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单端数据进行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徐明阳,刘益青,邢志超,薛嘉慧,朱一鸣[1](2021)在《基于迭代思想的同杆双回线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文中认为同杆双回线间存在较强电磁耦合,特别是零序互感大,使得单间隔配置的线路接地距离保护的故障定位误差较大。现有不直接采集邻线电压电流,而是估算邻线零序电流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邻线零序互感的影响,接地距离保护的故障定位误差难以进一步降低。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牛顿迭代思想的同杆双回线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牛顿迭代法来提高相邻回线零序电流的估算精度,仅利用单回线电气量就能准确地完成接地距离保护的故障定位。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迭代过程中收敛速度快,仅利用单回线电气量就可以消除零序互感的影响,提高了单间隔配置线路接地距离保护的故障定位性能。
郑立,罗世萱,徐琼琼,汪毅[2](2021)在《山区配电线路故障精准定位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山区配电线路以10 kV架空线路为主,由于运行环境恶劣,山区配电线路年平均故障率在百千米10次左右。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线路故障点位置是进一步提升运维检修效率和农村供电可靠性的关键。文章借助北斗授时和行波测距技术研究出一种以架空配电线路沿线杆塔为定位目标的故障定位方法,能准确判断出故障在哪2个杆塔之间。再通过北斗精准定位、机载Lidar扫描、配电线路三维建模、无人机超视距远程控制等技术,开发出了一套山区配电线路故障精准定位系统。系统能直观显示出配电线路故障点的地理位置信息,方便运维人员快速抵达故障点开展线路故障抢修,显着提升了运维检修效率。
杨睿,高红均,李海波,吕小东,刘友波,刘俊勇[3](2021)在《基于稀疏表示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研究》文中认为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的故障定位算法,仅需要少量的故障前后的电压幅值信息,通过故障节点电压方程,重构故障电流向量,根据该向量非零元素的位置来确定网络中发生故障的具体位置。提出了一种重构稀疏向量的求解算法,在定位算法中施加了两类约束条件,缩小了求解空间,为避免约束条件中出现的非线性约束条件造成的求解困难,将原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达到求解目的。IEEE33节点配电系中仿真验证表明:本方法仅需要6个测点便可有效定位故障,并且此方法基本不受故障类型、过渡电阻的影响,还具有强抗噪性。
田锦绣,崔迎春,付昱[4](2021)在《基于VMD-GST的TEO的煤矿供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方法》文中认为煤矿井下供电线路工作环境恶劣,时常发生故障,且存在故障定位的难度大、研究较少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基于VMD-GST的TEO行波故障测距方法,用于煤矿井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首先,提取故障信号,并经K=3层VMD分解,得到波动较大的IMF分量;然后再将选择的IMF分量经广义S变换得到S模矩阵,并采用Teager能量算子法标定波头;最后通过行波测距公式得出故障位置。结果表明,所提故障测距方法于单相接地故障而言,有较高的精度。
鲍建,杨沛豪[5](2021)在《10 kV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文中研究指明10 kV配电线路具有结构复杂、架空线路和分支线路多、沿线负荷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故障精确定位与排查。对此,将线路阻抗故障定位法应用于10 kV配网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定位,利用接地电流、接地电压及相关线路参数来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针对实际测量数据易受过渡电阻影响的问题,通过共轭计算法消除过渡电阻相,使故障定位更加准确。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10 kV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张明一,黎雄,孙元章,徐箭,廖思阳,陆裕富[6](2021)在《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时域反演故障定位方法》文中认为配电网拓扑复杂的情况给故障定位带来挑战,传统的故障定位方法如阻抗法、行波法等均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时域反演故障定位方法用以解决配电网故障定位问题。此方法通过在观测点处获取故障后的暂态电流信号后经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时域反演故障定位方法以最大故障电流信号能量为指标实现故障点的定位。通过对比未使用滤波、高通滤波及自适应滤波3种情况,发现采用自适应滤波滤除工频信号可以达到更高的定位精度。文中设计一种基于宽频电磁传感器的故障定位硬件在环仿真系统,验证所提方法在实际配电网的有效性。
黄威博[7](2021)在《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独立调节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为无源系统供电,并具有谐波水平低、输电方式灵活等优势,且无需无功补偿、无换相失败问题,可应用于灵活输电、异步联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等领域,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然而,由于电压源换流器拓扑的特殊性,直流线路故障时电流上升速度快、峰值大,这与电力电子设备过流能力弱的特点构成矛盾,同时常用的后备保护电流差动保护在速动性上较难满足柔性直流系统要求,且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不能像传统直流输电系统,通过控制触发角来实现故障自清除,因此,柔性直流线路保护与故障处理方法对于提高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开始之时,正是柔性直流技术开始应用于输电系统之时,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在当时的柔性直流工程,以及国内外对其故障特征、保护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以此为起点,本文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稳态运行特征、故障暂态特征出发,研究了柔性直流输电线路的主保护、后备保护方法,故障处理方案,故障测距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熵的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架空线路主保护方法。基于张北四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研究了系统稳态运行特性,详细分析了不同故障的故障机理、故障过程,分析了不同故障暂态特征,为主保护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揭示了双极短路故障、单极接地故障、雷击干扰、雷击故障、区外换流器子模块故障、区外交流侧单相接地故障在时频分布上存在差异的机理,结合小波熵对紊乱信号具有强表征能力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小波熵的主保护方法,解决了不同场景下暂态时域波形相似、难以快速区分的问题。所提保护算法可满足柔性直流系统对主保护3ms动作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动作性能,能有效区分区内故障和区外故障,能准确识别区内不同故障类型。所提保护方法具有优良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抗干扰能力,且不受故障距离、子模块短路故障产生的暂态信号的影响,能适用于多端或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2)提出了基于限流电抗器两端电压六次谐波分量幅值比的后备保护方法。研究了双极短路故障时,不同阶段故障电流的时域、频域特征,揭示了在不同数量桥臂导通情况下,电压、电流六次谐波的产生机理,为保护原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分析了线路等效阻抗随线路长度、频率、短路故障过渡电阻变化的机理,结合限流电抗器对谐波的衰减作用,提出了基于限流电抗器两端电压六次谐波幅值比的后备保护方法。研究了线路长度对所提保护方法的影响,利用测量阻抗容性、感性的特征,通过设置合理的整定值,有效区分故障区段,所提保护方法具有良好的耐受过渡电阻、抗干扰能力。(3)提出了全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Full Bridge MMC,FBMMC)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新型故障处理策略,当发生瞬时性故障时基于FBMMC直流故障穿越机理进行故障清除与恢复,当发生永久性故障时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进行故障测距与检修。结合全桥子模块的导通模式与运行特性,研究了全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控制策略、子模块触发策略。分析了换流器闭锁前、闭锁后直流侧双极短路故障机理、FBMMC故障电流阻断原理,结合FBMMC直流故障穿越特性,提出了直流瞬时性故障清除控制策略。研究了系统永久性故障清除过程中,FBMMC闭锁后故障线路中储存的能量将回馈到换流器子模块电容的机理,解析了故障距离与回馈能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提出了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故障测距方法,从机理上考虑了线路分布参数影响,不受采样频率影响,耐噪声能力强,适用于电缆线路,具有良好的测距精度。
葛磊蛟,刘航旭,顾志成,容春艳[8](2021)在《基于PMU边缘终端的智能配电网台区相间短路故障定位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风光等新能源接入智能配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配电网中的故障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对于智能配电网台区故障定位的速度及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边缘终端的智能配电网台区相间短路故障定位方法,根据相间短路故障的特征,基于图论方法对配电网故障区段进行定位,对相应配电网台区线路进行建模,采用单端相量法对实现故障测距,进一步,对含分支配电网线路的故障定位和故障测距方法进行优化,实现了对智能配电网短路故障的精确定位。通过设置不同位置的相间短路故障,并对故障测距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文中所提出的故障测距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将该算法与其他方法的对比可得,所提出的方法故障测距的误差率较低。
王哲,迟福建,赵志斌,孙阔[9](2021)在《基于行波检测的水电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单相接地故障进行精准定位有利于提高水电配电网供电质量、减少断电造成的损失。为此,针对传统定位方法存在的定位误差大、检测耗时长的问题,设计了基于行波检测的水电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定位过程共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水电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确定发生故障的线路。二是针对行波信号中存在噪声的特性,将行波检测法中的双端法与二进小波变换过程相结合,借助于二进小波变换的消噪作用和异常点定位能力,对单相接地故障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实证结果表明:与传统定位方法相比,利用行波检测方法后的定位误差更小、故障检测时间更短,为水电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及时修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彭华,王文超,朱永利,高卉,李瑞青[10](2021)在《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风电场集电线路单相接地智能测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风电场多分支、混合短线路中难以查找故障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风电场集电线路单相接地智能故障测距方法。首先,读取集电线路首端测量装置的电气量信息。其次,采用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apFFT)相位差校正法构建了风电场单相接地短路时的故障特征集合。然后,归一化风电场集电线路的故障数据,并训练深度学习LSTM神经网络以建立单端故障测距的预测模型。最后,通过LSTM神经网络故障定位器开展准确的故障定位。PSCAD/EMTDC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预测精度高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极限学习机方法,且在不同的故障距离和过渡电阻情况下均可行,适用于风电场集电线路的故障测距。
二、使用单端数据进行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使用单端数据进行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迭代思想的同杆双回线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同杆双回线接地故障的牛顿迭代法 |
2 同杆双回线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
2.1 迭代初值的选取 |
2.2 迭代停止条件 |
3 仿真分析 |
4 结语 |
(2)山区配电线路故障精准定位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方案设计 |
1)绘制山区配网线路空间精准位置图。 |
2)配电线路故障在线监测及精准定位系统。 |
3)配电线路故障在线监测及精准定位系统与无人机融合联动。 |
2 系统关键技术 |
2.1 故障判别 |
2.1.1 小电流接地故障判别 |
2.1.2 电缆主绝缘故障判别 |
2.1.3 电缆护层绝缘故障判别 |
2.2 故障定位 |
2.2.1 双端行波测距原理 |
2.2.2 以杆塔为基础的定位计算方法 |
2.3 北斗授时同步 |
1)时钟同步功能。 |
2)自动告警功能。 |
3)配置管理功能。 |
4)状态监测及自诊断功能。 |
5)安全管理功能。 |
3 系统应用效果 |
3.1 试点应用 |
3.2 应用分析 |
4 结语 |
(3)基于稀疏表示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稀疏向量表示故障 |
1.1 节点处故障的稀疏表示 |
1.2 节点间故障的稀疏表示 |
2 故障节点电压方程 |
3 故障定位数学模型 |
3.1 基于故障指示器的故障电流结构约束 |
3.2 基于配电网拓扑结构的故障电流结构约束 |
3.3 故障定位算法 |
3.4 故障定位步骤 |
4 仿真验证与分析 |
4.1 故障类型、过渡电阻的影响 |
4.2 噪声影响 |
4.3 测点分布对于故障定位的影响 |
4.4 测点个数对于故障定位的影响 |
4.5 考虑结构约束算法与传统算法对比 |
5 结论 |
(5)10 kV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故障分析 |
3 阻抗测距数学模型 |
4 过渡电阻的消除 |
5 仿真分析 |
6 结束语 |
(6)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时域反演故障定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时域反演故障定位方法 |
2 自适应滤波算法 |
3 精确故障定位 |
4 硬件在环仿真 |
5 结论 |
(7)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研究现状 |
1.2.2 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
1.2.3 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
2 基于小波熵的MMC-HVDC系统线路主保护方法 |
2.1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
2.1.1 基于MMC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工作原理 |
2.1.2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稳态运行特性 |
2.2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特性分析 |
2.2.1 半桥型MMC双极短路故障 |
2.2.2 半桥型MMC单极接地故障 |
2.2.3 故障仿真 |
2.3 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
2.3.1 系统结构 |
2.3.2 双极短路故障 |
2.3.3 单极接地故障 |
2.3.4 雷击干扰与雷击故障 |
2.3.5 区外故障 |
2.4 基于小波熵方法的暂态信号特征提取 |
2.4.1 小波熵定义 |
2.4.2 不同故障暂态的频谱差异分析 |
2.4.3 不同暂态特征的小波熵分析 |
2.4.4 故障距离对小波熵特征的影响分析 |
2.4.5 过渡电阻对小波熵特征的影响分析 |
2.4.6 故障时刻对小波熵特征的影响分析 |
2.5 保护方法 |
2.5.1 启动判据 |
2.5.2 区内外故障判据 |
2.5.3 双极短路故障判据 |
2.5.4 单极接地故障、雷击干扰和雷击故障的识别方法 |
2.5.5 保护方案流程图 |
2.6 仿真验证与分析 |
2.6.1 不同故障的保护动作结果 |
2.6.2 不同子模块故障数量的影响 |
2.6.3 不同过渡电阻的影响 |
2.6.4 不同故障距离的影响 |
2.6.5 不同噪声的影响 |
2.6.6 方法对比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3 基于六次谐波的MMC-HVDC输电线路后备保护方法 |
3.1 故障频域特性分析 |
3.1.1 故障电流频段分布特征 |
3.1.2 六次谐波分量分析 |
3.2 区内外故障六次谐波差异分析 |
3.2.1 理论分析 |
3.2.2 仿真分析 |
3.3 保护方法 |
3.3.1 启动元件 |
3.3.2 双极故障判据 |
3.3.3 区内、区外故障判据 |
3.3.4 保护方法流程 |
3.4 线路长度对保护方法的影响 |
3.4.1 理论分析 |
3.4.2 仿真验证 |
3.4.3 保护适用场景 |
3.5 保护算法性能分析 |
3.5.1 过渡电阻对保护的影响 |
3.5.2 噪声干扰对保护的影响 |
3.5.3 单极接地故障 |
3.5.4 交流侧故障 |
3.5.5 方法对比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FBMMC直流故障处理策略与能量守恒测距方法 |
4.1 FBMMC拓扑及控制策略 |
4.1.1 FBMMC拓扑及工作原理 |
4.1.2 FBMMC调制方式及控制策略 |
4.1.3 FBMMC运行特性 |
4.2 FBMMC直流故障机理及故障清除策略 |
4.2.1 FBMMC直流故障机理 |
4.2.2 FBMMC故障清除控制策略 |
4.3 瞬时性故障处理策略仿真验证 |
4.4 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永久性故障测距方法 |
4.4.1 测距方法原理分析 |
4.4.2 测距方法实现 |
4.5 测距算法性能分析 |
4.5.1 采样频率对测距方法的影响 |
4.5.2 与R-L等效模型对比 |
4.5.3 考虑噪声影响的分析 |
4.6 测距算法在电缆线路中的适用性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基于PMU边缘终端的智能配电网台区相间短路故障定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PMU边缘终端 |
2 智能配电网台区相间短路故障定位 |
2.1 基于图论的故障定位方法 |
2.1.1 配电网拓扑图等效 |
2.1.2 故障信息矩阵 |
2.1.3 故障定位矩阵 |
2.2 单端相量测量法 |
3 故障定位与测距算法优化 |
3.1 故障定位算法优化 |
3.2 故障测距算法优化 |
4 仿真分析 |
4.1 无支路配电网线路相间短路故障 |
4.2 含支路配电网线路相间短路故障 |
5 结语 |
(9)基于行波检测的水电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 定位方法设计 |
1.1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 |
1.2 故障准确定位 |
1.2.1 双端测距定位 |
1.2.2 二进小波变换与行波故障定位 |
2 实例分析 |
2.1 仿真环境及方法设计 |
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 |
(10)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风电场集电线路单相接地智能测距(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apFFT相位差频谱校正 |
2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风电场故障测距 |
2.1 LSTM神经网络 |
2.2 LSTM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 |
2.3 风电场故障LSTM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设计 |
2.3.1 风电场故障信号特征提取 |
2.3.2 故障数据归一化 |
2.3.3 LSTM神经网络预测超参数选择 |
3 算例仿真验证 |
3.1 LSTM神经网络故障距离预测准确性的验证 |
3.2 神经网络智能算法之间的比较验证 |
4 结论 |
四、使用单端数据进行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迭代思想的同杆双回线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J]. 徐明阳,刘益青,邢志超,薛嘉慧,朱一鸣. 山东电力技术, 2021(10)
- [2]山区配电线路故障精准定位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 郑立,罗世萱,徐琼琼,汪毅.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1(10)
- [3]基于稀疏表示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研究[J]. 杨睿,高红均,李海波,吕小东,刘友波,刘俊勇. 智慧电力, 2021(10)
- [4]基于VMD-GST的TEO的煤矿供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方法[J]. 田锦绣,崔迎春,付昱. 机电工程技术, 2021(10)
- [5]10 kV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J]. 鲍建,杨沛豪. 上海电气技术, 2021(03)
- [6]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时域反演故障定位方法[J]. 张明一,黎雄,孙元章,徐箭,廖思阳,陆裕富.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1(10)
- [7]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研究[D]. 黄威博.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8]基于PMU边缘终端的智能配电网台区相间短路故障定位方法[J]. 葛磊蛟,刘航旭,顾志成,容春艳. 湖北电力, 2021(04)
- [9]基于行波检测的水电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J]. 王哲,迟福建,赵志斌,孙阔. 电气传动, 2021(16)
- [10]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风电场集电线路单相接地智能测距[J]. 彭华,王文超,朱永利,高卉,李瑞青.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1(16)
标签:单相接地故障论文; 大数据论文;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论文; 接地系统论文; 接地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