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O_2激光、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83例(论文文献综述)
杜方智,张栩,王千秋[1](2021)在《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2011年1月-2021年9月发表的有关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在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包括4 277例尖锐湿疣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O2激光、光动力、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比单纯治疗的有效率分别显着提升28%、16%和17%(分别为RR=1.28, 95%CI:1.23~1.34;RR=1.16, 95%CI:1.10~1.22;RR=1.17, 95%CI:1.09~1.27);3个月和6个月复发率分别显着下降69%、74%、66%和67%、75%、70%(3个月:分别为RR=0.31, 95%CI:0.22~0.43;RR=0.26, 95%CI:0.15~0.45;RR=0.34, 95%CI:0.23~0.50;6个月:分别为RR=0.33, 95%CI:0.24~0.44;RR=0.25, 95%CI:0.12~0.53;RR=0.30, 95%CI:0.16~0.5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RR=1.06, 95%CI:0.57~1.97;RR=1.15, 95%CI:0.72~1.84;RR=1.00, 95%CI:0.48~2.08)。结论 CO2激光、光动力和微波等治疗方法联合干扰素治疗与非联合治疗相比可显着提升疗效,较大程度降低复发率,安全性良好。
杜娟,徐金华[2](2021)在《干扰素与尖锐湿疣的复发与防治》文中认为尖锐湿疣是我国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局部物理治疗、光动力,这些方法被用于消除疣体。这些疗法复发率高,因为其不能完全根除残留在邻近上皮黏膜中的潜伏的人乳头瘤病毒。干扰素属于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抗病毒方式,前景广阔。干扰素联合传统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有助于减少复发率。本文主要对干扰素的作用机制以及国内最新临床试验进行综述。
聂如枭,陈丽[3](2021)在《复发性尖锐湿疣的评判与综合治疗》文中认为本文阐述了尖锐湿疣的相关概念,尝试提出复发性尖锐湿疣的标准,并对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物理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作一综述。希望能为医务人员减少尖锐湿疣的复发,提高治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杨虎辉[4](2021)在《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及对外周血清CD4+、CD8+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自拟方“疏肝祛疣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复发性肝郁气滞证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对患者外周血的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研究。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于皮肤科门诊部行微波治疗,将全部肉眼可见疣体一次性清除。治疗组予术后冲服疏肝祛疣汤配方颗粒,同时予臀部肌注干扰素α-2b注射液;对照组予臀部肌注干扰素α-2b注射液。两组均用药2月,治疗期间两周复诊一次,在第一次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共6次。复诊时观察微波治疗后创口的修复情况,记录治疗范围及周围2cm内是否有疣体新发,是否有其他身体不适出现等;首次治疗及治疗后第90天测定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结果:1.临床研究1.1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疣体大小评分和疣体数目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象具有可比性。1.2治疗后,经统计分析两组研究都获得了较高的痊愈率和较低的复发率,治疗组痊愈率为84.8%,复发率为15.2%;对照组痊愈率为63.6%,复发率为36.4%,两组痊愈率和复发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实验研究2.1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表达和CD4+/CD8+比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象具可比性。治疗前CD4+、CD4+/CD8+比值较标准参考值偏低,CD8+较标准参考值偏高。2.2 CD4+的表达:治疗组治疗后CD4+表达上调,且同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表达上调,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CD4+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调节CD4+的表达时更具有优势。2.3 CD8+的表达:治疗后两组CD8+均下降,两组各自组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调节CD8+的表达时作用占优。2.4 CD4+/CD8+的表达:治疗后两组CD4+/CD8+值均较前上调,且两组组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肝郁气滞证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维持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都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干扰素,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临床值得参考和推广应用。
曹云云[5](2020)在《槐杞黄颗粒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测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确定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前景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每组36例。治疗组:CO2激光+槐杞黄颗粒口服+中药熏洗;对照组A:CO2激光+槐杞黄颗粒口服;对照组B:CO2激光+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肌注。三组分别于最后一次CO2激光治疗术后每月随访一次,共六次。观察患者的皮损清除情况及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记录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的标准化得分数值及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后三组间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组间两两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2.三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组间两两比较,治疗组、对照组A低于对照组B(P<0.05)。3.治疗组及对照组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的标准化得分值均有提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进行两两比较,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5.三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均为2级,未做特殊处置,可自行缓解。结论:1.槐杞黄颗粒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显着,安全性高,复发率低。2.槐杞黄颗粒能调节尖锐湿疣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状态,发挥细胞免疫机制。
孙刘红,尹冬[6](2020)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患处注射或涂抹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诊治的110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涂抹组、注射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O2激光治疗,涂抹组在CO2激光治疗基础上于患处涂抹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组患者在CO2激光治疗基础上于患处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统计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注射组患者创面结痂、愈合时间均短于涂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注射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涂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注射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均低于涂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注射组患者CD3+、CD4+水平高于涂抹组,CD8+水平低于涂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涂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略高于涂抹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尖锐湿疣患者,患处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激光比患处涂抹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激光治疗更快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更好。
田萌萌[7](2019)在《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观察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并与光动力及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做对比,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经济学指标等,为探讨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经济性好的尖锐湿疣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首诊为尖锐湿疣的皮肤科门诊患者,对符合条件的尖锐湿疣患者(包括年龄1750岁;皮损均位于外生殖器或肛周;病程不超过3月;单个皮损直径<0.5cm,皮损数<10个,皮损面积≤6cm2;皮损可以单发,也可多发)入组。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2次/天)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20ug,1周/次),治疗3周为1疗程;B组采用光动力治疗(1次/周),治疗3周为1疗程;C组采用CO2激光治疗,均治疗1次。在治疗结束后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每组患者的治疗费用进行统计比较。嘱咐患者连续随访3个月,每月一次,以观察、统计复发率。结果ABC三组共收集有效病例177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94例,年龄在1750岁之间,年龄的中位数为30岁。三组在患病病程、年龄、性别及皮损大小、数量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83.05%、81.35%及100%,复发率分别为8.47%、10.17%及32.2%;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5.42%、20.34%及30.51%;治疗费用分别是246.73元、6105.64元及526.63元。对AB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行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5,P=0.854,P>0.05),AB两组治疗效果无差异。对ABC三组的复发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2,P=0.005,P<0.05);AB两组间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2,P=0.749,P>0.05),AB两组复发率无差别;AC两组间的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95,P=0.006,P<0.05),C组复发率显着高于A组,即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率高于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BC两组间的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94,P=0.014,P<0.05),C组复发率显着高于B组,即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率高于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对ABC三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9,P=0.447,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结论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在治疗皮损位于外生殖器或肛周;病程不超过3月;单个皮损直径<0.5cm,皮损数<10个,皮损面积≤6cm2的尖锐湿疣的效果、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方面等与光动力疗法无统计学差异,且明显降低了治疗费用;而在治疗费用及复发率方面均优于CO2激光疗法。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某些尖锐湿疣临床效果确切,复发率低,经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在治疗其它类型尖锐湿疣方面、以及在与光动力联合CO2激光疗法等其它措施比较方面,本次未做深入研究。期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张莉雪[8](2019)在《218例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人乳头瘤病毒(HPV)核心知识了解程度及性教育来源、一般行为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就医情况、合并泌尿生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情况、经济压力、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一般状况,分析尖锐湿疣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尖锐湿疣易感人群及易复发人群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降低其发病率及复发率;为尖锐湿疣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2017年3月2018年9月,选取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性健康中心(山东省VCT检测门诊、国家哨点检测单位)就诊、并确诊为尖锐湿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研究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HPV核心知识了解程度及性教育来源、一般行为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就医情况、合并泌尿生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情况、经济压力、社会支持等信息,并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其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记录其皮损部位、治疗情况及复发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尖锐湿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尖锐湿疣复发相关的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及t检验;尖锐湿疣复发相关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18份。调查对象年龄平均28.64±7.82岁(1761岁),其中1.83%(4人)18岁及以下,35.78%(78人)1924岁,25.23%(55人)2529岁,27.98%(61人)3039岁,6.88%(15人)4049岁,2.29%(5人)50岁及以上;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2.11%(70人),女性67.89%(148人)。数据表明性伴数量多、不正确使用安全套、HPV核心知识欠缺,心理压力大、无人倾诉,焦虑、抑郁等是感染尖锐湿疣的相关因素;同时,随访了202例尖锐湿疣患者,结果示:其中复发人群占72.28%(146人),非复发人群占27.72%(56人)。分析数据可得:了解HPV核心知识、睡眠障碍、吸烟情况、近6个月性伴侣数量、焦虑状态,以上5个因素对尖锐湿疣是否复发影响更大;其中,睡眠障碍、吸烟情况、近6个月性伴侣数量、焦虑状态是危险因素,了解HPV核心知识是保护因素。结论:尖锐湿疣的感染与复发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预防尖锐湿疣的感染与复发的关键在于加强患者及性伴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及心理干预。尽早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早期防控HPV的传播及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十分重要。
许荣[9](2019)在《5种药物对HPV感染裸小鼠模型免疫反应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用于治疗并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药物有咪喹莫特、干扰素及派特灵等,本实验建立了HPV感染的动物模型,目的是研究派特灵、咪喹莫特、重组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三白洗剂、除疣煎液对HPV感染小鼠的免疫激发作用。[方法]选取体重15-20g、4-6周龄BALB/C雌性裸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咪喹莫特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组、1:20派特灵组、1:2派特灵组、三白洗剂组、除疣煎液组。将取自病人的尖锐湿疣疣体(分泌物HPV分型为HPV6,HPV31,HPV81,患者已知情同意,疣体大小为0.5cm^3)种植在裸鼠右侧背部皮肤下,21天后动物模型构建成功。空白对照组不接种尖锐湿疣疣体,无药物干预;阴性对照组接种尖锐湿疣疣体,无药物干预;1:2派特灵组、1:20派特灵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组、三白洗剂组、除疣煎液组均每日早晚两次于疣体处用药;咪喹莫特组隔日用药一次于疣体处。共计14天。动物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小鼠背部疣体移植区皮肤的变化,实验完成后,处死小鼠,取小鼠眶动脉和眶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MSD试剂盒检测IFNγ、TNFα、IL-2、IL-12表达水平。取小鼠疣体种植处组织,石蜡包埋做病理切片。做HE染色,观察各组凹空细胞变化趋势。做CD207免疫组化,比较各组朗格汉斯细胞数目变化。取疣体组织采用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RNA,反转录成DNA做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NFα,IL-2,IFN-γ和IL-12p70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在HE和免疫组化中,治疗组中的凹空细胞显着低于未处理组,朗格汉斯细胞数目增加,CD207阳性表达更显着,治疗组的HPV病毒载量也明显下降,尤其是咪喹莫特组和派特灵组。[结论]在感染HPV6、31和81的裸鼠中,使用咪喹莫特、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和派特灵、三白洗剂、除疣煎液治疗均可增强免疫应答,降低病毒载量,其中咪喹莫特和派特灵效果优于其他药物。
徐远,洪莉[10](2018)在《干扰素联合CO2激光治疗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并探讨干扰素联合CO2激光治疗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CO2激光治疗,观察组接受CO2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V转阴率、创面结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HPV转阴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面结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明显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0%和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O2激光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外阴尖锐湿疣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有效促使HPV病毒清除,加快创面愈合速度,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其复发。
二、CO_2激光、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8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_2激光、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83例(论文提纲范文)
(1)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数据提取 |
1.4 文献评价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和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有效率比较 |
2.3.2 3个月复发率比较 |
2.3.3 6个月复发率比较 |
2.3.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2.3.5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2)干扰素与尖锐湿疣的复发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尖锐湿疣 |
2 干扰素 |
3 干扰素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 |
3.1 干扰素单独治疗尖锐湿疣 |
3.2 局部药物治疗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
3.2.1 鬼臼毒素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
3.2.2 三氯醋酸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
3.2.3 咪喹莫特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
3.3 局部物理治疗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
3.3.1 CO2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
3.3.2 冷冻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
3.3.3 高频电刀手术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
3.3.4 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
3.4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
4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
5 小结 |
(3)复发性尖锐湿疣的评判与综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复发性尖锐湿疣的评判 |
2 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综合治疗 |
2.1 CO2激光联合白介素治疗 |
2.2 CO2激光联合阿维A治疗 |
2.3 CO2激光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 |
2.4 光动力治疗 |
2.5 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 |
2.6 光动力联合电灼治疗 |
2.7 电灼联合干扰素治疗 |
2.8 微波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 |
2.9 包皮环切术联合CO2激光治疗 |
2.10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 总结 |
(4)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及对外周血清CD4+、CD8+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对照语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与步骤 |
1.1 患者来源及试验设计 |
1.2 患者入组要求 |
1.3 临床研究方法 |
2.疗效评定标准 |
3.临床疗效判定依据 |
4.临床数据分析 |
5.研究结果 |
5.1 可比性分析 |
5.2 一般情况比较 |
5.3 两组疗效对比(见表5及图2) |
6.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主要仪器和实验试剂 |
1.2 疏肝祛疣汤组成及剂型 |
2.实验方案 |
2.1 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6 病例分组及方法 |
3.实验方法 |
4.实验数据处理 |
5.实验研究结果 |
5.1 可比性分析 |
5.2 治疗结果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立论依据 |
2.疏肝祛疣汤方药组成及药理学研究 |
2.1 药物组成 |
2.2 方药分析 |
2.3 单味药药性味归经分析 |
2.4 单味药现代药理分析 |
3.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治疗尖锐湿疣中的作用 |
4.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CA的疗效及对CD4~+、CD8~+影响分析 |
5.结果 |
6.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1 |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
1.中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辨证分型及治法 |
2.西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尖锐湿疣发病与T淋巴细胞的关系 |
2.3 尖锐湿疣的复发 |
2.4 尖锐湿疣的治疗 |
3.文献综述小结 |
参考文献2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5)槐杞黄颗粒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中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分型 |
1.4 治疗 |
2.西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
2.1 定义及流行病学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3 诊断 |
2.4 治疗 |
2.5 复发因素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方法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判断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及病情资料分析 |
3.2 临床疗效分析 |
3.3 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分析 |
3.4 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的标准化得分情况分析 |
3.5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立论依据 |
2.槐杞黄颗粒药物组成及药理学研究 |
2.1 药物组成 |
2.2 药理学研究 |
3.熏洗方的药物组成及分析 |
3.1 药物组成 |
3.2 方药分析 |
3.3 单味药分析 |
4.中药熏洗疗法 |
4.1 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基本原理 |
4.2 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应用 |
5.CO_2激光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 |
6.槐杞黄颗粒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分析 |
7.小结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6)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创面愈合情况 |
1.2.3 血清指标检测 |
1.2.4 疗效评价标准 |
1.2.5 不良反应观察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较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IF-1α、VEGF水平比较 |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
2.6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
2.7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7)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选择 |
1.2 入组标准 |
1.3 诊断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入选病例分组 |
2 治疗方法 |
2.1 所需治疗药物 |
2.2 治疗仪器 |
2.3 具体操作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1.1 基本情况 |
1.2 人口学特征 |
1.3 皮疹情况 |
1.4 一般资料的比较 |
1.4.1 实验组性别分布 |
1.4.2 实验组年龄分布 |
1.4.3 实验组病程分布 |
1.4.4 对于疣体数的比较 |
2 治疗效果及费用的比较 |
2.1 有效率的比较 |
2.2 复发率的比较 |
2.3 不良反应的比较 |
2.4 治疗费用的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218例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分析 |
1.5 研究的主要流程 |
2 结果 |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性病相关知识 |
2.1.1 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 |
2.1.2 性教育及HPV核心知识知晓程度 |
2.2 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
2.2.1 一般行为情况分析 |
2.2.2 性行为情况分析 |
2.2.3 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 |
2.2.4 合并泌尿生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情况 |
2.2.5 就诊情况及经济负担 |
2.2.6 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 |
2.2.7 心理状态评估 |
2.2.8 感染部位及治疗、复发情况 |
2.3 尖锐湿疣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
2.3.1 尖锐湿疣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
2.3.2 尖锐湿疣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9)5种药物对HPV感染裸小鼠模型免疫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疣体和动物实验 |
1.1.2 疣体转运及处理相关试剂与液体配制 |
1.1.3 疣体移植相关试剂及液体配置 |
1.1.4 相关用药及液体配置 |
1.1.5 病理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所需相关试剂 |
1.1.6 炎性因子检测所需的试剂及液体配制 |
1.1.7 PCR所需的试剂 |
1.1.8 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耗材 |
1.2 实验方法 |
1.2.1 疣体获得 |
1.2.2 动物实验的分组 |
1.2.3 动物实验的干预过程 |
1.2.4 疣体样本总RNA进行提取 |
1.2.5 总RNA浓度的检测 |
1.2.6 逆转录合成c DNA |
1.2.7 通过PCR检测HPV病毒载量 |
1.2.8 动物实验的HE染色 |
1.2.9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1.2.10 炎性因子检测 |
1.3 统计学处理 |
1.4 结果 |
1.4.1 小鼠血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 |
(1) IFN-γ因子水平结果分析 |
(2) IL-2 因子水平结果分析 |
(3) IL-12p70因子水平结果分析 |
(4) TNF-α因子水平结果分析 |
1.4.2 三种药物治疗前后 HPV 病毒载量的变化 |
1.4.3 四种药物治疗后能够减少小鼠疣体组织中凹空细胞的数量 |
1.4.4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六种药物治疗后增加了疣体朗格汉斯细胞的数量 |
1.5 讨论 |
1.5.1 凹空细胞与尖锐湿疣的关系 |
1.5.2 免疫系统与HPV的关系 |
1.5.3 朗格汉斯细胞 |
1.5.4 IL-2、TNFα、IFN-λ和 IL12-p70 |
1.5.5 临床上治疗尖锐湿疣的主要药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尖锐湿疣最新治疗手段的研究近况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干扰素联合CO2激光治疗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HPV转阴率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2.5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 |
3 讨论 |
四、CO_2激光、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8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Meta分析[J]. 杜方智,张栩,王千秋. 皮肤科学通报, 2021(06)
- [2]干扰素与尖锐湿疣的复发与防治[J]. 杜娟,徐金华. 皮肤科学通报, 2021(06)
- [3]复发性尖锐湿疣的评判与综合治疗[J]. 聂如枭,陈丽. 皮肤科学通报, 2021(05)
- [4]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及对外周血清CD4+、CD8+的影响研究[D]. 杨虎辉.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槐杞黄颗粒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D]. 曹云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孙刘红,尹冬. 中国性科学, 2020(05)
- [7]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观察研究[D]. 田萌萌. 青岛大学, 2019(03)
- [8]218例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D]. 张莉雪. 青岛大学, 2019(02)
- [9]5种药物对HPV感染裸小鼠模型免疫反应的影响[D]. 许荣.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10]干扰素联合CO2激光治疗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疗效[J]. 徐远,洪莉. 中国性科学, 2018(05)
标签:干扰素论文;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论文;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论文; 男性尖锐湿疣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