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基于超复数系的数字全息图像生成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谢勇,谭海湖,王凯丽[1](2016)在《基于DWT-QDFT的硬拷贝彩色图像全息水印》文中提出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及四元数傅里叶变换(QDFT)的鲁棒性全息水印算法。首先对RGB彩色图像的三个色彩分量分别做DWT,取变换后的3个低频部分组成纯四元数矩阵;随后对其进行QDFT,将全息水印通过替代QDFT的实部的中频系数进行嵌入,再经过逆QDFT及小波重构得到含有水印的彩色图像。攻击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于常规的信号处理有很好的鲁棒性;打印扫描实验证明,本文算法具有抵抗硬拷贝攻击的能力。四元数傅立叶变换的引入,实现了小波低频系数的嵌入保证了算法的鲁棒性,同时又结合了四元数在处理彩色图像中的优势,双变换域的采用与全息方法的结合实现了算法应用于硬拷贝彩色图像中鲁棒性及不可见性之间的平衡。本文全息水印方案可以应用于印品水印防伪领域。
谭海湖[2](2016)在《抗半色调全息水印防伪方法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将全息水印技术应用到包装印刷防伪的过程中,含水印图像遭受的半色调攻击会降低防伪水印信息的认证识别准确率。提出可抵抗半色调攻击的水印算法,并开发出可应用的水印防伪系统,对于推动这一技术在印品防伪领域的应用大有裨益。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结合印刷扫描的半色调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DWT-SVD的印刷扫描图像的特征提取方法。将特征提取方法与全息技术相结合设计成全息零水印算法,用于版权保护。将提取的特征进行编码,作为图像认证过程中匹配相应防伪信息的指针。2、为提高水印算法抗半色调攻击的能力,针对印刷图像CMYK四基色成像原理及半色调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DWT-QDFT的双变换域全息水印算法。利用离散小波的多分辨率特性分离对半色调攻击鲁棒的低频区域作为水印嵌入区域,利用四元数傅里叶变换具有保持色彩相关性的特点以保证算法的不可见性,利用双变换域水印算法的优势实现了水印算法鲁棒性与不可见性之间的平衡。经过常规的信号处理攻击测试及打印扫描实验验证了算法的鲁棒性。引入旋转校正算法完善了DWT-QDFT全息水印算法。3、以全息零水印算法为核心,设计了用于版权保护的全息零水印版权生成认证系统,以DWT-QDFT全息水印嵌入提取算法为核心,设计了用于印品图像防伪的全息水印嵌入提取认证防伪系统。针对两类系统的应用场景区别,设计了配套的实验平台、客户端、用户移动应用端程序。最后,模拟水印防伪方法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了多组测试,测试了水印防伪系统的可行性与适用范围。本文研究的全息水印防伪方法与应用系统尚有许多待完善之处,完整实现防伪功用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但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应用系统雏形,对将此类技术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包装印刷防伪领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易轩宇[3](2015)在《浅谈数字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数字激光全息技术在储存技术、防伪技术、成像和印刷技术等技术领域都有着一定的应用,这些方面的应用使得数字激光全息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分析了数字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尹博超[4](2014)在《数字全息记录及再现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要求的提高,对测量物体的位移及形变的精度也越来越高。数字全息干涉测试技术是一种精密的检测技术,精度达微米级,并且具有全场、实时、非接触、条纹对比度好等优点。是全息干射测量方向发展的大趋势。本论文将电荷耦合器件CCD和电寻址液晶EALCD相结合,提出新的数字全息干涉测量系统,并且在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全息的关键技术.内容含盖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包括实验的理论基础、实验条件、器材选取、光路设计、光路调试、实验论证、后期的图像处理等等。为实现数字全息干涉测量,必须解决数字全息的关键技术,即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时间相干度、空间相干度、空间带宽积、条纹对比度、光的偏振度、物距条件、光的偏振度条件。但实验中通过光路记录后所得到的全息图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仪器本身误差、光路调校不够精准、杂散光过多、周围环境不稳定等,这就使全息图不可避免的带有噪声,要想使再现像的质量提高,就要对记录的全息图进行去噪、锐化等一系列处理。对此本文提出了拉普拉斯图像处理的办法,通过这种算法有效的提高了再现图像和全息图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王丹[5](2013)在《四元数傅立叶变换及数字水印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水印可实现对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验证产品的真伪以及跟踪产品的流通等目的。目前,空域数字水印和彩色图像傅立叶频域水印仍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推导了四元数的傅立叶变换的计算过程后,以彩色图像为载体,提出了抗几何攻击的频域数字水印算法。在对空域数字水印掩蔽函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提出了以非均质度量为掩蔽函数的数字水印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彩色图像的抗打印扫描技术中。论文的主要工作有如下几方面:1.为解决四元数傅立叶变换(Quaternion Fourier Transform, QFT)中双侧变换使用范围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Pauli算符和欧拉公式的四元数极坐标表达式。应用该表达式结合指数算符公式详细推导了双侧四元数傅立叶变换的求解过程,给出了双侧傅立叶逆变换(Inverse Quaternion Fourier Transform,IQFT)的求解思路,将该算法推广至单侧QFT的求解过程,证明了该算法求得的离散QFT结果与现有算法的一致性。2.提出了基于极坐标映射关系的笛卡尔坐标系彩色图像数字水印算法。为使彩色图像的各颜色通道之间的强相关性不被破坏,采用基于四元数的理论研究彩色图像数字水印。根据前述推出的QFT算法,选择QFT中频区域直角坐标系为嵌入区域,根据实部矩阵的对称特性嵌入;为提高算法的抗几何攻击能力,给出了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对应点的位置关系;为避免极坐标逆变换插值造成的嵌入点不为整数的问题,在已有灰度图像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与其他四元数水印技术比较,本算法提高了水印系统的抗几何攻击能力。3.提出了基于非均质度量理论的空域数字水印算法。比较了不同的掩蔽函数对于数字水印图像的影响,考察了非均质度量在去噪和平滑技术中的应用,提出可用非均质度量(Inhomogeneity)作为掩蔽函数并用于灰度图像空域数字水印的研究。结合人类视觉感知系统,将水印信息以扩频方式嵌入,保证了水印的鲁棒性。提取水印时将非均质度量与误差扩散理论结合以去除攻击,估计出原始图像,实现了水印信息的盲提取。和其他空域算法相比较,应用非均质度量作为掩蔽函数,对图像的纹理信息判断准确,符合视觉感知的要求,水印算法的稳健性更强。4.提出了基于非均质度量的彩色图像抗打印扫描的数字水印算法。图像经历打印和扫描过程后会产生像素失真问题和几何失真。由于非均质度量掩蔽函数(Inhomogeneity Mask, IHM)应用了模糊数学的理论,决定了其可对像素失真图像的纹理信息准确判断、并且对小角度旋转攻击具有鲁棒性。由此可知,应用IHM的水印系统可实现彩色印刷图片真伪验证。为保证彩色图像各颜色之间的强关联性,将水印信息扩频调制后,构造成四元数的形式,再整体嵌入于载体中。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应用此水印算法,可抵抗彩色图像在印刷及扫描过程产生的像素失真和几何失真等攻击,亦适用于多次打印扫描以及复印等实际操作后的水印提取。
殷明[6](2012)在《四元数小波变换理论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小波分析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数学分支,它是在傅里叶变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在信号分析、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领域中已广泛应用。图像去噪是图像处理中的经典问题之一,数字水印是信息隐藏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目前常用的小波有实离散小波变换(DWT)及复小波变换(CWT)等。四元数小波变换(QWT)是图像处理的一种新的多尺度分析工具,具有良好平移不变性,可以提供不同尺度的一个幅值和三个相位信息。本文主要研究了四元数小波变换的有关理论及其在图像去噪与数字水印中的应用。主要工作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1.基于四元数代数,希尔伯特变换及传统小波的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了四元数小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首先给出并证明了希尔伯特变换中的有关标准正交基的性质,由此研究了四元数小波变换在空间L2(R2)中尺度空间和小波空间中的标准正交基,然后给出了空间L2(R2; H)中四元数小波基函数,四元数小波尺度函数的概念,进一步给出了离散四元数小波变换的概念,同时还研究了四元数小波变换的结构及滤波器构造等等。2.在传统小波图像去噪模型基础上,研究了四元数小波变换在图像去噪中的应用,给出了四元数小波变换域上的三个图像去噪模型与算法:(1)基于四元数小波变换的隐马尔科夫树模型的图像去噪;(2)基于四元数小波变换的非高斯二元分布的贝叶斯统计模型的图像去噪算法;(3)基于四元数小波变换的混合统计模型的图像去噪。实验表明:本文这些方法的去噪效果,无论在峰值信噪比还是在视觉效果上均优于许多经典的去噪算法。3.给出了基于四元数小波变换域的SAR图像相干斑抑制模型。对于SAR图像,在引进加性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四元数小波变换,利用改进的系数分类准则,把系数分为两类:重要系数和非重要系数,提出了改进的Donoho阈值和新的阈值函数,并用它处理重要系数,估计出不含斑的四元数小波变换系数,从而得到抑制了相干斑的SAR图像。对真实SAR图像进行相干斑噪声抑制实验,结果显示:本文的方法在抑斑效果和图像的细节保留上均优于目前的许多方法。4.给出了一种基于四元数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相结合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该算法对原始载体图像进行四元数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对水印图像进行Arnold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然后把分解的水印嵌入到分解后的原始载体图像中。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高斯噪声、剪切、JPEG压缩及滤波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王继坤[7](2007)在《数字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文中指出激光全息技术是近代光信息处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息图(Hologram)是盖伯(Gabor)在1948年为改善电子显微镜像质所提出的,其意义是完整的记录。盖伯的实验解决了全息术发明中的基本问题,即波前的记录和再现,但由于当时缺乏明亮的相干光源(激光器),全息图的成像质量很差。1962年随着激光
李冠成,于艳春,王勇,李明,王恒明[8](2005)在《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文中提出举例介绍了激光全息技术在几个学科和产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几个应用实例中的突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几个学科领域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结论表明:随着激光全息技术不断与其它学科技术,尤其是其它学科最新技术的交叉和综合运用,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前景是很大的。目的是明确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不断推动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曹汉强,朱光喜,朱耀庭,葛宏伟,李轩,张肇群[9](2000)在《激光全息防伪技术中的安全保护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 ,激光全息技术在防伪领域中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但在防伪性能方面仍存在不足 ,针对激光全息防伪应用中的仿冒问题 ,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保护方法 ,从而能促进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的发展 ,使激光全息产业立于不败之地。
曹汉强,朱光喜,朱耀庭[10](1999)在《分形准全息图像及其生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分形准全息图像,并采用基于多尺度Hurst参数的自相似图像模型及模拟方法、基于分形超纹理模型的自然景物模拟方法和基于超复数系的分形迭代方法来生成分形数字准全息图像
二、一种基于超复数系的数字全息图像生成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基于超复数系的数字全息图像生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WT-QDFT的硬拷贝彩色图像全息水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算法描述 |
2.1 傅里叶全息 |
2.2 DWT |
2.3 QDFT |
2.4 嵌入算法 |
2.5 水印提取 |
3 算法性能测试 |
3.1 常规攻击测试 |
3.2 打印扫描实验 |
4 结论 |
(2)抗半色调全息水印防伪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全息水印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2 抗印刷扫描水印算法的研究进展 |
1.3.3 其他水印算法的研究进展 |
1.3.4 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
第二章 印刷扫描图像特征分析及提取 |
2.1 印刷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
2.2 印刷扫描图像特征提取方法 |
2.2.1 离散小波变换 |
2.2.2 奇异值分解 |
2.2.3 色彩空间的选择 |
2.2.4 特征提取方法 |
2.3 图像特征提取方法在水印防伪过程中的应用 |
2.3.1 全息零水印方案 |
2.3.2 图像编码方案 |
2.4 印刷实验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抗半色调全息水印算法 |
3.1 算法技术基础 |
3.1.1 傅里叶全息 |
3.1.2 四元数傅里叶变换 |
3.1.3 离散小波中频域全息水印算法 |
3.2 抗半色调全息水印算法设计 |
3.2.1 DWT-QDFT水印算法 |
3.2.2 DWT-QDFT-DWT水印算法 |
3.3 水印算法性能测试 |
3.3.1 信号处理攻击测试 |
3.3.2 抗打印扫描性能测试 |
3.3.3 扫描图像的旋转失真校正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息水印防伪系统 |
4.1 全息零水印版权生成认证系统 |
4.1.1 系统框架设计 |
4.1.2 软件设计 |
4.2 全息水印嵌入提取认证防伪系统 |
4.2.1 系统框架设计 |
4.2.2 软件设计 |
4.3 综合实验 |
4.3.1 实验步骤 |
4.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3)浅谈数字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字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 |
2 数字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 |
3 结语 |
(4)数字全息记录及再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光学全息技术的发展 |
1.2 数字全息术的发展 |
1.3 光全息和数字全息的对比 |
1.4 数字全息技术的应用 |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二章 全息基本理论 |
2.1 光学全息的基本理论 |
2.2 全息记录与全息再现 |
2.3 全息再现算法 |
2.4 全息图的分类 |
2.5 全息干涉术的基本理论 |
第三章 全息测试装置 |
3.1 激光器 |
3.2 空间滤波器 |
3.3 电荷耦合器件CCD |
3.4 电寻址液晶EALCD |
第四章 实验关键技术 |
4.1 时间相干度条件 |
4.2 空间相干度条件 |
4.3 空间带宽积条件 |
4.4 分辨率条件 |
4.5 物距条件 |
4.6 条纹对比度条件 |
4.7 偏振度条件 |
第五章 图像处理 |
5.1 拉普拉斯变换 |
5.2 平滑滤波器 |
5.3 中值滤波 |
5.4 直方图均衡化 |
5.5 维纳滤波 |
第六章 数字全息实验研究 |
6.1 实验光路 |
6.2 准备调试工作 |
6.3 物体再现实验 |
6.4 物体位移实验 |
6.5 物体变形实验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四元数傅立叶变换及数字水印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数字水印 |
1.2.1 数字水印的特点 |
1.2.2 数字水印的分类 |
1.2.3 数字水印的评价 |
1.3 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
1.3.1 数字水印的理论研究现状 |
1.3.2 数字水印产品应用现状 |
1.4 数字水印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1.5.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5.2 各章节安排 |
第2章 基于 Pauli 算符与欧拉公式的 QFT 求解 |
2.1 四元数的起源及应用 |
2.1.1 四元数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
2.1.2 四元数的应用 |
2.2 四元数相关知识 |
2.2.1 四元数的定义 |
2.2.2 四元数的运算规则 |
2.2.3 四元数的表达形式 |
2.3 四元数的傅立叶变换(QFT) |
2.3.1 QFT 定义 |
2.3.2 几种常用的 QFT 算法 |
2.4 基于 Pauli 算符及欧拉公式的 QFT 求解 |
2.4.1 符号的基本规定 |
2.4.2 基于 Pauli 算符的四元数表示 |
2.4.3 基于 Pauli 算符和欧拉公式的 QFT 求解 |
2.4.4 单侧 QFT 的求解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 QFT 的彩色图像水印算法 |
3.1 相关知识 |
3.1.1 四元数与彩色图像 |
3.1.2 傅立叶变换性质 |
3.1.3 对数极坐标变换(LPM) |
3.2 极坐标系下水印的算法 |
3.3 基于对数极坐标映射关系及 QFT 的彩色图像水印算法 |
3.3.1 彩色图像 QFT 频域直角坐标系算法 |
3.3.2 水印信息的预处理 |
3.3.3 水印信息的嵌入 |
3.3.4 几何攻击尺度的分析 |
3.3.5 水印信息的提取 |
3.3.6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非均质度量的空域数字水印算法 |
4.1 非均质度量理论 |
4.1.1 空间梯度算符 |
4.1.2 非均质度量 |
4.1.3 空域水印的掩蔽函数 |
4.2 基于非均质度量的空域数字水印算法 |
4.2.1 水印信息的嵌入 |
4.2.2 水印信息的提取 |
4.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抗打印扫描的彩色图像数字水印算法 |
5.1 引言 |
5.2 打印扫描过程分析 |
5.2.1 打印对图像的影响 |
5.2.2 扫描对图像的影响 |
5.3 彩色图像抗打印扫描算法 |
5.3.1 水印信息的嵌入 |
5.3.2 水印信息的提取 |
5.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5.4.1 水印嵌入效果及分析 |
5.4.2 水印提取效果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四元数小波变换理论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四元数及其四元数彩色图像模型概述 |
1.2 小波分析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
1.3 小波域图像去噪简介 |
1.3.1 图像去噪方法 |
1.3.2 小波域去噪简史 |
1.4 数字水印发展概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1.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5.2 本文工作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四元数解析信号及四元数傅里叶变换 |
2.1 引言 |
2.2 四元数的概念及性质 |
2.2.1 四元数的定义 |
2.2.2 四元数的其它表示形式 |
2.2.3 四元数的运算及性质 |
2.3 四元数矩阵及其性质 |
2.3.1 四元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2.3.2 四元数矩阵的等价复矩阵 |
2.3.3 四元数矩阵的等价实矩阵 |
2.4 四元数解析信号 |
2.4.1 一维 Hilbert 变换及其解析信号 |
2.4.2 二维 Hilbert 变换及其解析信号 |
2.4.3 四元数解析信号 |
2.5 四元数傅里叶变换 |
2.5.1 傅里叶变换概念 |
2.5.2 傅里叶变换性质 |
2.5.3 离散傅里叶变换 |
2.5.4 二维傅里叶变换 |
2.5.5 四元数傅里叶变换 |
2.6 小结 |
第三章 四元数小波变换 |
3.1 引言 |
3.2 实小波变换 |
3.2.1 连续小波变换 |
3.2.2 离散小波变换 |
3.2.3 多分辨率分析 |
3.2.4 Mallat 算法 |
3.3 二维小波变换与图像处理 |
3.3.1 二维正交小波变换及快速算法 |
3.3.2 图像的小波分解与重构 |
3.3 双树复小波变换 |
3.3.1 双树复小波变换构造 |
3.3.2 二维双树复小波变换 |
3.4 四元数小波变换 |
3.4.1 四元数小波的尺度基与小波基 |
3.4.2 四元数小波变换结构 |
3.4.3 四元数小波变换的滤波器设计 |
3.4.4 四元数小波变换的相位及图像分解 |
3.5 小结 |
第四章 四元数小波变换在图像去噪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噪声模型及去噪算法的评价标准 |
4.2.1 噪声模型 |
4.2.2 去噪性能评价标准 |
4.2.3 模型参数估计 |
4.3 小波阈值图像去噪 |
4.3.1 常用的阈值 |
4.3.2 阈值函数 |
4.4 基于四元数小波域 HMT 模型的图像去噪 |
4.4.1 传统 HMT 模型去噪的缺陷 |
4.4.2 Q-HMT 模型及参数估计 |
4.4.3 Q-HMT 模型在图像去噪中的应用 |
4.4.4 实验与分析 |
4.5 基于非高斯分布的四元数小波图像去噪 |
4.5.1 非高斯分布模型 |
4.5.2 层次贝叶斯统计模型的后验分布 |
4.5.3 改进的二元收缩模型 |
4.5.4 实验与分析 |
4.6 基于四元数小波域混合统计模型的图像去噪 |
4.6.1 系数分类准则 |
4.6.2 尺度内模型 |
4.6.3 实验与分析 |
4.7 基于四元数小波域 SAR 图像相干斑抑制 |
4.7.1 SAR 图像的相干斑模型 |
4.7.2 改进的系数分类准则 |
4.7.3 改进的全局阈值 |
4.7.4 新阈值函数 |
4.7.5 实验与分析 |
4.8 小结 |
第五章 四元数小波变换在数字水印中的应用 |
5.0 引言 |
5.1 数字水印系统模型 |
5.2 数字水印技术 |
5.2.1 数字水印算法分类 |
5.2.2 图像的 Arnold 变换 |
5.3 四元数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
5.3.1 四元数矩阵奇异值分解的存在性 |
5.3.2 四元数矩阵奇异值分解的性质 |
5.3.3 四元数矩阵与其复表示矩阵奇异值分解的关系 |
5.3.4 四元数矩阵与其实表示矩阵奇异值分解的关系 |
5.3.5 彩色图像的四元数矩阵奇异值分解 |
5.4 基于四元数矩阵奇异值分解的数字图像水印 |
5.5 基于四元数小波变换和矩阵奇异值分解的数字图像水印 |
5.6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6.2 今后的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7)数字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数字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 |
数字激光全息存储技术 |
数字激光全息成像和印刷技术 |
(8)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瞬态激光全息干涉计量技术在检测、诊断、分析和研究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
2.1 瞬态激光全息干涉计量技术的应用领域及近几年来开发研制的相关仪器设备 |
2.2 激光全息干涉计量技术应用的几个实例 |
(1) 水平偏置椭圆管自然对流放热的激光干涉测量 |
(2) 分离器入口段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激光全息诊断 |
2.3 激光全息干涉计量技术的不断改进 |
3 激光全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
4 激光全息技术在交叉和边缘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
(1) 激光全息技术制成的全息激光防护薄膜 |
(2) 采用激光全息技术研制的实时指纹取像系统 |
(3) 激光全息扫描技术 |
(4) 激光全息光刻技术与双光子聚合技术 (高分子光化学) 相结合生产光子晶体 |
5 激光全息技术在防伪、印刷及包装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
5.1 概 述 |
5.2 新世纪出现的新技术 |
6 结 论 |
(9)激光全息防伪技术中的安全保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问题的提出 |
2 激光全息防伪技术中的安全保护方法 |
2.1 加密技术 |
2.2 高水准的图像和图形制作 |
2.3 特殊材料的应用 |
2.4 多重连接全息图 |
2.5 综合方法 |
3 结束语 |
四、一种基于超复数系的数字全息图像生成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WT-QDFT的硬拷贝彩色图像全息水印[J]. 谢勇,谭海湖,王凯丽. 光电子·激光, 2016(10)
- [2]抗半色调全息水印防伪方法及应用[D]. 谭海湖. 湖南工业大学, 2016(05)
- [3]浅谈数字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易轩宇. 技术与市场, 2015(10)
- [4]数字全息记录及再现技术[D]. 尹博超. 长春理工大学, 2014(08)
- [5]四元数傅立叶变换及数字水印算法研究[D]. 王丹. 吉林大学, 2013(04)
- [6]四元数小波变换理论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殷明.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3)
- [7]数字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王继坤.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07(06)
- [8]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 李冠成,于艳春,王勇,李明,王恒明. 光学技术, 2005(05)
- [9]激光全息防伪技术中的安全保护方法研究[J]. 曹汉强,朱光喜,朱耀庭,葛宏伟,李轩,张肇群. 激光技术, 2000(05)
- [10]分形准全息图像及其生成方法研究[J]. 曹汉强,朱光喜,朱耀庭.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