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站仪三角高程替代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龙蕊,陈建,陈志林[1](2021)在《三角高程中间测量法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与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角高程中间法是施工测量中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全站仪,通过测量全站仪安置点两侧控制点的高差,将已知点的高程逐步传递,最终实现难以直接观测的待测点高程的测量。为提升测量效率,简化测量流程,分别将三角高程中间法用于仁沐新高速公路测量与天水市秦州新城两个测量项目中。经过实地测量验证,三角高程中间法的测量精度明显高于水准仪测量,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与准确性,且具备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推广的价值。
吴一杰,宋康明[2](2020)在《基于正弦定理的全站仪仪器高度测量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定理的全站仪仪器高度测量的新方法,并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该方法操作便捷、精度高,能有效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可在普通工程测量中广泛应用。
王海东[3](2020)在《融合前后视三角高程/陀螺定向的倾斜巷道贯通测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受矿山内部地形、煤层地质结构、开采方案及进度控制、煤炭运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区的矿山巷道设计成倾斜巷道。不同于典型的垂直和水平类型的巷道,倾斜巷道主要用于矿井水平间煤炭、矸石、材料、设备和人员的提升运输。斜巷运输系统由绞车、轨道、提升钢丝绳、串车组、斜巷安全设施及信号系统等组成。斜巷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连接装置断裂、矿车和皮带运输设备的频繁磨损等“跑车”事故都与前期倾斜巷道坡度设计以及贯通测量的精度和工艺有着必然的联系。倾斜巷道的精密、准确、高质量的贯通测量对矿区的安全、高效、节能等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山西省朔州市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倾斜巷道的贯通测量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高精度GNSS控制网构建方法、井下陀螺精准定向方法和特殊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探讨主要的误差来源于改正方法,采取分布平差与整体平差相结合的方法,减弱误差对导线边最弱点的影响,最终达到巷道贯通测量的精度规范。进而提高该矿区的倾斜巷道贯通的精度水平,保障矿区生产的安全性,提高矿区后续建设及维护的可持续性及能源利用节约性。针对山西中煤集团安太堡露天矿倾斜巷道贯通测量与开采的特殊情况,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1)地面控制点与国家坐标系不统一,以及前期开采地表沉陷引起的破坏问题。(2)井下倾斜巷道距离较长,遇到特殊类型的倾斜巷道,比如急倾斜巷道,依靠传统的全站仪联系测量手段难以保障最终的贯通精度。与传统井下贯通测量相比,本课题的主要创新之处主要在于:(1)在地表GNSS控制网建设过程中,提出基于穷举法和投票法的矿山控制点粗差探测方法,快速准确地探测出被移动或者被破坏的地面控制点,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纠正。(2)在井下三角高程测量过程中的急倾斜和阶梯形地段,提出一种前后视的三角高程测量模式,可以有效消除全站仪测距的固定误差,同时还可以消除全站仪仪器高i的量取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在井下导线测量过程中,引入陀螺定向方案提高井下长导线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在安太堡煤矿二号井运输巷道开展了基于陀螺定向提高井下导线控制精度的实验项目。在此项目中,除了计划中的陀螺定向技术之外,尝试利用本文研究的地面控制点粗差探测方法、前后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一步提升井下巷道贯通测量的精度。验证过程主要采用三种方法:○1全站仪+水准仪;○2全站仪+水准仪+前后视三角高程测量;○3全站仪+水准仪+前后视三角高程测量+陀螺仪定向。在贯通点的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全站仪+水准仪的测量方法,巷道贯通点存在超出限差的风险。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平面和高程贯通精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
董建鹏,乔伟国,刘继伟[4](2020)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精度全站仪相继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也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受地形变化影响较小,在山区、高架桥梁、深基础施工高程放样中具有普通水准仪无法超越的优势。本文首先阐述了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和特点,结合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说明了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相较于普通水准测量的优势。
任洁[5](2020)在《GPS-RTK技术在既有铁路高程勘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既有铁路的养护维修需要高效、高精度的测量技术支持,GPS-RTK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全天候的测量优势已在铁路设计、施工及运营的各个阶段广泛使用。但受制于其水准测量精度,在既有轨面高程测量过程中还不能得到充分应用,如何将动态RTK技术与周边水准点的分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空间拟合算法,实现其在既有线测量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既有轨道的测量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论文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设计不同作业模式的现场施测方案,分析不同作业模式的数据吻合性选取某专用线作为试验线路,分别采用全站仪、水准仪、GPS及三维激光扫描设备进行线路测量,并对不同作业模式获取的线路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GPS测量数据与全站仪、三维激光测量获取的线路平面位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但在高程测量方面与水准测量结果的吻合性不足。2)研究不同控制条件下GPS-RTK测量高程数据的拟合精度问题以实测的线路左右股GPS-RTK测量高程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应点位的水准测量数据作为基准,研究不同控制条件下的高程拟合精度问题。分别采用平面拟合及二次曲面拟合模型,引入14个控制点,进行高程拟合精度分析。通过残差和内外符合精度对比分析发现,在引入一定的控制条件下,采用二次曲面模型进行GPS高程数据拟合可满足既有铁路高程勘测要求。3)研究GPS-RTK与无人机配合的既有轨道复测方法以敦格铁路作为试验段,设计全站仪、GPS-RTK与无人机相互配合的既有铁路勘测方法,以GPS-RTK技术获取主要控制点的平面及高程信息(全站仪测量数据作为参考基准),结合提取的实景三维和轨道特征数据,采用一种自动选取不等间隔控制点算法,研究不同控制点数条件下的无人机测设精度,对综合应用无人机与GPS-RTK技术进行既有轨道测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殷德耀,李晨晖[6](2020)在《全站仪中间法在矿山高程测量中的应用——以河南镇平县地形测量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不断增长。在矿山测量中高程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传统高程测量主要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NSS高程测量等方法。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法是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但是人们对全站仪中间法测量高程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使用研究还在不断探索中。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传统的三、四等水准测量,已被生产实践证明是完全可行的测量方法和手段。本文结合工作实例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在矿山高程测量中应用全站仪中间法的可行性。
李豪杰,张家威,赵曰耀[7](2019)在《一种三角高程测量改进方法的精度分析》文中提出针对传统三角高程测量相对水准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将新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作为研究重点,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出发,根据误差传播率,推导出了计算传统三角高程测量和新三角高程测量高差精度的数学模型。实验对比分析了新三角高程测量与水准测量、传统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情况,结果表明新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简便灵活,省时省力,能提高作业效率,同时达到了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具有广泛适用性。
王欢[8](2019)在《铁路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及其数据处理新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从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再到之后的武广高铁、郑西高铁、哈大高铁等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及投入运营,掀起了我国高速铁路大发展的新篇章。随着我国大批高速铁路建成投入运营,再加上原有已在运营中的铁路,导致需要进行运营维护的铁路里程越来越多。采用配备有高精度、专业测量设备的大型养路机械对线路状态进行养护时,需要轨道控制网(CPⅢ)作为定位基准。笔者经过对我国铁路CPⅢ控制网的测量及其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现行的CPⅢ控制网在测量与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或有待改进的地方。为了使我国铁路的CPⅢ控制网测量技术更为科学合理,同时能够缩短测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笔者通过对铁路CPⅢ控制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提出了如下四种CPⅢ控制网新的建网和测量方法:(1)系统性研究了点对间距120m普速铁路轨道控制网的建网方案和测量方法,从网形设计、点位布设、测量方法、外业测量技术指标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基于间接高差的CPⅢ三角高程网处理原理等内容进行介绍,并将新型网与传统CPⅢ导线网进行比较。最后通过对该新型网的CPⅢ平面网数据和CPⅢ三角高程网数据进行计算实验及其结果的统计分析,验证了该新型网的可行性。(2)系统性研究了单点交错形式建立CPⅢ控制网的新方法,介绍了单点交错形式CPⅢ控制网的平面网和三角高程网的构网和测量方法。通过对单点交错的CPⅢ平面网数据和CPⅢ三角高程网数据进行计算实验及其精度统计分析,以及全站仪三维自由设站测量实验,认为单点交错CPⅢ网的精度能够满足高铁的相关精度要求,可有效提高高铁轨道控制网的测量效率。(3)系统性研究了单侧形式建立CPⅢ控制网的新方法,并对单侧形式CPⅢ控制网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实验及其精度统计分析,认为单侧形式CPⅢ平面网和CPⅢ三角高程网的精度均能够达到高铁的相关精度要求。最后通过三维自由设站测量实验及其精度统计分析,验证了其在V型天窗建立CPⅢ控制网的可行性。(4)提出CPⅢ平面网复测获取约束点坐标的新方法,并对该新方法进行计算实验。通过对传统方法CPⅢ平面网复测结果和新方法CPⅢ平面网复测结果与原测坐标的比较分析,认为本文提出的CPⅢ平面网复测获取约束点坐标的新方法是可行的。
高开强,徐泮林,丁鹏文[9](2018)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出发,根据误差传播率,推导出了计算全站仪对向法和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高差精度的数学模型。根据表格可以分析和评价边长、竖直角、大气折光、量高等误差对高差精度的影响程度,验证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要高于对向法的精度。在完善的观测条件下,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可以完全代替三等水准测量。
王坤昂,赵志忠,李海晓,李延卓[10](2018)在《全站仪在基坑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方法是否满足规范精度要求进行了研究。基于误差传播理论,考虑垂直角的影响,得到了全站仪平面点位中误差计算公式;分析了测距、测角、仪器及棱镜测量误差、大气垂直折光系数对高差中误差的影响,得到了竖向高差中误差公式。根据规范要求,分析了三种不同精度等级全站仪在基坑监测中的适用范围,为基坑监测仪器选型和初学者学习提供了参考。
二、全站仪三角高程替代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站仪三角高程替代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三角高程中间测量法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三角高程中间测量方法与技术体系 |
1.1 测量准备工作 |
1)全站仪设置。 |
2)棱镜检查。 |
1.2 方法体系 |
1.3 方法优势 |
2 工程应用与探索 |
2.1 测例1:仁沐新高速公路高程附和测量 |
2.2 测例2:天水市秦州新城水准测量 |
3 结语 |
(2)基于正弦定理的全站仪仪器高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高度测量的现状分析 |
2 仪器高度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 |
2.1 仪器高度测量方法 |
2.2 实验 |
2.3 精度分析 |
1)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 |
2)仪器指标差。 |
3)钢卷尺误差。 |
4)强制对中杆的误差。 |
3 结束语 |
(3)融合前后视三角高程/陀螺定向的倾斜巷道贯通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5 研究方法与流程 |
2 高精度地面控制网的构建方法 |
2.1 地面高精度平面控制网的构建方法 |
2.2 基于穷举法和投票法的矿山控制点粗差探测 |
2.3 矿区地表高水准高程控制网的构建方法 |
3 倾斜巷道贯通测量的方法 |
3.1 平面导线控制网布设 |
3.2 陀螺定向 |
3.3 井下三角高程测量 |
3.4 前后视三角高程测量法 |
4 安太堡煤矿倾斜巷道贯通测量案例 |
4.1 巷道贯通测量技术路线 |
4.2 地表GNSS控制网 |
4.3 地表高程控制网 |
4.4 井下导线及高程测量 |
4.5 贯通测量精度 |
4.6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站仪介绍及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
1.1 全站仪介绍 |
1.2 全站仪三角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1)全站仪单向三角高程测量 |
2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
2.1 在高程控制测量方面的应用(1)高程控制测量常用方法 |
2.2 在高程放样、高程数据采集方面的应用 |
3 结语 |
(5)GPS-RTK技术在既有铁路高程勘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论文结构 |
2 高程系统的基本理论 |
2.1 有关水准面的概念 |
2.1.1 水准面 |
2.1.2 大地水准面 |
2.1.3 似大地水准面 |
2.1.4 参考椭球面 |
2.2 高程系统 |
2.2.1 正高系统 |
2.2.2 正常高系统 |
2.2.3 大地高系统 |
2.2.4 正高、正常高、大地高之间的转换 |
2.3 国家高程基准 |
2.3.1 高程基准面 |
2.3.2 水准原点 |
2.4 本章小结 |
3 GPS测高原理 |
3.1 传统测量原理 |
3.1.1 水准测量 |
3.1.2 三角高程测量 |
3.1.3 重力高程测量 |
3.2 GPS测量原理 |
3.2.1 GPS定位基本原理 |
3.2.2 GPS测高原理 |
3.3 实验数据采集 |
3.3.1 GPS-RTK坐标数据采集 |
3.3.2 全站仪坐标数据采集 |
3.3.3 水准仪坐标数据采集 |
3.3.4 三维激光坐标数据采集 |
3.4 数据对比分析 |
3.4.1 GPS-RTK坐标数据与全站仪坐标数据对比分析 |
3.4.2 GPS-RTK数据与三维激光扫描仪数据对比分析 |
3.4.3 GPS-RTK数据与水准仪数据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GPS高程拟合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 |
4.1 测区概况 |
4.2 GPS控制点布设方案 |
4.3 高程拟合模型 |
4.3.1 平面拟合模型 |
4.3.2 二次曲面拟合模型 |
4.4 平面拟合模型控制点数量影响分析 |
4.4.1 自动选取结点 |
4.4.2 引入一个控制点 |
4.4.3 引入两个控制点 |
4.4.4 引入三个控制点 |
4.4.5 引入四个控制点 |
4.5 曲面拟合模型控制点数量影响分析 |
4.5.1 自动选取结点 |
4.5.2 引入一个控制点 |
4.5.3 引入两个控制点 |
4.5.4 引入三个控制点 |
4.5.5 引入四个控制点 |
4.6 GPS高程精度评定 |
4.6.1 内符合精度 |
4.6.2 外符合精度 |
4.6.3 GPS水准高程精度评定 |
4.7 本章小结 |
5 GPS-RTK与无人机配合的既有轨道复测应用 |
5.1 试验段概况 |
5.2 施测方案设计 |
5.2.1 无人机系统构成 |
5.2.2 航线规划 |
5.2.3 航带设置 |
5.2.4 地面控制点布设 |
5.2.5 数据处理 |
5.2.6 模型成果展示 |
5.3 不同GNSS控制点的无人机测量精度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全站仪中间法在矿山高程测量中的应用——以河南镇平县地形测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全站仪中间法工作原理及可行性论证 |
1.1 工作原理 |
1.2 可行性论证 |
1.2.1 公式推导 |
1.2.2 误差分析 |
1.2.3 可行性论证 |
2 工作实例 |
2.1 概况 |
2.2 布网情况及观测结果 |
2.3 施测要点 |
3 结论 |
(7)一种三角高程测量改进方法的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传统的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
1.1 观测原理 |
1.2 观测误差及精度计算模型 |
2 改进后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
2.1 观测原理 |
2.2 观测误差及精度计算模型 |
3 实例分析 |
4 结束语 |
(8)铁路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及其数据处理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轨道控制网测量及应用现状分析 |
1.2.1 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及应用现状 |
1.2.2 普速铁路轨道控制网及应用现状 |
1.3 本文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点对间距120m普速铁路轨道控制网测量方法及其精度计算分析 |
2.1 概述 |
2.2 点对间距120m普速铁路轨道控制网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 |
2.2.1 轨道控制网点位的布设 |
2.2.2 CPⅢ平面网外业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精度评定 |
2.2.3 CPⅢ高程网外业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精度评定 |
2.2.4 与传统测量方法的比较分析 |
2.3 点对间距120m轨道控制网平面网精度的统计分析 |
2.4 点对间距120m轨道控制网高程网精度的统计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单点交错形式轨道控制网测量及其数据处理分析 |
3.1 概述 |
3.2 单点交错形式轨道控制网(CPⅢ)的构网及测量方法 |
3.2.1 单点交错形式CPⅢ平面网的构网及测量方法 |
3.2.2 单点交错形式CPⅢ三角高程网的构网方法 |
3.3 单点交错形式轨道控制网(CPⅢ)的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 |
3.3.1 单点交错形式CPⅢ平面网的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 |
3.3.2 单点交错形式CPⅢ三角高程网的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 |
3.4 单点交错形式轨道控制网(CPⅢ)的自由设站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单侧形式轨道控制网测量及其数据处理分析 |
4.1 概述 |
4.2 单侧形式轨道控制网(CPⅢ)的构网及测量方法 |
4.2.1 布点与网形设计 |
4.2.2 外业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
4.3 单侧形式轨道控制网(CPⅢ)的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 |
4.3.1 单侧形式CPⅢ平面网数据的处理及其精度分析 |
4.3.2 单侧形式CPⅢ三角高程网数据的处理及其精度分析 |
4.4 单侧形式轨道控制网三维自由设站测量实验及其精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CPⅢ平面网复测获取约束点坐标新方法研究 |
5.1 概述 |
5.2 CPⅢ平面网复测获取约束点坐标的传统方法 |
5.2.1 路基桥梁段CPⅢ平面网复测获取约束点坐标的方法 |
5.2.2 隧道洞内CPⅢ平面网复测获取约束点坐标的方法 |
5.3 CPⅢ平面网复测获取约束点坐标的新方法 |
5.3.1 路基桥梁段CPⅢ平面网复测获取约束点坐标的新方法 |
5.3.2 隧道洞内CPⅢ平面网复测获取约束点坐标的新方法 |
5.4 约束点稳定性分析及其阈值 |
5.5 实验数据计算与分析 |
5.5.1 路基桥梁段实验数据计算与分析 |
5.5.2 隧道洞内实验数据计算与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主要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9)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和现状 |
2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及基本公式 |
2.1 全站仪对向三角高程测量 |
2.2 全站仪中间自由设站三角高程测量 |
3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的精度分析 |
3.1 对向法 |
3.1.1 精度计算数学模型 |
3.1.2 精度分析 |
3.2 中间自由架站法 |
3.2.1 精度计算数学模型 |
3.2.2 精度分析 |
3.3 两种方法精度分析对比 |
4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实验 |
4.1 全站仪对向观测法实验 |
4.1.1 准备工作 |
4.1.2 测量实施过程 |
4.1.3 外业测量数据处理 |
4.1.4 实验总结 |
4.2 全站仪中间观测法实验 |
4.2.1 准备工作 |
4.2.2 测量实施过程 |
4.2.3 外业测量数据处理 |
4.2.4 实验总结 |
4.3 两个实验对比分析 |
5 结束语 |
(10)全站仪在基坑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全站仪平面坐标测量精度分析 |
2.1 测量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2.1.1 工作基点对中误差和目标点偏心误差 |
2.1.2 观测误差 |
2.1.3 点位中误差 |
2.2 理论计算分析 |
3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及精度分析 |
3.1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
3.2 三角高程测量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大气垂直折光系数K |
3.2.2 大气垂直折光系数中误差mK |
3.2.3 高差中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
3.3 高差中误差对比分析 |
3.3.1 水准仪最弱点高差中误差计算 |
3.3.2 全站仪高差中误差计算 |
4 结论 |
四、全站仪三角高程替代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三角高程中间测量法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与探索[J]. 王龙蕊,陈建,陈志林. 科技和产业, 2021(11)
- [2]基于正弦定理的全站仪仪器高度测量方法的研究[J]. 吴一杰,宋康明. 测绘地理信息, 2020(05)
- [3]融合前后视三角高程/陀螺定向的倾斜巷道贯通测量技术研究[D]. 王海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董建鹏,乔伟国,刘继伟.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20(05)
- [5]GPS-RTK技术在既有铁路高程勘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D]. 任洁.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6]全站仪中间法在矿山高程测量中的应用——以河南镇平县地形测量为例[J]. 殷德耀,李晨晖. 矿产勘查, 2020(01)
- [7]一种三角高程测量改进方法的精度分析[J]. 李豪杰,张家威,赵曰耀. 北京测绘, 2019(12)
- [8]铁路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及其数据处理新技术研究[D]. 王欢.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9]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J]. 高开强,徐泮林,丁鹏文.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8(12)
- [10]全站仪在基坑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J]. 王坤昂,赵志忠,李海晓,李延卓. 勘察科学技术,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