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细胞肺癌双途径化疗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赵晓龙[1](2020)在《外泌体在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耐药仍然是造成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差的的主要原因,然而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耐药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铂类耐药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外泌体和免疫调控介导的耐药可能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携带生物活性物质的纳米级囊泡,根据前期研究基础,我们提出外泌体可能通过其携带的碱基切除修复关键基因APE1或某些micro RNA传递耐药性。其次,位于肿瘤细胞上的免疫检查点关键分子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PD-1)结合可以抑制免疫反应,而机体的免疫状态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由此我们推测,PD-L1单核苷酸多态性也可能对铂类化疗疗效产生影响。本研究将从以上两个层面对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耐药机制进行探索研究,为综合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化疗的有效性,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采用高速离心和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收集外泌体。用PKH26对外泌体染色后,激光共聚焦观察其进入细胞内的情况。将带GST标签的APE1纯化蛋白(GST-APE1)与A549细胞共同孵育后,观察细胞内GST-APE1的定位情况。采用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在不同浓度顺铂下的存活能力和凋亡率。采用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APE1的功能抑制剂处理与不同分组外泌体共同孵育后的A549细胞,观察处理后A549细胞在顺铂中的存活率以及-H2AX蛋白变化情况。选取接受铂类化疗方案治疗的NSCLC患者共136例,对血浆外泌体进行提取和鉴定。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血浆外泌体APE1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APE1表达。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铂类化疗应答组(CR+PR)和铂类化疗无应答组(SD+PD),观察APE1表达水平与患者治疗敏感性的关系。2.采用micro RNA芯片检测顺铂(CDDP)处理后外泌体micro RNA的变化情况。采用mi R-1273a mimic、inhibitor或阴性对照转染A549细胞以构建不同mi R-1273a表达水平的细胞。用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凋亡分析检测不同表达水平的mi R-1273a对细胞在顺铂中存活能力和凋亡率的影响。将A549细胞与高表达mi R-1273a的外泌体共同孵育,研究高表达mi R-1273a外泌体对细胞在顺铂中存活能力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 R-1273a的靶基因,并用Western blot和q PCR进行验证。选择行铂类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85例(其中36例用于国际合作研究),用于临床疗效评价。RT-q PCR用于检测血浆外泌体micro RNA水平;ELSIA用于检测血浆SDCBP或APE1水平。3.收集281例行铂类化疗方案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并提取DNA。251名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进行基因型分型。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分组个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用Kaplan-Meier分析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评价不同基因型患者的预后情况。研究结果1.成功收集到NSCLC源性外泌体,PKH26染色后可观察到着色的外泌体进入受体细胞内。A549细胞与外泌体共同孵育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下降,凋亡率降低,同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都有所增强。顺铂处理A549细胞后,细胞和外泌体内的APE1表达增高。与高表达APE1的外泌体共同孵育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下降,凋亡率降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都有所增强。APE1的碱基切除修复功能在外泌体APE1介导的细胞对顺铂敏感性变化中发挥主要作用。在临床样本中,外泌体中的APE1是外周血中APE1存在的主要方式。与健康对照者相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泌体APE1高表达。对铂类化疗无应答组的患者血浆外泌体APE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铂类化疗应答组的患者。2.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共有276个mi RNAs在顺铂刺激下产生的外泌体(EXOCDDP)中变化>2倍,其中mi R-1273a在这些mi RNAs中的表达差异最为显着。过表达mi R-1273a增强了A549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外泌体传递mi R-1273a同样可以增强受体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SDCBP(Syndecan binding protein)可能是mi R-1273a发挥作用的靶点之一。对铂类化疗无应答组的患者血浆外泌体mi R-1273a的水平明显低于对铂类化疗应答组的患者。合作项目结果显示,敲低A549细胞APE1后,外泌体中61个mi RNAs发生显着性变化,其中mi R-130b和mi R-200c的变化可能与NSCLC铂类化疗的疗效有关。3.对9个常见位点的PD-L1 SNP进行检测后,发现PD-L1 rs7866740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G等位基因频率(P=0.001)。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患NSCLC的风险显着高于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OR=3.532,95%CI=1.232-10.129)。Kaplan-Meier分析表明,PD-L1 rs2890658 CA+AA基因型的PFS和OS明显低于CC型(P<0.05);PD-L1 rs822336 GC+CC的OS明显低于GG型(P<0.05)。Cox生存分析显示,携带PD-L1 rs2890658 CA+AA基因型的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较差(PFS:校正后HR=1.367,95%CI=1.0-1.8,P=0.038;OS:校正后HR=1.402,95%CI=1.0-1.9,P=0.026)。携带PD-L1 rs822336 GC+CC基因型的患者预后较差(校正后HR=1.393,95%CI=1.1-1.8,P=0.021),但与疗效无显着相关性。研究结论1.铂类药物刺激下NSCLC外泌体APE1增高,高表达APE1的外泌体可以降低受体细胞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2.APE1的碱基切除修复功能可能在外泌体APE1介导的铂类化疗耐药中发挥关键作用。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外泌体APE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疗效相关。4.外泌体mi R-1273a的下降与受体细胞铂类敏感性下降有关。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外泌体mi R-1273a水平与铂类化疗的疗效有关。6.APE1可能通过调控外泌体mi R-130b和mi R-200c水平促进NSCLC铂类耐药。7.PD-L1基因的rs7866740位点与NSCLC易感性有关。PD-L1基因的rs2890658和rs822336位点与NSCLC的预后有关。
邓雯琦[2](2020)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单臂临床试验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门诊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否能延缓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进展,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病例观察性研究,未设置对照组,运用前瞻性研究观察的方法。通过张培彤主任在广安门医院的门诊收集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病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肿瘤的发病及治疗情况,通过电子问卷调查表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及评估生活质量,计算组内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与国内外报道的数据相比较,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1.生存期及生存率:截止到末次随访时间2020年3月15日,本研究纳入的8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44.5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尚无法估计。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53%、44%。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84%、7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中药服用时间2个因素是PFS和OS的共同影响因素,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性别、中央型/周围型、一线治疗疗效3个因素是PFS的影响因素,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KPS评分、吸烟史、左肺/右肺、淋巴结转移、分期、少量胸水、是否手术、化疗周期数、胸部放疗、序贯/同步、预防性脑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11个因素由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尚不能表明是PFS及OS的影响因素。3.COX多因素分析:年龄、中央型/周围型、中药服用时间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女性可能是无进展生存期的保护因素,其发生进展的风险是男性患者的0.38倍,但差异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年龄≥60岁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与年龄<60岁患者相比,其发生进展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3.7(P<0.05)。周围型肺癌属于无进展生存期的保护因素,其发生进展的风险是中央型肺癌患者的0.37倍(P<0.05)。与中药服药时间>36m作对比,服药时间为6~12m是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其RR=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是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其发生死亡的风险是年龄<60岁患者的16.5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患者的生活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中西结合治疗对患者的KPS评分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初步结果显示,中药服用时间以24~36m疗效最佳。
林宇[3](2020)在《安罗替尼联合高氧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对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采用安罗替尼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的乏氧微环境,再结合Carbogen气体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再联合同时结合现代放疗技术,研究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作用于裸鼠成瘤模型后,利用小动物PET-CT的乏氧探针进行检测其肿瘤区域氧合状态的变化,并联合放射治疗作用于裸鼠成瘤模型,然后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乏氧因子和凋亡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在细胞水平通过低氧和常氧联合安罗替尼和放射治疗作用后检测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和凋亡水平的变化;在临床试验中,安罗替尼和Carbogen共同作用联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评价疗效,最终明确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是否能够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凋亡进而提高放疗敏感性。研究结论: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并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引起HIF-1表达下降,并导致凋亡因子Bcl-2表达下降和Caspase3表达升高,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提升放疗敏感性;三者联合可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敏感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临床上患者可以耐受,可以安全用于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第一部分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吸入对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放射治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其联合放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中的协同作用。研究方法利用A549细胞株构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联合安罗替尼和Carbogen作用后,通过微型PET检测裸鼠模型肿瘤组织的乏氧改善情况,并对肿瘤组织中乏氧区域进行免疫荧光和放射自显影检测,明确乏氧标记物哌莫硝唑和GULT-1的表达变化,同时在裸鼠成瘤模型安罗替尼和Carbogen联合放疗作用后,制备肺癌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标本中HIF-1a、Ki-67、凋亡因子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本研究成功构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经18F-FDG微型PET检查,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作用组中裸鼠肺癌组织中对于18F-FDG的摄取显着低于空气吸入组(P=0.02),单纯Carbogen吸入组中裸鼠肺癌组织对18F-FDG的摄取也显着低于空气吸入组(P=0.03),而在裸鼠正常组织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18F-FDG的摄取几乎没有影响;2.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单纯空气吸入后,裸鼠肺癌肿瘤组织区域内乏氧探针哌莫硝唑和GULT-1表达升高,组织乏氧区域显示清晰,而在实验组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吸入组和单纯Carbogen吸入组中,乏氧区域内则出现哌莫硝唑表达下降和GLUT-1表达升高,说明之前的乏氧区域在联合作用和单纯Carbogen作用后,均已经处于氧合状态;3.在放射自显影研究中,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吸入后,裸鼠成瘤模型肿瘤组织中检测18F-FDG的摄取,其摄取量(4.19±1.32%)显着低于空气吸入组的摄取量(9.67±4.35,n=5 mice,P<0.01)。并且,在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组中,肿瘤组织GLUT-1表达高的区域中哌莫硝唑表达降低;4.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则显示,在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协同放射治疗组中HIF-1a、Ki-67和Bcl-2的表达水平比单纯放疗组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而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研究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中,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作用后能够提升肿瘤乏氧区域氧合状态,可以改善乏氧微环境。2.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中,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并给与放射治疗后,肿瘤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下降,Ki-67表达下降,凋亡因子Bcl-2表达下降和Caspase3表达升高,肿瘤的增殖水平明显减低,放射敏感性得到提升。第二部分安罗替尼结合高氧联合放射治疗对A549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为了明确安罗替尼改善乏氧微环境后,不同氧浓度条件培养下的A549细胞株射线敏感性改变的机制。研究方法在A549细胞株低氧培养联合放疗和常氧培养联合放疗,并同时加入安罗替尼作用后,通过MTS和划痕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IF-1a、Ki-67、凋亡因子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MTS检测结果显示,在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的细胞增殖水平最低,而在单纯低氧组的细胞增殖水平最高(P=0.01);2.在划痕实验中,结果发现与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相比较,对照组低氧24h的细胞划痕生长速度最快,而常氧24h+放疗4Gy细胞划痕生长速度也快于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3.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细胞的凋亡水平相比较,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的晚期凋亡率显着增高(P<0.05);4.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中Caspase3表达降升高,HIF-1a、Ki-67和Bcl-2的表达水平均下降。研究结论安罗替尼和高氧联合使A549细胞放射治疗敏感性提高机制之一,可能是二者相互作用改善肿瘤微环境后,使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HIF-1表达下降,并导致凋亡因子Bcl-2表达下降和Caspase3表达升高,导致增殖能力下降。第三部分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联合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研究目的本临床研究,拟观察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是否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局控率和近期疗效。研究方法50例病理确诊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联合放疗)和对照组(Carbogen联合放疗)。两组患者均接收处方剂量:60-66Gy/30-33次,相同标准的三维适形放疗,并且自放射治疗计划开始实施起,每次放射治疗前5min开始给予Carbogen气体吸入,至放射治疗结束停止,吸入时间为15±6min,设置气体流量10L/mi。安罗替尼用法:实验组患者按照推荐剂量12mg/次,每日1次,早餐前口服,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研究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全部完成预定治疗及随访。在治疗结束3个月、和6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CR分别是52%和24%,60%和32%(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48%,84%和56%(p<0.05)。本研究得出Carbogen联合放疗PR增敏比为1.35,CR增敏比1.2。实验组在30-40Gy之间,两组的消退率相差不大,但50-60Gy时,二者的消退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的局控率更好。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未见明显的肝、肾和神经毒性反应,心脏毒性未观察到Ⅲ级及以上反应,临床未观察到Ⅳ级不良放疗反应。血压升高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经加强降压治疗,继续完成放疗;手足综合征在对照组未出现。胃肠道反应两组相似。研究结论1.安罗替尼和Carbogen联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局控率、PR率和CR率,提示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敏感性。2.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联合放射治疗临床应用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安罗替尼自身副作用高血压及手足综合征经过积极处理可以耐受,但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
孟子琦[4](2020)在《基于整合生物信息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三种常见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在世界范围内,肝癌、胰腺癌、肺癌高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前列,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药注射剂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多功能的特点,导致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严重影响了国际化的进程。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伴随着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新理念、新思路不断涌现,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成为提高中医药研究水平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整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确认肝癌、胰腺癌中的关键基因。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筛选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并进行网络构建,从系统层面揭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复杂机制。研究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肝癌关键基因研究中,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使用limma包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之后采用RobustRankAggreg包对数据集进行整合分析,筛选出共同被确认为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STRING获取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信息,导入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使用MCODE进行模块分析。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KM plotter、GEPIA进行生存分析、表达水平分析和关联性分析。在胰腺癌关键基因研究中,从TCGA数据库下载转录组测序数据和患者的临床信息,利用WGCNA包构建共表达网络、识别基因模块并与临床信息相关联。通过Cytoscape对模块进行可视化,并使用CytoHubba确定关键基因。通过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富集分析,并通过DAVID进行KGEE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urvival包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随后根据单因素的P值筛选基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生存相关的线性风险评估模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高、低风险组样本的总体生存率差异情况。采用survivalROC包绘制ROC曲线,评价预后模型的预测准确性。2.网络药理学分析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获得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通过 STITCH、SuperPred、SwissTargetPrediction、TCMSP 获取化学成分的靶点。通过TTD、GEO、TCGA获得肝细胞癌相关基因。使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化合物-肝细胞癌靶点网络”、“药物-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对网络的关键拓扑参数进行分析。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KM plotter、GEPIA进行生存分析和关联性分析。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胰腺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获得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通过 STITCH、SuperPred、SwissTargetPrediction、TCMSP 获取化学成分的靶点。通过合并TTD、TCGA以及WGCNA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得到胰腺癌相关基因。随后通过STRING获取蛋白互作信息。使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化合物靶点-胰腺癌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药物-化合物-蛋白互作靶点-通路网络”,并使用MCODE对网络进行模块分析。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获得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通过STITCH、SuperPred、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化学成分的靶点,通过TTD、OMIM获得肺癌相关基因。随后通过STRING获取蛋白互作信息。使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肺癌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化合物-肺癌靶点网络”、“药物-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对网络的关键拓扑参数进行分析。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systemsDock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研究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对13个肝细胞癌基因芯片数据集进行整合分析,得到380个差异基因,包括293个下调基因和87个上调基因。通过蛋白互作网络与模块分析得到1 1个关键基因(CDK1、CCNB2、CDC20、CCNB1、TOP2A、CCNA2、MELK、PBK、TPX2、KIF20A、AURKA)和2个重要模块。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与代谢相关通路有关,关键基因和模块1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生存分析发现关键基因均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表达水平分析表明关键基因均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关联性分析表明CDK1的表达与其他关键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对TCGA胰腺癌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筛选,共得到177个样本和5000个基因用于WGCNA分析,并得到11个基因模块。通过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和患者的生存状态最终筛选出黑色模块和蓝色模块作进一步研究。GO富集分析显示黑色模块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蓝色模块与肿瘤的分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黑色模块中的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等通路上。蓝色模块中的基因主要富集在粘蛋白型O-聚糖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ECM-受体相互作用、紧密连接等通路上。通过网络分析,分别筛选出黑色模块和蓝色模块中的5个关键基因(NCAPG、BUB1、CDK1、TPX2、DLGAP5;INAVA、MST1R、TMPRSS4、TMEM92、SFN),且这些基因均在胰腺癌中高表达。生存分析得到5个基因构建预后模型,其中TSPOAP1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ADGRG6、GPR87、FAM111B、MMP28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2.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6个关键靶点(BCHE、SRD5A2、EPHX2、ADH1C、ADH1A、CDK1),其中 CDK1 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其余5个均为低表达。GO富集分析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调控的与肝细胞癌有关的靶点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凋亡过程调控、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中。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与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有关。此外,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SRD5A2、EPHX2、ADH1C、ADH1A的表达与CDK1的表达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生存分析结果表明,CDK1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SRD5A2、EPHX2、ADH1C、ADH1A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胰腺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网络分析与模块分析,筛选出6个关键靶点(AKT1、MAPK1、MAPK3、EGFR、CDK1、JAK1)和3个重要模块。GO富集分析显示,3个重要模块主要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JAK-STAT级联、MAPK级联、磷酸化,凋亡过程调控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3个重要模块显着富集在细胞周期、Erb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通路上。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作用机制研究中,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8个关键靶点(CHRNA3、DRD2、PRKCA、CDK1、CDK2、CHRNA5、MMP1、MMP9)。GO 富集分析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调控的与肺癌有关的靶点显着富集在有丝分裂细胞周期G1/S转换、蛋白质磷酸化、ERK1和ERK2级联的调控、激酶活性等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中。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参与癌症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PI3K-Akt信号通路、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等通路。研究结论本研究综合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系统层面揭示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初步阐释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协同调控多个关键靶点和通路有关。本研究可为中药注射剂治疗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线索和思路,为进一步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的基础实验研究以及促进治疗肝癌、胰腺癌、肺癌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姚子昂[5](2020)在《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进展期NSCLC的队列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肺癌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是恶性肿瘤,也是我国目前最高发最致命的恶性肿瘤。由于肺癌的发病特点,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属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进展期。在这其中NSCLC占到了肺癌患者的85%左右,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随着肿瘤精准治疗和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临床对于进展期NSCLC患者的一线方案选择是根据患者是否有驱动基因(EGFR、ALK、ROS1、BRAF等)突变来决定的。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首选靶向治疗作为一线方案;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首选含铂两药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方案。对于不适用靶向治疗的进展期NSCLC患者,双药联合化疗虽然疗效确切,但因其毒副作用譬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疲乏等全身症状显着影响了患者的耐受性,并且存在耐药后进展等问题。随着肿瘤治疗理念的更新,目前对于肿瘤治疗的评价指标已经不再局限于对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PFS、OS等,患者的主观感受、生存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进展期NSCLC化疗疗效并且改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临床热点。中医药治疗以其优越的兼容性,和安全可靠的疗效,已越来越多地被肿瘤临床实践所采纳。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对于进展期NSCLC中医药联合化疗可起到协同增效,减低毒副反应、提升患者生存状态。其中艾迪注射液作为抗肿瘤中成药制剂的代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性。目的:评价艾迪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进展期NSCLC一线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其安全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于14个医院纳入初诊初治的驱动基因为阴性的Ⅲ-Ⅳ期NSCLC带瘤患者180例,以艾迪注射液为暴露因素分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队列(以下简称“艾迪队列”)和化疗队列。化疗队列的治疗方案参考NCCN指南推荐的标准一线含铂双药联合方案化疗执行;艾迪队列治疗方案在标准一线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规范剂量(50-100mlQd)的艾迪注射液执行。化疗以21-28天为一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的治疗期为入组至2周期化疗完成,随访期为2周期化疗后至入组后1年。瘤体控制情况的评价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患者生存质量评价采用美国肺癌生存质量评分量表(FACT-L4.0);患者身体功能状态评价采用卡氏(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患者中医证候采用肺癌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表;安全性评价采用NCI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为2周期化疗后的疾病控制率(DCR);次要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FS)、一年存活率、总生存期(OS)、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和KPS评分变化情况;安全性指标为不同级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数据录入采用Excel软件进行汇总整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完成。结果:本研究自2017年07月至2019年12月,共纳入188例NSCLC患者,有效病例180例,其中艾迪队列90例,化疗队列90例。入组时两队列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基线FACT评分、基线KPS等各领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队列患者具有可比性。经过2周期治疗后,艾迪队列的DCR为75.6%,化疗队列的DCR为5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艾迪队列平均PFS为7.05±0.44个月,中位PFS为7±0.78个月;化疗队列的平均PFS为4.56±0.35个月,中位PFS为3±0.35个月;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艾迪队列平均的OS为11.89±0.07个月,一年存活率为79%;化疗队列的平均OS为11.83±0.08个月,一年存活率为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质量评方面,2周期化疗后艾迪队列生存质量评分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为89.0(85.0-93.0),化疗队列为87.0(82.0-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队列生存质量评分相比于基线时,均有显着提高。两队列患者治疗后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基线KPS相比自身前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两队列患者治疗后的疲乏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和基线时疲乏状态相比,前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队列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艾迪队列显着优于化疗队列。安全性评价方面,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三项指标艾迪队列出现NCI不良反应的人数低于化疗队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肌酐(CRE)三项指标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两队列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NSCLC可使得患者的2周期后疾病控制率提升,并且对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有明显增益;对于患者1年存活率、总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评分、KPS评分的均显现增益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有显着优势;对于化疗相关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有显着保护作用,但对化疗造成的肝肾功能损害保护作用不明显。总体而言,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对于进展期NSCLC患者有减毒增效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范瑞[6](2019)在《金复康口服液联合辅助化疗治疗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RCT研究观察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的完全切除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两种治疗方案(中西医综合治疗对比单纯化疗)的疗效有无差别。这是首次将循环肿瘤细胞引入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体系。其次,通过评价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术后患者病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应用于中医药干预疗效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的RCT研究方法,研究人群为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集的来自4个分中心共122例完全切除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期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分别按照分中心随机分组方案分配到两组。其中治疗组59例、对照组63例。两组受试者都采用术后辅助含铂标准双药化疗。金复康加化疗组治疗方案稍有不同:在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辅助化疗治疗之外,按照研究方案规律口服金复康口服液治疗。计划完成4周期治疗及后续随访。本研究由于观察及随访病例时间有限,数据分析时按照治疗周期完成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完成2周期化疗组(n=83),完成4周期治疗组(n=54)。主要观察指标是循环肿瘤细胞,次要观察指标是生活质量、中医症状改善情况、肿瘤指标、免疫指标、6-12个月的无病生存率、无病生存期等。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观察指标按照其数据分布特点选择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得出结论。结果1.化疗2周期后循环肿瘤细胞计数治疗后治疗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略增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可一定程度降低循环肿瘤细胞(P>0.05);化疗4周期后治疗组循环肿瘤细胞略低于对照组(P>0.05)。2.CTC与CEA水平呈正相关(r=0.179、P<0.05);与Cyfra211水平呈正相关(r=0.181,P<0.05);与Scc Ag水平呈正相关(r=0.239,P<0.05);与CD3+水平呈负相关(r=-0.385,P<0.05);CTC计数在TNM分期、T分期、N分期、病理类型因素之间尚无明显相关性(p>0.05)。3.在生活质量方面,功能领域中,治疗后治疗组改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领域中,治疗后治疗组气促、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症状改善(P<0.05);对照组疲乏、气促、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症状加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疲乏、气促、食欲不振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显着提升总健康水平(P<0.01)。4.在体力状况评分方面,化疗4周期后治疗组ZPS评分治疗中上升,治疗后下降,对照组连续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中医症候积分方面,神疲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更显着(P<0.01)。6.在肿瘤指标方面,治疗组治疗后Scc A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P<0.05P<0.01),同时治疗后Scc A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9,P<0.05)。7.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后CD3+、CD4+、CD8+、CD4+/CD8+较治疗前略升高,其中CD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近期疗效评价中,治疗组6、12个月的无病生存率为98%、93%,对照组6、12个月的无病生存率为90%、84%(p=0.301,p>0.05)。9.在化疗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前瞻性临床试验发现化疗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金复康口服液可能可以辅助化疗进一步降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2.本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了CEA、Cyfra211、Scc Ag水平越高,CTC计数越高;CD3+水平越高,CTC计数越低;一定程度上支持CTC可以参与到早期肺癌预后判断的相关研究中的提议。3.金复康口服液能改善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金复康口服液联合化疗改善疲乏症状,显着改善呼吸困难、气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症状,显着改善总体健康状况。4.金复康口服液可以降低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ZPS评分,但对KPS评分无明显影响。5.金复康口服液显着改善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症候,改善神疲乏力症候。6.金复康口服液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Scc Ag水平。7.金复康口服液能调节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8.金复康口服液联合化疗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治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很可能提高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6、12个月的无病生存率。9.金复康口服液不会增加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唐春梅[7](2019)在《肺癌化疗药物给药途径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一)回顾分析某院肺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情况,探讨肺癌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在用药方案、化疗剂量、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给药途径相关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表现出的优缺点,为解决在个体化治疗中,面对循证医学上表明有多个给药途径均能有效控制患者肿瘤的情况时,临床医生如何选择最佳给药途径,提供各肺癌化疗给药方式临床参考。(二)总结各化疗药物给药途径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特点,为临床药师面对具体化疗给药途径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某三甲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肺癌并住院的331名患者所接受共计1307次的化学疗程为研究对象。调阅其电子病历,住院信息总表及临床病历、医嘱,详细记录患者的信息包括:病案号、性别、年龄、入院诊断时间、肿瘤类型、分期、转移情况、KPS评分、化疗方案、用药途径、化疗用药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在表现、程度、持续时间、治疗措施、化疗不合理用药等情况。归纳该院肺癌患者化疗用药特点,利用excel软件和Graphpad Prism 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肺癌不同用药途径的化疗药物选择种类、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相关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一)共计1307次肺癌化疗中,经外周静脉途径占45.98%、中心静脉途径占38.48%、支气管动脉灌注给药途径占9.94%、胸腔内灌注占4.36%、口服化疗占1.22%。(二)化疗用药种类及剂量:中心、外周静脉给药途径化疗的用药种类及剂量基本一致;胸腔灌注化疗方案单一为顺铂注射液;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案均为联合化疗用药;口服化疗使用替吉奥胶囊无指征用药较常见;使用顺铂注射液化疗的多个给药途径中,除口服给药途径以外,顺铂使用剂量以中心静脉化疗及周围静脉化疗最大,支气管动脉灌注次之,胸腔灌注剂量最小。(三)肺癌化疗不良反应中:外周静脉途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药物外渗32例中有5例导致严重组织坏死,32例中,70岁以上患者共计24例占75%;中心静脉给药途径中,无药物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59%低于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胸腔灌注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表现为胸膜反应,其中1例并发脑梗塞,胸腔灌注穿刺点感染发生率8.77%高于其它途径;支气管动脉灌注给药途径为股动脉血肿。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在消化道及骨髓抑制等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方面,静脉给药途径发生率多于口服及胸腔灌注给药途径。(四)2863条化疗医嘱中,合格医嘱2682条,医嘱合格率为93.68%。肺癌化疗不合理用药表现为:口服给药途径存在选药不合理;胸腔灌注化疗给药途径存在着给药操作不合理、适应症不合理、用药方案不合理;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给药预处理用药不合理、剂量不合理,手术后复发患者适应症不合理;静脉给药途径常见用药方案、剂量、辅助用药不合理等。结论:(一)经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化疗给药途径治疗肺癌:两者在化疗方案和化疗药物使用剂量上基本一致,相对于外周静脉给药途径而言,中心静脉给药有避免药物外渗、组织坏死、降低外周静脉炎的优点,这对于血管脆性较大的老年患者、其它容易导致化疗时药物外渗的人群以及反复接受化疗的人群具有获益性;但中心静脉给药容易发生药物注射侧肢体深静脉血栓,故对于血液高凝状态及伴有静脉血栓疾病、脑梗塞的血栓人群建议使用周围静脉给药途径。(二)支气管动脉灌注给药途径的肺癌患者中,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注意股动脉血肿,住院科室与介入治疗科之间的衔接失误可导致预处理不合理;对于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选取给药途径前,需查询手术记录是否切断供血侧支气管动脉。(三)胸腔灌注给药治疗肺癌中,化疗药物选择单一,相对于其它给药途径其优点是:顺铂使用剂量最小,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较轻;缺点是:存在着胸膜反应甚至诱发脑梗塞等严重病例、穿刺点感染、反复有创操作胸穿放液等,故在选择该途径时建议提前预防并并做好沟通。针对普通患者小剂量使用顺铂未强调水化的情况,本文发现对于进食较少伴有糖尿病等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基础疾病患者使用顺铂未强调水化,可出现急性肾衰,故建议类似情况充分水化有利于患者获益。(四)肺癌化疗的口服药物制剂可供选择种类相对较少,临床上应避免使用替吉奥胶囊等无肺癌治疗适应症药物。口服给药存在部分消化道溃疡出血病例,用药前需检查有无消化道溃疡,及时预防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获益。(五)各给药途径的不合理用药呈现不同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为临床药师指导临床医师在合理用药方面提供参考,提高化疗用药安全。
周婷婷[8](2019)在《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为肺癌(lung cancer,LC),是一种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吸烟、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射及遗传和基因改变等因素均可导致肺癌的发生。肺癌按其组织病理学分类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大类,且NSCLC占肺癌的大多数。刺激性干咳、咯血、气短、发热、消瘦及其肺外转移症状为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目前治疗肺癌的手段主要有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而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已为中晚期,错失了手术最佳时期,放化疗手段也已进入平台期,且化疗后不良反应严重,而靶向治疗仅针对特定的基因型且价格昂贵,中医药因其毒副作用低、价格低廉、疗效可观等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肺癌归属于中医“癌病”范畴,在中医学中并无具体的病名记载。根据肺癌的临床表现予以相应的命名,散见于“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等病证中。癌病的发生与机体正虚邪实、邪盛正衰有关,机体正气亏虚、外感内伤而致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相互搏结。临床上将肺癌分为瘀阻肺络证、痰湿蕴肺证、阴虚毒热证、气阴两虚证,而晚期肺癌患者多表现为气阴两虚。针对这一特点,江苏省名中医茆俊卿教授自拟扶正抗癌方治疗晚期NSCLC,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方,意在益气健脾和胃以治其本,加用清热解毒散结等中药以治其标。本研究尝试使用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NSCLC。在肺癌的复发、转移中,涉及基因表达的异常、新生血管的形成,信号传导异常等多环节的变化。多项实验研究表明癌基因Bcl-2、抑癌基因Bax表达异常与肺癌的发生息息相关,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肿瘤血管生成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促进了肿瘤相关信号的传导,因而本研究试图通过检测Bcl-2、Bax、VEGF、MMP、EGFR的表达探索扶正抗癌方抗肿瘤的机制。第一部分 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扬州市中医院肺病科及肿瘤内科2017年0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12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化疗组采用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进行化疗;联合组在GP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抗癌方中药汤剂口服治疗,21d为1个周期,连续观察4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化疗完成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化疗组,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0%、28.3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6.67%、8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化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肝肾功能损害较化疗组发生率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化疗完成情况较化疗组高,两组化疗完成情况分别为88.33%、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生活质量较化疗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能提高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辅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疗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第二部分 扶正抗癌方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肺癌基因Bcl-2、抑癌基因Bax及VEGF、EGFR、MMP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对小鼠Lewis肺癌抗肿瘤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小鼠50只,雌雄各半,每只小鼠腋窝下接种肿瘤细胞0.2mL造模,24h后,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扶正抗癌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药21d后取出完整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ewis肺癌组织Bcl-2和Bax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Lewis肺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Lewis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比较,扶正抗癌方药可以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显着升高Lewis肺癌组织中Bax mRNA表达,降低Bcl-2 mRNA、MMP-9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在升高Lewis肺癌组织中Bax mRNA表达、降低Bcl-2 mRNA表达方面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模型组Lewis肺癌组织中VEGF、EGFR表达显着升高,扶正抗癌方药可显着降低Lewis肺癌组织中VEGF、EGFR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顺铂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扶正抗癌方的抗肿瘤作用总体上较顺铂弱,但依然能有效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抑制肺癌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激活抑癌基因Bax的高表达,下调肺癌细胞中VEGF、EGFR、MMP的表达。
付源峰[9](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ⅢB-ⅣB期非小细胞肺癌队列疗效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指出背景: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而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发病的85%。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机会,虽然含铂双药化疗仍是晚期(ⅢB-Ⅳ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时代,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较以往出现了很大变化。预测模型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分析,通过数学方程构建相关模型,以诺模图的形式为使用者快速找到结果,其能够同时参考多个变量进行计算,在临床中有重要价值。预测模型已经在西医临床诊疗过程中使用,用于预测患者远期预后、淋巴结转移、脑转移风险等,其在中医药领域尚属起步阶段,而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测模型无人建立。通过队列研究数据,建立预测模型的诺模图指导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初步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ⅢB-Ⅳ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双向队列。通过回顾性队列的数据建立疗效预测模型(诺模图),利用前瞻性队列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ⅢB-Ⅳ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组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观察从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9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中心住院治疗的ⅢB-ⅣB期非小细胞肺癌,至少接受过1次(含)以上疗效评估的患者。回顾性队列为-至日及以后明确诊断为NSCLC,前瞻性队列为日及以后明确诊断为NSCLC。将患者的基线信息、既往中西医诊疗过程、肿瘤指标、影像学结果、随访资料、结局等数据录入统计软件,从中筛选变量,制作预测模型并利用前瞻性队列数据验证模型的稳定性。结果:1)我中心ⅢB-ⅣB期非小细胞肺癌队列样本量构成虽然性别差异较大,但是中位OS在12个月,生存情况符合现有临床治疗水平。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1岁,Ⅳ期患者占85%,因此我中心患者为老年晚期患者为主。2)病理类型分布中,非小细胞肺癌在总人数的89.14%,与临床一般发病情况基本相符。3)由初步单因素分析可知手术对于晚期患者尽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统计学没有意义P>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中可知,在调整了化疗、靶向治疗、放疗之后,接受中医药治疗依然能降低26%的死亡风险,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7)。4)在单因素分析的中医证型中,痰热阻肺型对比肺脾气虚型增加了 23%的死亡风险,但在调整后没有统计学意义。5)具有EGFR突变的患者经过回归分析后,HR值0.69,能够降低31%的死亡风险,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ALK突变的患者中,死亡风险降低11%,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73)。6)腺癌的患者中,中位的OS为14个月,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的疗效。7)上表所得调整后(Stepwise)的AUC曲线虽然可以预测17.27个月的生存期,但曲线下面积仅0.654,预测的准确性较低。8)通过数据结果可知女性的死亡风险低于男性,中医症状评分越高,死亡风险越高,中医症状评分每增加1分,死亡风险增加2.8%,而对于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可以降低20%的死亡风险(P=0.07),有机会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1%(P<0.05)。结论:通过本数据的基本资料分析可知我中心肺癌患者队列建设己具雏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在我中心中显示一定的优势。中医药治疗在经过分析后,能起到保护作用,具有统计学差异,来自真实世界的数据进一步证明了中医药的有效性,说明中医药协同西医治疗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虽然数据分析制作的诺模图预测效能较低,暂不具备临床应用价值,仅可供临床医生参考,但通过数据的不断扩充与完善,预测模型通过特定算法可以逐渐完善。
楚亚楠[10](2019)在《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Ⅲ/Ⅳ期肺腺癌(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III/IV期肺腺癌(气虚痰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共纳入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甘肃省肿瘤医院呼吸肿瘤内科、胸外科、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或门诊的III/IV期肺腺癌(气虚痰瘀证)患者63例,以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作为暴露因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红豆杉胶囊(3粒口服每日3次)维持治疗及最佳支持治疗(BSC),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21天为一周期,每两周期观察随访,直至病情进展或死亡,统计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并对疾病控制率(DCR)、Karnofsky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率等疗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无进展生存期(PFS):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2个月和2.9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经Log-Rank检验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疾病控制率(DCR):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6%、56.7%,P=0.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Karnofsky评分改善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KP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8.7%、16.7%,经秩和检验,P=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症状改善率分别为38.7%、13.3%,经秩和检验,P=0.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生活质量评分:采用FACT-L4.0版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4周期治疗后,治疗组除社会/家庭状况外,其余4个领域积分均前显着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除生理状况外,其余4个领域积分均较入组时有所提高,但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未经处理持续20min后缓解;1例患者出现I度白细胞减少,予地榆升白片口服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III/IV期肺腺癌(气虚痰瘀证)患者能够延长其无进展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安全性良好。
二、小细胞肺癌双途径化疗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细胞肺癌双途径化疗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外泌体在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外泌体APE1对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
第一节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外泌体APE1对细胞铂类敏感性的影响 |
2.1.1 引言 |
2.1.2 材料与方法 |
2.1.3 实验结果 |
2.1.4 讨论 |
第二节 血浆外泌体APE1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
2.2.1 引言 |
2.2.2 材料与方法 |
2.2.3 实验结果 |
2.2.4 讨论 |
第三章 外泌体micro RNA对非小细胞肺癌铂类敏感性的影响 |
第一节 铂类刺激下外泌体micro RNA对非小细胞肺癌铂类敏感性的影响 |
3.1.1 引言 |
3.1.2 材料方法 |
3.1.3 结果 |
3.1.4 讨论 |
第二节 APE1 相关外泌体micro RNA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 |
3.2.1 引言 |
3.2.2 材料方法 |
3.2.3 结果 |
3.2.4 讨论 |
第四章 PD-L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和预后的关系 |
4.1 引言 |
4.2 材料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外泌体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单臂临床试验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西医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现状 |
1. 局限期的手术治疗 |
2. 局限期的化学治疗 |
3. 局限期的放射治疗 |
4. 局限期的靶向药物 |
5. 局限期的免疫治疗 |
二、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1. 理论探讨 |
2. 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生存观察 |
1. 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第二节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生存情况的文献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1. 生存期分析 |
2. 预后因素分析 |
3. 生活质量分析 |
4. 辨治思路 |
第四章 结语 |
1. 创新点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AJCC(2017年第8版)肺癌TNM期 |
附录2: Karnofsky(卡氏,KPS)功能状态评标准 |
附录3: 肺癌患者生命质量问卷(EORTC-QLQ-LC43)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安罗替尼联合高氧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对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实验设计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安罗替尼和Carbogen联和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
三、实验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 |
References |
第二部分 安罗替尼和高氧联合放射治疗对A549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三、实验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 |
References |
第三部分 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临床研究 |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
二、临床资料与设备材料 |
三、临床研究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 |
References |
总结和展望 |
一、主要成果 |
二、创新点 |
三、不足之处 |
四、展望 |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乏氧微环境与放疗敏感性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编专着等情况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4)基于整合生物信息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三种常见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综述二 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基于整合生物信息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三种常见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
一、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肝癌关键基因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二、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三、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胰腺癌关键基因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四、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胰腺癌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五、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结语 |
1 研究成果 |
2 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
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进展期NSCLC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进展期NSCLC的现代医学一线治疗研究进展 |
1、NSCLC的发病概述 |
2、进展期NSCLC的一线治疗的决策 |
2.1 进展期NSCLC的病理学诊断 |
2.2 进展期NSCLC的影像学诊断 |
2.3 进展期NSCLC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3、进展期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
3.1 培美曲塞 |
3.2 吉西他滨 |
3.3 铂类化疗药物 |
4、进展期NSCLC的一线靶向治疗方案 |
4.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EGFR-TKIs) |
4.2 间变淋巴瘤激酶抑制剂类(ALK-TKIs) |
4.3 其他靶基因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5、进展期NSCLC的一线免疫治疗方案 |
6、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1、中医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 |
1.1 正气亏虚 |
1.2 癌毒致病 |
1.3 痰瘀互结 |
2、艾迪注射液组方成分的研究 |
2.1 艾迪注射液的组方概述 |
2.2 艾迪注射液中斑蝥的相关研究 |
2.3 艾迪注射液中人参的相关研究 |
2.4 艾迪注射液中黄芪的相关研究 |
2.5 艾迪注射液中刺五加的相关研究 |
3、艾迪注射液临床应用的研究 |
3.1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 |
3.2 艾迪注射液联合放疗 |
3.3 艾迪注射液的其他应用 |
4、艾迪注射液安全性评价 |
5、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
1.6 退出研究标准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3. 观察指标 |
3.1 一般记录项目 |
3.2 疗效评价指标 |
4.疗效评价标准 |
4.1 疾病控制率(DCR)评价标准 |
4.2 肺癌生存质量评分标准 |
4.3 疲乏评分标准 |
4.4 卡氏评分标准 |
4.5 中医证候评价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5.1 统计分析一般原则和方法 |
5.2 统计分析软件 |
6. 技术路线图 |
7. 研究结果 |
7.1 患者纳入情况 |
7.2 基线情况 |
7.3 治疗后疗效分析 |
7.4 两队列NCI不良反应的比较 |
8.小结 |
8.1 基线情况 |
8.2 疗效评价 |
8.3 安全性评价 |
9. 讨论 |
9.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9.2 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 |
9.3 安全性指标 |
10. 结论 |
11.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11.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11.2 对于今后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FACT-L4.0量表中文版 |
附录二、Piper疲乏量表 |
附录三、卡氏评分表 |
附录四、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金复康口服液联合辅助化疗治疗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研究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治疗方案 |
1.4 观察及测定指标 |
1.5 分治疗阶段疗效指标 |
1.6 研究主要技术路线 |
1.7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
2.临床资料及结果 |
2.1 受试者入组情况 |
2.2 受试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分析 |
2.3 统计结果 |
3.讨论与分析 |
3.1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 |
3.2 干预因素(金复康口服液)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3.3 主要疗效指标(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应用现状 |
3.4 结果分析 |
4.不足与展望 |
5.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标准 |
附录2 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 |
附录3 文献综述 |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
附录4 已发表文章 |
附录5 受试者入组知情同意书 |
附录6 本研究病例观察表 |
(7)肺癌化疗药物给药途径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对照表 |
致谢 |
肺癌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治疗(综述) |
参考文献 |
(8)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一般资料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
1.3.1 近期治疗疗效情况 |
1.3.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1.3.3 化疗完成情况 |
1.3.4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近期治疗疗效比较 |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化疗完成情况比较 |
2.4 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扶正抗癌方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肺癌基因Bcl-2、抑癌基因Bax及VEGF、EGFR、MMP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动物 |
1.1.2 药物 |
1.1.3 试剂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分组与模型制备 |
1.2.2 给药方法 |
1.2.3 检测指标与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五组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比较 |
2.2 扶正抗癌方药对小鼠Lewis肺癌组织Bcl-2和Bax mRNA表达的影响 |
2.3 五组小鼠Lewis肺癌组织MMP-9表达比较 |
2.4 五组小鼠Lewis肺癌组织VEGF、EGFR比较 |
3 讨论 |
4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中西医结合治疗ⅢB-ⅣB期非小细胞肺癌队列疗效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1.1 流行病学 |
1.1.2 化疗 |
1.1.3 靶向治疗 |
1.1.4 免疫治疗 |
1.1.5 放疗 |
1.2 中医文献研究 |
1.2.1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
1.2.2 中医对肺癌的治疗现状 |
1.3 预测模型 |
1.3.1 队列研究 |
1.3.2 预测模型 |
1.3.3 诺模图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方案设计 |
2.1.1 研究方法 |
2.1.2 研究方案 |
2.1.3 疗效评定标准 |
2.1.4 研究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2.1.5 数据安全监查 |
2.1.6 统计学处理 |
2.1.7 技术路线图 |
2.2 研究结果 |
2.2.1 研究人群描述 |
2.2.2 单因素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 |
2.2.2.1 病理分层回归分析 |
2.2.2.2 IV期患者分层回归分析 |
2.2.3 预测模型 |
2.3 结论 |
2.4 讨论 |
2.5 不足 |
2.6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10)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Ⅲ/Ⅳ期肺腺癌(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及处理 |
1.6 脱落标准及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
2.4 安全性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患者纳入情况 |
3.2 基线水平 |
3.3 疗效评价 |
3.4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西医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现状 |
4.2 中医药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现状 |
4.3 复方红豆杉胶囊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治疗 |
4.4 研究结果分析 |
5 结语 |
5.1 结论 |
5.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肺癌TNM分期标准 |
附录2 ECOG PS评分标准 |
附录3 FACT-L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小细胞肺癌双途径化疗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泌体在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赵晓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2]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单臂临床试验的疗效观察[D]. 邓雯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安罗替尼联合高氧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对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研究[D]. 林宇. 苏州大学, 2020(06)
- [4]基于整合生物信息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三种常见肿瘤作用机制研究[D]. 孟子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进展期NSCLC的队列研究[D]. 姚子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金复康口服液联合辅助化疗治疗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D]. 范瑞.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肺癌化疗药物给药途径的调查分析[D]. 唐春梅. 西南医科大学, 2019(04)
- [8]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D]. 周婷婷. 扬州大学, 2019(02)
- [9]中西医结合治疗ⅢB-ⅣB期非小细胞肺癌队列疗效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D]. 付源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Ⅲ/Ⅳ期肺腺癌(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楚亚楠.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