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 Study on Changes of th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论文文献综述)
吕志慧[1](2021)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CTRP3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MR检测心肌纤维化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CTRP3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3±10.34岁。64例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59±6.6岁。根据扩心病患者心脏核磁LGE是否阳性,分为LGE阳性组,LGE阴性组。LGE阳性组37例,其中男,24例,女,13例,LGE阴性组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DCM组和健康组人群分别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询问并记录两组人员的既往史及危险因素,嘱患者休息5分钟,在安静状态下测量并分别记录两组人员的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心率。DCM组和对照组均使用抗凝管收集晨起空腹静脉血5ml,经离心、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CTRP3浓度,并分别记录。测定并记录空腹血糖、肝功、肾功等其余实验室指标。DCM组患者全部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并获得LVEF、LVEDV、LVESV等参数,并计算细胞外容积(ECV)。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有无差别,比较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有无差别,筛选有差别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回归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扩心病及心肌纤维化的危险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评价CTRP3对心肌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1.扩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发现在甘油三酯、白蛋白、CTRP3、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肌酐等方面具有差异。此外,我们发现,扩心病患者血浆CTRP3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浓度显着降低;对血浆CTRP3浓度与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肌酐等临床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CTRP3浓度与白蛋白(rs=0.626,P<0.001)呈正相关关系;与甘油三酯(rs=-0.195,P=0.030)、血肌酐(rs=-0.379,P=0.000)、空腹血糖(rs=-0.314,P<0.001)呈负相关关系;以是否诊断为扩心病为因变量,以血浆CTRP3及两组间有差异及相关性的临床参数为自变量,控制混杂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CTRP3(OR=0.187,95%CI:1.018-1.428,P=0.030)、ALB(OR=1.384,95%CI:1.043-15.27,P=0.043)是扩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比较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发现两组在CTRP3、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具有差异。我们发现LGE阳性组患者血浆CTRP3(149.56±13.86 VS168.52±11.85,P<0.001)浓度与LGE阴性组相比浓度显着降低,其余实验室检查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LVEDV、LVESV、LVEF、ECV等心脏核磁参数进行比较差异具有差异,其中LVEF(%)(30±3.06 VS 35±2.96,P<0.001)在LGE阳性组明显低于LGE阴性组;LGE阳性组ECV(%)值明显高于LGE阴性组(35.18±5.34 VS29.48±8.78,P<0.001);对血浆CTRP3浓度与LVEDV、LVESV、LVEF、ECV等心脏核磁参数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CTRP3浓度与LVEDV(r=-0.317,P=0.014)、LVESV(r=-0.415,P<0.001)、ECV(r=-0.539,P<0.001)呈负相关关系;与LVEF(r=0.476,P=0.030)呈正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校正相关混杂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分析LVEDV(回归系数=0.031,P=0.017)、血浆CTRP3(回归系数=-0.165,P<0.001)浓度与ECV值具有显着独立相关性。以LGE阳性为因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CTRP3(OR=1.125,95%CI:1.012-1.251,P=0.030)是DCM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估血浆CTRP3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的预测价值:CTRP3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置信区间:0.751-0.956,P<0.001],CTRP3最佳截断值取157.435时,其诊断心肌纤维化参考价值最高,灵敏度为75.7%,特异度为82.6%。结论:血浆CTRP3水平与DCM患者心肌纤维化相关,并可用于预测心肌纤维化。在临床实践中,监测DCM患者血浆CTRP3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识别、干预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林姗姗[2](2021)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http://www.guidelines-registry.cn/)进行注册(注册号:IPGRP-2020CN083)。目的构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问题,检索并评价临床研究证据,形成相应推荐意见,完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初稿。方法1临床问题的构建基于PICO原则整理现有专家共识、实践指南及相关文献,制定临床问题清单,通过专家调查形式确定研究对象及干预措施,筛选结局指标并对重要性进行排序,从而构建临床问题。2循证证据的综合评价2.1文献检索与信息提取根据临床问题清单制定检索策略,电子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CHF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信息。2.2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组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2.3证据合成与分析对疗效性指标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并采用Stata 15.0软件对发表偏倚进行Egger检验;对安全性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2.4证据质量分级基于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对证据体进行质量评价及分级,分为高(A)、中(B)、低(C)、极低(D)四个等级。3推荐意见的形成通过组织专家共识会,采用名义群体法对证据体的推荐强度进行评价,推荐强度包括强推荐(I)、弱推荐(II)、暂不推荐(O)、弱不推荐(-II)、强不推荐(-I)五个选项,任何一项票数>50%或同一推荐方向下的两项总票数>70%则认为达成共识,最终成为指南推荐意见。4指南初稿的撰写按照指南编写体例的要求,完成指南初稿的撰写。结果1临床问题构建本指南将研究对象(Population,P)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患者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患者,涉及气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3类基本证型。经过专家调查,共纳入中成药(包括口服中成药和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医康复运动、经络腧穴疗法4大类干预措施(Intervention,I),对照措施(Comparison,C)均为西医常规治疗,及13种结局指标(Outcome,O)。基于PICO原则的临床问题概况如下:P:HFr EF和HFpEF患者;I:中医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中医疗法包括中成药(口服中成药和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医康复运动、经络腧穴疗法(针刺、灸法、穴位敷贴);C:西医常规治疗;O:结局指标重要性排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中医证候>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HYHA)心功能分级有效率≈HF再住院率>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与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之比(E/A)或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血流峰值速度之比(E/e’)。2临床证据概况及质量分级纳入274篇文献,其中涉及治疗HFr EF的中成药11种(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心宝丸、参附强心丸、补益强心片、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参麦注射液)、中药汤剂9种(补阳还五汤、炙甘草汤、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炙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真武汤合桃红四物汤)、中医康复运动2种(太极拳、八段锦);治疗HFp EF的中成药5种(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中药汤剂5种(养阴舒心方、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加味、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中医康复运动2种(太极拳、八段锦);治疗CHF的经络腧穴疗法(针刺、灸法、穴位敷贴)14种。共形成48条证据体,其中中质量等级(B)5条,低质量等级(C)33条,极低质量等级(D)10条。3推荐意见形成形成推荐意见33条,其中强推(I)6条,弱推荐(II)27条。4指南初稿撰写CHF的辨病和辨证分型标准引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4.1中医药治疗HFr EF推荐意见1)气虚血瘀证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II C);口服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I B);中药静脉制剂:黄芪注射液(II C);中医康复运动:八段锦(II C)或太极拳(II D)。2)阳气亏虚血瘀证中药汤剂:真武汤(II D)或苓桂术甘汤(II C)或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II C)或五苓散(II C)或真武汤合桃红四物汤(II D);口服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I B),心宝丸(II B)或参附强心丸(I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附注射液(I C)或心脉隆注射液(I B);中医康复运动:八段锦锦(II C)或太极拳(II D);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三伏贴(II C)。3)气阴两虚血瘀证中药汤剂: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II C);口服中成药:补益强心片(I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麦注射液(II B)或生脉注射液(II C)或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II C);中医康复运动:八段锦(II C)或太极拳(II D)。4.2中医药治疗HFp EF的指南推荐意见1)气虚血瘀证口服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I B);中医康复运动:太极拳(II C)或八段锦(II C)。2)阳气亏虚血瘀证中药汤剂:真武汤(II C)或苓桂术甘汤(II D)或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II C)、五苓散加味(II C);口服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附注射液(II D)或心脉隆注射液(II C);中医康复运动:太极拳(II C)或八段锦(II C);其它中医特色疗法:三伏贴(II C)。3)气阴两虚血瘀证中药汤剂:养阴舒心方(I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麦注射液(II C);中医康复运动:太极拳(II C)或八段锦(II C)。结论1.治疗CHF的中医药疗法广泛,其中以药物疗法为主包括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以非药物疗法为辅包括太极拳、八段锦、针刺、灸法、穴位敷贴。其中,以中成药治疗HFr EF的循证证据最为丰富。2.临床专家在评价中医药疗效时,较为关注的结局指标为生活质量、中医证候、运动耐量、心功能,而对于其他替代结局指标及远期预后相关结局指标的关注相对较少。中医疗法联合西医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安全性较好,但各药优势定位不一。3.本研究通过在全面收集并整理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共识会,完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最终形成强推荐意见6条,弱推荐意见27条,虽然证据质量总体偏低,但专家认可度和患者接受度高。该指南的制定进一步规范了中医药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合理应用。4.随着更多中医药治疗CHF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出现,《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孙莉[3](2020)在《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对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缬沙坦和依那普利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诊的18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60)、缬沙坦组(n=60)依那普利组(n=60);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强心剂、利尿剂、硝酸酯,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以此作为基础,沙库巴曲缬沙坦患者口服对应药物50 mg/次,2次/d,之后逐渐增加剂量,至目标剂量为200 mg/次,2次/d;缬沙坦组患者口服对应药物80mg、1次/d:依那普利组患者口服对应药物起始量为10mg至20mg,1次/d,常用维持剂量为每日20mg。上述药量均为初始剂量,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实验、NT-proBNP水平、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结果:(1)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房内径(LA)均明显下降,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对比无意义,P>0.05;(2)三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较治疗前后显着增加,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的EF、FS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三组治疗后患者的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均有明显改善,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最明显,显着高于其他三组患者,P<0.05;(4)三组治疗后患者的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T-proBNP水平与其他三组对比有意义,P<0.05;(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缬沙坦组为78%、依那普利组76%,可见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其他两组,对比有意义,P<0.05;(6)本次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压、干咳、肾衰和血管性水肿,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缬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依那普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对比意义,P>0.05。结论:(1)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达到逆转心室重构的目的;(2)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其效果均高于缬沙坦和依那普利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胡丐锋[4](2020)在《尿酸在心力衰竭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全球约有3800万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在我国≥35岁居民中心衰患病率约1.3%,即约有1370万人患心衰,因此心力衰竭是临床治疗重点。基于危险因素识别患心衰的高危人群有利于针对改善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心肌纤维化是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通过探索心肌纤维化的危险因素以及机制,有利于早期防治心衰。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是嘌呤代谢中DNA和RNA分解的最终产物。研究证明SUA升高通过TGF-β 1/Smad2/3信号通路促进Collagen Ⅰ沉积增加小鼠心脏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但目前SUA在心衰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临床研究和细胞实验探索SUA在心衰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6部分:(1)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汇总既往所有SUA和心衰风险以及预后的研究探索SUA和心衰风险以及预后的关系。(2)纳入927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病例组和927例无心衰者作为对照组,通过电子病历收集两组的基线SUA值及其他重要的基线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SUA是否为心衰的危险因素。(3)纳入56例钆延迟强化心脏核磁共振显示有心肌纤维化的患者为病例组,按性别和年龄匹配56例钆延迟强化心脏核磁共振显示无心肌纤维化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基线SUA值和其他重要基线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SUA是否为心肌纤维化的危险因素。(4)细胞实验探索尿酸促进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1.用浓度梯度为0、4、6、8、10 mg/dl的尿酸刺激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CMEC)和人成纤维细胞(Human cardiac fibroblasts,HCF)48小时后,利用探针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TGF-β 1和Collagen Ⅰ的基因和蛋白;2、探索尿酸能否诱导内皮-间质细胞转化(EndMT):不同浓度梯的尿酸刺激HCMEC后,用显微镜观察HCMEC形态改变,用qPCR检测各组TGF-β1、Collagen Ⅰ、CollagenⅢ、VE-cadherin 和α-SMA 的信使 RNA 表达,用 Western blot 检测 10 mg/dl 尿酸刺激HCMEC后VE-cadherin、α-SMA蛋白表达情况。(5)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关键基因在高血压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6)收集钆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LGE-CMR)显示存在心肌纤维化患者为病例组和LGE-CMR显示无心肌纤维化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他们血清标本,从血清中提取外泌体,并对提取的外泌体进行鉴定。用Illumina HiSeq2500高通量测序仪器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各组的血清外泌体microRNAs(miRNAs)差异表达谱;对筛选出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其做功能和信号通路注释分析。结果 第一部分纳入56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矫正其他危险因素后,SUA每升高1mg/dl的心衰RR为1.14(95%CI 1.09-1.19)。处于最高分位相对最低分位SUA水平的心衰RR为1.50(95%CI 1.31-1.71)。剂量反应meta分析显示SUA水平与心衰风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第二部分心衰病例组和对照组基线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均衡可比(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在矫正其他危险因素后,显示SUA水平每增加1mg/dl时发生心衰风险升高18.3%(OR:1.183,95%CI:1.088-1.287);基线有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对无高尿酸血症者心衰风险增加50.7%(OR:1.507,95%CI:1.122-2.023)。第三部分心肌纤维化组和对照组基线特征均衡可比(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在矫正其他危险因素后,显示SUA水平每增加1mg/dl时心肌纤维化风险增加34.6%(OR:1.346,95%CI:1.015-1.785),以及基线有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心肌纤维化风险是基线无高尿酸血症者的4.098倍(OR:4.098,95%CI:1.445-11.623)。第四部分(1)HCMEC 经 10 mg/dl 尿酸(UA)刺激后长梭形间质样细胞增多;(2)qPCR结果:与对照组比,10 mg/dl的UA刺激 HCMEC 后 VE-cadherin 的 mRNA 表达下调(P<0.001),但α-SMA、Collagen Ⅰ和 TGF-β1 的 mRNA 表达上调(P 均<0.01);(3)Western blot 显示:相比于 0 mg/dl UA 组,10 mg/dl UA 刺激 HCMEC 后 VE-cadherin 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02),但α-SMA、Collagen Ⅰ 和 TGF-β1 的蛋白表达都升高(P 均<0.01);(4)10 mg/dl 的UA刺激HCF后其TGF-β1和collagen Ⅰ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第五部分生物信息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在左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高血压患者中HLA-B、CTSL、RHOG、FLNA、MyD88、CAPNS1 和 TIMP1 等关键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与心室重构和纤维化相关。第六部分1.组间基线临床特征均衡可比;2.血清中提取的外泌体可检测到CD9/CD63/Alix等外泌体阳性标志物且未检测到Calnexin外泌体阴性蛋白标志物,表明从血清提取的为外泌体;3.血清外泌体miRNAs测序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相比对照组,在肥厚型心肌病相关心肌纤维化组(HCM组)血清外泌体miRNAs表达差异谱中,表达上调倍数>4.5倍的 microRNAs 有:1.hsa-miR-9-5p 上调 12.83 倍;2.hsa-miR-375-3p 表达上调了5.16倍;3.hsa-miR-1-3p表达上调4.70倍;在心肌梗死相关心肌纤维化组(MI组)和对照组中获得2个表达上调的miRNAs(hsa-miR-130b-3p,hsa-miR-654-3p)。相比对照组,在HCM组和MI组共同上调的血清外泌体miRNAs是hsa-miR-654-3p;4.对差异表达miRNAs靶基因的功能和通路注释分析可知差异表达的miRNAs靶基因主要涉及纤维化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1.血清尿酸升高是心力衰竭风险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2.血清尿酸升高是心肌纤维化风险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3.高尿酸可刺激HCMEC上调TGF-β1诱导EndMT促进纤维化。4.高尿酸可刺激HCF上调TGF-β1促进Collagen Ⅰ分泌导致纤维化。5.血清外泌体miRNAs与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血清外泌体hsa-miR-9-5p,hsa-miR-375-3p,hsa-miR-1-3p,hsa-miR-654-3p可能是心肌纤维化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王凯欢[5](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及意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人类过早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27%,每100个人中,就有20个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对经济、社会的负担日益增大,并且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是指以补益功效为主要功能特点的中药注射剂,多具有益气固脱、扶正祛邪、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包括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因其功效确切,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而这方面临床试验数量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其疗效明显。但目前尚缺乏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间直接对比的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优劣。作为循证医学的手段,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同时量化比较治疗同一疾病的不同干预措施,对某一结局指标中涉及的干预措施疗效进行排序,充分利用单个随机对照试验。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治疗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甄别其中的优势品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文献。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应信息,之后进行风险偏倚评价。结局指标关注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及心脏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 1.4.3软件、Stata13.0软件进行分析,相应结果以比值比、均数差及其95%可信区间的形式表示,并通过曲线下面积结果预测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疗效排序。另外,根据曲线下面积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综合网状Meta分析结果,得到最佳干预措施。同时采用Stata 13.0软件绘制网状关系图、漏斗图、网状森林图、贡献图等。研究结果1.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3个研究,953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侧重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方面情况较为显着;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改善患者脑钠肽含量情况最佳。2.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40个研究,2970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每分心输出量、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降低心率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每分心输出量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3.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8个研究,10228例患者,涉及七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内径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尤其体现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呼吸衰竭、优化肺动脉高压方面。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优于其他方案。4.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3个研究,6639例患者,涉及八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更具优势。另外,黄芪注射剂及参芪扶正注射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方面疗效较好。5.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结果共纳入27个研究,244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面有较大优势。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②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较其他方案更具优势;③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方面优于其他方案;④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⑤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同时,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进行了分析,纳入研究中涉及的不良反应内容较少,尚不能针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出确切结论。总体而言,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各有所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钟蕾[6](2019)在《心脉隆注射液在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比心脉隆+指南推荐治疗及指南推荐治疗研究心脉隆注射液对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的短期血流动力学及临床、心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拟证明心脉隆可令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获益。[方法]纳入收住昆明医科大学附一院,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隆+指南推荐治疗组和指南推荐治疗组:心脉隆治疗组住院当日即在常规指南推荐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心脉隆注射液(每次5mg/kg体重,静脉滴注,一日2次,2次之间间隔6小时以上,连续给药7天)。对所有患者入院、出院前心脏超声评估、心电图记录、胸片,动态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每日进行患者症状缓解自评,记录生命体征。采用SPSS 17.0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以双尾p<0.05判为差异有显着性。[结果]1.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总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心力衰竭患者40例(心脉隆组vs指南推荐治疗组:24 vs 16例)。两组间各项基线特征均无显着差异。2.与对照组相比,心脉隆注射液可显着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纳差、水肿症状。3.与对照组相比,心脉隆组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有改善趋势,包括LVEDV、LVESV、LVEF及FS:LVEDV差值(-19.73±26.91 vs-2±15.05,mL,p=0.096),LVESV 差值(-25.36±28.47 vs-4.67±15.84,mL,p=0.119),LVEF 差值(6.00±7.80 vs 1.9±5.31,%,p=0.176),FS 差值(5.31±7.69vs 0.79±4.77,%,p=0.067);两组间舒张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4.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期间袢利尿剂总用量(心脉隆组与指南推荐治疗组,591.77±527.88 vs 788.24±899.17,mg,p=0.398)及其他心力衰竭用药(p 均>0.05)无统计学差异,但在7天的疗程中心脉隆组表现出更佳的利尿效果,尿量更多的趋势。5.第5天时,两组患者在二氧化碳分压出现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心脉隆组与指南推荐治疗组治疗后在BNP、肝肾功、心肌损伤标物、血气等指标7天的治疗中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心脉隆在指南推荐治疗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的症状,该作用可能与心脉隆增强心肌收缩,减少左室容量负荷,增强利尿的作用有关。心脉隆可做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选择。
吴双[7](2019)在《MicroRNA-200a在心脏纤维化的调控机制及血浆大内皮素-1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第一部分MicroRNA-200a在心脏纤维化的调控机制目的: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显着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极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房颤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以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心房结构重塑在促进复杂的折返的维持和房颤的持续方面起到关键作用。microRNAs属于一类小非编码RNA,参与一系列重要的生命进程和病理生理过程,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microRNAs在房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调节作用。近期研究显示microRNA-200a参与纤维化重塑过程中,但microRNA-200a在心脏纤维化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采用体外细胞实验探究microRNA-200a在心肌纤维化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microRNA-200a在房颤发生、发展和维持过程中产生影响的机制提供帮助。方法:采用microRNA目的基因预测工具预测到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ype 2,Tgfbr2)和内皮素 A 型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 type A,Ednra)是microRNA-200a的目的基因。向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构建细胞纤维化模型,microRNA-200a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测定。利用 LipofectamineTM RNAiMAX 将 microRNA-200a 模拟剂和抑制剂转染入细胞,用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测定心肌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actin,α-SMA)、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TGFBR2和EDNRA的表达情况,并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ellcounting kit-8,CCK-8)检测转染microRNA-200a模拟剂和抑制剂后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microRNA-200a与Tgbr2和Ednr的直接结合作用进行验证。结果:在采用ANGⅡ诱导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构建的细胞纤维化模型中,microRNA-200a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向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内转染microRNA-200a模拟剂造成microRNA-200a过表达后,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TGFBR2和EDNRA的表达显着降低,α-SMA及胶原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而且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着降低。与此相反,向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内转染microRNA-200a抑制剂敲低microRNA-200a的表达水平后,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TGFBR2和EDNRA的表达显着升高,α-SMA及胶原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而且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着升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表明Tgfbr2和Ednra是microRNA-200a的靶基因。结论:在促纤维化因子诱导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形成过程中,microRNA-200a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解除microRNA-200a对其下游靶基因Tgfbr2和Ednra的抑制作用,促进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增殖以及胶原蛋白的合成,进一步加重纤维化过程。microRNA-200a通过抑制Tgfbr2和Ednra减弱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化及胶原蛋白合成,提示microRNA-200a在预防心脏纤维化上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第二部分血浆大内皮素-1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快速型心律失常,主要危害在于心动过速造成的心功能恶化和显着增加的脑卒中等血栓栓塞发生风险,建立新的危险因素以促进对房颤患者的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十分必要。内皮素-1作为心脏纤维化信号通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房颤负性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多项研究显示升高的内皮素-1水平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探索内皮素-1水平与房颤患者长期预后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内皮素-1水平对房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以期将内皮素-1作为新的危险因素以促进对房颤患者的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与房颤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本研究共纳入716例自2009年至2015年连续就诊于医院并诊断为房颤的患者。通过查阅临床病例和电子数据库,搜集并记录患者的基线信息。血浆中大内皮素-1浓度的测定采用大内皮素-1 ELISA试剂盒(奥地利Biomedica公司)进行测量。采用电话、诊室或获取诊疗记录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事件(定义为包括全因死亡、血栓栓塞和大出血在内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事件定义为心血管死亡、血栓栓塞事件和大出血事件。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得到血浆大内皮素-1预测全因死亡的最佳界值,将研究对象分为大内皮素-1高水平组和大内皮素-1低水平组。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采用Pe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采用student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与大内皮素-1高水平的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描述患者的生存曲线,并采用对数秩检验进行组间对比。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价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与远期预后的关联,采用重分类改善指标(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分析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评估血浆大内皮素-1在预测房颤患者远期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的增量贡献。结果:本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63.7±12.6岁,其中327名为女性。采用ROC曲线方法取得血浆大内皮素-1预测全因死亡的C统计量为0.772(P<0.001),最佳界值为0.55pmol/L。与大内皮素-l<0.55pmol/L组患者相比,大内皮素-1高水平组患者有显着更多的合并症和更差的心功能状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N-末端脑钠尿肽值、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增大的左房内径与大内皮素-1高水平独立相关。在中位时间为3年的随访期间内,共191例患者(7.8/100人年)发生死亡,237例患者(9.8/100人年)发生复合终点事件,143例患者(5.8/100人年)发生心血管死亡,66例患者(2.8/100人年)发生血栓栓塞事件,21例患者(0.9/100人年)发生大出血。与大内皮素-1低水平组相比,大内皮素-1高水平组全因死亡(12.5/100人年比3.5/100人年,P<0.001)和复合终点事件(14.8/100人年比5.3/100人年,P<0.001)的发生风险显着更高。对于次要终点事件,大内皮素-1高水平组较大内皮素-1低水平组心血管死亡(14.8/100人年比5.3/100人年,P<0.001)和大出血(1.3/100人年比0.5/100人年,P=0.016)的发生风险显着更高,且有增加的血栓栓塞风险倾向(3.4/100人年比2.4/100人年,P=0.071)。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混杂因素校正后,大内皮素-1≥0.55pmol/L仍是全因死亡(HR=2.03,95%CI 1.42-2.92,P<0.001)、复合终点事件(HR=1.73,95%CI 1.27-2.36,P=0.001)以及心血管死亡(HR=2.32,95%CI 1.48-3.64,P<0.001)的预测因素。进一步的NRI分析显示将大内皮素-1 ≥ 0.55 pmol/L加入由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识别的预测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的其他因素构成的预测模型中,可显着提高模型对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能力,分别提高0.32(95%CI 0.18-0.40,P<0.001)和 0.32(95%CI0.16-0.40,P=0.027),而IDI 分析显示将大内皮素-1≥0.55pmol/L可显着提高模型对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能力,分别提高0.018(95%CI 0.001-0.041,P=0.013)对和 0.012(95%CI 0.000-0.031,P=0.033)。结论:升高的血浆大内皮素-1与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复合终点事件以及心血管死亡独立相关,NRI和IDI分析显示大内皮素-1 ≥ 0.55 pmol/L可显着提高模型对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能力,提示血浆大内皮素-1可为房颤患者不良预后提供预测价值。
包强,詹源胜,秦忠[8](2019)在《扩张型心肌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扩张型心肌病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且临床容易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危害十分严重。该文结合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及研究开展情况,对其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论述,以为有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房永辉,王志燕[9](2018)在《抗纤益心方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气虚血瘀性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BNP、hs-CRP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抗纤益心方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气虚血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血浆B型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5例气虚血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利尿、抗心律失常、强心、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和培哚普利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纤益心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及BNP、hs-CRP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血浆ET-1水平显着升高(P均<0. 05),BNP、hs-CRP水平和中医症候积分均显着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各指标升高或降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纤益心方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气虚血瘀性扩张型心肌病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BNP、hs-CRP水平有关。
张彦生[10](2018)在《菖蒲芪丹汤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观察》文中提出探究菖蒲芪丹汤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选取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东社区卫生服务站收治的13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菖蒲芪丹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4.6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比本组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本组治疗前上升(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HR、LVEDD、LVESD、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服用菖蒲芪丹汤,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临床应用效果显着。
二、A Study on Changes of th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 Study on Changes of th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论文提纲范文)
(1)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CTRP3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1.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相关性分析 |
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4.不同LGE情况分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比较 |
5.扩心病患者两组心脏核磁情况比较 |
6.CTRP3与心脏核磁相关参数相关性分析 |
7.LGE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8.血浆CTRP3预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的ROC曲线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脂联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危险因素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2)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临床问题的构建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二部分 循证证据的综合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三部分 证据推荐强度的形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四部分 指南初稿的撰写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 |
附录2 GRADE系统证据质量降级因素 |
附录3 纳入文献的研究特征 |
附录4 偏倚风险评估表 |
综述 口服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尿酸在心力衰竭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血清尿酸与心力衰竭风险和不良结局关系的meta分析 |
摘要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血清尿酸水平和心力衰竭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
摘要 |
引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
摘要 |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尿酸促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
摘要 |
引言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心肌纤维化患者基因和蛋白表达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摘要 |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部分 心肌纤维化患者血清外泌体microRNAs的差异表达谱 |
摘要 |
引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前言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博士期间代表性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
1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概述 |
2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概述 |
综述二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
一、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五、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心脉隆注射液在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已刊文章目录 |
致谢 |
(7)MicroRNA-200a在心脏纤维化的调控机制及血浆大内皮素-1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MicroRNA-200a在心脏纤维化的调控机制 |
1、前言 |
2、材料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血浆大内皮素-1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 |
1、前言 |
2、对象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MicroRNAs在心房颤动病理生理过程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扩张型心肌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免疫吸附剂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应用及研究进展 |
2 钙离子拮抗剂在扩张型心肌病中治疗应用及进展分析 |
3 生长激素与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治疗研究进展 |
4 β受体阻滞剂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及研究进展 |
5 己酮可可碱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应用及研究进展 |
6 扩张新心肌病的中药治疗和联合治疗进展分析 |
7 结束语 |
(9)抗纤益心方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气虚血瘀性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BNP、hs-CRP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2 2组治疗前后ET-1、BNP、hs-CRP水平比较 |
2.3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10)菖蒲芪丹汤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心功能指标对比分析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分析 |
3 讨论 |
四、A Study on Changes of th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论文参考文献)
- [1]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CTRP3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D]. 吕志慧. 延安大学, 2021(11)
- [2]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研究[D]. 林姗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临床疗效观察[D]. 孙莉. 延安大学, 2020(12)
- [4]尿酸在心力衰竭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胡丐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5]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王凯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心脉隆注射液在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的作用[D]. 钟蕾.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7]MicroRNA-200a在心脏纤维化的调控机制及血浆大内皮素-1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D]. 吴双.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8]扩张型心肌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J]. 包强,詹源胜,秦忠. 系统医学, 2019(01)
- [9]抗纤益心方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气虚血瘀性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BNP、hs-CRP的影响[J]. 房永辉,王志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32)
- [10]菖蒲芪丹汤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观察[J]. 张彦生. 甘肃科技, 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