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性软骨炎合并外生骨疣一例诊断分析

脆性软骨炎合并外生骨疣一例诊断分析

一、一例脆性软骨炎并发外生骨疣的诊断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帅[1](2020)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特点分析及治疗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山东省中医院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特点,观察中西医治疗的疗效,为进一步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治水平提供方案。方法:通过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历系统,收集2014年07月~2018年12月间以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季节、职业、吸烟史及饮酒史和骨折发生的关系,探讨治疗方式和合并症情况对骨折疗效的影响,总结分析其发病特点;收集46例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入住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显微骨科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3 例)和对照组(23 例),两组均行 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抗感染、消肿及抗凝等常规药物治疗,术后每两天无菌换药一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无菌换药时在伤口处使用院内自制剂马黄酊(马钱子、黄连等)湿敷,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和无菌换药,采用空白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指标及术后第1、3、5、7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情况。结果:通过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130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显示:患者多为农民,摔伤为主要致病因素,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年龄集中在60~80岁之间,并且冬春季节患病人数明显多于夏秋季节。其中1057例行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平均术前准备时间为6.76天;249例行保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三大合并症。临床收集40例有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配合马黄酊中药外敷治疗结果显示:两组住院天数、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和VAS评分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马黄酊制剂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消炎止痛方面疗效确切。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内科疾病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的主要因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临床值得推广。

薛梅鸿[2](2019)在《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一篇基于《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在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的指导下,笔者完成了第二章节和第六章节部分内容的翻译工作,并选取了其中部分内容进行翻译案例分析。该文本系医学临床手册,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且该文本中既有大量西医知识,又包含中医传统医学理论,因此要求译者在用语规范、表达精准的同时,保留中医特色表达,以促进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本篇报告共包括翻译项目概述、译前准备工作、翻译案例分析以及翻译实践总结四个部分。本报告应用了阐释学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即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和补偿(restitution)这四个步骤,对比中英语言差异,在翻译实践中最大程度地提升译文质量。根据斯坦纳的阐释理论,译者的通过理解与解释来进行翻译活动,中医文本艰涩,为了促进理解,译者势必对原文进行再解读和必要的阐释,因此笔者认为该理论在中医骨伤翻译中也具有适用性。基于此,在本报告中,笔者分析了中医文本的特点,并根据翻译实践中的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选取具体例证进行分析,归纳在医学翻译英译实践中该理论的应用,希望在今后为同类型文本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侯侃[3](2017)在《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墓葬人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研究材料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进行的山西榆次高校园区考古项目中的小南庄墓地和聂店墓地出土的先秦时期人骨。针对这些人骨材料,结合已有的人类骨骼考古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本文进行了古人口学、古病理学、颅骨形态学和古人种学、体型估算和行为重建等方面的研究,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古人口学和古病理学的概念、方法和研究史,讨论了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理论问题。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在一方面为研究晋中地区先秦时期居民的体质特征、健康状况、人口情况、体型和日常行为积累一些基础成果,另一方面为我国人类骨骼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构建添砖加瓦。以下分章介绍本文内容。第一章绪论首先,对人类骨骼考古学、生物考古学和体质人类学这三个概念进行辨析,指出本文的研究理念是建立在“人类骨骼考古学”这一概念之上的。其次,认为人类骨骼考古学存在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进化论与文化生态学、均变论、概率论与统计学这三个方面,此外,对本学科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骨学悖论”和人骨样本的代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简述了人类骨骼考古学的研究逻辑。第二章研究的材料首先介绍了山西榆次高校园区的地理位置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并对山西榆次地区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和晋文化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而后,对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墓葬的考古发现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埋藏学理论,对聂店组样本的骨骼保存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骨骼的保存情况有显着的性别差异。第三章古人口学研究首先阐述了古人口学的概念和国外古人口学的研究简史,指出古人口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次,从理论、方法和技术层面上对体质人类学中估计人骨样本性别、年龄的方法进行了总结,结合本文所研究的人骨材料的实际情况,指出了性别、年龄鉴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估计成人年龄中存在的困难并介绍和实践了针对此问题的一种方法“转换分析(transition analysis)”。最后,重点针对聂店组样本进行了人口学静态参数(性别与死亡年龄结构)和人口学动态参数(人口增长情况)的分析。第四章古病理学研究首先,介绍了古病理学的概念、研究史和研究方法。第二,对榆次高校园区出土先秦人骨上的古病理现象进行了诊断、统计与分析,主要包括对创伤、骨膜炎、眶顶板筛孔样变和疏松性骨肥厚、脊柱关节病和发育异常与先天性疾病的研究。第三,对口腔疾病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针对聂店组样本分析了生前失牙、龋病、根尖周炎、牙周病和牙釉质发育不全的情况。第四,对聂店组样本存在的颅骨的枕部人工变形和拔除上颌右侧侧门齿的现象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五,对本文所研究的材料中能体现人群饮食结构、健康水平和生存压力的几项指征——骨膜炎、眶顶板筛孔样变和疏松性骨肥厚、龋病和牙釉质发育不全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聂店组样本所代表的人群生存压力相对较低、食物结构可能比较多元化、营养状况尚可。第五章颅骨形态学与古人种学研究首先,对非测量性状和测量性状所体现的颅骨的形态进行了分析,表明聂店组和小南庄组的颅面形态不存在明显差异;种系纯度检验表明聂店组样本可能是异种系的,而小南庄组男性可能是同种系的、女性可能是异种系的。其次,与现代人种和现代人群的对比分析表明,两组人群属于亚洲蒙古人种,比较接近东亚类型,其次是南亚类型,面部扁平度较大且阔面的特征却类似北亚类型,与现代华南地区人群比较接近,与北亚人群差异最大。最后,通过对比中国先秦时期的各个古人种类型和黄河中游地区夏商周时期人群,认为聂店组和小南庄组比较接近古中原类型和古华北类型,与山西地区许多两周时期人群类似,体现了这一时期山西地区晋文化和宗周文化、戎狄和华夏族交融的现象。第六章体型估算与行为研究在体型估算方面,依据股骨最大长估算了身高,依据股骨头宽估算了体质量,依据身高和体质量估算了能反映体型的罗氏指数和达氏指数。在行为研究方面,通过对以主要的滑膜关节骨性关节炎、椎骨骨赘病、黄韧带骨化、椎体上下表面多孔性状和施莫尔结节为代表的退行性关节病的研究,和以“Marriotti方法”、“Villotte方法”、“科英布拉方法”记录得到的肌腱、韧带起止点改变的研究,对聂店组和小南庄组样本所代表的人群可能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第七章结语概括全文内容并指出了本文的意义与主要不足。

桑莉莉[4](2016)在《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目前大量临床研究及报道证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ibroplasty,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是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较为有效治疗方法。但随着PVP/PKP技术的深入开展,骨水泥渗漏仍是PVP/PKP术后的重要并发症,而且尚缺少大样本的PVP、PKP的疗效对比研究。本文探讨了PVP/PKP术式的相关疗效及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研究补肾活血中药对于围手术期患者及椎体骨水泥体渗漏的作用,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骨科近6年内收治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行PVP/PKP手术治疗的550例患者的基本信息等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PVP组和PKP组。再根据有无骨水泥渗漏,分为发生骨水泥渗漏组和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组。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随访时间、年龄、椎体局部后凸Cobb’s角度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个组别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性别、手术方式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然后将统计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危险因素。最后,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行PVP/PKP术的患者550例,平均随访时间37.87±13.83个月,其中女性440例,男性110例,年龄49~93岁,平均75±8.70岁,患者年龄分布图如图5所示。行PVP术300例,行PKP术250例。椎体分布:T53个,T62个,T710个,T811个,T98个,T10 16个,T1143个,T12125个,L1181个,L290个,L341个,L420个。发生骨水泥渗漏143例,发生率26.0%。骨水泥注入量1.2~7.5ml,平均3.56±0.98ml。骨折椎体术前局部后凸角度-31.70°~48.73°,平均11.57°±11.50°,骨折椎体术后局部后凸角度-30.86°~40.53°,平均5.70°±11.03°。骨折椎体局部后凸纠正角度-2.41°~23.67°,平均4.87°±2.78°。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475例,占86.4%,进行补肾活血中药治疗367例,占66.7%。PVP组共300例患者,包括男性57例,女性243例。骨水泥注入量1.2~7.5ml,平均3.72±1.07ml。PKP组共250例患者,包括男性53例,女性197例。骨水泥注入量1.2~6.0ml,平均3.39±0.83ml。结果显示PVP组与PKP组对比,在随访时间、年龄、性别、骨水泥渗漏、骨折椎体术前后凸Cobb’s角、骨折椎体术后后凸Cobb’s角、抗骨质疏松治疗、服用补肾活血中药、骨折节段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与PKP组对比,在骨水泥注入量、骨折椎体后凸Cobb’s角纠正方面,二者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 PVP组发生骨水泥渗漏83例,发生率27.7%.PKP组发生骨水泥渗漏60例,发生率24.0%。两组相比差异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确有临床意义。骨水泥渗漏组共143例患者,包括男性32例,女性111例。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组共407例患者,包括男性78例,女性329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组与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组患者对比,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服用补肾活血中药、骨折节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时间、骨折椎体术前后凸Cobb’s角、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方面,二者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在骨折椎体术后后凸Cobb’s角、骨折椎体后凸Cobb’s角纠正方面,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骨水泥渗漏组在随访时间、骨折椎体术前后凸Cobb’s角、骨折椎体术后后凸Cobb’s角、骨折椎体后凸Cobb’s角纠正等方面与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组的患者相比较大。发生骨水泥渗漏组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78.3%)较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组(89.2%)少,即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组的患者在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明显优于发生骨水泥渗漏组。然后将统计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示围手术期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局部后凸Cobb’s角的纠正以及随访时间的检验系数P<0.05,有统计学显着意义,围手术期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不易发生椎体骨水泥渗漏,呈负相关。骨水泥注入量过大、术后椎体局部后凸Cobb’s角的纠正过大以及随访时间较长的患者易发生椎体骨水泥渗漏,是呈正相关。结论:PVP, PKP术式均有优势纠正骨折椎体后凸角,纠正患者椎体后凸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与PVP相比,PKP纠正骨折椎体后凸Cobb’s角度较为明显。PVP术较易引起骨水泥渗漏,可能与注入量量较大有关。造成PVP, PK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注入较大量的骨水泥、过量纠正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s角度、手术前后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另外术后围手术期予抗骨质疏松药物可降低术后骨水泥渗漏风险。为了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术式和预防骨折椎体骨水泥渗漏。医生应熟练掌握手术相关技巧,术前详阅患者病例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术前术后注意中老年患者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术中应尽量避免骨水泥渗漏的发生,不必过于强调Cobb’s角度的纠正。最后,中医药辨证施治可提高患者体质,围手术期进行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可促进手术效果。

赵晨[5](2012)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1年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3例(35膝),对其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情况随访3—49个月,平均24.7月,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采用1976年纽约特种外科医院提出的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分别对膝关节术前及术后随访进行评定,并对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挛缩及稳定性等评价项目改善情况进行分别探讨。结果:术中观察全部病例屈曲畸形和外翻畸形均得到矫正。2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35膝)术前膝关节平均HSS评分39.3分,至最后随访时增加至平均88.5分。其中优26膝(74.3%,85-96分),良8膝(22.9%,72—84分),中1膝(2.9%,68分),差0膝,术后优良率为97.1%。术后患者在疼痛、功能、活动度等方面改善明显,特别是疼痛缓解作用和屈曲挛缩矫正方面效果卓着,术后随访与术前HSS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例出现刀口延迟愈合,延长至3周拆除缝线,无刀口裂开发生。全部患者无一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至最后随访为止,本组患者无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及脱位发生。结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上疗效卓越,尤其对剧烈疼痛和功能丧失改善明显,可成为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方案。通过一系列规范化措施的应用,可以极大地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保证手术有较高的成功率,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孙磊[6](2009)在《钛板人工肋骨重建兔胸壁缺损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创伤、肿瘤、感染、放射性坏死及先天性畸形等均可造成胸壁缺损,其中大块缺损尤其是前胸壁和侧胸壁缺损可导致胸壁塌陷,胸廓完整性、稳定性受到破坏,产生反常呼吸、呼吸功能障碍等。因此,对胸壁大块缺损的治疗及重建十分重要。近年来多种人工材料陆续被应用到胸壁重建中,但尚无理想的修复材料问世,大块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尚待解决的难题。钛及其合金因具有无毒、质轻、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能,以及对X线检查影响较小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到颌面外科与整形科。本实验将钛合金经过表面喷砂、酸蚀处理后制备成人工肋骨,用于兔胸壁缺损的修复重建,研究钛板人工肋骨对于胸壁大块缺损的骨性修复作用,探讨其用于临床修复胸壁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表面喷砂、酸蚀处理制备钛板人工肋骨。建立20只3cm×3cm的胸壁骨性缺损家兔模型,随机分为两组:钛板人工肋骨组(实验组)和带骨膜的自体肋骨组(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钛板人工肋骨修复骨性缺损(n=10),对照组采用带骨膜的自体肋骨移植修复骨性缺损(n=10)。术前及术后第1、2、4、6、8、10、12周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及血磷;术后4、8和12周行胸部X片、病理组织学检查,动态观察肋骨愈合情况。结果:所有实验兔均无手术及术后死亡,术后无胸壁塌陷、反常呼吸、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前至术后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均于术后第1周显着下降,至第6周达最低值,后逐渐升高;钙磷乘积术后第1周均出现高峰值,维持约6周后缓慢下降,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钙磷乘积变化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钛板与肋骨断端连接成一个整体,固定牢靠,界面大量新生骨组织,无纤维组织介入,人工肋骨与自体骨达到了较为理想的骨整合;对照组肋骨断端处骨增生明显,有连续性骨痂生成,显示骨愈合满意。结论:应用表面粗化处理的钛板人工肋骨重建家兔胸壁骨性缺损,能够对胸壁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能,且能与自体肋骨达到较为理想的骨整合。通过进一步实验研究,钛板人工肋骨有望成为重建胸壁骨性缺损的材料之一。

吾珠次仁,丹多[7](2002)在《一例脆性软骨炎并发外生骨疣的诊断分析》文中提出

赵宏普[8](2002)在《《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文中指出

二、一例脆性软骨炎并发外生骨疣的诊断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例脆性软骨炎并发外生骨疣的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特点分析及治疗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特点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收集方法
        2.2 主要观察指标
        2.3 分组方法
        2.4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年龄与性别
        3.3 致伤原因
        3.4 季节分布
        3.5 职业
        3.6 术前准备时间与术前有无血栓
        3.7 麻醉方式与治疗方式
        3.8 吸烟史与饮酒史情况
        3.9 合并症情况
    4 讨论
        4.1 股骨转子间骨折流行病学回顾
        4.2 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4.3 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职业的关系
        4.4 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吸烟史和饮酒史的关系
        4.5 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内科合并症的关系
第二部分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2 研究 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处理
        2.5 观察指标及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值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4 讨论
        4.1 祖国医学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认识
        4.2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医中药治疗
        4.3 马黄酊的成分及药理作用
结语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综述 股骨转子间骨折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2)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项目概述
    1.1 项目来源
    1.2 项目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2.1 文本类型解读
    2.2 翻译原则制定
    2.3 平行文本参考
    2.4 翻译辅助工具使用
    2.5 翻译计划拟定
第三章 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骨伤英译案例分析
    3.1 中医术语的翻译
        3.1.1 音意结合法
        3.1.2 英意结合法
        3.1.3 增译法
    3.2 句子的翻译
        3.2.1 切换语态
        3.2.2 使用复合句
        3.2.3 变通句式结构
        3.2.4 转换词性
    3.3 小结
第四章 翻译项目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阐释学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摘要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附录4 翻译原文
附录5 翻译译文

(3)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墓葬人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理念
    1.2 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进化论与文化生态学
        1.2.2 均变论
        1.2.3 概率论与统计学
        1.2.4 骨学悖论与人骨样本的代表性问题
        1.2.5 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的逻辑
        1.2.6 小结
    1.3 人骨观察与记录的标准
第二章 研究的材料
    2.1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墓葬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2.2 山西榆次地区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与晋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2.2.1 历史沿革
        2.2.2 山西榆次地区的考古发现
        2.2.3 晋文化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3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墓葬的考古发现
        2.3.1 山西中医学院墓地(小南庄战国墓地)
        2.3.2 山西传媒学院墓地(聂店墓地)
    2.4 人骨材料的保存情况
        2.4.1 人类骨骼考古研究中的埋藏学
        2.4.2 聂店墓地人骨保存情况的分析
第三章 古人口学研究
    3.1 古人口学概况
        3.1.1 古人口学的概念
        3.1.2 国外古人口学研究简史
    3.2 对研究材料的性别、年龄的估计
        3.2.1 判断性别的方法
        3.2.2 估计年龄的方法
        3.2.3 对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出土先秦人骨的性别、年龄估计
    3.3 基本的人口学静态参数研究
        3.3.1 小南庄墓地战国墓葬人骨的性别、年龄
        3.3.2 聂店墓地周代墓葬人骨的性别、年龄结构研究
    3.4 聂店墓地人口学动态参数的估计和相关问题的讨论
        3.4.1 平均死亡年龄的含义和生命表法的缺陷
        3.4.2 对人口增长情况的估计
    3.5 小结
第四章 古病理学研究
    4.1 古病理学概要
        4.1.1 古病理学的概念
        4.1.2 古病理学研究简史
        4.1.3 古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4.2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人骨古病理现象的统计与分析
        4.2.1 创伤
        4.2.2 骨膜炎与骨膜反应
        4.2.3 眶顶板筛孔样变和疏松性骨肥厚
        4.2.4 脊柱关节病
        4.2.5 发育异常和先天性疾病
    4.3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人类口腔疾病的统计与分析
        4.3.1 聂店组牙齿的保存情况
        4.3.2 聂店组的生前失牙
        4.3.3 聂店组的龋病及根尖周炎
        4.3.4 聂店组的牙周病
        4.3.5 聂店组的牙釉质发育不全
        4.3.6 小南庄组口腔疾病的统计结果
    4.4 人为因素造成的骨骼和牙齿的改变
        4.4.1 颅骨的人工变形
        4.4.2 拔牙
    4.5 讨论
        4.5.1 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存压力的衡量
        4.5.2 骨膜炎、眶顶板筛孔样变和疏松性骨肥厚的对比分析
        4.5.3 口腔健康状况的对比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颅骨形态学与古人种学研究
    5.1 颅骨形态学研究
        5.1.1 非测量性状的分析
        5.1.2 测量性状的分析
        5.1.3 种系纯度检验
    5.2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出土先秦人骨与现代人种的对比分析
        5.2.1 与现代人种类型的对比
        5.2.2 与近现代人群的对比
    5.3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出土先秦人骨与其他古代人群的对比分析
        5.3.1 与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各人种类型的关系
        5.3.2 与黄河中游地区夏商周时期人群的对比
    5.4 小结
第六章 体型估算与行为研究
    6.1 引言
    6.2 身高的估算
        6.2.1 方法
        6.2.2 结果
        6.2.3 黄河中游地区古代人群的身高对比
    6.3 体质量的估算
        6.3.1 方法
        6.3.2 结果
        6.3.3 体型指数的计算
    6.4 退行性关节病的研究
        6.4.1 方法
        6.4.2 结果
        6.4.3 讨论
    6.5 肌腱、韧带起止点改变的研究
        6.5.1 方法
        6.5.2 结果
        6.5.3 讨论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全文内容概要
    7.2 本文的意义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表一 聂店组、小南庄组全部个体的性别、年龄鉴定结果
附表二 聂店组采样个体的年龄估计记录
附表三 颅骨测量项目代号说明
附表四 小南庄组成年男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附表五 小南庄组成年女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附表六 聂店组成年男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附表七 聂店组成年女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图版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骨质疏松性压缩椎体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1.1.1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相关保守治疗方式
        1.1.2 骨质疏松性压缩椎体骨折的相关传统手术治疗方式
        1.1.3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
    1.2 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1.3 PVP、PKP常见并发症
    1.4 中药对PVP、PKP围手术期患者的体质的影响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一般资料
        2.2.2 分组对照
    2.3 分析及讨论
        2.3.1 患者年龄与压缩性骨折椎体分布规律
        2.3.2 PVP组与PKP组患者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骨折椎体后凸Cobb’s角纠正方面的对比
        2.3.3 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3.3.1 PVP/PKP手术方式、患者随访时间、骨水泥状态、骨水泥注入量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关系
        2.3.3.2 骨折椎体术前后凸Cobb’s角、骨折椎体术后后凸Cobb’s角、骨折椎体后凸Cobb’s角纠正方面对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影响
        2.3.3.3 患者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骨折椎体PVP/PK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影响
        2.3.4 补肾活血中药对围手术期患者及椎体骨水泥渗漏的影响
    2.4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获得奖励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钛板人工肋骨重建兔胸壁缺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正文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一例脆性软骨炎并发外生骨疣的诊断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特点分析及治疗观察[D]. 陈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D]. 薛梅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墓葬人骨研究[D]. 侯侃. 吉林大学, 2017(09)
  • [4]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D]. 桑莉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1)
  • [5]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D]. 赵晨. 山东大学, 2012(01)
  • [6]钛板人工肋骨重建兔胸壁缺损的实验研究[D]. 孙磊. 第四军医大学, 2009(12)
  • [7]一例脆性软骨炎并发外生骨疣的诊断分析[J]. 吾珠次仁,丹多. 西藏医药杂志, 2002(S1)
  • [8]《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J]. 赵宏普. 中国骨伤, 2002(12)

标签:;  ;  ;  ;  ;  

脆性软骨炎合并外生骨疣一例诊断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