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高僧——圆灼老法师

一代高僧——圆灼老法师

一、一代高僧──圆拙老法师(论文文献综述)

温金玉[1](2018)在《清凉一片月:忆梦参长老》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11月27日(丁酉十月初十)16时30分,佛门耆宿、当代高僧梦参长老在五台山圆寂,享年103岁,僧腊87。又一位佛教老人远走,每一念及,百般的痛心疾首。长老年高德劭,道心如磐,毕生讲筵不绝,培育僧才众多;演说大乘,度众法缘殊胜。信众遍布五大洲,摄受弟子无数,被誉为"深山中的一盏明灯"。对于梦参长老的生平事迹,目前已有很多的介绍文章,在此不再赘述。仅就与自己研究有关的因缘作一陈述,以表达对长老的一份缅怀。近代以来,国破山河碎,佛教亦随国运衰,寺院沦落,僧众游走,一派凄风苦雨的景象。在风雨

吴江[2](2016)在《传承两岸佛教法脉 展示中华文化风采——专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佛教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岸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经重的角色。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对佛法、对两岸佛教交流的见解。记者:2015年4月,您接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之前,曾任中国佛协秘书长、副会长等职务,请您介绍一下您的个人经历,以便让《两岸关系》杂志的广大读者和关注您的两岸民众对

陈星桥[3](2015)在《开发心文化 承担新使命——记中国佛教协会“新掌门”学诚法师》文中指出阳春三月,万众瞩目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圆满闭幕了,会议选举产生了以学诚法师为会长的中国佛教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笔者作为会议代表和《法音》编辑全程参加了这一盛会,深切感到这次会议不仅规模空前,秩序井然,气氛良好,而且具有如下几大特点:

学诚[4](2013)在《总结过去 面对现在 展望未来——在纪念福建佛学院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10月31日)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来宾、同学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纪念福建佛学院成立三十周年,可谓因缘殊胜,意义深远。三十年前,有幸进入福建佛学院第一届预科班读书,那是我对佛法系统学修的开始,法身慧命的摇篮地。一、总结过去我们深知,福建佛学院三十年来所取得的经验与成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离不开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离不开老一辈的艰辛开拓,离不

伍琳[5](2013)在《《青鹤》杂志与和尚·微博 ——民国与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生存状况比较》文中认为本篇论文围绕着民国期刊《青鹤》与今天学诚法师的微博这两个具体事例,分析他们所在环境里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状况,论述传统文化在今天能够发挥的作用与发展的方法。其中,以现在的北京龙泉寺为例,介绍以佛教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当今的发展状况,从而引申出文化的平衡性规律和对大同世界的展望。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是比较研究,通过对《青鹤》杂志与学诚法师微博两者的历史背景、创办目的、创办宗旨、发展方式、文化内涵等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以佛教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的发展优势,以及以龙泉寺为例在实践过程中的借鉴意义。研究依据,一是我在基础教育中获得的常识理论;是在美术学院进行艺术学习、艺术创作中所得到的思维启示;三是近些年来在学习佛法时的一点心得体会;四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查阅的资料和对龙泉寺的实地考察。本文通过对主题的论述,得出的研究成果是:如今世界的文化已从过去的“新文化”走向了“心文化”,去了解人类的生命文化、塑造能够提升人类生命品质的社会心文化,成为了我们未来的新使命。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打好的是我们心量的根基,以开放、包容的方式发展有益社会、有益人类身心灵健康的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除此之外,文中同时对一些相关观点进行延伸,比如对“和尚”一词的理解、以“师”为中心的文化、“佛学”与“学佛”的含义,文化的平衡感等;并从地理、人物、组织架构、建教理念等方而对北京龙泉寺进行了调研,汇总了一手数据,可以作为日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成蹊[6](2013)在《一入山门长道心 南山风范见传承(上)——2012年福建莆田广化寺传授三坛大戒法会随笔》文中研究指明一从一到广化寺起,我的内心就渐渐变得安静下来,旅途的劳顿和焦躁、对于即将开始的戒会的期待与不安,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种静谧悠远的氛围浸润着,一分一分地销于无形。好像很难去分辨这种氛围由何而来,但这种无形的力量却在通过对我们每个人的身心所产生的真实作用而时刻证明着自身的存在。去体会,那氛围是在刚刚被细雨洒过的龙眼树宽阔翠绿的叶片上,还是在殿堂中一根根静默而

傅祎男,华南[7](2012)在《学诚法师 凡尘“燃灯者”》文中指出宗教,不只是跪拜、烧香、供花果、吃素斋表相,而是致力于做人心灰暗时的那一盏长久明灯题记:时至2012辛卯年农历二月初八,出家整整30年的学诚法师一直坚守佛教传统戒律,身体力行、不辞辛劳地为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培养人才、弘扬佛法利益群生而上下求索、殚精竭虑。

刘奕君[8](2007)在《西安草堂寺发展规划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我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宗教旅游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佛教旅游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研究的大背景下,现阶段针对陕西城市郊区型寺院发展规划研究力度不够,导致这类寺院普遍存在寺院规划建设、保护协调和旅游开发方面的问题。论文针对以上问题,以西安草堂寺为例,进行深入解析,为城市郊区型寺院的发展模式提供有益建议,对佛教寺院的发展规划研究不仅可以解决寺院的保护建设问题,也可以带动寺院旅游开发。草堂寺是中国佛教三论宗祖庭,距西安约29公里。这类城市郊区型寺院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相对于都市型寺院,其功能结构更为灵活、旅游产品更为丰富。论文从三个主要方面对草堂寺发展规划问题进行分析研究:①宗教和社会方面,根据宗教文化特点,结合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对寺院宗教文化保护、发展和充分履行寺院在新时期的社会职能提出建议;②规划建设方面,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规划建设经验,参考汉传佛教寺院传统布局、殿堂配置模式,合理的进行功能分区、总体布局、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对保护体系进行分析研究;③在旅游开发方面,总结出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分析了草堂寺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寺院旅游产品进行重点研究,并且完成了旅游线路的设计,同时做出旅游容量测算和效益分析。论文给出草堂寺的适宜发展模式与对策:①重视寺院人才培养和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强僧团建设;②优化寺院功能结构,完善殿堂配置,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③根据自身优势,适度发展宗教旅游,丰富旅游产品谱系。论文最后还对草堂寺发展保障体系进行了总结,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寺院快速发展。

周军[9](2004)在《印光法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清末民初,传统佛教一方面外辱于庙产兴学、反宗教反迷信运动等社会新潮流,另一方面又内迫于理论诠解乏力、脱离现实生活、宗教混滥、修持实践衰落及滥度经忏等教内消极现象。作为近代佛教改革和复兴的灵魂人物,针对传统佛教所面临的困境,印光法师主张以六道轮回、善恶报应及了生脱死等因果事实来适时有效地宣扬佛教的核心义理,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的伦理内省方法来确立佛教的现实生活基础,以诸宗分界、净土为归的判教思想来指导佛教的弘传和发展,以拣择剃度、勤修定慧的制度规范来推动佛教从林之复兴。 印光法师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代,他主要是跟随其长兄学习儒学,并曾一度仿效理学家辟佛。十四、五岁后,因身婴病苦而开始怀疑理学思想。经过反思和抉择,他不但对佛教关于宇宙人生的理论思考和宗教实践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还立志出家弘扬佛法。 二十一岁时,遂毅然舍弃世俗生活,由长安(今西安市)到终南南五台莲花洞寺,依道纯长老薙蒅。出家后,印光法师为躲避家人追寻,曾奉师命前往徽州小南海参学,因未受戒行脚不便而留住湖北竹溪莲花寺。早在南五台时,印光法师即已对净土颇感兴趣。后于竹溪莲花寺中,又藉晒经之故而得读《龙舒净土文》残本,由此而确立了修学净土的信心和志向。出家第二年,印光法师又依陕西兴安县双溪寺印海定律师受具足戒。随后即回南五台潜修苦行,兼读契经。二十六岁时,因闻北京红螺山资福寺系专修净土道场,遂于是年中秋,辞师前往参学。在红螺熏修时,印光法师除念佛苦行外,仍研读大乘经典,注重行解相应。三十岁时,印光法师离开资福寺,迁住北京龙泉寺,继续勤修净业。第二年,又迁往阜城门外圆广寺,留住两载,净业颇进。三十三岁时,因圆广寺众推荐,助化闻长老料理请藏检阅事宜。随即应邀,伴同化闻和尚前往普陀山法雨寺.后被聘为法雨首座,主理藏经。遂安单藏经楼,念佛阅藏,精进不己。此后,一直住法雨寺潜修。直到一九一四年,高鹤年居士将其四篇文稿刊登于《佛学丛报》后,印光法师才逐渐开始应世弘法. 自四论发表后,徐蔚如居士于其见解甚为服膺,遂极力搜集印光法师的弘法文字。于一九一七年,先以师与其友信三封,印五千本送人,名曰《印光法师信稿》。一九一八年,又以历年搜得之文稿二十二篇于北京木刻刊行,名曰《印光法师文钞》。一九一九年,继以录存各稿三十八篇在京刻印,名曰《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因《文钞》文字般若感人至深,南方细素索阅颇众。一九二零年,徐氏即将初续两编合排,按类编次,并增新征文稿三十四篇,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铅排流通。随着《文钞》的刊行,印光法师的佛学思想亦广为传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至此,他不得不正式出世弘法了。 刻印流通典籍,可以说是印光法师应世弘法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徐蔚如排印的商务馆《文钞》基础上,他又木刻了扬州藏经院本。后来,又先后排印了商务馆增订本和中华书局增广本(即现在流通的《文钞》初编)。一九三九年,又排《文钞》续编。印光法师逝后,罗鸿涛居士又编《文钞》三编,直至一九九零方才问世。除《文钞》外,印光法师还修校、排印了许多其它弘法书籍,其中主要有《安士全书》、《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寿康宝鉴》、《历史感应统纪》、《伤终津梁》、《净土十要》、《净土五经》、《净土圣贤录》及四大山志等数十种。综观来看,因果、伦常及净土是印光法师刻印弘法书籍的核心所在,而这亦恰是近代佛教复兴特别是净土兴盛发展的精要所在。 除刻印流通典籍外,印光法师在弘法方面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指导和推动了净土专宗道场的创建。苏州灵岩山寺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此外还有南京三叉河法云寺、杭州弥陀寺、庐山青莲寺等。印光法师着手订定的五条核心规约,不但积极有效地回应了僧制改革的时代呼声,而且还还显着地推动了净土在近代的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总而言之,印光法师通过刻印流通典籍和指导净土专宗道场的创建,最终使其弘法理念得到了充分地宣扬和有效地实践.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正反映了其思想具有强大的理论活力。 若对印光法师一生的弘法活动及其佛学思想进行总的概括,因果可以说是其贯彻始终的纲领。针对当时道德沦丧、僧团腐败的社会现实,出于救世以利民生、护教以续慧命的宗教热诚,印光法师一方面极力驳斥理学家之流对佛教因果思想的不实指责,并极力辨正道教、民间宗教及民间信仰对佛教因果思想的滥讹,另一方面又积极宣扬佛教因果思想以匡正显讹。就对佛教因果思想的正面宣扬来看,与近代其它佛门代表人物相比,印光法师更加侧重因果事实的宣传及理论核心的说明,而非因果理论的系统诊释和推演,其重心主要是在轮回、伦常及净土等三个方面。轮回是他劝世励僧的理论依据,伦常是他化俗立基的修持根本,净土则是他弘法利生的究竟归宿。三者虽深浅历然不同,却又互为依靠、不可分隔。 立足于清末民初儒学衰绝及佛教脱离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况,印光法师明确提出援儒入佛、以佛济儒的文化互补主张。他从返本归觉、除欲内

菩提[10](2000)在《一代高僧──圆拙老法师》文中认为

二、一代高僧──圆拙老法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代高僧──圆拙老法师(论文提纲范文)

(3)开发心文化 承担新使命——记中国佛教协会“新掌门”学诚法师(论文提纲范文)

    1、寺院建设理念好。
    2、僧团管理严格有方,僧才培养重在僧格养成,二者相辅相成。
    3、善于组织、培养人才和利用现代资讯工具。
    4、妥善处理政教关系、寺院与景区关系、教界与学界关系、僧人与信众关系等。

(4)总结过去 面对现在 展望未来——在纪念福建佛学院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结过去
    1、僧伽教育的形成与特征
    2、福建佛学院的办学特色
二、面对现在
    1、教育方式的合理化
    2、教育内容的纯净化
    3、教育过程的持久化
三、展望未来
    1、未来的佛学院
    2、未来的出家人

(5)《青鹤》杂志与和尚·微博 ——民国与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生存状况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青鹤》介绍
    第一节 《青鹤》出世
    第二节 《青鹤》内容大略
第二章 和尚·微博是什么
    第一节 “和尚”是什么
    第二节 和尚·微博是什么
    第三节 和尚·微博的出生地
第三章 青鹤之山与和尚之山
    第一节 两个人物的介绍
    第二节 主编的难处与博主的用心
第四章 没有国界的世界
    第一节 文化的平衡感
    第二节 大同时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鸣谢

(6)一入山门长道心 南山风范见传承(上)——2012年福建莆田广化寺传授三坛大戒法会随笔(论文提纲范文)

(8)西安草堂寺发展规划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1.3 省内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草堂寺发展规划基础分析
    2.1 宗派基础
    2.2 历史沿革
        2.2.1 寺院创建及历代修葺
        2.2.2 寺院当代的维修兴建
    2.3 僧团建设
        2.3.1 文化水平
        2.3.2 生活条件
        2.3.3 佛事活动
        2.3.4 对外交流
    2.4 存在问题
    2.5 经验借鉴
        2.5.1 宗教
        2.5.2 社会
    2.6 宗教传承
    2.7 小结
3 草堂寺发展建设构想
    3.1 建设现状
        3.1.1 建筑环境
        3.1.2 基础设施
    3.2 存在问题
        3.2.1 建筑环境
        3.2.2 基础设施
    3.3 经验借鉴
        3.3.1 建筑环境
        3.3.2 基础设施
    3.4 规划建设
        3.4.1 目标分期
        3.4.2 功能结构
        3.4.3 总体布局
        3.4.4 景观意向
        3.4.5 基础设施
        3.4.6 近期建设
    3.5 保护体系
    3.6 小结
4 草堂寺旅游开发框架性策略
    4.1 发展现状
    4.2 存在问题
    4.3 经验借鉴
    4.4 旅游开发
        4.4.1 资源评价
        4.4.2 开发原则
        4.4.3 发展目标
        4.4.4 功能定位
        4.4.5 形象策划
        4.4.6 旅游产品
        4.4.7 旅游线路
    4.5 旅游容量测算
    4.6 游客规模预测
    4.7 效益分析
        4.7.1 经济效益
        4.7.2 社会效益
        4.7.3 环境效益
    4.8 小结
5 草堂寺发展保障措施与建议
6 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附录

(9)印光法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言
第一章 生平考述
    第一节 学儒辟佛的少年时代
    第二节 出家潜修的中青年时代
    第三节 弘法利生的晚年时代
        一、出世弘法
        二、刻印典籍
        三、创建净土道场
        四、保护教产与慈善利生
        五、灵岩西逝
第二章 因果为纲
    第一节 阐扬因果思想的历史背景及现实目的
        一、道德沦丧与伦理重建
        二、僧团腐朽与宗教素质教育
    第二节 对理学破斥因果之讨论与辨析
        一、先儒对因果的认同
        二、理学对因果的辟驳及其原因
        三、理学辟驳因果的危害与后果
    第三节 对道教及民间宗教因果思想之辨讹
        一、对道教因果思想的拣择
        二、对民间宗教因果思想的辨讹
        三、对扶乩与其它民间信仰的辨讹
第三章 伦常为本
    第一节 儒释一贯
        一、融摄儒学的历史背景
        二、儒释一贯之道
        三、“格物”之辨
        四、孝为儒释之根本
    第二节 居尘学道
        一、拣择剃度出家与提倡居尘学道
        二、敦伦尽分与闲邪存诚
    第三节 家庭教育
        一、伦理救国与家庭教育
        二、因果及母教
第四章 净土为归
    第一节 诸宗分界
        一、历史背景
        二、宗教混滥与宗教分界
        三、禅净混融与禅净异流
        四、密宗矫乱与密宗定位
        五、诸宗归净
    第二节 净土思想
        一、历史背景及思想渊源
        二、信愿行之阐释
        三、拣择念佛与持名要则
        四、念佛救苦及兼念观音
        五、临终助念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一代高僧──圆拙老法师(论文参考文献)

  • [1]清凉一片月:忆梦参长老[J]. 温金玉. 法音, 2018(02)
  • [2]传承两岸佛教法脉 展示中华文化风采——专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J]. 吴江. 两岸关系, 2016(04)
  • [3]开发心文化 承担新使命——记中国佛教协会“新掌门”学诚法师[J]. 陈星桥. 法音, 2015(05)
  • [4]总结过去 面对现在 展望未来——在纪念福建佛学院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上的讲话[J]. 学诚. 法音, 2013(11)
  • [5]《青鹤》杂志与和尚·微博 ——民国与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生存状况比较[D]. 伍琳. 中央美术学院, 2013(08)
  • [6]一入山门长道心 南山风范见传承(上)——2012年福建莆田广化寺传授三坛大戒法会随笔[J]. 成蹊. 法音, 2013(03)
  • [7]学诚法师 凡尘“燃灯者”[J]. 傅祎男,华南. 中华儿女, 2012(03)
  • [8]西安草堂寺发展规划问题研究[D]. 刘奕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03)
  • [9]印光法师研究[D]. 周军. 四川大学, 2004(02)
  • [10]一代高僧──圆拙老法师[J]. 菩提. 法音, 2000(01)

标签:;  ;  ;  ;  ;  

一代高僧——圆灼老法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