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工程质量监理中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良明[1](2021)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文中研究表明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企业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对建筑施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总结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重要性,根据调查,提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应遵守科学、全面、规约、合理的原则,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建设。
方伽月[2](2021)在《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工程质量始终是关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4年颁发的《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中明确了建筑工程建设各方的主体在工程质量治理中的责任,并着力提升当前全国各类建筑工程的质量治理水平。通过探索建筑工程质量治理具体路径,寻找其中影响建筑质量的关键点,可以更好的寻找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治理效果的方法。本文首先对最大化差异度量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以及工程质量治理相关背景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展开论述,验证了最大化差异度量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用于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研究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其次,基于爬虫技术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汇总梳理,筛选出了政府、建设单位、用户等监管主体、建设责任主体、反馈主体三大类,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文献研究,进一步对各个主体的质量责任行为按照工程的建设流程进行了分析梳理,提炼出每个主体的重要质量行为;然后运用BWS理论与研究的方法来分析和验证了各个参与主体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直接影响之间的关系,结合各项理论研究,完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的仿真模型构建以及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实际调研案例,对目前国内的建筑工程质量治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建筑工程质量治理的定义界定。基于已有文献对质量治理、工程质量行为、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等的研究,从质量的定义、管理与治理的差异、建筑工程的范围界定等多角度对建筑工程质量治理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挖掘和总结出了其内涵及特征,为各角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模型构建。基于爬虫技术和实际工程案例筛选出了12个参与主体和43个主要质量行为,并根据权重分析和专家咨询构建了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动态演化模型,得到的模型具有两条主要路径和若干分支节点;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建筑工程质量在不同状态下受各参与主体影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反馈主体没能在治理路径中有效发挥作用,建筑质量主要只受到了建设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的影响,提高各类监管主体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是比较容易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优化的方法。(3)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优化。首先基于某咨询公司调研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目前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中存在的问题及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用户对自己所拥有的权益缺乏认知,且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等问题;其次,结合对模型进行的仿真研究及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质量治理路径的优化建议。上述研究成果在解析了不同主体针对建筑质量所需要具备的质量行为的基础上,从工程建设全过程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治理演化路径,并通过建立模型和实例验证,进一步探讨了每个参与主体与建设项目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建筑质量优化思路和方向提出了建议,既可以为各主体明确自己的指责和分工提供参考,指导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更好的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也可以为政府探索促进质量提升的方向提供借鉴,促进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王鹏[3](2021)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起,我国在40多年时间内迅速地经历了规模宏大的城市化和城镇化过程,建设工程不但与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有密切联系,而且与公共安全和社会利益关系密切甚至会对社会稳定性造成重大影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建筑设计标准经历了多次更新水平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技术难度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进行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为研究背景,研究对象聚焦集宁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首先,总结了集宁区政府对建设项目质量的监督现状,多角度地剖析了集宁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中的问题:未能落实全面质量监督、监督工作模式缺乏主动性、质量监督水平有待提高、政府质量监管的行政依据不足、质量监督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不足等。其次,根据集宁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矛盾的特殊性理论、普遍联系理论和客观实际,寻找问题的根源。原因主要有: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集宁区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组织建设不足、没有完善的机构设置、缺乏多元化的社会监督等。最后,根据剖析出的具体原因,参考中外先进理论方法并且借鉴成功经验,提出了优化建议对策:完善涉及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法规法律,强化监督部门内部管理,完善组织体系建设、监督主体多元化、监督手段多渠道等。本文分析了集宁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现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为集宁区政府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提供了思路。希望从某种程度上本文研究能够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更好的监管建设工程质量提供参考借鉴,帮助政府提高监管效率,促进集宁区建设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张富正[4](2021)在《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为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设计部门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创新管理手段,确保工程设计质量。因此,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水利监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在工程施工阶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对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蒋福霖[5](2021)在《YF住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房屋建筑的质量是衡量房屋建筑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同时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对人民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在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开发商经常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工期,从而忽视了质量管理,导致房屋质量事故频发。本文以YF住宅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问题为研究背景,根据YF住宅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找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和保障措施。本文首先针对YF住宅项目各个阶段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结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理论,找出人员、材料、机械、方法、环境五个方面存在的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并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分析得出项目外部环境不稳定、项目质量监管不到位、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系统不完善、项目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四条原因。进而采用PDCA循环法对项目质量管理进行改进,最后构建质量改进保障措施,从组织、人员、技术、文化制度四个方面对改进措施进行保障。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施工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采用PDCA循环理论设计方案,对项目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进行改进,提出按照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阶段、节点完成阶段进行质量管理,对于不同阶段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工程质量,从而使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在循环中逐步提高。本文通过对YF住宅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改进问题进行研究,反映了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今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进一步改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杨雯睿[6](2021)在《变电站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加快推进“美丽天津”建设,就需建立在电力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进而给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电能。现阶段,天津国网已经启动了“1001工程”,提出了下述发展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前,完成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建设方面的工作。然而,对于输供电工程而言,进行变电站建设时,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且涉及的技术难度较大。因此,本文结合某BB500k V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对该工程质量管理进行了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篇论文着重围绕变电站的施工质量开展,对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将国外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国内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本论文运用现有的理论,全面分析了变电站工程项目,针对变电站工程的质量管理现状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变电站新建工程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特点的研究,运用鱼骨图法建立了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质量管理评价,从大量文献中选取因素并赋予权重,结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进行了相应探究,完成了指标体系设计工作,为质量管理评价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最后,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某BB500k V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价,证明所构建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评价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刘帅[7](2021)在《青送公司海南换流站工程电气安装施工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电力行业迅速发展,中国电力行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时期。为响应中央号召,加强绿色发展的理念,国家发改委员核准了青海至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开工建设。青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海南换流站工程电气安装标包,工程现阶段正进行电气安装工作,计划于2021年12月30日竣工投运。因此对现有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希望可以得出一些经验和方法,能为以后的特高压工程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工程开工背景,本文充分结合相关理论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工程施工现状,对工程中电气安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施工进度安排未针对现状、质量管控达不到创优要求两条主要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和现有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其次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项目管理理论、项目进度管理理论、施工质量管理理论对现管理方案进行优化。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根据最新的投运节点日期进行,先将各分部工程分解为工序环节,估算各工序最短完成时间和最长持续时间,根据投运顺序进行正序排列,各紧前、紧后工序首位相接,绘制出可保证各分部工程工期在控制要求内的进度计划,同时进行风险分析,列出可能影响工期的关键因素,并制定纠正措施和控制措施,保证进度按计划顺利进行。质量管理的优化先对工程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根据各单位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项目建设特点,进行质量管理措施的优化,质量管控需要在满足优化过的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同时对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质量通病进行辨识,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然后将优化方案与原有方案进行定量分析,检查优化效果,确保运行有效。最后结合优化后的方案,从组织结构、资金、协调管理、资源四个方面制定具体的实施保障措施,保障优化后的方案可服务于现场施工,运行有效。本论文通过制定海南换流站电气安装施工管理优化方案,推进了工程的顺利开展,为工程顺利投运创造有利条件,实现项目目标,提高公司在本项目中获得的收益,为特高压工程在青海省的建设奠定基础。
万婧[8](2021)在《恒信集团的收购管理问题和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收购与兼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并购呈现出空前活跃的状态,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企业并购已被视为某种特殊性资源优化与配置的手段。在企业并购后,企业往往可以实现核心资源的增长,提升企业发展效率。狂热的背后也有失败的案例,有的企业在并购后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反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走向失败的道路。那么,如何通过并购充分实现并购价值的最大化,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多项研究工作表明:并购的价值不是来源于并购活动本身,后期的整合工作决定了并购的成功与否。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差异审慎评估并购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并购方案并重视并购后的管理研究,以提高并购后产生的价值。在国家政府与社会生活的持续发展中,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可谓举足轻重,社会宏观经济的增长得益于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定成长。而在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工程建筑项目的质量安全也尤为重要。基于以上工程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企业并购整合的关键性,本文以恒信集团收购管理研究为例,探索工程建筑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如何拓展产业链、开拓新业务并实现并购价值。本文先采用PEST分析法对我国工程建筑行业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我国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为恒信集团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对恒信集团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分析得出:恒信集团在省内市场份额较高、竞争力较强,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外地市场难以拓展、业务范围较窄,企业可以通过收购的方式达到跨越式发展的目的。最后运用SWOT分析法梳理出恒信集团的优势与劣势,并针对企业的四次收购事件进行描述,对收购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分为收购前、收购中、收购后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最后通过恒信集团收购案例的经验总结,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通过对恒信集团收购案例的分析,得出对其它同类企业的启示是:收购前必须根据全面地了解行业内部环境,熟悉行业发展状况;收购后必须对企业文化和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拓展企业自身的优势。企业应该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条不紊地应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收购的顺利和后续整合的成功,最终实现收购的协同效应,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希望本文能为企业的收购管理整合行为提供经验和方法,为后续企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杨贺平[9](2021)在《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日益繁荣以及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尤其是居住环境的改善有着迫切的需求,所以建设棚户区改造工程特别是建设好棚户区改造工程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可以进一步实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相反由于部分地区对棚户区改造质量工作的不重视,导致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由此可见我们着力提高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机制,提出具体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对于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向工程参与者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等方式收集工程的相关资料信息,以此研究此项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再通过层次分析法来分析出关于棚改工程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些重要质量影响因素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要点,工程质量也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通过重要影响因素、工程的质量目标、来制定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是质量管理的框架,质量管理相关措施需要在框架和标准内运行。依据现实情况特点和质量管理理论做出质量控制措施,并分成前期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在不同阶段中质量控制的侧重也会有所区别。之后建立本工程的质量保障措施,通过质量管理制度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能够良好运行。希望通过一系列研究、探索和尝试来解决质量管理中的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工程和类似工程提供理论参考以及实践指导。
金骏翔[10](2020)在《G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建筑企业及建筑市场发展迅速,但随着建筑类企业的崛起,各企业之间的发展规模和管理水平却参差不齐,导致建筑类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上有着较大的区别,也使得最终的建筑质量差距过大,各类工程质量事故也频频曝光。这给建筑企业如何参与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只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管理模式,使建筑类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上更加规范化,才能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的隐患出现。本文以G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管理学知识、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探讨。文中将质量管理的流程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将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在三个阶段中的影响及控制重点逐一研究分析,在运用管理学知识研究的过程中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及方法。希望提炼出适合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推广至更多建筑企业中去。
二、对工程质量监理中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工程质量监理中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作用 |
1.1 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 |
1.2 控制建筑工程进度 |
1.3 控制建筑工程成本 |
1.4 管理建筑工程安全 |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原则 |
2.1 坚持科学全面原则 |
2.2 坚持规约性原则 |
2.3 合理调节原则 |
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 |
3.1 建设合理的有关管理的法律法规 |
3.2 建立完善的监理管理体制 |
3.3 做好工程质量动态监测 |
4 结语 |
(2)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质量治理 |
1.3.2 工程质量行为分析与控制 |
1.3.3 各国工程质量监管模式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背景 |
2.1 基础理论 |
2.1.1 建筑工程 |
2.1.2 质量 |
2.1.3 质量管理 |
2.1.4 质量治理 |
2.2 研究理论方法 |
2.2.1 网络爬虫技术 |
2.2.2 最大化差异度量法 |
2.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
2.3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主体分析 |
3.1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界定 |
3.2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责任主体识别 |
3.2.1 基于网络爬虫的主体识别 |
3.2.2 监管主体 |
3.2.3 建设责任主体 |
3.2.4 反馈主体 |
3.3 基于案例的主体质量责任行为解析 |
3.3.1 工程案例 |
3.3.2 策划阶段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3.3 设计阶段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3.4 施工阶段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3.5 运维阶段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3.6 其他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4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工程质量治理路径构建 |
4.1 主体质量责任分配 |
4.1.1 问卷调研 |
4.1.2 主体质量责任权重分析 |
4.2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仿真模型构建 |
4.2.1 建模步骤 |
4.2.2 系统边界确定 |
4.2.3 因果关系分析 |
4.2.4 系统流图及治理路径构建 |
4.2.5 模型参数 |
4.3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仿真研究 |
4.3.1 各主体作用仿真 |
4.3.2 主体权重变化影响仿真 |
4.3.3 治理路径分析 |
4.4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验证及优化 |
5.1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验证 |
5.1.1 案例介绍 |
5.1.2 模型验证 |
5.1.3 验证结果分析 |
5.2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优化建议 |
5.3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内容、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五)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相关概念界定 |
2.理论基础 |
一、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建设概况及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机构概况 |
1.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建设概况 |
2.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机构概况 |
(二)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现状 |
1.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行政管理体系 |
2.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体系 |
3.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对象、内容和职责 |
4.工程质量监管流程 |
5.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成效 |
(三)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
1.建筑工程质量全面监管落实不到位 |
2.监督工作模式固化、监督缺乏主动性 |
3.质量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
4.政府质量监管的行政依据不足 |
5.质量监督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 |
6.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不足 |
二、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
1.没有形成“普法、学法、用法”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
2.部分工程质量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或存在表述的模糊性 |
3.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颁布和更新存在滞后性 |
4.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对奖惩标准的设计不合理 |
5.政府对出台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不足 |
(二)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组织的内部管理建设不到位 |
1.机构的自身建设不到位 |
2.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 |
(三)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机构组织体系不完善 |
1.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权责不对等 |
2.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部门之间职能划分不明确 |
(四)缺乏多元化的社会监督 |
1.第三方监理的监督作用弱化 |
2.群众监督缺位 |
3.媒体关注度不够 |
三、可资借鉴的国内外经验及启示 |
(一)可资借鉴的国内外经验 |
1.国外经验--以美国工程管理模式为例 |
2.国内经验--以北京工程管理模式为例 |
(二)几点启示 |
1.美国工程管理模式给予的启示 |
2.北京工程管理模给予的启示 |
四、加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
(一)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1.打造“普法、学法、用法”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
2.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法律法规体系 |
3.积极推进政府对出台文件的合法性审查 |
(二)强化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组织的内部管理建设 |
1.加强机构自身建设 |
2.优化绩效考核机制 |
(三)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机构组织体系 |
1.赋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与其责任相匹配权力 |
2.明确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部门之间职能划分 |
(四)监督主体多元化、监督手段多渠道 |
1.发挥媒体监督作用 |
2.发挥行业协会监督作用 |
3.发挥立业主监督作用 |
4.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
5.采用随机监管模式和先进监管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概述 |
1.1 施工质量管理的含义 |
1.2 施工质量管理体制 |
2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的问题 |
3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
3.1 推行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 |
3.2 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 |
4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途径 |
4.1 采用标准的管理模式 |
4.2 提高监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
4.3 对工程施工前期质量的控制问题 |
4.4 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4.5 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 |
4.6 对施工中的资金控制 |
5 结语 |
(5)YF住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管理理论概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相关概念 |
2.2.1 项目质量管理定义 |
2.2.2 项目质量管理特点 |
2.2.3 项目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
2.3 施工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2.3.1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 |
2.3.2 PDCA循环原理及特点 |
2.3.3 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
2.3.4 PDCA循环分析法的应用 |
2.3.5 PDCA循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2.4 统计型质量管理方法 |
3 YF住宅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企业介绍 |
3.1.1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
3.1.2 项目组织架构 |
3.1.3 项目技术配备情况 |
3.2 YF住宅项目概况 |
3.2.1 YF住宅项目工程概况 |
3.2.2 YF住宅项目施工特点 |
3.2.3 YF住宅项目施工难点 |
3.3 YF住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现状 |
3.3.1 项目施工前期阶段质量管理 |
3.3.2 项目施工设计阶段质量管理 |
3.3.3 项目施工实施阶段质量管理 |
3.3.4 项目施工完工阶段质量管理 |
3.4 YF住宅小区项目质量管控存在的问题 |
3.4.1 人员的问题 |
3.4.2 材料的问题 |
3.4.3 机械的问题 |
3.4.4 方法的问题 |
3.4.5 环境的问题 |
3.5 YF住宅项目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3.5.1 分析方法 |
3.5.2 原因分析 |
4 YF住宅施工质量管理改进方案 |
4.1 方案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
4.1.1 方案设计的原则 |
4.1.2 方案设计的目标 |
4.2 YF住宅项目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
4.2.1 项目计划阶段的质量改进措施 |
4.2.2 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改进措施 |
4.2.3 项目竣工阶段的质量改进措施 |
4.3 实行质量动态管理与控制 |
4.4 全面管理制度落实 |
5 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组织保障 |
5.2 人员保障 |
5.3 技术保障 |
5.4 文化制度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变电站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变电站质量管理方法 |
2.1 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
2.2 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方法 |
2.3 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及分解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
3.1 变电站施工质量问题现状分析 |
3.2 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
4.1 体系构建思路 |
4.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4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某BB500k V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
5.1 工程简介 |
5.2 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综合评价 |
5.3 评价结果分析及措施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青送公司海南换流站工程电气安装施工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1.2.2 主要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项目管理理论 |
2.1.1 项目管理的概念 |
2.1.2 项目管理的内容 |
2.1.3 项目管理的要素 |
2.1.4 项目管理的属性 |
2.2 项目进度管理理论 |
2.2.1 项目进度管理的概念 |
2.2.2 项目进度管理的内容 |
2.3 施工质量管理理论 |
2.3.1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
2.3.2 质量管理PDCA循环 |
2.3.3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 |
2.3.4 4M1E分析法 |
第三章 海南换流站工程电气安装现状分析 |
3.1 海南换流站工程电气安装概况 |
3.1.1 工程概况 |
3.1.2 工程设计特点 |
3.1.3 施工实施条件及自然环境分析 |
3.2 电气安装施工管理概况 |
3.2.1 施工进度安排 |
3.2.2 质量管理情况 |
3.3 电气安装施工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
3.3.1 施工进度安排方面 |
3.3.2 质量管理方面 |
第四章 海南换流站工程电气安装施工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4.1 施工管理优化的总体思路 |
4.1.1 优化原则及目标 |
4.1.2 优化方案内容 |
4.2 进度管理优化 |
4.2.1 工期目标及分解 |
4.2.2 施工进度计划优化 |
4.2.3 进度计划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
4.3 质量管理优化 |
4.3.1 质量目标及分解 |
4.3.2 质量体系框架优化 |
4.3.3 质量控制措施优化 |
4.3.4 增加质量创优控制 |
4.4 优化前后的对比分析 |
4.4.1 施工进度优化后效果 |
4.4.2 质量管理优化后效果 |
第五章 海南换流站工程电气安装施工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保障 |
5.1 组织保障 |
5.1.1 明确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
5.1.2 明确各级管理职责 |
5.2 资金保障 |
5.2.1 制定资金控制措施 |
5.2.2 确定资金管理要求 |
5.3 协调管理保障 |
5.3.1 与上级单位的工作协调 |
5.3.2 与配合单位的工作协调 |
5.3.3 与外部协调 |
5.4 资源保障 |
5.4.1 人力资源配置 |
5.4.2 物资供应调整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研究内容及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恒信集团的收购管理问题和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 |
2.1 收购的概念 |
2.2 收购整合相关理论 |
2.2.1 市场势力理论 |
2.2.2 协同效应理论 |
3 恒信集团收购背景分析 |
3.1 工程检测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社会文化分析 |
3.1.3 经济发展分析 |
3.1.4 技术发展分析 |
3.2 工程检测公司市场的波特五力分析 |
3.2.1 潜在的竞争者 |
3.2.2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
3.2.3 买方的议价能力 |
3.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2.5 替代品的竞争 |
3.3 恒信集团发展条件分析 |
3.3.1 优势(strength) |
3.3.2 劣势(weakness) |
3.3.3 机会(opportunity) |
3.3.4 危险(threats) |
3.4 恒信集团四次收购事件 |
3.4.1 第一次收购:收购德磊监理公司 |
3.4.2 第二次收购:收购南昌县崇信地板厂 |
3.4.3 第三次收购:收购志远检测中心 |
3.4.4 第四次收购:收购吉安赣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4 恒信集团收购管理问题研究 |
4.1 收购前问题研究 |
4.1.1 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 |
4.1.2 收购战略目标不匹配 |
4.2 收购中问题研究 |
4.2.1 收购中的谈判问题 |
4.2.2 收购中的支付问题 |
4.3 收购后问题研究 |
4.3.1 企业文化差异引发的问题 |
4.3.2 薪资制度差异引发的问题 |
4.3.3 规章制度差异引发的问题 |
4.3.4 人力资源流失引发的问题 |
5.恒信集团收购管理优化策略分析 |
5.1 收购前问题优化策略 |
5.1.1 进行专业尽职调查 |
5.1.2 审慎制定收购战略 |
5.2 收购中问题优化策略 |
5.2.1 协力解决谈判矛盾 |
5.2.2 选择合理交易方式 |
5.3 收购后问题优化策略 |
5.3.1 企业文化差异的优化 |
5.3.2 薪资制度整合的优化 |
5.3.3 规章制度整合的优化 |
5.3.4 人力流失问题的优化 |
6.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 |
6.2 启示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概况与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2.1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概况 |
2.2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技术要求 |
2.3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的难点 |
2.3.1 建设准备阶段难点 |
2.3.2 建设施工阶段难点 |
2.3.3 建设竣工阶段难点 |
2.4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2.4.1 项目主要质量影响因素调查 |
2.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
3.1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质量目标制定 |
3.1.1 项目的宏观质量目标 |
3.1.2 项目的质量目标的细化 |
3.2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质量计划的编制 |
3.2.1 项目的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依据 |
3.2.2 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质量计划 |
3.2.3 项目的施工阶段质量计划 |
3.2.4 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质量计划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质量控制措施 |
4.1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
4.1.1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控制措施 |
4.1.2 地质勘察阶段 |
4.1.3 图纸设计、审查、会审阶段 |
4.2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
4.2.1 施工准备阶段 |
4.2.2 施工过程阶段 |
4.3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
4.3.1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验收阶段质量控制流程 |
4.3.2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竣工质量验收的控制方法 |
第5章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
5.1 强化施工队伍的管理能力 |
5.1.1 管理人员的选拔 |
5.1.2 管理人员的培养 |
5.2 强化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 |
5.2.1 岗前培训 |
5.2.2 岗中学习 |
5.2.3 日常培养 |
5.3 强化材料的质量管理 |
5.3.1 材料进场验收 |
5.3.2 取样送验 |
5.3.3 深化责任 |
5.4 改善施工环境 |
5.5 细化组织分工 |
5.5.1 明确人员职责 |
5.5.2 组织协调合作 |
5.5.3 内部矛盾化解 |
5.6 建立良好的质量制度 |
5.6.1 建立各方责任制度 |
5.6.2 落实技术管理制度 |
5.6.3 强化监督管理制度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G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3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思路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综述 |
2.1.1 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的概念及特征 |
2.1.2 国外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综述 |
2.1.3 国内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综述 |
2.1.4 对国内外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的思考 |
2.2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影响因素 |
2.2.1 劳动者对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
2.2.2 施工机械、设备对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
2.2.3 建筑材料对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
2.2.4 施工方法对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
2.2.5 施工环境对对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
2.3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的理论基础 |
2.3.1 权变理论 |
2.3.2 SPC理论 |
2.3.3 PDCA循环理论 |
第三章 G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1 G企业的公司概况及现有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3.1.1 G企业的公司概况 |
3.1.2 主要设备、材料检验程序 |
3.1.3 隐蔽工程质量验收程序 |
3.1.4 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程序 |
3.2 G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3.2.1 员工活动在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问题 |
3.2.2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在过程中的问题 |
3.2.3 公司对工程质量控制没有配套的奖惩机制 |
3.3 G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企业工程管理人员及机构职能不明 |
3.3.2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改进体系不健全 |
3.3.3 企业奖惩制度的不完善 |
第四章 G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设计 |
4.1 优化方案设计原则 |
4.1.1 企业对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调整原则 |
4.1.2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
4.1.3 SPC理论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
4.1.4 权变理论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
4.2 优化方案设计思路 |
4.2.1 强化企业员工质量提升意识 |
4.2.2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
4.2.3 建立质量责任制度 |
4.2.4 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
4.2.5 严把施工过程质量关 |
4.2.6 将质量管理考核和绩效考核相结合 |
4.3 优化方案的体系流程 |
4.3.1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流程 |
4.3.2 建立工程的工序交接检验程序流程 |
4.3.3 竣工工程的验收程序流程 |
4.3.4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流程 |
第五章 G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实施 |
5.1 G企业事前工程质量管理阶段的控制措施 |
5.1.1 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工程质量控制 |
5.1.2 对施工材料的工程质量控制 |
5.1.3 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工程质量控制 |
5.1.4 对施工环境的工程质量控制 |
5.1.5 对主要施工方案的把控 |
5.2 G企业事中工程质量管理阶段的控制 |
5.2.1 对各施工工序的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
5.2.2 对各分项工程的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
5.2.3 对各部分工程的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
5.2.4 对各单位工程的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
5.3 G企业事后工程质量管理阶段的控制措施 |
5.3.1 不合格质量事件处理 |
5.3.2 质量事故处理 |
第六章 G企业XX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案例 |
6.1 XX项目的工程概况 |
6.2 XX项目事前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6.2.1 施工方案管理 |
6.2.2 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
6.2.3 施工材料管理 |
6.2.4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
6.2.5 施工环境管理 |
6.3 XX项目事中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6.3.1 事中控制主控部门及实施办法 |
6.3.2 事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体系措施 |
6.3.3 事中质量控制程序 |
6.3.4 事中过程关键环节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
6.4 XX项目事后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6.4.1 事后事故处理措施 |
6.4.2 事后事故处理体系 |
第七章 研究总结和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对工程质量监理中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 陈良明. 智能城市, 2021(14)
- [2]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研究[D]. 方伽月.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D]. 王鹏.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4]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J]. 张富正. 中国设备工程, 2021(11)
- [5]YF住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改进研究[D]. 蒋福霖.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6]变电站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管理研究[D]. 杨雯睿.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7]青送公司海南换流站工程电气安装施工管理优化研究[D]. 刘帅. 兰州大学, 2021(12)
- [8]恒信集团的收购管理问题和优化策略研究[D]. 万婧.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9]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杨贺平.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10]G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 金骏翔.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