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锌和补锌的营养作用

补锌和补锌的营养作用

一、锌的营养功效与补锌(论文文献综述)

谢若瀚[1](2020)在《果树地上部锌营养的利用特征与稳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锌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直接或间接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被誉为“生命之花”、“智慧元素”。然而,全球土壤缺锌状况十分严重,且大部分果树对缺锌敏感,每年有大量果园因为作物缺锌导致严重的果实减产与品质下降。本研究以缺锌敏感的典型高价值果树作物(苹果、扁桃等)作为供试材料,综合运用高通量金属组学分析技术(Micro-XRF、Nano-XRF、XAS、ICP-MS),结合稳定性同位素示踪、超低温高压冷冻-冷冻置换(HPF-FS)、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针对果树缺锌敏感问题,系统研究了落叶果树作物中锌营养的运输机制、稳态调节、需求规律与利用特征,并进一步结合果树补锌困难的生产实际,探究果树叶片对叶面锌肥的吸收机理。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以金冠苹果(Malus domestica‘Golden Delicious’)两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外源锌处理条件下对苹果韧皮部锌运输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苹果缺锌症状的显现存在一定滞后性,在早期缺锌时,其叶片锌含量处于缺锌临界值,但并不会显现出明显的缺锌症状,表现为隐性缺锌状态,该状态下果树幼叶中锌含量和维管束中的锌信号高于成熟叶和老叶,茎韧皮部中的锌积累也显着高于木质部,且能将更多吸收的稳定性同位素68Zn转运至幼嫩叶片中。可见,早期缺锌可以诱导锌迅速从老叶(源)中释放出来,通过韧皮部高效地再转运至新生器官(库)内,以弥补新生器官对锌养分的需求。该结果表明苹果能迅速响应外界缺锌信号,韧皮部对锌的再转运能力会根据外源锌可利用度进行调节。2.以金冠苹果(Malus domestica‘Golden Delicious’)两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在明确苹果树对锌的再转运能力的调控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隐性缺锌状态下锌的韧皮部运输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结果发现隐性缺锌果树的韧皮部中,锌以烟酰胺螯合态存在的比例高于对照植株,烟酰胺合成相关基因Md NAS3与烟酰胺锌转运相关基因Md YSL6的表达量在隐性缺锌时显着提高,说明早期缺锌信号会诱导果树体内烟酰胺的合成,加速烟酰胺对锌的螯合作用,促进锌以烟酰胺锌结合态的形式进行韧皮部运输。该过程能使锌养分被高效地供应至植株的新生器官中,为新生器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锌养分的大量需求提供保障,该过程是苹果应对早期缺锌胁迫的关键机制。3.选取金冠苹果(Malus domestica‘Golden Delicious’)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营养生长期对锌的分配、储存与再利用。对苹果生长期、休眠期和萌芽期植株不同器官中锌的分布进行微纳米尺度的原位表征,发现在果树旺盛生长期,茎节点作为果树体内养分转运的重要枢纽,其维管束中的锌含量远远高于茎组织中的其他部位,该部位中锌的主动储存很可能是侧芽中锌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果树休眠期,芽是果树储存锌养分的关键场所,为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果树会优先将锌养分区隔在具有高度代谢活性与发育能力的分生组织及其附近的维管束运输系统中;此外,休眠芽内锌与磷元素在细胞与亚细胞水平的空间分布上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锌在植物休眠芽中以植酸结合态的形式储存,果树春季顶芽的萌动会伴随着芽中维管束的快速发育与植酸锌的降解,促进芽中储存锌养分的快速释放和再利用,为早春果树锌的养分需求提供保障。4.选取美国加州主栽扁桃品种[Prunus dulcis(Mill.)D.A.Webb]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生殖生长期对锌的需求规律与运输分配。从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表征扁桃从开花到结果过程中锌在各重要生殖器官(包括花朵、花粉管、花药、花粉粒、果实和种子等)内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在扁桃的雌蕊中,花柱中间的引导组织是锌的重要贮存库;在雄蕊中,锌则大量储存于花粉粒,且优先分布在花粉粒边缘的膜上,药隔表皮细胞的细胞膜和药室的内壁是锌在花药中的主要积累位点;对于扁桃等坐果量大的果树作物而言,其果实发育期容易出现“短暂的缺锌效应”,进一步探究发现该现象产生的内在因素来源于果实发育过程中植株体内锌养分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硬核期果实对锌养分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其他发育时期,但锌在运输过程中会大量区隔于花柄和种皮中,成为锌从母体向子代组织运输的两大瓶颈,极大降低了锌迁移进入果实的效率。5.针对传统叶面肥肥效评价方法具有破坏性采样、易产生污染等缺陷,构建了植物体内基于同位素示踪结合金属组分析技术的叶面锌肥精准原位评价体系,并利用该体系进一步研究果树叶片表皮特性(毛状体密度和气孔开闭)对其叶面锌吸收的影响;通过在植物叶片细胞与亚细胞水平上原位表征锌的跨角质层渗透过程,发现叶表皮对叶面锌肥的弱渗透性来源于叶片角质层细胞壁对锌的吸附固定作用,该过程是影响叶面肥肥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评估叶片吸收锌肥后锌元素与叶内原有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并探究了叶面吸收的锌肥在叶中的形态转化过程。综上,本研究探明了不同外源锌处理条件下苹果对缺锌胁迫的响应以及隐性缺锌情况下果树的锌稳态调节,提出了由烟酰胺介导的高效锌再转运是果树应对早期缺锌胁迫的重要机制;系统解析了果树作物在营养发育期、休眠期、萌芽期和生殖发育期中锌在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中的原位分布特征和赋存形态转化,揭示了果树年生长周期中对锌养分的需求和利用规律;并进一步明确了叶片表皮特性对作物叶面锌吸收的影响,提出叶片角质层细胞壁对锌的固定作用是影响叶面锌肥肥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善果树作物锌营养的科学管理,优化与改进果树锌生物强化技术,以及研发新型叶面锌肥及其促效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郭洁平[2](2020)在《羟基蛋氨酸锌对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补锌有助于提高断奶仔猪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而有机锌和无机锌在畜牧生产中的使用效果仍存在争议。羟基蛋氨酸锌(HMZn)作为一种新型有机锌,具有同时补充锌和蛋氨酸的双重营养功效,而且稳定性好,价格较蛋氨酸锌更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系统的比较了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和和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旨在为断奶仔猪高效、科学的补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仔猪抗氧化应激能力的调控作用选取30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32头(9.41±0.11 kg),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浓度以锌计,下同):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80 mg/kg硫酸锌)、应激对照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80 mg/kg硫酸锌)、羟基蛋氨酸锌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200 mg/kg羟基蛋氨酸锌)、硫酸锌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200 mg/kg硫酸锌)。饲养试验第14天采用diquat腹腔注射造成仔猪氧化应激。结果显示,在应激前饲喂阶段,与对照组相比,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日粮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氨基酸组成均没有显着影响,羟基蛋氨酸锌上调了血清SOD1、GPx酶活和T-AOC(P<0.05),而硫酸锌日粮对仔猪血液抗氧化性能没有显着影响。diquat应激后,与对照组比,应激对照组的仔猪日增重显着下降,料重比和腹泻率升高;血清丝氨酸浓度下降;肝脏、脾脏、肾脏器官指数没有明显变化;肝、肾、背肌组织Zn、Fe等元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十二指肠Zn T1 m RNA显着降低;血清MDA显着升高,GPx酶活性和T-AOC显着降低;小肠、肝脏和肾脏中Nrf2、SOD1等抗氧化酶类的m RNA表达量显着降低;空肠绒毛高度下调,小肠紧密连接蛋白m RNA表达量下降;小肠NF-κB和m TOR信号通路被激活(P<0.05)。与应激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200 mg/kg羟基蛋氨酸锌或硫酸锌对仔猪生长性能没有显着的改善效果;此外,羟基蛋氨酸锌还显着提高了肝脏锌和肾脏铜的浓度,两者均可有效提高了仔猪血清GPx的酶活、上调了十二指肠Nrf2 m RNA表达量;上调了肝脏、肾脏、十二指肠SOD1m RNA表达量;上调了肝脏GPx的m RNA表达量;降低十二指肠、空肠IL-1βm RNA表达量(P<0.05)。此外,羟基蛋氨酸锌降低了仔猪腹泻率;上调了肝脏Zn锌含量和肾脏Cu含量;上调了血清T-AOC;上调了十二指肠ZO-1、各肠段occludin m RNA表达量;上调了肝脏Nrf2、空肠CAT m RNA的表达量;下调了肾脏、回肠IL-1βm RNA表达量;下调了肠道AMPK、m TOR和NF-κB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羟基蛋氨酸锌比硫酸锌更有助于提高断奶仔猪的抗氧化功能、降低腹泻率、促进锌的转运与沉积、维持肠上皮结构完整、缓解应激诱发的炎症反应。2.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的混合使用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选取30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32头(9.39±0.13 kg),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80 mg/kg硫酸锌)、应激对照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80 mg/kg硫酸锌)、混合锌组(diquat应激+120 mg/kg羟基蛋氨酸锌+80 mg/kg硫酸锌)、硫酸锌组(diquat应激+200mg/kg硫酸锌+545.3 mg/kg羟基蛋氨酸),混合锌组和硫酸锌组中的羟基蛋氨酸和锌的浓度相等。饲养试验第14天采用diquat腹腔注射造成仔猪氧化应激。在应激前饲喂阶段,与空白对照组比,混合锌和硫酸锌日粮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指标均没有没有显着影响。与应激对照组相比,混合锌和硫酸锌显着上调了血清GPx酶活和肝脏GPx的m RNA表达,以及肝脏和肾脏SOD1,空肠和回肠CAT的m RNA表达;上调了十二指肠Zn T1 m RNA表达量;上调了回肠ZO-1 m RNA表达量;下调了十二指肠和空肠IL-1β的m RNA表达量。另外,混合锌还上调了肝和十二指肠MT-1的m RNA表达量,空肠occludin的m RNA表达量,显着下调了肾脏IL-1β的m RNA相对量(P<0.05)。结论:饲粮添加200 mg/kg混合锌或硫酸锌,有助于提高断奶仔猪对氧化应激的耐受能力,与单一使用硫酸锌相比,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混合使用略有优势。3.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IPEC-J2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以IPEC-J2细胞为模型,通过测定不同镉浓度(10~200μmol/L)的氯化镉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建立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适宜镉浓度为30μmol/L。根据培养基的镉和不同锌处理将细胞分6个组:空白对照组,Cd对照组,Cd+60μmol/L MHZn,Cd+90μmol/L MHZn,Cd+60μmol/L ZnSO4,Cd+90μmol/L ZnSO4。不同培养基中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活性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d对照组NF-κB及其上游IKKα/β、IκBα、PI3K磷酸化水平和TRAF6表达水平显着增高,表明镉应激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P<0.05);与Cd对照组相比,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均显着下调了NF-Κb、IKKα/β、IκBα、PI3K磷酸化水平和TRAF6表达水平,硫酸锌显着下调了JNK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60μmol/L、90μmol/L硫酸锌和羟基蛋氨酸锌均有效缓解了镉应激对IPEC-J2细胞NF-κB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的上调趋势,60μmol/L硫酸锌和90μmol/L羟基蛋氨酸锌的缓解效果没有显着差异。全文结论:羟基蛋氨酸锌比硫酸锌更有助于促进锌的转运与沉积、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抗氧化酶的表达,同时,还能通过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抑制小肠AMPK和NF-κB信号通路,进而维护氧化应激仔猪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综上所述,与单独使用硫酸锌比,单独使用羟基蛋氨酸锌更有助于缓解断奶仔猪的氧化应激,混合使用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没有优势。

唐顺博[3](2020)在《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参与氧代谢、能量代谢、线粒体内电子转移、肌肉功能和造血作用等多种生命活动,如何提高铁在人体中的吸收和利用率成为了学者研究的重点。多肽亚铁螯合物是由多肽与亚铁离子发生螯合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可作为一种新型补铁剂。罗非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在我国被广泛食用,消费量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在罗非鱼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下脚料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严重限制了其进一步开发。鱼明胶是具有重大潜力的传统明胶替代物,近年来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与传统明胶相比,鱼明胶具有来源广,价格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并且鱼明胶没有宗教及健康限制,满足了特殊人群的需要。本研究以罗非鱼鱼鳞明胶为原料制备胶原肽,并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多肽亚铁螯合物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多肽亚铁螯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然后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衍射和氨基酸分析仪分析螯合物的结构及氨基酸组成;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和细胞试验探究螯合物的稳定性和生物毒性,最后得到一种多肽亚铁螯合产品及其制备工艺,可以促进膳食补铁剂的开发和罗非鱼鱼鳞的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主要研究结论归纳如下:(1)以罗非鱼鳞明胶为原料,配置成5%的明胶溶液,置于50℃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5 min,用0.1 mol/L NaOH调节pH至8,加入明胶质量比为1%的碱性蛋白酶水浴30 min,再次调节pH至8,水解4.5 h,水解结束后立即沸水浴10min灭活,冷却后4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经冷冻干燥后得鱼鳞胶原肽。(2)以螯合物得率与螯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法对多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螯合反应受pH、多肽液浓度及多肽与亚铁盐质量比三个因素影响较大,通过响应面软件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后得出,制备螯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是pH为5.30,多肽浓度为3.00%,多肽与亚铁盐质量比为3.2:1,在此条件下螯合率为82%,螯合物得率为65.43%。(3)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衍射和氨基酸分析仪分析螯合物的结构及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氨基酸组成符合胶原多肽的成分特征,螯合后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增加;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以及X衍射等结果表明多肽与亚铁离子以配位键结合生成多肽亚铁螯合物。(4)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及细胞实验对螯合物稳定性及生物毒性进行了评定。模拟胃液、肠液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多肽螯合物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作用下中稳定。Caco-2细胞毒性试验表明低浓度多肽亚铁螯合物能显着促进细胞生产,为深入研究多肽亚铁螯合物对细胞的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刘家建[4](2019)在《火箭军官兵营养健康与认知能力现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坑道驻训是火箭军部队平战时的主要作训方式。坑道环境无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湿度大、空气污染严重,危害健康因素较多。各种不利条件制约了膳食营养供应,密闭驻训期间官兵易出现抑郁、乏力、失眠等不适症状,从而导致火箭军官兵脑力作业能力受到影响,使得其军事作业工效下降,部队战斗力降低。目前针对密闭环境火箭军营养健康状况与坑道作业能力特别是脑力作业能力的研究较少;与非密闭条件的比较研究未见报道。目的:调查评估火箭军某部官兵坑道驻训期间与非密闭条件下的营养健康状况与脑力作业能力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按照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抽样的方法,先在火箭军某基地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发射单位,然后在这一个发射单位再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火箭军官兵165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4.2±4.4)岁,同样的方法先随机抽取火箭军某基地密闭驻训期间执行演习任务的发射单位,然后再在抽取的发射单位中随机抽取火箭军官兵245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4.7±5.2)岁。两样本抽取人员的年龄比较无较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分别对两组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和计算机测评,内容包括膳食营养调查、睡眠与心理状况测评、疾病谱调查以及认知能力评估。结果:1.非密闭期间火箭军官兵营养健康与认知能力现况调查结果(1)营养调查结果显示:(1)粮食、禽肉、鱼虾类、牛奶、蔗糖、蔬菜、水果、食用菌(干)的摄入不足;植物油、禽蛋、畜肉及干菜类的摄入量偏高,植物油摄入量为军标的220.2%。(2)碳水化合物热比(42.3%)略低于军标,而蛋白质热比(17.4%)和脂肪热比(40.3%)超过军标的规定。(3)每人每日的能量摄入量达标;蛋白质、钠及磷的摄入超标,而维生素A、锌的摄入不足。(4)超重者占受调查人数的25.0%。(5)牙龈出血、口腔溃疡、肌肉无力、指甲起脊有斑、夜视能力差等营养缺乏症状的发生率较高。(2)睡眠问卷调查发现:(1)睡眠较差者占12%。(2)在PSQI各成分频数分布中,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和主观睡眠质量得分≥2分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6.1%、24.8%和17.0%。(3)与成人常模比较,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障碍分值较高(P<0.05),而睡眠时间、应用睡眠药物分值较低(P<0.001,P<0.05)。(3)心理问卷调查发现:(1)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P<0.001)。(2)强迫(9.1%)、总分(7.3%)、人际关系敏感(6.1%)、抑郁(5.5%)的因子分呈现阳性人数较多。(3)与未婚官兵相比较,已婚官兵的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其它指标相应的Z值较高(P<0.05)。(4)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与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呈显着正相关(P<0.01),SCL-90总分及部分因子与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应用催眠药物呈正相关(P<0.01,P<0.05)。(4)疾病谱调查结果显示:内科以呼吸系统疾病最多,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36.28%,支气管炎占3.67%;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以胃肠炎为主;外科就诊患者数量较少,口腔疾病、鼻炎、皮肤病的就诊患者占总就诊人数的13.07%。(5)认知能力测评结果显示:火箭军官兵数字拷贝反应时、汉字旋转效率以及双字词再认、无意义图形再认成绩均显着低于常模(P<0.001),而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得分显着高于常模(P<0.05)。2.密闭训练期间火箭军官兵营养健康与认知能力现况调查结果(1)营养调查结果显示:(1)粮食、蔬菜、水果、禽蛋、鱼虾类、大豆的摄入不足,其中水果的摄入量仅为军标的53.0%;畜禽肉和植物油的摄入量偏高,奶类没有供应。(2)蛋白质热比(15.0%)达到军标,脂肪热比(45.0%)超过军标,碳水化合物热比(45.0%)低于军标。(3)每人每日的能量摄入量达标;钙、锌、碘、维生素B1、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蛋白质、铁、硒、磷、钠、维生素E的摄入量超标。(4)超重者占受调查人数的21.78%。(5)牙龈出血、夜视能力差、肌肉无力、小腿经常抽筋等营养缺乏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4.90%、18.37%、18.37%和11.84%。(6)与非密闭条件(0%)相比,受检官兵血清维生素B2含量偏低者比例较高(15.38%)。(2)睡眠问卷调查发现:(1)睡眠较差者占39.2%,较非密闭条件下高。(2)在日间功能障碍、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睡眠效率上出现问题的人数较多,其成分分值≥2分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4.1%、40.0%、32.3%、32.2%、13.9%和12.3%,显着高于非密闭条件下165名官兵PSQI各成分。(3)与成人常模相比,PSQI总分、日间功能障碍、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分值较高(P<0.05,P<0.01)。与非密闭条件下相比,PSQI总分、日间功能障碍、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分值高(P<0.01)。(3)心理问卷调查发现:(1)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P<0.001)。(2)与非密闭条件下比较,强迫和抑郁两项指标较低(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除敌对(4.1%)和其他(5.7%)两项阳性比较高外,其余各项因子的阳性比均低。(3)与未婚官兵相比,已婚官兵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偏执、其它指标相应的Z值较高(P<0.05)。(4)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日间功能障碍呈正相关(P<0.01,P<0.05);除精神病性因子外,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PSQI总分、睡眠障碍呈正相关(P<0.01,P<0.05);躯体化、敌对、其它、SCL90总分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呈正相关(P<0.01,P<0.05);敌对、偏执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P<0.05)。(4)疾病谱调查结果显示:密闭训练期间火箭军官兵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91.02%)高于非密闭期间(36.28%);咽炎、口腔溃疡、急性胃肠炎、结膜炎、足癣、干眼症、过敏性鼻炎发病率明显增高;训练伤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5)认知能力测评结果显示:密闭训练期间火箭军官兵的数字拷贝反应时、汉字比较反应时显着高于非密闭条件(P<0.05),其余指标无显着性差异;而数字拷贝反应时、汉字旋转效率、双字词再认成绩、无意义图形再认成绩均显着低于常模(P<0.001,P<0.01),汉字比较反应时显着高于常模(P<0.01)。结论:1.密闭与非密闭条件下火箭军某部官兵能量和大多数营养素的摄入均可达到军标要求;但密闭期间钙、锌、碘、维生素B1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2.与非密闭训练条件比较,密闭期间火箭军某部官兵睡眠质量差的问题更为突出。3.与非密闭训练条件比较,密闭期间火箭军某部官兵数字拷贝反应时、汉字比较反应时显着增加,表明快速反应能力降低。

杨芸芸[5](2018)在《美国豆芋块茎对肝病肝切除小鼠术后的营养支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肝癌是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肝癌患者约占全球的50%。肝部分切除是一种较好的根治性治疗方式。但是,因为疾病和手术应激,肝部分切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需要通过特殊饮食进行营养支持,而国内缺乏相关营养支持产品,因而研究开发用于肝病患者术后恢复的特医食品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豆芋是一种豆科作物,其块茎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黄酮、异黄酮、多糖、皂苷、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物质,与特殊医疗用途配方食品中恶性肿瘤(恶病质状态)病人用食品的要求相符合。因此,本论文拟通过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探讨豆芋对肝病肝切除小鼠术后的营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特医食品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实验方法:我们在豆芋块茎营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豆芋块茎提取物在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的抗氧化功能和对秀丽隐杆线虫生存时间的影响。并且检测相对肝重、肝再生率、抑瘤率、血清学等指标,结合肝脏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基因表达分析、蛋白免疫印迹和转录组学等技术,系统研究了豆芋块茎对肝硬化/肝癌肝切除小鼠的营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经豆芋的营养成分分析发现:豆芋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多糖、总黄酮、异黄酮、皂苷、VC、Ve、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硒、铅等含量较高。豆芋块茎中可溶性蛋白可占27.74%、可溶性糖22.15%、皂苷6.06%、黄酮2.46%、异黄酮7.70%(按54%的含水量换算成干重)。(2)利用HepG2细胞氧化应激模型,证实了豆芋块茎提取物可以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和谷胱甘肽的消耗,保持线粒体膜电位的平衡、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自噬小体形成。(3)用豆芋块茎提取物饲喂秀丽线虫,发现其具有延长秀丽线虫寿命的作用,高剂量组寿命延长率可达38%。(4)豆芋块茎可以降低肝硬化肝切除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营养因子水平,增加肝脏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肝功能恢复,在提高术后小鼠营养状态的同时能延长其生存时间。(5)豆芋块茎对肝癌肝切除小鼠具有一定的营养支持作用,同时能显着改善其肝功能,促进肝再生,提高小鼠生存时间;运用肝癌小鼠荷瘤模型,发现豆芋块茎能抑制肿瘤生长。(6)对肝癌肝切除小鼠再生的肝脏进行了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豆芋块茎干预后的小鼠肝脏中52个基因上调表达,93个基因下调表达。而差异表达的基因涉及到营养代谢、次级产物合成、肿瘤生长和死亡、细胞迁移、抗肿瘤、胆汁分泌、MAPK、长寿、TRP和TGF-β等信号通路。结论:通过细胞、秀丽隐杆线虫和动物实验,发现豆芋块茎对提高术后营养、促进肝再生、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豆芋块茎可通过调节与营养、肿瘤、蛋白质合成、寿命相关基因的表达,起到营养增强、寿命延长和肿瘤抑制等效果。这为开发适合肝癌患者的特医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宋晨晨[6](2018)在《章鱼蛋白钙对小鼠的补钙功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研究以章鱼下脚料为原料制备的章鱼蛋白钙(Octopusprotein-calcium OP-Ca)在小鼠体内吸收代谢情况及其补钙功效,为章鱼蛋白钙作为补钙制剂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章鱼蛋白钙螯合率的测定:使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螯合态钙及总钙钙离子含量,计算得章鱼蛋白钙样品螯合率。动物实验:SPF级ICR小鼠60只,雄性,3周龄。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低钙组、碳酸钙组、低剂量OP-Ca组和高剂量OP-Ca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四组喂饲低钙基础饲料。低、高剂量OP-Ca组的灌胃剂量分别为39.9、119.7 mgCa/(kg·d),碳酸钙组灌胃剂量为119.7 mg/(kg·d)。正常对照组和低钙组灌胃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灌胃时间为4W,期间小鼠自由摄食,饮用去离子水,每周测定小鼠体重和体长。钙吸收代谢试验:灌胃至25d时,将小鼠转移至代谢笼中,记录小鼠每天的摄食量,并收集小鼠24h粪便和尿液,连续收集3d。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小鼠粪钙和尿钙含量,计算小鼠钙表观吸收率和储留率,探讨章鱼蛋白钙在小鼠体内的吸收代谢状况。血清生化指标和股骨指标的测定:灌胃至28d后禁食8h,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小鼠血清钙、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探讨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脱颈椎处死小鼠,分离双侧股骨,测定小鼠股骨密度,并进行CT扫描,测定小鼠皮质骨厚度;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小鼠股骨钙含量,研究章鱼蛋白钙对小鼠骨骼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结果(1)章鱼蛋白钙螯合态钙和总钙钙离子含量分别为3.25mg/g、3.78mg/g,螯合率为86%。(2)章鱼蛋白钙对小鼠钙表观吸收率和储留率的影响:低、高剂量章鱼蛋白钙组钙表观吸收率分别为75.29±2.11%,66.59±2.34%,储留率分别76.30±2.44%、68.27±2.64%,均显着高于碳酸钙组(56.64±2.02%、54.32±1.67%)(p<0.05)。(3)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低、高剂量章鱼蛋白钙组血清 Ca 分别为 2.10±0.08mmol/L、2.23±0.10mmol/L,显着高于低钙组(1.98±0.10mmol/L)(P<0.05),且高剂量组显着高于碳酸钙组(2.11±0.13mmol/L)(P<0.05)。低、高剂量章鱼蛋白钙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分别为13.10±2.26金氏单位/1OOmL、12.25±1.73金氏单位/1OOmL,显着低于低钙组(18.79±3.82 金氏单位/100mL)(P<0.05),与碳酸钙组(15.63±1.76 金氏单位/1OOmL)相比,高剂量组血清AKP含量显着降低(P<0.05)。(4)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股骨指数、股骨长度的影响:低、高剂量章鱼蛋白钙组股骨指数分别为5.24±0.12mg/g、5.42±0.31mg/g,显着高于低钙组(4.60±0.33mg/g)(P<0.05),与碳酸钙组(4.92±0.22 mg/g)相比,股骨指数均显着增加(P<0.05)。(5)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股骨密度、骨钙含量、皮质骨厚度的影响:低剂量组股骨密度、.骨钙含量、皮质骨厚度分别为1.44±0.02g/cm3、235.30±8.97mg/g、0.66±0.03mm,高剂量章鱼蛋白钙组股骨密度、骨钙含量、皮质骨厚度分别为1.60±0.07g/cm3、249.12±10.39mg/g、0.70±0.02mm,均显着高于低钙组(1.23±0.06g/cm3、217.24±9.30mg/g、0.54±0.02mm)(P<0.05),且高剂量组股骨密度、骨钙含量、皮质骨厚度,均显着高于碳酸钙组(1.38±0.03g/cm3、230.46±7.90mg/g、0.61±0.01mm)(P<0.05)。结论:章鱼蛋白钙与碳酸钙相比,能显着提高钙的表观吸收率和储留率,维持机体的血钙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并可以提高骨密度及骨钙含量、增加皮质骨厚度,提高骨骼强度,改善机体钙的营养状态。

于仁文[7](2017)在《补钙、瘦身、调激素,一块全搞定》文中提出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年前的汉朝发明了豆腐,如今豆腐变化多样、品种繁多,无论是南豆腐、北豆腐、内酯豆腐还是豆皮、豆丝、素鸡或彩色蔬菜豆腐,豆腐这种豆制品已经成为了众多美味佳肴不可或缺的食材,也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巨大的营养支持。豆腐——缺钙人群的美食豆类或豆制品中的钙含量是非常丰富的,是补钙的优选食物。整豆中的膳食纤维非常丰富,对其中的钙、铁和锌等矿物

徐航丹[8](2015)在《发芽红米的锌营养强化及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取红米为研究对象,对红米浸泡萌发参数进行优化并对红米进行外源锌的生物强化,采用不同浓度硫酸锌溶液浸泡红米,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锌与红米发芽率的关系;锌浸泡强化后处理发芽红米样品,分别测定发芽红米中GABA(Y-氨基丁酸)、维生素C (Vitamin C)、还原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研究了萌发及锌强化过程对发芽红米中营养物质的影响规律;采用FAAS法测定了发芽红米中锌含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初步评估了富锌红米中锌的营养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正交试验,对红米萌发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条件是(浸泡时间12h、浸泡温度33℃、发芽时间24h、发芽时间35℃),对发芽率影响的因素(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发芽温度>发芽时间);在优化参数条件下,对红米采用硫酸锌浸泡处理,研究硫酸锌强化对红米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锌浓度25mg/L时,能促进红米发芽率,过高硫酸锌浓度(>150mg/L)会降低红米发芽率,从发芽率得出浸泡时较适宜硫酸锌浓度应该在(0~100mg/L)范围内。(2)采用UV spectrophotometry、DPIC、考马斯亮蓝G250及DNS定糖法、FAAS法分别测量红米及硫酸锌强化后发芽红米中GABA(Y-氨基丁酸)、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还原性糖等营养物质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发芽过程可以显着提高红米中营养物质含量,与未经发芽处理的红米相比,不同浓度硫酸锌强化处理后发芽红米中GABA提高了(133%~291%)、维生素C提高了(131%~176%)、可溶性蛋白提高了(9%~28%)、还原性糖提高了(221%~262%);锌强化对不同营养物质影响不同,GABA最适宜锌强化浓度为0~100mg/L;维生素C最适宜锌强化浓度为25-100mg,/L;可溶性蛋白最适宜锌强化浓度为100mg/L;还原性糖25、50、100、250mg/L锌浓度下强化均可。(3)矿物质元素在红米内含量有显着差异,其中镁>锰>铁>铜,发芽红米中矿物质含量差异同未经发芽处理的红米一样,与对照组相比,硫酸锌浸泡强化处理后对铁元素含量有显着影响,整体提高了19.2%~45.4%。锌强化对铜、锰、镁元素含量在个别浓度存在显着差异,25mg/L锌可显着降低发芽红米中铜含量,25mg/L、50mg/L、l00mg/L锌可显着提高锰元素含量,200mg/L锌能显着降低镁元素含量。(4)采用FAAS法测量发芽红米中矿物质元素锌的含量,结果表明硫酸锌溶液浸泡强化处理后可以显着提高发芽红米中锌元素含量,硫酸锌浓度在(25-250mg/L)范围内,发芽红米中锌含量116.3~337.9mg/kg,与对照组锌含量18.5mg/kg相比,提高了528%~1726%,外源锌浓度与红米中锌积累量的相关系数为(r=0.972),锌在发芽红米中积累量与硫酸锌浓度高度相关。根据中国居民膳食矿物质锌推荐摄入量(RNI,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算出成年人食用25~100mg/L锌强化得到的富锌发芽红米男性(50.6~107.4g)、女性(30.4~64.5g)即可满足每日锌需求。

刘洋洋[9](2014)在《富锌酵母菌发酵液对小鼠消化道生理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富锌酵母菌是酵母经人工诱变得到的酵母新菌株,富锌酵母发酵液主要成分为营养代谢物、酶类及其他的未知生长因子等,具有可提高日粮适口性以及改善畜禽消化率等特点。本研究以环磷酰胺(CTX)所致的免疫损伤小鼠为模型,研究富锌酵母发酵液对模型小鼠消化道生理功能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Ⅰ:正常对照组(Control)、Ⅱ:模型组(CTX)、Ⅲ:CTX+30%富锌酵母发酵液组、Ⅳ:CTX+20%富锌酵母发酵液组、Ⅴ:CTX+10%富锌酵母发酵液组、Ⅵ:CTX+20%普通酵母发酵液组、Ⅶ:CTX+培养基组,每组10只。用普通饲料适应性饲喂3天。实验前称重,正常对照组和CTX组每天定时灌胃生理盐水一次,培养基组灌胃培养基,其他各组根据体重灌胃相应浓度的酵母发酵液0.4mL/20g。第11天后称重,第12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腹腔注射CTX80mg/kg,连续注射3天。第15天小鼠称重,采血,取胃、空肠和肝脏,观察肝脏及空肠黏膜组织结构的变化,测定IgA、IgG、IgM、二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溶菌酶、腺苷脱氨酶(ADA)和Caspase-3。研究结果,(1)组织学变化肝脏组织结构:模型(CTX)组肝细胞水肿,肝窦隙狭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中央静脉区肝细胞水泡变性,CTX+30%富锌酵母发酵液组肝脏组织结构较模型组有所好转,但不明显,CTX+20%、CTX+10%富锌酵母发酵液和CTX+20%普通酵母发酵液组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空肠组织结构:模型组(CTX)小肠绒毛缩短,松散,部分黏膜上皮破损脱落,绒毛游离端黏膜上皮与固有层分离,肠黏膜损伤,肠绒毛粗而短,有的肠绒毛断裂;富锌酵母发酵液组肠绒毛形态较模型组有所好转,CTX+10%富锌酵母发酵液组相对模型组和CTX+30%、20%富锌酵母发酵液组绒毛长且整齐,肠黏膜损伤有所改善,但肠绒毛粗而短;CTX+20%普通酵母发酵液组小肠黏膜上皮部分脱落,大部分肠绒毛断裂,肠绒毛短而不齐;CTX+培养基组小肠绒毛上皮部分脱落。(2)免疫球蛋白富锌酵母发酵液能够提高血清Ig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除30%组升高不显着(P>0.05)外,其他各实验组IgA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且以10%浓度组(Ⅴ)最高;与模型组比较,30%富锌酵母发酵液有降低血清IgG水平的趋势,而20%(Ⅳ)和10%浓度的富锌酵母发酵液(Ⅴ)能升高IgG含量,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与模型组比较,20%(Ⅳ)富锌酵母发酵液组、普通酵母发酵液组和培养基组IgM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其他各组均差异不显着(P>0.05)。(3)消化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空肠黏膜组织中,麦芽糖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均有所降低,乳糖酶活性升高,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相比,富锌酵母发酵液可显着降低小鼠空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P<0.05),且以10%富锌酵母发酵液组最低,但可显着升高空肠黏膜乳糖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P<0.05),且以30%富锌酵母发酵液组(Ⅲ)最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TX(Ⅱ)胃蛋白酶活性和胰蛋白酶活性均升高(P>0.05),培养基组的胰蛋白酶活性升高显着(P<0.05)。与模型组比较,20%富锌酵母发酵液组(Ⅳ)和10%富锌酵母发酵液组(Ⅴ)胃蛋白酶活性和胰蛋白酶活性降低,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30%富锌酵母发酵液组(Ⅲ)胰蛋白酶活性显着升高了19.4%(P<0.05),胃蛋白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4)溶菌酶活性与模型组CTX(Ⅱ)相比,三种浓度的富锌酵母发酵液溶菌酶活性均降低,且以30%浓度组最低(P<0.05),其他两组差异不显着(P>0.05),同时三种浓度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普通酵母发酵液组和培养基组溶菌酶活性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5)腺苷脱氨酶活性与模型组比较,30%富锌酵母发酵液组(Ⅲ)和培养基组(Ⅶ)腺苷脱氨酶活性降低不显着(P>0.05),其他各组均显着降低(P<0.05),三种浓度富锌酵母发酵液间腺苷脱氨酶活性差异不显着(P>0.05)。(6)Caspase-3活化程度实验各组的Caspase-3活化程度均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5),较模型组(Ⅱ)均降低不显着(P>0.05),三种浓度富锌酵母发酵液组间无差异显着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1、富锌酵母发酵液能够恢复小鼠消化道组织结构及功能的紊乱,对小鼠肝脏和小肠粘膜组织结构具有改善和保护作用。2、富锌酵母发酵液可提高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其免疫应答能力。3、富锌酵母发酵液能够调节机体对某些消化酶的生物合成及其活性,具有调节消化道微生态环境稳态的生理作用。4、富锌酵母发酵液能够下调小肠黏膜Caspase-3的活化程度,延长细胞自身代谢和维持黏膜细胞正常的生命代谢周期。

冉丁[10](2014)在《富锌牡蛎粉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牡蛎是一种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食品,具有极高的蛋白质含量并且脂肪含量较少。本文通过对牡蛎酶解,然后添加外源锌进行螯合,并对其进行喷雾干燥,最终制得富锌牡蛎粉。目的是找出一种富锌牡蛎粉的最佳生产工艺,开发出一种安全高效的补锌产品,并为牡蛎的高值化利用开辟新的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以牡蛎为原料,对牡蛎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以时间、温度、pH、及加酶量四个单因素对水解的影响结果为依据,选择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几种较为常见的蛋白酶对牡蛎进行酶解试验,优化各蛋白酶的酶解条件,观察各蛋白酶酶解牡蛎的效果。选取其中活性较高、酶解牡蛎效果较好的几种蛋白酶酶进行复合酶解牡蛎试验,最终试验的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与碱性蛋白酶复合酶解牡蛎的效果最佳。通过响应面分析软件Box-Behnken对中性蛋白酶与碱性蛋白酶复合酶解牡蛎工艺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其最优酶解工艺为:两种蛋白酶添加量为1:1、料液比为1:3、酶解温度54.8℃、pH9.00、加酶量3000U/g,牡蛎肉经酶解后氨基态氮的生成量平均值为10.88mg/g。2.牡蛎酶解后向其酶解液中添加外源锌进行牡蛎酶解液螯合锌工艺研究。通过螯合技术,使无机态存在的锌元素转化成有机态的螯合锌,以提高锌的利用率,为富锌牡蛎粉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以螯合反应最终的螯合率为响应值,通过研究螯合温度、螯合时间、酶解液中氨基酸与锌离子含量摩尔比等各因素对螯合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软件Box-Behnken对牡蛎酶解液螯合锌工艺进行优化,确定适宜的螯合工艺。经响应面法优化后的最优螯合工艺为温度70.5℃、pH6.94、牡蛎酶解液中氨基态氮与锌离子摩尔比为2.56:1条件下螯合反应20min,其螯合反应最终螯合率可达80.25%。3.螯合后的牡蛎酶解液经喷雾干燥后最终制得富锌牡蛎粉。以富锌牡蛎粉产品得率为试验指标,主要研究入料浓度、进口温度及出口温度等影响因素对喷雾干燥过程中天然富锌牡蛎粉得率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的干燥工艺,并通过响应面分析软件Box-Behnken对其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最优喷雾干燥工艺为添加助干剂麦芽糊精与牡蛎酶解液中可溶性固形物质量之比为1.5:1,进口温度为180℃,出口温度为86.1℃,入料浓度25%,最终富锌牡蛎粉的得率76.73%,且富锌牡蛎粉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复合国标中的规定。

二、锌的营养功效与补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锌的营养功效与补锌(论文提纲范文)

(1)果树地上部锌营养的利用特征与稳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锌的生理生化特性与环境中的锌
        1.1.1 锌的生理特性与生化功能
        1.1.2 土壤中的锌及其对植物的有效性
    1.2 植物维持体内锌稳态平衡的生理与分子机制
        1.2.1 根系对土壤中锌的活化与吸收
        1.2.2 缺锌与高锌胁迫下植物对根系内锌稳态的调节
        1.2.3 锌的木质部装载过程
        1.2.4 植物地上部锌的稳态平衡机制
        1.2.4.1 膜转运蛋白在锌稳态中的作用
        1.2.4.2 金属螯合物在锌稳态中的作用
        1.2.5 锌与其他矿质营养元素的互作
        1.2.5.1 大量元素对锌稳态的影响
        1.2.5.2 中微量元素对锌稳态的影响
    1.3 果树锌营养与施锌技术
        1.3.1 缺锌对果树作物的影响
        1.3.1.1 全球果树种植地缺锌状况
        1.3.1.2 锌对果树营养生长的影响
        1.3.1.3 锌对果树生殖生长的影响
        1.3.2 果树缺锌矫正及其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
        1.3.2.1 土壤施锌
        1.3.2.2 叶面施锌
    1.4 元素分布成像技术在植物锌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1.4.1 植物体内金属稳态平衡研究中元素成像的重要性
        1.4.1.1 植物微量元素营养生物强化
        1.4.1.2 金属元素转运相关基因功能表征
        1.4.1.3 植物对重金属毒害的耐受机制
        1.4.1.4 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的超积累机制
        1.4.2 锌元素的原位成像技术
        1.4.2.1 基于X射线荧光的元素成像技术
        1.4.2.2 基于质谱的元素成像技术
        1.4.3 同步辐射XRF技术在植物锌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1.4.3.1 活体植物中锌营养元素的迁移示踪
        1.4.3.2 元素的三维分布成像
        1.4.3.3 揭示叶面肥的吸收过程与调控因素
        1.4.3.4 突变体的高通量筛选
    1.5 研究内容
        1.5.1 科学问题提出
        1.5.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果树对缺锌胁迫的响应与锌再转运能力调控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植物预培养
        2.2.2 植物锌处理与样品采集
        2.2.3 锌含量测定
        2.2.4 锌的分布特征分析
        2.2.5 叶片稳定性同位素锌标记与示踪
        2.2.6 数据分析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锌处理条件下苹果表型与锌含量
        2.3.2 不同锌处理条件下锌在苹果叶片上的分布
        2.3.3 不同锌处理条件下锌在苹果茎上的分布
        2.3.4 稳定性同位素锌的叶面吸收与再转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果树中锌的韧皮部运输形态与机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植物预培养
        3.2.2 植物锌处理与样品采集
        3.2.3 锌的赋存形态分析
        3.2.3.1 样品制备
        3.2.3.2 参比物制备
        3.2.3.3 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XAS)测定与分析
        3.2.4 有机酸与氨基酸含量测定
        3.2.5 烟酰胺含量测定
        3.2.6 RNA提取与cDNA合成
        3.2.7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3.2.8 数据分析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锌在苹果不同叶龄叶片中的赋存形态
        3.3.2 苹果茎维管束中锌赋存形态的微区变化
        3.3.3 不同锌处理条件下苹果叶片中的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
        3.3.4 不同锌处理条件下苹果不同部位中烟酰胺含量的变化
        3.3.5 苹果烟酰胺合成与锌再转运相关基因对缺锌胁迫的响应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果树休眠和营养发育期对锌的季节性储存、释放与再利用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预培养
        4.2.2 植物样品采集
        4.2.3 锌含量测定
        4.2.4 锌的分布特征分析
        4.2.4.1 Micro-XRF测定
        4.2.4.2 Nano-XRF样品制备
        4.2.4.3 Nano-XRF测定
        4.2.5 锌的赋存形态分析
        4.2.6 植物总磷、有机磷与无机磷的含量分析
        4.2.7 数据分析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锌在苹果茎节点处的积累特征
        4.3.2 苹果不同部位茎的锌含量
        4.3.3 苹果顶芽中锌的细胞与亚细胞分布特征
        4.3.4 苹果顶芽中锌的赋存形态
        4.3.5 苹果顶芽萌发过程中不同形态磷含量的变化
        4.3.6 苹果顶芽萌发过程中锌的释放与迁移
        4.3.7 其他多年生落叶果树作物休眠芽中锌的分布特征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果树生殖发育期对锌的需求规律与锌的运输障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植物预培养
        5.2.2 锌含量测定
        5.2.3 锌的分布特征分析
        5.2.4 数据分析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扁桃叶芽萌发过程中锌的迁移转运
        5.3.2 扁桃开花过程中锌在生殖器官的微纳米尺度定位
        5.3.3 扁桃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器官内锌养分的耗竭
        5.3.4 扁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生殖器官内锌养分的输入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叶面锌肥的跨角质层渗透过程及其对叶片中养分状况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植物预培养
        6.2.2 植物叶片表面特性的改变
        6.2.2.1 调节叶片气孔开闭
        6.2.2.2 调节叶片毛状体密度
        6.2.3 叶面锌肥处理
        6.2.4 锌的分布特征分析
        6.2.5 锌的赋存形态分析
        6.2.6 扫描电镜分析
        6.2.7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叶面锌肥的精准原位评价体系构建
        6.3.2 苹果叶片上下表皮特性及其叶面锌吸收差异
        6.3.3 叶面锌肥跨角质层渗透过程
        6.3.4 叶片表面特性对叶片锌吸收的影响
        6.3.5 叶面施锌对叶片其他养分元素的影响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综合结论、主要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7.1 综合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2)羟基蛋氨酸锌对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氧化应激概述
        1.1.1 自由基和氧化应激
        1.1.2 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互作
        1.1.3 氧化应激作用机制
    1.2 猪氧化应激
        1.2.1 猪氧化应激的症状
    1.3 引起猪发生氧化应激的因素
        1.3.1 仔猪断奶
        1.3.2 饲料污染
        1.3.3 温度和湿度
        1.3.4 养殖密度
    1.4 敌草快和镉应激模型
    1.5 锌的生物学功能
        1.5.1 锌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1.5.2 锌的转运与储存
        1.5.3 锌与氧化应激
        1.5.4 锌与免疫
        1.5.5 锌与细胞膜结构
        1.5.6 锌的其他功能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与方法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作用的比较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饲粮组成
        2.1.4 饲养管理
        2.1.5 样品采集
        2.1.6 指标测定及方法
        2.1.7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2.2.2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2.2.3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2.2.4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2.3.2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2.3.3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2.3.4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的混合使用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机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饲粮组成
        3.1.4 实验方法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3.2.2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3.2.3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3.2.4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3.3.2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3.3.3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3.3.4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IPEC-J2 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细胞培养与传代
        4.1.3 试验设计与处理
        4.1.4 细胞活力测定
        4.1.5 Western Blot
        4.1.6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镉导致的氧化应激IPEC-J2 细胞模型的建立
        4.2.2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镉应激细胞活性的影响
        4.2.3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NF-k B信号通路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3)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铁的生理功能
    1.2 铁与疾病
        1.2.1 缺铁性疾病
        1.2.2 铁过载疾病
    1.3 补铁剂的研究现状
    1.4 多肽的研究现状
        1.4.1 多肽的制备
        1.4.2 多肽的生物活性
    1.5 螯合物的研究现状
        1.5.1 螯合物的概念
        1.5.2 多肽金属螯合物的研究进展
        1.5.3 多肽金属螯合物的性质
        1.5.4 多肽金属螯合物的制备
        1.5.5 多肽金属螯合物的结构特征
    1.6 罗非鱼简介
    1.7 鱼鳞加工研究现状
    1.8 课题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1.8.1 课题来源
        1.8.2 课题研究意义
        1.8.3 研究内容
        1.8.4 创新性
第二章 鱼鳞胶原肽的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鱼鳞胶原肽的制备方法
        2.4.2 鱼鳞胶原肽分子量测定
        2.4.3 鱼鳞胶原肽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4.4 鱼鳞胶原肽的制备流程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鱼鳞胶原肽的分子量分布
        2.5.2 鱼鳞胶原肽的氨基酸组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仪器与设备
    3.4 实验方法
        3.4.1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制备流程
        3.4.2 单因素实验
        3.4.3 响应面试验设计
    3.5 评价指标的测定
        3.5.1 铁含量的测定
        3.5.2 螯合率的测定
        3.5.3 螯合物得率的测定
    3.6 实验结果与讨论
        3.6.1 铁离子标准曲线
        3.6.2 单因素实验结果
        3.6.3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3.6.4 响应面最优解的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的结构表征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仪器与设备
    4.4 实验方法
        4.4.1 鱼鳞胶原肽的制备
        4.4.2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
        4.4.3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扫描电镜分析
        4.4.4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氨基酸组成
        4.4.5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红外光谱分析
        4.4.6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X衍射分析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扫描电镜分析
        4.5.2 氨基酸分析
        4.5.3 红外光谱分析
        4.5.4 X衍射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模拟消化与细胞实验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仪器与设备
    5.4 实验方法
        5.4.1 模拟消化实验
        5.4.2 Caco-2 细胞毒性试验
    5.5 实验结果与讨论
        5.5.1 铁离子标准曲线
        5.5.2 模拟胃液消化
        5.5.3 模拟肠液消化
        5.5.4 细胞毒性试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火箭军官兵营养健康与认知能力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研究背景
    2.课题来源
    3.研究目的及意义
    4.研究内容
    5.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非密闭条件下火箭军官兵营养健康与认知能力现况调查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二章 密闭条件下火箭军官兵营养健康与认知能力现况调查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营养调查问卷
附录B 24小时生活跟踪调查表示例
附录C 称重法调查登记表
附录D 称量法调查结果登记用表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5)美国豆芋块茎对肝病肝切除小鼠术后的营养支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注释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肝癌
    1.3 肝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肝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方式
    1.5 肝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食品的特征
        1.5.1 高蛋白食品
        1.5.2 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天然食品
        1.5.3 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品
        1.5.4 能降低胰岛素水平的食品
        1.5.5 类雌激素作用的食品
        1.5.6 肝癌伴随肝硬化患者术后营养支持食品的特征
    1.6 高蛋白食品摄入和肝癌患病风险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1.6.1 纳入文献、质量评估和统计方法
        1.6.2 高蛋白食品摄入和肝癌患病风险的分析
    1.7 美国豆芋
        1.7.1 豆芋生理功能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7.2 豆芋的应用前景
        1.7.3 豆芋对肝病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研究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8.1 主要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豆芋块茎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2.4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3.1 豆芋生化特征成分
        2.3.2 豆芋块茎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2.3.3 豆芋块茎提取物对秀丽隐杆线虫生存时间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豆芋块茎对肝硬化肝切除小鼠的营养支持作用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3.1 豆芋块茎对肝硬化肝切除小鼠的体征观察
        3.3.2 豆芋块茎对肝硬化肝切除小鼠相对肝重和肝再生率的影响
        3.3.3 豆芋块茎对肝切除肝硬化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
        3.3.4 豆芋块茎对肝硬化肝切除小鼠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3.3.5 豆芋块茎对肝硬化肝切除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影响
        3.3.6 豆芋块茎对肝硬化肝切除小鼠PCNA免疫组化的影响
        3.3.7 豆芋块茎对肝硬化肝切除小鼠肝脏肝再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3.8 豆芋块茎对肝硬化肝切除小鼠肝脏组织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豆芋块茎对肝癌肝切除小鼠的营养支持作用及其机理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2.4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3.1 豆芋块茎对肝癌肝切除小鼠的体征观察
        4.3.2 豆芋块茎对肝癌肝切除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
        4.3.3 豆芋块茎干预对荷瘤小鼠瘤块大小的影响
        4.3.4 豆芋块茎对肝癌肝切除小鼠相对肝重和肝再生率的影响
        4.3.5 豆芋块茎对肝癌肝切除小鼠血清指标的影响
        4.3.6 豆芋块茎对肝癌肝切除小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4.3.7 豆芋块茎对肝癌肝切除小鼠肝脏组织PCNA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
        4.3.8 豆芋块茎对肝癌肝切除小鼠肝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4.3.9 豆芋块茎对肝癌肝切除小鼠肝脏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4.3.10 RT-PCR对转录组学测序中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章鱼蛋白钙对小鼠的补钙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的补钙功效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样品
        2.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3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章鱼蛋白钙螯合率的测定
        2.2.2 动物实验
    2.3 实验结果
        2.3.1 章鱼蛋白钙螯合率的测定结果
        2.3.2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体重和体长的影响
        2.3.3 章鱼蛋白钙对钙表观吸收率和储留率的影响
        2.3.4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5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股骨指数、股骨长度的影响
        2.3.6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皮质骨厚度、股骨密度、骨钙含量的影响
        2.3.7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2.4 讨论
        2.4.1 章鱼蛋白钙样品螯合率
        2.4.2 章鱼蛋白钙在小鼠体内的吸收代谢状况
        2.4.3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4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股骨指标的影响
        2.4.5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
    2.5 结论
    2.6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发芽红米的锌营养强化及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锌元素缺乏概述
        1.1.1 人类对锌缺乏的认识史
        1.1.2 现今锌缺乏概况
        1.1.3 锌缺乏带来的危害
        1.1.4 造成锌缺乏的主要原因
    1.2 生物强化及锌生物强化
        1.2.1 生物强化
        1.2.2 锌生物强化实例
    1.3 发芽糙米
        1.3.1 糙米概述
        1.3.2 发芽糙米营养价值
        1.3.3 发芽糙米可预防的疾病
    1.4 研究目的、依据、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红米萌发条件的优化及锌对红米发芽率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
        2.2.1.1 实验材料
        2.2.1.2 实验试剂
        2.2.1.3 实验主要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2.1 培养前处理
        2.2.2.2 红米发芽条件的优化
        2.2.2.3 锌强化下发芽红米的培养发芽率的影响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正交实验设计与结果
        2.3.2 锌强化对红米发芽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芽及锌强化过程对发芽红米中营养成分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药品试剂及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比色法测定GABA(r-氨基丁酸)
        3.3.1.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1.2 精密度实验
        3.3.1.3 样品制备及测定
        3.3.2 2,6-氯靛酚法(DCIP)测定维生素C含量
        3.3.2.1 样品的制备
        3.3.2.2 DCIP法测定维生素C
        3.3.3 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3.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3.2 精密度实验
        3.3.3.3 样品制备及测定
        3.3.4 DNS定糖法测定还原性糖含量
        3.3.4.1 样品处理及测量参考
        3.3.4.2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5 红米中矿物质元素测定
        3.3.5.1 样品的处理
        3.3.5.2 矿物质元素含量测量方法
        3.3.5.3 矿物质元素对应仪器参数及标准曲线方程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锌强化发芽红米中锌含量的测定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
        4.2.1.1 实验材料
        4.2.1.2 实验试剂
        4.2.1.3 实验主要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2.1 样品消解
        4.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4.2.2.3 仪器工作参数
        4.2.2.4 样品锌含量的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标准曲线
        4.3.2 发芽红米中锌含量的测定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总结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富锌酵母菌发酵液对小鼠消化道生理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
        1 微生态制剂研究概况
        2 微生态制剂菌种种类
        3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3.1 调整肠道微生物体系平衡
        3.2 提高动物消化酶活性
        3.3 可产生多种营养物质,促进动物生长
        3.4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5 促进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生长繁殖并提高对纤维素的消化率
    第二章 酵母发酵产物研究概况
        1 酵母菌
        2 酵母发酵产物及研究概况
        2.1 酵母发酵产物组成
        2.2 酵母发酵产物生产工艺
        2.3 影响酵母发酵产物作用的因素
        2.3.1 菌种种类与活性
        2.3.2 日粮组成
        2.3.3 动物种类、生理阶段及饲养管理
        3. 酵母发酵产物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应用
        3.1 酵母发酵产物对胃肠道环境的改善
        3.2 酵母发酵产物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酵母发酵产物的抗氧化功能
        3.4 酵母发酵产物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5 酵母发酵产物对动物机体免疫指标的影响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三章 富锌酵母发酵液对免疫低下小鼠肝脏和空肠黏膜结构影响的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剂及药品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1.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1.2.3 组织切片制作及观察
        2 结果
        2.1 小鼠肝脏结构特点
        2.2 小鼠空肠结构特点
        3 讨论
        3.1 富锌酵母发酵液对免疫低下小鼠肝脏结构的影响
        3.2 富锌酵母发酵液对免疫低下小鼠空肠结构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富锌酵母发酵液对小鼠消化道生理功能的影响
        实验一、富锌酵母发酵液对小鼠血清 IgA、IgG 和 IgM 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剂及药品
        1.1.3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灌胃方法
        1.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1.2.3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 和 IgM)含量测定
        1.2.3.1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A 含量测定
        1.2.3.2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G 含量测定
        1.2.3.3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M 含量测定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lgA、lgG、lgM)标准曲线
        2.2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测定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富锌酵母发酵液对小鼠空肠二糖酶活性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剂及药品
        1.1.3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灌胃方法
        1.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1.2.3 蛋白定量测定及二糖酶(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测定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三 富锌酵母发酵液对小鼠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剂及药品
        1.1.3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灌胃方法
        1.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1.2.3 操作方法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四 富锌酵母发酵液对小鼠空肠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剂及药品
        1.1.3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灌胃方法
        1.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1.2.3 实验步骤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五 富锌酵母发酵液对小鼠空肠腺苷脱氨酶活性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剂及药品
        1.1.3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灌胃方法
        1.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1.2.3 实验步骤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六 富锌酵母发酵液对小鼠空肠组织中 Caspase-3 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剂及药品
        1.1.3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灌胃方法
        1.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1.2.3 实验步骤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导师简介

(10)富锌牡蛎粉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牡蛎研究背景
    1.2 牡蛎研究现状
    1.3 补锌产品研究现状
        1.3.1 锌的生理作用
        1.3.2 锌的缺乏及原因
        1.3.3 补锌剂发展历程
    1.4 氨基酸螯合锌研究现状
        1.4.1 氨基酸螯合锌的特点
        1.4.2 氨基酸螯合锌制备工艺
    1.5 喷雾干燥研究现状
        1.5.1 喷雾干燥主要工作原理与特点
        1.5.2 喷雾干燥研究进展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牡蛎酶解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原料和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牡蛎水解液的制备工艺流程
        2.2.2 氨基氮含量的测定
        2.2.3 单酶酶解试验
        2.2.4 复合酶酶解试验
        2.2.5 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
    2.3 结果分析
        2.3.1 单酶酶解试验结果
        2.3.2 复合酶酶解试验结果
        2.3.3 响应面试验结果
    2.4 小结
3 牡蛎酶解液螯合锌工艺研究
    3.1 材料和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分析方法
        3.2.2 螯合工艺流程
        3.2.3 牡蛎氨基酸螯合锌单因素试验
        3.2.4 响应面优化螯合工艺
        3.2.5 牡蛎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定性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螯合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
        3.3.2 响应面分析结果
        3.3.3 验证性试验
        3.3.4 牡蛎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定性检测结果
    3.4 小结
4 富锌牡蛎粉制备工艺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富锌牡蛎粉制备方法
        4.2.2 理化指标的测定
        4.2.3 喷雾干燥单因素试验
        4.2.4 响应面法优化喷雾干燥工艺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4.3.2 响应面优化结果
        4.3.3 富锌牡蛎粉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检验结果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锌的营养功效与补锌(论文参考文献)

  • [1]果树地上部锌营养的利用特征与稳态机制研究[D]. 谢若瀚. 浙江大学, 2020
  • [2]羟基蛋氨酸锌对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D]. 郭洁平. 湖南农业大学, 2020(01)
  • [3]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 唐顺博. 江西师范大学, 2020
  • [4]火箭军官兵营养健康与认知能力现况调查[D]. 刘家建. 军事科学院, 2019(09)
  • [5]美国豆芋块茎对肝病肝切除小鼠术后的营养支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杨芸芸. 浙江大学, 2018(04)
  • [6]章鱼蛋白钙对小鼠的补钙功效研究[D]. 宋晨晨. 厦门大学, 2018(07)
  • [7]补钙、瘦身、调激素,一块全搞定[J]. 于仁文. 饮食科学, 2017(01)
  • [8]发芽红米的锌营养强化及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D]. 徐航丹. 海南大学, 2015(10)
  • [9]富锌酵母菌发酵液对小鼠消化道生理功能的影响[D]. 刘洋洋.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5)
  • [10]富锌牡蛎粉的制备工艺研究[D]. 冉丁. 河北农业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补锌和补锌的营养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