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菊色素的提取方法及性质初步研究

万寿菊色素的提取方法及性质初步研究

一、万寿菊色素浸提方法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雁君,吉前华,郭丽英,蒋惠,杨凤梅,胡亚平,周希琴[1](2021)在《万寿菊主要功能成分提取工艺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综述了万寿菊中的叶黄素、黄酮、精油和α-三联噻吩等主要功能成分的提取以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万寿菊活性成分提供参考依据。

吴洋,李书国[2](2015)在《天然食用叶黄素的性质、功能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叶黄素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玉米和蛋黄中,尤其在万寿菊和玉米蛋白粉中含量丰富。研究发现叶黄素除了具有保护视力的作用之外,还有抗癌、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叶黄素的来源、功能、提取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对叶黄素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叶黄素产品的开发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张卫红[3](2014)在《万寿菊中叶黄素的提取皂化以及稳定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万寿菊富含类胡萝卜素,尤其以叶黄素含量最为丰富。已有研究发现,叶黄素具有抗氧化、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保护视力等保健功能。本课题以万寿菊中的叶黄素为研究对象,对其提取工艺、皂化反应以及动力学分析、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万寿菊花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混合溶剂法提取叶黄素,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叶黄素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叶黄素的得率为响应值,选择超声功率(X1)、超声时间(X2)和温度(X3)三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得到二次回归方程: Y=22.51+1.94×X1-0.85×X2-0.037×X3-0.35×X1×X2-0.25×X1×X3+0.59×X2×X3+1.48×X12+0.27×X22-4.34×X32。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剂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其中乙酸乙酯的体积分数为0.6,料液比为1:20(g/ml),超声功率为450w,超声时间为35min,温度为39.5℃,叶黄素得率的预测值为27.45mg/g,通过优化方案的验证试验,叶黄素的实际得率为26.78mg/g。该值与预测值接近,说明该回归模型具有可靠性。(2)为获得游离态叶黄素,以超声波—混合溶剂法提取所得叶黄素浸膏为原料,对叶黄素酯皂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测定叶黄素酯皂化率。结合单因素试验结果,以叶黄素酯的皂化率为响应值,选取C2H5OH用量(X1)、皂化温度(X2)、KOH用量(X3)三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得到二次回归方程:Y=78.24+0.99×X1+1.05×X2+1.16×X3-0.48×X1×X2+0.35×X1×X3-0.13×X2×X3-1.17×X12+0.41×X22-2.92×X32。通过该二次回归模型得出了最优皂化工艺条件为:选择C2H5OH用量(X1)为31.3ml,皂化温度(X2)为60℃,KOH固体用量(X3)为2.1g,皂化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叶黄素酯的皂化率可达到78.4%,与理论预测值误差仅为-1.8%,验证结果与预测值偏差很小,通过该工艺条件说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是简便可行。(3)叶黄素酯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叶黄素酯皂化反应动力学符合二级反应,反应的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反应活化能Ea=36.8kJ/mol。(4)对于万寿菊叶黄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对叶黄素的影响表现为破坏作用;在短时间内温度的变化则对叶黄素影响很小,时间的延长,其保存率与温度出现了负相关趋势;叶黄素在中性条件下较酸(碱)性条件稳定;Na+、Mg2+、Ca2+离子对叶黄素无影响,Fe3+、Cu2+对其稳定性有较大破坏作用,Fe2+起先为保护,一定时间后变为破坏;氧化剂对叶黄素稳定有显着地破坏力;还原剂对叶黄素稳定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食品添加剂蔗糖对稳定性无任何影响,色拉油和味精有一定的破坏。

李曼[4](2014)在《万寿菊中叶黄素和α-三连噻吩的提取及α-三连噻吩抑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更好的提高万寿菊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其附加值。本课题以万寿菊为原料,通过超声波提取、皂化、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得到高含量、高纯度的天然色素叶黄素。同时为节约万寿菊资源,对万寿菊残渣进行再利用,提取万寿菊中光敏材料α-三连噻吩,并研究其抑菌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探讨了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万寿菊中叶黄素酯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叶黄素酯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试验设计和SAS9.1软件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了超声波提取万寿菊中叶黄素酯的数学回归方程、响应曲面图及等高线图,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得出了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剂为石油醚(沸程为60℃~90℃),溶剂倍率20,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90min,超声波功率150W。在此条件下的叶黄素酯得率为18.57%。采用了超声波辅助KOH-碱溶液进行皂化工艺研究,以皂化碱液浓度、碱液加入量、皂化时间、皂化温度为自变量。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万寿菊中叶黄素酯皂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黄素酯皂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KOH-碱溶液浓度10.68%、碱液加入量161mL、皂化温度53.27℃、皂化时间2.06h,得到叶黄素含量的预测值为15.53mg·g-1。当选取KOH-碱溶液浓度11%、碱液加入量160mL、皂化温度50℃、皂化时间2h的实际条件时,得到叶黄素含量的实际值为15.64mg·g-1。该试验所得工艺参数与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此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预测性。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万寿菊中叶黄素的研究,通过比较HZ818、X-5、NKA-9、HPD-722、AB-8和ADS-17六种树脂对叶黄素的静态吸附解析效果,确定HZ818、AB-8和HPD-722树脂吸附解析效果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比较三种树脂的静态吸附解析条件。试验结果表明,HZ818吸附解析效果最好,故确定最佳静态吸附解析条件为:吸附时间3h、吸附温度为25℃、洗脱时间2.5h、洗脱温度为30℃。以树脂HZ818作动态吸附解析试验,结果表明,上样液浓度为2.073mg·mL-1、样液pH值为3、上样流速为2BV·h-1、乙醇浓度为75%、洗脱剂体积为5BV、洗脱速率2BV·h-1,采用HPLC法测定此条件下纯化得到的叶黄素的纯度达94.71%。以万寿菊残渣为原料,利用索氏提取法从万寿菊残渣中提取α-三连噻吩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料液比1:35,提取时间8h,提取温度50℃;测得α-三连噻吩含量的为0.673mg·g-1。而利用超声波提取法,从万寿菊残渣中提取α-三连噻吩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超声波频率70KHz,料液比1:30,超声时间40min,超声温度50℃;测得α-三连噻吩含量为0.924mg·g-1。通过比较利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α-三连噻吩的含量比索氏提取法提取α-三连噻吩的含量高0.251mg·g-1,因此超声波提取法更有助于提取α-三连噻吩。采用滤纸片法研究α-三连噻吩对几种食品常见腐败菌的抑菌活性,得出结论为:α-三连噻吩对大肠杆菌、青霉菌、沙门氏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且对大肠杆菌和青霉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最小抑菌浓度值为0.15mg·mL-1。

肖正春,张广伦[5](2014)在《我国植物食用色素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古代人们使用的着色剂都是天然产品,除少数矿物颜料外,主要是植物源色素。我国古代就有以红曲米作为着色剂利用的习惯;在高等植物方面,生产蓝色、黄色、绿色的颜料的高等植物种类不少,大多沿用至今。自19世纪中叶以后,人工合成色素以着色牢固、鲜艳、成本低廉等特点,迅速占领了印染、食品等许多行业,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表明,一般合成色素都有程度不等的毒性,特别是化学结构含偶氮型的色素有可能在人体内成为致癌物。同时,在色素合成的过程中,还有可能污染有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因此,合成色素越来越使人们感到不安全。从20世纪50年代的100多种人工合成色素用于食品着色,到20世纪末,已有6070余种被禁用了,而植物食用色素在食品行业中成为主要着色剂。近年来又涌现出多种有价值的高等植物源色素,我们选择其主要一些植物种类做些介绍,供有关方面参考。

曹广美,赵桂森,贺艳丽[6](2012)在《叶黄素的视力保护作用及提取工艺》文中指出叶黄素(lutein)是一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分布在黄斑区和整个视网膜,具有蓝光屏蔽和抗氧化功能,具有重要的保护视力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叶黄素与黄斑变性、白内障的关系,揭示其对视觉发育及功能的影响,并总结了叶黄素的提取技术,通过示例探讨了提取条件优化及工艺特点,最后展望了黄素的及提取方法与市场前景。

张丹,任顺成,孔莹[7](2012)在《万寿菊黄色素提取及其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研究万寿菊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确定其提取的最佳工艺以及长期保持其稳定性的条件。采用溶剂浸提法,分别用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酸、乙醇为浸提溶剂。通过紫外扫描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在最大吸收波长下通过测定不同浸提溶剂所得色素的吸光度,确定最佳浸提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7 nm,最佳工艺为:浸提溶剂为石油醚,温度30℃,料液比1∶8,浸提时间60 min。该色素的耐热性较差但耐光性较好;使用pH值范围广;蔗糖浓度、食盐浓度和防腐剂对其稳定性虽有影响但较小;K+,Na+,Ca2+,Al3+对其几乎无影响,而Fe2+,Cu2+,Fe3+则会降低其稳定性,在加工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铁、铜制容器接触。

李娜[8](2011)在《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及防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色素万寿菊(Pigment marigold)盆栽苗和种子萌发苗为外植体,建立色素万寿菊离体再生体系,在继代过程中,对试管苗继代培养的玻璃化现象进行了研究,旨在建立低玻璃化率、高增殖系数的色素万寿菊离体再生体系。研究结果如下:1.色素万寿菊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以腋芽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激素水平对腋芽诱导、增殖、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芽诱导中,MS+6-BA0.5mg/L+NAA0.1 mg/L在色素万寿菊腋芽外植体芽诱导培养基中表现最好;在芽增殖中,以MS+6-BA1mg/L+NAA0.01 mg/L为宜,增值系数达11.5是本试验中色素万寿菊继代的最佳培养基;最适宜色素万寿菊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1mg/L。2.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2.1激素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BA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增殖系数及玻璃化率的影响显着,当6-BA的浓度为0.1mg/L时与0.5mg/L之间存在显着差异,玻璃化率最低,无论低于或高于这个浓度,玻璃化程度都不同程度的增加,0.1mg/L的6-BA对影响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的发生最为显着,同时当6-BA浓度为0.1mg/L时是色素万寿菊增殖系数最高,为3.56。2.2蔗糖、琼脂、活性炭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蔗糖浓度对色素万寿菊继代培养过程有一定影响,对色素万寿菊而言,蔗糖浓度为30-50g/L时是降低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的适宜浓度。琼脂浓度对色素万寿菊继代培养过程有一定影响,琼脂浓度为1.2%是影响玻璃化的最适浓度。对增殖系数影响而言,琼脂浓度为0.8%时增殖系数最高为适宜浓度。活性炭浓度由0增加到0.1%时,色素万寿菊玻璃化程度最低,但活性炭浓度为0.3%时,色素万寿菊试管苗增殖系数最高为2.46。2.3其它添加物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浓度为1.8g/L时,色素万寿菊玻璃化率最低,增殖系数最高,为3.16。向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和多效唑能起到抑制玻璃化率的作用,增殖系数也有所改善,但多效唑能明显提高了增殖系数达到4.54。2.4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的防止措施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试验总结出防止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的综合措施:(a)使用0.1mg/L6-BA,添加0.01mg/LNAA;(b)采用蔗糖浓度为(30-50g/L);(c)采用1.2%的琼脂浓度;(d)添加0.1%的活性炭浓度;(e)采用1.8g/L的聚乙烯醇浓度。

李刚刚[9](2010)在《万寿菊中叶黄素及黄酮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原产墨西哥,又名金盏菊、臭芙蓉,是富含叶黄素、黄酮类物质的天然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烟草、禽类饲料等领域,是一种极其丰富而宝贵的自然资源。本文探讨了叶黄素酯的超声波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超声波功率四个参数对叶黄素酯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料液比对叶黄素酯收率影响显着。叶黄素酯超声波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氯仿:四氢呋喃(V:V)=1:1,超声波提取功率160W,料液比(g:ml)1:2,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0min,提取次数2次。在该工艺条件下,万寿菊花中叶黄素酯的提取含量达到17.17mg/g。叶黄素在植物体中主要是以酯衍生物的形式存在,所以要经过皂化处理,将叶黄素酯还原为单体形式。本研究利用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和机械作用,加快皂化时间,降低皂化温度。采用薄层层析法分析,考察碱浓度、加碱量、皂化时间和皂化温度对叶黄素含量的影响,得出超声波皂化最佳工艺条件:KOH甲醇溶液浓度10%,碱液加入量为30ml/g,皂化时间3h,皂化温度50℃。利用重结晶法对叶黄素的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配比:叶黄素粗品(g):四氢呋喃(ml):无水乙醇(ml):石油醚(ml):水(ml)=1:20:15:5:20对叶黄素进行第一次结晶,并用丙酮+水+石油醚混合溶剂进行第二次重结晶,依次进行四次重结晶可以提高叶黄素纯度,可以达到78.40%,相对于叶黄素酯收率达到40.31%,但是由于重结晶损失较大,时间长,故选择盐析法进一步纯化叶黄素,以质量浓度为55%的NaHSO4进行盐析3次,叶黄素含量达到88.32%,万寿菊中叶黄素收率达到1.63%。作者还研究了叶黄素在光、热、酸、碱存在条件下的性质变化情况,对其稳定性进行比较,并通过与β-环糊精包合增加其水溶性,实验结果表明:光照、高温(≥60℃)、酸对叶黄素稳定性影响较大;并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研究了投料质量比(叶黄素:β-CD)、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对包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包合时间对包合的影响显着。叶黄素-β-环糊精包合最优工艺条件为:投料质量比(叶黄素:β-CD)为1:2,包合时间4h,包合温度35℃。应用此工艺得到包合物中载药量为12.95%,收率为62.02%,水中溶解度为738.34mg/L。采用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对万寿菊中总黄酮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探寻万寿菊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实验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70%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温度70℃,微波辅助回流60 min,微波功率300 W,固液比1:8,提取2次。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万寿菊残渣中黄酮浸膏得率为15.86%,浸膏中总黄酮含量为44.01%,总黄酮收率为6.98%。

孙婵娟[10](2009)在《万寿菊的快速繁殖及试管开花研究》文中认为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是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植物。其花色鲜艳,开花繁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城市绿化中被广泛应用。同时万寿菊的花和叶能镇静、降压、扩张支气管,其挥发油具有抗菌、抑菌、抗忧郁及杀虫等多种作用。近年来,从万寿菊中提取出来的叶黄素是食品、化妆品、烟草、医药及禽类饲料的重要原料,素有“软黄金”的美誉,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国内外对其需求量较大,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等的限制,通过播种和扦插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通过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势在必行。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卉的要求越来越多,试管花卉以其新颖、微小、便于携带等特点被人们普遍接受,但其种类较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进行万寿菊试管开花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试验通过组织培养,研究万寿菊的快速繁殖、试管开花以及花芽诱导过程中其内部生理生化变化,建立万寿菊的离体快繁体系和试管开花体系,缩短组培苗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时间,同时探讨万寿菊的花芽分化规律。在万寿菊快速繁殖研究中,探讨了不同外植体、培养基、灭菌方式、封口材料、pH值以及不同浓度的6-BA、NAA、琼脂对万寿菊不同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带腋芽的茎段、顶芽、叶片和花蕾这些外植体来说,带腋芽的茎段和顶芽极易诱导产生大量的丛生芽,是万寿菊诱导不定芽产生的首选外植体;(2)带腋芽的茎段在B5和White培养基中发芽率较低,在MS中发芽率最高,芽长得比较健壮,并且形成侧枝,是最利于万寿菊快速繁殖的培养基;(3)0.1%(W/V)HgCl2处理万寿菊茎段9min是最佳的灭菌方式;(4)不同浓度的6-BA、NAA对万寿菊叶片和带腋芽茎段的不定芽诱导具有显着差异。6-BA分别和不同浓度的NAA、IAA、2,4-D组合对其不定芽诱导也存在差异。以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适宜其快繁的培养基为MS+6-BA0.2mg.L-1+NAA0.15mg.L-1;对于叶片来说,最佳的快繁培养基是MS+6-BA0.2mg.L-1+IAA0.05mgL9-1);(5)培养基中不同的琼脂浓度对不定芽的诱导具有显着影响,当琼脂浓度为7g.L-1时,芽的长势最好,带腋芽茎段其不定芽的诱导率明显比叶片的高8.2%;(6)不同的封口材料对万寿菊叶片和带腋芽茎段诱导效果有显着差异。使用透气封口膜,其不定芽生长速度快,植株生长旺盛;(7)无论是带腋芽茎段还是叶片,pH为5.8时,不定芽的诱导率均达到最高,芽的长势也较好。在万寿菊试管开花研究中,重点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NAA、蔗糖、多效唑、矮壮素、活性炭以及不同转接时间对万寿菊组培苗花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6-BA和NAA在一定配比下,对万寿菊试管苗诱导花芽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BA为0.5mg.L-1,NAA为0.1mg.L-1时最利于花芽分化。单独添加6-BA对试管苗的花芽诱导起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甚至还影响花的颜色:(2)当活性炭浓度为0.3mg.L-1时,植株不生根,长愈伤组织,花芽能正常开放。但当浓度增加到0.5mg.L-1时,植株生根,花芽不能正常开放;(3)当蔗糖浓度为40g.L-1时,花芽诱导率最高。随着蔗糖浓度升高。花芽诱导率也随之升高,但是达到50g.L-1时会轻微玻璃化;(4)当万寿菊组培苗培养15d转接时,花芽诱导率最高,30d统计花芽诱导率达到32.4%,60d时达到58.6%。(5)多效唑能抑制万寿菊幼苗的营养生长,从而促进生殖生长,提高花芽诱导率。当多效唑浓度为0.4mg.L-1时,花芽诱导率最高,60d时达到30.9%;(6)矮壮素的使用浓度为0.5mg.L-1时较宜诱导花芽分化,其诱导效果没有多效唑的明显,60d时花芽诱导率仅19.7%。在万寿菊花芽诱导过程中,组培苗内部发生了相应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1)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初期(0~20d),由3.390mg.g-1.FW上升到5.718mg.g-1.FW,达到最高值,比对照组的(4.410mg.g-1.FW)高出1.308mg.g-1.FW。(2)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30d时达到最高值15.252mg.g-1.FW,是花芽诱导最主要的物质基础。(3)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无论是处理组还是对照组,叶黄素含量都随之增加,到30d呈现最高。(4)处理组中内源TA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d时,处理组的内源IAA含量达到17.556nm01.g-1.FW,比对照组的高出7.585 nmol.g-1.FW。(5)内源激素ABA抑制幼苗生长,处理组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培养初期,其含量均较低,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ABA含量逐渐上升,到21d时达到最大。整体上说,花芽诱导率高的处理,其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叶黄素和内源激素含量都明显高于花芽诱导率低的处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叶黄素的积累为花芽分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内源激素IAA和ABA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呈现正相关。

二、万寿菊色素浸提方法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万寿菊色素浸提方法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万寿菊主要功能成分提取工艺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叶黄素
    1.1 功效
    1.2 提取方法
        1.2.1 溶剂浸提法。
        1.2.2 微波辅助提取法。
        1.2.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1.2.4超临界CO2萃取。
    1.3 开发利用
2 黄酮
    2.1 功效
    2.2 提取工艺
    2.3 开发利用
3 α-三联噻吩
    3.1 功效
    3.2 提取工艺
    3.3 开发利用
4 精油
    4.1 功效
    4.2 提取工艺
        4.2.1 水蒸气蒸馏法。
        4.2.2 微波辅助法。
        4.2.3 同时蒸馏-萃取法。
    4.3 开发利用
5 结语

(2)天然食用叶黄素的性质、功能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叶黄素的理化性质及来源
    1.1 叶黄素的理化性质
    1.2 叶黄素的来源
        1.2.1 万寿菊
        1.2.2 玉米蛋白粉
        1.2.3 藻类
2 叶黄素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
    2.1 着色功能
    2.2 抗癌功能
    2.3 保护视力
    2.4 抗氧化功能
3 叶黄素的提取及制备方法
    3.1 有机溶剂提取
    3.2 超声波辅助提取
    3.3 酶法辅助提取
    3.4 微波辅助提取
    3.5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4 叶黄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5 结论与建议

(3)万寿菊中叶黄素的提取皂化以及稳定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万寿菊简介
    1.2 万寿菊的成分
    1.3 叶黄素结构与性质
        1.3.1 叶黄素结构
        1.3.2 叶黄素酯的结构
        1.3.3 叶黄素的理化性质
    1.4 叶黄素的功能
        1.4.1 在医学上的应用
        1.4.2 在食品上的应用
    1.5 叶黄素的提取方法
        1.5.1 溶剂提取法
        1.5.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5.3 超声波提取法
        1.5.4 微波辅助提取法
        1.5.5 酶处理反应提取法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
        1.6.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6.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提取万寿菊中叶黄素的工艺研究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 检测方法以及得率的计算
        2.2.1 检测方法
        2.2.2 叶黄素的计算
    2.3 实验步骤
        2.3.1 提取方案的选择
    2.4 单因素试验及分析
        2.4.1 提取剂的影响
        2.4.2 料液比的影响
        2.4.3 温度的影响
        2.4.4 超声时间的影响
        2.4.5 超声功率的影响
        2.4.6 单因素试验分析
    2.5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试验工艺条件
        2.5.1 响应面试验设计
        2.5.2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叶黄素酯的皂化反应
    3.1 材料与设备
        3.1.1 试验材料及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的工艺流程
        3.2.2 皂化反应的实验步骤
        3.2.3 皂化程度的分析方法
    3.3 单因素试验设计
        3.3.1 溶剂及用量的影响
        3.3.2 碱量的影响
        3.3.3 皂化反应时间的影响
        3.3.4 皂化温度的影响
        3.3.5 单因素试验分析
    3.4 响应面法优化皂化工艺参数
        3.4.1 响应面法优化皂化工艺参数
        3.4.2 响应面分析方案及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叶黄素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4.1 叶黄素皂化的原理
    4.2 反应动力学模型参数推导
        4.2.1 反应级数的推导
        4.2.2 反应速率常数 k 的推导
        4.2.3 反应活化能 Ea 的推导
    4.3 实验部分
        4.3.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3.2 皂化动力学实验操作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反应级数
        4.4.2 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 k
        4.4.3 反应活化能 Ea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叶黄素的稳定性研究
    5.1 材料与设备
    5.2 实验部分
        5.2.1 试验操作
        5.2.2 试验设计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光照的结果分析
        5.3.2 温度的结果分析
        5.3.3 pH 的结果分析
        5.3.4 金属离子的结果分析
        5.3.5 氧化剂的结果分析
        5.3.6 还原剂的结果分析
        5.3.7 食品添加剂的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科研业绩
致谢

(4)万寿菊中叶黄素和α-三连噻吩的提取及α-三连噻吩抑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叶黄素
        1.1.1 叶黄素的结构
        1.1.2 叶黄素的理化性质
        1.1.3 叶黄素的功能
        1.1.4 叶黄素的提取方法
        1.1.5 叶黄素的分析方法
        1.1.6 叶黄素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2 α-三连噻吩
        1.2.1 α-三连噻吩的结构与性质
        1.2.2 α-三连噻吩的生物活性
        1.2.3 α-三联噻吩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万寿菊中叶黄素酯提取工艺的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工艺流程
        2.2.2 操作方法
        2.2.3 测定方法
        2.2.4 提取溶剂的选择
        2.2.5 单因素试验分析
        2.2.6 响应面试验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叶黄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溶剂的确定
        2.3.3 超声波提取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
        2.3.4 响应面试验分析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波辅助皂化叶黄素酯的工艺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工艺流程
        3.2.2 操作方法
        3.2.3 测定方法
        3.2.4 不同配比液的选择
        3.2.5 超声波皂化反应单因素分析
        3.2.6 响应面试验分析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配比液对皂化反应的影响
        3.3.2 超声波皂化反应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
        3.3.3 响应面试验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孔树脂吸附对万寿菊中叶黄素纯化工艺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叶黄素浓度的测定方法
        4.2.2 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析试验
        4.2.3 树脂的动态吸附试验
        4.2.4 树脂的动态解析试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树脂静态吸附与解析试验结果
        4.3.2 树脂动态吸附试验
        4.3.3 树脂动态解析试验
        4.3.4 大孔树脂分离万寿菊中叶黄素的 HPLC 分析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万寿菊中α-三连噻吩提取工艺的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仪器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仪器
    5.2 分析方法
        5.2.1 色谱条件
        5.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5.3 索氏提取法
        5.3.1 操作方法
        5.3.2 提取溶剂的选择
        5.3.3 甲醇索氏提取单因素试验
        5.3.4 甲醇索氏提取正交试验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1 溶剂的确定
        5.4.2 索氏提取单因素试验分析
        5.4.3 甲醇索氏提取正交试验结果
        5.4.4 验证试验
    5.5 超声波提取法
        5.5.1 操作方法
        5.5.2 提取溶剂的选择
        5.5.3 甲醇索氏提取单因素试验
        5.5.4 甲醇超声波提取正交试验
    5.6 试验结果与分析
        5.6.1 超声波功率的选择
        5.6.2 超声波提取单因素试验分析
        5.6.3 甲醇索氏提取正交试验结果
        5.6.4 验证试验
        5.6.5 HPLC 测定结果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万寿菊中α-三连噻吩抑菌活性的比较测定
    6.1 试验材料与设备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备
    6.2 试验方法
        6.2.1 培养基的制备
        6.2.2 菌悬液的制备
        6.2.3 α-三连噻吩提取液前处理
        6.2.4 α-三连噻吩样液抑菌效果的测定
        6.2.5 最小抑制浓度的测定
        6.2.6 α-三连噻吩混合液的抑菌率与作用时间、浓度的关系
    6.3 试验结果分析
        6.3.1 抑菌测定结果
        6.3.2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
        6.3.3 α-三连噻吩混合液的抑菌率与作用时间、浓度的关系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及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我国植物食用色素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人类利用植物色素资源的历史举例
2化学合成色素的有碍健康与回归自然的呼声
3我国食用植物色素资源的主要植物种类及其评价
    3. 1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 苋科)
    3. 2甜菜Beta vulgaris L. ( 藜科)
    3.3红甘蓝Brassica oleraea var.capitata L.(十字花科)
    3. 4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 ( 马钱科)
    3. 5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 菊科)
    3. 6大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 L. ( 菊科)
    3. 7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 ) Poiret( 葫芦科)
    3. 8姜黄Curcuma longa L. ( 姜科)
    3. 9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茜草科)
    3. 10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 ( 锦葵科)
    3. 11紫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 ( 旋花科)
    3. 12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 紫草科)
    3. 13蓝靛果Lonicera caerulea L. var. edulis Turcz.ex Herd. ( 忍冬科)
    3. 14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 茄科)
    3. 15冻绿Rhamnus utilis Decne( 鼠李科)
    3. 16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 茜草科)
    3. 17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 ( 禾本科)
    3. 18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 ( Nees) O. Kuntze( 爵床科)
    3. 19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 ( 菊科)
    3. 20乌饭树Vaccinium beacteatum Thunb. ( 杜鹃花科)
4我国植物食用色素的利用现状与展望
    4. 1我国植物食用色素发展的现状
    4. 2对植物食用色素发展的展望
        ( 1) 植物食用色素的保健价值是植物色素发展重要方向
        ( 2) 加强植物色素提取技术的研究,改善产品质量
        ( 3) 研究开发新的植物食用色素,以满足市场需求

(6)叶黄素的视力保护作用及提取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叶黄素的视力保健作用
    1.1 叶黄素与黄斑变性、白内障
    1.2 叶黄素对视觉发育的影响
    1.3 叶黄素对长期荧屏光暴露者视功能的影响
    1.4 叶黄素对缓解视力疲劳的功效
2 叶黄素的提取方法
    2.1 超临界CO2提取万寿菊花中的叶黄素
    2.2 利用生物转化法从金盏菊提取物中制备叶黄素
    2.3 利用超声循环提取万寿菊中的叶黄素
    2.4 微波提取柑橘皮中的叶黄素
3 结论与展望

(7)万寿菊黄色素提取及其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万寿菊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1.2.2 万寿菊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2 结果与讨论
    2.1 万寿菊色素提取工艺的确定
        2.1.1 万寿菊色素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1.2 浸提溶剂的选择
        2.1.3 万寿菊色素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2.1.4 正交试验
    2.2 万寿菊色素稳定性的研究结果
        2.2.1 温度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2.2 光照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2.3 p H值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2.4 蔗糖浓度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2.5 食盐浓度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2.6 柠檬酸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2.7 抗坏血酸VC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2.8 山梨酸钾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2.2.9 常见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 结论

(8)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及防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1.1.1 色素万寿菊发展现状
        1.1.2 色素万寿菊发展前景
        1.1.3 色素万寿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标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评述
        1.3.1 万寿菊的生物学特性及价值
        1.3.2 万寿菊的繁殖及研究现状
        1.3.3 色素万寿菊组培过程中的玻璃化问题
        1.3.4 影响玻璃苗发生的因素
        1.3.5 防止玻璃苗发生的途径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色素万寿菊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培养基对色素万寿菊芽诱导的影响
        2.3.2 不同继代培养基对芽增值的影响
        2.3.3 生根培养
        2.3.4 移栽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结果
        2.4.2 讨论
第三章 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一节 培养基成分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材料的消毒与接种
        1.2.2 培养条件
        1.2.3 试验内容
        1.4 结果与分析
        1.4.1 6-BA不同浓度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殖系数的影响
        1.4.2 蔗糖不同浓度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殖系数的影响
        1.4.3 琼脂不同浓度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殖系数的影响
        1.4.4 活性炭不同浓度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殖系数的影响
        1.4.5 多种添加物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殖系数的影响
    第二节 不同培养基成分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率影响的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材料的消毒与接种
        2.2.2 培养条件
        2.2.3 试验内容
        2.4 结果与分析
        2.4.1 6-BA不同浓度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殖系数的影响
        2.4.2 蔗糖不同浓度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殖系数的影响
        2.4.3 琼脂不同浓度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殖系数的影响
        2.4.4 聚乙烯醇浓度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殖系数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6-AB浓度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殖系数的影响
    4.2 蔗糖浓度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值系数的影响
    4.3 琼脂浓度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殖系数的影响
    4.4 活性炭浓度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殖系数的影响
    4.5 聚乙烯醇浓度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殖系数的影响
    4.6 青霉素、矮壮素、多效哩对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及增殖系数的 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图版
致谢
作者简历

(9)万寿菊中叶黄素及黄酮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叶黄素
        1.2.1 结构及性质
        1.2.2 叶黄素的分布和来源
        1.2.3 叶黄素的功能
        1.2.4 叶黄素的提取方法
        1.2.5 叶黄素提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黄酮
        1.3.1 黄酮结构与性质
        1.3.2 黄酮的功能
        1.3.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叶黄素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理
        2.2.1 超声波提取技术原理
        2.2.2 重结晶纯化原理
        2.2.3 盐析法纯化原理
    2.3 工艺流程
    2.4 试验材料与仪器、药品
    2.5 实验过程
    2.6 叶黄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2.6.1 HPLC方法
        2.6.2 分光光度法
        2.6.3 薄层层析法
    2.7 结果与分析
        2.7.1 叶黄素酯的提取
        2.7.2 叶黄素酯的皂化工艺研究
        2.7.3 叶黄素的纯化
        2.7.4 叶黄素检测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叶黄素稳定性及包合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理
    3.3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4 分析方法
    3.5 实验过程
        3.5.1 稳定性实验
        3.5.2 叶黄素-β-CD包合物的制备实验
    3.6 结果与分析
        3.6.1 稳定性实验
        3.6.2 叶黄素包合实验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波辅助提取万寿菊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原理
    4.3 工艺流程
    4.4 材料、试剂与仪器
    4.5 分析方法
        4.5.1 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4.5.2 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4.6 实验过程
    4.7 结果与讨论
        4.7.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4.7.2 微波提取万寿菊总黄酮工艺条件优化
        4.7.3 实验重复验证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0)万寿菊的快速繁殖及试管开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万寿菊概况
        1.1.1 万寿菊形态学特征及常见品种
        1.1.2 万寿菊的习性特性
        1.1.3 万寿菊的功能用途
        1.1.4 万寿菊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
        1.1.5 万寿菊新品种选育进展
    1.2 菊科植物快速繁殖研究现状
        1.2.1 实验外植体的选择
        1.2.2 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
        1.2.3 环境及其他条件
    1.3 试管开花研究现状
        1.3.1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1.3.2 外源激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1.3.3 营养条件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1.3.4 光周期、温度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1.3.5 多胺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1.3.6 水、pH、气体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1.4 万寿菊的组织培养及试管开花研究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选取材料
    3.2 万寿菊的快速繁殖
        3.2.1 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灭菌
        3.2.2 不同外植体的筛选
        3.2.3 不同培养基对万寿菊茎段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2.4 不同灭菌处理对万寿菊茎段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2.5 不同浓度6-BA对万寿菊茎段和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2.6 6-BA和不同生长素配比对万寿菊茎段不定芽的影响
        3.2.7 不同琼脂浓度对万寿菊茎段和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2.8 不同封口材料对万寿菊茎段和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2.9 不同PH值对万寿菊茎段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3 万寿菊的试管开花诱导
        3.3.1 6-BA对花芽诱导的影响
        3.3.2 NAA对花芽诱导的影响
        3.3.3 蔗糖浓度对花芽诱导的影响
        3.3.4 活性炭(AC)对花芽诱导的影响
        3.3.5 不同转接时间对花芽诱导的影响
        3.3.6 多效唑(PP_(333))对花芽诱导的影响
        3.3.7 矮壮素(CCC)对花芽诱导的影响
    3.4 花芽诱导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3.4.1 花芽诱导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
        3.4.2 花芽诱导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
        3.4.3 花芽诱导过程中叶黄素含量的测定
        3.4.4 花芽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万寿菊的快速繁殖研究
        4.1.1 不同外植体对万寿菊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4.1.2 不同培养基对万寿菊茎段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4.1.3 不同灭菌处理对万寿菊茎段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4.1.4 不同浓度6-BA对万寿菊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4.1.5 6-BA和不同生长素配比对万寿菊外植体不定芽的影响
        4.1.6 不同琼脂浓度对万寿菊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4.1.7 不同封口材料对万寿菊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4.1.8 不同pH值对万寿菊茎段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4.2 万寿菊试管开花研究
        4.2.1 不同浓度6-BA对万寿菊花芽诱导的影响
        4.2.2 不同浓度的NAA对万寿菊花芽诱导的影响
        4.2.3 不同浓度的蔗糖对万寿菊花芽诱导的影响
        4.2.4 不同含量的活性炭对万寿菊花芽诱导的影响
        4.2.5 不同转接时间对万寿菊花芽诱导的影响
        4.2.6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万寿菊花芽诱导的影响
        4.2.7 不同浓度矮壮素对万寿菊花芽诱导的影响
    4.3 花芽诱导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4.3.1 花芽诱导过程中可溶性蛋白组分分析
        4.3.2 花芽诱导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分析
        4.3.3 花芽诱导过程中叶黄素含量的测定
        4.3.4 花芽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第5章 小结
    5.1 万寿菊的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5.2 万寿菊试管开花体系的建立
    5.3 万寿菊花芽诱导过程中植株内部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第6章 讨论和建议
    6.1 万寿菊快速繁殖和试管开花过程中的问题
        6.1.1 万寿菊外植体选取问题
        6.1.2 万寿菊外源污染问题
        6.1.3 万寿菊玻璃化现象问题
        6.1.4 万寿菊分化现象发生问题
        6.1.5 蛋白质对万寿菊成花的影响
        6.1.6 碳水化合物对万寿菊成花的影响
        6.1.7 多效唑和矮壮素对万寿菊成花的影响
        6.1.8 其他因子对万寿菊成花的影响
    6.2 植物的快速繁殖前景及建议
    6.3 试管开花的应用及建议
        6.3.1 科研应用——试管育种、种质资源保存
        6.3.2 生活应用——装饰品
        6.3.3 市场现状
        6.3.4 试管开花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在校期间获奖情况

四、万寿菊色素浸提方法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万寿菊主要功能成分提取工艺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郭雁君,吉前华,郭丽英,蒋惠,杨凤梅,胡亚平,周希琴. 现代农业科技, 2021(14)
  • [2]天然食用叶黄素的性质、功能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 吴洋,李书国.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5(01)
  • [3]万寿菊中叶黄素的提取皂化以及稳定性能的研究[D]. 张卫红. 新疆大学, 2014(02)
  • [4]万寿菊中叶黄素和α-三连噻吩的提取及α-三连噻吩抑菌研究[D]. 李曼.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4(08)
  • [5]我国植物食用色素资源开发利用评价[J]. 肖正春,张广伦.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4(01)
  • [6]叶黄素的视力保护作用及提取工艺[J]. 曹广美,赵桂森,贺艳丽. 食品与药品, 2012(05)
  • [7]万寿菊黄色素提取及其性质研究[J]. 张丹,任顺成,孔莹.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02)
  • [8]色素万寿菊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及防止研究[D]. 李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07)
  • [9]万寿菊中叶黄素及黄酮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D]. 李刚刚. 兰州理工大学, 2010(04)
  • [10]万寿菊的快速繁殖及试管开花研究[D]. 孙婵娟. 西南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万寿菊色素的提取方法及性质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