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丽江旅游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

论丽江旅游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

一、试论丽江旅游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保继刚,冯劲,黄细花,赵雪璎,吴盈盈,王昆欣,褚倍,李冬,汪汇,罗晓东[1](2021)在《专题笔谈: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文中研究指明自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以来,深化文旅融合成为新时代文旅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文旅融合的核心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全面及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的文旅行业人才培养也须与时俱进。"文旅融合实践中存在哪些矛盾""何种人才能够满足文旅行业发展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应如何培养新型文旅人才"等问题成为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在当前文化和旅游的各个领域加速融合的背景下,这些问题的探索具有如下意义:第一,立足文旅行业发展特点和需求,为文旅人才培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相关实施方案拓展思路、激发有益的思考;第二,在明确文旅行业人才主要内涵的基础上,为适应文旅产业健康发展探寻文旅人才培养战略和实施路径。鉴于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战略、路径与对策研究"负责人、《旅游论坛》执行主编、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创院院长保继刚教授组织了主题为"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专题笔谈,以期引发学界与业界对文旅行业人才培养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此专题笔谈是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支持的重要成果之一。感谢隽雨仙博士后协助编辑。

李新月[2](2021)在《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旅游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当前,我国已经迈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人才质量与结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建设高水平的旅游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职教20条”、“双高计划”、“高职扩招一百万”等政策的实施,突出职业教育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旅游高职教育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亦如此。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高等教育不断成长,为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培养了大批人才。社会变迁视角下,旅游人才的培养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存在什么问题,有何特色,对当今的旅游人才培养有何借鉴意义,值得去探究。本研究从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切入,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个案,将其历程划分为起步与探索阶段(1979-1995年)、改革与发展阶段(1996-2005年)、提高与深化阶段(2006至今)进行研究,分析各阶段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动因,选取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与师资队伍几个主要要素,探索其发展演变,总结成绩与问题,揭示其人才培养特色。基于此,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为我国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启示。研究发现: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与完善的,有其自身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构建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方面,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依据产业发展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在课程体系方面,聚焦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方面,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阵地,形成了多样的育人模式;在师资方面,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本着回顾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借鉴其发展,旅游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向国际是必由之路,依托行业是办学思路,服务产业是目的所在。新时期,在文旅融合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众多挑战,结合旅游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新时期的挑战与要求,从政府、院校、企业三大主体出发,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为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黎雪[3](2020)在《何为和谐民族关系:木里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族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随着更大范围的经济一体化,交通、网络、通信的迅速发展,关系网络向外向内延伸,社会单元间的联系加强。在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的今天,民族关系成为国家建设与发展需面对的重要议题之一。为提供和谐民族关系研究县域典型案例,本文以木里藏族自治县民族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考察,定量与定性的相互映证,梳理木里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发展与现状,总结其经验价值。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研究分建国前后对木里和谐民族关系形成的历史基础、曲折发展进行梳理。主要考察了木里建置沿革与多民族分布、世居民族的源与流;从“自下而上”的民间互动,回溯了民间经济、政治、文化往来;从“自上而下”的王朝力量,回顾了中央王朝有利于地方民族关系的政治建构。建国以来,木里民族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研究分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跃进”“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三个阶段,分别探讨了木里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民族关系发展道路上遭受的挫折、经济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从实证的视角,笔者开展了民族关系田野调查。研究首先阐明了田野调查中衡量木里和谐民族关系的核心要素和影响因素、相关的内涵界定、问卷设计与田野开展情况。调查主要把各民族人口构成及相对规模、居住格局、日常交往、族际通婚、语言使用、民族心理作为木里和谐民族关系考察的六个核心因素。人口结构中的民族关系,包括木里各民族人口构成与相对规模、人口普查结果中反映的社会结构性差异;居住格局中的民族关系,包括各民族地理空间的分布、城乡分布情况、微观个体的邻里关系;日常交往中的民族关系,包括生活场所、工作场所、学校场所、娱乐场所中的民族交往;族际通婚中的民族关系,则基于2015年至2017年乔瓦镇婚姻登记数据、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木里县婚姻登记数据,分析包括族际婚的数量及占比、族际婚中的性别差异、教育边际效应对族际婚的影响;语言使用中的民族关系,包括对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汉语言文字使用、双语教育普及的考察;民族心理中的民族关系则通过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民族偏见与歧视的调查情况来呈现。同时,本文对和谐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即外部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社会环境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木里主要经济指标、脱贫攻坚的成绩和挑战、语言环境、宗教环境、教育状况等问题。民族关系的认识维度,从历时与共时、国家与民间、结构与互动的不同维度展开。历史积淀和现实建构共同生成木里民族关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继承延续;民间交往和国家力量共同生成木里民族关系,其发展离不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两股力量;同时,民族关系也是结构与互动的统一,既通过民族成员的互动交往折射关系的具象情况,又通过赖以生存的外部结构环境影响其发展态势。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等路径构成和谐民族关系的时代要求。针对木里当地实际,研究提出夯实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基础,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经济发展“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因地制宜探索地方发展模式的路径。

郭玲玲[4](2020)在《我国小学阶段多语教育政策实施现状研究 ——以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聚居区为例》文中认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世界范围内各个方面的联系日益频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存性越来越紧密,语言这个交流沟通的桥梁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一个国家语言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语言不仅是人类交际与学习的工具,也承载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身份,因此,各国均重视语言教育。制定合理的语言教育政策是语言教育的关键,而各国的语言教育政策,取决于该国的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中国一直非常重视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多语教育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国家发展以及融入全球化的洪流,依据中国的国情,对我国的语言教育政策做了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在新时代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下,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我国对多语教育政策以及多语教育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本研究以“多元一体”理论和全球化理论为基础,对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聚居区小学教育阶段多语言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探究以下研究问题:(1)丽江小学教育阶段有哪些多语教育政策?(2)丽江小学教育阶段多语教育政策实施现状如何?有哪些优势和特点?(3)丽江多语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改进?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进行探究,通过田野调查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和资料,深入了解该地区小学阶段多语教育政策实施现状,多语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调查发现:(1)丽江古城区、玉龙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云南省的要求与实际,主要执行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2)总体上看,该地区在多语教学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级部门与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多语教育,为学校顺利开展和实施多语教育提供条件与便利。作为具有国际化特征的旅游城市,丽江的宗旨是面向世界学习外语、跟随全国学习通用语、立足民族学习纳西语。(3)在多语教育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各级教育管理及实施人员对多语教育的认识及政策解读;多语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是否统一、课程设置、师生评价等问题;社会需求及经费问题等都是影响多语教育政策实施的因素。多语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多语教学的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多语教育政策的实施不仅顺应了全球化的趋势,也很好地践行了多元一体理论,又保护了本民族的文化与特色,对于国家和民族都有重要的意义。

张珏珺[5](2020)在《民间舞蹈资源在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以纳西族民间舞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和美育教育的愈加重视,建设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课程就迫在眉睫。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美育教育和文化传承需求、地方高职院校特色课程建设为出发点,以民间舞蹈文化特征和课程资源开发理论为支撑,以民间舞蹈资源开发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民间舞蹈资源在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开发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为切入点,以民间舞蹈资源在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开发运用的策略为思路,将地方民间舞蹈推广进入校园为目的,以期为高职院校开展特色公共舞蹈课程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可参考的操作方案。本研究前期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翻阅国、内外公共艺术课程理论、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理论、课程资源开发理论、民间舞蹈课程资源运用实例、纳西族民间舞蹈研究相关的毕业论文、核心期刊文章、专着、网站资源进行梳理,查阅有关的政策和文件;中期运用实证研究法,对高职院校公共舞蹈课程授课教师调查访谈和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公共舞蹈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走访文化传承人、文化馆和市/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工作人员以及当地文化工作者,实地调查和了解纳西族民间舞蹈;后期对公共舞蹈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将纳西族民间舞蹈资源应用在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为案例,为公共舞蹈课程运用民间舞蹈资源提供实例。职业院校公共舞蹈课程是公共艺术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将民间舞蹈资源运用到公共舞蹈课程中,本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课程开发也具备可操作性。将民间舞蹈资源应用到高职院校中,既能充实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也能对民族文化资源应用提供参考价值,为更多的民间文化资源进入校园做出有益的尝试,也为职业教育的美育建设探索新路径。

尹蓉[6](2020)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现场导游》课程开发研究 ——以昆明市L校为例》文中指出课程问题一直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沿用学科课程模式,大部分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脱离实际工作,理论与实践分离,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弥补了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缺陷,实践证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具有优势和成效,在我国快速发展推广,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现场导游》作为中职旅游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导游讲解这一重要职业能力的关键课程。由于学科体系束缚,目前该课程偏向理论,围绕导游资格证考试展开。进行《现场导游》课程改革是培养和提高导游讲解能力的重要途径。昆明市L校是一所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本研究以昆明市L校导游服务专业《现场导游》课程为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论进行开发实践。以期改善《现场导游》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探索中职旅游类专业课程改革思路与方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深入了解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论及开发线路。通过企业需求、工作任务调查研究以及学校内课程调查,分析《现场导游》课程特点与现状。论述工作过程导向对该课程设计的适用性,具体描述导游讲解典型工作任务,进而设计《现场导游》课程。通过教学案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行动导向教学较传统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满意度,提升能力。在一系列研究后,提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实施保障措施。

王震[7](2020)在《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研究》文中提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仅是社会发展需求与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相联结的纽带,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区域经济的契合点,专业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能否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十三五”期间,随着云南省产业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云南省高职院校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日益凸显,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作为研究主题,不仅有助于发挥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着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作用。因此,对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深入梳理国家及云南省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相关政策文件及资料,在对47所(除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外、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停办外)云南省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分布境况、专业设置情况和三次产业发展概况及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状况调查的基础之上,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最后对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提出了有参考意义的优化策略。论文主要分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了相关介绍。第二章主要对高职院校与专业设置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研究理论基础做了阐述说明。第三章主要对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云南省高职院校大部分集中在滇中城市集聚区;专业设置覆盖率达100%;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大类占比最多;专业设置与第二产业适配性最好的发展现状。第四章总结了当前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与产业未来发展不协调;与产业适配性需加强;专业集聚度和专业集中化程度较低的问题。第五章在提出以人才需求调研作为专业设置依据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主动融入云南省产业发展趋势;立足云南省三次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升院校专业集聚度;找准院校和市场定位,集中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积极探索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专业设置机制;加大各方面条件保障力度,永葆专业发展活力”六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优化策略。

王丽军[8](2020)在《中职旅游类专业《民宿新媒体运营》项目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模式,因其打破了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而深受职业教育领域关注,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受到极大关注,也是中职学校专业领域课程开发的科学选择之一。将项目课程模式引入中职学校,对丰富中职学校课程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项目课程模式为导向,依托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实践基地,选取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民宿新媒体运营》课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课程开发探究。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德尔菲法。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研究:第一,主要梳理和分析了国内外项目课程、新媒体背景下的民宿营销等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以便更好地掌握项目课程开发的领域和角度。第二,对民宿新媒体运营岗位展开分析。通过访谈民宿企业、梳理新媒体行业的发展,了解岗位的市场需求性,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第三,本环节是研究的重点,主要对《民宿新媒体运营》项目课程的开发过程进行详细探索和分析。本文按照项目课程开发的步骤分析了民宿新媒体运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职业能力,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编制课程标准,开发出《民宿新媒体运营》项目课程。同时采用德尔菲法对其中的一个教学案例进行验证,并对出现的不足作出优化和实施建议。第四,总结本文的研究重点、创新和存在的不足。本文将上述四个环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理论层次,界定基本内涵,梳理发展现状和理论基础;第二层次是支持层次,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确定奠定基础;第三层次是建构层次,编制详细的课程标准,完成项目课程开发。这三个层次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框架,形成了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本文重点解决三个问题:选择项目课程开发的原因;项目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探究《民宿新媒体运营》项目课程开发的建构。

陈亭伊[9](2020)在《“双师型”背景下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专业转型问题研究 ——以云南省四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为我国旅游业提供大量的一线服务人才,这些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密切相关。在国家鼓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专业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没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那么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就很难提升。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双师型”教师、教师转型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将已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已有研究对本研究有比较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是发现此类型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针对旅游专业教师专业转型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通过搜集资料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以云南省四州市的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基本情况、相关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对“双师型”教师的看法、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对教师专业转型的认识、职业发展及心理变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研究,找出目前“双师型”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在专业转型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国家政策层面、旅游行业层面、教育管理部门层面、中等职业学校层面、教师个人层面五个层面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专业转型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支撑、资金保障、优化专业结构、优化教师评价体系、搭建教师专业转型平台、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传统观念革新、教师转型激励机制和学习意识的树立九个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的转型机制进行探索,力求构建一套科学和完善的体系,帮助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顺利完成专业转型。

谢清[10](2017)在《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研究 ——以云南省5所高职院校为例》文中认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的旅游人才。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是影响旅游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关注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现状,分析现状及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对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发现关于高职教育实践课程方面的研究不多,但大部分主要集中在理工科、农科及医科教育这一块。对于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的研究更加稀缺,虽然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的研究,但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实践课程评价构建、实践课程改革、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等,对实践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践课程设置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实践课程设置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对改善高职院校实践课程设置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篇文章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调查法,以施瓦布的实践课程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高职旅游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对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践课教师与旅游企业指导人员的访谈调查,分析高职旅游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问题,同时,对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院校类型进行差异研究并试图探讨差异背后的原因。最后,在现状调查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实践课程方面的成功经验,对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提出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在培养目标方面,存在培养目标认识不足,培养方向定位不明确,素质结构描述模糊;在实践课程结构方面,存在总课程偏多,实践环节安排不合理;实践类选修课占比小;在实践课程内容方面,存在实践内容不合理,缺乏办学特色和地方特色;在实践课程实现方式方面,存在实践教材缺乏,企业、行业兼职教师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等现状。同时,笔者还对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院校类型进行了差异分析,发现4个行业类型的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在培养目标、实践课程结构、实践课程内容方面都存在显着差异。最后,本研究根据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确立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实践课程结构,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优化实践课程内容;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课程评价考核体系。

二、试论丽江旅游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丽江旅游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专题笔谈: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从文旅融合发展谈“四项能力”修炼的重要性
    1与时代同频,把握战略机遇
    2匹配战略机遇的“四项能力”修炼
文旅融合中的人才困境和优化路径
    1行业融合中的人才困境
    2人才培养优化路径的思考
    3旅控集团人才方略的实践探索
文旅行业人才培养及发展———以宋城演艺公司为例
    1中国文旅业的发展生机和人才缺乏的矛盾
    2宋城演艺人才发展的经验
        2.1宋城演艺简介
        2.2人才培养生态及发展中的问题
    3文旅行业人才发展思考
从高职旅游类专业目录变迁考察旅游人才培养的迭代
    1高职旅游类专业目录时间维度的变迁历程
        1.1 2004年版高职旅游类专业目录:奠定专业发展基础
        1.2 2015年版高职旅游类专业目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2021年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新起点
    2从高职旅游类专业目录变迁看旅游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2.1旅游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特点
        2.2旅游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3从旅游高职专业目录变迁展望旅游人才培养迭代
    4结语
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文化创意旅游的内涵界定
    2文化创意旅游人才的现状与需求
        2.1我国文化创意旅游人才的现状
        2.2我国文化创意旅游人才的需求
    3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3.1构建“一纲四目、知行合一”的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3.2形成“递进式”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3.3深度拓展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2)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业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1.1.2 人才供需矛盾制约旅游业发展
        1.1.3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变革
        1.1.4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综述
        1.4.1 概念界定
        1.4.2 文献综述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个案选择
第2 章 从上海旅专看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演变
    2.1 起步与探索阶段(1979-1995 年)
        2.1.1 旅游高职教育产生的背景
        2.1.2 起步与探索阶段:积极探索
        2.1.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2.2 改革与发展阶段(1996-2005 年)
        2.2.1 旅游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因
        2.2.2 改革与发展阶段:锐意进取
        2.2.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2.3 提高与深化阶段(2006 年至今)
        2.3.1 旅游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2.3.2 提高与深化阶段:内涵式发展
        2.3.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第3 章 上海旅专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启示
    3.1 上海旅专人才培养的特色
        3.1.1 培养目标的特色
        3.1.2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特色
        3.1.3 教学的特色
        3.1.4 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
    3.2 上海旅专对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
        3.2.1 面向国际是旅游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3.2.2 依托行业是旅游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3.2.3 服务产业是旅游高职教育的目的所在
第4 章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4.1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挑战与要求
        4.1.1 旅游高职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目标
        4.1.2 文旅融合给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带来新挑战
        4.1.3 产教深度融合为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天地
        4.1.4 新科技革命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
    4.2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
        4.2.1 政府层面
        4.2.2 院校层面
        4.2.3 企业层面
    4.3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未来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上海旅专饭店管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沿革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何为和谐民族关系:木里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择木里藏族自治县民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三、研究价值
    四、研究综述
    五、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六、研究创新及难点
    七、木里藏族自治县基本概况
第一章 木里民族关系形成的历史基础
    第一节 木里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
        一、建置沿革与多民族分布
        二、木里世居民族的源与流
    第二节 木里多民族交往的民间互动
        一、经济交往与民族关系
        二、政治交往与民族关系
        三、文化交往与民族关系
    第三节 中央王朝有利于地方民族关系的政治建构
        一、中央王朝的土司制度
        二、中央王朝的改土归流
        三、木里历史对民族关系的当代启示
第二章 建国以来木里民族关系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的建立与木里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
        一、人民政权的建立
        二、民主改革的推行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
        四、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
    第二节 “大跃进”“文革”时期木里民族关系遭受挫折
        一、左倾思想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二、“文革”对民族关系的破坏
        三、民族政策的拨乱反正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木里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工业化、市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结构变化
        二、民族旅游带来的社会多元及关系结构改变
        三、大众传播媒介与多民族关系的扩展及互动方式变化
        四、木里经济的支柱产业:林业和水电
第三章 木里民族关系核心要素的实证考察(上)
    第一节 民族关系要素理论确认
        一、衡量民族关系的核心要素和影响因素
        二、有关和谐民族关系的内涵界定
        三、问卷设计与田野调查的开展
    第二节 人口结构中的民族关系
        一、各民族人口构成及相对规模
        二、人口普查结果反映的社会结构性差异分析
    第三节 居住格局中的民族关系
        一、各民族地理空间分布
        二、各民族城乡分布情况
        三、微观个体的邻里关系
第四章 木里民族关系核心要素的实证考察(下)
    第一节 日常交往中的民族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交往观的当代意义
        二、木里民族交往现状
        三、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木里举措
    第二节 族际通婚中的民族关系
        一、乔瓦镇族际婚分析:基于2015年-2017年乔瓦镇婚姻登记数据
        二、木里县族际婚分析:基于2018年1月-2019年6月木里婚姻登记数据
        三、木里人口较多民族族际婚特点
    第三节 语言使用中的民族关系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
        二、汉语言文字的使用
        三、民汉双语教育的普及
    第四节 民族心理中的民族关系
        一、国家与民族认同
        二、多层次的民族认同
        三、民族偏见与歧视
第五章 木里民族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民族关系与经济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及增速分析
        二、木里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第二节 民族关系与反贫困
        一、脱贫攻坚的成绩与困难
        二、木里脱贫攻坚政策建议
    第三节 民族关系与人文环境
        一、语言环境宽松
        二、藏传佛教世俗化现象
        三、教育状况改善及热点问题评析
第六章 木里构筑起和谐民族关系及其价值
    第一节 木里和谐民族关系经验性价值
        一、历时与共时的统一
        二、国家建构与民间交往的统一
        三、结构与互动的统一
    第二节 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路径
        一、完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
        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三、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第三节 夯实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
        二、民族工作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经济发展“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四、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因地制宜,探索木里发展新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小学阶段多语教育政策实施现状研究 ——以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聚居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访谈相关人员身份及编码信息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选题创新性
    1.3 研究背景
        1.3.1 民族地区多语教育及语言使用现状概述
        1.3.2 丽江概况
        1.3.3 纳西族简介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政策梳理与文献综述
    2.1 政策梳理
        2.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发展历程
        2.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阶段外语教育政策发展历程
        2.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发展历程
        2.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小学阶段双语教育政策发展历程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内外学者对语言教育政策的相关研究综述
        2.2.2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语教育政策相关研究综述
    2.3 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全球化理论
        3.1.1 全球化理论的背景
        3.1.2 全球化理论概述
        3.1.3 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育及相关综述
    3.2 多元一体理论
        3.2.1 多元一体理论的背景
        3.2.2 多元一体理论概述
        3.2.3 多元一体理论的相关研究综述
        3.2.4 多元一体理论与民汉双语教育
    3.3 小结
第4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4.1 样本地区和学校概况
        4.1.1 样本地区概况
        4.1.2 样本学校简介
    4.2 研究问题
    4.3 研究方法
    4.4 田野调查研究过程
    4.5 研究对象
    4.6 小结
第5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5.1 丽江小学阶段的多语教育政策
    5.2 丽江小学阶段多语教育政策实施现状
        5.2.1 丽江小学阶段外语教育政策实施现状
        5.2.2 丽江小学阶段纳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现状
        5.2.3 丽江小学阶段国家通用语(普通话)教育现状
        5.2.4 丽江市多语教师培训现状
    5.3 丽江市小学阶段多语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5.3.1 丽江市纳西族聚居区多语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3.2 改进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主要发现
    6.2 启示和建议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丽江古城区、玉龙县小学阶段多语教育政策实施状况调查
    一、丽江小学阶段外语教育政策实施状况
    二、丽江小学阶段民、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状况
    三、丽江小学阶段国家通用语(普通话)教育及使用状况
    四、对学生的采访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附录 B 田野调查部分照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民间舞蹈资源在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以纳西族民间舞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一)政策导向
        (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相关研究
    四、选题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
        (二)概念界定
    五、选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开发应用民间舞蹈资源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开发应用民间舞蹈资源的必要性
        (一)满足公共舞蹈课程对学生“四美”的美育培养要求
        (二)实现公共舞蹈课程中多样风格训练的教学目标要求
        (三)优化公共舞蹈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知识结构要求
    二、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开发应用民间舞蹈资源的可行性
        (一)具备本土民间文化校园传承的优势
        (二)具备民间艺术课程开发的人文特征
        (三)满足学生学习独特民间文化的兴趣
第三章 民间舞蹈资源在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开发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民间舞蹈资源在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开发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运用创新性不足缺乏特色
        (二)课程实施途径实践性不足缺乏体验
        (三)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单一缺乏综合性
    二、民间舞蹈资源在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开发运用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师本土民间舞蹈资源课程开发能力和重视度不足
        (二)公共舞蹈课程设置中技能训练与素质课程融合性不强
        (三)公共舞蹈课程教学缺少与校外多方合作机制
第四章 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民间舞蹈资源运用的策略
    一、开发民族特色教材,突出民间舞蹈形态
        (一)筛选舞蹈素材,创编教学训练组合
        (二)提炼核心动律,形成主干动作和形态
    二、完善课程教学模块,突出美育培养目标
        (一)增加民间舞蹈体验模块,强化学生感受美的体验
        (二)调整知识技能应用模块,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三、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搭建优质培养平台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材建设和教学能力
        (二)加强多方合作,拓展课程实施平台
第五章 纳西族民间舞蹈资源在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开发案例
    一、热美磋民间舞单元在公共舞蹈课程中的开发利用
        (一)开发公共舞蹈课程中热美磋民间舞蹈单元特色教材
        (二)设计公共舞蹈课程中热美磋民间舞蹈单元教学实施模块
        (三)构建公共舞蹈课程中热美磋民间舞蹈单元教学拓展平台
    二、勒巴舞民间舞单元在公共舞蹈课程中的开发利用
        (一)开发公共舞蹈课程中勒巴舞民间舞蹈单元特色教材
        (二)设计公共舞蹈课程中勒巴舞民间舞蹈单元教学实施模块
        (三)构建公共舞蹈课程中勒巴舞民间舞蹈单元教学拓展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6)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现场导游》课程开发研究 ——以昆明市L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国家时代背景及政策背景
        二、旅游业人才需求及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地位
        三、中等旅游职业院校课程状况及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优势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三、研究现状总结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程与课程开发
        二、工作过程与工作过程知识
    第二节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论
        一、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内涵
        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改革创新
        三、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基本路线
    第三节 教育学理论基础
        一、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情境学习理论
第三章 中职导游服务专业《现场导游》课程相关分析
    第一节 中职导游服务专业《现场导游》课程特点
        一、《现场导游》课程是培养导游讲解综合能力的课程
        二、《现场导游》课程是导游资格考试面试科目
        三、《现场导游》课程是导游服务专业的双证课程
    第二节 中职导游服务专业《现场导游》课程现状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二、教师访谈结果
        三、《现场导游》课程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工作过程导向对中职《现场导游》课程的适用性
        一、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与中职学生智能类型更匹配
        二、工作过程导向使《现场导游》课程更适应岗位需求
第四章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现场导游》课程方案设计
    第一节 导游讲解行动领域分析
    第二节 课程目标及课时
        一、课程目标
        二、课时
    第三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
    第四节 学习情境设计
        一、学习情境一:导游语言训练
        二、学习情境二:导游讲解方法与技巧训练
        三、学习情境三:沿途导游讲解
        四、学习情境四:定点景点导游讲解
    第五节 课程教学实施及考核评价建议
        一、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二、考核评价建议
第五章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现场导游》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 教学设计及实施
        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三、考核评价
    第二节 教学实施效果与反思
        一、教学实施效果
        二、教学反思
第六章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现场导游》课程实施保障措施
    一、建立制度保障
    二、健全校企协同机制
    三、提高教师素质
    四、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五、编制校本学习教材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导游服务专业企业人才需求访谈提纲
附录B 导游从业者访谈提纲
附录C 中职《现场导游》课程现状问卷调查(学生)
附录D 中职《现场导游》课程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相关政策要求
        (二)经济发展诉求
        (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诉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文献述评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职院校
        (二)专业
        (三)专业设置
    二、所用理论
        (一)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二)三螺旋理论
        (三)信息论
第三章 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一、云南省高职院校分布状况
        (一)云南省行政区划概况
        (二)云南省高职院校分布情况
    二、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二)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分析
        (三)云南省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情况分析
    三、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接产业情况分析
        (一)云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概况
        (二)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情况
        (三)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分析
第四章 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未来发展不相协调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三、专业集聚度较低,形成信息孤岛的现象
    四、部分专业集中化程度较低,特色不明显
第五章 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优化依据与策略
    一、以人才需求调研作为依据
        (一)进行社会发展需求调研
        (二)进行专业发展需求调研
        (三)进行学生发展需求调研
    二、专业设置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主动融入云南省产业发展趋势
        (二)立足云南省三次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结构
        (三)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升院校专业集聚度
        (四)找准院校和市场定位,集中打造品牌特色专业
        (五)积极探索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专业设置机制
        (六)加大各方面条件保障力度,永葆专业发展活力
研究结果与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成果
致谢

(8)中职旅游类专业《民宿新媒体运营》项目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2.民宿产业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
        3.项目课程利于中职学校专业教育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发展
        2.国内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研究
        3.新媒体背景下的民宿营销研究
        4.文献研究述评
    (四)核心概念
        1.《民宿新媒体运营》课程
        2.项目课程
        3.课程开发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研究理论基础
    (一)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理念
        1.理实一体化理念
        2.做中学基本理念
    (二)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理论框架
        1.联系论
        2.结构论
        3.综合论
        4.结果论
    (三)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1.联系论在研究中的应用
        2.结构论在研究中的应用
        3.综合论在研究中的应用
        4.结果论在研究中的应用
    (四)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步骤
        1.市场需求调研
        2.工作任务与能力分析
        3.课程标准编制
        4.项目教学设计
        5.教学资源开发
三、民宿新媒体运营岗位分析
    (一)市场需求调研
        1.民宿行业调研
        2.新媒体行业调研
        3.市场调研结论
    (二)民宿新媒体运营岗位分析
        1.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2.典型职业能力提取
四、中职旅游类专业《民宿新媒体运营》项目课程开发
    (一)课程标准编制
        1.课程思路的设计
        2.课程目标的确定
        3.课程内容的选择
        4.课程标准的编制
    (二)项目教学设计
        1.项目教学设计的内容
        2.项目教学设计的案例
    (三)教学资源开发
        1.教学资源的类型
        2.教学资源的开发思路
五、《民宿新媒体运营》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选择
    (二)教学案例设计
    (三)教学案例可行性论证
    (四)教学案例优化
    (五)教学案例实施的建议
        1.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原则
        4.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5.学生应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6.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科研竞赛情况说明
致谢

(9)“双师型”背景下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专业转型问题研究 ——以云南省四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国家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专业转型的重要性
        三、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专业转型的紧迫性
        四、个人缘由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双师型”教师
        二、教师专业转型
        三、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六节 理论基础
        一、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二、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三、激励理论
第二章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发展及转型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基本情况分析
        一、2015、2016、2017年云南省开设旅游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分析
        二、2015、2016、2017年云南省开设旅游专业招生数分析
        三、2015、2016、2017年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第二节 调查数据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基本情况
        二、“双师型”教师基本情况
        三、教师对旅游专业的看法
        四、学校对教师专业转型政策解读
        五、旅游专业相关知识储备及提升情况
        六、教师专业转型相关问题
第三章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专业转型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国家政策层面
        一、针对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不健全
        二、国家对“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不完善
        三、国家政策层面没有提出具体的教师专业转型的要求
    第二节 旅游行业部门层面
        一、旅游行业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二、部分行业企业不支持学校教师下企业
        三、行业进入标准较低,教师缺乏专业自信
    第三节 教育管理部门层面
        一、针对本地实际制定的文件较少,且指导性不强
        二、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单一
        三、开办旅游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过多
        四、部分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缺乏资金支持
    第四节 中等职业学校层面
        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对相关政策传递不及时且不充分
        二、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师资结构不合理
        三、校企合作开发模式存在问题,阻碍教师专业转型的顺利完成
        四、部分学校对“双师型”教师专业转型激励机制不强
        五、学校缺乏教师职业生涯的指导,导致教师专业转型方向不明确
        六、教师专业对口培训少,下企业实践积极性不高
        七、学校职业文化氛围建设缺失,教师专业转型动力不足
    第五节 教师个人层面
        一、教师缺乏转型必备的时间
        二、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影响教师专业转型
        三、教师个人专业能力欠缺,制约教师专业转型
        四、教师主动提升意愿不强烈,教师专业转型内驱力不足
        五、教师缺乏持续学习的决心,导致专业转型对持续性不强
        六、教师对自我发展规划不明确,专业转型缺乏方向性
第四章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专业转型机制探索
    第一节 加大政策支持,提供转型的制度保障
        一、完善并落实“双师型”教师的相关政策
        二、出台教师专业转型的认定标准
        三、结合区域实际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
    第二节 提供教师专业转型的资金保障
        一、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确保教师专业转型的完成
        二、学校合理分配资金,保证教师专业转型资金落到实处
    第三节 优化专业结构,进行资源整合
        一、发挥全域旅游优势,实现旅游行业大发展
        二、建立地区间的专业优化
        三、实施学校内部的专业优化
    第四节 优化教师评价体系
        一、改变原有的教师评价体系
        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内容,优化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三、注重教师的过程性评价,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第五节 搭建教师专业转型平台
        一、实施校企合作,打通教师专业转型的通道
        二、建立行业专家委员会,为教师树立专业自信
        三、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师专业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第六节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改革专业课程设置,积极调动专任教师进行课程开发
        二、营造校园职业教育文化
        三、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
    第七节 革新观念,促使教师主动进行专业转型
        一、革新教师的自我观念
        二、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第八节 建立教师专业转型激励机制
        一、完善薪酬激励机制
        二、树立地位激励机制
        三、建立荣誉激励机制
    第九节 提升教师的学习意识
        一、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保持教师持续学习的动力
        三、让教师养成反思学习的习惯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研究 ——以云南省5所高职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缘由
        (一) 问题提出背景
        (二) 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主要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二、核心概念
        (一) 旅游类专业
        (二) 实践课程
        (三) 课程设置
    三、国内研究综述
        (一) 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二) 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三) 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的研究
    四、国外研究综述
        (一) 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模式的研究
        (二) 高职旅游类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
        (三) 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结构的研究
        (四) 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内容的研究
        (五) 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实现方式的研究
    五、文献述评
第三章 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现状
    一、培养目标
        (一) 培养目标认识不足
        (二) 培养方向定位不明确
        (三) 素质结构描述模糊,缺乏职业素养
    二、实践课程结构
        (一) 总课时偏多
        (二) 实践环节安排不合理
        (三) 实践类选修课较少
    三、实践课程内容
        (一) 实践内容不合理
        (二) 缺乏办学特色和地方特色
    四、实践课程实现方式
        (一) 实践课程教材
        (二) 实践课程教师
        (三) 教学方式与考核评价
        (四) 校内外实践基地
第四章 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院校类型差异研究
    一、培养目标
        (一) 培养目标了解情况
        (二) 培养目标认同度
    二、实践课结构
    三、实践课程内容
        (一) 实践课程内容安排满意度
        (二) 实践课程内容凸显本校办学特色情况
    四、实践教师情况
        (一) 实践课程教师指导作用
        (二) 实践课程指导清晰情况
        (三) 实践课程教师对教学内容准备情况
        (四) 实践课程教师对教学内容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现状的主要研究结论
        (一) 培养目标方面
        (二) 实践课程结构方面
        (三) 实践课程内容方面
        (四) 实践课程实现方式方面
    二、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差异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
    三、对高职旅游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 确立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 调整实践课程结构
        (三) 优化实践课程内容
        (四) 完善实践课程实现方式
    四、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试论丽江旅游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专题笔谈: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J]. 保继刚,冯劲,黄细花,赵雪璎,吴盈盈,王昆欣,褚倍,李冬,汪汇,罗晓东. 旅游论坛, 2021
  • [2]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D]. 李新月.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何为和谐民族关系:木里的案例研究[D]. 黎雪.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4]我国小学阶段多语教育政策实施现状研究 ——以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聚居区为例[D]. 郭玲玲.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5]民间舞蹈资源在民族地区高职公共舞蹈课程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以纳西族民间舞蹈为例[D]. 张珏珺.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6]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现场导游》课程开发研究 ——以昆明市L校为例[D]. 尹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7]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研究[D]. 王震. 云南民族大学, 2020(06)
  • [8]中职旅游类专业《民宿新媒体运营》项目课程开发研究[D]. 王丽军.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双师型”背景下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专业转型问题研究 ——以云南省四州市为例[D]. 陈亭伊.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研究 ——以云南省5所高职院校为例[D]. 谢清. 云南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论丽江旅游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