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芦沁蕊,权晶[1](2021)在《心理干预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围化疗期病人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人围化疗期负性情绪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住院并确诊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需行化疗的1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度和免疫功能。结果:干预半年后,干预组病人社会支持和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围化疗期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社会支持和免疫功能。
俎维华[2](2021)在《CsA对L-NAME诱导的子痫前期小鼠模型治疗作用的初步探讨》文中认为
杨丹丹[3](2021)在《苎根合剂治疗高龄血热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苎根合剂治疗高龄血热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验证中药苎根合剂的保胎疗效,探讨其保胎作用机理,为防治高龄女性早期先兆流产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药处方,为进一步运用中医药保胎治疗优势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高龄血热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1组予苎根合剂治疗,对照2组予地屈孕酮治疗,治疗组予苎根合剂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共治疗3周。三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中医症状评分、计算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查B超。比较三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2、P、β-HCG。结果:1.三组年龄、妊娠时间、BMI、孕次、不良孕产史及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2、P、β-HCG、B超结果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三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综合疗效显着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综合疗效相当(P>0.05),苎根合剂联合地屈孕酮治疗高龄血热型早期先兆流产的综合疗效显着优于单药治疗。3.三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较对照1组及对照2组显着(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治疗后积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1组及对照2组显着。提示苎根合剂与地屈孕酮单药治疗或联合用药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用药改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药治疗。4.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P、β-HCG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三组治疗后血清P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E2、β-HCG治疗组显着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E2、β-HCG上升较对照1组、对照2组显着。提示苎根合剂与地屈孕酮单药治疗或联合用药均能提高患者妊娠激素水平,联合用药上调血清妊娠激素水平效果显着优于单药治疗。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相关安全性检查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说明苎根合剂及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均安全可靠。结论:苎根合剂治疗高龄血热型早期先兆流产,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血清妊娠激素水平,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疗效确切。相较于单纯地屈孕酮治疗,苎根合剂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改善症状、上调妊娠激素水平的作用更显着,可改善妊娠结局,临床应用价值高。
熊丽玲[4](2021)在《SIRT1降低通过上调波形蛋白乙酰化水平影响高龄妊娠滋养细胞EMT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高龄妊娠(AMA)是指分娩时年龄达到或超过35岁。我国高龄妊娠的数量及占比逐年攀升,由此带来的子痫前期(PE)、妊娠期糖尿病(GDM)、早产(PTB)以及死胎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升高,伴随的母体远/近期健康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相关问题日益凸显。目前,诸多文献已证实母体高龄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风险因素,但深入探讨其基础病因机制的研究却较为匮乏。AMA胎盘所呈现的血管灌注不良、绒毛成熟障碍以及广泛脉管病变等早衰的病理学特征,强烈提示胎盘早衰及滋养细胞功能障碍可能是AMA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升高的重要原因。SIRT1是一种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是目前衰老相关研究的热点分子,但其与胎盘早衰的关系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拟应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等方法,从组织、细胞、个体三个层面探索SIRT1影响胎盘早衰及EMT的分子机制,为降低AMA妊娠不良结局提供潜在靶点。方法:首先,收集高龄妊娠(≥40岁)及对照组(<30岁)妊娠足月胎盘及早孕绒毛组织,通过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对Sirtuins家族蛋白表达量及衰老相关标志物进行检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及免疫荧光(IF)对SIRT1在早孕绒毛及胎盘中的表达及定位进行明确。通过分别将年轻与高龄的雌雄C57小鼠进行交配建立小鼠AMA模型。其次,通过sh RNA慢病毒转染或使用SIRT1激活剂或抑制剂调控HTR8/SVneo细胞中SIRT1的表达及活性,WB检测衰老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并通过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进行评估。将Elf5-Cre和Sirt1fl/fl小鼠交配产生滋养细胞特异性Sirt1-KO小鼠胎盘。最后,使用免疫沉淀-质谱联用法(IP-MS)鉴定出HTR8细胞和人早孕绒毛中与SIRT1结合的蛋白。结果:SIRT1是在AMA和对照组早孕绒毛及足月胎盘中唯一差异表达的sirtuin。SIRT1主要定位于细胞滋养层细胞(CTBs)和绒毛外滋养细胞(EVTs)。SIRT1也在高龄孕鼠胎盘中降低,并且高龄孕鼠胎盘连接层(Jz)明显变窄。SIRT1降低上调P53乙酰化水平,并伴有P21表达水平升高。敲降SIRT1以及使用抑制剂可以减弱HTR8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而使用SIRT1激动剂可以明显增强HTR8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Sirt1-KO小鼠胎盘衰老相关标志物表达增多,并且Jz层明显变窄,胎盘重量及胎儿重量明显降低。在滋养细胞中,SIRT1可与波形蛋白相互作用,调节其乙酰化水平并影响滋养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结论:由于滋养细胞SIRT1缺失,高龄妊娠在早孕期就存在胎盘早衰,并且,SIRT1降低促进波形蛋白乙酰化水平升高并抑制滋养细胞EMT过程。因此,SIRT1可能是改善AMA妊娠胎盘发育和围产儿不良结局的潜在治疗靶点。
幸情[5](2021)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HIF-1α、HO-1和14-3-3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检测稽留流产患者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红素氧合酶-1(HO-1)及14-3-3β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三种蛋白在稽留流产的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为稽留流产的诊断与预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自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妇科住院部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血清标本74例,设为实验组,患者年龄在19~36岁,妊娠周数为6~10周,胎次1~4次,本次妊娠期间未服用过任何保胎类药物,均无阴道感染及生殖系统异常,无其他妊娠内外科合并症,无不良家族史,经彩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孕酮(P)动态监测及临床病史证实胚胎已经死亡滞留宫腔内未能及时排出者;选取同期正常宫内早孕,经彩超提示有胎心管搏动且无流产症状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患者血清标本58例,设为对照组,孕妇年龄在18~40岁,妊娠周数为6~10周,胎次1~4次。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血清标本中HIF-1α、HO-1及14-3-3β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实验组血清中HIF-1α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血清中HO-1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血清中14-3-3β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HIF-1α、HO-1及14-3-3β蛋白的水平可能作为诊断及预测稽留流产的潜在标志物。
刘宁[6](2021)在《中医肿瘤类疾病的隐喻认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若要研究古代文献中有关肿瘤的相关内容,则需要寻找古代疾病中属于现今肿瘤的疾病,然当今意义上的肿瘤或癌症是以微观病理学基础上的概念,而古代以宏观症状为疾病诊断依据。为实现古今“肿瘤”病的最佳匹配,引入了类比推理与最佳说明推理予以论证。古人关于肿瘤的论述,不越瘤、症瘕积聚、息肉、痈疽疮疡四类大疾病范畴,但此四大类疾病并非皆是现今概念的肿瘤,故将论文题目名为《中医肿瘤类疾病的隐喻认知研究》。瘤病首见于《内经》,其泛指以经络流通不畅为主要病机的疾病,其中肠瘤类似于现今腹膜后软组织瘤,昔瘤为皮肤肌肉的纤维组织瘤。“肿瘤”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并非现今医学的肿瘤概念。自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宋代,瘤病与瘿病合称为瘿瘤,在认识与治法中并无明显区别。瘿核一病类似于现今甲状腺腺瘤,石瘿依据宋代《三因极一病方》描述与现今甲状腺癌相似。唐代开始出现“六瘤”划分,仅血瘤可以确定为现今血管瘤。明代“五瘤”概念中,血瘤为血管瘤,骨瘤为骨肿瘤,肉瘤为脂肪瘤或肌肉纤维瘤。《普济方》又存在十瘤的记载。清代喉瘤基于不同描述有淋巴滤泡增生与咽乳头状瘤的不同。在痈疽疔疮的传统疮疡病认识中,《内经》载甘疽为乳腺癌,附骨疽病为现今骨肿瘤或瘤样病变的骨囊肿。《小品方》之石痈,从皮核的关系断定为真皮纤维瘤,但其附骨疽的描述与《内经》不同,应当为化脓性骨髓炎。《集验方》中对男子阴部生疮的描述,从形态看与现今阴茎鳞状细胞癌相似。隋唐时期的石痈为肌肉纤维瘤,乳石痈为乳腺纤维瘤,石疽则类似于皮肤纤维瘤。《千金方》男子阴疮为阴茎浸润性癌,《医心方》阴劳疮为阴茎乳头状癌。《备急千金要方》首次记载的石疔病,为恶性黑色素瘤。《圣济总录》谓乳痈表现为“赤紫坚硬”,其描述类似炎性乳腺癌。恶肉、核、菌、岩、癌等病属痈疽疮疡范畴内的疾病。《肘后备急方》记载恶肉病的生长过程与典型鳞状细胞癌相符,《诸病源候论》又称为翻花疮恶肉,同书中,疮恶肉则类似于基底细胞癌。宋代《卫济宝书》所论“癌”为急性感染类疾病,《仁斋直指方》中的“癌”是基于阴茎癌与乳房癌而说出。其余如奶岩、乳癌为现今乳腺癌,牙岩为牙癌,肾岩为阴茎癌,癌发为恶性黑色素瘤。以核为特征者有唇核、乳中结核两大类疾病,《诸病源候论》唇核接近唇部肿瘤,明清称之为茧唇,有唇癌与普通唇炎之分。宋代乳中结核包含了现今乳腺炎与乳腺肿瘤。明清时期,乳中结核称之为乳疬或乳癖,乳疬可指非哺乳性乳腺炎、乳房结核或乳腺纤维瘤,乳癖为乳腺增生病。清代《种福堂公选良方》乳疬又指男性乳房异常增生。蕈菌命名的疾病中,阴菌、阴挺除指代阴道脱垂外,在明清阴疮门下,更类似外阴鳞状细胞癌。明代眼胞菌毒有类眼睑鳞状细胞癌,舌菌为血管瘤,喉菌为淋巴滤泡增生。至清代,舌菌的描述更接近于舌鳞状细胞癌,喉菌为咽黑色素瘤,蹲猴子为咽部乳头状瘤。唇菌则类似过敏性唇炎。症瘕积聚在隋唐之前属两类不同的概念,其中《内经》积病类似现今肠系膜肿瘤,《难经》五积并非五脏肿瘤,而是源自《内经》相关概念的曲解。《金匮要略》构建了积病的脉法,从以脉侧证的角度,延展了《内经》积病仅限于肠胃的范围。症与瘕在隋唐之前通用,泛指腹部肿大,其中石瘕可能为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子宫肌瘤伴有黏连。妇人症病为妊娠葡萄胎。《小品方》症病更接近于胃部肿瘤。《肘后备急方》暴症继发于肿瘤的肠扭转。隋唐之后症与瘕之间以“按之动与不动”区分,其中食症为食管肿瘤。癖病多以水饮立论,多类似于现今胃潴留,而“癖病结块”为胃肿瘤导致的幽门梗阻。痃病多指腹部肌肉的纤维炎症,而“痃病积块”接近于现今腹壁纤维瘤。《备急千金要方》在月经不通病中首次记载了葡萄胎组织,并选用牡蒙丸、桃仁煎治疗。鬼胎一词首见于《诸病源侯论》,宋代《太平圣惠方》将其等同于葡萄胎,清代多指卵巢功能性肿瘤。“息肉”一词《内经》已被用来形容肠蕈,肠蕈为肠壁外蕈菌样肿瘤。疣病在《五十二病方》中泛指一切皮肤类增生,而隋唐“疣目”与现今疣病相似。鼻息肉为鼻前庭肿瘤,宋代《三因极一病方》提出”痔为息肉的俗称”,所以鼻息肉又称为鼻痔。治疗方面南北朝以通利之品为主,隋唐主以温药,明清则以清利湿热为主。南北朝首见眼息肉,泛指眼部肿瘤,宋《圣济总录》鸡冠蚬肉与之相似。至明代,依据《审视瑶函》的描述,鸡冠蚬肉可确定为球结膜血管瘤,清代《疡医大全》鸡冠蚬肉则为穹隆部血管瘤。《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生肉塞耳,泛指外耳道肿瘤,明清称之为耳痔、耳蕈、耳挺,其中耳挺描述与外耳道鳞状细胞癌相类似,清代《外科心法要诀》有关耳痔、耳蕈的描述类似外耳道乳头状与息肉状瘤。古人对于肿瘤类疾病认识源自积聚、蕈菌、翻花、岩石、痰块、鬼、管道、空间等不同隐喻。积聚隐喻源自古人最开始将人的体腔作为盛水容器或将经络为河流,引入“寒能令水结冰”的认识,将肿瘤的形成认为是体内液体结冰所致,意象图式表示为“寒—水(饮)—冰(肿块)”“寒—水(气血)—冰(肿块)”。《内经》肿瘤类疾病基本按照此图式认识,后世受到“死隐喻”的影响,以上图式大概产生了 3种变化,其一,逐渐忽略寒邪对原始意向图式影响,“寒邪—水—块”泛化为“邪—水—块”,如后世奶岩、乳核、唇核的肿块归因于情志、风、风寒等邪;其二,逐渐抽象出“停滞——增生”这一新的对肿瘤形成的认识路径,如《小品方》直接以流通之性药物治疗息肉,症瘕积聚的肿块是食物所导致,故用消食药物治疗,瘿核被认为是引用的沙水所结成块导致;其三,忽略原有内容只借用名称下的新内容,如将肿瘤直接作为痈疽,借用痈疽的心火疮疡理论对肿瘤治疗。蕈菌隐喻、翻花隐喻、岩石隐喻、痰块隐喻、鬼隐喻都遵循着相同的模式,即通过肿瘤的一些外在特征,将肿瘤认为是蕈菌、花、岩石、痰等物质,因蕈菌生长的环境为湿热之处,故大多以清利湿热为主,也有从局部阴暗环境来认识者,故而以温化寒湿来治疗;自然界花的生长与风湿有关,故治疗翻花疮多以祛风除湿为主。将肿块作为岩石,治疗有不同侧重,岩有孔隙,故以填补为主,石质地较硬,故以角类药或化石药为主治疗。肿块为痰与朱丹溪痰理论构建有关,故治疗肿块以化痰药为主。鬼隐喻多见于鬼胎、石瘕、症坚等腹部肿瘤,与古人对鬼的认识有关,鬼作为先秦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影响着中医疾病的构建,通过对鬼字的探讨可以知道,鬼最开始为先入的灵魂,但其经过恶化后,逐渐变成了负面用词,在与鬼有关的非肿瘤疾病中,可以发现引入鬼的概念多因症状表现与人的行为有关,所以“鬼为灵魂”是与鬼有关疾病的基本隐喻,肿瘤鬼胎病则因为人的生殖特点而构建。“恶”有鬼之意,症病中用“恶”概念表述肿瘤形成也是受到鬼的影响,治疗方面多用“杀鬼魅邪气”之药。空间隐喻主要指古人借用空间相关的知识从而对肿瘤治疗产生影响,如隋唐时代治疗鼻息肉与目息肉,因鼻息肉在鼻腔中环境较暗,目息肉常伴结膜红肿,进而认为此分属寒热,故多以温药治疗鼻息肉,以寒药治疗眼息肉。在疣病祝由疗法中,认为肿块治疗可以借月蚀或丢掉物体来使肿块消失。管道隐喻则是古人对噎嗝病的主要隐喻,通过干涩与堵塞来认识噎嗝病,对现今食管肿瘤治疗有借鉴意义。最后借用neo4j中的cypher语言,将上述有古代肿瘤知识与隐喻内容转化为关系与节点的图数据形式内容,构成了以“中药”“方剂”“古代疾病”“现代疾病”“始源喻”为节点,以“组成”“治疗”“肿瘤类型”“映射”为边的古代中医肿瘤隐喻图形数据库。
李冰涛[7](2021)在《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基于脾肾相关理论,通过观察护胎饮联合地屈孕酮对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子宫动脉血流、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改善情况,及胚胎发育情况,探讨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防治先兆流产提供新的诊治思路。方法:选取自2019年3月到2021年1月前来南京市中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符合标准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60例。将所有受试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地屈孕酮片,10mg,q8h,口服)及治疗组(地屈孕酮片,10mg,q8h,口服+护胎饮,200ml,早晚各100ml,温服),每组均30例。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水平的变化与胚胎发育情况,及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的动态变化,评价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优势。2.子宫动脉血流: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子宫动脉RI、PI、S/D值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间S/D值无差异(P>0.05),治疗组的RI、PI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方面更具优势。3.血清妊娠激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2、P、β-HC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1)。由折线图可知,两组患者血清E2、P、β-HCG水平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但治疗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血清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E2、β-HC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血清妊娠激素方面更具优势。4.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及综合疗效有效率均达93.33%,对照组达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指标:60例受试者从用药开始至疗程结束,全程未出现毒副反应。安全相关性检验指标无异常。结论:护胎饮可改善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子宫动脉阻力,改善胎盘血流灌注量,升高妊娠相关激素水平,且用药期间无毒副反应,安全系数高。
蒋萍,杨岢岚,李春梅[8](2021)在《PDCA循环护理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间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80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各时间段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评分和负面情绪。同时选择40位实施本次护理措施的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20人照护观察组,20人照护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和医护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护理管理前,两组患者RPFS评分和负面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后,两组患者RPFS、SDS和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护理管理后,两组医护人员CTDI-CV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护理人员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7例),对照组为15.7%(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效果较好,可提升专科护理质量,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和疲劳感。
冯艳英[9](2021)在《抗磷脂综合征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早期筛查、识别、干预和治疗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以抗磷脂综合征、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为主题词,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搜集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发生血栓事件危险因素的随机-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2月,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988篇,阅读标题初筛经剔除重复文献、综述类文献、个案报道、会议报告和指南后获得文献79篇,进一步阅读摘要及全文,排除不相关研究、研究类型不符、无法下载全文及无法提取数据的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最终纳入研究文献13篇,总研究对象累计1980例,APS血栓组为902例,涉及危险因素12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1)吸烟[OR合并=1.53,95%CI=(1.05,2.24)];(2)高血压病[OR合并=3.73,95%CI=(2.28,6.08)];(3)高胆固醇血症[OR合并=2.35,95%CI=(0.69,8.07)];(4)高甘油三酯血症[OR合并=2.00,95%CI=(0.94,4.28)];(5)糖尿病[OR合并=0.44,95%CI=(0.16,1.23)];(6)IgG型ACL抗体(+)[OR合并=2.09,95%CI=(1.37,3.17)];(7)IgM型ACL抗体(+)[OR合并=1.00,95%CI=(0.60,1.65)];(8)LA(+)[OR合并=1.07,95%CI=(0.78,1.46)];(9)β2-GP1抗体(+)[OR合并=1.13,95%CI=(0.70,1.82)];(10)≥2种APLs抗体(+)[OR合并=1.79,95%CI=(1.12,2.88)];(11)PLT减少[OR合并=1.41,95%CI=(0.35,5.63)];(12)性别(女性)[OR合并=0.36,95%CI=(0.27,0.49)]。结论:当前研究表明,LA、β2-GP1抗体、IgM型ACL抗体阳性、血小板减少、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与APS血栓形成无明显相关,但IgG型ACL抗体阳性、≥2种APLs抗体阳性、高血压病、吸烟是APS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对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加强防护,以降低APS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结局。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上述研究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高敏[10](2021)在《月经血自然杀伤细胞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目前缺乏合适的临床标本来诊断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本研究通过流式检测正常人和复发性流产患者月经血NK(menstrual blood natural killer cells,MBNK)、蜕膜NK(decidual natural killer cells,d NK)、外周血NK(peripheral blood natural killer cells,PBNK)细胞及其相关亚群的表达情况,将经血结果与蜕膜组织和外周血结果进行比较,探索经血标本对预测复发性流产发生可行性。方法转录组学首先分析证明正常月经血NK与正常蜕膜NK相似,接下来使用复发性流产患者月经血NK对子宫内膜NK(endometrium NK cells,u NK)状态进行评估,具体方法为蜕膜标本收集:收集2019年9月-2020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人工流产手术室行无痛人流的患者蜕膜组织共25份,其中正常对照组蜕膜取自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n=15),实验组蜕膜取自经历两次及以上胚胎停止发育史或自然流产史且胚胎及夫妻双方染色体核型均正常的妇女(n=10),这两组人群均为早期妊娠。经血标本采集:于月经周期第二天采集经历正常生育史且平素月经规律的健康女性月经血作为对照组标本(n=10),有两次及以上复发性流产史且染色体核型正常的女性月经血作为实验组标本(n=25),在采集经血的同时采集外周血标本。所有受试者都没有染色体异常(自己或丈夫)、子宫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治疗等风险因素。将获得的所有样本均进行流式检测分析,主要检测NK(natural killer cells)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56,CD16;组织驻留分子CD49a,EOMES;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GITR;活化性受体NKP30,NKP44,NKG2D。观察比较上述分子在正常组和实验组的三种样本中的表达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计算差异分子对RSA的预测效能。结果(1)基因转录组学证明正常人月经血NK与蜕膜NK具有相似性,与外周血NK有区别。(2)流式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流产组的蜕膜和经血中CD3+T细胞比例增加,CD56+NK细胞比例降低,而外周血中结果相反。(3)与对照组相比,流产组蜕膜及经血中CD56+CD16+表达明显升高,CD56+CD49a+表达降低,外周血中CD56+CD16+表达升高,CD56+CD49a+表达无明显差异。(4)与对照组相比,流产组蜕膜及月经血中CD49a+CD16-、CD49a+EOMES+NK细胞表达减少,CD49a-CD16+NK细胞表达增加,外周血中两组间无明显差异;(5)与对照组相比,流产组蜕膜、经血NK细胞抑制性受体CD158a表达降低,在外周血中表达无显着性差异;抑制性分子CD158b在经血和外周血中表达降低,而在蜕膜中表达无显着性差异;GITR在正常人与流产组的蜕膜、经血与外周血中表达均无显着性差异。(6)与对照组相比,活化性受体NKP30在流产组的蜕膜、经血与外周血中表达均无显着性差异;活化性受体NKP44在流产组的蜕膜、经血中表达均无显着性差异,在外周血中表达显着降低;NKG2D在流产组的蜕膜中表达均无显着性差异,在经血中表达显着升高,在外周血中表达显着降低。(7)经血NK细胞与外周NK细胞相比,对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具有很高的预测效能。CD3-CD56+NK,CD56+CD16+NK,CD56+CD49a+NK,CD49a+CD16-NK,C D49a+EOMES+NK细胞子集对区分正常人和流产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 urve,AUC)值均达到0.7以上。当使用CD49a+EOMES+NK,CD56+CD49a+NK,CD49a+CD16-NK进行预测时准确度均达到80%以上。结论(1)经血NK细胞与蜕膜NK具有相似性;(2)流产患者经血中存在NK细胞及其亚群表达异常,尤其表现在CD16与CD49a分子上,且与蜕膜NK表达情况具有很高的一致性;(3)月经血NK细胞亚群CD49a+EOMES+NK,CD56+CD49a+NK,CD49a+CD16-,CD56+CD16+可以用来诊断复发性流产,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心理干预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围化疗期病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干预方法 |
1.2.2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社会支持度比较(见表2) |
2.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免疫指标比较(见表3) |
2.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比较(见表4) |
3 讨论 |
3.1 心理干预对GTN病人社会支持度的影响 |
3.2 心理干预对化疗期间GTN病人心理状况的改善 |
3.3 心理干预对化疗期间GTN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
(3)苎根合剂治疗高龄血热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1.6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
1.7 病例分组 |
1.8 伦理学要求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观察指标 |
2.3 随访方案 |
2.4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资料可比性研究 |
1.1 一般资料比较 |
1.2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1.3 治疗前血清E_2、P、β-HCG比较 |
1.4 治疗前B超结果比较 |
2 三组治疗前后主要指标及疗效比较 |
2.1 综合疗效 |
2.2 中医证候积分 |
2.3 血清E_2、P、β-HCG |
2.4 随访结果 |
2.5 安全性指标 |
讨论 |
1 血热是高龄女性先兆流产的重要因素 |
1.1 热扰冲任、胎元不固是先兆流产的重要病机 |
1.2 高龄与血热密切相关 |
2 苎根合剂的药物分析 |
2.1 组方分析 |
2.2 现代药理研究 |
3 临床疗效评价 |
3.1 综合疗效评价 |
3.2 中医证候改善 |
3.3 血清妊娠激素水平调节 |
3.4 安全性评价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高龄孕妇先兆流产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SIRT1降低通过上调波形蛋白乙酰化水平影响高龄妊娠滋养细胞EMT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高龄孕妇及孕鼠胎盘SIRT1 表达下降,并伴有衰老相关标志物表达上升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SIRT1 调节滋养细胞衰老及功能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SIRT1 通过去乙酰化波形蛋白调节滋养细胞EMT过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细胞衰老与妊娠相关疾病发生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稽留流产患者血清HIF-1α、HO-1和14-3-3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实验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研究方法 |
2.2.1 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HIF-1α、HO-1及14-3-3β的表达水平 |
2.2.2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比较 |
3.2 HIF-1α在两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
3.3 HO-1 在两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
3.4 14-3-3β在两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早期稽留流产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中医肿瘤类疾病的隐喻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中医肿瘤理论假说 |
1 癌毒学说 |
2 中医肿瘤微环境假说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肿瘤的隐喻研究 |
1 肿瘤隐喻与辨治 |
2 肿瘤的隐喻观念 |
3 不同肿瘤隐喻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肿瘤古代文献研究述评 |
1 肿瘤的断代 |
2 病名的随意通约 |
3 肿瘤的随意指代 |
4 被忽视的肿瘤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古代中医肿瘤史研究 |
第一节 古代肿瘤类疾病的论证形式 |
第二节 瘤类疾病 |
1 秦汉时期 |
2 三国两晋南北朝 |
3 隋唐时期 |
4 宋代 |
5 明代 |
6 清代 |
7 小结 |
第三节 积聚症瘕类疾病 |
1 秦汉时期 |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3 隋唐时期 |
4 宋代 |
5 金元时期 |
6 清代 |
7 小结 |
第四节 痈疽疮疡类疾病 |
1 秦汉时期 |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3 隋唐时期 |
4 宋代 |
5 金元时期 |
6 明代 |
7 清代 |
8 小结 |
第五节 息肉类疾病 |
1 秦汉时期 |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3 隋唐时期 |
4 宋代 |
5 明代 |
6 清代 |
7 小结 |
第二章 古代肿瘤的隐喻类型 |
第一节 积聚隐喻 |
1 人体是盛水容器 |
2 经脉是河流 |
3 积聚隐喻死隐喻的形成 |
第二节 蕈菌隐喻 |
1 明清前的相关蕈菌肿瘤 |
2 肿瘤菌蕈隐喻的复兴 |
3 对息肉或痔认识的改变 |
第三节 翻(反)花隐喻 |
1 风湿成花 |
2 花瘘候 |
第四节 痰的结块隐喻 |
1 痰饮与痰 |
2 痰结块隐喻的构建 |
3 痰结块隐喻的运用 |
第五节 岩石隐喻 |
1 岩与补法 |
2 石与破坚 |
第六节 鬼隐喻 |
1 与鬼相关的肿瘤 |
2 鬼字源流 |
3 尸鬼类疾病 |
4 以“鬼”为始源喻的隐喻特点 |
5 肿瘤与鬼构建过程 |
第七节 管道隐喻 |
1 润滑与堵塞 |
2 炙肉的隐喻 |
第八节 空间隐喻 |
1 背景的借用 |
2 肿瘤的空间转移 |
第三章 古代中医肿瘤隐喻图形数据库的构建 |
第一节 隐喻与知识图谱 |
1 隐喻型知识存储的构想 |
第二节 古代中医肿瘤隐喻图形数据库的构建方法 |
1 数据处理 |
2 节点的创建 |
3 关系的创建 |
4 图形数据库的运用场景简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1 中药节点代码 |
2 方剂节点代码 |
3 古代疾病节点代码 |
4 现代疾病节点代码 |
5 隐喻节点代码 |
6 组成关系节点代码 |
7 治疗关系节点代码 |
8 映射关系节点代码 |
9 肿瘤类型关系节点代码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病机认识 |
1.2.1 胎元方面 |
1.2.2 母体因素 |
1.3 中医治疗 |
1.3.1 古代医家对于治疗的认识 |
1.3.2 现代医家对于治疗的认识 |
2. 西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
2.1 病因认识 |
2.1.1 胚胎因素 |
2.1.2 母体方面 |
2.1.2.1 免疫因素 |
2.1.2.2 血栓前状态 |
2.1.2.3 内分泌异常 |
2.1.2.4 解剖异常 |
2.1.2.5 感染 |
2.1.2.6 全身性疾病 |
2.1.3 父亲方面 |
2.1.4 生活环境因素 |
2.2 治疗进展 |
3. 脾肾相关 |
3.1 生理相关 |
3.2 病理相关 |
3.3 治疗相关 |
3.4 现代实验研究 |
3.5 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运用 |
4. 护胎饮的前期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方案设计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药物组成及来源 |
3. 观察项目 |
3.1 一般资料 |
3.2 疗效指标及设备 |
3.3 安全性指标 |
4. 妊娠结局随访 |
5. 疗效评价标准 |
5.1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5.2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6. 数据处理及方法 |
7. 结果及分析 |
7.1 治疗前两组资料比较 |
7.1.1 一般资料比较 |
7.1.2 疗效指标比较 |
7.2 治疗后两组资料比较 |
7.2.1 治疗后血清E2、P、β-HCG水平比较 |
7.2.2 治疗后子宫动脉RI、PI、 S/DL比较 |
7.2.3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7.2.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7.2.5 综合疗效比较 |
8. 安全性分析 |
9. 随访 |
10. 结果 |
11.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论依据 |
1.1 脾肾二脏在胎孕中的重要地位 |
1.2 发病多责于脾肾亏损 |
1.3 治疗以补肾健脾为要 |
1.4 临床观察指标选用依据 |
1.4.1 子宫动脉血流 |
1.4.2 血清妊娠激素 |
2. 组方分析及药理研究 |
3. 疗效及作用机理 |
3.1 对中医证候情况的影响 |
3.2 对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 |
3.3 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
3.4 对综合疗效的影响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PDCA循环护理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9)抗磷脂综合征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技术路线图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文献排除标准 |
1.4 数据库的选择与文献检索策略 |
1.5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
1.6 质量评价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
2.2 Meta分析结果 |
2.3 异质性检验 |
2.4 敏感性分析 |
2.5 发表偏倚的评估 |
2.6 各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结果讨论 |
3.2 方法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抗磷脂综合征相关病态妊娠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月经血自然杀伤细胞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NK细胞在妊娠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心理干预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围化疗期病人中的应用[J]. 芦沁蕊,权晶. 护理研究, 2021(21)
- [2]CsA对L-NAME诱导的子痫前期小鼠模型治疗作用的初步探讨[D]. 俎维华. 海南医学院, 2021
- [3]苎根合剂治疗高龄血热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D]. 杨丹丹.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SIRT1降低通过上调波形蛋白乙酰化水平影响高龄妊娠滋养细胞EMT的机制研究[D]. 熊丽玲. 重庆医科大学, 2021
- [5]稽留流产患者血清HIF-1α、HO-1和14-3-3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幸情. 南昌大学, 2021(01)
- [6]中医肿瘤类疾病的隐喻认知研究[D]. 刘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D]. 李冰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PDCA循环护理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 蒋萍,杨岢岚,李春梅.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03)
- [9]抗磷脂综合征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D]. 冯艳英.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10]月经血自然杀伤细胞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D]. 高敏.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