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冉庄地道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调查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李宝才[1](2021)在《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使命担当——河北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建设及其发展历程》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在2021年3月底召开的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葛广天[2](2021)在《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德育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发展状况,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包括爱国主义、团结合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对于大学生精神品质的塑造有着重要功能,同时也能为大学生指明政治方向,使其坚定理想信念。而当前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对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有利于提升保定市红色文化与当地高校德育的融合,同时红色文化在德育中的应用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绪论、红色文化及高校德育相关概述、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内容、保定市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德育情况调查分析以及对于保定市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德育的思考。通过相关理论的研读、调查研究、分析思考,深入挖掘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的应用中存在的优势及问题。针对优势及问题,提出对于保定市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德育的思考,首先对保定市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的实现主体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国家、学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次对保定市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德育的实现机制进行了研究,要建立健康的舆论导向机制、创新发展的激励机制、完善的反馈评价机制以及坚实的制度保障机制以促进保定市红色文化与当地高校德育的融合;最后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四个方面论述了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的应用路径。要充分利用课程与教科书,利用高校课程作为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要注重实践教学、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创新实践活动以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要灵活运用网络媒体、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德育,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增加红色文化传播度;要加强社会政治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从而促进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的应用。
张珊[3](2021)在《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一重要范畴而提出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底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坚定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本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样态、功能、发展境遇及建设方式等进行阐释,其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详实的历史回溯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形成过程及运用实践;二是从概念构建、样态呈现、主要功能、发展境遇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探讨,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三是具体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包括确立开发原则、开发主体、开发内容和开发方式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机衔接。本文框架结构总体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论。导论:阐明选题缘由,综述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依据、功能、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思路。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阐释。在剖析红色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概念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界定为“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进行开发利用的,以红色精神及其载体为核心的各种要素总和”,并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性、历史性、物质性、精神性和时代性等特征。最后将其与传统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等进行辨析。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考察。通过历史梳理主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历程及规律;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是处于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在把握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实践。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样态。主要从物质样态、制度样态和精神样态三个层面展开,并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社会接受度较高的分类方法,将物质样态细分为红色遗址遗迹类资源、红色建筑设施类资源和红色人文活动类资源;将制度样态细分为以纲领、政策、法律法规等为代表的正式制度,和以革命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而精神样态细分为革命精神、建设精神和改革精神。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功能。主要从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等维度展开,详细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构成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作用。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境遇。主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成效、内容及趋势,重点介绍其在课程建设、实践教育、文艺作品等方面的突出成绩,进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原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提供现实基础。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主要从实践层面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开发的问题,包括开发原则的明确、开发主体的培育、开发重点内容的提炼、育人价值的深入挖掘,并结合红色文艺创作、红色思政课程建设、红色特色活动等案例,呈现具体开发方式。结论:概括本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得出基本结论,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未来展望。
刘俊[4](2020)在《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冉庄村,是抗日战争时期遗留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鼓励发展红色旅游,冉庄村作为红色旅游景区已得到初步发展,然而,在社会发展与旅游开发进程中,遗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显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红色旅游发展亦停滞不前。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研究解决冉庄地道战遗址的保护与规划设计问题。本文采用文献查阅、田野调研、归纳分析和设计实践四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首先对相关政策和理论、冉庄地道战遗址现状及其价值进行了详细探究,并分析了其现状存在问题,然后结合国家政策和相关成熟案例,总结前人经验后,归纳出对冉庄地道战遗址具体的保护内容和方法,最终针对红色旅游现状的短板之处进行了设计实践。本文研究过程分为切实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各章节研究内容依上而下,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1)提出问题:为第一章,主要包含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为论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析问题:为第二、三章,通过了解冉庄地道战遗址现状后,分析其在政治引导、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三方面的价值以及在保护和发展中突显出的系列问题;(3)解决问题:为第四、五章,第四章主要解决遗址保护问题,对遗址村整体实行分区保护策略,分别制定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内容的保护方法;第五章解决红色旅游发展问题,以“保护?传承?发展”的规划设计思路,在尊重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将红色历史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相结合,对遗址景区进行了新的规划设计。本文研究结果旨在对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历史文化遗产实现有效保护的基础之上,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以发挥红色资源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联合优势,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刘亚男[5](2020)在《河北红色文化及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经典文化,是在伟大党的领导下,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建的。同时,它作为中国战争和革命时期的重要产物,凝聚了无数革命战士的血和泪,是中国传统革命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被称为红色文化。河北作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由于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孕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绽放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河北省可以算作中国红色文化资源的宝地,它不仅见证了我们的党由稚嫩走向成熟,同时也见证了中国革命由挫败走成胜利,河北省作为红色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党的建设、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事件无不与河北息息相关。因此,走进河北,探究河北文化,尤其是红色经典革命文化意义重大。河北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仅有助于丰富中国革命文化的内容,而且在加强河北传统文化建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便寻找契机,从其红色文化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角度展开研究,进而找出导致当代价值不高的原因,以此促进河北红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挖掘红色文化价值,传承红色文化精神,这对生在长在红色土地的每一位红色子弟而言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激活红色文化,挖掘时代价值。本文的主题是探究河北省红色文化及其当代价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河北红色文化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就红色文化及河北红色文化的含义、特点、内容、特色和发展优势等方面展开论述。第二,传承与发扬河北红色文化及当代价值的论证。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进行论述,进而挖掘特色文化,阐述河北红色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第三,传承和发扬河北红色文化的对策。结合河北红色文化的内容和发展特色及意义,同时根据存在的发展问题,从合力联动机制、开发能力现代化、传承的创新性三个视角,探究传承和河北红色文化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助力河北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建设,促进其进一步传承与创新,以实现中国文化的新辉煌。
苏丹妹[6](2020)在《河北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北是革命文化资源大省,河北革命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根植于燕赵大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精神源泉,以燕赵风骨为文化底蕴,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质和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要使河北省红色革命基因代代相传,就必须做好革命基因传承工作。本文研究内容结合河北省地域特点,具体主要是对河北革命文化做了相关研究。河北省革命文化内容丰富,其内容包括革命遗址、革命精神、红色经典、革命英雄等,这些河北省革命文化的具体内容具有知名度高,时空连续性等特点,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思想资源,是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必要环节。但是,当前高校并没有将河北省革命文化有效地利用起来,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轻视实践,运用革命文化教育内容及形式单一等一些问题。所以,本文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河北革命文化资源为主要内容,对河北革命文化在河北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调查分析。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此篇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总结了国内研究现状以及国外研究现状,还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简单阐述。第二部分阐述了革命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并且简单的对革命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主要对河北革命文化的内容及其价值进行了概述,并着重对河北省革命文化的内容,特点以及河北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的必要性作出综合性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了河北省几所高校大学生对于河北革命文化的了解现状,以及当前这几所河北省高校关于河北革命文化教育的现状,总结经验并且分析了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对河北革命文化融入河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做了分析,其中包括充分挖掘河北革命文化内容,提高大学生的认知、创新革命教育教学方法,提高革命教育的实效性、把革命文化教育纳入实践环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部分。希望本文的观点和建议不仅可以为增强河北革命文化融入河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提供方法及思路,也可以为我国其它省、市高校及中小学的革命文化教育提供思路及方法。
应振国[7](2019)在《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以古北口长城抗战战场遗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尤其是近代,我们的民族饱受战争磨难。可以说,新中国就是从战争的废墟中站立起来的,战争历史是我们民族、国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场遗址是战争历史的直接载体,保护战场遗址,尤其是与民族独立、国家建立有直接关系的重大战争、战役遗址,有利于我们了解国家历史,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警示后人。近年来,随着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战场遗址文化景观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重视。战场遗址文化景观因其独特的军事、文化和纪念的特有属性,成为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以及重要的军事教研场所。而且,由于战场遗址文化景观通常与历史事件紧密关联,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这些特点使得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然而,相比于一般遗址而言,由于战场遗址文化景观具有易损毁性、易掠夺性和易流失性等特征,因此,其保护与利用面临着更多独特的挑战和问题。本文试图对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我国战场遗址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借鉴国外关于战场遗址保护与利用成熟的理论与方法,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战场遗址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的方法。本文的撰写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当前战场遗址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的研究现状,结合国外战场遗址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及实践经验,对当前我国战场遗址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提出当前我国在战场遗址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对战场遗址的认识不够,体现在没有独立的战场遗址类别,缺少基本的概念和分类等;二是缺少有针对性的保护理论与方法;三是缺少专门的法律、法规指导;四是缺少区域性合作和部门协调机制等。其次,界定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相关概念,梳理其价值、分类和属性,为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第三,对国外战场遗址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经验及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为我国战场遗址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第四,以古北口长城抗战战场遗址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古北口战场遗址的历史演变、价值特色和景观构成,提出其保护与利用策略。第五,结论与展望。提出战场遗址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的模式以及技术关键,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孙芳[8](2019)在《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功能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工程。古城保定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通过实证调研,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着教育功能辐射范围小、影响程度低、负功能有所显现等问题。从政府主导、基地主修、社会力量辅助三个维度进行剖析,提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基地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杜刚[9](2018)在《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并没有进入人们所奢望的太平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安全问题不仅没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又犹如捅破了马蜂窝一样接踵而至。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两者又相互叠加、相互转化。大国之间关系既有合作也摩擦不断。亚洲地区正在成为世界的中心,地区热点问题难以解决,国际社会并不太平。这是中国崛起进程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安全背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安全问题。当前中国正在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走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实现和平崛起构成了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何保障这些战略目标顺利地实现、如何保障国家安全、如何保障在实现战略目标进程中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安全这都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首先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国家崛起可以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反过来有利于促进国家崛起。提出国家要实现崛起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的假设,创新提出了“国家安全保障力”概念。着重分析了中国在和平崛起进程中所面临的内外几个主要安全问题,重点探讨了和平崛起进程中安全的挑战及其根源。提出“人”是实现国家安全之根本的思想,为此设计了保障国家安全的路径选择。在章节设置上,第一章是和平崛起与国家安全的理论分析,从理论视角分析国家崛起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提出问题,分析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国家安全所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第三章分析了和平崛起进程中由安全问题引起的挑战及其根源。第四章解决问题,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保障国家安全的路径选择,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措施。通过论证分析,总结论就是国家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国家安全,国家崛起既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途径,也是国家实现安全的最终目的。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国际社会上只要有阶级差别得存在、地区发展差别存在、意识形态差别存在,共同安全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如果没有形成,国际社会就会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维护和实现国家安全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责任,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中国在实现崛起进程中既需要团结广大热爱和平的国家,实现合作安全;也需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建设维度来考虑维护国家安全。
董永升[10](2017)在《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色教育基地,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指的是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形成和流传下来的,以纪念地和标志物为文化载体,以其所蕴含的历史精神为文化内涵,而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场所。红色教育基地对加强我国文化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国民爱国情怀有重要价值,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能够有助于弘扬中国革命时期所流传下来的民族精神,能够有助于加强国民凝聚力,能够陶冶民族情操,也有助于加强我国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广泛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和多学科交叉法。首先,通过收集整理与红色教育基地相关的文本文献,从内涵方面对于红色文化及当前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阐释,同时简要论述其价值;另一方面,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于河北省范围内现存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分类,以期更加清晰的把握,同时对当下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和分析。其次,通过调查研究,根据相关结果,借鉴市场营销SWOT分析方法,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地理区位、开发利用现状和后续保护等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当下河北红色教育基地的现实问题。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当前红色教育基地在基地建设、管理、使用、维护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最后,建立在现实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更加充分的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文章着眼点于有效的利用红色资源以提升红色教育基地价值这一主题,力求有所创新。一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文章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掌握红色教育基地的发展现状,借鉴市场营销学的SWOT的分析方法,对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的发展现状实现较为全面的分析。二是研究视角的创新。文章以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探究提升红色教育基地价值的路径,提出实操性较强的相关措施,如:系统宣传红色文化、开发有教育意义的红色产品等。
二、冉庄地道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调查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冉庄地道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调查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使命担当——河北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建设及其发展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业高潮期(1949—1965年) |
二、挫折期(1966—1976年) |
三、缓慢恢复期(1977—1993年) |
四、全面增速期(1994—2012年) |
五、高质量提升期(2013年至今) |
(2)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时代背景 |
(二)现实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评述 |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基本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
(一)基本观点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红色文化及高校德育相关概述 |
一、红色文化相关概述 |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
(二)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
二、高校德育相关概述 |
(一)德育及高校德育的定义 |
(二)高校德育的内容 |
(三)高校德育的重要性 |
三、红色文化在高校德育中应用的价值 |
(一)政治教育价值 |
(二)文明传承价值 |
(三)历史印记价值 |
四、红色文化在高校德育中应用需遵循的原则 |
(一)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三)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
(四)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
第二章 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内容 |
一、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
(一)人物旧址、纪念馆系列 |
(二)革命历史事件遗址、纪念馆系列 |
(三)综合性革命历史博物馆系列 |
(四)墓碑、烈士陵园系列 |
(五)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 |
二、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
(一)内容的多样性 |
(二)传播的广泛性 |
(三)资源的价值性 |
(四)地区的便利性 |
三、研究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必要性 |
(一)保定市红色文化是重温历史的重要财富 |
(二)保定市红色文化是凝聚人心的思想保证 |
(三)保定市红色文化是激励进步的动力源泉 |
四、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意义 |
(一)保定市红色文化为当地高校德育提供生动的教育资源 |
(二)保定市红色文化为当地高校德育提供丰富的教育形式 |
(三)保定市红色文化为当地高校德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
第三章 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的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二、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积极表现 |
(一)保定市部分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情况较好 |
(二)保定市红色文化在部分高校德育中得到一定的应用 |
三、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消极表现 |
(一)关于课程及教材方面的调查分析 |
(二)关于实践及活动方面的调查分析 |
(三)关于校园物质及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调查分析 |
(四)关于社会环境对红色文化传播影响情况的调查分析 |
四、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
(二)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四章 对于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思考 |
一、发挥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实现主体的作用 |
(一)国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 |
(二)学校及教师重视度提升 |
(三)学生的主动参与 |
二、完善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实现机制 |
(一)建立健康的舆论导向机制 |
(二)建立创新发展的激励机制 |
(三)建立完善的反馈评价机制 |
(四)统筹坚实的制度保障机制 |
三、探索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实现路径 |
(一)课程育人,利用高校课程作为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 |
(二)实践育人,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 |
(三)文化育人,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增加红色文化传播度 |
(四)环境育人,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
结语 |
附录1 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的应用情况调查 |
附录2 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访谈提纲 |
附录3 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汇总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阐释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概念 |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性 |
(一)政治性 |
(二)历史性 |
(三)物质性 |
(四)精神性 |
(五)时代性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传统文化资源的辨析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革命文化资源的辨析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的辨析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文化观 |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文化观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考察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初创形成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地位得到确立 |
(二)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者 |
(三)形成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工人农民教育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完善发展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拓展至爱国主义等内容 |
(二)形成以大庆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教育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化拓展 |
(一)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课程体系 |
(三)形成以北京奥运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教育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自觉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全面性得到巩固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形态走向虚实共融 |
(三)形成以斗争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样态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样态 |
(一)红色遗址遗迹类资源 |
(二)红色建筑设施类资源 |
(三)红色人文活动类资源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制度样态 |
(一)正式制度:纲领、决议、政策及法律法规 |
(二)非正式制度: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样态 |
(一)革命精神 |
(二)建设精神 |
(三)改革精神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功能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观念 |
(二)提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精神状态 |
(三)活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行为规范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一)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历史底蕴 |
(二)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性 |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回音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
(一)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内化” |
(二)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外化” |
(三)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反馈” |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境遇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成效 |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红色读物涌现 |
(二)红色文化精品课程开发 |
(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的质量与效益并举 |
(四)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形式多样 |
(五)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继承与创新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困境 |
(一)理念认识的相对片面 |
(二)主体合力的相对不足 |
(三)内容选择的有失偏颇 |
(四)开发方式的相对滞后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困境的归因分析 |
(一)整体观念缺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念认识 |
(二)治理机制缺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合力 |
(三)利益诉求分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选择 |
(四)信息技术限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 |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 |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原则 |
(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
(二)坚持同质性与异质性相统一 |
(三)坚持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统一 |
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主体 |
(一)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个体 |
(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群体 |
三、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 |
(一)传承红色基因 |
(二)发扬红色传统 |
(三)利用红色资源 |
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 |
(一)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向教育资源的有效转化 |
(二)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
五、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典型方式 |
(一)红色文艺创作式开发 |
(二)红色思政课程式开发 |
(三)红色特色活动式开发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4)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概述 |
1.2.1 地道 |
1.2.2 地道战 |
1.2.3 遗址、战争遗址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2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状及价值分析 |
2.1 基本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历史沿革 |
2.1.3 红色背景 |
2.2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状 |
2.2.1 村落风貌和布局 |
2.2.2 建筑及院落 |
2.2.3 地道及工事 |
2.3 冉庄地道战遗址价值分析 |
2.3.1 政治引导价值 |
2.3.2 经济发展价值 |
2.3.3 文化传承价值 |
2.4 本章小结 |
3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状问题分析 |
3.1 物质文化现状问题 |
3.1.1 村落格局逐渐转变 |
3.1.2 传统建筑保护不力 |
3.1.3 地道工事保护不当 |
3.2 非物质文化现状问题 |
3.2.1 老母庙庙会解散 |
3.2.2 哈哈腔趋近失传 |
3.3 其他现状问题 |
3.3.1 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
3.3.2 景区管理秩序混乱 |
3.4 本章小结 |
4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内容与方法 |
4.1 分区保护策略 |
4.2 物质文化保护内容 |
4.2.1 保护村落格局 |
4.2.2 保护传统建筑 |
4.2.3 保护地道工事 |
4.3 非物质文化保护内容 |
4.3.1 老母庙庙会 |
4.3.2 哈哈腔 |
4.4 保障机制 |
4.5 本章小结 |
5 冉庄地道战遗址规划设计方案 |
5.1 规划设计思路和理念 |
5.1.1 规划设计思路 |
5.1.2 规划设计理念 |
5.2 问卷调查分析 |
5.2.1 村民调查问卷分析 |
5.2.2 游客调查问卷分析 |
5.3 规划设计实践 |
5.3.1 规划设计范围 |
5.3.2 规划设计布局 |
5.3.3 功能分区 |
5.3.4 游览线路 |
5.3.5 小品设置 |
5.3.6 导向标识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6.2 论文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河北红色文化及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 |
1.研究的重点、难点 |
2.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
1.广义内涵和狭义内涵 |
2.物质文化层面 |
3.精神文化层面 |
(二)红色文化的特征 |
1.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 |
2.是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文化 |
3.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 |
4.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文化 |
三、河北红色文化的内容 |
(一)红色文化的历史性内容 |
(二)红色文化的精神性内容 |
(三)红色文化的制度性内容 |
(四)红色文学作品 |
四、河北红色文化的优势与实质 |
(一)河北红色文化的优势 |
1.区位优势明显 |
2.广泛的资源分布 |
3.内涵丰富 |
(二)河北红色文化的实质 |
1.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 |
2.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为指南 |
3.以为人民服务为行动纲领 |
五、河北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
(一)政治价值 |
1.有利于培育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
2.有利于培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
(二)经济价值 |
1.有利于带动河北经济发展 |
2.有利于河北革命老区精准扶贫 |
(三)文化价值 |
1.河北文化软实力是重点 |
2.有利于增强河北人民的文化自信 |
(四)社会价值 |
1.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
2.有利于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3.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
六、传承和弘扬河北红色文化的建设性对策 |
(一)建立河北红色文化合理协同联动机制 |
1.政府对红色文化建设的监管强化 |
2.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库作用 |
3.引入社会资源激发市场活力 |
(二)加强河北红色文化开发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
1.科学挖掘河北红色文化资源 |
2.合理整理河北红色文化资源 |
3.创建河北红色文化的品牌优势 |
(三)创新河北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式 |
1.综合运用多种文化传播载体 |
2.打造互联网+红色文化 |
3.加强对网络舆论空间的引导和监管 |
七、结语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河北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2 革命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概述 |
2.1 革命文化的内涵 |
2.1.1 文化的含义 |
2.1.2 革命文化的概念 |
2.1.3 革命文化的内容 |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2.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
2.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2.3 革命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2.3.1 革命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2.3.2 思想政治教育是革命文化的宣传阵地 |
3 河北革命文化的内容及其特点 |
3.1 河北革命文化的内容 |
3.1.1 河北省物质形态革命文化 |
3.1.2 河北省非物质形态革命文化 |
3.2 河北革命文化的特点 |
3.2.1 河北革命文化内容丰富完整 |
3.2.2 河北革命文化具有空间与时间的连贯性 |
3.2.3 河北革命文化知名度高 |
3.3 河北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3.3.1 河北革命文化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思想资源 |
3.3.2 河北革命文化是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途径 |
3.3.3 河北革命文化是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必要环节 |
4 河北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
4.1 当前河北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 |
4.1.1 调研目的 |
4.1.2 调研对象与调研方法 |
4.1.3 调研的基本情况 |
4.2 河北省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取得的成效 |
4.2.1 大学生对革命文化及教育的认可度有所提高 |
4.2.2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所提升 |
4.3 河北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4.3.1 高校学生对河北革命文化的认知度不高 |
4.3.2 高校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及形式单一 |
4.3.3 高校对革命文化资源的运用重理论轻实践 |
5 河北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
5.1 完善河北革命文化教育各环节,提高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 |
5.1.1 将河北革命文化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 |
5.1.2 编写河北革命文化资源特色教材 |
5.1.3 提高教师对革命文化的运用能力 |
5.2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5.2.1 利用案例教学法,深化学生的认知 |
5.2.2 利用榜样示范法,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
5.2.3 利用兴趣小组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5.2.4 利用角色扮演法,提升学生参与感 |
5.3 把革命文化教育纳入实践环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5.3.1 将河北革命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
5.3.2 开展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
5.3.3 在校园营造革命文化氛围,促进革命文化认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7)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以古北口长城抗战战场遗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文化景观的提出及分类 |
1.1.2 战场遗址与文化景观的关系 |
1.1.3 我国战场遗址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的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战场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 |
1.3.2 国内战场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文章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2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基本概念 |
2.1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含义 |
2.1.1 文化景观的含义 |
2.1.2 战场遗址的含义 |
2.1.3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含义 |
2.2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 |
2.2.1 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 |
2.2.2 战场遗址的构成要素 |
2.3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分类 |
2.4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属性 |
2.4.1 文物的不可再生性 |
2.4.2 历史的真实性 |
2.4.3 环境的多重复合性 |
2.5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价值 |
2.5.1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价值 |
2.5.2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价值评估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3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 |
3.1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保护的原则 |
3.1.1 原真性原则 |
3.1.2 系统性保护原则 |
3.1.3 突出特色原则 |
3.1.4 “关联性”原则 |
3.2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保护的对象 |
3.2.1 有形保护对象 |
3.2.2 无形保护对象 |
3.3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保护的方法 |
3.3.1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分级和分类保护 |
3.3.2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措施 |
3.3.3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4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展示利用 |
4.1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展示利用的意义 |
4.1.1 彰显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价值 |
4.1.2 促进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
4.2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展示利用的原则 |
4.2.1 尊重战场遗址的原真性 |
4.2.2 突出特色原则 |
4.2.3 适度开发原则 |
4.3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展示利用的构成要素 |
4.4 战场遗址文化景观展示利用的方法 |
4.4.1 “本体遗址”的展示 |
4.4.2 “精神内涵”的展示 |
4.4.3 “承载物”的展示 |
4.5 本章小结 |
5 古北口长城抗战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 |
5.1 古北口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概况 |
5.1.1 古北口历史、区位概况 |
5.1.2 古北口军事防御体系概况 |
5.1.3 古北口长城抗战概况 |
5.2 古北口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 |
5.2.1 有形构成要素 |
5.2.2 无形构成要素 |
5.3 古北口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典型特征 |
5.3.1 特殊的地理格局 |
5.3.2 独特的营城方式 |
5.3.3 多元文化的共存 |
5.4 古北口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价值 |
5.4.1 价值评估要素 |
5.4.2 古北口长城抗战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价值评估 |
5.5 古北口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 |
5.5.1 保护对象的确定 |
5.5.2 保护方法的确立 |
5.5.3 保护区划的划定 |
5.6 古北口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展示利用 |
5.6.1 军事价值的展示利用 |
5.6.2 纪念、教育价值的展示利用 |
5.6.3 文物价值的展示利用 |
5.6.4 展示分区 |
5.6.5 展示路线 |
5.6.6 展示及服务设施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功能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分析 |
(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功能性质的错位 |
(二)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功能辐射范围相对小 |
(三)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功能影响程度低 |
(四)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功能总体效果不明显 |
(五)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存在一些负功能 |
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发挥的对策 |
(一) 加强红色爱国主义基地的自身建设 |
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场馆和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 |
2. 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规章制度, 加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建设 |
3. 运用大众传媒和网络等现代科技方式, 加大宣传介绍教育基地的力度 |
(二) 政府应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 以自身为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教育基地的投入, 完善管理体制 |
1. 制定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
2. 理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 |
(三) 科学有效地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利用效率 |
1. 引导教育客体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2. 鼓励党政机关、学校等教育主体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
(9)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国家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视角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的基本思路 |
七、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和平崛起与国家安全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崛起与国家安全 |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与国家安全 |
二、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生产力视角分析 |
三、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
第二节 和平崛起与国家安全保障 |
一、国家崛起需要安全保障 |
二、国家安全保障力 |
三、国家崛起与国家安全保障力 |
第三节 和平崛起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 |
一、国家衰落或崛起与安全之间矛盾的两个案例 |
二、国家崛起与保持安全在矛盾中发展 |
三、和平崛起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
第二章 和平崛起进程中的国家安全问题 |
第一节 中国崛起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 |
一、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安全 |
二、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
三、中国崛起引发的安全困境 |
四、国家崛起进程中外部威胁的演变 |
第二节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多变 |
一、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威胁国家安全 |
二、历史问题给国家间安全造成威胁 |
三、陆地争端加剧国家之间的矛盾 |
四、东北亚现实军事威胁依然存在 |
第三节 国家内部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
一、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 |
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引发的社会问题 |
三、文化安全受到威胁 |
四、生态与环境安全受到威胁 |
五、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
第三章 崛起进程中安全问题引起的挑战及其根源 |
第一节 中国崛起打破了国际力量对比的平衡 |
一、全球化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冲击 |
二、中国崛起改变了世界力量结构 |
三、国家实力的变化对国民心理造成的影响 |
第二节 崛起引发的内部主要矛盾 |
一、政治安全受到威胁 |
二、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
三、敏感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
四、环境污染威胁国民生存安全 |
五、内部威胁的发展与演变 |
第三节 内外威胁对国家之间安全影响 |
一、内外两种威胁之间的关系 |
二、两种威胁对国家崛起的影响 |
三、两种威胁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 |
第四节 崛起进程中内外挑战塑造了安全困境 |
一、崛起进程中各类挑战构成安全困境的根源 |
二、传统安全困境与非传统安全困境的叠加 |
三、崛起进程中安全困境的破除 |
第四章 国家崛起进程中安全实现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集聚国家安全保障的强大物质力量 |
一、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
二、实现自主创新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
三、加强军事变革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能力 |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
第二节 培育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力量 |
一、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教育工程 |
二、重塑民族精神在民族精神中注入国家安全的基因 |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认同 |
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安全文化 |
第三节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营造良好地区环境 |
一、“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 |
二、“一带一路”沿线安全隐患及对区域安全影响 |
三、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营造良好周边和地区环境 |
第四节 国家安全保障的全球安全治理 |
一、积极参与国际安全治理保障国际安全 |
二、积极合作共建新型大国关系 |
三、国际安全治理几个关键领域的安全保障 |
四、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后记 |
(10)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的基本问题 |
1.1 红色教育与红色教育基地界定 |
1.1.1 红色教育 |
1.1.2 红色教育基地 |
1.2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的类型 |
1.2.1 按存在形式分类 |
1.2.2 按教育内容分类 |
1.3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的价值 |
1.3.1 教育价值 |
1.3.2 政治价值 |
1.3.3 文化价值 |
1.3.4 经济价值 |
1.4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的重要性 |
1.4.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
1.4.2 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
第2章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发展现状及价值提升的SWOT分析 |
2.1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发展现状分析 |
2.1.1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
2.1.2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宣传现状分析 |
2.1.3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工作队伍现状分析 |
2.2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的SWOT分析 |
2.2.1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的优势分析 |
2.2.2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的劣势分析 |
2.2.3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的机遇分析 |
2.2.4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的挑战分析 |
第3章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的策略分析 |
3.1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的原则 |
3.1.1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
3.1.2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
3.1.3 先进教育与广泛教育相结合 |
3.1.4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
3.2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的机制 |
3.2.1 构建科学的红色基地价值提升的教育体制 |
3.2.2 建立有效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的运行机制 |
3.2.3 完善红色教育价值提升的保障机制 |
3.3 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的方式方法 |
3.3.1 加强展馆基础建设 |
3.3.2 宣传形式多样化 |
3.3.3 深入挖掘革命故事文化内涵 |
3.3.4 创新红色文化表现手法 |
3.3.5 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冉庄地道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调查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使命担当——河北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建设及其发展历程[J]. 李宝才. 文物春秋, 2021(03)
- [2]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D]. 葛广天. 大理大学, 2021(10)
- [3]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D]. 张珊. 西南大学, 2021(01)
- [4]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D]. 刘俊.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河北红色文化及当代价值研究[D]. 刘亚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6]河北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苏丹妹.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7]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以古北口长城抗战战场遗址为例[D]. 应振国.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功能实证研究[J]. 孙芳. 保定学院学报, 2019(02)
- [9]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国家安全研究[D]. 杜刚. 苏州大学, 2018(02)
- [10]河北省红色教育基地价值提升研究[D]. 董永升. 河北大学, 2017(10)
标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论文; 红色文化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政治论文; 地道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