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阜阳市人畜附红细胞体病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喆[1](2017)在《安徽部分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多种恒温动物的红细胞等处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目前,对于附红细胞体的生物学分类仍有较大争议,传统的分类法将附红细胞体列为立克次氏体目、附红细胞体属,近年来,分子分类法结果表明,其更接近于支原体,可命名为嗜血支原体(Hemoplasma)。临床症状以高热,贫血,黄疸和繁殖性能下降等主要表现。猪附红细胞体可导致母猪繁殖能力下降,仔猪免疫力下降。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原核生物,其外形多数呈球形,但无细胞壁,仅有单层细胞膜,通常其粘附于红细胞表面,常见的为1-2个,多则可达67个,被寄生的红细胞其外形常呈星芒状等不规则状。显微镜观察是兽医临床诊断该病最为常用的措施,包含鲜血压片方法和涂片染色方法,因其受操作者的水平以及血液内外渗透压等因素影响,常易导致假阳性的问题。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补体结合试验(CFT)等。由于其抗体水平在菌血症时高,期间出现波动不定或无规律变化,这常给血清学检查造成假阴性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构建快速、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是诊断和控制该病的最基本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首先开展了猪附红细胞体病分子诊断方法的建立,根据Gen bank上所报道16S rRNA基因序列(U88565),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然后提取血液全基因组,采用常规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同时开展其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共收集合肥市,芜湖市,阜阳市,黄山市等地区155份血样,运用已建立的PCR诊断方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以血涂片作镜检对照,印证符合率,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季节,饲养方式等。结果表明:(1)所建立的PCR诊断能够特异性的扩增出目的基因,其大小为703bp,16S rRNA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可发现:猪附红细胞体与支原体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血巴尔通氏体的亲缘关系较远。在特异性方面,该方法不能对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犬巴贝斯虫、链球菌、巴氏杆菌、弓形虫和羊泰勒虫进行扩增,其特异性较高;在敏感性方面,其检测量最低为0.25μg。(2)运用上述方法对安徽部分地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155份血样中,姬姆萨染色法检出率仅为40.64%,而PCR检出阳性率高达69.68%,其检出率明显高于姬姆萨染色法。统计分析显示,春夏季节的阳性率偏高,可达73.91%;而秋冬季节的阳性率偏低,检出率是66.28%,同时也发现1-3月的仔猪阳性检出率最高,显示仔猪对该病易感。由此可见,安徽部分地区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情况仍比较严重,尤其春夏季节的昆虫媒介传播的影响该病的感染仍呈较高趋势。养殖场的管理者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饲养管理意识和预防手段,以便更好地控制该病。
许魁[2](2016)在《安徽省泗县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附红细胞体病人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其发病有急性、热性和传染性特征,同时它也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它不但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对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严重的影响。泗县是生猪生产和调出大县,在国家帮扶政策的促动下,逐步由散、粗、小规模养殖进入到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养殖阶段。养殖规模扩大和养殖数量增长的同时也突出了养殖业受附红细胞体病危害和影响的问题。随着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损失愈加突出,其防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对安徽泗县黄圩镇、大庄镇、墩集镇猪感染附红细胞体情况作此调查,旨在全面掌握泗县附红细胞体病情况,为本地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该病作出应有的贡献。从三个乡镇收集300份临床症状疑似病例血样,分别通过瑞氏血涂片染色镜检法和PCR检测方法对上述样本进行检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检测方法,其检出率明显高于瑞氏血涂片检测方法,但瑞氏血涂片染色检测法更便于推广和使用。数据统计结果表明:(1)不同规模或饲养方式的猪场,猪感染附红细胞体是明显不同的,200头以上猪场感染率要远远低于50头以下猪场,200头以上猪场平均感染率为32%,而50头以下猪场平均感染率已达到66.67%。(2)从调查地点来看,其中泗县墩集镇猪场感染率最高,达65%;其次是黄圩镇,为44%;最低是大庄镇,为39%。(3)从月龄来看,在月龄方面:仔猪感染低于育肥猪,育肥猪感染率达到54.67%,仔猪仅为44%。上述结果显示,安徽泗县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较高,应建立有效防控措施,减少因该病而导致的死亡,以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
董慧慧[3](2014)在《外感发热病人附红细胞体病的检出及治疗》文中认为目的:附红细胞体病是人畜共患病,人和动物均可感染。目前我国感染流行范围很广,安徽省也是疫区之一,其中以阜阳地区较为严重,我们选取阜阳市阜南县地区作为调查地点,调查阜南县门诊发热病人中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情况。另外我们还调查了我院门诊发热病人中人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情况,并观察米诺环素和热毒清口服液对人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末梢血或静脉血常规涂片、固定、染色、镜检方法检测了阜南县门诊及我院门诊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发热病人血样中的附红细胞体。另外在我院门诊中人附红细胞体病阳性患者中随机予口服热毒清口服液或米诺环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早晨空腹7-9点抽血、留取大小便标本,检查血涂片、血常规、肝肾功能、小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心电图,并统计治疗效果。观察患者平均退热时间、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涂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值的变化。结果:(1)阜南县门诊发热病人中人附红细胞体病总感染率为(4.4)%,其中以养殖人员感染率最高,占感染人数的66.7%(26/39),占总样本的2.9%(26/896);其中男性、女性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分别为(2.5)%(22/896)和(1.9)%(17/896),男性高于女性,但差异无显着性(P>0.05);(2)我院门诊发热病人中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为3.1%(37/1186),其中有28人为从事家畜养殖、屠宰或者猪肉销售人员,占感染人数的75.7%(28/37),占总样本的2.4%(28/1186)。37例人附红细胞体病患者均有发热、出汗、贫血、黄疸、疲劳等临床症状。实验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网红细胞升高,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血小板正常或降低,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其中参与实验的35例附红细胞体病患者经用米诺环素或热毒清口服液治疗效果明显。结论:(1)血涂片镜下检测人附红细胞体病材料易得,方法简便;(2)阜南县门诊发热病人中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率明显小于之前报道的阜阳地区及全国其他地区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人附红细胞体病感染者主要人群为家畜养殖人员;(3)米诺环素治疗人附红细胞体病效果明显;(4)热毒清口服液治疗人附红细胞体病疗效显着,对患者无不良影响;(5)热毒清口服液与米诺环素对人附红细胞体病疗效无明显差异。
李东,杨素新[4](2013)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文中提出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等临床综合诊断,配合鲜血压片镜检,瑞氏染色镜检等,可较正确地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如能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则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治疗措施:用四环素类广谱抗菌素配合对症疗法,可有效地控制该病。预防:重在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在疾病高发期,用四环素类广谱抗菌素预防,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王德顺[5](2011)在《附红细胞体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简称附红体(EPE)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液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最早于1928年由Schilling和Dinger在啮齿类动物血液中发现[1],以后相继在其他动物中也都证实有本病的存在。迄今为上,已发现并命名的附红体有14种,报道家畜和
韩子强,赵晓辉,于爱莲,李栋,李晓梅[6](2009)在《泰安市附红细胞体感染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指出
谢春芳[7](2007)在《上海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专性血液寄生物猪附红细胞体是附红细胞体中致病力最强的一种,引起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目前世界各地呈广泛流行状态,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有本病发病报道,有的地区甚至爆发流行。本病一般呈隐性感染而不被发现,一旦发病则来势汹涌,诊治延误易导致死亡,耐过仔猪也因发育障碍而成为僵猪,母猪则引起繁殖障碍,流产、死胎、不发情等一系列症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人感染本病后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引起其他并发症状。由于该病是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疾病,存在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本实验根据上海地区郊区猪场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日龄,不同的性别的猪进行随机采样,分组检验。在参照几种附红细胞体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鲜血悬滴压片、染色镜检等基础上,与课题组新建立的PCR分子学检测方法结合,克服了常规检测方法假阳性高等弊端,建立猪附红细胞体病较为客观和准确的检验方法。通过从19个规模化养猪场172份无菌抗凝猪血样PCR检测结果经测序所得结果经BLAST比对检测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地区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平均感染率高达87.94%,是上海养猪业潜在的一个重要人兽共患疾病,应给予高度重视。
何建军[8](2005)在《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及治疗的研究》文中指出为明确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治疗,本研究对衡阳市某猪场的发病猪疫情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附红细胞体的诊断和治疗试验。研究附红细胞体病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探索猪附红细胞体病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1.附红细胞体的诊断试验 通过采用鲜血压片法、血液推片染色法和小白鼠人工感染试验,对该猪场的50头发病猪进行实验室检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猪场发病猪血液中均有附红细胞体,阳性率是100%。病猪红细胞感染强度在10%-50%(++)和50%-75%(+++)的比率较高,分别为32%和36%。通过对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姬姆萨染色,附在红细胞上的附红细胞体被染成紫红色或蓝褐色,如宝石一样镶嵌在红细胞上。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发现采用鲜血压片和血液推片染色诊断方法,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假阳性”现象,认为在诊断附红细胞体病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等综合性诊断手段,并应对病原做深入研究。 2.附红细胞体的治疗和预防试验 将40头试验病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头(其中第5组为对照组,不予治疗),其余四组分别用得米先、长效土霉素、强力霉素、贝尼尔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得米先、长效土霉素、强力霉素、贝尼尔都能抑制和杀灭附红细胞体病原,具有显着的疗效,其治愈率分别为87.5%,92.5%,100%,87.5%。病猪治疗三天后,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变化较明显。强力霉素组与得米先组、长效土霉素组和贝尼尔组相比,三天后的治疗效果不明显,差异不显着。但强力霉素的有效率和治愈率都高于得米先、长效土霉素和贝尼尔。因此强力霉素与得米先、长效土霉素和贝尼尔相比,是一种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
刘小燕[9](2004)在《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调查与诊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附红细胞体病(Eperthrozoonsis,EH)是附红细胞体(Eperthrozoon,简称附红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贫血、黄疸、发热等的一种人、畜、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近几年,国内对该病的报道日益增多。为明确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河南许昌地区的发病、感染状况,本研究在对发病猪场进行疫情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检查的基础上,采用鲜血压片和血液推片染色诊断方法,对许昌地区18个猪场、36个散养户及50份待屠宰猪血样共计349份血样和奶牛、犬、家兔、人的17份血样进行实验室检验,同时采用药物治疗和预防试验,观察猪血液中附红细胞体的消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许昌地区猪血液中均有附红细胞体,阳性率是100%。病猪和健康猪红细胞感染强度在10%-50%(++)的比率较高,分别为44%和49%。在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和药物预防试验的整个过程中,鲜血压片显微镜检查显示各组猪红细胞变形及附红细胞体始终存在;在各阶段此类变化无显着差异,但均有时高时低的波动现象。在进行临床调查过程中,对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衣原体病、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弓形体病和链球菌病进行血清学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出附红细胞体病可能与其它疾病有混合感染现象。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发现采用鲜血压片和血液推片染色诊断方法,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假阳性”现象,认为在诊断附红细胞体病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等综合性诊断手段,并应对病原做深入研究。
陈钟鸣,张志成,张智勇[10](2004)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等临床综合诊断,配合鲜血压片镜检,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可较正确地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如能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则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防治措施:用广谱抗菌素配合综合疗法,可有效地控制该病。预防:重在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在疾病高发期,用四环素类广谱抗菌素预防,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阜阳市人畜附红细胞体病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阜阳市人畜附红细胞体病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安徽部分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符号表 |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材料方法 |
1.1 材料 |
1.1.1 样品来源 |
1.1.2 质粒和菌株 |
1.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1.4 主要溶液的配置 |
1.2 方法 |
1.2.1 形态学观察 |
1.2.1.1 鲜血压片观察 |
1.2.1.2 姬姆萨染色检查 |
1.2.2 E.suis 16S rRNA 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
1.2.2.1 猪附红细胞体模板的提取 |
1.2.2.2 猪附红细胞体的 16S rRNA的引物设计 |
1.2.2.3 扩增体系及反应条件 |
1.2.2.4 扩增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
1.2.2.5 PCR产物的克隆 |
1.2.2.6 重组质粒的pMD18T-E.suis 16S rRNA PCR鉴定 |
1.2.2.7 序列同源性和遗传性分析 |
1.2.2.8 重组质粒pMD18T-E.suis 16S rRNA的提取 |
1.2.2.9 所建立的E.suis PCR方法特异性试验 |
1.2.2.10 所建立的E.suis PCR方法敏感性试验 |
1.2.3 安徽部分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2 结果 |
2.1 附红细胞体形态学检查结果 |
2.1.1 鲜血压片观察结果 |
2.1.2 吉姆萨染色观察结果 |
2.2 E. suis 16S rRNA基因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
2.2.1 PCR扩增E. suis 16S rRNA基因结果 |
2.2.2 PCR鉴定重组质粒pMD18T-E. suis 16S rRNA结果 |
2.2.3 E. suis 16S rRNA基因PCR产物测序结果 |
2.2.4 序列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 |
2.2.5 特异性试验结果 |
2.2.6 敏感性试验结果 |
2.3 安徽部分地区E.suis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2.3.1 PCR检测待检血样的E.suis |
2.3.2 不同规模猪场E.suis调查结果 |
2.3.3 两种方法对E.Suis的检出情况 |
2.3.4 不同地区E.suis检出情况 |
2.3.5 不同季节猪场E.suis检出率 |
2.3.6 不同来源仔猪检出阳性率 |
2.3.7 不同日龄猪只检出阳性率 |
3.讨论 |
3.1 猪附红细胞体诊断方法 |
3.2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 |
3.3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安徽省泗县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 |
综述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检测仪器 |
1.1.2 细胞与载体 |
1.1.3 主要试剂 |
1.1.4 病料来源 |
1.1.5 试验方案设计与分组 |
1.1.6 引物设计 |
1.1.7 主要溶液配制 |
1.2 方法 |
1.2.1 临床症状观察 |
1.2.2 血涂片染色镜检法 |
1.2.3 分子生物学PCR方法检查 |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观察结果分析 |
2.2 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 |
2.3 PCR检测结果 |
2.3.1 PCR扩增目的基因 |
2.3.2 基因测序结果 |
2.4 不同地点养殖场感染情况 |
2.5 不同规模养殖场发病情况 |
2.6 不同月龄猪群发病情况 |
2.7 PCR检测法与血涂片染色法对比 |
3 讨论 |
3.1 附红细胞体发病情况 |
3.2 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 |
3.3 养殖环境、饲养规模、月龄大小等与附红细胞体感染关系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外感发热病人附红细胞体病的检出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指标观测 |
3 附红细胞体的检测 |
4 统计学处理 |
5 结果与分析 |
6 讨论 |
7 结论 |
8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床症状 |
二、病理变化 |
三、流行病学特点 |
四、诊断方法 |
1. 血液学诊断 |
2. 其它诊断方法 |
3. 动物接种试验 |
五、主要防治措施 |
1. 杀灭或抑制血液中的附红体 |
2. 对症治疗 |
3. 预防 |
(5)附红细胞体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 |
1.1 分类与命名 |
1.2 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
2 流行病学 |
2.1 地区分布 |
2.2 宿主范围 |
2.3 传播途径 |
2.3.1 接触动物传播: |
2.3.2 血源性传播: |
2.3.3 胎盘传播: |
2.3.4 吸血昆虫传播: |
2.3.5 消化道传播[29] : |
2.4 人群分布 |
3 临床表现与诊断 |
3.1 临床症状 |
3.2 诊断学 |
3.2.1 形态学诊断: |
3.2.2 动物接种: |
3.2.3 免疫学诊断: |
3.2.4 分子生物学诊断: |
4 预防 |
(6)泰安市附红细胞体感染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调查与采样 |
1.2.2 结果判定 |
1.3 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1 不同地区人群感染率 |
2.2 不同职业人群附红细胞体感染率 (表1) |
2.3 健康状况与感染关系 |
2.4 性别与感染关系 |
3 讨 论 |
(7)上海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附红细胞体文献综述 |
1 病原体 |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3 致病机理 |
4 诊断 |
5 治疗与控制 |
第二章 猪附红细胞体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上海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调查 |
1 方法 |
2 数据与结果分析 |
3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
(8)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
1 附红细胞体病的历史与分布 |
2 病原学及生物学特性 |
2.1 分类 |
2.2 形态结构 |
2.3 染色特性 |
2.4 运动特性 |
2.5 培养特性 |
2.6 抵抗力 |
3 流行病学 |
4 致病机理 |
5 临床症状 |
6 病理变化 |
7 诊断 |
7.1 鲜血悬滴镜检 |
7.2 血涂片染色镜检 |
7.3 电镜检查 |
7.4 生物学诊断 |
7.5 血清学诊断方法 |
7.6 分子生物学诊断 |
8 防治现状 |
第二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方法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血液压片观察 |
2.2 血液推片观察 |
2.3 碘制动试验 |
2.4 人工感染小白鼠试验 |
2.5 临床症状 |
2.6 病理变化 |
3 讨论 |
3.1 血液压片镜检法 |
3.2 血液推片染色法 |
3.3 人工感染小白鼠试验 |
3.4 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 |
3.5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理变化 |
3.6 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三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疗效和预防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分组 |
1.3 试验方法 |
1.4 药物预防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临床症状变化 |
2.2 红细胞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检查 |
2.3 动物转隐率的检查 |
2.4 疗效的检查 |
2.5 有效率的检查 |
2.6 药物预防试验结果 |
3 讨论 |
3.1 得米先 |
3.2 长效土霉素 |
3.3 强力霉素 |
3.4 贝尼尔 |
3.5 疗效比较 |
3.6 药物预防 |
3.7 猪附红细胞体的预防 |
第四章 小结 |
1. 猪附红细胞体病原学特点 |
2.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 |
3.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 |
4.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预防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符号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调查与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1 血样 |
1.1.2 组织器官 |
1.1.3 血清 |
1.2 EDTA-钾抗凝瓶 |
1.3 染色液 |
1.3.1 瑞氏(Wright)染色液配制 |
1.3.2 姬姆萨(Giemsa)染色液配制 |
1.4 相关疫病诊断试剂盒 |
1.5 鲜血培养皿 |
1.6 马丁氏肉汤 |
1.7 生化反应管 |
1.8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疫情调查与样品采集 |
2.1.1 发病情况和临床调查 |
2.1.2 样品的采集 |
2.2 实验室检验 |
2.2.1 直接血液压片镜检 |
2.2.2 血液推片染色镜检 |
2.3 药物治疗试验 |
2.4 药物预防试验 |
2.5 相关疾病的检验 |
结果与分析 |
1 临床调查与分析 |
1.1 发病情况 |
1.2 临床表现 |
1.3 病理变化 |
2 实验室诊断与分析 |
2.1 血液压片检验 |
2.2 血液推片染色检验 |
3 药物治疗和预防试验 |
4 相关疾病检验结果 |
讨论 |
1 许昌地区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形势 |
2 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 |
3 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和预防 |
4 猪附红细胞体病与相关病 |
5 附红细胞体病诊断方法的分析 |
5.1 血液压片镜检法 |
5.2 血液推片染色法 |
结论 |
文献综述 |
1 附红细胞体病的历史与分布 |
2 病原体及其生物学特性 |
3 致病机理 |
4 生活史 |
5 传播途径 |
6 临床症状 |
7 病理变化 |
8 诊断 |
9 防治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阜阳市人畜附红细胞体病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徽部分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 刘喆.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4)
- [2]安徽省泗县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D]. 许魁. 安徽农业大学, 2016(02)
- [3]外感发热病人附红细胞体病的检出及治疗[D]. 董慧慧.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4(12)
- [4]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J]. 李东,杨素新. 农民致富之友, 2013(10)
- [5]附红细胞体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 王德顺. 口岸卫生控制, 2011(05)
- [6]泰安市附红细胞体感染人群流行病学调查[J]. 韩子强,赵晓辉,于爱莲,李栋,李晓梅. 中国公共卫生, 2009(05)
- [7]上海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调查[D]. 谢春芳.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4)
- [8]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及治疗的研究[D]. 何建军. 湖南农业大学, 2005(05)
- [9]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调查与诊断分析[D]. 刘小燕.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10]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J]. 陈钟鸣,张志成,张智勇.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