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银行现状分析

我国投资银行现状分析

一、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春晖[1](2021)在《H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

陆嘉瑞[2](2021)在《对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投资银行"从无到有"经历了突破性的成长,同时作为"投行皇冠上的明珠"的并购业务也是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现状入手,通过与美国的投行并购业务对比,分析我国投行并购业务所面临的问题,最终阐释改善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政策建议及措施。

黄发前[3](2021)在《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债券市场亦进入了飞速发展期,迄今为止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仅次于美国。债券融资与资源配置作用不断优化和发展,其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15年以来,国内的债券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无论是市场规模,亦或是市场增量,均呈现出大幅度攀升趋势,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前进步伐,然而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诸多信用债违约问题纷至沓来,严重制约了债券市场的稳定与健康。“11超日债”事件,是债券违约的标志性事件,此次事件之后,信用债违约金额和数量不断增长,因此,证券公司需加强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籍此才能够确保债券市场的稳定。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剖析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存在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乏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与预警体系、债券承销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确立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的目标、原则和方法,通过优化债券承销业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模型和丰富债券承销品种等改进方案内容。最后提出了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的评价与实施保障。本文旨在以万和证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其对于公司业务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为其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强化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孙碧涵[4](2020)在《金融危机后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美国及世界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受到巨大影响。美国投资银行对金融风险的爆发负有重大责任。投资银行的高杠杆、高风险业务开展方式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高度复杂性和风险分散机制是导致次贷危机产生和快速扩散的主要因素。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出台了包括《沃克尔法则》在内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剥离了美国投资银行的短期自营业务,禁止投资银行拥有对冲基金,同时对投资银行的激励制度进行了严格约束。巴塞尔委员会也于同年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Ⅲ》,提高了对投资银行核心资本比例的要求。尽管美国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业务又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管,但美国投资银行的盈利水平、市值等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恢复甚至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美国投资银行的快速复苏离不开业务的调整。那么,美国投资银行业务是如何迅速调整的?本文通过大量国内外特别是美国的科研文献、财务报表和其他统计数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西方现代资本市场理论,采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案例、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金融危机后美国投资银行的业务调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探索其经验及教训,以期能为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在对美国投资银行业务的研究中,本文放弃了传统业务、引申业务和创新业务这种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分类方法,根据美国主要投资银行普遍实行的业务部门划分对投资银行业务进行分类,即:投资银行部门业务、交易部门业务和资产管理部门业务。这种基于经营模式和实际操作中部门的业务分类方法,更符合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趋势,更有利于对投资银行业务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的从投资银行的工作实际出发来研究各类业务的情况、特点,包括收入来源、风险构成等,可以较好地避免问题研究与实际运营相脱节,便于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重大事件可以将美国投资银行200多年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1)1783年至1929年。美国投资银行从萌芽到第一个发展高峰,从混乱无序的经营到形成较完善的业务体系和经营模式;(2)1929年至1981年。大萧条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实施确立了美国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模式。(3)1982年至今。在美国商业银行不断尝试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和国际综合性银行的竞争压力下,美国1999年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对商业银行进入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限制,美国投资银行业再次进入混业经营。2007年危机爆发后,美国投资银行业务再次进行重大调整。金融危机后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是受内因和外因影响的。外因主要体现在不景气的宏观经济环境、低迷的房地产市场等方面。内因主要是投资银行要扭转大面积亏损局面和降低风险等方面。根据现代资本市场等理论,美国投资银行盲目的扩张背离了实体经济,危机后的业务调整必然加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注重与实体经济的同轨同速发展。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中的资产组合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推动美国大型投资银行业务均衡发展,减少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隐蔽性的资产证券化衍生品业务。降低系统性风险和实现风险与利润的平衡是此次业务调整的主要原则。在对美国投资银行中投资银行部门业务调整的研究中,本文分析了投资银行部门的融资业务和并购业务,并将次贷危机前后的业务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危机后美国大型投资银行在融资业务方面,加强了传统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利润占比回升,美国市场证券承销业务行业集中度小幅下降,美国投资银行证券承销业务对美国本土依赖度增加,传统业务和本土业务在美国投资银行的业务结构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并购重组业务进一步细分细化,并购业务的收入及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增加,近年来新的并购潮拉升美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在对美国投资银行中交易部门业务调整的研究中,本文对交易部门的业务中根据资本所有者划分的客户交易和自营业务两种业务的性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对比了交易部门在危机前后的业务构成和收入变化,危机后受短期自营业务被剥离的影响,高盛等大型投资银行的交易部门业务收入和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下降明显,其中投资银行在自营业务方面转向以权益类投资为主。在交易部门业务调整方向的选择上,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摩根几乎完全放弃自营业务,以做市为交易部门的主营业务;高盛在被剥离短期自营业务后依然保持大量的自营业务。在对美国投资银行中资产管理部门业务调整的研究中认为,金融危机后,资产管理部门成为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这部分业务在美国大型投资银行总收入中占比明显提高,投资银行管理下的资产业务总量上升明显。美国大型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部门业务的客户群体也发生明显改变,危机前的主要客户是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危机后美国投资银行开始加强资产管理的零售业务,为更多的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本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估与分析。宏观方面的效果主要体现为:有利于股市的稳定;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降低了金融危机系统爆发的风险。但仍然存在“大而不能倒”、信用违约风险和潜在系统性风险等问题。微观效果主要体现为:能够使美国投资银行迅速摆脱金融危机影响;投资银行的经营风险显着降低。但也存在盈利能力下降、员工激励机制还有待改进、资产周转率下降等问题。研究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的利弊得失,总结其经验和教训,能够为中国投资银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加强国家金融系统稳定提供重要参考。2020年恰逢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俗话说,三十而立。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我国对外金融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与世界大型投资银行同台竞争的格局正在形成。中国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机构应充分挖掘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扩大业务范围,适当发展衍生品及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完善资本市场的分层和业务的差异化,减少同质竞争。同时政府部门应适当引导证券公司间的兼并和收购,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公司,将会更加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汪从起[5](2020)在《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根据投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现状,本文根据投资银行的定义、发展状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阐述我国投资银行的当下的发展经营方式,具体论述我国投资银行业务中现存的问题,提出对投资银行良性发展的合理建议。近些年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投资银行根据其性质特点有不同的区分,例如狭义的投资银行和广义的投资银行,狭义的投资银行是我们大众熟知的金融机构,他们是从事于证券发行承销、证券交易业务的券商,比如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等;

肖富伟[6](2020)在《D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公司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市场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投资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各大证券公司最核心的业务,也成为体现证券公司专业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招牌业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在IPO审核加速、减持新规、资管新规、投行内控指引、注册制、科创板设立、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证券法修改、再融资新规等新形势、新政策下,投资银行业务集中度越来越大,马太效应明显,头部券商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小型券商面临竞争加剧和业绩下滑的巨大威胁。D证券作为位于东三省的区域性中型证券公司,在当前市场形势和监管压力下,投资银行业务与头部券商的差距越来越大,探索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竞争战略,提高投资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成为D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工作。通过对D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分析,其外部环境的机会有: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转型升级加速、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与导向、证券行业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资本市场改革将促进证券行业创新、直接融资高速发展、《证券法》修改并全面实行“注册制”、上海证券交易所新增科创板、创业板和新三板深化改革等。同时面临的外部威胁有以下几点:行业集中度越来越大、社会直接融资所占比重依然偏低、行业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允许外资控股设立证券公司、混业经营带来竞争冲击、证券业监管环境不断趋严、券商竞争同质化严重、服务创新不够、人才流动大、团队不稳定等。D证券具有的内部优势有以下几点:择机完成上市、业务布局较为全面、机制较为灵活、管理层具备进取心、员工执行力强、经营稳健、未出现重大风险事项、研究团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名度、对风险和质量控制把控较好、提前布局新三板市场。同时内部劣势有以下几个方面:净资本有限、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不足、品牌影响力不足、客户基础不牢固、专业能力和覆盖服务方式欠缺、业务地域性明显、“靠天吃饭”的成分较大、业务发展缺乏可持续性、深度挖掘客户价值的能力不足、缺乏全产业链服务、企业文化与品牌方面存在短板、缺乏承揽和承做大型明星项目的经验和渠道等。通过对D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使用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进行定量评价,最后通过QSPM矩阵对竞争战略进行分析,得出D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应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同时对D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和保障进行了设计。D证券应以最大化企业客户全价值链收入贡献和全生命周期覆盖为目标,为支持差异化战略实施,在业务上,重点在客户服务、业务细分开展、业务地域布局、行业研究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为保障战略实施,提出优化D证券组织架构,加强业务协同能力,实行“一委员会+两大平台+两大机制”的投行管理模式,并在企业文化、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和信息化等方面重点优化改革。本文的研究可以有助于D证券投资银行在当前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建立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希望能够为行业内中小型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的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意义。

郭永鑫[7](2020)在《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以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为标志的金融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向高质量逐步转型,我国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模式不再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纷纷开始经营转型。基于此背景,如何打造新的业务模式、成功转型并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其转型重点方向的投资银行业务应运而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企业融资需求的变化,国内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迎来发展机遇,各银行均逐步探索采用“表内+表外”“商行+投行”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但是,近年来外部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要求不断严厉,对各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有较大程度的影响。为确保投资银行业务的健康顺利发展,各商业银行应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战略,为商业银行顺利转型保驾护航。ZX银行济南分行在区域内同业排名较为靠前,但相较ZX银行济南分行“区域最佳综合金融服务银行”的发展目标来说,济南分行仍面临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ZX银行济南分行这一具体案例,在综合既有相关领域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和价值链模型分析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内外部影响因素。随后对ZX银行济南分行投行业务通过SWOT分析并进行战略定位,最终确定其竞争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使ZX银行济南分行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经营优势,在与区域内其他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投资银行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本文建议ZX银行济南分行将差异化竞争战略视为Z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首选竞争战略,该行可在“营销体系、产品定位、客户服务、品牌效应”四方面采取具体差异化方案,同时从“匹配组织架构调整、完善配套机制、强化合规风控、提升员工队伍、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五个方面配套实施相关保障措施。

李丹丹[8](2020)在《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脱媒的持续加强,使中国金融业的跨界竞争不断加剧,逼迫商业银行必须做出变革,开展混业经营,加强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国内各大银行深刻感受着外部市场环境快速变化对自身经营带来的影响,纷纷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创新发展的战略转型方向,从外部因素分析,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客户需求多元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迫使商业银行进行转型;从内部因素分析,商业银行为拓宽业务收入来源、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通过转型来实现。内外部因素同时作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转型是大势所趋。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转型,并非只是简单的关注非利息收入占当年净利润的占比。更多的体现在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综合利用资管、信托等非银金融子公司协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能够借助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市场降低客户融资成本,体现“媒介”作用,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全面、精细化金融服务方案的能力。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低资本消耗、低风险、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具有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特征,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看好这块朝阳市场,加大产品创新和营销推广力度,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其银企关系维护、盈利模式调整和战略转型升级的有力武器。A银行也加入了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大军中,但受到内外部经济环境和自身内部情况的影响,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转型遇到了瓶颈,在组织架构,产品结构、人才储备、产品创新竞争力等方面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找到投行业务的发展战略转型路径,对于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行战略性业务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有商业银行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战略进行研究,通过对投资银行业务相关理论基础阐述,结合业务的发展现状,对比同业,挖掘自身发展的特征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比较研究、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进行综合性分析。为A银行下一步战略转型发展提供科学有效地发展策略及建议。

岳宇[9](2020)在《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三大类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一个国家金融和经济的核心,其变动不可避免的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动将对市场的安全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自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放开,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正式开始。到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完成。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其经营发展和盈利状况必定会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在利率管制时期,我国商业银行形成以资产规模扩张为主的数量型经营发展方式,存贷款立行模式根深蒂固,稳定的利差让商业银行获得了巨额稳定的利润。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存贷利差的缩小,以及互联网金融、P2P网贷等各种非银行社会融资机构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蚕食。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如何在新的金融环境中增强自身盈利能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极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搜集国内外有关文献,阐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沿革,并将利率市场化及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理论作为论述基础展开叙述。其次按照其资产规模、网点数量等将我国16家上市银行分类为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选取了2012年至2018年间7年的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对我国所有16家上市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盈利能力现状及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选取资产收益率ROA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净利差(NIS),不良贷款率(NPL),非利息收入占比(UN),成本收入比(CBB)以及存贷比(LDR)作为解释变量,研究这些变量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提出建议,希冀不同类别的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能结合自身特性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王海英[10](2020)在《Z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是证券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Z证券公司当前正在强化“大投行”的思维,要想实现投资银行业务的可持续、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合规风险管理是重要的一环。Z证券公司是行业内最早进行合规试点的证券公司之一,基本已建立健全了合规管理体系,但与监管要求相比仍有差距,投资银行业务也依然是监管关注的重点区域,诸多问题及隐患仍需改进。首先,本文对Z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投资银行业务质量,优化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提高执业质量,降低投资银行业务被处罚的风险,提升Z证券公司的行业分类评级水平。其次,本文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识别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内控环节、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合规风险点,从投资银行业务合规政策、管理架构及职责保证、考核体系、合规管理原则及流程、合规文化建设等方面,对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阐述;通过查阅相关规定和Z证券公司内部制度,与项目组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和内核、合规风控等部门人员沟通交流,对Z证券公司合规文化建设、合规风险发生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对Z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成因进行分析,最终识别出主要内控环节的20项关键合规风险点。本文对合规风险的评估采用层次分析法,两两比较各关键合规风险点对于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程度,然后通过计算,归纳出关键合规风险点相对重要权重,得出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管理重要性的高低排序。然后,本文根据合规风险评估结果,从投资银行业务内控环节、合规管理角度、公司层面分别对合规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 Z证券公司需要从构建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合规风控文化建设方面、聘用和培育合规风险意识强的专业人员、信息化建设持续投入等方面对合规风险防范进行保障。最后,本文得出研究结论,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管理应重点关注客户信用风险、相关人员未勤勉尽责、内幕交易、出具虚假意见、内核意见未落实跟踪、客户出现财务风险、发行承销违规和持续督导不尽责几个方面。合规风险管理应从事后向事前、事中转移,合规介入投资银行业务的节点越靠前,合规风险就愈加可控,管理就愈加有效。

二、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对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2 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定义与现状
    2.1 并购业务的定义
    2.2 我国投行并购业务的现状
        2.2.1 投资银行组织架构逐渐形成,为并购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2.2.2 并购业务交易规模发展速度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且以国内并购为主
        2.2.3 并购业务收入占投行收入比重仍然不够显着
        2.2.4 政府对并购市场的过度干预导致投资银行主导地位丧失
3 我国投行与美国投行相比存在的问题
    3.1 并购业务的结构不同,规模难以实现较大突破
    3.2 市场潜在和意向客户的广度不同
    3.3 服务空间狭小
    3.4 业务专业化程度比较
4 改善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措施与建议
    4.1 通过行业内的兼并重组来扩大自身规模
    4.2 加强业务特色化,不断创新并购业务
    4.3 增强并购业务对我国投资银行收入的占比
        4.3.1 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
        4.3.2 自营业务向做市商业务等创新型买方业务转型
        4.3.3 承销保荐业务向综合型金融服务转型
        4.3.4 加强投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4.3.5 健全与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

(3)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问题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2.1 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1.1 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2.1.2 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的成因
        2.1.3 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的主要分类
        2.1.4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2 国内外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发展的现状
        2.2.1 国内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发展的现状
        2.2.2 国外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发展的现状
    2.3 国内外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情况
        2.3.1 国内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情况
        2.3.2 国外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情况
        2.3.3 国内外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情况评述
第三章 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3.1 万和证券概况
        3.1.1 基本情况
        3.1.2 财务情况
        3.1.3 员工情况
        3.1.4 债券承销业务情况
    3.2 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3.2.1 债券承销业务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情况
        3.2.2 风险管理架构设置情况
        3.2.3 债券承销业务整体情况
    3.3 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3.3.2 缺乏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3.3.3 缺乏债券违约风险预警系统
        3.3.4 债券承销产品结构单一
第四章 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
    4.1 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的目标
        4.1.1 实现债券承销业务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
        4.1.2 显着提高公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控制能力
    4.2 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的原则
        4.2.1 健全性原则
        4.2.2 合理性原则
        4.2.3 独立性原则
        4.2.4 制衡性原则
    4.3 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法
        4.3.1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3.2 建模方法
        4.3.3 实证分析方法
    4.4 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内容
        4.4.1 优化债券承销业务内部控制体系
        4.4.2 构建债券信用评价体系
        4.4.3 建立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模型
        4.4.4 丰富债券承销品种
第五章 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实施效果评价与实施保障
    5.1 优化前后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
        5.1.1 债券承销业务内部控制体系方面
        5.1.2 债券信用评价体系方面
        5.1.3 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方面
        5.1.4 丰富债券承销品种方面
    5.2 实施保障
        5.2.1 制度保障
        5.2.2 技术保障
        5.2.3 文化保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目录
附录B 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4)金融危机后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论文的整体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整体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投资银行业务及相关理论
    2.1 投资银行及其业务的相关概念
        2.1.1 投资银行的概念
        2.1.2 投资银行业务的相关概念
        2.1.3 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的相关概念
    2.2 投资银行业务的相关理论
        2.2.1 马克思的金融理论
        2.2.2 现代资本市场理论
        2.2.3 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
    本章小结
第3章 美国投资银行及其业务的发展历程
    3.1 诞生到第一次发展高峰(1783—1929)
        3.1.1 国债、股票业务与投资银行的萌芽(1783—1840)
        3.1.2 证券承销业务与投资银行的出现(1840—1880)
        3.1.3 托拉斯公司与并购业务的助推(1880—1920)
        3.1.4 证券承销、做市与第一次高峰(1920—1929)
    3.2 分业经营下的转型(1929—1981)
        3.2.1 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1929—1945)
        3.2.2 经纪和并购的兴起(1945—1969)
        3.2.3 巨变下的波动发展(1969—1981)
    3.3 黄金年代和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业务调整(1981年至今)
        3.3.1 并购、资产证券化兴起的黄金时期(1981—2007)
        3.3.2 业务重大调整(2007年至今)
    本章小结
第4章 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的现实动因、理论依据和主要原则
    4.1 业务调整的现实动因
        4.1.1 业务调整的外因
        4.1.2 业务调整的内因
    4.2 业务调整的理论依据
        4.2.1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理论是业务调整的理论基础
        4.2.2 现代资本市场理论是业务调整的操作指针
        4.2.3 行为金融学理论是业务调整的市场选择依据
    4.3 业务调整的主要原则
        4.3.1 降低系统性风险是美国政府的首要目标
        4.3.2 风险与利润的平衡是美国投资银行的首要原则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投资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业务及其调整分析
    5.1 投资银行部门融资业务分析
        5.1.1 融资业务
        5.1.2 投资银行在融资业务中的主要作用
    5.2 投资银行部门并购业务分析
        5.2.1 并购业务的主要类型
        5.2.2 投资银行提供的并购业务相关服务
    5.3 投资银行部门业务的调整
        5.3.1 融资业务的调整
        5.3.2 并购业务的调整
    本章小结
第6章 美国投资银行的交易部门业务及其调整分析
    6.1 客户交易业务与自营业务
        6.1.1 客户交易业务
        6.1.2 自营业务
    6.2 交易业务部门的主要业务种类
        6.2.1 权益交易类业务
        6.2.2 固定收益、货币和大宗商品交易
    6.3 交易部门业务的调整
        6.3.1 削减自营业务
        6.3.2 向权益类投资为主的转变
        6.3.3 交易类业务的艰难转型
    本章小结
第7章 美国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部门业务及其调整分析
    7.1 资产管理部门的主要业务
        7.1.1 资产管理业务
        7.1.2 财富管理业务
    7.2 资产管理部门业务的调整
        7.2.1 加大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力度,收入占比明显增加
        7.2.2 资产管理业务增长迅速
    本章小结
第8章 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8.1 业务调整的宏观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8.1.1 业务调整的宏观效果
        8.1.2 业务调整在宏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8.2 业务调整的微观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8.2.1 业务调整的微观成效
        8.2.2 业务调整在微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9章 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对中国的启示
    9.1 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9.1.1 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历程
        9.1.2 中国证券业现状分析
        9.1.3 中国证券业的业务结构
    9.2 扬长避短,促进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稳健发展
        9.2.1 中国证券业与美国投资银行相关业务的对比分析
        9.2.2 对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稳健发展的启示和对策建议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近些年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投资银行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投资银行发展比世界强国比较晚,对专业认知不深,对其业务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业务涉及面比较狭窄
    3﹒国内投行的资本较为薄弱、抵御突发危机的能力差。
    4﹒国内投行内部管理不合理,频繁出现越线现象。
    5﹒国内的投资银行缺少核心竞争力。
发展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具体方法措施
    1﹒根据国内资本市场的现状进行合理金融创新
    2﹒政府应出台和完善政策规定、监督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3﹒制定适合国内投行的战略发展方向
    4﹒加强对金融投行的人才培养力度
    5﹒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6)D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分析工具
        1.4.1 PEST模型
        1.4.2 波特五力模型
        1.4.3 价值链分析模型
        1.4.4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
        1.4.5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1.4.6 SWOT分析法
        1.4.7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1.5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2.1 战略管理概述
    2.2 竞争战略理论的研究
        2.2.1 成本领先战略
        2.2.2 差异化战略
        2.2.3 目标聚集战略
    2.3 相关行业文献
第3章 外部环境
    3.1 宏观环境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
        3.2.1 行业发展概况
        3.2.2 行业发展趋势
        3.2.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3 机会与威胁
        3.3.1 机会
        3.3.2 威胁
    3.4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的建立
第4章 公司内部环境
    4.1 投资银行业务介绍
        4.1.1 公司简介
        4.1.2 投资银行业务简介
    4.2 价值链分析
        4.2.1 业务承揽
        4.2.2 业务承做
        4.2.3 业务承销
        4.2.4 客户服务
        4.2.5 行业研究
        4.2.6 公司基础
        4.2.7 质量与风险管理
        4.2.8 人力资源
        4.2.9 信息技术
    4.3 优势与劣势
        4.3.1 优势
        4.3.2 劣势
    4.4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第5章 投资银行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5.1 愿景、使命和目标
        5.1.1 愿景
        5.1.2 使命
        5.1.3 战略目标
    5.2 三种竞争战略的可行性
        5.2.1 成本领先战略
        5.2.2 差异化战略
        5.2.3 聚焦战略
    5.3 SWOT与竞争战略选择
第6章 竞争战略实施
    6.1 客户服务差异化
        6.1.1 客户细分与差异化覆盖
        6.1.2 “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
        6.1.3 “全价值链”综合金融服务
    6.2 业务开展差异化
        6.2.1 股转业务
        6.2.2 并购重组业务
        6.2.3 股债业务
    6.3 地域拓展差异化
    6.4 行业研究差异化
        6.4.1 建立行业专业专长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6.4.2 专注信息科技行业等新兴行业
        6.4.3 行业专业化能力建设
第7章 战略保障措施
    7.1 加强企业文化与品牌管理
        7.1.1 以“融新”为文化核心
        7.1.2 明确品牌主张及内涵阐释
        7.1.3 设立文化品牌管理机构
    7.2 优化组织结构,加强业务协同
        7.2.1 加强统筹管理与协同
        7.2.2 成立客户管理部
        7.2.3 提升综合化产品能力
        7.2.4 强化业务支撑能力
    7.3 强化风险管理
        7.3.1 强化风险管理的四层架构体系
        7.3.2 完善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
        7.3.3 加强风险管理基础保障
    7.4 完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7.4.1 完善人力资源规划
        7.4.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7.4.3 完善有效的分配、激励体系
    7.5 加大信息化建设
        7.5.1 信息化定位与规划
        7.5.2 信息化需求与组织管理
        7.5.3 信息化投入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工具、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
        1.3.2 研究工具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竞争战略理论回顾及最新进展
        2.1.1 理论回顾
        2.1.2 竞争战略理论变迁
    2.2 投资银行业务概述及理论基础
        2.2.1 投资银行业务概述
        2.2.2 投资银行业务理论基础
    2.3 投资银行业务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
        3.1.1 政治法律(监管)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和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现状与竞争趋势
    3.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3.1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力
        3.3.2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3.3.3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3.3.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3.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3.6 行业竞争分析总结
    3.4 竞争对手分析
        3.4.1 竞争对手产品分析
        3.4.2 竞争对手服务能力分析
        3.4.3 管理措施方面
    3.5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第4章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4.1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4.2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资源分析
        4.2.1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有形资源
        4.2.2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无形资源
    4.3 基于价值链的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能力分析
        4.3.1 构建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价值链
        4.3.2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行业务产品方案能力分析
        4.3.3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行业务客户营销能力分析
        4.3.4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行业务风险管控能力分析
        4.3.5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行业务综合服务能力分析
        4.3.6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行业务辅助活动能力分析
        4.3.7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能力分析总结
    4.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第5章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竞争战略选择
    5.1 SWOT分析
        5.1.1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优势
        5.1.2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劣势
        5.1.3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机遇
        5.1.4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挑战
        5.1.5 小结
    5.2 竞争战略定位和目标
        5.2.1 定位
        5.2.2 目标
    5.3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5.3.1 竞争战略可行性分析
        5.3.2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竞争战略的选择
第6章 ZX银行济南分行投行业务竞争战略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
    6.1 竞争战略的实施
        6.1.1 营销体系差异化
        6.1.2 产品定位差异化
        6.1.3 客户服务差异化
        6.1.4 品牌效应差异化
    6.2 竞争战略的保障措施
        6.2.1 匹配调整组织架构
        6.2.2 完善配套机制政策
        6.2.3 加强员工培训,打造高素质团队
        6.2.4 坚持合规经营,严守风险底线
        6.2.5 党建引领和企业文化建设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和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1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概念
    2.2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
        2.2.1 国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
        2.2.2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历程与现状
    3.1 A银行概况
    3.2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历程
        3.2.1 在产品方面
        3.2.2 在行内占比方面
        3.2.3 在收入方面
    3.3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3.3.1 产品体系
        3.3.2 重点产品
        3.3.3 业务收入
        3.3.4 收入结构
第四章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与银行同业的比较分析
    4.1 银行同业投资银行业务开展情况
        4.1.1 组织架构方面
        4.1.2 业务品种方面
        4.1.3 业务收入方面
    4.2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与银行同业比较的结果分析
第五章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环境分析
    5.1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宏观形势分析
        5.1.1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竞争加剧
        5.1.2 商业银行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速
        5.1.3 金融脱媒日益加剧、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趋势
        5.1.4 企业多元化金融业务需求,加剧市场服务竞争
    5.2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5.2.1 人员基础薄弱,缺乏专业人才
        5.2.2 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高,尚未发挥支柱作用
        5.2.3 业务种类单一,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5.2.4 渠道、信息、科技平台、牌照不完善
        5.2.5 内部部门间缺乏有效协作
    5.3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5.3.1 优势(Strength )
        5.3.2 劣势(Weakness )
        5.3.3 机遇(Opportunity)
        5.3.4 威胁(Threat )
第六章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对策与保障措施
    6.1 制定综合经营多元化产品发展策略
        6.1.1 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提升财务顾问附加值
        6.1.2 整合股权金融相关服务,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6.2 利用金融科技,建立数字化业务新格局
    6.3 建立产品创新机制
        6.3.1 组建立体化的创新架构
        6.3.2 加快创新产品全渠道部署
        6.3.3 发挥产品创新转型载体作用,明确创新重点和方向
        6.3.4 加强专业性投研团队建设
    6.4 建立联动机制
    6.5 加强市场推广工作
        6.5.1 了解宏观经济环境或政策的变化,把握市场先机
        6.5.2 市场营销策略
    6.6 A银行战略转型发展的保障措施
        6.6.1 加强专业队伍人才储备与培训
        6.6.2 实施组织架构改革
        6.6.3 优化风控机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三大类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述评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基本结构
    1.5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与利率市场化概述
    2.1 我国商业银行及其分类
        2.1.1 大型股份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
        2.1.2 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
        2.1.3 城市商业银行
    2.2 利率市场化简介
        2.2.1 利率市场化定义
        2.2.2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现状分析
    3.1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概述
        3.1.1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定义
        3.1.2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测量指标
        3.1.3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现状
    3.2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现状
        3.2.1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现状
        3.2.2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4.1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现状
        4.1.1 净利差缩小
        4.1.2 增大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4.1.3 削弱了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地位
    4.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机理
        4.2.1 利率传导机制
        4.2.2 风险传导机制
        4.2.3 竞争传导机制
    4.3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构成的影响因素
        4.3.1 内部因素
        4.3.2 外部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率市场化对三大类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
        5.1.1 数据来源
        5.1.2 指标选取
    5.2 模型估计和分析
        5.2.1 平稳性检验
        5.2.2 协整检验
        5.2.3 Hausman检验
    5.3 实证回归
    5.4 实证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对策
    6.1 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
        6.1.1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6.2 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
        6.2.1 准确定位服务于中小企业
    6.3 城市商业银行
        6.3.1 发挥区域优势,重视金融创新
        6.3.2 完善审贷,管理和评估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Z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投资银行业务
        2.1.2 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
        2.1.3 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2.3 内部控制理论
3 Z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管理现状及风险识别
    3.1 Z证券公司概况
        3.1.1 Z证券公司简介
        3.1.2 Z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基本情况
    3.2 Z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管理现状
        3.2.1 合规政策
        3.2.2 合规风险管理架构及职责
        3.2.3 合规管理人员配置及履职保障
        3.2.4 合规风险管理考核体系
        3.2.5 合规风险管理原则及流程
        3.2.6 合规文化建设情况
    3.3 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控制环节合规风险识别
        3.3.1 承揽及立项阶段合规风险识别
        3.3.2 尽职调查及内核阶段合规风险识别
        3.3.3 对外报送至上市或挂牌阶段合规风险识别
        3.3.4 后续管理阶段合规风险识别
    3.4 Z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成因分析
        3.4.1 内部环境
        3.4.2 外部环境
4 Z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评估
    4.1 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评估方法简介
        4.1.1 层次分析法选择
        4.1.2 层次分析法计算步骤
    4.2 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评估过程
        4.2.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4.2.2 构造层次判断矩阵
        4.2.3 各层次中指标的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4.2.4 层次总排序
    4.3 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4.3.1 内控环节合规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4.3.2 关键合规风险点评估结果分析
5 Z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防范
    5.1 投资银行业务内控环节关键合规风险点的防范
        5.1.1 承揽及立项阶段合规风险防范
        5.1.2 尽职调查及内核阶段合规风险防范
        5.1.3 对外报送至上市或挂牌阶段合规风险防范
        5.1.4 后续管理阶段合规风险防范
    5.2 投资银行业务合规管理的风险防范
        5.2.1 合规审查及合规督导
        5.2.2 合规检查及合规报告
        5.2.3 合规培训
        5.2.4 合规监测
        5.2.5 合规考核及合规问责
    5.3 投资银行业务公司层面合规风险防范
        5.3.1 设立制度库并及时进行更新
        5.3.2 明确质量控制三道防线职责及考核
        5.3.3 合规管控前置并动态跟踪
6 Z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防范的保障
    6.1 构建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6.2 继续加强合规风控文化建设
    6.3 聘用和培育高素质专业人员
    6.4 合规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投入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管理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四、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H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陈春晖. 云南师范大学, 2021
  • [2]对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思考[J]. 陆嘉瑞. 中国商论, 2021(11)
  • [3]万和证券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研究[D]. 黄发前. 兰州大学, 2021(02)
  • [4]金融危机后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研究[D]. 孙碧涵. 吉林大学, 2020(03)
  • [5]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汪从起. 中国外资, 2020(19)
  • [6]D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肖富伟. 山东大学, 2020(05)
  • [7]ZX银行济南分行投资银行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郭永鑫. 山东大学, 2020(05)
  • [8]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D]. 李丹丹. 河北大学, 2020(08)
  • [9]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三大类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D]. 岳宇.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2)
  • [10]Z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管理研究[D]. 王海英.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我国投资银行现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