展重点已发生转移扩大,从预制装配化、设计标准化、部品化建造等基础建设性方面扩大至信息化管理、建筑长寿化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由此,工业化住宅建筑的维护更新对于住宅产业化发展已越发凸显其重要意义,其不仅应成为工业化住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定会成为建筑业绿色发展理念的较高层面追求。论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外住宅建筑维护更新领域发展的一般概况,对西方早期工业化住宅的一些优秀更新案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论文对我国居住区更新改造的“有机更新”理论进行了案例研究,对现阶段我国住宅类建筑包括早期采用工业化手法建造的板式住宅更新改造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国情发展的理念性建议。论文通过对《百年住宅建筑设计与评价标准》的深入研究,首次提出工业化住宅产品可维护更新这一命题,还从推进城市化的客观需求、工业化住宅建筑可维护更新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生产优势等方面进行了工业化住宅维护更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通过论证研究,论文提出建立工业化住宅设计、制造、装配、维护更新全生命周期和性能保障的产业链框架理念。这正是本文在我国工业化住宅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方面的前瞻性思维,必将对我国住宅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论文采用分析归纳方法对大量优秀SI住宅案例的可维护更新性质及其技术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归纳性提出现阶段我国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设计方法。论文根据笔者所在工作室先后建造的三个实际案例,着重研究各自其构件的连接构造技术和集成化装配技术,案例项目分别采用自主研发的分层级表系统、协同设计与协同建造技术、构件法协同设计以及新型工法装备系统,对全部构件进行集成化管理,形成了功能性的构件组大构件单元,实现了可逆的构件连接和集成化装配。通过研究,建立了可逆的构件连接构造技术和针对既有建筑构件易维护更新的关键技术系统,为工业化住宅产品日后维护更新的产业化运作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论文将BIM技术应用于工业化住宅的维护更新领域,将协同设计、计算机编码技术及构件信息跟踪反馈技术统一于BIM信息化模型框架内,建立了一套可用于工业化住宅维护更新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系统。目前以该技术应用系统为依托建立的监督管理平台现已初步投入使用,并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希望本论文的研究在我国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技术引领与支撑作用。全文共160,000余字,图表共120余幅

顾盼[6](2018)在《现行标准对装配式装修的适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全球建筑产业都呈现出工业化或逐步向工业化靠拢的发展趋势。“十三五”计划对建筑产业的主要要求就是着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并明确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要推进装修装配化。在国家个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下,装配式装修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目前我国的装配式装修刚刚起步,关键技术标准缺失,相应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制约了装配式的发展。现阶段如何完善装配式装修的标准体系、需要编制哪些关键技术标准亟待解决,首要任务就是对现阶段标准的适用性进行研究。为此,以现行装修标准对装配式装修适用性为题进行研究,指出现行标准对装配式装修适用和不适用之处,提出装配式装修相关标准编制的工作建议,以提高现行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有效性,促进装配式装修的有效实施,为构建一个完善、适用的标准体系奠定基础。文章对我国装饰装修标准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梳理了现行装饰装修标准及这些标准的发展程度,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案例,总结装配式装修的技术体系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现行标准的细节内容和标准体系,分析现行装饰装修标准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标准在装配式装修实际应用当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标准适用性并得出综合适用性评价。为了补充说明现行标准的适用状况,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构建模型,通过定性的指标选取和定量的分值赋予、计算,得到现行装修标准对装配式装修的适用性等级。最后通过得出的适用性研究结论,展望装配式装修的未来发展,提出针对当前标准适用性水平的后续工作建议,并给出装配式装修相关标准的编制建议。

许富艳[7](2018)在《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改进研究 ——以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X基地为例》文中提出“住有所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年均增长率超过了 1%。预计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0%,2030年将达到70%。与过快城市化相伴的,是贫富差距拉大、农民市民化进程缓慢、城市结构失衡、传统文化丧失等多种社会风险。这其中,城市低收入和贫困家庭的居住问题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在学习借鉴国外公共住房政策的基础上,我国通过保障性住房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居住需求。但随着保障性住房大规模的建设和供应,一些项目的质量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亟需予以研究解决。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头脑风暴法等,以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X基地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例,对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从项目层面、企业层面和宏观管理层面分别进行了原因分析,进而由点及面、由具体到抽象、由个体到整体,从三个层面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和质量改进方案。本文所作的研究,不仅对本案例项目质量改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相关研究方法、总体思路、对策方案等对加强后续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改进工作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叶琳昌[8](2016)在《“海绵城市”建设与节水、防水技术》文中认为阐述"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体的重要性,进一步引申出种植屋面及建筑工程防水需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提出相关建议。1何谓"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指城市像海绵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

马焕亮[9](2016)在《DF防水材料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房地产大开发和基础建设工程的大发展,导致了建材领域相关行业的同步爆发,作为建筑材料行业的一部分,防水建筑材料行业也出现爆发式增长,行业从九十年代的50亿的市场规模发展到现今的2000亿的行业产值,其蓬勃式的扩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同时随着建筑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和高品质建筑施工的内在要求,作为建筑物重要防护部分的建筑防水材料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成为市场经济下崛起的重要产业,甚至成为了许多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在吸收当地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持续增长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因为行业发展速度太快,企业发展的野蛮化、模式的粗放化并且相应的行业监管和政府监管的不到位导致行业发展过程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企业发展恶性竞争,行业集中度异常低下,导致产品质量投诉居高不下,工程、住房渗漏水问题率成为了最受关注的民生领域之一。现在随着国家产业宏观政策的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方案意见实施:遏制新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生产,鼓励收购兼并、提高行业集中度等政策的实施落实,同时监管机构配合加大质检巡查力度、打击假冒伪劣执法行动以及环保检查专项行动的动态循环执行和工程监理检查规范化措施的进行,行业面临着实质性的重大变革机遇。DF公司经过20多年的健康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年产销额超过60亿人民币,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产品品牌美誉度调查第一产品线品类行内第一的国内防水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的艰难困境下随着行业改革力度的加大面临着重大的二次腾飞的机遇,如何审时度势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公司战略和营销策略保证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仍旧保持领先地位、更具综合优势是企业现阶段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DF公司外部的宏观环境和企业所处的防水行业环境以及企业面对的五种力量的对比,同时结合企业内部现有的资源和营销现状的分析,根据以上分析综合运用SWOT模型得出的结论制定符合企业现阶段发展要求的可行的营销策略,并且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团队管理和考核机制等方面全面保障营销策略的落地和实施。公司的营销策略和战略制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实际状况做一个均衡的考量和动态的平衡,DF公司在美誉度和市场占有量均位列第一的现阶段,如何冲出群狼环伺的发展重围、维持发展的迅猛势头、保持业内领先的地位、实现市场占有率的绝对优势需要继续跟踪和研究。

佘雪芹[10](2016)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科学化征收管理建议》文中认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简称"新墙材基金")是属于政府基金,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其设置目的是保护我国稀缺的耕地资源,并促使墙体材料使用新技术不断更新,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我国的新墙材基金征管工作经过近十年来开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可同时目前新型墙材的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新墙材基金的现有管理办法经济导向性的作用在弱化,亟需出台适应新形式新发展的创新的科学化的墙改基金管理规定。本文在对福建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管理方面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二、推广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和保证防水工程质量的政策性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广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和保证防水工程质量的政策性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装配式建筑成本效益综合评价研究 ——以高层住宅A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装配式建筑成本效益相关理论基础
    2.1 装配式建筑概述
        2.1.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及分类
        2.1.2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2 装配式建筑成本理论
        2.2.1 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
        2.2.2 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
    2.3 装配式建筑效益理论
        2.3.1 装配式建筑增量效益
        2.3.2 装配式建筑增量效益构成要素
    2.4 装配式建筑综合评价
第3章 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3.1 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3.1.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1.2 基于模糊集合原理的成本效益评价体系初步构建方案
        3.1.3 基于DEMATEL法的指标筛选
        3.1.4 信度检验
        3.1.5 效度检验
        3.1.6 修正后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综合评价体系
    3.2 基于组合权重-模糊综合评价的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评价模型
        3.2.1 组合权重-模糊综合评价原理概述
        3.2.2 组合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契合性分析
        3.2.3 组合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A项目成本效益综合评价
    4.1 基于组合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结果计算
        4.1.1 组合权重计算
        4.1.2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计算
    4.2 评价结果分析
        4.2.1 组合权重计算结果分析
        4.2.2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实证分析
    5.1 装配式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
        5.1.1 装配式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
        5.1.2 装配式项目全寿命周期效益
    5.2 A项目成本分析
        5.2.1 工程概况
        5.2.2 A项目成本构成要素
        5.2.3 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式建筑成本差异性分析
    5.3 A项目效益分析
        5.3.1 装配式项目效益测算方法
        5.3.2 A项目效益差异性测算
        5.3.3 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式建筑效益差异性分析
    5.4 成本效益内部关系综合分析
        5.4.1 基于消费者角度的成本效益分析
        5.4.2 基于投资者角度的成本效益分析
        5.4.3 基于政府角度的成本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对策与结论
    6.1 对策
    6.2 结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附录Ⅰ
附录Ⅱ

(2)沈阳FLSYF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综合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相关理论综述
    2.1 施工项目成本理论
        2.1.1 项目成本概念
        2.1.2 施工项目成本概念及构成
        2.1.3 施工项目成本分类
        2.1.4 施工项目成本影响因素
    2.2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理论
        2.2.1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概念
        2.2.2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2.2.3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理
        2.2.4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流程
    2.3 常用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2.3.1 对比分析法
        2.3.2 “5WHY”分析法
        2.3.3 专家意见法
        2.3.4 “WBS”分解结构
        2.3.5 价值工程
3 沈阳FLSYF项目概况及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简介及施工承包范围
        3.1.2 项目招标形式及计价特点
        3.1.3 合同协议条款概述与分析
    3.2 项目标前成本形成及最终报价收益概况
        3.2.1 标前成本的形成
        3.2.2 项目最终报价及初步中标收益概况
    3.3 项目标前成本向计划成本转化分析
        3.3.1 项目计划成本的作用
        3.3.2 项目计划成本的形成
        3.3.3 项目计划成本向标前成本转化的对比
    3.4 项目前期计划成本转化过程控制问题及分析
        3.4.1 运用“5WHY”分析法研究成本控制问题
        3.4.2 运用“专家意见法”调查成本问题影响因素
    3.5 直接计划成本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3.5.1 人工成本控制问题原因
        3.5.2 材料成本控制问题原因
        3.5.3 机械成本控制问题原因
    3.6 间接计划成本问题原因分析
        3.6.1 项目管理人员成本增大原因剖析
        3.6.2 资金成本增大原因剖析
4 沈阳FLSYF项目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4.1 成本技术控制体系的建立
        4.1.1 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方案控制体系
        4.1.2 项目质量安全成本控制体系
    4.2 成本策划控制体系的建立
        4.2.1 资源招采策划体系建立
        4.2.2 全员成本策划意识体系建立
    4.3 成本动态监控体系的建立
        4.3.1 成本动态监控体系流程建立
        4.3.2 “WBS”成本分解结构作用
        4.3.3 “WBS”成本分解结构的建立
        4.3.4 项目直接成本动态控制及指标设定
        4.3.5 项目间接成本动态控制及指标设定
    4.4 项目“大计划”管理工具的建立
        4.4.1 项目“大计划”管理工具的建立
        4.4.2 项目“大计划”实施流程设计
    4.5 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
        4.5.1 成本数据信息实时化建立
        4.5.2 商务成本数据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
        4.5.3 物资数据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
        4.5.4 “大数据”时代下的成本综合控制
5 项目后续履约成本纠偏及预期控制效果分析
    5.1 技术手段成本控制及控制效果分析
        5.1.1 交通组织及场地部署技术深化效果
        5.1.2 铝合金模板深化设计降本增效
        5.1.3 安排工序穿插节约工期成本效果
    5.2 资源招采策划体系应用成本控制效果分析
        5.2.1 资源招采过程实际控制效果
        5.2.2 利用价值工程选择塔吊资源经济效果
        5.2.3 有效进行施工现场索赔及签证管理经济效果
    5.3 直接成本纠偏应用及控制效果分析
        5.3.1 人工成本纠偏应用及控制效果
        5.3.2 材料成本纠偏应用及控制效果
        5.3.3 机械成本纠偏应用及控制效果
    5.4 间接成本纠偏应用及控制效果分析
    5.5 项目整体预期完工收益分析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相关概念和内涵
    2.1 品质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2.1.1 品质的概念
        2.1.2 品质的内涵
    2.2 建筑工程品质的概念和内涵
        2.2.1 建筑工程品质的概念
        2.2.2 建筑工程品质的内涵
    2.3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概念和内涵
        2.3.1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概念
        2.3.2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内涵
第3章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3.1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
        3.1.1 发达国家和地区现行标准
        3.1.2 大陆现行评价标准及其不足
        3.1.3 初步评价指标体系
    3.2 基于邻域粗糙集的评价指标优化
        3.2.1 基于NRS的优化算法
        3.2.2 数据采集
        3.2.3 邻域半径计算
    3.3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模型最终构建
        3.3.1 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指标集约简
        3.3.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第4章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4.1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的选取
        4.1.1 基于SLR的指标识别
        4.1.2 基于深度访谈的评价指标识别
        4.1.3 建筑工程使用者评价指标梳理
    4.2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优化
        4.2.1 调研目的、内容及对象选择
        4.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3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3 基于ANP的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4.3.1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模型的思路
        4.3.2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第5章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应用
    5.1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5.2 国内外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5.2.1 新加坡与日本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应用现状
        5.2.2 国内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应用现状
        5.2.3 国外建筑工程品质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5.3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应用框架
        5.3.1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成果应用
        5.3.2 建筑工程品质制度补偿内涵与思路
第6章 案例研究
    6.1 工程基本概况
        6.1.1 项目建设情况
        6.1.2 项目运营情况
    6.2 项目品质评价
        6.2.1 项目建设阶段品质评价
        6.2.2 项目运营阶段品质评价
    6.3 项目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6.3.1 建设阶段评价结果分析
        6.3.2 运营阶段评价结果分析
        6.3.3 项目综合评分分析与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
        7.1.1 研究结论
        7.1.2 研究创新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初步评价指标
附录2 邻域粗糙集代码
附录3 访谈笔记
附录4 Nvivo生成的初始编码表
附录5 调研问卷1
附录6 调研问卷2
致谢

(4)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的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对象
        1.4.1 装配式建筑与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的关系
        1.4.2 我国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历程
        1.4.3 西南山地区域常见的四类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体系
    1.5 研究框架及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重难点与创新点
        1.7.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7.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基于利基理论的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市场研究
    2.1 利基理论
        2.1.1 利基理论基本概念
        2.1.2 装配式建筑中的利基市场
    2.2 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利基市场的影响因素
        2.2.1 影响因素提取过程
        2.2.2 政策因素
        2.2.3 经济因素
        2.2.4 技术因素
        2.2.5 社会因素
    2.3 西南山地区域利基市场技术选择分析
        2.3.1 利基市场的选择依据
        2.3.2 利基市场中的技术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 技术指标建立原则
    3.2 指标构建过程
    3.3 指标分析
        3.3.1 企业战略的评价指标g_1
        3.3.2 产业共性评价指标g_2
        3.3.3 区域特性评价指标g_3
    3.4 赋权专家遴选及权重
    3.5 层次分析法的指标赋权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及选择
    4.1 技术评价要素
        4.1.1 技术评价目标
        4.1.2 技术评价中的博弈
        4.1.3 技术评价流程
    4.2 评价专家遴选及权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总体构架
    5.2 表单及页框结构的创建
    5.3 界面设计与功能开发
        5.3.1 主界面
        5.3.2 指标体系界面
        5.3.3 技术方案界面
        5.3.4 专家赋权界面
        5.3.5 指标赋权计算界面
        5.3.6 评价方法界面
        5.3.7 结果分析界面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装配式低层建筑项目决策系统的实证分析及结果
    6.1 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光国村涂家坝项目背景介绍
        6.2.1 技术选型
        6.2.2 运营模式
        6.2.3 经济效益
        6.2.4 社会效益
        6.2.5 新技术应用
    6.2 指标权重确定及分析
    6.3 技术评价结果分析
        6.3.1 企业战略的分析及评价
        6.3.2 产业共性的分析及评价
        6.3.3 区域特性的分析及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技术选择实施建议与研究结论
    7.1 技术选择实施建议
        7.1.1 完善装配式建筑利基创新战略
        7.1.2 建立一套PDCA装配式建筑内部质量监管体系
        7.1.3 建立与利基产品相适应的企业竞争策略
        7.1.4 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计价定额
    7.2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7.2.1 主要研究结论
        7.2.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附录 B:与装配式低层建筑评价相关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附录 C:西南山地区域常见的四类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体系
    附录 D:西南山地区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
    附录 E:预制率构件权重和修正系数
    附录 F:山地区域城镇建筑设计评价依据
    附录 G: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附录 H:专家权重的确定过程
    附录 I:基于VIKOR的装配式低层建筑评价流程
    附录 J: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 K: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技术评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工业化住宅建筑可维护更新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主要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7 研究的基础
    1.8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第二章 住宅建筑维护更新的发展历程研究
    2.1 住宅建筑维护更新的有关概念
    2.2 战后西方国家的住宅建设及其维护更新
        2.2.1 战后的住宅建设及其维护更新发展历程
        2.2.2 当代住宅建筑维护更新案例分析
    2.3 当代我国住宅建设及其维护更新
        2.3.1 我国建国初期的住宅建设
        2.3.2 新时期我国住宅建设及其维护更新
        2.3.3 住宅类建筑维护更新的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宏观策略研究
    3.1 我国建筑工业化与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3.1.1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3.1.2 住宅产业化与百年住宅体系
    3.2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必要性
        3.2.1 我国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问题的提出
        3.2.2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必要性研究
        3.2.3 关于我国工业化住宅建设新型产业链的进一步研究
    3.3 工业化住宅维护更新的可行性
        3.3.1 我国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客观需求
        3.3.2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产业优势
        3.3.3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技术优势
        3.3.4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生产优势
    3.4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主要研究方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I住宅案例及其可维护更新性质研究
    4.1 SI住宅体系的概念和特色
    4.2 国外部分SI住宅案例及其可维护更新研究
        4.2.1 荷兰工业化住宅体系及其可维护更新
        4.2.2 日本SI住宅体系及其可维护更新
    4.3 我国CSI住宅体系及其可维护更新研究
        4.3.1 CSI住宅体系及其发展历程
        4.3.2 CSI住宅体系的案例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I住宅可维护更新的技术设计研究
    5.1 SI住宅体系的分类
    5.2 SI住宅支撑体的可维护更新设计研究
        5.2.1 结构选型的基本形式
        5.2.2 结构施工方式
        5.2.3 SI住宅可维护更新的结构设计研究
        5.2.4 结构的连接设计研究
        5.2.5 支撑体的质量保证及其维护
    5.3 SI住宅填充体的可维护更新设计研究
        5.3.1 SI住宅填充体可维护更新的主要设计方法
        5.3.2 SI住宅填充体的模数协调
        5.3.3 SI住宅的标准化设计及其多样化拓展
        5.3.4 基于可维护更新的填充体部品定位
        5.3.5 基于可维护更新的填充体部品安装
    5.4 CSI住宅可维护更新案例研究——以东南大学正工作室项目为例
        5.4.1 “微排”未来屋
        5.4.2 “梦想居”未来屋
        5.4.3 “揽青斋”示范项目
    5.5 SI住宅的日常维护及其策略
        5.5.1 SI住宅的日常维护
        5.5.2 SI住宅可维护更新的政策性建议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技术应用研究
    6.1 BIM技术简述
        6.1.1 BIM的基本概念
        6.1.2 BIM技术在工业化住宅用户参与过程中的应用
    6.2 协同设计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2.1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6.2.2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内容和目标
        6.2.3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工具——BIM技术的系统架构
        6.2.4 协同设计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3 计算机编码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3.1 工业化建筑构件的分类系统
        6.3.2 工业化建筑构件库及参数体系架构
        6.3.3 构件编码规则与技术实现措施
        6.3.4 计算机编码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4 构件信息跟踪反馈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4.1 构件信息化技术
        6.4.2 RFID对象标识技术
    6.5 可用于工业化住宅维护更新的技术应用系统建立
        6.5.1 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技术应用系统
        6.5.2 信息监管平台的建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拓展与期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6)现行标准对装配式装修的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1.2.1 国内现状研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及基础性研究
    2.1 标准及标准适用性
        2.1.1 标准的概念
        2.1.2 标准的特性
        2.1.3 现行标准对装配式装修的适用性
    2.2 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标准发展现状
    2.3 装配式装修的行业概况
        2.3.1 概念界定
        2.3.2 装配式装修的全寿命周期
        2.3.3 国内外装配式装修的发展历程
        2.3.4 装配式装修标准的编制情况
    2.4 装配式装修的技术体系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标准细节的适用性研究
    3.1 标准内容对标准适用性的影响
    3.2 现行标准的分类
        3.2.1 标准分类的必要性
        3.2.2 标准的分类
    3.3 各类标准内容的适用性研究
        3.3.1 设计类标准适用性分析
        3.3.2 施工类标准适用性分析
        3.3.3 产品类标准的适用性分析
        3.3.4 验收类标准适用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标准体系的适用性研究
    4.1 标准体系的引入
    4.2 标准之间的结构合理性
        4.2.1 标准结构合理性对标准适用性的影响
        4.2.2 现行标准间结构合理性分析
    4.3 现行标准的实施效益
        4.3.1 标准实施效益对标准适用性的影响
        4.3.2 现行标准的实施效益分析
    4.4 现行标准技术水平的适用性
    4.5 本章小结
5 现行标准对装配式装修适用性综合评析及建议
    5.1 现行标准对装配式装修适用性的研究成果
        5.1.1 对标准适用性的总结
        5.1.2 现行标准对装配式装修适用性的量化分析
        5.1.3 对装配式装修的展望
    5.2 策略和建议
        5.2.1 针对适用性现状的工作策略
        5.2.2 装配式装修相关标准编制建议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改进研究 ——以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X基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保障性住房方面的研究
        1.3.2 项目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
        1.3.3 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
    2.1 保障性住房的相关理论
        2.1.1 保障性住房相关概念
        2.1.2 保障性住房的特点
        2.1.3 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特点
        2.1.4 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及供应体系
    2.2 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质量的概念及其内涵
        2.2.2 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其内涵
    2.3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理论
        2.3.1 管理目标
        2.3.2 管理内容
        2.3.3 管理要求
第3章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X基地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3.1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X基地概况
        3.1.1 X基地规划基本情况
        3.1.2 X基地建设推进情况
        3.1.3 X基地社区管理情况
    3.2 X基地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3.3 X基地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第4章 大型居住社区X基地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X基地保障性住房项目主要质量问题
    4.2 X基地保障性住房质量问题原因的调查
    4.3 X基地保障性住房质量问题的项目层面原因分析
        4.3.1 墙面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4.3.2 防水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4.3.3 门窗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4.4 X基地保障性住房质量问题的企业层面原因分析
    4.5 X基地保障性住房质量问题的宏观管理层面原因分析
第5章 大型居住社区X基地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改进方案
    5.1 改进方案的总体思路
    5.2 项目层面主要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
        5.2.1 墙面工程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
        5.2.2 防水工程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
        5.2.3 门窗工程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
    5.3 企业层面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改进方案
        5.3.1 优化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核
        5.3.2 优化材料设备管理流程
        5.3.3 优化专项验收管理流程
        5.3.4 优化竣工验收管理流程
        5.3.5 优化质量问题处理流程
        5.3.6 优化质量检查考核流程
    5.4 宏观层面顶层设计改进方案
        5.4.1 提升质量管理理念
        5.4.2 提高规划质量
        5.4.3 统筹协调各方主体
        5.4.4 全过程监督指导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卷内备考表

(8)“海绵城市”建设与节水、防水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何谓“海绵城市”
2“海绵城市”建设意义
3海绵体的重要性
    3.1重视“海绵体”
    3.2重视屋面防水
    3.3重视种植屋面的综合功能
    3.4建筑工程防水
        3.4.1防水定价权改革
        3.4.2“工程防水”一体化是解决房屋渗漏的突破口
        3.4.3审查防水设计图纸与施工方案的重要性
4结语

(9)DF防水材料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预期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2.2 波特五力模型
    2.3 STP理论
    2.4 营销策略组合理论
第3章 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
第4章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简介
    4.2 公司当前营销模式的基础构想以及存在的问题
    4.3 公司SWOT综合分析
第5章 公司营销策略制定
    5.1 公司目标市场细分和定位
    5.2 公司产品策略
    5.3 公司价格策略
    5.4 公司促销策略
    5.5 公司渠道策略
    5.6 公司服务策略
第6章 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6.1 建立优秀企业文化
    6.2 规范企业系统化管理
    6.3 树立全员营销理念,实施全员营销策略
    6.4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科学化征收管理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管理存在问题
3 新墙材基金征收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尽早制定科学化规范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新管理办法

四、推广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和保证防水工程质量的政策性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配式建筑成本效益综合评价研究 ——以高层住宅A项目为例[D]. 杨俊.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2]沈阳FLSYF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D]. 周峰.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徐萍. 东南大学, 2019(05)
  • [4]西南山地区域装配式低层建筑的技术评价与技术选择[D]. 张书. 天津大学, 2019(06)
  • [5]工业化住宅建筑可维护更新的技术研究[D]. 干申启. 东南大学, 2019(05)
  • [6]现行标准对装配式装修的适用性研究[D]. 顾盼. 东北林业大学, 2018(01)
  • [7]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改进研究 ——以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X基地为例[D]. 许富艳. 华东理工大学, 2018(08)
  • [8]“海绵城市”建设与节水、防水技术[J]. 叶琳昌. 城市住宅, 2016(07)
  • [9]DF防水材料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马焕亮. 山东大学, 2016(02)
  • [10]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科学化征收管理建议[J]. 佘雪芹. 建材与装饰, 2016(08)

标签:;  ;  ;  ;  ;  

关于推广新型建筑防水材料保障防水工程质量的政策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