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缩非石棉密封材料机械性能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林海琳[1](2020)在《钛酸钾晶须增强无石棉密封垫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钛酸钾晶须作为一种新型纤维状的亚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能,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在摩擦材料、隔热材料、增强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钛酸钾晶须的一些特性也正是密封垫片所需要,本文将钛酸钾晶须引入到无石棉密封垫片的抄取制备之中,研究其增强密封垫片性能的可行性。首先利用均匀试验,设计U12(124′3′4 2)的混合均匀试验表,研究确定QY棉纤维、矿物棉纤维、纸纤维、芳纶纤维、高岭土、丁腈胶乳、丁苯胶乳7个变量的优化后的配方。采用9L(3 4)的正交试验方案,研究经过不同的硅烷偶联剂的种类、浓度以及偶联时间表面改性的钛酸钾晶须抄取无石棉密封垫片对性能的影响,确定硅烷偶联剂处理钛酸钾晶须的最优的表面改性方案。通过SEM扫描电镜观察改性后的钛酸钾晶须的分散情况,通过FTIR分析钛酸钾晶须改性前后的物理化学变化。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抄取无石棉密封垫片时钛酸钾晶须在替换性能相近的高岭土的最优替换范围,通过SEM扫描电镜观察垫片的微观结合情况,分析性能增强的原因,采用EDS和XRD分析垫片的元素与化合物组成。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配方均匀试验研究垫片配方中七个影响较大的因素,通过回归方程分析各个组分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配方优化,得到研究的七个变量在配方中的含量比例为:QY棉复合纤维为10%、纸纤维为15%、矿物棉纤维为15%、芳纶纤维为6%、高岭土为20%、丁腈胶乳为8%、丁苯胶乳为3%,得到后续试验所用的垫片配方。(2)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抄取密封垫片研究硅烷偶联剂种类、浓度以及偶联反应时间对钛酸钾晶须表面改性处理的影响,得到最优处理方案并进行验证。得到的最优表面处理方案为:采用浓度为3%的硅烷偶联剂KH-560对钛酸钾晶须进行表面处理,偶联反应时间为2小时。通过FTIR分析发现钛酸钾晶须与硅烷偶联剂形成了Si-O-Si新键,提高了钛酸钾晶须的分散性。通过SEM扫描电镜发现优化方案的钛酸钾晶须分散程度优于其他几组试验。(3)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钛酸钾晶须替换高岭土抄取密封垫片的试验方案,结合数据结果得到最优替换范围为20%,并通过SEM扫描电镜发现最优替换配方制备的垫片在结合附着程度上优于优化配方制备的垫片。宏观性能以及微观结合都证明钛酸钾晶须在增强密封垫片性能方面是可行的。
周茂荣[2](2020)在《多壁碳纳米管无石棉垫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模量、大长径比,耐高温的特点。MWCNTs在复合材料中极大的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热稳定性并降低复合材料的可燃性。这些优良特性也是非石棉密封垫片所需要的。因此,本文将MWCNTs引入到无石棉密封垫片之中,研究新型纳米材料MWCNTs在无石棉密封垫片领域的应用。首先:根据前人的研究以及传统无石棉垫片材料性能特点,对MWCNTs无石棉垫片的组成材料进行选取;其次:对MWCNTs无石棉垫片的配方组分进行研究,由于试验因素较多,如果同时对所有材料进行试验,工作量巨大,且各试验组分之间会出现互相干扰现象,影响对试验的分析。所以对MWCNTs无石棉垫片配方比例的研究分为2部分进行。选择利用均匀试验,设计混合均匀试验,研究MWCNTs、QY棉纤维、矿物棉纤维、纸纤维、高岭土、云母、滑石粉7个变量对无石棉垫片性能的影响,确定MWCNTs无石棉垫片中纤维及填料的最优配比。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方案,进一步研究弹性粘结剂以及硫酸铝之间的配比对MWCNTs无石棉垫片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抄取MWCNTs无石棉垫片的基本配方。最后根据确定的MWCNTs无石棉垫片配方,用不同种类的MWCNTs代替普通MWCNTs,分析不同的MWCNTs对无石棉垫片性能的影响。通过SEM扫描电镜观察MWCNTs无石棉垫片拉断后的截面状况,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采用均匀试验研究MWCNTs无石棉垫片的纤维和填料配方,测试MWCNTs无石棉垫片的相关性能。通过SPSS软件分析得到相关的回归方程,并通过回归方程优化分析得到MWCNTs无石棉垫片中纤维及填料较优配比。(2)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析除纤维和填料之外,对MWCNTs无石棉垫片影响最大的硫酸铝和胶乳之间的最佳配比,通过测试MWCNTs无石棉垫片的性能,得到最佳的硫酸铝以及弹性粘结剂之间的含量组分为:硫酸铝26.47%、丁腈胶乳29.41%、丁苯胶乳44.12%。(3)采用单因素分析不同的MWCNTs对无石棉垫片性能的影响,研究在给定较优的配方比例时,几种MWCNTs相比于普通MWCNTs是否会垫片存在显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配方比例下,选用的几种改性MWCNTs对MWCNTs无石棉垫片的老化性具有显着地影响,对MWCNTs无石棉垫片的压缩率、回弹率、拉伸强度,密度等物理性能无显着影响。
潘娇静[3](2020)在《高压缩回弹性能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清洁高效生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成功开发湿法连续化高效生产高性能无石棉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技术,但国内对利用此法制备还处于探索阶段,材料压缩回弹性能并不理想。本文通过研究良好助留助滤体系保证橡胶密封复合材料顺利抄制成型前提下,从纤维、填料以及硫化工艺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产品压缩回弹性能。研究结果如下:首先,研究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混合浆料助留助滤体系,将硫酸铝和CPAM/膨润土两种助留助滤体系结合使用,硫酸铝用量为6%、CPAM为0.12%,膨润土为0.4%,此时滤液澄清,pH值为7.37,打浆度为13.5°SR,留着率为95.8%,助留助滤效果最佳。其次,研究纤维组分对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聚丙烯腈纤维为高度原纤化结构,细小纤维含量高,纤维长度、宽度范围广,添加量为20%时,密封材料压缩率为9.52%,回弹率为28.0%,拉伸强度达21.27 MPa。对聚丙烯腈纤维碱处理亲水改性,疏水基团转化为亲水基团,刻蚀纤维表面,亲水性提高,最佳改性条件为NaOH浓度6%、改性温度80℃,改性时间20 min,此时密封材料压缩率为8.93%,回弹率为35.53%,拉伸强度为23.60 MPa。碳纤维表面凹凸不平,存在沿纤维轴向排列的沟槽,经上浆剂处理,能与其他组分良好结合。碳纤维添加量为15%时,密封材料压缩率为15.48%,回弹率为36.33%,拉伸强度为24.85 MPa。玻璃纤维在密封材料中互相搭接形成三维立体网状结构,经KH-550处理后能更好与胶乳等组分黏合,添加量为15%时,密封材料压缩率为16.24%,回弹率为34.75%,拉伸强度为16.34 MPa。300℃和600℃下,三种纤维制备密封材料烧失率比较:玻璃纤维<碳纤维<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玻璃纤维与矿物纤维配抄,玻璃纤维添加量20%,Lapinus纤维添加量5%,密封材料性能最佳,压缩率为15.73%,回弹率为36.42%,拉伸强度为18.95 MPa。最后,研究填料组分及硫化工艺对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玻璃纤维粉末微观形貌为长短不一的光滑棒状结构,随目数提高,纤维长度减小,细小颗粒增多,作为填料添加最佳目数为500目,添加量为45%时,密封材料压缩率为18.60%,回弹率为47.20%,拉伸强度为7.80 MPa。柔性石墨氧化后结构无明显变化,但带有非极性基团的表面被轻微氧化,在水中分散性提高,与玻璃纤维粉末配合使用,最佳添加量为氧化柔性石墨10%、玻璃纤维粉末35%,密封材料压缩率为16.52%,回弹率为51.60%,拉伸强度为12.42 MPa。二次硫化可提高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使压缩率减小,密度、回弹率和拉伸强度上升。将填料组分为氧化柔性石墨10%、玻璃纤维粉末35%的橡胶密封复合材料经二次硫化后综合性能最佳,此时压缩率为14.66%,回弹率为56.13%,拉伸强度为13.59 MPa。
曹煜成[4](2020)在《硅铝化合物性能调控及其对非石棉橡胶密封抄取板性能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竹浆绿液由于硅含量高,给绿液碱回收系统带来困扰,所以绿液除硅是目前非木浆碱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是在除硅过程中产生的硅铝化合物大多企业选择堆放、填埋或者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本研究主要通过竹浆绿液铝盐法合成硅铝化合物,对其进行性能调控,并研究其对非石棉橡胶密封抄取板性能影响,以期实现该化合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硅铝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硅铝酸钠,化学推导式为AlNaSi2O6·nH2O,属于无定形结构,表面有大量亲水性较强的极性基团羟基;平均粒径为907.5 nm,比表面积为46.2 m2/g,粒子以团聚体形式存在,具有多孔结构,平均孔径为13.7 nm;作为橡胶密封抄取板填料时,硫酸铝的最佳用量为14%,此时浆料网下滤液澄清透明,打浆度为29.6°SR,pH值为7.15;随着硅铝化合物用量增加,密封抄取板密度和拉伸强度以及回弹性能逐渐提高,但当用量大于30%后,密度和拉伸强度逐渐下降。当硅铝化合物用量为50%时,密度为1.08 g/cm3,拉伸强度为11.51 MPa,压缩率为7.23%,回弹率为45.70%;与碳酸钙配抄,随着硅铝化合物用量增加,碳酸钙用量减少,材料密度逐渐减小,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大为18.49 MPa,压缩率变化不大,回弹率显着提高,当硅铝化合物用量为45%、碳酸钙用量为0%时,密度为1.14 g/cm3,拉伸强度为12.13 MPa,压缩率为6.97%,回弹率为44.85%,相对于未添加硅铝化合物,回弹率提高了 110.5%。对硅铝化合物进行改性,改性剂KH570以化学键的形式成功接枝到硅铝化合物表面,改性后的硅铝化合物仍为无定形结构,其分散性提高,团聚现象明显减弱;随着改性剂KH570用量增加,硅铝化合物颗粒粒径逐渐减小,活化度和疏水性逐渐提高,当改性剂用量为9%时,其粒径为650.1 nm,活化度为95%,硅铝化合物基本都漂浮在水面上,显示出良好疏水性。KH570改性硅铝化合物加填橡胶密封抄取板,随着改性剂KH570用量增加,密封抄取板拉伸强度逐渐提高,压缩率变化不大,回弹率先上升后下降,在改性剂用量为5%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改性硅铝化合物添加量增加,密封抄取板拉伸强度明显提高,同时材料密度也得到提高,压缩率变化不大,回弹率有所提高。当硅铝化合物添加量为35%时,密封抄取板性能最好,此时,材料密度为1.17 g/cm3,拉伸强度为16.04 MPa,压缩率为7.14%,回弹率为46.20%。所以,改性剂KH570用量为5%,改性硅铝化合物添加量为35%时,密封抄取板性能最好。
魏薇[5](2019)在《玄武岩纤维增强无石棉密封垫片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玄武岩纤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性能好且价格不高,应用在混凝土、树脂、木塑等复合材料领域时发挥了优异的性能,这些优良特性也是无石棉密封垫片所需要的。因此本文将玄武岩纤维引入到无石棉密封垫片的配方之中,研究其使用价值。本文选择玄武岩纤维、QY复合棉纤维和纸浆纤维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案,研究3种纤维用量对无石棉密封垫片性能的影响,并且得到了较优的纤维配比。另外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KH550硅烷偶联剂对玄武岩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并制备无石棉密封垫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了其对垫片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手段,研究了玄武岩纤维改性前后的物理化学变化,采用EDS分析了纤维改性前后的元素组成变化,采用EDS和XRD分析了玄武岩纤维制备无石棉密封垫片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QY复合棉纤维用量对垫片的压缩率、回弹率有显着性影响,对拉伸强度有一定影响,对老化系数和密度无显着性影响;玄武岩纤维用量对拉伸强度和老化系数有显着性影响,对回弹率、压缩率有一定影响,对密度无显着性影响;纸浆纤维用量对压缩率、回弹率、拉伸强度、老化系数、密度均无显着性影响。经过优化后各纤维的用量为:QY复合棉纤维28%,玄武岩纤维5%,纸浆纤维10%。(2)不同浓度的KH550硅烷偶联剂处理玄武岩纤维对垫片的回弹率和拉伸强度有极显着性影响,对压缩率、密度和耐油性能则没有显着性影响。KH550浓度为0.75%处理纤维时,硅烷偶联剂的水解基团与纤维表面化学基团形成Si-O-Si键,非水解基团与垫片中的填料、胶乳相结合,硅烷偶联剂接枝在纤维表面,使得纤维与填料、胶乳的黏结效果增强,因此该条件下制备的垫片的性能较佳。
代晓俊[6](2018)在《基于QY复合棉的无石棉密封垫片制备与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对无石棉密封材料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对无石棉垫片的性能要求也随着密封装置的使用环境越来越复杂,使用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不断提高。目前已有一些高性能密封垫片在性能上接近或达到传统石棉密封材料的性能水平,但是由于新型石棉替代材料价格较高,无石棉密封垫片的制造成本远远超过了传统石棉密封垫片,因此在垫片材料的无石棉化推行上仍有较大阻力。因此,对现有的无石棉垫片材料制备工艺与制备材料配方进行改善和优化,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竞争力,是本文研究的方向与目标。QY复合棉作为一种新型人工复合纤维,其价格低廉,性能优异,不含毒性,无污染,是环保型的纤维材料。本文在制备材料配方中加入QY复合棉,根据对采用胶乳抄取工艺制备得到无石棉密封垫片的拉伸强度、压缩回弹率、蠕变松弛性能、密度、烧失量进行性能试验与分析同时对制备成本价格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本文部分配方所制备的无石棉密封垫片达到了预期性能目标,QY复合棉在加入垫片制备配方设计中可有效提升垫片综合性能,并能减少芳纶浆粕使用量,降低制造成本。
唐旭[7](2018)在《抄取法无石棉垫片制备工艺参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矿物棉和芳纶纤维作为无石棉垫片的主要材料,设计配方并作为载体,对其工艺参数深入研究,旨在探究工艺参数与性能的关系,揭示其影响机理,优化工艺参数,为实现性能优良无石棉垫片的生产提供参考。主要成果如下:制浆PH对抄取法无石棉垫片的性能有显着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采用SEM、EDS、XRD、FT-IR手段分析,结果:随着制浆PH的值增大,回弹率和密度呈波动趋势;当PH<9时,随着制浆PH的值增大,压缩率降低,拉伸强度升高,浆料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动态滤水性能提升,当PH>9时,趋势反向。当PH小于9时,随着PH值的增大,碳酸钙的晶型改变,铝钙的氢氧化钠物出现,丁腈和丁苯的增强,Si-O和Al-O官能基团变化,弹性粘合剂的粘结情况更好,粘着填料增加,性能持续变佳。同时,验证无石棉垫片受硫酸铝用量的影响。施胶温度对抄取法无石棉垫片的性能有显着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采用SEM、EDS、XRD、FT-IR手段分析,结果:在35℃时纤维间结合紧密,粘着填料量很理想,性能最佳。随着施胶温度的升高,密度呈波动趋势,以施胶温度为35℃为极值点,压缩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回弹率和拉伸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动态滤水能力先升高后降低。施胶温度适当的升高,可以增强碳酸钙和高岭土的部分晶面,进而影响性能。施胶温度对基团的影响不明显。干燥工艺对无石棉垫片的性能有显着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分别采用XRD和SEM表征不同干燥温度下无石棉垫片的结晶度和断面微观形貌,继而推断干燥温度对垫片性能的影响,最后采用单因素试验法验证结果并进一步优化垫片性能。结果表明:工艺因素对垫片性能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真空压力。随着干燥温度升高,垫片压缩率降低,拉伸强度升高,回弹率和密度呈波动趋势,老化系数升高,结晶度提高,粘着填料的损失与纤维变形的程度减小,纤维骨架结构变紧凑。确定抄取法无石棉垫片的制浆PH为9,施胶温度为35℃,干燥温度为95℃,干燥时间为4h,真空压力为13.8×10-3MPa,其性能指标结果:压缩率为12.26%,回弹率为60.38%,拉伸强度为17.67MPa,老化系数为1.247,密度1.413g/cm3。
田硕[8](2017)在《纤维长度对无石棉密封垫片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胶乳抄取无石棉纤维密封垫片一种可以用于生活和生产中各个方面的密封元件,与传统石棉密封垫片相比具有污染小、对人体无危害等优点,但其性能尚未及石棉垫片。为提高无石棉垫片的性能,可以从两点入手:一是改变材料配方;二是优化材料制备工艺。目前对于改善无石棉垫片性能的研究大多从材料配方入手,而对工艺上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通过制备工艺条件来改善无石棉密封垫片的性能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工作简述如下:1、对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及黏接机理进行研究,发现了不同纤维长度对材料结合情况的影响不同,为不同长度纤维对无石棉垫片性能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2、通过槽式调频打浆机对纤维进行相应的切断处理,使用鲍尔筛分仪将纤维筛分成不同长度的组分,以备制取实验样本所需;3、利用均匀试验法设计了试验,并制取本文所需的实验样本无石棉垫片,对制备的垫片进行了性能测试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4、通过对制备垫片的性能分析,发现了纤维长度对无石棉密封垫片各项性能的影响关系,尤以芳纶浆粕的影响最为显着。
高小慧[9](2016)在《非石棉纤维增强橡胶密封垫片的残余应力及寿命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非石棉纤维增强橡胶密封垫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密封材料最低密封法兰压力的确定和高温残余应力变化规律的研究,预测密封材料的使用寿命。论文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三个角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为:(1)试验发现垫片载荷与泄漏率之间呈幂指数关系,借助这种关系可获得密封垫片的最低密封法兰压力。此外,试验研究表明,最低密封法兰压力,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与厚度之间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与介质内压之间存在幂指数关系。(2)密封垫片发生泄漏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密封垫片发生蠕变松弛导致垫片密封比压下降。通过试验发现垫片残余应力与时间呈对数关系,基于该对数关系和最低密封法兰压力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密封垫片的使用寿命,这种方法较传统的蠕变数学模型计算法及基于失重率的时效参数估算法更加精确。(3)试验研究表明,密封垫片在持续温度作用与间断温度作用下,垫片残余应力变化规律有较大的差异,后者变化更为明显。垫片载荷与温度之间呈对数关系,在温度作用下,垫片载荷急剧增加,因此在密封系统加载阶段,必须考虑温度的影响作用。总之,通过垫片载荷与泄漏率之间的关系获得密封垫片的最低密封法兰压力,并将其与残余应力变化规律相结合,可以较准确地对垫片的密封寿命进行预测,这对密封垫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张瑞娟[10](2016)在《绿色纤维密封材料防粘涂料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提出绿色纤维密封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常会遇到垫片“粘缸”的问题,给发动机的检修和垫片的重复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随着密封材料行业的发展,用户对密封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纤维密封材料的防粘问题也开始逐渐受到了业内的关注。因此,开发一种具有良好防粘效果,且涂布后基本不会影响密封材料的使用性能的环保水性防粘涂料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首先确定了测定密封材料与法兰表面之间粘附程度的方法,对垫片与法兰之间粘附力测定装置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了设计时一些细节上的处理,选择了304不锈钢作为装置的主要材料,根据垫片与法兰之间粘附力测定装置的特点和实际操作条件,参考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国家标准,确定了垫片与法兰之间粘附力的测定方法。另外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分析,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说明,规定了以相对偏差不超过5%作为数据平行的判断依据。其次,论文借鉴其他行业防粘涂料的制备方法,尝试应用了许多新型的防粘剂和颜料,通过研究涂料中各组分的种类、用量以及涂布量对其防粘效果的影响,得到了防粘效果较好的涂料配方,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有机硅蜡乳液为防粘剂,滑石粉为颜料,CMC为胶黏剂,当防粘剂加入量为10%,胶黏剂加入量为15%,涂布量为6-7 g/m2时,涂料的防粘效果最好。考虑到涂布后密封材料的其他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本文对涂布前后密封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密封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涂布后密封材料的抗张强度、压缩率、回弹率、弹性变形率、蠕变松弛率和抗热压强度与涂布前相比都基本没有变化,氮气泄漏率与涂布前相比明显增大,但仍在性能要求标准范围之内。综上,防粘涂布基本不会影响密封材料的应用性能。
二、压缩非石棉密封材料机械性能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压缩非石棉密封材料机械性能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钛酸钾晶须增强无石棉密封垫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无石棉密封垫片发展现状 |
1.2.1 无石棉密封垫片制备方法 |
1.2.2 无石棉密封垫片配方研究现状 |
1.2.3 无石棉密封垫片性能及相关标准 |
1.2.4 新型材料研究与使用 |
1.3 新型增强材料-钛酸钾晶须 |
1.3.1 钛酸钾晶须表面改性研究 |
1.3.2 钛酸钾晶须应用领域 |
1.4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抄取法制备无石棉密封垫片工艺及材料 |
2.1 引言 |
2.2 抄取法制备无石棉密封垫片工艺流程 |
2.3 抄取法制备无石棉密封垫片所需材料 |
2.3.1 无石棉纤维选取 |
2.3.2 填料选取 |
2.3.3 弹性粘接剂选取 |
2.3.4 相关配合剂选取 |
2.4 抄取法制备及测试无石棉密封垫片试验设备 |
2.5 无石棉密封垫片增强材料-钛酸钾晶须的预处理 |
2.5.1 钛酸钾晶须团聚 |
2.5.2 偶联剂改性作用机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抄取法制备垫片的配方优化设计 |
3.1 引言 |
3.2 均匀试验设计 |
3.3 无石棉密封垫片配方均匀试验设计 |
3.4 无石棉垫片材料性能研究 |
3.4.1 配方组分与垫片压缩率回弹率关系 |
3.4.2 配方组分与垫片拉伸强度关系 |
3.4.3 配方组分与垫片密度关系 |
3.4.4 配方组分与垫片耐油性关系 |
3.4.5 试验配方性能综合评价 |
3.5 无石棉密封垫片配方优化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钛酸钾晶须的表面处理方法对垫片性能影响 |
4.1 引言 |
4.2 正交试验 |
4.3 钛酸钾晶须表面处理试验设计方案 |
4.3.1 钛酸钾晶须的表面处理 |
4.3.2 正交试验设计 |
4.4 密封垫片宏观性能分析 |
4.4.1 压缩率结果分析 |
4.4.2 回弹率结果分析 |
4.4.3 拉伸强度结果分析 |
4.4.4 老化系数结果分析 |
4.4.5 密度结果分析 |
4.4.6 优化组合分析及验证 |
4.5 钛酸钾晶须微观界面分析 |
4.5.1 SEM形貌分析 |
4.5.2 FTIR检测结果及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钛酸钾晶须含量对密封垫片性能影响 |
5.1 引言 |
5.2 单因素试验 |
5.3 钛酸钾晶须含量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案 |
5.4 密封垫片宏观性能分析 |
5.4.1 压缩率回弹率性能分析 |
5.4.2 拉伸强度性能分析 |
5.4.3 密度性能分析 |
5.4.4 老化系数性能分析 |
5.4.5 烧失量性能分析 |
5.5 密封垫片的微观界面表征 |
5.5.1 EDS能谱分析 |
5.5.2 XRD元素组成分析 |
5.6 优化配方垫片与最优含量垫片性能对比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 |
(2)多壁碳纳米管无石棉垫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无石棉垫片研究进展 |
1.2.1 无石棉垫片制备工艺 |
1.2.2 无石棉垫片材料研究 |
1.2.3 无石棉垫片性能及测试方法 |
1.2.4 无石棉垫片存在问题 |
1.3 新型增强纳米材料—多壁碳纳米管 |
1.3.1 多壁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中应用 |
1.3.2 多壁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中组分占比研究 |
1.3.3 多壁碳纳米管改性 |
1.4 本文内容简介 |
1.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多壁碳纳米管无石棉垫片制备工艺及材料选用 |
2.1 胶乳抄取法的工艺流程 |
2.2 多壁碳纳米管无石棉垫片材料选取 |
2.2.1 非石棉纤维的选取 |
2.2.2 弹性粘结剂的选取 |
2.2.3 填料的选取 |
2.2.4 相关配合剂的选取 |
2.3 无石棉密封垫片试验设备及垫片性能评价标准 |
2.3.1 无石棉垫片试验设备及仪器 |
2.3.2 无石棉垫片性能评价标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壁碳纳米管无石棉垫片纤维及填料占比研究 |
3.1 均匀设计方法 |
3.2 多壁碳纳米管无石棉垫片配方均匀设计方案 |
3.2.1 多壁碳纳米管无石棉垫片均匀设计表的选取 |
3.2.2 多壁碳纳米管无石棉垫片混和水平表 |
3.3 多壁碳纳米管无石棉垫片的性能研究及优化 |
3.3.1 材料组分与拉伸强度的关系 |
3.3.2 材料组分与压缩回弹率的关系 |
3.3.3 材料组分与密度的关系 |
3.3.4 材料组分与老化系数的关系 |
3.3.5 试验配方性能的综合评价 |
3.3.6 正交试验的微观分析 |
3.4 配方的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壁碳纳米管垫片弹性粘结剂配比研究 |
4.1 正交试验简介 |
4.2 多壁碳纳米管无石棉密封垫片正交试验设计 |
4.3 多壁碳纳米管无石棉垫片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4.3.1 垫片正交试验压缩率结果分析 |
4.3.2 垫片正交试验拉伸强度的结果与分析 |
4.3.3 垫片正交试验回弹率的结果与分析 |
4.3.4 垫片正交试验密度的结果与分析 |
4.3.5 垫片正交试验老化系数的结果与分析 |
4.3.6 正交试验优化组合分析 |
4.4 正交试验的微观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改性碳纳米管对无石棉垫片性能影响 |
5.1 单因素试验简介 |
5.2 多壁碳纳米管无石棉垫片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案 |
5.3 多壁碳纳米管无石棉垫片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5.3.1 垫片压缩回弹性能结果与分析 |
5.3.2 垫片拉伸强度结果与分析 |
5.3.3 垫片密度结果与分析 |
5.3.4 垫片老化系数结果与分析 |
5.4 单因素试验的微观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 |
(3)高压缩回弹性能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清洁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橡胶密封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1.2.1 制备工艺现状 |
1.2.2 橡胶密封复合材料压缩回弹性能研究现状 |
1.3 橡胶密封复合材料基本组成 |
1.3.1 非石棉纤维 |
1.3.2 填料 |
1.3.3 胶乳胶黏剂 |
1.3.4 硫化体系 |
1.3.5 助留助滤体系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混合浆料助留助滤体系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药品与仪器 |
2.2.1 实验药品 |
2.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设计与检测方法 |
2.3.1 混合浆料组分 |
2.3.2 硫磺分散体制备 |
2.3.3 硫磺配合剂制备 |
2.3.4 打浆度测定方法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硫酸铝用量对混合浆料打浆度的影响 |
2.4.2 硫酸铝用量对混合浆料留着率的影响 |
2.4.3 硫酸铝用量对混合浆料滤液澄清度的影响 |
2.4.4 CPAM/膨润土体系对混合浆料打浆度的影响 |
2.4.5 CPAM/膨润土体系对混合浆料留着率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纤维组分对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药品与仪器 |
3.2.1 实验药品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设计与检测方法 |
3.3.1 橡胶密封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3.3.2 聚丙烯腈纤维改性方法 |
3.3.3 玻璃纤维表面处理方法 |
3.3.4 纤维表征方法 |
3.3.5 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检测 |
3.3.6 橡胶密封复合材料压缩回弹性能检测 |
3.3.7 橡胶密封复合材料烧失率性能检测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聚丙烯腈纤维表征及对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
3.4.2 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表征及对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
3.4.3 碳纤维表征及对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
3.4.4 玻璃纤维表征及对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
3.4.5 三种纤维对橡胶密封复合材料烧失率性能的影响研究 |
3.4.6 三种纤维对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比较 |
3.4.7 玻璃纤维与矿物纤维配抄对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填料组分及硫化工艺对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药品与仪器 |
4.2.1 实验药品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设计与检测方法 |
4.3.1 氧化柔性石墨制备方法 |
4.3.2 橡胶密封复合材料配方 |
4.3.3 填料微观形貌观察 |
4.3.4 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检测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玻璃纤维粉末表征及对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
4.4.2 氧化柔性石墨表征 |
4.4.3 两种填料配合使用对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
4.4.4 二次硫化对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论文主要结论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硅铝化合物性能调控及其对非石棉橡胶密封抄取板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引言 |
1.1 绿液除硅方法研究现状 |
1.2 橡胶密封抄取板研究现状 |
1.2.1 橡胶密封抄取板分类 |
1.2.2 橡胶密封抄取板生产工艺 |
1.2.3 橡胶密封抄取板性能研究现状 |
1.2.4 橡胶密封抄取板组成 |
1.3 填料 |
1.3.1 填料的分类及选用原则 |
1.3.2 硅铝化合物填料 |
1.4 硅铝化合物改性技术 |
1.4.1 煅烧法 |
1.4.2 表面反应法 |
1.4.3 表面包覆法 |
1.4.4 偶联剂改性法 |
1.4.5 改性工艺 |
1.5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5.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硅铝化合物制备及其对橡胶密封抄取板性能影响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2.2.1 实验药品 |
2.2.2 实验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3.1 硅铝化合物制备 |
2.3.2 硅铝化合物表征 |
2.3.3 硫磺分散体制备 |
2.3.4 橡胶密封抄取板制备 |
2.3.5 密封抄取板性能检测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硅铝化合物能谱分析 |
2.4.2 硅铝化合物红外光谱分析 |
2.4.3 硅铝化合物X射线衍射分析 |
2.4.4 硅铝化合物扫描电镜分析 |
2.4.5 硅铝化合物粒度分析 |
2.4.6 硅铝化合物N_2吸附分析 |
2.4.7 硫酸铝用量对浆料助留助滤性能影响 |
2.4.8 硅铝化合物用量对密封抄取板密度和拉伸强度影响 |
2.4.9 硅铝化合物用量对密封抄取板压缩回弹性能影响 |
2.4.10 硅铝化合物与碳酸钙配比对密封抄取板密度和拉伸强度影响 |
2.4.11 硅铝化合物与碳酸钙配比对密封抄取板压缩回弹性能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改性硅铝化合物制备及其加填对密封抄取板性能影响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3.2.1 实验药品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改性硅铝化合物制备 |
3.3.2 密封抄取板制备 |
3.3.3 改性硅铝化合物表征 |
3.3.4 密封抄取板性能测定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改性硅铝化合物红外光谱分析 |
3.4.2 改性硅铝化合物XRD分析 |
3.4.3 改性硅铝化合物SEM分析 |
3.4.4 改性硅铝化合物粒度分析 |
3.4.5 改性剂KH570用量对硅铝化合物活化度影响 |
3.4.6 改性剂KH570用量对硅铝化合物沉降性能影响 |
3.4.7 改性剂KH570用量对密封抄取板密度和拉伸强度影响 |
3.4.8 改性剂KH570用量对密封抄取板压缩回弹性能影响 |
3.4.9 改性硅铝化合物用量对密封抄取板密度和拉伸强度影响 |
3.4.10 改性硅铝化合物用量对密封抄取板压缩回弹性能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玄武岩纤维增强无石棉密封垫片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无石棉密封垫片的发展现状 |
1.2.1 无石棉密封垫片的制备工艺 |
1.2.2 无石棉密封垫片配方的研究现状 |
1.2.3 无石棉密封垫片性能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内容简介 |
1.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2 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玄武岩纤维增强密封垫片的制备工艺及材料选用 |
2.1 引言 |
2.2 胶乳抄取法的工艺流程 |
2.3 试验原材料的选取 |
2.3.1 非石棉纤维的选取 |
2.3.2 弹性粘接剂的选取 |
2.3.3 填料的选取 |
2.3.4 相关配合剂的选取 |
2.4 垫片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
2.4.1 压缩回弹性能 |
2.4.2 拉伸强度 |
2.4.3 老化系数 |
2.4.4 密度 |
2.4.5 耐油性 |
2.4.6 标准 |
2.5 非石棉纤维的表面处理 |
2.5.1 复合材料界面理论 |
2.5.2 玄武岩纤维表面处理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玄武岩纤维密封垫片纤维配比的正交试验设计 |
3.1 引言 |
3.2 正交试验设计和均匀试验设计简介 |
3.3 试验设备 |
3.4 试验设计及方法 |
3.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3.5.1 正交试验压缩率的结果分析 |
3.5.2 正交试验回弹率的结果分析 |
3.5.3 正交试验拉伸强度的结果分析 |
3.5.4 正交试验老化系数的结果分析 |
3.5.5 正交试验密度的结果分析 |
3.5.6 正交试验的优化组合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玄武岩纤维表面处理对垫片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单因素试验 |
4.3 试验设计方案 |
4.3.1 玄武岩纤维的表面处理 |
4.3.2 玄武岩纤维增强无石棉密封材料制备 |
4.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4.4.1 压缩回弹性能影响与分析 |
4.4.2 拉伸强度影响与分析 |
4.4.3 密度的影响与分析 |
4.4.4 耐油性的影响与分析 |
4.5 玄武岩纤维表面处理及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表征 |
4.5.1 硅烷偶联剂处理玄武岩纤维反应机理 |
4.5.2 SEM测试结果及分析 |
4.5.3 EDS测试结果及分析 |
4.5.4 FTIR检测结果及分析 |
4.5.5 玄武岩纤维增强无石棉密封垫片的微观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 |
(6)基于QY复合棉的无石棉密封垫片制备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石棉和无石棉化发展趋势 |
1.3 无石棉垫片研究及制备工艺发展现状 |
1.3.1 无石棉垫片的研究状况 |
1.3.2 无石棉垫片的制备工艺现状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
1.4.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无石棉密封垫片材料的原料组成 |
2.1 无石棉纤维的选取 |
2.1.1 无石棉纤维的类型 |
2.1.2 无石棉纤维种类的确定 |
2.2 弹性粘结剂的选取 |
2.3 填料的选取 |
2.4 化学助剂的选取 |
2.5 配方材料价格成本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石棉密封垫片材料的制备工艺 |
3.1 无石棉纤维的处理及疏解设备 |
3.2 悬浮液的制备及制浆设备 |
3.3 抄取成型及抄取设备 |
3.4 干燥、硫化及设备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石棉抄取板的性能测试 |
4.1 无石棉密封垫片的性能表征 |
4.2 拉伸强度测试 |
4.3 压缩回弹性能测试 |
4.4 蠕变松弛性能测试 |
4.5 密度测试 |
4.6 烧失量测试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无石棉密封垫片的性能分析 |
5.1 纤维组分与无石棉密封垫片拉伸强度性能分析 |
5.2 纤维组分与无石棉密封垫片压缩回弹性能分析 |
5.3 纤维组分与无石棉密封垫片蠕变松弛性能分析 |
5.4 纤维组分与无石棉密封垫片密度分析 |
5.5 纤维组分与无石棉密封垫片烧失量分析 |
5.6 经济性能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附录A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参考文献 |
(7)抄取法无石棉垫片制备工艺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无石棉垫片的工艺发展现状 |
1.2.1 无石棉垫片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 |
1.2.2 抄取法无石棉垫片工艺研究的现状 |
1.2.3 垫片材料性能研究的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1.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2 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抄取法无石棉垫片的制备工艺及配方设计 |
2.1 抄取法制备工艺流程 |
2.2 试验材料的介绍与选取 |
2.2.1 无石棉纤维的介绍与选取 |
2.2.2 弹性黏合剂的介绍与选取 |
2.2.3 填料的选取 |
2.2.4 配合剂与助剂的选取 |
2.3 配方的设计 |
2.4 试验设备及性能评价 |
2.4.1 设备及仪器 |
2.4.2 垫片材料性能评价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抄取法无石棉垫片的制浆PH研究 |
3.1 单因素试验设计简介 |
3.2 试验设计方案 |
3.3 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
3.3.1 制浆PH对压缩、回弹率的影响与分析 |
3.3.2 制浆PH对拉伸强度的影响与分析 |
3.3.3 制浆PH对密度的影响与分析 |
3.3.4 制浆PH对动态滤水性能的影响与分析 |
3.3.5 制浆PH对Zeta电位的影响与分析 |
3.4 制浆PH的影响机理分析 |
3.4.1 无石棉垫片的元素种类分析 |
3.4.2 无石棉垫片的X射线衍射分析 |
3.4.3 无石棉垫片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3.4.4 无石棉垫片的断面形貌与机理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抄取法无石棉垫片的施胶温度研究 |
4.1 试验设计方案 |
4.2 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
4.2.1 施胶温度对压缩、回弹率的影响与分析 |
4.2.2 施胶温度对拉伸强度的影响与分析 |
4.2.3 施胶温度对密度的影响与分析 |
4.2.4 施胶温度对动态滤水性能的影响与分析 |
4.3 施胶温度的影响机理分析 |
4.3.1 无石棉垫片的元素种类分析 |
4.3.2 无石棉垫片的X射线衍射分析 |
4.3.3 无石棉垫片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4.3.4 无石棉垫片的断面形貌与机理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抄取法无石棉垫片的干燥研究与优化 |
5.1 正交试验设计简介 |
5.2 均匀试验设计的简介 |
5.3 抄取法无石棉垫片干燥研究的正交试验设计 |
5.4 正交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
5.4.1 正交试验压缩率的结果与分析 |
5.4.2 正交试验回弹率的结果与分析 |
5.4.3 正交试验拉伸强度的结果与分析 |
5.4.4 正交试验老化系数的结果与分析 |
5.4.5 正交试验密度的结果与分析 |
5.4.6 正交试验的优化组合分析 |
5.5 干燥温度的影响机理分析 |
5.5.1 元素分析 |
5.5.2 X射线衍射分析 |
5.5.3 断面形貌及机理分析 |
5.6 单因素验证试验及优化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 |
(8)纤维长度对无石棉密封垫片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无石棉垫片概述 |
1.1.2 无石棉垫片研究现状 |
1.1.3 纤维长度在复合材料性能中的研究近况 |
1.2 无石棉垫片概述 |
1.2.1 无石棉垫片制备工艺 |
1.2.2 无石棉垫片的性能表征 |
1.2.3 垫片的结构原理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无石棉垫片的制取与复合材料界面 |
2.1 无石棉密封垫片的胶乳抄取方法及非石棉纤维的选取 |
2.1.1 胶乳抄取工艺 |
2.1.2 无石棉密封垫片的非石棉纤维 |
2.1.3 非石棉纤维的选用 |
2.2 复合材料界面 |
2.2.1 复合材料界面理论 |
2.2.2 复合材料界面的形成机理 |
2.2.3 黏接的基本理论 |
2.2.4 非石棉纤维的黏接与表面处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纤维筛分与打浆工艺 |
3.1 纤维筛分 |
3.1.1 纤维的特性 |
3.1.2 筛分原理及设备 |
3.1.3 纤维筛分实验 |
3.2 打浆工艺 |
3.2.1 打浆原理 |
3.2.2 纤维在打浆过程中的变化 |
3.2.3 打浆的因素 |
3.2.4 纤维的打浆处理 |
3.3 纤维长度 |
3.3.1 纤维平均长度定义及计算方法 |
3.3.2 纤维的重均长度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纤维长度对无石棉密封垫片性能影响的研究 |
4.1 正交试验设计和均匀试验设计 |
4.1.1 正交实验法 |
4.1.2 均匀试验法 |
4.2 纤维长度对无石棉垫片性能影响的均匀试验设计方案 |
4.3 无石棉密封的垫片的性能表征及测试标准 |
4.3.1 压缩回弹性能 |
4.3.2 拉伸强度 |
4.3.3 密度 |
4.3.4 蠕变松弛性能 |
4.3.5 纤维长度与密封垫片性能的影响关系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
(9)非石棉纤维增强橡胶密封垫片的残余应力及寿命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法兰螺栓密封系统 |
1.3 密封系统失效分析 |
1.3.1 强度失效 |
1.3.2 密封失效 |
1.4 非石棉纤维增强橡胶密封垫片的研究状况 |
1.5 非石棉纤维增强橡胶密封垫片的性能研究 |
1.5.1 非石棉纤维增强橡胶密封垫片的最低密封法兰压力及相关研究 |
1.5.2 非石棉纤维增强橡胶密封垫片蠕变松弛性能的研究进展 |
1.5.3 非石棉纤维增强橡胶密封材料密封性能的研究进展 |
1.5.4 非石棉纤维增强橡胶密封材料高温长期时效的研究现状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非石棉纤维增强橡胶密封垫片的最低密封法兰压力研究 |
2.1 密封垫片的受力分析 |
2.1.1 模型建立 |
2.1.2 垫片应力应变分布图 |
2.2 垫片应力的一些定义 |
2.2.1 垫片应力 |
2.2.2 最高垫片应力 |
2.3 最低密封法兰压力 |
2.3.1 以PVRC旧标准(m和y值)计算最小垫片应力 |
2.3.2 以PVRC新标准(垫片新常数)计算最小垫片应力 |
2.3.3 最低密封法兰压力 |
2.4 气体密封性能试验 |
2.4.1 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
2.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密封垫片残余应力的试验研究 |
3.1 概述 |
3.2 持续温度作用的残余应力研究 |
3.2.1 试验仪器 |
3.2.2 试验步骤及汪意事项 |
3.2.3 试验结果及析 |
3.3 间歇温度作用的残余应力的研究 |
3.3.1 螺栓残余载荷试验 |
3.3.2 热失重试验 |
3.3.3 气密封试验 |
3.4 试验的对比分析 |
3.4.1 温度作用方式的对比分析 |
3.4.2 残余应力的对比分析 |
3.4.3 失重率的对比分析 |
3.4.4 密封性与残余应力及失重率的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密封垫片的寿命预测 |
4.1 蠕变数学模型计算寿命 |
4.2 时效参数法 |
4.3 残余应力寿命预测 |
4.3.1 寿命计算 |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4 试验论证 |
4.4.1 试验仪器 |
4.4.2 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
4.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绿色纤维密封材料防粘涂料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无石棉纤维密封材料 |
1.1.1 绿色纤维密封材料 |
1.1.2 造纸法生产密封材料的工艺流程 |
1.2 密封材料的防粘 |
1.2.1 粘缸机理的讨论 |
1.2.2 密封材料的防粘措施 |
1.3 防粘涂料 |
1.3.1 氟碳涂料 |
1.3.2 有机硅涂料 |
1.3.3 聚乙烯蜡 |
1.3.4 有机硅蜡 |
1.3.5 无机防粘涂料 |
1.4 密封材料的性能评价 |
1.4.1 抗拉强度 |
1.4.2 压缩回弹性能 |
1.4.3 蠕变松弛性能 |
1.4.4 耐介质性能 |
1.4.5 密封性能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目的和意义 |
1.5.1 论文提出的依据 |
1.5.2 研究内容 |
1.5.3 创新点 |
1.5.4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垫片与法兰之间粘附力测定装置的设计 |
2.1 引言 |
2.2 垫片与法兰之间粘附力测定装置的设计简介 |
2.3 材料的选择及尺寸的确定 |
2.3.1 材料的选择 |
2.3.2 尺寸的确定 |
2.4 测定方法的确定 |
2.4.1 测定样品 |
2.4.2 法兰的抛光和清洁 |
2.4.3 测定方法 |
2.5 应用实例与数据处理 |
2.6 小结 |
第三章 绿色纤维密封材料防粘涂料的开发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设备 |
3.2.3 有机硅防粘剂的制备 |
3.2.4 涂料制备方法 |
3.2.5 实验垫片的制备 |
3.2.6 检测与评价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防粘剂的选择 |
3.3.2 颜料的选择 |
3.3.3 涂料配方的优化 |
3.4 小结 |
第四章 防粘涂布对密封材料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 |
4.2.2 实验设备 |
4.2.3 实验测定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涂布前后密封材料抗张强度对比 |
4.3.2 涂布前后压缩回弹性能对比 |
4.3.3 涂布前后蠕变松弛率对比 |
4.3.4 涂布前后泄漏率对比 |
4.3.5 涂布前后密封材料高温抗压强度对比 |
4.3.6 时间加强条件实验研究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压缩非石棉密封材料机械性能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钛酸钾晶须增强无石棉密封垫片性能研究[D]. 林海琳.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多壁碳纳米管无石棉垫片性能研究[D]. 周茂荣.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高压缩回弹性能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清洁高效生产技术研究[D]. 潘娇静.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4)
- [4]硅铝化合物性能调控及其对非石棉橡胶密封抄取板性能影响研究[D]. 曹煜成.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5]玄武岩纤维增强无石棉密封垫片性能的研究[D]. 魏薇.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6]基于QY复合棉的无石棉密封垫片制备与性能分析[D]. 代晓俊.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7]抄取法无石棉垫片制备工艺参数研究[D]. 唐旭.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8]纤维长度对无石棉密封垫片性能的影响[D]. 田硕.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9]非石棉纤维增强橡胶密封垫片的残余应力及寿命预测研究[D]. 高小慧. 华东理工大学, 2016(05)
- [10]绿色纤维密封材料防粘涂料的开发与应用[D]. 张瑞娟.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