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机会成本与新产业模式理论

初级阶段机会成本与新产业模式理论

一、初级阶段的机会成本与新工业模式论(论文文献综述)

马程[1](2019)在《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从2016年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特色小城镇”的相关政策以来,“特色小城镇”的发展一直是政治家、学者和公众讨论的话题。它被寄予期望成为一种新的城镇化路径和城市病的解决方案。从那时起,全国许多“特色小城镇”被提名和认证,然而在特色塑造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不足和误区。当然,影响小城镇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关注了由近代知名企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打造的“中国近代第一城”——江苏南通的特色小城镇的空间特征和城市形态,意在探索南通特色小城镇的空间形态类型、空间形态类型组合模式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并运用形态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对未来的小城镇城市设计提供引导。除第一章绪论以外,文章分为六个章节第二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小城镇、特色小城镇及形态类型学的研究成果,提出综合空间句法(space syntax)、空间伙伴(space mate)和建筑类型学(architectural typology)的小城镇空间形态量化研究分析方法,并建立起南通地区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要素体系。第三章,运用历史分析法,对张謇的“一城三镇”城镇体系和中国近代第一座棉纺织工业特色小城镇——唐闸的空间形态演变进行历时性分析。进而通过两组对比研究:○1唐闸与南通城镇体系中的其他功能类型的特色小城镇——天生港镇和狼山镇的对比分析,探求不同特色发展驱动因素于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的影响;○2唐闸与国际上同时期诞生的第一座花园城市莱切沃斯的对比研究,分析了霍华德和张謇的小城镇建设理念的异同以及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对小城镇空间形态的作用。第四章,全面分析了南通地区小城镇的分布、规模、整体形态等,总结出历史上南通小城镇发展的不同特色发展驱动阶段以及目前的特色发展驱动因素类型,根据这些因素选取有一定人口、经济基础的小城镇作为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分析的样本,并根据其主要特色发展驱动因素的不同分为交通区位、产业市场、历史文旅三类。第五章,运用前文总结出的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量化研究分析方法对样本小城镇中的各类空间形态要素进行整理、分析及类型学统计。第六章,借鉴生物基因的相关概念和研究方法,梳理出形态要素、形态类型与形态类型组合模式之间的深层结构关系,提出“形态键”、“形态链”等概念,建立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编码系统,并绘制南通特色小城镇形态类型地图,总结出南通不同类型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基本特征及形态类型组合模式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第七章,阐述城市设计对于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塑造的重要性,提出基于空间形态类型的特色小城镇城市设计方法,根据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的特征和城市设计的设计要素,针对不同类型的特色小城镇,提出协调特色发展驱动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南通特色小城镇城市设计思路。一百多年前的南通,是中外闻名的“模范县”,是近代中国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楷模,各地竞相学习的榜样。随着特色小城镇概念的提出,拥有着悠久特色小城镇发展史、良好经济环境和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的南通必将再次通过特色小城镇的建设获得广泛的关注。本文立足于实际,针对特色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在空间特色塑造上面临的困难和困惑,提出科学的、有效的小城镇城市设计方法和策略。虽然讨论的是南通地区的小城镇,但是其研究方法和路径可以适用于更多案例。

梁光雁[2](2011)在《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服务创新结合企业核心产品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企业争夺客户的重要手段,服务创新也成为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的重要工具。制造业服务增强现象的发生,使得服务创新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成为现代制造业企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目前在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影响背景下,现代制造业企业正发挥诸如“工业解决方案工厂”这样的服务创新,以期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和取得可持续性发展,延长企业生命周期。然而,目前关于服务创新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服务业(第三产业),对现代制造业的服务创新研究相对较少,尚缺乏相关系统研究以支持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开展。正是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基本理论,系统研究了服务创新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从而为现代制造业企业进行服务创新和取得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法指导。本文通过7章的叙述完成了预定的研究内容。各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确定了全文的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章分析了进行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了针对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出了研究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重要意义在于把握服务创新实质和指导企业服务创新实践。本章还为全文的研究作了规划,指出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设计了全文各章节的研究内容。第二章对有关服务和服务创新的各种理论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有关制造业服务创新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第三章对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分析指明了方向。第三章系统分析了现代制造业服务创新的基本理论,首先专门对制造业的服务特点、发展历程、制造业服务创新的概念内涵等进行梳理分析,揭示了制造业的服务创新虽然类似于服务行业,但又存在明显区别,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制造业的服务创新概念。接着在相关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现代制造业服务创新进行概括归纳分析,包括制造业服务创新的主要类型、典型模式和基本特征,这些分析为第四章探讨现代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相关研究打下了基础。本章最后对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分析概括,提炼出六项关于服务创新规律性的结论,为后面深入探讨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做好了铺垫。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现代制造业的服务化和企业服务创新增强作用机理。本章首先从现代制造业服务化的基本分析展开,梳理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发展趋势、成因和如何推进服务化进程。接着从竞争战略的角度探讨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包括现代制造业企业为什么选择服务化竞争战略,和如何实施服务化竞争战略并取得什么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本章通过选择典型案例来进行充实说明。本章最后分别基于差别化机理和生产函数与要素替代机理,理论分析了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增强作用机理,这些分析将为后面章节探讨现代制造业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增强影响作用打下理论基础。第五章首先分析了与服务创新密切相关的服务利润链,解读了服务利润链模型,指出服务领先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构成了“服务利润链”的核心内容,因而进一步地指出了利用服务利润链可以进行有效的服务创新管理。接着,本章分析指出了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成果体现,从企业生产方式的转移、企业财务收益、客户价值、企业竞争力与战略成功等方面揭示服务创新可能给现代制造业企业带来的收益。最后,基于第四章节对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增强作用机理分析及相关论述,本章对差别化机理和要素替代机理构建实证模型,建立理论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从服务创新对现代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角度,实证检验了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增强作用和影响关系。本章发现,从所取得的数据分析,由服务差别化实证模型的实证结果指出:组织资源投入对创新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显着性正向影响,创新服务质量又对客户绩效产生正向作用,最终客户绩效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显着性影响,这说明,现代制造业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而由要素替代实证模型的实证结果指出:组织资源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显着影响,而要素替代变量对组织资源与企业绩效间的调节作用尚不明显;并分析了出现上述检验结果的可能原因。这样,第五章通过实证验证了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增强作用和正面影响关系。第六章在前面所有章节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管理支持平台及创新动力影响因素。本章首先分析了现代制造业企业进行服务创新的管理支持平台,提出应用平台方法来构建客户服务平台和支持企业的服务创新,并指出了利用客户服务平台支持服务创新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接着本章探讨了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驱动力因素。本章最后从外部环境因素、外部行为者和内部动力因素三个方面对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动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典型的现代制造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实证指出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客户导向的战略原则、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创新研发部门的设立和投入对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企业员工素质和激励、企业对外界的关注、外部环境因素和领导的创新欲望对现阶段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只是部分显示出推动作用。第七章进行全文总结,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并讨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下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关于制造业服务化及其发展本文认为,现代制造业的服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服务初始化、服务规范化和服务产品化阶段。指出了企业服务产品化发展需要从服务专业化、服务标准化和服务多元化(个性化)三个方面努力,从而为企业和客户创造双赢。并通过典型案例说明了现代制造业服务化的核心理念是依托核心产品,通过创新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客户价值增值,并促进自身企业竞争力的提高。(2)、关于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增强作用机理本文对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增强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中国现代制造业的产业实践,运用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中的产品差别化理论,针对服务创新对企业作用的差别化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同时以传统的生产函数模型和要素替代原理为基础,通过构建基于派生生产函数的要素替代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实现服务差别化竞争的最优要素投入,这些分析为研究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及其对经营绩效的增强作用打下了理论基础。并从中推断出中国制造企业的服务竞争可能尚未进入成熟和高级阶段。(3)、关于服务创新管理支持系统本论文探讨了现代制造业企业进行服务创新的管理支持平台,提出应用平台方法来构建客户服务平台和支持企业的服务创新,并指出了利用客户服务平台支持服务创新的工作原理,即现代制造业企业客户服务平台是服务创新与实施所需的一组共享的人力、部门、设备和信息系统的集合,它根据模块化的思想构建,是一系列子系统及其相关接口组成的公共架构,其构建依赖于企业在市场理解、服务技术、服务流程、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核心能力,从而在理解和细分客户对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应用客户服务平台对不同的客户群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的创新服务;客户服务平台本身也会随着技术、市场的变化而动态更新。(4)、关于服务创新与服务利润链本文分析了与服务创新密切相关的服务利润链,解读了詹姆斯·赫斯克特提出的服务利润链模型,从而指出服务领先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构成了“服务利润链”的核心内容:服务链基于服务领先战略,而服务创新正是保持这种服务领先优势的保障;利润链基于成本领先战略,其与服务链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因而进一步地指出利用服务利润链可以进行有效的服务创新管理。(5)、关于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增强作用和影响关系通过分析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增强作用机理,本文对差别化机理和要素替代机理构建实证模型,建立理论假设并进行了实证检验,从现代制造业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角度,实证检验得出了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增强作用和影响关系如下:1)通过构建服务差别化实证模型,并实证指出:组织资源投入对创新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显着性正向影响,创新服务质量又对客户绩效产生正向作用,最终客户绩效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显着性影响,这说明,现代制造业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2)通过构建要素替代实证模型,并实证指出:组织资源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显着影响,而要素替代变量对组织资源与企业绩效间的调节作用尚不明显。此实证所揭示的这个现象,可能也正好反映了目前国内制造业企业实际的状况:服务要素替代强度通过对组织资源投入而对企业最终绩效产生间接影响,而不完全对两者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这种通过服务创新实现服务差别化竞争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国内制造业企业的服务竞争尚未进入成熟和高级的阶段。(6)、关于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动力影响因素本文探讨了企业服务创新的驱动力因素,以此为基础,从外部环境因素、外部行为者和内部动力因素三个方面对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驱动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典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的实证指出,企业的核心能力、客户导向的战略原则、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创新研发部门的设立和投入对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企业员工素质和激励、企业对外界的关注、外部环境因素和领导的创新欲望对现阶段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只是部分显示出推动作用。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去关于服务和服务创新的研究,更多是围绕服务业(第三产业)进行,对制造业的服务创新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乏专门针对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而现代制造业企业正在不断强调服务创新理念,在开展产品技术创新的同时融入服务创新,发挥诸如“工业解决方案工厂”这样的服务创新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和追求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本论文是围绕现代制造业企业进行服务创新研究,这与企业管理的研究紧密结合,在研究的对象上比较新颖,同时在研究主题的展开上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本文运用了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中的产品差别化理论,结合中国现代制造业的产业实践,对现代制造业服务创新增强的差别化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增强影响作用,这拓展了服务创新的相关研究领域。(3)、提出了服务创新规律研究的命题。目前涉及“服务创新规律”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现代制造业领域里关于服务创新规律的研究还不多。本文探讨了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基本规律,提炼和概括出六项服务创新的基本规律,这为从规律上认识和把握现代制造业服务创新提供了参考。(4)、提出了服务创新管理支持系统的命题,本文应用了平台方法来构建客户服务平台和支持企业的服务创新,确定了服务创新管理支持系统的类型和层次,探索了现代制造业企业进行服务创新的管理支持平台,这拓展了服务创新的研究领域。总之,本文在服务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企业服务创新的本质出发,探索了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为相关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楚雄[3](2009)在《住宅工业化生产项目建设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住宅产业发展迅速,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住宅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由于我国住宅产业起步晚,住宅工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提高住宅工业化程度,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的、劳动密集型的手工建造住宅的生产方式,推行集约型工业化住宅生产方式,提高住宅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住宅消费需求,建立住宅产业从资金筹措到部品生产、现场组装、装修等住宅生产链。在论文中运用了定性、定量和比较分析,实证和规范研究等方法,把国内外专家对住宅工业化和住宅工业化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为平台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我国住宅产业发展与国外住宅工业化发展的差距,明确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的方向、工作重点、采取的措施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等。本文写作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阐述了住宅工业化的概念,通过国外的住宅工业化发展过程和现状的研究来为我国的住宅产业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住宅工业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从开发周期、质量水平、管理水平三个方面与传统建筑行业进行了对比,住宅工业化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发展住宅工业化是建筑行业必经之路;住宅工业化生产体系的建立及生产的组织过程,发展住宅工业化必须采取的措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生产链,生产链的建立必须各个节点都要做相应的改造,包括开发商、建造商、部品生产厂家、咨询企业、物流企业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有适应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完善生产链,同时各个节点的参与人员要更新工业化的知识,实现知识的升级。住宅工业化是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田新锋[4](2006)在《基于绿色GDP理念的环境价值核算与评价研究 ——以工业为例》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快速增长2,但也应看到,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为代价的。在这种背景下,理论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中央重视并上升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国民经济核算核心指标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由于没有考虑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开始受到质疑,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Adjusted Environmentally Domestic Product ,简称EDP)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绿色GDP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基础上扣除了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因此,能否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进行价值核算成为能否计算绿色GDP的关键。国际上已经有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有益尝试,在我国绿色GDP核算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核算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通过对一个个单位的统计数据进行超级汇总得来,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是一种宏观统计核算;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服务是会计重要目标之一,会计数据也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重要基础数据来源之一。那么,微观会计核算能否替代单位统计核算,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核算提供直接数据支持呢?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在比较企业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编制企业绿色经济账户的方法,实现了这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环境评价体系和绿色政府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分为六部分,逻辑上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起点和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引论);接着阐释了绿色GDP理念的内涵(第一章)、环境价值核算(第二章)、通过对比

段叶青[5](2000)在《初级阶段的机会成本与新工业模式论》文中研究说明

段叶青[6](1999)在《初级阶段经济学的方法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级阶段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是初级阶段经济学建构的基本前提,文章分析了初级阶段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是面临实践效绩性的挑战,克服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远离现实生活的现状,应以创新效益的价值观,建构问题解决式的经济学方法论,即审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综合实用的发展效益方法论;重新估价传统经济文化的历史递进的发展效益方法论;坚持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扩张创新需求的方法论。

二、初级阶段的机会成本与新工业模式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级阶段的机会成本与新工业模式论(论文提纲范文)

(1)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小城镇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1.1.2 小城镇的“特色”需求
        1.1.3 小城镇对南通发展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价值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价值
    1.3 相关概念的定义与边界
        1.3.1 小城镇
        1.3.2 特色小城镇
        1.3.3 空间形态
        1.3.4 形态类型学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相关概念研究综述及空间形态测度方法
    2.1 小城镇的相关研究
        2.1.1 国外小城镇的定义
        2.1.2 国外小城镇的相关研究综述
        2.1.3 国内小城镇的定义
        2.1.4 国内小城镇的相关研究综述
        2.1.5 特色小城镇的定义
        2.1.6 特色小城镇的相关研究综述
    2.2 形态类型学研究
        2.2.1 建筑类型学(Architecture Typology)
        2.2.2 城市形态学(Urban Morphology)
        2.2.3 形态类型学(Typomorphology)
        2.2.4 国外形态类型学研究综述
        2.2.5 国内形态类型学研究综述
    2.3 本文的理论基础和概念
        2.3.1 特色小城镇形态要素
        2.3.2 形态类型组合模式
        2.3.3 空间形态影响因素
    2.4 空间形态类型要素指标体系及测度方法
        2.4.1 街道层面
        2.4.2 群组层面
        2.4.3 建筑层面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影响因素
    3.1 背景介绍
        3.1.1 张謇
        3.1.2 “中国近代第一城”
    3.2 中国近代第一座特色小城镇——唐闸镇
        3.2.1 唐闸基本情况
        3.2.2 特色小城镇的特色发展驱动因素
        3.2.3 唐闸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3.2.4 特色小城镇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3.3 唐闸与南通“一城三镇”城镇体系及空间形态特色发展驱动因素研究
        3.3.1 “一城三镇”体系的空间格局
        3.3.2 “一城三镇”体系中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对比分析
        3.3.3 特色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3.4 唐闸与国外特色小城镇对比及空间形态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3.4.1 霍华德与张謇城建思想的比较
        3.4.2 莱奇沃斯与唐闸的对比
        3.4.3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对比
    3.5 南通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意义与启示
        3.5.1 符合特色小城镇核心概念的尝试
        3.5.2 产业兴镇(实业)
        3.5.3 建设完整产业链和特色小城镇群
        3.5.4 紧密联系农村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通小城镇空间特色发展驱动力的转变和发展
    4.1 南通地区小城镇总体特征
        4.1.1 地理区位
        4.1.2 分布规律
        4.1.3 集聚程度
        4.1.4 镇域形态
        4.1.5 镇区规模
        4.1.6 形状指数
    4.2 南通小城镇形成与不同特色发展驱动阶段
        4.2.1 盐业特色发展驱动城镇发展阶段
        4.2.2 棉纱工业特色发展驱动城镇发展阶段
        4.2.3 垦牧运动特色发展驱动城镇发展阶段
    4.3 当前南通特色小城镇的特色发展驱动因素
        4.3.1 交通区位特色发展驱动因素
        4.3.2 产业市场特色发展驱动因素
        4.3.3 历史文旅特色发展驱动因素
    4.4 南通特色小城镇样本的选择
        4.3.1 特色小城镇选择和分类原则
        4.3.2 交通区位型小城镇
        4.3.3 产业市场型小城镇
        4.3.4 历史文旅型小城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要素类型量化分析
    5.1 形态要素量化分析统计
        5.1.1 长江镇(沿长江港口)
        5.1.2 平潮镇(高铁新城)
        5.1.3 白蒲镇(高速公路通勤)
        5.1.4 三星镇(叠石桥家纺城——家纺小镇)
        5.1.5 吕四港镇(特色渔业——仙渔小镇)
        5.1.6 石港镇(特色农业——渔湾小镇)
        5.1.7 栟茶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六批)
        5.1.8 余东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四批)
        5.1.9 余西村(二甲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六批)
    5.2 特色小城镇形态要素类型整理
        5.2.1 基础数据
        5.2.2 街道结构类型
        5.2.3 群组肌理类型
        5.2.4 建筑界面类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组合模式研究
    6.1 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要素类型组合模式与生物基因
        6.1.1 小城镇空间形态要素(形态层级)——碱基
        6.1.2 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类型编码)——脱氧核苷酸
        6.1.3 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组合模式(形态类型地图)——DNA
        6.1.4 形态类型与形态类型组合模式
    6.2 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组合模式及结构统计分析
        6.2.1 形态地图和形态链结构
        6.2.2 南通特色小城镇主要形态类型空间占比统计
        6.2.3 南通特色小城镇形态键统计
    6.3 不同类型特色小城镇的形态类型组合模式分析
        6.3.1 交通区位型特色小城镇
        6.3.2 产业市场型特色小城镇
        6.3.3 历史文旅型特色小城镇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基于空间形态类型的特色小城镇城市设计引导
    7.1 基于形态类型的特色小城镇城市设计理论
        7.1.1 城市设计对于特色小城镇的意义
        7.1.2 特色小城镇的城市设计
        7.1.3 基于空间形态类型的城市设计方法
    7.2 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表征
        7.2.1 尺度小
        7.2.2 密度低
        7.2.3 高度矮
        7.2.4 功能混合
        7.2.5 不稳定
        7.2.6 生态宜居
    7.3 特色小城镇城市设计要素
        7.3.1 街道系统
        7.3.2 建筑群组
        7.3.3 城镇界面
    7.4 协调特色发展驱动因素与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城市设计
        7.4.1 交通区位型
        7.4.2 产业市场型
        7.4.3 历史文旅型
    7.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后记

(2)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与结构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基本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服务与服务创新内涵的相关研究
        2.2.1 服务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2.2 服务的生产和传递
        2.2.3 服务创新的概念及特征
        2.2.4 服务创新的分类及类型
    2.3 服务创新模式和规律的相关研究
        2.3.1 服务创新模式研究现状
        2.3.2 服务创新规律研究现状
    2.4 对服务创新的调查与实证研究现状
        2.4.1 对服务创新的调查
        2.4.2 对服务创新的实证研究
    2.5 有关服务创新管理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
    2.6 有关服务创新的研究方法现状
        2.6.1 "技术-服务-整合"研究方法
        2.6.2 "服务-管理-整合"研究方法
    2.7 有关制造业服务化的相关研究
        2.7.1 有关制造业服务化的演进
        2.7.2 有关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因素
    2.8 有关制造业服务创新的相关研究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现代制造业服务创新的基本理论
    3.1 引言
    3.2 现代制造业服务的特点
    3.3 现代制造业服务的发展阶段
    3.4 现代制造业服务创新的内涵
        3.4.1 制造业服务创新的概念及特征
        3.4.2 制造业服务创新的内涵与外延
    3.5 现代制造业服务创新的基本分析
        3.5.1 制造业服务创新的主要类型
        3.5.2 制造业服务创新的典型模式
        3.5.3 制造业服务创新的基本特征
    3.6 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基本规律探讨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现代制造业的服务化与服务创新增强机理
    4.1 引言
    4.2 现代制造业服务化的基本分析
        4.2.1 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
        4.2.2 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
        4.2.3 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因
        4.2.4 制造业服务化的现实启示
    4.3 现代制造业企业推行服务化竞争战略
        4.3.1 现代制造业企业选择和实施服务化竞争战略
        4.3.2 现代制造业企业实现服务化战略转型的典型案例
    4.4 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增强作用机理分析
        4.4.1 基于差别化机理
        4.4.2 基于生产函数与要素替代机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服务创新对现代制造业企业的影响作用
    5.1 引言
    5.2 服务利润链
        5.2.1 服务利润链模型及其核心内容
        5.2.2 利用服务利润链进行有效服务创新管理
    5.3 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成果体现
        5.3.1 从产品生产者向服务方案提供者转移
        5.3.2 企业财务收益方面
        5.3.3 增加客户价值方面
        5.3.4 战略上的成功方面
    5.4 实证分析现代制造业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增强作用
        5.4.1 研究目标
        5.4.2 研究方法概述
        5.4.3 构建实证模型与研究假设
        5.4.4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4.5 数据处理与分析
        5.4.6 实证模型检验与结果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支持平台及推动力因素
    6.1 引言
    6.2 现代制造业企业进行服务创新的支持平台
        6.2.1 平台方法与服务创新支持系统
        6.2.2 应用平台方法构建客户服务平台
        6.2.3 客户服务平台支持服务创新的工作原理
        6.2.4 客户服务平台支持服务创新的工作过程
    6.3 现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推动力因素
        6.3.1 企业外部的推动力因素
        6.3.2 企业内部的推动力因素
    6.4 实证分析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推动力因素
        6.4.1 研究目标
        6.4.2 研究方法概述
        6.4.3 创新动力影响因素与研究假设
        6.4.4 研究设计
        6.4.5 数据处理与分析
        6.4.6 结论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1.1 各章完成的主要工作
        7.1.2 主要结论
    7.2 本文的研究局限和后续研究展望
        7.2.1 本文的研究局限
        7.2.2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致谢

(3)住宅工业化生产项目建设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我国经济社会与房地产行业发展概况
        1.1.2 国内外住宅工业化研究和发展现状
        1.1.3 我国房地产行业住宅工厂化的研究意义、目的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文献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3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论文结构、工作安排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住宅工业化生产模式的特征和优势分析
    2.1 住宅工业化生产的开发建设周期
        2.1.1 传统住宅建设项目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1.2 住宅工业化生产建设周期
        2.1.3 住宅工业化生产建设周期与建设成本分析
    2.2 住宅工业化生产质量优化
        2.2.1 传统建筑产品质量水平分析
        2.2.2 传统住宅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2.2.3 住宅工业化生产的质量及其原因分析
    2.3 住宅工业化建筑行业管理的关系探讨
        2.3.1 住宅工业化生产与资源整合
        2.3.2 住宅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现场管理
        2.3.3 绿色住宅建设与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章 住宅工业化生产与建设项目的运行模式探讨
    3.1 住宅工业化生产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3.1.1 住宅建筑体系
        3.1.2 住宅技术保障体系
        3.1.3 住宅部品技术
        3.1.4 住宅质量控制体系
        3.1.5 住宅性能认定体系
    3.2 工业化住宅生产的技术要求分析
        3.2.1 住宅工业化生产的结构施工方式
        3.2.2 住宅工业化生产的材料构成
        3.2.3 住宅工业化生产构造处理
    3.3 住宅工业化生产的项目组织形式探讨
        3.3.1 住宅工业化生产的参建主体及其组织原则
        3.3.2 住宅工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
        3.3.3 面向客户的工业化住宅定制的生产组织
第四章 住宅工业化生产链探讨
    4.1 工业化住宅生产链构建原则
        4.1.1 传统住宅生产链的节点的构成分析
        4.1.2 工业化住宅生产链的节点构成分析
    4.2 工业化住宅生产链模式设计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4.2.1 住宅工业化生产发展及其住宅生产链的建设优势分析
        4.2.2 住宅工业化构件生产的上下游组织模式
    4.3 完善和发展我国工业化住宅生产链建设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4.3.1 住宅工业化生产链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4.3.2 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措施
第五章 案例项目
    5.1 项目概况
    5.2 案例项目建设的工业化生产过程
    5.3 案例项目的工业化生产的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绿色GDP理念的环境价值核算与评价研究 ——以工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的起点和创新点
    0.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0.4 论文内容安排
1 绿色 GDP 理念
    1.1 环境
    1.2 价值
    1.3 环境价值
    1.4 绿色GDP 理念
        1.4.1 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再认识
        1.4.2 绿色GDP 概念的提出
        1.4.3 绿色GDP 理念的内涵
2 绿色 GDP 的计算基础——环境价值核算
    2.1 宏观环境价值核算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2 企业环境价值核算
    2.3 宏观环境价值核算与企业环境价值核算的比较
3 绿色GDP的计算——基于会计数据调整
    3.1 基于国民经济核算的绿色GDP 计算
    3.2 基于会计数据调整计算绿色GDP 的意义
    3.3 企业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的比对
    3.4 基于会计数据调整的绿色GDP 计算:企业绿色经济账户
        3.4.1 增值额的计算
        3.4.2 增值额与绿色GDP 的比较
        3.4.3 企业绿色经济账户
4 绿色 GDP 计算数据的应用
    4.1 环境评价的含义
    4.2 环境评价的相关研究
    4.3 环境评价体系
        4.3.1 环境评价体系的研究意义
        4.3.2 企业环境评价体系
        4.3.3 绿色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5 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1 研究的不足
        5.1.1 原因
        5.1.2 表现
    5.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表: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划分
致谢

(5)初级阶段的机会成本与新工业模式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国初期的工业模式曾受着机会成本的影响
二、初级阶段产业结构调整, 仍然面临机会成本的影响
三、初级阶段的新工业模式布局应重视机会成本的利益选择

四、初级阶段的机会成本与新工业模式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南通特色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研究[D]. 马程. 东南大学, 2019(02)
  • [2]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 梁光雁. 东华大学, 2011(07)
  • [3]住宅工业化生产项目建设模式研究[D]. 楚雄.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1)
  • [4]基于绿色GDP理念的环境价值核算与评价研究 ——以工业为例[D]. 田新锋. 中国海洋大学, 2006(02)
  • [5]初级阶段的机会成本与新工业模式论[J]. 段叶青. 求实, 2000(01)
  • [6]初级阶段经济学的方法论[J]. 段叶青. 江西社会科学, 1999(05)

标签:;  ;  ;  ;  ;  

初级阶段机会成本与新产业模式理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