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控制平板硫化机通过鉴定

电脑控制平板硫化机通过鉴定

一、微机控制平板硫化机通过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乔韵豪[1](2020)在《橡胶金属热硫化胶粘剂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现代社会,橡胶与金属粘接在军工、桥梁、机械制造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减震件的连接、坦克履带板挂胶、航空油封等。这类橡胶金属粘接件兼具金属材料高强度、耐久性和橡胶材料减震、耐磨等性能。在众多橡胶与金属的粘接方法中,热硫化粘接由于其工艺简单、粘接强度大等特点使得其成为最常用的粘接方法之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对溶剂型热硫化胶粘剂的探索和研究,而国内起步相对较晚,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界面脱粘、不能满足复杂使用工况的现象。基与以上现状,本文作者对传统的热硫化型胶粘剂,美国洛德公司生产的底涂胶开姆洛克205和面涂胶开姆洛克220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借助凝胶色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对底涂胶开姆洛克205和面涂胶开姆洛克220进行成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推测开姆洛克205胶粘剂中有机物有酚醛树脂、氯丁橡胶,填料成分主要有氧化锌、二氧化钛,且氧化锌、二氧化钛共占总固体含量的23.96%,有机物部分约占固体总含量的76.04%;推测开姆洛克220胶粘剂有机物为顺丁橡胶,填料主要为氧化铅和炭黑,氧化铅约占固体总含量的1.43%,炭黑约占固体总含量的32.41%,顺丁橡胶部分约占固体总含量的66.16%(2)其次分别从橡胶/胶粘剂和金属/胶粘剂一侧出发,探究了硫化压力和金属表面处理、喷胶方式对粘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粘接时,随着硫化压力的增大,剥离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稳定,最佳的硫化压力为14MPa;处理钢材时,钢表面做与橡胶-金属结构件剥离方向成135°角的喷砂处理,涂布胶粘剂时,底涂胶开姆洛克205先沿橡胶-金属结构件剥离方向涂布,后垂直于橡胶-金属结构件剥离方向涂布,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天然橡胶/钢的粘接强度,达到最大粘接强度所需的压力从16MPa下降到14MPa。(3)接下来在对开姆洛克205胶粘剂成分表征的基础上,选用了粉末丁腈橡胶和粉末羧基丁腈橡胶对底涂胶开姆洛克205进行了增韧,结果显示:在不影响其粘接性能的前提下,粉末丁腈橡胶含量开姆洛克205胶粘剂固体含量的2wt%时,冲击强度最大,为3.41kJ/m2,比未改性提251%,粉末羧基丁腈橡胶含量为开姆洛克205胶粘剂的2wt%时,冲击强度最大3.86kJ/m2,比未改性提高了298%。并且由于粉末羧基丁腈橡胶与开姆洛克205之间存在反应性,所以在相同含量下其增韧效果更佳。(4)最后在对开姆洛克220胶粘剂成分表征的基础上,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和KH590改性的氮化铝对其进行导热改性,采用KH550/AlN、KH590/AlN改性开姆洛克220时,只有在AlN粒子含量低于10份时,其粘接件仍为橡胶本体破坏,且导热性能有所提高:KH590/AlN改性开姆洛克220比未改性的开姆洛克220的导热系数提高了7.67%,KH550/AlN改性开姆洛克220比未改性的开姆洛克220的导热系数提高了4.34%。确定KH590/AlN与开姆洛克220最佳比例后添加氧化石墨烯对开姆洛克胶粘剂进行共同改性,KH590改性的AlN与CH220质量比为10比1时,添加3%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比单独使用KH590改性氮化铝导热系数提高了30.73%,且加工性能优异。

李凤娇[2](2018)在《PLA/PEG/CNF材料的结构形态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石油基高分子不可再生,且无法生物降解,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研究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生物基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并拓宽其应用领域,意义重大。聚乳酸(PLA)作为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中的佼佼者,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高强度、高模量以及高透明性等优点,在许多领域有望取代传统的石油基塑料。但是,PLA的韧性差极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为了克服PLA韧性差的缺点,本论文采用聚乙二醇(PEG)协同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对PLA进行共混增韧改性,制备高韧性的PLA基材料。深入研究了PLA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各组分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增强增韧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以下5个部分:1.选用5种不同分子量的PEG(WM=200、600、6000、10000和20000 g/mol,分别标记为PEG-200、PEG-600、PEG-6000、PEG-10000和PEG-20000)增韧PLA,并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5个不同PEG分子量的PLA/PEG共混体系。首先,对比分析PEG分子量对PLA动态流变性能、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等的影响。当PEG含量相同(均为10 wt%)时,PEG的加入明显降低了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拉伸强度和模量,而且随着PEG分子量的减小,PLA/PEG共混物的Tg、拉伸强度和模量均降低,但其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却提高。在这5个PLA/PEG共混体系中,PLA/PEG-10000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进而系统研究PEG-10000含量对PLA性能的影响。PEG-10000的引入削弱了PLA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高了PLA链的流动性,从而显着提高了PLA的结晶能力和韧性。添加10 wt%PEG-10000后,PLA/PEG-10000(90/10)共混物的结晶度(cX)从纯PLA的4.0%提高到49.0%。此外,随着PEG-10000含量的增加,PLA/PEG-10000共混物的Tg、拉伸强度和模量均明显降低,但其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却显着提高;当PEG-10000含量为20 wt%时,PLA/PEG-10000(80/20)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207.7%)和缺口冲击强度(7.3 k J/m2)均达到最大值,分别比纯PLA的相应值提高了6008.8%和114.7%。SEM观察发现,纯PLA和PEG-10000含量≤5 wt%的PLA/PEG-10000共混物的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增韧机理主要是产生银纹。然而,随着PEG-10000含量(PEG-1000010 wt%£W£20 wt%)的进一步增加,PEG-10000的内成穴化,引发PLA基体产生大面积剧烈的剪切屈服是PLA/PEG-10000共混物韧性获得显着提高、并发生脆-韧转变的主要增韧机理。2.选用CNF增强增韧PLA,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LA/CNF纳米复合材料,并深入研究CNF含量对PLA动态流变性能、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等的影响。在分析微观结构时,探讨了CNF在PLA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及其与PLA之间的界面黏结对PLA/CNF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CNF增强增韧PLA机理。CNF的加入提高了PLA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复数黏度(η*),而且随着CNF含量(≤3 wt%)的增加,PLA/CNF纳米复合材料的G¢、G¢和η*值逐渐增大。但是,当CNF含量>3 wt%时,随着CNF含量的继续增加,CNF在PLA基体中发生团聚,增大了自由体积,从而导致PLA/CNF(95/5)纳米复合材料的G¢、G¢和η*值略微降低。由于CNF的异相成核作用,它的引入提高了PLA的结晶速率和结晶能力。随着CNF含量从0增加到5 wt%,PLA/CNF纳米复合材料的cX从纯PLA的4.0%增大到34.4%。此外,PLA/CNF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模量以及缺口冲击强度均高于纯PLA的相应值,而且随着CNF含量的增加,先增大而后减小;当CNF含量为3 wt%时,PLA/CNF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68.3 MPa)和模量(4438.8 MPa)以及缺口冲击强度(7.1 k J/m2)均达到最大值,分别比纯PLA的相应值提高了9.5%、18.9%和108.8%。PLA/CNF纳米复合材料中CNF作为应力集中点引发大量银纹以及随着CNF含量(≤3 wt%)的增加,均匀分散的CNF与CNF或PLA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并形成相互缠结的空间网状结构,能有效阻止银纹、裂纹或微孔的进一步扩展,产生更粗糙的断裂面,是PLA/CNF纳米复合材料强度和冲击韧性提高的主要机理。3.为了改善CNF与PLA之间的界面黏结,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自由基引发剂,采用原位反应挤出法成功将PLA接枝到CNF上。系统研究了DCP含量对PLA/CNF(95/5)纳米复合材料动态流变性能、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等的影响。DCP引发合成的CNF-g-PLA接枝共聚物作为增容剂,改善了CNF与PLA之间的界面黏结和应力传递,从而提高了CNF-g-PLA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PLA/CNF(95/5)纳米复合材料相比,CNF-g-PLA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和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缺口冲击强度的最大增幅分别为31.8%、20.0%、12.0%和27.9%,由此归纳出DCP协同CNF增强增韧PLA理论,并构建CNF-g-PLA纳米复合材料空间网状结构增强与增韧模型。DCP引发接枝提高了PLA/CNF(95/5)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能力,导致CNF-g-PLA纳米复合材料的cX高于PLA/CNF(95/5)纳米复合材料的cX,而且随着DCP含量的增加,先增大而后减小。HS-POM观察证实,DCP引发接枝明显提高了PLA的成核密度,但却减小了PLA球晶的尺寸。由于DCP引发接枝增强了CNF与PL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CNF-g-PLA纳米复合材料的熔体强度。4.为了改善CNF与PLA之间的界面相容性以及CNF在PLA基体中的分散,以PEG-10000作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LA/PEG-10000/CNF纳米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CNF含量对PLA/PEG-10000(80/20)共混物动态流变性能、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等的影响。通过对比添加20 wt%PEG-10000前后PLA/CNF(95/5)纳米复合材料微观形貌与性能的变化,探讨了CNF协同PEG-10000增强增韧PLA机理。CNF的加入显着提高了PLA/PEG-10000(80/20)共混物的G¢、G¢和η*值,而且随着CNF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低频区域,PLA/PEG-10000/CNF5纳米复合材料的G¢、G¢和η*值均高于PLA/CNF(95/5)纳米复合材料的相应值,表明20 wt%PEG-10000的加入改善了CNF在PLA基体中的分散,这也从SEM和TEM观察得到证实。PEG-10000的增塑和分散作用协同CNF的成核作用显着提高了PLA的结晶能力,使PLA/PEG-10000/CNF纳米复合材料的cX明显高于PLA/PEG-10000(80/20)共混物或PLA/CNF(95/5)纳米复合材料的cX;当CNF含量为0.5 phr时,PLA/PEG-10000/CNF纳米复合材料的cX达到最大值(51.7%),分别比PLA/PEG-10000(80/20)共混物和PLA/CNF(95/5)纳米复合材料的cX提高了19.1%和50.3%。PEG-10000的增塑和分散作用协同CNF的增强作用促使PLA/PEG-10000/CNF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和模量以及缺口冲击强度均高于PLA/PEG-10000(80/20)共混物的相应值;而且当CNF含量为1 phr时,PLA/PEG-10000/CNF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比PLA/PEG-10000(80/20)共混物的相应值提高了27.4%、27.2%和31.5%。由此归纳出CNF协同PEG-10000增强增韧PLA机理,并构建PLA/PEG-10000/CNF纳米复合材料界面黏附增强与增韧模型。5.为了了解PEG-10000或CNF对PLA结晶行为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纯PLA、PLA/PEG-10000共混物和PLA/PEG-10000/CNF纳米复合材料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采用Jeziorny、Ozawa、Mo和Kissinger四种方法分析了它们的结晶机理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纯PLA、PLA/PEG-10000共混物和PLA/PEG-10000/CNF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提高,但它们的结晶温度却降低。在相同降温速率下,由于PEG-10000的加入削弱了PLA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高了PLA分子的链段运动能力,导致PLA/PEG-10000共混物的结晶速率和结晶温度均高于纯PLA的相应值,而且随着PEG-10000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由于CNF的异相成核作用,添加少量的CNF可提高PLA/PEG-10000(80/20)共混物的结晶速率和结晶起始温度。这与采用Jeziorny和Mo方法分析获得的结晶速率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PLA/PEG-10000共混物主要以均相成核的三维生长方式结晶,而CNF的加入促进了PLA/PEG-10000共混物结晶。此外,利用Kissinger方法计算出纯PLA、PLA/PEG-10000共混物和PLA/PEG-10000/CNF纳米复合材料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的结晶活化能(Eg)显示,PEG-10000或少量CNF的加入均能降低PLA的Eg值。

杨顺根[3](2016)在《中国橡机工业百年(四)》文中研究说明采用纪实的手法,全面叙述了橡机工业从解放前使用日美产橡胶机械为主一直到现代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历史发展,系统的介绍了各类橡胶机械和工艺技术等发展概况,论述了中国橡胶机械工业和橡胶机械产品百年来艰难的发展历程和当今的中国橡机水平。

本刊记者[4](2014)在《宁波千普——中国机电液价值创新者》文中认为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橡胶塑料设计专业委员会、全国橡塑机械信息中心及《橡塑技术与装备》三刊杂志社主任、总编及记者对全国十几家橡塑机械企业进行了采访与调查,现将宁波千普公司专访呈现给行业同仁(参见图1),尤其是它的"三环发展战略模型,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产业关系,值得同行借鉴。

吕艳娜[5](2014)在《蔗髓生物质包装材料的制备、性能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塑料包装在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大多数塑料包装制品来源于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因此寻找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塑料包装材料造成的污染,同时摆脱对石油基材料的过度依赖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本论文以造纸工业的废弃物蔗髓(BP)为原料,分别将其与淀粉熔融共混制备生物质复合包装材料,与亚硫酸盐制浆废液混合制备生物质缓冲包装材料。研究了蔗髓生物质包装材料的增强机理及制备工艺,对所制备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性、热稳定性和吸湿性进行了分析,为蔗髓在新型包装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采用甘油和尿素混合增塑剂制备热塑性淀粉(TPS),TPS的X-射线衍射说明尿素和甘油的质量比大于1:1时,混合增塑剂能够抑制淀粉的老化回生。扫描电镜(SEM)和转矩流变仪流变曲线显示增塑剂中尿素含量增加,其对淀粉的塑化效果变好。综合力学性能和包装材料加工特性要求,甘油和尿素混合增塑热塑性淀粉的适宜质量比为1:1。以TPS为基体,蔗髓作为增强相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蔗髓/热塑性淀粉复合包装材料(BP/TPS)。研究了混合增塑剂用量、蔗髓用量、转速、加工温度对材料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的影响,同时优化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为蔗髓用量10wt%(以绝干淀粉质量计),混合增塑剂用量45wt%(以绝干淀粉质量计),m(甘油):m(尿素)=1:1,转速40r/min,加工温度140°C。此时得到的包装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6.71MPa和15.18%,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为21.91MPa和1267.55MPa,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研究了40~60目间蔗髓的含量对BP/TPS流变性、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吸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髓含量增加,混合物料塑化时间延长,平衡转矩增大;BP/TPS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增大,热稳定性提高;在低相对湿度(RH=43%)下,蔗髓加入导致TPS吸湿率上升;在高相对湿度(RH﹥75%)下,蔗髓加入降低了TPS吸湿率。而在RH=75%时,蔗髓对TPS吸湿率的影响取决于其加入量的多少。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显示,蔗髓和TPS基体之间形成的分子间氢键以及二者之间良好的界面结合是蔗髓作为增强相的根本原因。研究了蔗髓粒径对BP/TPS的流变性、力学性能和吸湿性的影响,并建立了最大转矩和蔗髓粒径的关系函数。结果表明,随着蔗髓粒径变小,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60~100目间的蔗髓增强热塑性淀粉材料的拉伸性能最好;随着蔗髓粒径变小,BP/TPS包装材料的弯曲强度增加,而弯曲模量降低;当蔗髓含量为10wt%时,在低相对湿度(RH=43%)下,实验中所用四种粒径的蔗髓都不能够抑制TPS的吸湿;而在高相对湿度(RH﹥75%)下,实验中所用四种粒径的蔗髓都能够抑制TPS的吸水。通过对蔗髓进行不同浓度、温度下的碱处理和酸碱混合处理,研究了蔗髓中木素含量对BP/TPS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素含量的降低,BP/TPS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在30°C下脱出蔗髓中的木素时,随着木素含量降低,BP/TPS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木素含量为12.70%的蔗髓填充的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最大,分别比未处理蔗髓材料增加14%和34%。以蔗髓为基材,蔗渣亚硫酸氢镁制浆废液为胶黏剂,气相法白炭黑为补强填料,通过常温模压工艺制备蔗髓缓冲包装材料(BPCPMs)。研究了蔗髓用量、白炭黑用量、以及白炭黑比表面积对BPCPMs表观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BPCPMs的微观形态分析表明,气相法白炭黑对于材料的增强是白炭黑填料-聚合物基体间以及白炭黑填料-填料间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白炭黑与基体间的氢键结合以及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均是影响BPCPMs性能的重要因素。BPCPMs具备良好的缓冲性能,可以代替高密度EPS(硬质泡沫塑料)包装脆值较高、质量较大的产品。BP/TPS和BPCPMs的微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经过15d处理,前者的降解率都大于80%,后者的降解率最高达到52.5%,说明蔗髓生物质包装材料在霉菌作用下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

吕贤滨[6](2010)在《三工位轮胎胶囊一步法注射成型硫化技术与设备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轮胎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子午线轮胎的快速发展,轮胎工业对胶囊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而且对胶囊的生产技术和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规模大的轮胎企业都有自己的胶囊生产分厂,但随着我国集约化经济的发展,又有好多专业的胶囊制造商生产胶囊供轮胎厂商用。现在,全国专业的胶囊制造厂商有20多家,基本上能满足现在轮胎厂对胶囊的需求。在胶囊的制造工艺中,95%的制造厂商采用的模压生产工艺,少数的制造厂商采用的是液压注射法。传统的模压方法存在的缺点是:胶囊质量难以提高,生产效率低,工艺过程复杂,能源浪费度大等。传统的液压注射法是经过先塑化、再定量的两步工作过程,存在的缺点:注射装置结构复杂、加工困难、造价高;注射量少,不适合大规格胶囊注射。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青岛科技大学挤出工程研究室吕柏源教授对胶料注射成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步法注射成型技术——将传统的注射工艺中的塑化、注射两步动作简化为塑化和注射一步完成。一步法注射成型优点:成型制品质地均匀、致密性好;所需要的设备简单、投资费用少,而其能适合大容量制品注射。现在把这种注射方法引进到轮胎胶囊制造企业中,并对原有模压注射平板硫化机进行改造,以解决胶囊生产企业现在面临的实际生产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设计研究对了三工位轮胎胶囊一步法注射成型硫化技术与设备。在《三工位轮胎胶囊一步法注射成型硫化技术与设备》课题中,重点所做工作和获得成果如下:1、将三工位一步法注射成型技术应用到轮胎胶囊制造中去,并对企业现有平板硫化设备进行技术上的改造,重点解决了企业用传统成型法生产的胶囊质量不足的问题,并且推进了企业设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使胶囊的生产工艺水平处于世界领先位置。2、在本设计中,将世界领先的一步法注射工艺应用到企业胶囊生产中。我们采用与胶囊垂直注射的方法,只需对原有模压胶囊模具增加下流道板及流道装置,而原有模压模具上下模结构及其芯模结构保持不变,就样就由模压模具改造成注射模具。这种模具改造方案适应性广,即适用于型号A、B的斜交胎模压胶囊模具的改造,又适合型号为RA、RB、RC、RAB的子午线模压胶囊模具的改造。3、在本设计中,对传动装置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采用自冷式直流电动机与减速器直联的方法,减速器采用平面二次包络环面技术。这样的传动系统具有体积小、承载能力大、运转平稳、噪声低、寿命长、传动效率高等优点,是橡胶注射机传动系统发展中的一次重要技术革新。4、在本设计中,通过对螺杆各参数性能的理论分析,并对其进行整体设计,使胶料在螺杆挤出段的压力满足一步法注射工艺所需要的要求。5、在本设计中,注射机的喂料段采用了螺旋啮合喂料装置:一方面能保证胶料的连续喂入喂料装置中去;另一方面能把胶料强制拖拽到机筒中,同时能给胶料强有力的推力。这样能有效的增加胶料的注射压力。6、在本设计中,将胶料的机械式注射定量方式该变为信息定量方式。在注射机头位置加上压力传感装置,能实时检测胶料的注射压力信息,并将检测信息及时反馈给驱动压合电机,当注射压力达到设定参数定值时,注射机停止注射。7、在本设计中,成功运用了CAE技术——有限元法,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注射机筒的重要冷却——加热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温度场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对注射装置机筒的结构做了合理的改进和优化,从而提高了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和可靠度。8、本设计采用二维设计软件AutoCAD和三维设计软件Pro/E相结合方法,对胶囊注射成型硫化机设备进行结构设计,能直观、简捷表明设计思想。最后运用三维动画模拟软件3DS MAX对整套设备进行运动过程模拟,以此验证整套设备设计的合理性。综上所述,三工位轮胎胶囊一步法注射成型硫化设备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相信将会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孟彩云[7](2010)在《胶粉改性及其并用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胶粉是废旧橡胶经过机械粉碎制得的颗粒状粉体,具有致密的交联网络结构,但被人们长期使用的废旧橡胶表面已失去活性,因此,胶粉在应用到其他材料时,与基质材料的相容性很差,导致复合材料的性能不理想。然而,对胶粉进行表面改性,是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胶粉的再利用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胶粉表面改性的研究工作:采用微波脱硫改性方法和机械力化学改性方法对胶粉改性,进而将改性胶粉应用到橡胶材料中制备了胶粉/天然橡胶硫化胶,并探讨了两种方法的改性效果。最后,为进一步扩大胶粉的应用领域,结合机械力化学改性方法制备了改性胶粉/丁腈橡胶发泡材料,并研究了其相关性能。本文主要采用纯度为90%以上的胶粉为原料,研究了该胶粉与橡胶基质中的应用情况。1、将胶粉加入在生胶中制备了硫化胶,探讨了胶粉含量、胶粉粒径和种类及硫磺含量等因素对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胶粉/并用胶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这些基础性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胶粉改性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2、采用微波脱硫方法对胶粉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方法,以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胶粉粒径为因素,初步确定了较好的微波脱硫条件,即:以微波功率为750W,微波时间为60s的辐射条件对80目胶粉改性。进而在该条件下,对胶粉进行一系列的微波处理实验,并制备了微波脱硫胶粉/天然橡胶硫化胶,通过对其物理机械性能、压缩永久变形、机械动态力分析,溶胀率的测定及利用Flory-Rehner公式对其交联密度的计算表明,微波改性胶粉/天然橡胶硫化胶的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较大的交联程度。3、采用机械力化学方法对胶粉进行改性,通过开炼机的机械剪切力的作用,胶粉与化学助剂发生反应,使胶粉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实现了胶粉由胶粒变为片状胶,方便了工业上的应用。本文通过机械力化学方法制备的改性胶粉/天然橡胶硫化胶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撕裂强度提高,有较小的压缩永久变形和较大的交联密度。4、利用机械力化学改性胶粉和新型发泡剂松本微球MSH-500,制备了改性胶粉/丁腈橡胶发泡材料,通过对其密度测定及扫面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形态结构的研究发现,发泡剂MSH-500在胶粉与生胶的并用硫化胶中有一定的发泡效果,并探讨了发泡剂含量、胶粉含量和粒径与发泡效果的相关性,测定了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本论文对精细胶粉在橡胶中的应用做了初步的研究,这些研究为胶粉改性方法的工业化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国内废旧橡胶的回收利用有重要的意义,将会推动环境友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杨顺根[8](2008)在《国内外橡机节能降耗技术发展分析——再谈橡机节能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国内外橡胶加工业中的多项节能降耗技术,包括橡胶混炼设备、挤出压延设备、硫化设备等。分析了新设备、新工艺材料对节能降耗技术带来的影响与效果,最后总结了一些节能降耗技术的发展趋势。

周彦豪,董智贤,陈福林,刘洪涛,高琼芝[9](2004)在《橡胶硫化技术的新进展》文中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橡胶工业的发展。为适应橡胶制品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要求,科技人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钻研,在橡胶生产加工工艺和机械设备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刊将就炼胶、压延、压出、成型、硫化这5道生产工艺及相关设备取得的进展进行系列报道,本期推出硫化篇。

谷传芝[10](1993)在《国内橡胶机械新产品生产概况(二)》文中研究表明 6 轮胎硫化设备 80年代以来,我国橡胶机械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而轮胎双模定型硫化机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更为突出。目前,国产定型硫化机已形成LL-A1030(40.5″)、LL-B1050(42″)、LL-A1170(46″)、LL-R1170(46″)、LL-B1310(55″)、LL-B1400(55″)、LL-B1525(63 1/2″)、LL-B2160(85″)、75″和100″等产品的系列,根据合模力大小和胶囊的形式(A、B、R)的不同

二、微机控制平板硫化机通过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机控制平板硫化机通过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橡胶金属热硫化胶粘剂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0 引言
    1.1 橡胶金属粘接概述
        1.1.1 橡胶金属粘接方法
        1.1.2 橡胶金属粘接机理
    1.2 橡胶金属胶粘剂概述
        1.2.1 异氰酸酯类胶粘剂
        1.2.2 橡胶类胶粘剂
        1.2.3 树脂型胶粘剂
    1.3 导热胶粘剂概述
        1.3.1 导热机理
        1.3.2 本征型导热胶粘剂
        1.3.3 填充型导热胶粘剂
    1.4 树脂基胶粘剂增韧概述
        1.4.1 环氧树脂胶粘剂增韧
        1.4.2 酚醛树脂胶粘剂增韧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开姆洛克胶粘剂表征及粘接工艺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主要原材料和仪器设备
        2.2.2 测试标准
        2.2.3 开姆洛克胶粘剂表征测试
        2.2.4 橡胶金属粘接工艺参数优化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开姆洛克胶粘剂表征测试
        2.3.2 橡胶金属粘接工艺参数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粉末橡胶增韧改性开姆洛克205胶粘剂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材料和仪器设备
        3.2.2 CH205胶粘剂增韧
        3.2.3 分析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外测试
        3.3.2 力学性能测试
        3.3.3 断面形貌表征
        3.3.4 改性CH205胶粘剂固化行为研究
        3.3.5 改性CH205胶粘剂热稳定性研究
        3.3.6 改性胶粘剂粘接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氮化铝改性开姆洛克220胶粘剂导热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材料和仪器设备
        4.2.2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氮化铝粒子制备
        4.2.3 AlN/CH220导热胶粘剂的制备
        4.2.4 分析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红外光谱测试(FT-IR)
        4.3.2 硅烷偶联剂在AlN表面接枝率
        4.3.3 改性AlN形貌
        4.3.4 导热胶粘剂导热系数
        4.3.5 剥离强度测试
        4.3.6 氮化铝/氧化石墨烯混合填料对导热系数、粘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PLA/PEG/CNF材料的结构形态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试剂、聚合物和测试方法缩略词中英文对照及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聚乳酸概述
        1.2.1 PLA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1.2.2 PLA的局限性及其改性方法
    1.3 聚合物的增强增韧机理
        1.3.1 塑料/弹性体增韧机理
        1.3.2 塑料/晶须增强增韧机理
    1.4 PLA增强增韧的研究进展
        1.4.1 共混
        1.4.2 聚合物接枝共聚
        1.4.3 PLA增强增韧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课题的提出
    1.6 研究目标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PLA/PEG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PLA/PEG共混物的制备
        2.2.3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EG分子量对PLA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
        2.3.2 PEG分子量对PLA熔融与结晶行为的影响
        2.3.3 PEG分子量对PLA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2.3.4 PEG分子量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
        2.3.5 PEG分子量对PLA断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2.3.6 PEG-10000 含量对PLA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
        2.3.7 PEG-10000 含量对PLA熔融与结晶行为的影响
        2.3.8 PEG-10000 含量对PLA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2.3.9 PEG-10000 含量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
        2.3.10 PEG-10000对PLA的增韧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NF增强PLA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PLA/CNF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NF含量对PLA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
        3.3.2 CNF含量对PLA熔融与结晶行为的影响
        3.3.3 CNF含量对PLA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3.3.4 CNF含量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
        3.3.5 CNF在 PLA中的分散及其与PLA的界面形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反应增容PLA/CNF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CNF-g-PL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4.2.3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DCP诱导PLA接枝到CNF上:反应机理和接枝参数
        4.3.2 CNF-g-PLA的化学结构鉴定
        4.3.3 DCP含量对PLA/CNF纳米复合材料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
        4.3.4 DCP含量对PLA/CNF纳米复合材料熔融与结晶行为的影响
        4.3.5 DCP含量对PLA/CNF纳米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4.3.6 DCP含量对PLA/CNF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3.7 DCP含量对CNF在 PLA中的分散以及CNF与 PLA界面形貌的影响
        4.3.8 CNF-g-PLA纳米复合材料增强增韧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LA/PEG-10000/CNF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PLA/PEG-10000/CNF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5.2.3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2 CNF含量对PLA/PEG-10000 共混物熔融与结晶行为的影响
        5.3.3 CNF含量对PLA/PEG-10000 共混物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5.3.4 CNF含量对PLA/PEG-1000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5.3.5 PEG-10000 对复合材料断面形貌以及CNF在 PLA中分散性的影响
        5.3.6 PLA/PEG-10000/CNF纳米复合材料增强增韧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PLA/PEG-10000 共混物和PLA/PEG-10000/CNF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
        6.2.2 PLA/PEG-10000 共混物和PLA/PEG-10000/CNF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6.2.3 DSC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降温速率对PLA基共混物和纳米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6.3.2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主要创新点
    3.后续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宁波千普——中国机电液价值创新者(论文提纲范文)

1千普简介
2企业人才
3科技创新实力
    3.1创新体系建设
    3.2研究开发的能力和水平
    3.3专利成果
    3.4科研项目立项情况
    3.5对相关行业的促进作用
4企业文化
    4.1强化组织建设, 增强企业凝聚力
    4.2办好企业报, 加强企业与员工间的沟通
    4.3加强员工培训, 提升员工素质
    4.4关心员工福利, 坚持以人为本
    4.7奉献社会
5千普发展战略——主导产业未来
6企业荣誉
    6.1企业获奖情况
    6.2项目获奖情况
    6.3领导关怀
7展望

(5)蔗髓生物质包装材料的制备、性能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物质包装材料的含义
        1.1.2 生物质包装材料的特点
    1.2 蔗髓的特性及利用现状
        1.2.1 蔗髓的结构与组成
        1.2.2 蔗髓的利用现状
    1.3 生物质复合包装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生物质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2 生物质增强热塑性淀粉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3 转矩流变仪在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1.3.4 生物质缓冲包装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木质素在生物质材料胶黏剂中的应用研究
        1.4.1 木质素及木质素磺酸盐的结构
        1.4.2 木质素在生物质材料胶黏剂中的应用现状
    1.5 气相法白炭黑补强作用的研究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热塑性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甘油和尿素混合塑化热塑性淀粉的制备
        2.3.2 红外光谱分析
        2.3.3 X-射线衍射
        2.3.4 扫描电镜分析
        2.3.5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2.3.6 转矩流变性能测定
        2.3.7 力学性能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红外光谱表征增塑剂对淀粉氢键的影响
        2.4.2 X-衍射表征增塑剂对TPS结晶性能的影响
        2.4.3 微观形貌
        2.4.4 DSC分析
        2.4.5 转矩流变性能
        2.4.6 力学性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蔗髓增强热塑性淀粉包装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及设备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蔗髓形态与组织结构分析
        3.3.2 蔗髓化学组分分析
        3.3.3 蔗髓增强热塑性淀粉材料的制备
        3.3.4 红外光谱分析
        3.3.5 X-射线衍射
        3.3.6 扫描电镜分析
        3.3.7 热重分析(TG)
        3.3.8 转矩流变性能
        3.3.9 吸湿性能
        3.3.10 力学性能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蔗髓组织结构分析
        3.4.2 蔗髓形态分析
        3.4.3 蔗髓化学组成分析
        3.4.4 蔗髓的热解性能
        3.4.5 BP/TPS复合包装材料共混条件的确定
        3.4.6 蔗髓含量对BP/TPS材料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蔗髓粒径与木素含量对蔗髓增强热塑性淀粉包装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及设备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蔗髓筛分处理
        4.3.2 蔗髓化学处理
        4.3.3 化学处理蔗髓的表征
        4.3.4 预处理蔗髓增强热塑性淀粉材料的制备
        4.3.5 转矩流变性能
        4.3.6 扫描电镜分析
        4.3.7 吸湿性能
        4.3.8 力学性能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蔗髓粒径对BP/TPS流变性能的影响
        4.4.2 蔗髓粒径对BP/TPS力学性能的影响
        4.4.3 蔗髓粒径对BP/TPS吸湿性能的影响
        4.4.4 蔗髓化学处理时间的确定
        4.4.5 化学处理蔗髓的木素含量
        4.4.6 木素含量对 BP/TPS 力学性能的影响
        4.4.7 微观形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白炭黑增强蔗髓缓冲包装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原料及设备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气相法白炭黑比表面积的测定
        5.3.2 气相法白炭黑的表征
        5.3.3 蔗髓缓冲包装材料(BPCPMs)的制备
        5.3.4 实验方案设计
        5.3.5 蔗髓缓冲包装材料(BPCPMs)的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气相法白炭黑的形貌表征
        5.4.2 蔗髓用量对BPCPMs性能的影响
        5.4.3 白炭黑用量对BPCPMs性能的影响
        5.4.4 白炭黑比表面积对BPCPMs性能的影响
        5.4.5 微观形貌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蔗髓生物质包装材料的降解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原料及设备
        6.2.1 实验原料
        6.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6.3.2 BPCPMs降解率测定
        6.3.3 菌株鉴定
        6.3.4 BP/TPS降解率测定
        6.3.5 扫描电镜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BPCPMs降解菌株的筛选
        6.4.2 BPCPMs的降解率
        6.4.3 BP/TPS的降解率
        6.4.4 菌株鉴定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三工位轮胎胶囊一步法注射成型硫化技术与设备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目的与设计研究的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设计研究的意义
    1.2 橡胶注射成型机的发展趋势
        1.2.1 橡胶注射成型机的发展背景
        1.2.2 橡胶注射成型机的发展阶段
    1.3 轮胎胶囊硫化设备的发展
        1.3.1 轮胎硫化胶囊的类型
        1.3.2 轮胎硫化胶囊的制造工艺与生产设备
    1.4 本文的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一步法注射成型技术的应用方案
    2.1 一步法注射成型原理及其验证实验
        2.1.1 一步法注射成型技术的原理与装置
        2.1.2 一步法注射成型原理的验证试验
        2.1.3 一步法注射成型技术与装置的基本结论
    2.2 一步法注射成型装置在轮胎胶囊模压硫化机上的应用改造方案
        2.2.1 胶囊模压平板硫化改造方案的论证
        2.2.2 胶囊模压平板硫化改造方案的确立
    2.3 本章小结
3 三工位轮胎胶囊注射硫化装置理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1 螺旋啮合喂料装置理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1.1 理论模型及流动计算
        3.1.2 物料输送特性参数计算
    3.2 胶料输送段功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2.1 固体输送理论分析及功率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2.2 熔体输送理论分析及功率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3 胶料输送长度及挤出压力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3.1 轴向粘度比系数的提出
        3.3.2 挤出机喂料段长度预测
        3.3.3 粘流转变段长度预测
        3.3.4 挤出量及挤出压力数学模型
    3.4 螺杆参数对注射机性能指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5 熔体充模过程的压力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5.1 熔体在喷嘴处的流动模型及其压力
        3.5.2 熔体在模腔中的压力过程分析
    3.6 胶囊平板硫化设备的结构设计原理
        3.6.1 主液压缸的结构系统
        3.6.2 上横梁、侧板、活动平台的结构与设计
        3.6.3 上芯模液压缸系统
        3.6.4 下芯模系统
    3.7 三工位移位装置设计原理
        3.7.1 轮链传动形式的选择
        3.7.2 驱动电机功率的选择
    3.8 本章小节
4 三工位轮胎胶囊注射硫化装置的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4.1 一步法注射装置的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4.1.1 螺杆的结构设计
        4.1.2 机筒的结构设计
        4.1.3 挤出机机筒加热装置的温度场分析
        4.1.4 螺旋啮合喂料装置的结构设计
        4.1.5 机头的结构设计
        4.1.6 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4.2 压合装置的结构设计
        4.2.1 螺旋传动的结构设计
        4.2.2 压合螺杆的强度计算
        4.2.3 压合电机功率的计算
        4.2.4 压合螺母的强度计算
        4.2.5 压合装置的结构设计
    4.3 胶囊平板硫化机的改造与结构设计
        4.3.1 胶囊平板硫化机设备的结构设计
        4.3.2 胶囊注射成型模具的结构设计
    4.4 三工位注射装置机架的结构设计
    4.5 三工位轮胎胶囊注射成型硫化装置的控制系统
        4.5.1 温度控制系统
        4.5.2 直流可控硅调速系统和移动压合控制系统
    4.6 三工位轮胎胶囊注射成型硫化装置全套设备的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三工位轮胎胶囊注射硫化机组的三维设计及动态模拟
    5.1 三工位轮胎胶囊注射成型硫化机组的三维设计
        5.1.1 三维设计软件的介绍
        5.1.2 三工位轮胎胶囊注射成型硫化机组的三维构型
    5.2 三工位轮胎胶囊注射硫化机组的三维动态模拟
        5.2.1 三维动态模拟软件的介绍
        5.2.2 三工位轮胎胶囊注射成型硫化机组的工作过程
        5.2.3 三工位轮胎胶囊注射成型硫化机组的动画模拟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胶粉改性及其并用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废橡胶再利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外废橡胶再利用研究状况
        1.1.2 国内废橡胶再利用研究状况
    1.2 胶粉制备与应用
        1.2.1 胶粉的制备
        1.2.2 胶粉的应用
    1.3 胶粉的改性方法
    1.4 本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胶粉与基质胶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步骤
        2.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胶粉粒径和用量对废胶粉/天然橡胶混炼胶性能的影响
        2.3.2 废胶粉种类对废胶粉/天然橡胶混炼胶性能的影响
        2.3.3 不同硫化体系对塑化胶粉/天然橡胶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2.3.4 不同加工工艺对硫化胶性能研究
    2.4 本章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微波活化废胶粉/天然橡胶硫化胶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原料
        3.2.2 主要实验仪器
        3.2.3 实验步骤
        3.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胶粉微波脱硫条件的初探
        3.3.2 胶粉/天然橡胶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研究
        3.3.3 胶粉/天然橡胶硫化胶的压缩永久变形研究
        3.3.4 胶粉/天然橡胶硫化胶平衡溶胀率和交联密度的研究
        3.3.5 胶粉/天然橡胶硫化胶的机械动态力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3.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胶粉机械力化学改性及硫化胶相关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及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步骤
        4.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胶粉片的力学性能表征
        4.3.2 胶粉(片)/天然橡胶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研究
        4.3.3 胶粉(片)/天然橡胶硫化胶的撕裂强度研究
        4.3.4 胶粉(片)/天然橡胶硫化胶的压缩永久变形研究
        4.3.5 胶粉(片)/天然橡胶硫化胶的磨耗体积研究
        4.3.6 胶粉(片)/天然橡胶硫化胶平衡溶胀率和交联密度的研究
        4.3.7 胶片/天然橡胶硫化胶老化前后物理机械性能研究
        4.3.8 不同粒径胶粉(片)/天然橡胶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4.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胶粉/丁腈橡胶发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及原料
        5.2.2 主要实验仪器
        5.2.3 实验步骤
        5.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胶种发泡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研究及SEM 表征
        5.3.2 不同发泡剂含量的丁腈发泡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研究及SEM 表征
        5.3.3 不同胶粉含量胶粉/丁腈发泡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研究及 SEM 表征
        5.3.4 不同粒径的胶粉/丁腈发泡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研究
        5.3.5 不同含量发泡剂的胶粉/丁腈发泡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及 SEM 表征
    5.4 本章小结
    5.5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学术会议及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橡胶硫化技术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硫化体系的新进展
    1. 抗硫化返原剂
    2. 硫化剂
    3. 硫化促进剂
    4. 硫化活化(性)剂
二、氮气硫化新工艺
三、变温硫化工艺
四、硫化测温仪的研发和进展
五、橡胶厚制品硫化过程温度场模拟仿真与预测
    1. 热电偶测温法
    2. 用ANN法来预测轮胎硫化过程的温度变化、优化轮胎硫化工艺是一种较新的技术
    3. 解传热方程法
六、轮胎硫化工艺设备
    1. 垂直平移机械式硫化机系列
    2. 垂直升降机械式硫化机系列
    3. 液压硫化机系列
七、橡胶工业模型制品硫化工艺设备
八、连续硫化工艺设备
    1. 胶带的“平板”硫化机连续硫化
    2. 异型制品的连续硫化

四、微机控制平板硫化机通过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橡胶金属热硫化胶粘剂及其应用研究[D]. 乔韵豪. 中北大学, 2020(09)
  • [2]PLA/PEG/CNF材料的结构形态与性能研究[D]. 李凤娇.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 [3]中国橡机工业百年(四)[J]. 杨顺根.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6(15)
  • [4]宁波千普——中国机电液价值创新者[J]. 本刊记者.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4(18)
  • [5]蔗髓生物质包装材料的制备、性能及机理研究[D]. 吕艳娜. 华南理工大学, 2014(12)
  • [6]三工位轮胎胶囊一步法注射成型硫化技术与设备的设计研究[D]. 吕贤滨. 青岛科技大学, 2010(05)
  • [7]胶粉改性及其并用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孟彩云. 扬州大学, 2010(02)
  • [8]国内外橡机节能降耗技术发展分析——再谈橡机节能问题[J]. 杨顺根.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08(04)
  • [9]橡胶硫化技术的新进展[J]. 周彦豪,董智贤,陈福林,刘洪涛,高琼芝. 中国橡胶, 2004(04)
  • [10]国内橡胶机械新产品生产概况(二)[J]. 谷传芝. 橡胶技术与装备, 1993(05)

标签:;  ;  ;  ;  ;  

电脑控制平板硫化机通过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