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芽孢杆菌WG-001生物工程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苏云金芽孢杆菌WG-001生物工程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一、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BIOENGINEERING PESTICIDE,Bacillus thuringiensis WG-001(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方伟,王月莹,张志刚,王开梅[1](2021)在《2010—2020年全球新登记的主要活体微生物农药活性成分与启示》文中研究指明2010—2020年,生物农药行业快速发展。在生物农药行业的合并、收购及合作下,大型跨国农化企业纷纷涉足生物农药,使得微生物农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国内外2010—2020年期间新登记的微生物农药活性成分及微生物农药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国内微生物农药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新型微生物农药的研发提出了建议。

蒲宇辰[2](2020)在《红棕象甲体外免疫效能及其与体内免疫权衡的生理调控》文中认为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ier)(鞘翅目:象甲科)是新近入侵我国南方棕榈科植物种植区的一种重大毁灭性害虫,严重影响了入侵地寄主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园林观赏价值,造成极大的损失。由于红棕象甲具有飞行迁移能力强、繁殖潜能高、天敌缺乏、为害隐蔽和抗性强等特性,当前针对该害虫仍缺乏有效的防控策略。和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是一种具持续控制潜能的手段,优势明显。然而,当红棕象甲遭受病原微生物侵染时,必然会激活寄主的免疫系统,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防御反应,其中首要的是以体外分泌物为核心的体外免疫,这将大大削弱生物防治的效果,也是造成该虫有效病原菌群较少的原因之一。而入侵种成功定殖的部分原因就是个体对病原体等外源物质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体外免疫和体内免疫是昆虫应对外源物入侵的两种免疫防御策略,但红棕象甲的免疫权衡和生理调控机制还不甚明确。因此,本文在生物测定筛选红棕象甲潜在病原菌的基础上,阐明该虫体外分泌物的组分、体外免疫抑制效能及调控的关键基因,分析红棕象甲对体外分泌物的行为响应,探讨体外和体内免疫防御效能的差异及其与生长、繁殖等适应性间的关联,揭示两种免疫防御之间的权衡关系和生理调控机理,以期为制定红棕象甲的生物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红棕象甲生防菌的筛选我们从自然罹病死亡的红棕象甲虫尸上分离到了多种病原微生物。这些分离菌株的室内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最具控制潜能和应用潜力。此外我们还发现,苏云金芽孢杆菌不仅能够显着延长卵的孵化时间,而且能够显着降低幼虫的钻蛀活性。2.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的抑菌效能抑菌试验显示,红棕象甲的体外分泌物能显着抑制微生物在体外的生长。虽然液相不产生明显的抑菌圈,但是固相和原液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且原液的抑菌能力显着强于固相。同时,这些体外分泌物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能显着高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能。这些结果表明,红棕象甲的体外分泌物是其抵御病原菌侵染过程中体外免疫的关键因子。3.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的组分及其免疫活性物质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含有蛋白质和300余种化合物等组分。代谢组学分析表明,对苯醌可能是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的主要免疫活性成分。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对苯醌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活性。而当红棕象甲遭到病原侵染时,中等浓度的对苯醌的免疫保护效能普遍最佳,它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寄主的存活率。这些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对苯醌是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中的免疫活性物质。4.芳基硫酸酯酶B(Rf ARSBs)在红棕象甲体外免疫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注射ds Rf ARSB-11581和ds Rf ARSB-14322至红棕象甲体内12 h后,其体外分泌物中的对苯醌的合成受到明显抑制,而注射ds Rf ARSB-0311后,其体外分泌物中的对苯醌的浓度反而显着升高。这表明Rf ARSBs可以调节红棕象甲体外免疫分泌物中的对苯醌的含量,从而影响该虫的体外免疫能力。5.红棕象甲对其体外免疫分泌物的行为响应行为测定的结果表明,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能使个体产生引诱或趋避的特定行为响应,而响应强弱与分泌物的量有关。幼虫和成虫皆对中等剂量的体外分泌物最为敏感,引诱活性最佳。随着分泌物量的增加或减少,引诱效果逐渐下降。其中,成虫在较高剂量的分泌物的影响下表现出最大的趋避性。因此,低含量的体外分泌物对红棕象甲起着引诱剂的作用,而高含量的体外分泌物反而有望作为驱避剂。6.红棕象甲免疫权衡的生理调控红棕象甲七龄幼虫的体外分泌物的抑菌活性、血淋巴的酚氧化酶活性和血淋巴的抗菌活性皆显着高于三龄幼虫。然而幼虫的三龄发育历期却显着更短。对于成虫而言,交配通过降低个体的免疫防御能力而付出巨大的代价,但这种规律表现出与性别和年龄相关的差异性。在12日龄个体中,交配能够显着降低雄虫体外分泌物的抑菌活性,而雌虫不受影响。相反,在52日龄个体中,交配能够显着降低雌虫体外分泌物的抑菌活性,而雄虫却不受影响。在未交配个体中,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显着上升,且这种变化规律不存在性别差异。然而未交配雌虫和未交配雄虫的寿命分别显着低于交配雌虫和交配雄虫的寿命。虽然12日龄交配雌虫的卵孵化率显着高于52日龄交配雌虫的卵孵化率,但是12日龄雌虫的产卵量和子代数皆显着低于52日龄雌虫的产卵量和子代数。此外,单独的免疫胁迫物因子对免疫防御强弱的影响没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体外和体内免疫强弱的变化是虫龄、性别、交配和免疫处理等多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免疫系统又与其它生活史组分存在着直接权衡和生理调控关系,从而影响了个体在免疫上的投资,即免疫能力的上升,必然以发育历期、寿命、交配能力和生殖能力等作为代价,而这种权衡关系又错综复杂。综合本文的研究结果,以对苯醌为主要免疫活性成分的体外分泌物在红棕象甲的体外免疫防御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当红棕象甲遭受病原菌的侵染时,寄主的免疫反应(体外免疫和体内免疫)被激活,从而削弱了病原菌的侵染效果,导致该虫种群的成功入侵和定殖。因此,本研究着重以体外免疫作为视角和切入点,通过深入探讨红棕象甲抵御病原菌侵染过程中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不仅揭示了该虫的入侵特性和适应性变异机制,而且有助于深入剖析病原菌和寄主之间的免疫互作效应和多样化的免疫防御策略,提升病原菌田间控害效果,为开发以昆虫免疫系统为靶标的新型害虫抑制剂或行为干扰剂等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袁肖南[3](2019)在《Ectoine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芽孢和伴孢晶体的抗逆协助研究》文中提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伴孢晶体具有对农业害虫特异性杀灭功能,农业上利用B.thuringiensis制备微生物杀虫剂。然而逆环境会导致B.thuringiensis芽孢萌发率降低,紫外线导致伴孢晶体失效。目前伴孢晶体在紫外线辐射下活性的提高有文章报道,而针对B.thuringiensis芽孢逆环境下萌发率提升没有报道。芽孢的重新萌发形成营养细胞并合成伴孢晶体对B.thuringiensis的长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既能协助伴孢晶体抵抗紫外线辐射,又能够提高芽孢在逆环境下萌发率的物质。本文研究了渗透压补偿溶质Ectoine对菌株B.thuringiensis A54芽孢和伴孢晶体在逆环境下的保护,以解决B.thuringiensis杀虫制剂易受逆环境影响而持效时间短的问题。本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菌株B.thuringiensis A54的最佳培养条件,生长量比优化前提高了 42.0%。通过PCR实验鉴定菌株B.thuringiensis A54含有Cry1Aa和Cry2Ab两种基因型,推测其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杀灭效果。RT-PCR实验表明伴孢晶体在细胞生长停止后合成量开始增大。通过活菌计数法得到适宜环境下芽孢萌发率为95.1%。随着紫外线辐射时间增长、失水率的增加、温度的降低芽孢萌发率逐渐降低。紫外线辐射10 s,体系中添加1200 mg/L Ectoine时的芽孢萌发率提升了 2.5倍;失水率为40%,添加100 mg/L Ectoine萌发率提升了 14.7%;低温20℃时,添加50 mg/L Ectoine萌发率提升了 26.6%。结果表明Ectoine能够提高逆环境下芽孢的萌发率。紫外线辐射是导致伴孢晶体失活的主要原因,本文考察了 Ectoine对紫外线辐射条件下伴孢晶体的保护。伴孢晶体经20min的紫外线辐射,经碱溶后蛋白质检测不到,当体系中Ectoine浓度从0提高到400 mg/L时,蛋白质含量从0提高到了 0.76 g/L,结果表明Ectoine对伴孢晶体具有抗逆保护作用。

刘盼盼[4](2019)在《基于NGS的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组和毒蛋白分析及毒蛋白信息平台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种需氧,能够形成孢子的革兰氏阳性菌,在孢子形成的期间能够产生昆虫病原细菌伴孢晶体蛋白或δ-内毒素。这些Cry蛋白对多种害虫具有毒性,例如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线虫。苏云金芽孢杆菌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微生物杀虫剂。此外,Bt毒素基因也已被有效地用于增强对昆虫害虫的抗性转基因作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Bt及其毒素是研究最多一种生物杀虫剂。然而,一些害虫正在逐渐地或已经对常用的基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剂产生了的耐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Bt类的杀虫剂的功效。因此,迫切的需要寻找具有不同的作用模式和特异性的Bt菌株和毒素蛋白,从而能够延续和提升这种细菌的杀虫活性。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组学概念的提出,更多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和蛋白质组的质谱分析,为大规模高效率地识别新的菌株和新的毒素蛋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整合并且挖掘这些高通量的数据对于实验生物学家而言是一个重要挑战,因此有必要开发面向实验科学家的精确高效的数据库平台以及分析软件,系统的识别新的Bt毒蛋白。通过结合基因组比较分析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芽孢杆菌属物种之间的基因组多样性以及不同的Bt亚种菌株之间的多样性,对深入理解苏云金芽苞杆菌的基因组特征和基因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室首先对从不同地域分离得到的6个Bt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在该研究中,基于2016年6月之前公开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利用改进后的组装程序对scaffolds进行进一步的组装排序,构建了这6种菌株的基因组草图,并对基因组中的编码基因和蛋白质进行了预测和功能注释。通过功能注释分析,我们发现菌株中平均有56.3%的CDS能注释到相应的功能区域,通过对这6种苏云金芽孢杆菌分离株的基因组结构的分析,构建了Bt分离株基因组草图,和相应的基因组特征的分析,可以为后续的毒蛋白的识别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本研究中着重对比较感兴趣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S2160-1的预测基因进行了功能分析,为后续的毒蛋白的识别奠定一定的理论依据。毒理试验表明S2160-1具有较高的灭蚊活性,为了识别和研究S2160-1菌株中的毒蛋白,将预测到的Bt S2160-1编码蛋白质与从公共资源中获取的653条毒蛋白氨基酸序列构建的数据库进行比对(e-value=0.00001)。S2160-1基因组中识别到了 46个候选毒蛋白基因。为了进一步对这些候选毒蛋白编码基因进行筛选,对这些预测毒蛋白进行了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分析。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预测毒蛋白长度变化范围在42~1216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在4.86 kDa和137.28 kDa之间,蛋白质的等电点在4.3和10.06之间,其中pH大于7的蛋白质有16个。三级结构域和PFAM功能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在质粒基因组中有13个候选毒蛋白具有典型内毒素结构域:Endotoxin N,EndotoxinM,deltaendotoxinC。因而推测,在Bt S2160-1菌株中可能具有13个编码毒蛋白基因,为了研究这些毒蛋白与已知的Bt毒蛋白之间关系,将11个已知的Bt菌株的90个编码毒蛋白基因与S2160-1的13个候选毒蛋白进行MEGA进化分析。通过进化分析,可以为S2160-1候选毒蛋白基因进行国际命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候选毒蛋白的功能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为了比较这6种苏云金芽孢杆菌与其他已知的菌种和亲缘关系比较近的菌株间的关系,基于芽孢杆菌的三种不同的细菌菌种,基于公众发表的可获得的完整基因组序列。用于分析的菌株包括17个苏云金芽孢杆菌基因组,其中11个是从公众数据库中获得的,13个蜡状芽孢杆菌和8个炭疽杆菌的基因组。除了对每一种菌种进行了泛基因组和核基因组的分析外,还研究了包括17个苏云金芽苞杆菌、炭疽杆菌参考基因组和蜡状芽孢杆菌参考基因组的芽孢杆菌属的泛基因组和核基因组。事实证明在分析的三种菌种中所必须的基因的数目以及平均基因的数目相差不大,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三种物种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但是也存在这一定的差异,通过基因组一致性分析表发现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基因组的一致性得分与炭疽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相比较,整体是处于偏低的状态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苏云金芽孢杆菌菌种对应的泛基因组和核基因组曲线变化比其余两种菌种的泛基因组和核基因组的曲线变化趋势强烈的原因。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炭疽杆菌的核基因和泛基因进行直向同源的聚类组(COG)类的分布情况的不同再次对他们的泛基因组和核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这项研究说明如何可已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广泛的基因组进行简单比较的方法,通过已知的信息来深入的了解未知的现象。最后,本研究汇总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公布的全基因组测序相关数据,以及我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菌株的基因组信息和蛋白质组数据构建了苏云金芽孢杆菌组学数据库Btomics,构建了基因组测序数据地分析平台,该数据库的构建为实验学者提供关门存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基因组信息和其他的信息的查询。同时,本文还构建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数据库,该数据库中通过人工挖掘和文献搜索的方式收集了所有的已知的毒蛋白的相关信息,而且还构建了基于序列相似性的毒蛋白预测软件。两个关于苏云金芽孢杆菌数据库的构建不仅能够为实验室的数据的提供存储和查询,而且有利于数据的交流共享以及实验科学家方便快捷地从事苏云金芽孢杆菌地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啸天[5](2018)在《苏云金芽孢杆菌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美国白蛾的增效作用及复配制剂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由于传统的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美国白蛾高效、可持续、无污染的防治策略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杀虫剂,有着低毒、无公害、环境友好等优点,在防治美国白蛾中取得了较好成效。而使用单一的生物杀虫剂对美国白蛾进行生物防治,在防治过程中又存在着对美国白蛾幼虫致死效率不高及致死速率较慢的不足,无法高效、快速的杀死美国白蛾。有研究表明生物杀虫剂合理复配应用,是解决单一生物杀虫剂防效不稳定、增加毒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苏云金杆菌与其他生物杀虫剂的复配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这也符合未来农药的发展要求。本文首先测定了苏云金芽孢杆菌CF1262菌株对美国白蛾的毒力;再通过苏云金芽孢杆菌与其他生物杀虫剂的相容性测定试验,筛选出与苏云金芽孢杆菌相容性好的生物杀虫剂;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别与筛选出的生物杀虫剂采用不同浓度进行复配,测试室内联合毒力,并通过共毒系数的计算优选出表现增效作用的组合;通过数学模型的拟合计算出最优复配模式;最后测定最优复配模式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对美国白蛾的毒力测定: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苏云金芽孢杆菌CF1262菌株对美国白蛾的致病力,其对美国白蛾LC50为1.887×105cells/ml,LT50为3.68d,对美国白蛾的致死率及速效性较好。因此,苏云金芽孢杆菌CF1262菌株对美国白蛾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可进一步用于复配制剂的研制。2.苏云金杆菌与其他生物杀虫剂的相容性测定:在高浓度、中浓度和低浓度三种浓度梯度下,供试的3种生物杀虫剂对苏云金芽孢杆菌CF1262菌株的菌落生长抑制率各不相同,其中苦参碱在常规浓度稀释下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菌落生长有较大影响,培养48h后常规致死浓度下菌落生长直径为4.83mm,对照组的菌落生长直径为10.29mm,抑制率达53.04%,而阿维菌素与灭幼脲Ⅲ号对苏云金杆菌的菌落生长影响均较小,显示出了较好的相容性,可以与苏云金芽孢杆菌进一步复配。3.联合毒力及增效组合的初步筛选:其中1.8%阿维菌素乳油单剂对美国白蛾的LC50为7.1276mg/L,25%灭幼脲III号悬浮剂的LC50为72.948mg/L。苏云金芽孢杆菌CF1262与25%灭幼脲III号悬浮剂的复配剂在各体积配比下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表示苏云金杆菌与灭幼脲的复配剂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在各体积配比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最高达165.67。并且苏云金芽孢杆菌CF1262与阿维菌素也表现出了很好的增效作用。4.理论最优复配模式的计算:计算出苏云金芽孢杆菌CF1262菌株在复配剂中的质量分数(K),再通过公式得到反正弦转换值(X),最后将反正弦转换值(X)与复配剂的共毒系数(Y)经过拟合后可知:1.887×105cells/ml的苏云金芽孢杆菌CF1262菌株与浓度为72.948mg/L的25%灭幼脲III号悬浮剂的理论最优配比为体积比1.8753:1。5.理论最优复配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LC50浓度下的的苏云金芽孢杆菌CF1262菌株单剂、25%灭幼脲III号悬浮剂单剂以及理论最优配比的复配剂对美国白蛾均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复配剂毒力明显优于单剂。三组处理在施药后8d内对美国白蛾的最高防治效果依次为56.71%、54.69%、81.39%,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顺序为:理论最优配比复配剂>苏云金芽孢杆菌CF1262菌株单剂>25%灭幼脲III号悬浮剂单剂。因此,可以进一步断定理论最优配比的复配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具有增效作用。

李超峰[6](2018)在《不同添加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ius thuringiensis,Bt)制剂是当前应用最广、最有效的生物杀虫剂之一,因其对多种昆虫具有特异性杀虫活性,而被广泛用于农林业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害虫防治,但田间施用后,其速效性差、持效期短和防效不稳定等弊端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将Bt制剂与增效物质(剂)、因子混合使用以提高其杀虫活性和田间防效稳定性,是最快速、有效的途径之一,因而国内外对此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化学添加剂、化学杀虫剂和生物杀虫剂等添加物对Bt制剂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增效物质(剂)、因子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开发安全、高效的Bt制剂的增效物质(剂)、因子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真[7](2016)在《长白山区土壤中高毒力苏云金杆菌的筛选、生物测定及防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长白山区的15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8株苏云金杆菌,其中山地分离率为8.5%,农田分离率为16.2%。通过镜检发现,18株菌株产生的伴孢晶体均为菱形。进行初步生物测定,结果显示18株菌株中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致死率超过90%的菌株分别有17株、5株和4株。对甜菜夜蛾表现出高活性的4种菌株YN1-1,YN2-6,YN4-2,YN6-2,进行进一步的生物测定时,当浓度为1 X 106 cfu/ml时死亡率达到100%,4种菌株的半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分别为1.57×105 cfu/ml和2.43 × 106 cfu/ml;1.34× 106 cfu/ml和7.44×106 cf u/ml;5.23 X 1 05 cf u/ml 和 3.26 X1 06 cfu/ml;3.07 X 1 04 cfu/ml 和 2.62 X 1 05 cf u/ml,其药效从大到小依次为YN1-1>YN6-2>YN4-2>YN2-6。对斜纹夜蛾表现出高活性的5种菌株YN1-1,YN2-1,YN4-1,YN4-4,YN6-1,进行进一步的生物测定,当浓度为1 X 107 cfu/ml时死亡率均为100%,其半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分别为:3.31 X 105 cfu/ml 和 9.74×105 cfu/ml;8.83X 105 cfu/ml 和 2.71X 106 cfu/ml;6.25X 105 cfu/ml 和 1.79X 106 cfu/ml;1.83X 105 cfu/ml 和 6.04X 105 cfu/ml;2.80X 105 cfu/ml 和 1.17X 106 cfu/ml,其药效从大到小依次为YN4-4>YN1-1>YN6-1>YN4-1>YN2-1。经过生物测定和毒性测定,最终筛选出高活性的YN1-1为目标菌株,进行蛋白质杀虫特性调查。其原毒素蛋白质分子量为136 kDa,活性蛋白质的分子量为63 kDa。将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添加到Bt药液里,喷雾后调查对农作物及Bt的安全性及其Bt在叶面的附着量。结果表明。4种表面活性剂对蔬菜及Bt安全,其中速展、有机硅、吐温80的3000倍稀释液在葱等10种蔬菜上都能显着提高Bt的附着量。本研究筛选出的YN1-1菌株在室内处理小菜蛾时,第2天药效就达到100%,比已经商品化的Bt(WP)药效更好,在处理菜青虫时YN1-1菌株的药效比Bt(WP)药效高,但没有达到显着程度;在田间防效上,YN1-1菌株的虫口减退率也比Bt(WP)高,表现出优良的开发潜力。

林白容[8](2016)在《源自煤矿的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其新基因的筛选鉴定》文中研究表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Bt)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昆虫病原菌,而表达Bt杀虫蛋白的转基因抗虫棉是当前最为重要的防治棉铃虫害手段。由于棉铃虫对第一代.传基因Bt棉已产生极强抗性,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新的对棉铃虫有效的Cr毒素来延缓或抵消其抗药性。但由于各种人为干扰或农药残留等因素,导致、普通分离源中较难分离获得新型Bt菌株,因此,寻找特殊生境分离源对挖 Bt新基因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以上思路,本研究以煤矿为分离材料,并从.15份煤矿样品中分离出2株Bt,编号分别为BRC-LBR1和 BRC-LBR2。由于两分(?)术来源特殊,为进一步了解其各方面的生物学特性,分别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经光学显微镜检测发现2株菌均具有菱形伴胞晶体。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两分离株大部分指标均相同,仅在与脲酶水解反应上(?)差异。选取两分离株及Bt库斯塔克亚种菌株HD73对棉铃虫(Helicoverpa(?)nigera)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两分离株对棉铃虫均有活性,且BRC-LBR1对棉铃虫的毒力效果高于标准菌株HD73。利用11对通用引物对两分离株进行Cry毒素基因分析,结果表明,2株菌均含有cry1基因型。经克隆、测序后发现,BRC-LBR1中的cry1亚基因型与cry1Ac同源性极高,达99%;相较之下,BRC-LBR2中的cry1亚基因型与cry1Ka同源性较低,为98%,且尚未见到杀虫基因cry1Ka对棉铃虫有效的报道,因此选取分离株BRC-LBR2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以期挖掘得到对棉铃虫有效的新基因。经NGS测序发现,BRC-LBR2中含有2种编码杀虫蛋白的基因,将2段基因全长序列登录NCBI,获得登录号分别为KU761577和KU761578,并提交Bt毒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1Be5和vip3Ad6。利用Thermo Scientific高效液相质谱仪对分离株BRC-LBR2的伴胞晶体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株表达的杀虫蛋白为Cry1Be类,与基因组测序所得结果一致。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cry1Be5和vip3Ad6基因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等,并对两种蛋白的功能结构域、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等进行分析预测。综合以上结果表明,从煤矿这一特殊生境中能够分离获得Bt菌株,且挖掘得到1个对棉铃虫有效的新基因,这不仅拓宽了 Bt采集来源的种类,丰富了 Bt的生态学背景,还为Bt新基因的快速挖掘鉴定提供了新的方向,对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洪钦阳[9](2014)在《源于芒萁的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分离及新型cyt1Aa7基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采用醋酸钠-抗生素-热处理的方法,从118份蕨类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叶面分离到 1 株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sis),编号 BRC-HQY1。为了解新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对BRC-HQY1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该菌株具有Bt的菌落形态特征,30℃培养72 h后显微镜观察,营养体为杆状,所产伴胞晶体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显示营养体两端钝圆,表面饱满光滑,周生鞭毛。使用细菌鉴定分析试剂板测定该菌株的生理生化反应,包括糖发酵(蔗糖、甘露糖、葡萄糖)、淀粉水解、乙酰甲基甲醇、脲酶水解、七叶灵利用等指标,发现该菌能利用葡萄糖,能水解淀粉,与乙酰甲基甲醇反应显阴性,与脲酶水解显阳性,能利用七叶灵,能产生精氨酸脱羧酶,与明胶解朊反应阳性。利用10对cry基因通用引物及相应限制性内切酶进行PCR-RFLP检测发现,BRC-HQY1含有cry4Aa、cry4Ba、cry10Aa和cry11Aa 4种亚类基因;利用2对cyt基因特异引物,检测发现该菌株含有cyt1和cyt2共2类基因。SDS-PAGE检测出该菌株具杀蚊活性的130 kDa、75 kDa和27 kDa晶体蛋白。生物测定表明,该菌株对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和埃及伊蚊(Aedes albopictus)均有较高毒性,对前者的活性比后者高。由于Cyt1蛋白在蚊虫防治中能延缓高抗性的产生,因而对该菌的杀虫基因cyt1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发现该基因和已报道的cyt1Aa基因同源性高达99%,是一类杀虫谱较广且毒力较高的杀蚊基因,与已知cyt1Aa基因序列有3~4个的碱基差异,其中编码的2个氨基酸均不同于其他Cyt1Aa蛋白。将该基因全长序列登录NCBI,获得登录号KF152888,并提交Bt毒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yt1Aa7。对cyt1Aa7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ORF有750 bp,编码249个氨基酸。Cyt1Aa7蛋白分子量约为27.3841 kDa,等电点为4.77,是一种弱酸性蛋白质。Cyt1Aa7蛋白具有1个典型的结构域Bacthurtoxin(Lys18 to Leu249),由2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Cyt1Aa7蛋白是一种混合型蛋白,在它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5.34%,β-折叠占22.49%,β-转角占8.03%,无规则卷曲占34.14%。基于同源建模对Cyt1Aa7蛋白的三维结构进行预测。

王春,汪琨,崔志峰[10](2013)在《芽孢杆菌活体微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应用》文中提出芽孢杆菌是土壤和植物微生态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应用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虫害非常广泛。论述芽孢杆菌作为活体农药在杀虫剂和杀菌剂2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芽孢杆菌活体农药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以及未来农药市场的前景。

二、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BIOENGINEERING PESTICIDE,Bacillus thuringiensis WG-00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BIOENGINEERING PESTICIDE,Bacillus thuringiensis WG-001(论文提纲范文)

(1)2010—2020年全球新登记的主要活体微生物农药活性成分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2010—2020年登记或上市的新微生物农药活性成分
    1.1 细菌农药
        1.1.1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
        1.1.2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1.3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1.1.4 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
        1.1.5 巴氏杆菌(Pasteuria sp.)
        1.1.6 产荧光假单胞菌
        1.1.7 放线菌
        1.1.8 其他细菌
    1.2 真菌农药
        1.2.1 白僵菌(Beauveria sp.)
        1.2.2 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1.2.3 拟青霉(Paecilomyces sp.)
        1.2.4 木霉(Trichoderma sp.)
        1.2.5 其他真菌
    1.3 病毒农药
        1.3.1 昆虫病毒
        1.3.2 噬菌体
        1.3.3 植物病毒
2 近年来我国新登记的微生物农药
    2.1 细菌农药
    2.2 真菌农药
    2.3 病毒农药
3 微生物农药发展趋势
    3.1 政策层面将为微生物农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2 细菌仍将是微生物农药的主体
    3.3 大型跨国农化企业的涉足将推动微生物农药行业的发展
    3.4 以MBI为代表的中小型企业将使微生物农药行业保持活力
4 启示与展望

(2)红棕象甲体外免疫效能及其与体内免疫权衡的生理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红棕象甲入侵生物学研究及控制现状
        1.1.1 红棕象甲的起源、入侵和扩散
        1.1.2 红棕象甲的寄主种类及为害特征
        1.1.3 红棕象甲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1.1.4 红棕象甲的防治现状
    1.2 红棕象甲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2.1 红棕象甲病原真菌的研究
        1.2.2 病原细菌对红棕象甲的杀虫活性
        1.2.3 昆虫病原线虫对红棕象甲的防效
        1.2.4 其它天敌对红棕象甲的控制
    1.3 昆虫抵御外源入侵物的免疫防御机制
        1.3.1 体内免疫防御策略
        1.3.2 体外免疫防御策略
    1.4 昆虫体外免疫防御分泌物
        1.4.1 体外分泌物的产生
        1.4.2 体外分泌物的化学组成
        1.4.3 体外分泌物的功能和作用
        1.4.4 体外分泌物的合成通路及其调控机理
    1.5 昆虫免疫防御策略的适应性选择机制
    1.6 昆虫的免疫权衡及防御代价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思路
第二章 红棕象甲病原微生物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虫源的采集与饲养
        2.1.2 供试菌株
        2.1.3 试验仪器与药品试剂
        2.1.4 红棕象甲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菌株室内杀虫活性测定
        2.1.5 感染红棕象甲的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
        2.1.6 一株新型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对红棕象甲的作用评价
        2.1.7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红棕象甲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控制效果
        2.2.2 红棕象甲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控制效果
        2.2.3 苏云金芽孢杆菌HA菌株对红棕象甲的控制效果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红棕象甲体外免疫分泌物的组分及其功能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昆虫的饲养
        3.1.2 供试菌株
        3.1.3 试验仪器与药品试剂
        3.1.4 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的收集
        3.1.5 分泌物的体外免疫功能验证
        3.1.6 体外分泌物的代谢组学检测与分析
        3.1.7 体外分泌物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3.1.8 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主要活性成分1,4-苯醌的功能验证
        3.1.9 对苯醌对感染病原菌后的红棕象甲存活的影响
        3.1.10 干扰Rf ARSBs对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中对苯醌含量的影响
        3.1.11 红棕象甲体外免疫分泌物的行为功能测定
        3.1.12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的收集情况及其分泌效率
        3.2.2 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的体外免疫抑菌效能
        3.2.3 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的组成成分
        3.2.4 对苯醌的体外抑菌活性
        3.2.5 红棕象甲体外免疫关键因子对苯醌对寄主的免疫保护效能
        3.2.6 红棕象甲ARSBs在体外免疫分泌物对苯醌调控过程中的作用
        3.2.7 红棕象甲对其体外分泌物的行为响应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红棕象甲体外和体内免疫的生理权衡及其防御代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
        4.1.2 供试菌株
        4.1.3 试验仪器与药品试剂
        4.1.4 不同虫龄、性别和交配状态的红棕象甲感染病原菌后的生存试验
        4.1.5 不同虫龄、性别和交配状态的红棕象甲的体外免疫能力测定
        4.1.6 不同虫龄、性别和交配状态的红棕象甲的体内免疫能力测定
        4.1.7 不同虫龄、性别和交配状态的红棕象甲感染病原菌后的体外免疫能力测定
        4.1.8 不同虫龄、性别和交配状态的红棕象甲感染病原菌后的体内免疫能力测定
        4.1.9 红棕象甲的免疫功能与其发育历期、寿命、交配行为和生殖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分析
        4.1.10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病原感染后的红棕象甲存活率的影响因素
        4.2.2 影响红棕象甲体外免疫效能的因子
        4.2.3 影响红棕象甲体内免疫效能的因子
        4.2.4 外源物胁迫对红棕象甲体外免疫效能的影响
        4.2.5 外源物胁迫对红棕象甲体内免疫效能的影响
        4.2.6 红棕象甲体外和体内免疫防御的权衡及调控的生理机制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红棕象甲的致病菌及其毒力
        5.1.2 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在体外免疫防御中的作用
        5.1.3 红棕象甲体外分泌物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5.1.4 红棕象甲免疫权衡关系和生理调控机制
        5.1.5 红棕象甲体外免疫与体内免疫的调控模式
    5.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与获奖情况
致谢

(3)Ectoine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芽孢和伴孢晶体的抗逆协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化学类农药
        1.1.1 化学农药在我国使用现状
        1.1.2 化学农药危害
        1.1.3 减少化学农药不利影响的措施
    1.2 生物农药
        1.2.1 生物农药的使用前景
        1.2.2 生物农药种类
    1.3 微生物杀虫剂
        1.3.1 细菌杀虫剂
        1.3.2 真菌类杀虫剂
        1.3.3 微生物杀虫剂优势
    1.4 B. thuringiensis研究现状
        1.4.1 B. thuringiensis研究进展
        1.4.2 B. thuringiensis的分类方法
        1.4.3 菌株B. thuringiensis杀虫机理
        1.4.4 伴孢晶体蛋白分类及其结构
        1.4.5 B. thuringiensis优势
        1.4.6 B.thuringiensis A54生长及形成芽孢和伴孢晶体影响因素
    1.5 逆环境对B.thuringiensis芽孢萌发和伴孢晶体稳定性的影响
        1.5.1 逆环境对B.thuringiensis芽孢萌发的影响
        1.5.2 逆环境对B.thuringiensis伴孢晶体稳定性的影响
    1.6 逆环境下提高B.turingiensis杀虫制剂效力的方法
        1.6.1 提高芽孢和伴孢晶体抗逆环境的方法
        1.6.2 渗透压补偿溶质Ectoine的研究
    1.7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7.1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7.2 研究的意义
2 响应面法优化B.thuringiensis A54培养条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菌株
        2.1.2 实验培养基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菌株活化和培养
        2.2.2 B.thuringiensis A54菌落和镜下形态观察
        2.2.3 细胞生长量测定
        2.2.4 响应面法优化B.thuringiensis A54培养条件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B.thuringiensis A54菌落和镜下形态
        2.3.2 B.thuringiensis A54培养条件优化
        2.3.3 B.thuringiensis A54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
    2.4 本章小结
3 B.thuringiensis A54伴孢晶体基因鉴定和表达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
        3.1.2 培养基
        3.1.3 试剂盒
        3.1.4 试剂
        3.1.5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菌株活化和培养
        3.2.2 伴孢晶体基因型鉴定
        3.2.3 B.thuringiensis A54伴孢晶体基因Cry1Aa表达丰度的RT-PCR实验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伴孢晶体基因型鉴定
        3.3.2 B.thuringiensis A54伴孢晶体基因Cry1Aa表达丰度
    3.4 本章小结
4 逆环境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萌发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菌株
        4.1.2 实验培养基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菌株活化和培养
        4.2.2 芽孢悬浮液制备
        4.2.3 芽孢浓度测定方法
        4.2.4 实验条件设置方法
        4.2.5 芽孢萌发率测定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紫外线辐射时长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萌发的影响
        4.3.2 干燥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萌发率的影响
        4.3.3 温度梯度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萌发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Ectoine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萌发抗逆环境协助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菌株
        5.1.2 试剂
        5.1.3 实验培养基
        5.1.4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菌株活化和培养
        5.2.2 Ectoine制备以及浓度的液相色谱测定法
        5.2.3 芽孢萌发率测定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Ectoine浓度液相色谱测定
        5.3.2 不同浓度Ectoine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抗紫外线协助
        5.3.3 不同浓度Ectoine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萌发抗干燥协助
        5.3.4 不同浓度Ectoine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抗低温协助
    5.4 本章小结
6 Ectoine对B.thuringiensis A54伴孢晶体抗紫外线研究
    6.1 实验材料
        6.1.1 菌株
        6.1.2 试剂与试剂盒
        6.1.3 培养基
        6.1.4 实验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菌株活化和培养
        6.2.2 伴孢晶体的纯化方法
        6.2.3 伴孢晶体的紫外线辐射处理和Ectoine保护
        6.2.4 伴孢晶体的溶解方法
        6.2.5 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紫外线辐射对伴孢晶体的损伤作用
        6.3.2 紫外线作用下不同浓度的Ectoine对芽孢杆菌伴孢晶体的保护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NGS的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组和毒蛋白分析及毒蛋白信息平台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苏云金芽孢杆菌概述
    1.3 Bt毒蛋白的简介
    1.4 苏云金芽孢杆菌多组学分析
        1.4.1 苏云金芽孢杆菌基因组学研究简介
        1.4.2 苏云金芽孢杆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1.5 Bt及Bt毒蛋白的应用
    1.6 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Bt菌株的基因组测序及基因组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Bt菌株的收集
        2.2.2 公共数据库中B菌株的基因组数据获取和Bt毒蛋白获取
        2.2.3 Bt菌株的基因组测序和质量控制
        2.2.4 Bt菌株的基因组草图的构建
        2.2.5 Bt菌株的ORF和编码基因的预测
        2.2.6 Bt菌株的基因组编码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测序contigs/scaffolds序列的拼装和基因组草图的构建
        2.3.2 Bt菌株基因组ORF和编码基因的预测
        2.3.3 Bt基因组预测基因的KAAS和GO功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苏云金芽孢杆菌S2160-1中毒蛋白的识别与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基因组获取和本地化的毒蛋白数据库的构建
        3.2.2 S2160-1中的毒蛋白的序列分析
        3.2.3 毒蛋白的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3.3 结果与分析
        3.3.1 Bt S2160-1候选毒蛋白预测识别
        3.3.2 潜在的毒蛋白序列的序列特征和保守结构域分析
        3.3.3 毒蛋白相应的GO功能分析
        3.3.4 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生树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六种全基因组测序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与进化关系近的细菌的基因组比较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数据的获取
        4.2.2 Bt菌核基因组和泛基因组的构建以及基因家族的定义识别
        4.2.3 基于核基因组Bt分离株系统发生树构建
        4.2.4 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质功能注释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泛基因组的构建和比较分析
        4.3.2 核基因组与保守基因的比较
        4.3.3 全基因组同线性分析
        4.3.4 泛基因组与核基因组的COG功能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数据库构建
    5.1 引言
    5.2 Bt毒蛋白数据库的构建
        5.2.1 Bt毒蛋白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理
        5.2.2 Bt毒蛋白数据库在线平台的构建
    5.3 Bt毒蛋白数据库功能介绍
        5.3.1 BtToxinDB数据库搜索功能
        5.3.2 BtToxinDB数据库blast搜索和毒蛋白预测
    5.4 本章小结
6 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综合信息平台的构建
    6.1 前言
    6.2 苏云金芽孢杆菌综合信息平台的搭建
        6.2.1 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数据信息的获取和预处理
        6.2.2 苏云金芽孢杆菌综合信息在线平台的构建
    6.3 苏云金芽孢杆菌综合信息平台的功能介绍
        6.3.1 BtOmics数据库搜索功能
        6.3.2 BtOmics数据库自动化分析功能
    6.4 本章小结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5)苏云金芽孢杆菌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美国白蛾的增效作用及复配制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美国白蛾的特征及防治现状
        1.1.1 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
        1.1.2 美国白蛾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1.1.3 美国白蛾的为害特点
        1.1.4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1.1.5 美国白蛾的防治现状
    1.2 生物杀虫剂的种类及特点
        1.2.1 微生物源杀虫剂
        1.2.2 植物源杀虫剂
        1.2.3 动物源杀虫剂
    1.3 苏云金芽孢杆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3.1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研究现状
        1.3.2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类
        1.3.3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1.3.4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致病机理
        1.3.5 苏云金芽孢杆菌对美国白蛾的防治研究进展
    1.4 生物杀虫剂复配的研究进展
    1.5 生物杀虫剂复配防治美国白蛾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引言
3 试验材料及仪器
    3.1 供试菌株
    3.2 供试药剂
    3.3 供试植物
    3.4 供试昆虫
    3.5 培养基
    3.6 试验仪器
4 试验方法
    4.1 苏云金芽孢杆菌对美国白蛾的毒力测定
        4.1.1 供试虫源以及室内培养
        4.1.2 苏云金杆菌菌悬液的配制
        4.1.3 不同浓度梯度下苏云金杆菌菌株的致病力
        4.1.4 数据处理
    4.2 苏云金芽孢杆菌与其它生物杀虫剂相容性分析
        4.2.1 菌悬液的制备
        4.2.2 生物杀虫剂各浓度配制
        4.2.3 含毒平板制备
        4.2.4 苏云金芽孢杆菌菌落生长测定
    4.3 其他生物杀虫剂单剂对美国白蛾的毒力测定
    4.4 苏云金芽孢杆菌与其他生物杀虫剂的联合毒力及共毒系数
        4.4.1 复配剂对美国白蛾的联合毒力测定
        4.4.2 复配剂对美国白蛾的联合毒力及共毒系数
        4.4.3 数据处理
    4.5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理论最优复配模式的计算
    4.6 理论最优配比复配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测定
        4.6.1 苏云金杆菌复合农药杀虫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
        4.6.2 数据处理
5 结果与分析
    5.1 苏云金芽孢杆菌对美国白蛾毒力测定
        5.1.1 美国白蛾的感染及中毒症状
        5.1.2 苏云金芽孢杆菌单剂对美国白蛾的侵染结果
    5.2 苏云金芽孢杆菌与其它生物杀虫剂相容性
        5.2.1 苏云金芽孢杆菌与苦参碱的相容性
        5.2.2 苏云金芽孢杆菌与阿维菌素的相容性
        5.2.3 苏云金芽孢杆菌与灭幼脲Ⅲ号的相容性
    5.3 其它生物杀虫剂单剂对美国白蛾的毒力测定
        5.3.1 苦参碱单剂对美国白蛾的毒力测定
        5.3.2 阿维菌素单剂对美国白蛾的毒力测定
        5.3.3 灭幼脲单剂对美国白蛾的毒力测定
    5.4 苏云金芽孢杆菌与其他生物杀虫剂的联合毒力及共毒系数
    5.5 理论最优复配模式的计算
        5.5.1 反正弦转换数值的计算
        5.5.2 数学模型的拟合
    5.6 理论最优配比复配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
        5.6.1 虫口减退率
        5.6.2 防治效果
6 结论
    6.1 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对美国白蛾的毒力测定
    6.2 苏云金杆菌与其他生物杀虫剂的相容性测定
    6.3 联合毒力及增效组合的初步筛选
    6.4 理论最优复配模式的计算
    6.5 理论最优复配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
7 讨论
    7.1 苏云金杆菌与其它生物杀虫剂的的相容性
    7.2 苏云金芽孢杆菌与其它生物杀虫剂的联合毒力
    7.3 复配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
    7.4 苏云金杆菌与其他生物杀虫剂复配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前景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不同添加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添加剂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
2 化学杀虫剂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
3 生物杀虫剂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
    3.1 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间的增效作用
    3.2 其他病原微生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
    3.3 其他生物杀虫剂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
4 其他添加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
5 展望

(7)长白山区土壤中高毒力苏云金杆菌的筛选、生物测定及防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苏云金杆菌
        1.1.1. 苏云金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1.2 苏云金杆菌的杀虫作用
        1.1.3 苏云金杆菌的分离筛选
        1.1.4 苏云金杆菌的优缺点
        1.1.5 苏云金杆菌制剂的增效方法
        1.1.6 苏云金杆菌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
    1.2 常见的四种鳞翅目蔬菜害虫
        1.2.1 斜纹夜蛾
        1.2.2 小菜蛾
        1.2.3 甜菜夜蛾
        1.2.4 菜青虫
    1.3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1 研究的背景
        1.3.2 研究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土壤
        2.1.2 供试害虫
        2.1.3 供试蔬菜
        2.1.4 供试菌种
        2.1.5 表面活性剂
        2.1.6 试验仪器、用具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前期准备
        2.2.2 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2.2.3 生物测定
        2.2.4 毒性测定
        2.2.5 筛选菌株伴孢晶体及芽孢的油镜观察
        2.2.6 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质特性调查
        2.2.7 表面活性剂对苏云金杆菌附着量的影响
        2.2.8 YN1-1菌株的药效调查
        2.2.9 YN1-1菌株的防效调查
    2.3 计算公式
3 结果与分析
    3.1 苏云金杆菌的菌落形态
    3.2 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3.3 苏云金杆菌的分布
    3.4 苏云金杆菌的生物测定
        3.4.1 菌株的毒性测定
        3.4.2 菌株的毒力测定
    3.5 YN1-1等菌株的伴孢晶体形态
    3.6 YN1-1菌株的杀虫蛋白质特性
    3.7 表面活性剂对苏云金杆菌附着量的影响
        3.7.1 表面活性剂对蔬菜的安全性
        3.7.2 表面活性剂对Bt的安全性
        3.7.3 表面活性剂对苏云金杆菌在蔬菜叶上的附着效果
    3.8 苏云金杆菌YN1-1菌株的药效
        3.8.1 对小菜蛾的药效
        3.8.2 对菜青虫的药效
        3.8.3 对甜菜夜蛾的药效
    3.9 苏云金杆菌YN1-1菌株的防效
        3.9.1 对小菜蛾的防效
        3.9.2 对菜青虫的防效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词
附录1

(8)源自煤矿的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其新基因的筛选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生物农药
    1.2 苏云金芽胞杆菌
        1.2.1 研究历史
        1.2.2 Bt菌种资源现状
        1.2.2.1 昆虫
        1.2.2.2 土壤
        1.2.2.3 植物
        1.2.2.4 水环境
        1.2.2.5 其他分离源
        1.2.3 Bt杀虫晶体蛋白及其鉴定
        1.2.4 Bt转基因作物的应用现状和问题
        1.2.5 Bt新基因挖掘
        1.2.6 Bt基因鉴定技术
    1.3 矿产资源分离微生物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采集
        2.1.2 供试菌株
        2.1.3 供试虫源
        2.1.4 培养基
        2.1.5 试剂
        2.1.6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菌株分离
        2.2.2 分离株初步鉴定
        2.2.2.1 形态学鉴定
        2.2.2.2 生理生化鉴定
        2.2.3 生物测定
        2.2.4 杀虫基因型初步鉴定
        2.2.4.1 PCR鉴定
        2.2.4.2 PCR产物切胶回收
        2.2.4.3 连接体系
        2.2.4.4 转化
        2.2.4.5 测序
        2.2.5 分离株新基因挖掘
        2.2.5.1 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
        2.2.5.2 目的序列比对分析
        2.2.6 杀虫蛋白质谱验证
        2.2.6.1 晶体蛋白的制备
        2.2.6.2 SDS-PAGE分析
        2.2.6.3 胶内酶解
        2.2.6.4 质谱分析
        2.2.7 新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2.7.1 DNA序列分析及蛋白理化性质预测
        2.2.7.2 蛋白疏水性及Coil区分析
        2.2.7.3 结构域预测
        2.2.7.4 Motif搜索
        2.2.7.5 蛋白二级结构预测
        2.2.7.6 蛋白三维结构预测
        2.2.7.7 毒素蛋白与受体结合位点预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株筛选分离及初步鉴定
        3.1.1 菌株形态学鉴定
        3.1.2 菌株生理生化鉴定
    3.2 生物测定
    3.3 杀虫基因初步鉴定
    3.4 分离株BRC-LBR2新基因挖掘
        3.4.1 测序数据处理
        3.4.2 目的序列挖掘分析
        3.4.3 杀虫蛋白质谱验证
    3.5 新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3.5.1 DNA序列分析及蛋白理化性质预测
        3.5.2 蛋白疏水性及Coil区分析
        3.5.3 结构域预测
        3.5.4 Motif搜索
        3.5.5 蛋白二级结构预测
        3.5.6 蛋白三维结构预测
        3.5.7 毒素蛋白与受体结合情况预测
4 讨论
5 小结
6 创新点
7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源于芒萁的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分离及新型cyt1Aa7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微生物资源
    2 微生物农药
    3 苏云金芽胞杆菌
        3.1 Bt研究历史
        3.2 Bt资源收集
        3.2.1 昆虫
        3.2.2 土壤
        3.2.3 植物材料
        3.2.4 水环境
        3.2.5 贮藏环境与粉尘
        3.2.6 食物
        3.2.7 动物体
        3.2.8 排泄物
        3.2.9 其他分离来源
        3.3 Bt分类与鉴定
        3.3.1 血清型鉴定
        3.3.2 生理生化、酯酶型鉴定及热解气相色谱法
        3.3.3 PCR鉴定
        3.3.4 杂交鉴定
        3.3.5 蛋白质鉴定
        3.3.6 高分辨熔解曲线
        3.3.7 高通量测序与全基因组测序
        3.4 Bt生物活性蛋白基因
        3.4.1 生物活性成分
        3.4.2 新基因挖掘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Bt分离与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养基
        1.2 药剂与仪器
        1.3 对照菌株
        1.4 样本采集
        1.5 Bt分离
        1.6 菌株初步鉴定
        1.6.1 形态学观察
        1.6.2 生理生化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种的筛选分离
        2.2 菌株鉴定
        2.2.1 形态学
        2.2.2 生理生化
    3 讨论
第三章 Bt分离株蛋白基因及杀虫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酶与试剂
        1.1.3 供试虫源
        1.2 方法
        1.2.1 总DNA的提取
        1.2.2 cry和cyt基因型鉴定
        1.2.3 晶体蛋白制备
        1.2.4 SDS-PAGE
        1.2.5 生物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cry和cyt基因型鉴定
        2.2 蛋白电泳鉴定
        2.3 生物测定
    3 讨论
第四章 新型基因cyt1Aa7的克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试剂
        1.2 方法
        1.2.1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1.2.2 PCR
        1.2.3 琼脂糖凝胶回收DNA
        1.2.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2.5 连接体系
        1.2.6 转化
        1.2.7 菌落PCR鉴定重组质粒
        1.2.8 测序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扩增及重组质粒验证
        2.2 测序
    3 讨论
第五章 cyt1Aa7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1.1 DNA序列分析
        1.2 蛋白质理化性质的预测
        1.3 疏水性分析
        1.4 结构域预测
        1.5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1.6 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
    2 分析结果
        2.1 DNA序列分析
        2.2 蛋白质理化性质的预测
        2.3 疏水性分析
        2.4 结构域预测
        2.5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2.6 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
    3 讨论
第六章 小结与展望
    1 小结
    2 创新点
    3 下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10)芽孢杆菌活体微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芽孢杆菌杀虫剂
    1.1 苏云金芽孢杆菌
    1.2 球形芽孢杆菌
    1.3 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
    1.4 其他杀虫芽孢杆菌
2 芽孢杆菌杀菌剂
    2.1 枯草芽孢杆菌
    2.2 其他杀菌芽孢杆菌
3 小结与展望

四、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BIOENGINEERING PESTICIDE,Bacillus thuringiensis WG-001(论文参考文献)

  • [1]2010—2020年全球新登记的主要活体微生物农药活性成分与启示[J]. 刘芳,方伟,王月莹,张志刚,王开梅. 农药, 2021(07)
  • [2]红棕象甲体外免疫效能及其与体内免疫权衡的生理调控[D]. 蒲宇辰. 福建农林大学, 2020
  • [3]Ectoine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芽孢和伴孢晶体的抗逆协助研究[D]. 袁肖南.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4]基于NGS的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组和毒蛋白分析及毒蛋白信息平台构建[D]. 刘盼盼.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5]苏云金芽孢杆菌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美国白蛾的增效作用及复配制剂的研制[D]. 张啸天. 安徽农业大学, 2018(02)
  • [6]不同添加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研究进展[J]. 李超峰. 生物技术进展, 2018(02)
  • [7]长白山区土壤中高毒力苏云金杆菌的筛选、生物测定及防效研究[D]. 李真. 延边大学, 2016(05)
  • [8]源自煤矿的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其新基因的筛选鉴定[D]. 林白容.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4)
  • [9]源于芒萁的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分离及新型cyt1Aa7基因分析[D]. 洪钦阳.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10]芽孢杆菌活体微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应用[J]. 王春,汪琨,崔志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13(07)

标签:;  ;  ;  ;  ;  

苏云金芽孢杆菌WG-001生物工程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