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肺的断层影像解剖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毋鹏[1](2021)在《犬胸腹部MRI、CT与断层解剖比较分析及其参考图谱创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迅速,新兴的医疗技术层出不穷。MRI和CT作为高端影像技术,代表了未来宠物诊断技术的新方向。为此作者在2019年5~9月对我国部分城市进行了走访调研,了解各宠物医院在MRI和CT技术上的应用情况。本次调研统计了现有宠物医院MRI和CT的数量、安装时间、品牌、月病例量等一些基本信息,了解了近几年我国MRI和CT在宠物医院的发展状况及所面临的问题。由于MRI和CT在我国刚兴起不久,绝大多数宠物医院缺少相关影像专业人才,技术不成熟,参考资料奇缺,少有犬猫等宠物的断层解剖图谱和影像解剖参考图谱,导致影像科医师判读困难。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们特安排了四部分试验,以求丰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影像参考图谱。1.犬胸腹部CT平扫:本试验用32排螺旋CT对实验犬胸腹部进行了平扫,选择胸部肺窗图片18张,纵膈窗图片16张,腹窗图片13张,对每张图片进行较详细的标注,并创建了相应的参考图谱。胸腹部图像会受到呼吸运动、心跳、肠管蠕动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伪影,对图片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但胸腹部大的气管,血管,肌肉,骨骼等组织可以较为清晰的分辨,不影响判读,但还有提升空间。2.犬胸腹部MRI平扫:本试验用0.3T永磁型MRI对犬胸腹部分别进行了平扫,挑选胸部横断位T1WI图像11张,T2WI图像11张,矢状位T1WI图像1张,T2WI图像1张,冠状位T1WI图像2张,T2WI图像2张;腹部横断位T1WI图像13张,T2WI图像13张,矢状位T1WI图像3张,T2WI图像3张,冠状位T1WI图像1张,T2WI图像1张,对每一张图片进行较详细的标注,并创建了相应的参考图谱。同CT 一样,MRI也会受到胸腹部运动伪影的影响,不会影响判读,但MRI的软组织分辨率更好,血管,肌肉,脂肪组织显示更加清晰,胸椎,棘突等骨骼组织分辨不如CT。相信随着硬件设备的发展,成像效果会得到很好地改善。3.犬胸腹部断层解剖:本试验对同一条实验犬施行安乐死,经福尔马林灌注后冷冻成型,再将制作好的模型胸腹部用带锯锯成0.5cm的切片,锯条方向垂直于脊柱。将锯好的切片进行表面清理,然后用双氧水进行漂洗,增加各组织之间的对比度。由于不可避免的误差,每个切面的效果不尽相同,特精选出代表性的切面26张进行了标注,并创建了相应的参考图谱。胸腹部较大的组织器官均可以清晰分辨,切片时的组织丢失或者切片后血管收缩会使部分小的血管和小器官难以辨认,还有提升空间。4.犬胸腹部断层解剖与影像解剖的比较:本实验选择同一条实验犬同一部位的断层解剖图像、CT图像和MRI(T1和T2序列)图像进行了比较,初步建立了比较图谱。由于拍摄CT、MRI和制作断层解剖切片的时间不同,以及拍摄时摆位误差等原因,相同解剖位置可能会出现部分切片形状、大小差异,但组织结构差异不大。除了一些小血管和小器官的细节外,解剖切片上胸腹部的大部分骨骼和软组织结构都可以在匹配的影像图像上找到。本次试验建立的图谱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提升胸腹部疾病的诊断率。实验涉及较多的胸腹部组织解剖结构,在临床实践和应用中具有较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张嘉文[2](2021)在《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胸腔镜系统及其相关配套的手术器械也得以发展迅速。胸腔镜走过了一个由普清到高清,从高清到3D,从3D到裸眼3D的进程,截止至今裸眼3D胸腔镜技术已经应用到临床中。本论文对应用裸眼3D胸腔镜术式与常规胸腔镜术式进行肺占位性病变切除的对比研究旨在找到裸眼3D胸腔镜的优势,针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钉仓使用数量、复发率、肺段切除范围、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在院所需时间等关键指标来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自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的胸外科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由于两个组别的手术术式相同,只存在着胸腔镜仪器不同的问题,所以两组患者均执行非插管麻醉,手术中实施健肺通气,其中研究组使用裸眼3D胸腔镜,对照组使用普通胸腔镜,两组患者均在同一个麻醉师,同一个术者配合下进行手术。在术中记录观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钉仓使用情况、肺段切除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患者引流时间、胸腔引流量,组织病理学结果,患者术后在院所需时间,用于对比研究。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裸眼3D胸腔镜技术对比常规胸腔镜手术它有效的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节省了术中钉仓的使用、缓解了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降低了术后在院所需时间,术后恢复顺利,无重大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即最大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术前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顺利出院。术后及随访3个月期间均无出血、肺不张、胸腔包裹性积液、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等并发症,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转移情况。结论:裸眼3D胸腔镜技术对比常规胸腔镜手术其在术中出血量、术中钉仓的使用、术后在院所需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FEV1/术前FEV1(%)比较等方面均有着一定的优势。
周一平[3](2021)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预测》文中认为目的:评估治疗前18F-FDG PET/CT代谢参数是否可以预测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伽马刀)的疗效。方法:我们收集了2017年至2019年在我院进行体部伽玛刀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经过整理入组资料齐全、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50例,其中T1患者14例,T2患者36例。采集患者的姓名、年龄、病理类型、分期等基本信息;收集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的各项代谢参数,并通过ROC曲线确定SUVmax、MTV、TLG预测疗效的最佳截断值,并以该截断值进行SUVmax、MTV、TLG高低分组;采用伽玛刀治疗的剂量分割模式分别为:中央型肺癌剂量:3-4Gy/F×10-20F;周围型肺癌剂量:5Gy/F×10-14F、7-9Gy/F×8-10F,每周治疗5次;采用50%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之后,根据要求进行随访记录,统计分析治疗结束后3月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以及1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 LCR)。结果:(1)治疗3个月的有效率为66%;1年局部控制率为84%。(2)SUVmax预测疗效的截断值为16.1(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SUVmax、MTV、TLG和T分期均可预测放疗近期疗效(P=0.01、P=0.01、P=0.09、P=0.03),SUVmax、MTV、TLG可以预测1年局部控制率(P=0.09、P=0.07、P=0.48)。多因素分析显示:SUVmax是预测近期疗效的重要因素(P=0.014),SUVmax≥16.1患者与SUVmax<16.1患者相比,前者放疗有效率是后者的0.632倍。而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并不能预测1年的局部控制率。结论:(1)伽玛刀治疗早期肺癌的短期及局部控制率较高;(2)SUVmax预测近期疗效的最佳截断值为16.1;(3)治疗前SUVmax可以预测接受SBRT的早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4)治疗前18F-FDG PET/CT各代谢参数无法预测接受SBRT的NSCLC患者的1年局部控制率;(5)通过治疗前SUVmax对近期疗效的预测,可以筛选出虽然处于疾病早期,但恶性较高、易出现复发的患者,对该部分患者行辅助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预后。
李晓岚[4](2021)在《人工智能、PET/CT对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拟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PET/CT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其对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的差异,评价不同方法对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之间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肺结节多学科会诊中心就诊,诊断为肺结节并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明确的患者中的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胸部CT检查并经人工智能分析、PET/CT检查,将人工智能分析、PET/CT诊断的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其诊断的一致性,并与高分辨胸部CT下影像学特征诊断、MDT会诊结果相比较,绘制不同诊断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分析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以及曲线下面积(AUC)等的差异。应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4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人工智能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对比进行分析,Kappa值为0.571,其诊断的敏感度:91.4%,特异度:75.0%,准确率:89.4%,阳性预测值:96.4%,阴性预测值:54.5%,AUC为0.8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PET/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对比进行分析,Kappa值为0.404,其诊断的敏感度:82.8%,特异度:75.0%,准确率:81.8%,阳性预测值:96.0%,阴性预测值:37.5%,AUC:0.78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高分辨胸部CT下影像学特征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对比进行分析,Kappa值为0.415,其诊断的敏感度:87.9%、特异度:62.5%,准确率:84.4%,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41.7%,AUC:0.75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MDT诊断意见相比术后病理对比进行分析,Kappa值为0.798,其诊断的的敏感度:96.6%、特异度:87.5%,准确率:95.5%,阳性预测值:98.2%,阴性预测值:77.8%,AUC:0.92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人工智能与PET/CT联合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对比进行分析,Kappa值为0.615,其诊断的敏感度:93.1%,特异度:75.0%,准确率:90.9%,阳性预测值:96.4%,阴性预测值:60.0%,AUC:0.84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PET/CT与影像学特征相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对比进行分析,Kappa值为0.486,其诊断的敏感度:91.4%,特异度:62.5%,准确率:87.9%,阳性预测值:94.6%,阴性预测值:50.0%,AUC:0.76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7.PET/CT、人工智能、影像学特征三者相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对比进行分析,Kappa值为0.681,其诊断的敏感度:98.3%,特异度:62.5%,准确率:93.9%,阳性预测值:95.0%,阴性预测值:83.3%,AUC:0.80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胸部CT影像的人工智能分析对肺结节性质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且相较于PET/CT、影像学特征,在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但其与MDT诊断意见相比,MDT诊断意见则价值更高。2.PET/CT对肺结节性质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且与高分辨胸部CT下影像学特征相比较,两者在恶性肺结节诊断中各有优势。但与人工智能、MDT诊断意见相比较,人工智能、MDT诊断意见则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3.综合单独及联合诊断方法,诊断效能最高的为MDT会诊意见,其次为AI联合PET/CT、AI、AI联合PET/CT联合影像学特征,接下来为PET/CT、PET/CT联合影像学特征、影像学特征单独应用。诊断敏感度最高的为AI联合PET/CT联合影像学特征,其次为是MDT诊断意见、AI联合PET/CT,接下来为AI、PET/CT联合影像学特征、影像学特征、PET/CT单独应用。诊断特异度最高的为MDT会诊意见,其次为AI联合PET/CT及AI、PET/CT单独应用,接下来为AI联合PET/CT联合影像学特征、影像学特征联合PET/CT及影像学特征单独应用。
叶春林[5](2020)在《3D-CTBA技术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评估术前CT三维重建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解剖结构、解剖变异识别的有效性、准确性,并就本中心发现解剖学变异病例进行报道。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胸外科临床收治并接受机器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肺部小结节患者,按照随机分为两组:重建组和非重建组。其中,重建组患者术前行CT三维重建并进行虚拟规划手术方案,非重建组则未行CT三维重建。观察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对比总结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胸管留置时间,评价3D-CTBA技术对解剖性肺段切除患者的围术期影响。结果:总共纳入55例患者,其中重建组30例,非重建组25例。两组患者均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无中转开胸。重建组在年龄,性别,结节直径大小、部位,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与非重建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胸管时间等方面则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中探查所见,术前CT三维重建模型可精准识别肺动脉99.3%(142/143)、肺静脉98.39%(122/124)、支气管100%(144/144)的分支。未重建出来的动脉分支为右肺上叶后段亚段分支血管,静脉为右肺上叶尖后段、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的亚段分支血管,且血管直径均≤1.5mm。术前准确发现纵隔型舌段动脉6例,中心静脉缺失7例,少见的解剖结构变异2例,1例为右上肺尖段气管单独由右主支气管发出;另外1例患者为右肺下叶基底段气管、血管存在变异。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晰展示肺动静脉、支气管的解剖学形态的变异,可以显着提高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围术期的手术疗效及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同时,CT三维重建也作为分析肺内解剖结构的一种有效方式。
王黎彬[6](2019)在《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胸心外科87例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共87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性25例,占28.74%,女性62例,占71.26%。年龄24-79岁,平均60.81±12.14岁。≥65岁36例,占41.38%,<65岁51例,占58.62%。肺部小结节或磨玻璃样影直径大小为0.6-2.0cm,平均1.32±0.28cm。0期20例,占22.99%,I期55例,占77.01%。分两组: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组(42例)与非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组(45例)。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组:运用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非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组:按照常规实施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疗效,探讨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术中无中转开胸病例。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组在年龄、性别、肺部小结节或磨玻璃样影的部位、肺部小结节或磨玻璃样影的直径大小、合并严重并发症个数与非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组数、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非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术期疗效显着,可提高手术的准确率和安全性。
漆欢[7](2019)在《孤立性肺小结节及微小结节恶性概率的预测模型初探》文中认为目的:原发性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可达70%-90%,而进展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4.2%[1-3]。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是指被充气肺组织完全包绕的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球体致密影,不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不张和胸腔积液等表现。《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又按照结节大小,将直径<5 mm的肺结节定义为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的肺结节定义为肺小结节。随着现代低剂量高分辨螺旋CT的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SPN特别是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良恶性鉴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往肺小结节的良恶性判断主要来自于医生的主观经验,而对于肺小结节和肺微小结节恶性概率客观预测数据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肺小结节和肺微小结节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初步建立孤立性肺小结节和肺微小结节恶性概率的临床预测数据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了 2018年0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初筛为SPN,且直径≤10mm,并经手术取得病理报告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完善临床危险因素的信息采集。剔除其中失联者及信息不完善者,最终获取病例301例。由2位经验丰富的呼吸科医师以随机顺序进行独立阅片,记录肺小结节的CT影像学良恶性征象并结合相应病历的临床诊断信息综合分析,若对结果描述有异议,则请第3人予以评价。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独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者,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肺小结节和肺微小结节恶性概率的预测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价预测模型的校准能力。将预测模型与传统的梅奥模型进行比较,诊断预测能力采用ROC曲线评估对比。按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301例肺小结节和肺微小结节患者,其中术后病理提示为恶性SPN共209例,良性SPN共92例。手术阳性率69.4%,阴性率为30.6%。2、与肺小结节及肺微小结节恶性概率较高相关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01)、吸烟(P<0.001)、恶性肿瘤史(P<0.05)、毛刺征(P<0.05)、位置(P<0.05)、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P<0.001)、家族恶性肿瘤史(P<0.001)、结节密度(P<0.001)、直径(P<0.05)、体积(P<0.001)与肺小结节及肺微小结节恶性概率较高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值为4.522)、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OR值为5.818)、家族恶性肿瘤史(OR值为51.836)、结节密度为部分实性(OR值为46.694)、结节密度为纯磨玻璃(OR值为7.486),体积越大(100-300mm3的OR值为12.090,>300mm3的OR值为16.025)均为肺小结节与肺微小结节恶性概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通过变量筛选,最终模型包括吸烟、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家族恶性肿瘤史、结节密度、体积大小等5个变量,以此建立肺小结节与肺微小结节恶性概率的二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价预测模型的校准能力。结果显示,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中,x2=6.813,P=0.557>0.05,提示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4、将每例患者的信息带入预测模型与梅奥模型对比,绘制ROC曲线比较。梅奥模型AUC曲线下面积为0.581,截断值为0.054,敏感度为62.2%,特异度为53.3%;AUC曲线下面积为0.977,截断值为0.812,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97.8%。预测模型AUC曲线下面积大于梅奥模型AUC曲线下面积,说明本预测数据模型对于肺小结节及肺微小结节恶性概率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1、吸烟、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有家族恶性肿瘤史、结节密度为部分实性或纯磨玻璃、体积越大是肺小结节与肺微小结节恶性概率较高的独立危险因素。2、构建的二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可以预测CT初筛结果为肺小结节和肺微小结节患者的SPN恶性概率,有助于对SPN中的肺小结节和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辅助诊断价值。3、构建的二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相对于传统梅奥模型,在诊断SPN中的肺小结节和肺微小结节恶性概率方面,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王黎彬,戚维波[8](2019)在《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指出目前基于医学影像学的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发展迅速,在解剖结构复杂且具有个体化差异的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提供患者直观、准确的肺部肿瘤的形态特点、毗邻结构的空间关系,透视肺段支气管及血管的汇合方式、走行及变异情况等信息,为术前评估患者病情、模拟肺段切除及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影像导航等提供帮助;同时,有助于增强胸外科医师对肺段解剖和三维影像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提高手术准确率和安全性。
唐震[9](2018)在《基于CT视角的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围手术期影像解剖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主要发生在老年,局限于肺部,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为慢性进行性致纤维化的间质性肺病。由于其自然病程不能逆转、现有的药物治疗不理想,该病患者预后较差。而肺移植手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IPF的唯一有效手段。在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围手术期,患者胸部的相关组织器官(包括自体肺脏、肺动脉、主动脉、心脏、胸腔以及植入肺脏等等)发生着一系列变化,这些组织器官的内部结构、组织形态、大小位置、生理功能的改变和对移植状态下机体的调适能力,往往影响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因此,只有准确了解、及时掌握肺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相关组织器官的状况,才能有效地开展临床诊疗、改善患者预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raphy,CT)尤其是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HRCT),具有无创便捷、检查时间短、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高、显示人体解剖结构能力强等特点。本研究以CT为基本视角,对IPF患者肺移植手术前后胸部有关组织器官进行影像解剖学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IPF患者肺移植围手术期的胸部脏器结构功能变化,同时进一步了解CT对于诊断和评估该类患者的价值与作用。方法: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间,按标准遴选出接受肺移植手术治疗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30例。在手术前后分别对30例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检查,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还进行了肺动脉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运用影像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建和分析诊断,并测量肺动脉干、升主动脉、胸主动脉等直径、心脏左右径线以及胸廓横径。同时,测量患者手术前后肺动脉平均压。重点研究肺移植围手术期胸部CT影像解剖学表现,以及手术前后胸廓、心脏、肺动脉干等CT影像变化、肺动脉压变化和术后生存率情况。结果:1.术前胸部CT影像具有IPF肺部典型阳性征象(如:蜂窝改变、小叶间隔增厚、牵引性支气管扩张、网状线等等),且分布具有一定特点(主要分布于自胸膜下、肺基底部,并逐步发展至弥漫性肺内病变)。2.术后胸部CT影像呈现胸部手术后的非特异性阳性征象(需与临床、实验室检查结合)。3.肺动脉干直径与肺动脉压存在直线正相关,术后肺动脉压、肺动脉干直径均较术前变小。4、术后CT心胸比例、胸廓横径较术前变小。5、在本次研究中,单侧肺移植一年内生存率高于双侧肺移植。结论:1、CT对肺移植手术治疗IPF患者的明确诊断、术前评估、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价值。2、对肺移植围手术期的IPF患者,CT不仅可以了解其移植肺工作状态,而且可通过手术前后影像解剖学直观对照,了解自体组织器官(未移植侧肺脏、肺动脉、心脏、胸廓等)解剖结构、功能运动状态。3、CT肺动脉干直径(MPAD)测量,有助于对IPF患者合并的肺动脉高压情况进行无创性评价,对患者诊疗具有价值。
张权[10](2018)在《基于CT影像的左心室图像分割与PA/VSD患者手术方案选择的研究》文中认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是一种复杂先心病。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对PA/VSD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受临床医生经验的限制。为使PA/VSD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机会,本文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患者手术方案预测模型,辅助医生术前设计手术方案。左心室容积常作为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临床医生常据此评估心脏功能并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基于CT影像设计了左心室的分割算法,分割左心室并给出了准确可靠的分割结果,来辅助医生准确地评估心脏功能。本文主要包含两个工作:工作一,关于PA/VSD患者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手术方案预测模型的研究。第一步,本文统计了109例PA/VSD患者病例及其生理参数,分别为I型32例,II型29例,III型48例,手术方案分别采用补片、下拉、心包卷。第二步,利用3D-Slicer分割PA/VSD患者CT影像中的侧枝血管、肺动脉、主动脉,获得心脏血管模型,之后利用VMTK库提取已分割血管的中心线,得到关于中心线的5种特征。第三步,统计PA/VSD患者临床实践医学诊断特征19种与中心线特征5种,统计每例患者所采用手术方案。第四步,借助4种分类模型,基于临床实践诊断特征建立手术方案预测模型,基于包含中心线的诊断特征建立手术方案预测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工作二,基于CT影像设计了左心室的分割算法。第一步,采集了14例先心病患者的胸部CT影像数据。第二步,考虑到CT切片间影像解剖结构的连续性,提出基于轮廓约束利用水平集方法分割左心室,利用已分割目标轮廓保证下层分割结果的准确性,提出具有边界收缩功能的收缩模型和具有边界生长功能的生长模型,其中,水平集方法保留了连续且光滑的边界。第三步,使用经典的区域生长算法和距离正则化DRLSE模型与本文mDRLSE算法连续分割14例患者左心室切片,进行分割稳定性和准确率的比较,之后将左心室边界分为清晰、模糊、缺失三种情况,利用C-V模型和DRLSE模型与本文算法同时分割边界模糊和缺失的左心室并比较。结果表明,使用Decision Forest分类模型,选择包含中心线特征的医学诊断特征,手术方案预测模型的准确率为最高72.83%。中心线特征结合临床实践特征提高了模型的准确率,将更好辅助医生进行术前手术方案预测设计。根据Dice指数,连续分割14例患者左心室切片,区域生长算法和DRLSE算法与本文mDRLSE算法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8.02%、86.34%、92.64%,表明本文提出的左心室分割算法分割准确率高于另外两种算法。
二、正常肺的断层影像解剖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常肺的断层影像解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犬胸腹部MRI、CT与断层解剖比较分析及其参考图谱创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犬胸部主要组织器官生理解剖 |
1.1 气管 |
1.2 肺 |
1.3 纵膈 |
1.4 心脏 |
1.5 脉管 |
2 犬腹部主要组织器官生理解剖 |
2.1 肝脏 |
2.2 胃 |
2.3 胰脏 |
2.4 胆囊 |
2.5 脾脏 |
2.6 肾脏 |
2.7 脉管 |
3 MRI在宠物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
3.1 MRI的发展进程 |
3.2 MRI设备 |
3.2.1 磁体 |
3.2.2 梯度磁场 |
3.2.3 射频系统 |
3.2.4 计算机及数据处理系统 |
3.3 MRI成像原理 |
3.3.1 质子在磁共振成像中的作用 |
3.3.2 纵向磁化 |
3.3.3 横向磁化 |
3.3.4 共振 |
3.3.5 激励与驰豫 |
3.3.6 MR信号 |
3.4 MRI的成像序列 |
3.4.1 自旋回波序列(SE) |
3.4.2 梯度回波序列(GRE) |
3.4.3 反转恢复序列(IR) |
3.4.4 回波平面成像序列(EPI) |
3.5 MRI的主要参数 |
3.5.1 脉冲序列 |
3.5.2 相位 |
3.5.3 重复时间(TR) |
3.5.4 回波时间(TE) |
3.5.5 信噪比(SNR) |
3.6 MRI的临床应用 |
3.6.1 MRI的临床适应症 |
3.6.2MRI在胸部的应用 |
3.6.3 MRI在腹部的应用 |
3.7 MRI技术的新发展 |
3.7.1 弥散加权成像(DWI) |
3.7.2 弥散张量成像(DTI) |
3.7.3 磁共振灌注成像(PWI) |
3.7.4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 |
3.7.5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
4 CT在宠物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
4.1 CT的基本原理 |
4.2 CT设备 |
4.2.1 X线发生装置 |
4.2.2 X线接收装置 |
4.2.3 机械运动装置 |
4.2.4 计算机设备 |
4.2.5 图像显示及存储装置 |
4.2.6 工作站 |
4.3 CT在宠物临床上的应用 |
4.3.1 平扫 |
4.3.2 增强扫描 |
4.3.3 造影扫描 |
4.3.4 薄层扫描 |
4.3.5 重迭扫描 |
4.3.6 靶区CT扫描 |
4.3.7 高分辨率CT扫描 |
4.3.8 延迟扫描 |
4.3.9 三位图像重建 |
4.4 CT在胸部的应用 |
4.5 CT在腹部的应用 |
第二章 宠物MRI和CT临床应用的调研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调研时间 |
1.2 调研地点 |
1.3 调研方式 |
1.4 调研内容 |
2 调研结果 |
2.1 北京地区调研结果 |
2.2 上海地区调研结果 |
2.3 广州地区调研结果 |
2.4 深圳地区调研结果 |
2.5 成都地区调研结果 |
2.6 杭州地区调研结果 |
2.7 南京地区调研结果 |
2.8 其他地区调研结果 |
2.9 病例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统计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果 |
4.2 讨论 |
第三章 犬胸腹部CT影像学参考图谱创建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药品 |
1.3 拍摄步骤 |
1.3.1 拍摄前准备 |
1.3.2 麻醉前准备 |
1.3.3 麻醉 |
1.3.4 拍摄方案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拍摄结果 |
2.1.1 胸部CT肺窗图像颅侧观 |
2.1.2 胸部CT纵膈窗图像颅侧观 |
2.1.3 腹部CT图像颅侧观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犬胸腹部MRI影像学参考图谱创建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药品 |
1.3 拍摄步骤 |
1.3.1 拍摄前准备 |
1.3.2 麻醉前准备 |
1.3.3 麻醉 |
1.3.4 拍摄方案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拍摄结果 |
2.1.1 胸部横断位MRI图像尾侧观 |
2.1.2 胸部矢状位MRI图像左侧观 |
2.1.3 胸部冠状位MRI图像腹侧观 |
2.1.4 腹部MRI横断位图像颅侧观 |
2.1.5 腹部MRI矢状位图像左侧观 |
2.1.6 腹部MRI冠状位图像腹侧观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犬胸腹部实体断层解剖图谱的创建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拍摄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结果 |
2.1.1 犬胸腹部断层解剖切片颅侧观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犬胸腹部CT、MRI及断层图谱的比较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结果 |
3 结论与讨论 |
全文总结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2)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胸腔镜外科发展的历史回顾 |
1.2 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领域的应用 |
1.2.1 胸腔镜在肺部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
1.2.2 胸腔镜在食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
1.2.3 胸腔镜在纵隔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
1.2.4 胸腔镜在胸壁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
1.2.5 胸腔镜在胸部外伤手术中的应用 |
1.2.6 胸腔镜其他胸部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
1.3 人体肺部解剖 |
1.3.1 肺的体表投影 |
1.3.2 肺 |
1.3.4 肺的血管 |
1.3.5 肺的神经 |
1.3.6 肺的淋巴引流 |
1.3.7 肺的淋巴结 |
1.3.8 纵隔淋巴结群 |
1.4 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进展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临床病例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观察指标 |
2.2 研究方法 |
2.2.1 术前布置 |
2.2.2 设备及人员 |
2.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手术时间比较 |
3.2 术中出血量比较 |
3.3 术中钉仓使用量比较 |
3.4 引流时间及胸腔引流量比较 |
3.5 术后在院所需时间和术后FEV1/术前FEV1(%)比较 |
3.6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3.7 具体肺段切除分布 |
3.8 术后病理学情况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18)F-FDG PET/CT在NSCLC放疗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人工智能、PET/CT对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诊断方法 |
2.1 工智能分析诊断方法 |
2.2 PET/CT诊断方法 |
2.3 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 |
2.4 多学科团队协作(MDT)诊断方法 |
2.5 病理诊断方法 |
3.资料采集及处理 |
3.1 资料采集内容 |
3.2 资料处理 |
3.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一般资料 |
2.AI、PET/CT对于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对比 |
3.影像学特征、多学科团队协作(MDT)诊断意见对于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对比 |
4.人工智能与PET/CT联合、影像学特征与PET/CT联合诊断意见对于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对比 |
5.人工智能、PET/CT、影像学特征三者联合对于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对比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PET/CT及人工智能在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5)3D-CTBA技术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患者资料 |
2.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2 CT原始数据采集 |
2.1.3 3D-CTBA模型重建 |
2.1.4 3D-CTBA模型重建基本步骤 |
2.2 模拟术前手术,规划解剖路径 |
2.2.1 确定肺内解剖结构及肺结节归属 |
2.2.2 设计手术方式及靶支气管、血管判定 |
2.2.3 模拟手术,确定手术入路和顺序安排 |
2.3 手术方法 |
2.4 临床观察指标 |
2.5 随访 |
2.6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患者临床特征 |
3.2 手术和术后结果 |
3.3 3D-CTBA与实际解剖结构匹配结果 |
3.4 术后病理及随访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文摘要 |
2.英文摘要 |
3.前言 |
4.资料与方法 |
临床资料 |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方法 |
手术方法 |
观察指标 |
随访和生存情况 |
统计学分析 |
5.结果 |
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组与非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组临床资料比较 |
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组与非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组围术期疗效比较 |
随访和生存情况 |
6.讨论 |
7.结论 |
8.参考文献 |
9 致谢 |
附录A:英中文术语和缩略词表对照表 |
附录B: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C:综述 |
参考文献 |
(7)孤立性肺小结节及微小结节恶性概率的预测模型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影像资料 |
4. 临床资料 |
5. 统计学软件及方法 |
结果 |
1、病理诊断结果统计,确立诊断金标准 |
2、肺小结节及肺微小结节影像及临床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肺小结节及肺微小结节影像及临床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4、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检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 |
5、绘制ROC曲线与梅奥模型对比 |
讨论 |
1、肺小结节及肺微小结节的定义及背景知识 |
2、诊断方法 |
3、临床危险因素的评估 |
4、影像学危险因素的评估 |
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 |
6、梅奥诊所SPN恶性概率预测模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8)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概述 |
2 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
2.1 术前病情评估 |
2.2 术前模拟肺段切除和制定手术方案 |
2.3 术中影像导航 |
3 小结 |
(9)基于CT视角的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围手术期影像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患者的临床数据收集 |
2. 肺移植手术 |
3. 手术前后胸部影像学检查 |
4. 胸部CT图像后处理 |
5. 胸部CT图像的解剖测量与影像分析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患者的基础资料 |
2. 肺移植术前患者影像解剖情况 |
3. 肺移植手术情况 |
4. 肺移植术后患者影像解剖情况 |
5. 术后生存情况 |
分析与讨论 |
1. 关于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 |
2. 关于IPF患者术前胸部CT表现 |
3. 关于肺移植术后患者胸部CT表现 |
4. IPF患者的临床-放射-病理多学科诊疗(MDT) |
5. 关于IPF患者肺移植手术预后 |
6. 下一步研究方向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移植围手术期影像学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已公开发表及拟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基于CT影像的左心室图像分割与PA/VSD患者手术方案选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PA/VSD患者右心室流出道重建研究现状 |
1.2.2 左心室分割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复杂先心病PA/VSD分类及基于CT影像的心脏结构与图像分割基础 |
2.1 正常人心脏结构 |
2.2 CT影像左心室结构 |
2.3 PA/VSD患者疾病分类 |
2.4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手术方案 |
2.5 CT在心脏诊疗中的应用 |
2.6 PA/VSD患者血管分割方法 |
2.7 图像分割常用方法 |
2.7.1 区域生长法 |
2.7.2 C-V模型 |
2.7.3 DRLSE模型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CT影像数据预判先心病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手术方式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数据 |
3.2.2 图像分割 |
3.2.3 VMTK提取血管中心线 |
3.2.4 特征选取依据 |
3.2.5 分类模型 |
3.3 结果 |
3.3.1 图像分割结果 |
3.3.2 中心线提取结果 |
3.3.3 特征提取结果 |
3.3.4 数据训练方法 |
3.3.5 预测模型评价指标 |
3.3.6 建立手术方案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轮廓约束的水平集方法实现左心室分割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CT图像 |
4.2.2 左心室分割方法 |
4.2.3 实现步骤 |
4.3 左心室分割结果 |
4.3.1 分割算法准确性与稳定性 |
4.3.2 不同类型边界分割性能 |
4.4 完整心脏左心室的分割 |
4.5 算法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正常肺的断层影像解剖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犬胸腹部MRI、CT与断层解剖比较分析及其参考图谱创建[D]. 毋鹏. 河南农业大学, 2021
- [2]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D]. 张嘉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3]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预测[D]. 周一平.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4]人工智能、PET/CT对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初探[D]. 李晓岚.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3D-CTBA技术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D]. 叶春林. 南昌大学, 2020(08)
- [6]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D]. 王黎彬.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7]孤立性肺小结节及微小结节恶性概率的预测模型初探[D]. 漆欢. 苏州大学, 2019(04)
- [8]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J]. 王黎彬,戚维波. 浙江医学, 2019(05)
- [9]基于CT视角的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围手术期影像解剖学研究[D]. 唐震. 苏州大学, 2018(06)
- [10]基于CT影像的左心室图像分割与PA/VSD患者手术方案选择的研究[D]. 张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