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工砂光机的品种和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吴雨阳,牛晗,伍希志,王勇[1](2022)在《木质材料砂光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砂光机的特点和分类,阐述了国内外砂光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分析了砂光机的发展趋势。
郑春朋[2](2020)在《阴刻木门数控砂光机结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木门在室内装修中占比逐渐加大,不同种类的木门,美观的花纹雕饰成为人们追求个性化装修的代表,其中花纹凹陷与木门表面的阴刻木门以其简洁美观的外表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阴刻木门的加工工序复杂,这就使得市面上阴刻木门的质量参差不齐,通过国内外砂光技术的对比发现,国内的砂光机如宽带砂光机、窄带砂光机、盘型砂光机等以及手工砂光方式,虽可以完成阴刻木门的砂光,但是由于较为缺乏专用的阴刻木门砂光机,工序安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成品存在瑕疵,而且一些企业的砂光机床自动化程度低,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高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阴刻木门专用砂光机,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分析了各类砂光机的优缺点,对阴刻木门砂光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各类砂光机自身特点,针对阴刻木门不同部位不同砂光需求进行合理的加工布局,完成整机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对规方模块、侧边砂光模块和表面砂光模块的作用分析确定了各模块的结构,通过对阴刻木门各加工部位的受力分析,进行切削力、窄带砂光机磨削力和宽带式砂光机磨削力的分析计算,以此为依据进行各电机选型;根据阴刻木门专用砂光机床的实际输送特点进行摩擦力的分析计算,完成了各模块传送组件的设计;最后对各部位的夹紧组件进行了分析设计,完成了专用机床的设计。根据上述的分析计算并以规方刨铣模块的机架为例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对得到的应力、应变和变形云图进行分析后进行强度刚度校核,根据结果优化了机架结构;通过模态分析,根据其固有频率和振型对机架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阴刻木门砂光机的实际加工动作,设计阴刻木门砂光机PLC控制系统,通过对控制系统功能的需求分析,设计电气原理图、对所需硬件选型及设计系统的控制触摸屏,并以砂光阴刻木门侧边这一动作过程的控制为例,对其控制流程图及梯形图进行简要介绍,此控制系统可实现整机的动作控制,实现设备自动化加工。本论文中阴刻木门砂光机,解决了市面上阴刻木门砂光机的缺乏,针对阴刻木门不同位置不同砂光需求,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运用PLC系统控制,实现了阴刻木门砂光的智能化自动化,不仅能满足阴刻木门的砂光需求,而且砂光质量高,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为我国木工机械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胡昊[3](2019)在《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木门因其木材纹理清晰,造型典雅美观,防腐防变形性能好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砂光工序是提高实木门表面质量的重要环节,对实木门表面的装饰效果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对木门各部件的表面砂光十分关键。然而目前国内中小型实木门企业由于经济实力有限,一般采用先对木门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单独砂光,之后再进行组装的方式进行生产,这种方式容易在组装过程中对已砂光好的实木门表面产生破坏,砂光质量得不到保证。本文旨在设计一台可以对组装完成的实木门的双端立梃进行整体砂光的设备,能够一次完成对实木门立梃双端上表面、下表面、侧表面的砂光加工,从而提高实木门砂光效率。本文通过对传统实木门加工工艺的分析,确定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对实木门双端立梃各个表面的砂光方式的确定,确定砂光机的整体布局,设计由固定端砂光组件、移动端砂光组件和基座组件三个部分组合成的整体设计方案。对侧表面砂光组件、上下表面砂光组件、传送组件、侧向定位组件、上定位组件等部件进行结构设计和部分元件的选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的固定端安装机架和移动端安装机架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对应力、应变与最大变形云图的结果分析,校核两组机架的强度、刚度和最大变形量,并对两组机架变形趋势较大的位置进行结构改进,增强设计的可靠性。设计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的PLC控制系统,通过对设备的动作顺序分析和电气需求分析,对设备的控制系统硬件进行选型。设计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的电气原理图、触摸屏系统以及PLC程序梯形图,并利用控制系统验证平台对控制程序进行验证,确保控制程序合理有效,使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实现控制自动化。本论文中的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对多个加工表面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增强了实木门立梃表面砂光质量,采用PLC控制系统使整机实现自动化,提高了加工效率,为实木门整体砂光工艺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许洪刚[4](2018)在《实木门数控砂光机结构及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门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人们开始崇尚返璞归真和追求大自然的美,使得实木门普遍受人们的欢迎,成为个性化装修的代表。实木门加工工序繁多,其中实木木门的砂光质量直接关系到木门的整体质量及美观程度,然而通过国内外对比发现,我国传统的砂光方式如手工砂光、宽带式砂光机砂光、异形砂光机砂光等,虽然他们可以完成对实木门的砂光,但每种砂光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实木门行业的发展。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高效、高质量的新型砂光机,以满足我国对实木门的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本文对现有的实木门砂光设备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对实木门砂光工艺进行讨论,并通过分析砂光机方式及工作原理,确定对实木门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砂光方式的总体布局思路,完成砂光机总体方案设计;然后以横向砂光组件砂光过程中产生砂削力及所受载荷为例,建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计算,以此作为理论基础进行了调整电机的选型,完成横向砂光组件与纵向砂光组件的设计;最后根据实木门砂光过程中输送特点,分析计算输送过程中的摩擦力及负载惯量,完成传送组件的设计;至此完成了实木门砂光机的结构设计。以上述分析计算的横向砂光组件砂光过程中所受砂削力及负载为基础,对横向砂光组件连接架进行静力学分析,获得相应的应力、应变和变形云图,进行强度、刚度校核和优化;通过模态分析,获得连接架前四阶固有频率及振型,对横向砂光组件砂光过程中的的振动稳定性进行检验,验证其结构的合理性,这些都为实木门砂光机其它重要零部件的设计提供了思路和依据。设计实木门砂光机的PLC控制系统,完成控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电气原理图设计、硬件选型及触摸屏设计,并以砂光实木门上梃这一动作过程的控制为例,对其控制流程图及梯形图进行简要介绍,此控制系统可实现整机的动作控制,实现设备自动化加工。本论文中实木门数控砂光机,改变了传统砂光机单一方式砂光的弊端,对实木门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砂光方式,同时采用上下对称布置的结构设置,采用先进的PLC系统控制,实现了实木门各梃及内部凹陷边角的自动化砂光,不仅满足了砂光效率的需求,而且砂光质量高,为我国木工机械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冠星[5](2014)在《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的设计与动态仿真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理念也发生了改变,要营造一个完美而舒适的居室环境,门的款式和风格起着决定作用。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人们开始崇尚返璞归真和追求大自然的美,使得如今实木门备受人们的普遍欢迎。实木门的表面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实木门的整体质量,因此实木门表面的砂光至关重要。目前实木门生产企业所使用的砂光机不能对组装好的实木门表面完成一次性砂光,通常需要两台砂光机来完成,或者对实木门的各部件进行砂光后再组装。本论文主要针对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木门行业,尤其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实木门,通过对实木门的结构特征及其表面砂光工艺的研究,以及对不同砂光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后,确定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的总体设计方案(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结构是由一组工作头、龙门架和机架三部分组成)和技术参数,使所设计的实木门表面砂光机可以对组装后的实木门表面实现顺纹理砂光,即达到同时完成对实木门的上下冒头和中坎以及门边表面的砂光。本文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结构的合理性,并运用ANSYS Wokbench有限元软件对实木门表面砂光机中结构强度薄弱的零部件逐步进行了分析和校核。最后,利用SolidWorks三维造型软件对实木门表面砂光机进行三维造型与装配,并对整个机器进行运动仿真,检测整机在结构设计中的干涉情况,通过分析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本论文的研究为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的结构设计与结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经验。
郝文弢[6](2013)在《无支撑条状刷式异形砂光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木制品曲面异形砂光工艺已经逐渐在木制品生产行业中有日益广泛的应用,已有很多生产企业采用条状刷式砂光工艺对有异形曲面木制品进行机械化加工。无支撑条状刷式砂轮应用于曲面线条砂光机,在对线条型木质部件异形面的砂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实现对曲面异形木制品的机械化砂光和提高手工砂光的效率。本文使用无支撑条状刷式砂光机,对樱桃木和枫木两种单板作为饰面材料,选取不同磨削次数、砂轮转速、进给速度、砂轮直径、理论接触长度的砂光处理,测量磨削后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分析各参数对木材砂光后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寻找无支撑刷式磨削工艺的合适参数,为无支撑刷式砂轮的实际使用提出理论支持。并且测量磨削参数和磨削去除量以及法向压力的关系,部分填补条状刷式砂轮的磨削理论研究的不足。结论如下:1)单因素试验条件下,增加磨削次数、增大砂轮转速、降低进给速度、减小砂轮直径,均可减小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宜选择较小的理论接触长度。砂条长度和理论接触长度以及这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樱桃木和枫木磨削后表面粗糙度有极为显着影响。2)樱桃木和枫木的最优磨削参数组合:砂条长度为7cm,理论接触长度为10mm,砂轮转速为1400r/min,砂带粒度分别是240#和120#,进给速度为5m/min,磨削次数为4次和8次。3)砂轮对试件的去除厚度并不均匀。刷式砂轮磨削时增大转速使磨削去除量增大,且增长趋势在变大。砂条与试件的相对磨削距离相等时,砂轮转速与磨削去除量呈线性增长的趋势。4)砂轮转速的增大和理论磨削长度的增大都使得法向压力增加。刷式砂轮在与工件接触的面上,法向压力分布差异较大。
徐迎军,李道育[7](2012)在《砂光之① 人造板宽带砂光机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续)》文中认为2我国人造板宽带砂光机制造发展历程及现状2.1我国人造板宽带砂光机制造发展历程我国人造板宽带砂光机制造的起步相对较晚,并且经历了一段较为艰难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认识、技术引进、技术跟随及自主创新4个阶段。1)认识阶段。20世纪70年代,我国木材加工企业开始接触宽带式
张杰[8](2011)在《木门异形表面砂光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通过分析木门异形表面特征,探讨了异形表面不同砂光方式的优缺点,选择条状刷式砂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条状刷式砂光方式对不同木材表面进行砂光试验,研究我国木门常用木材砂光时表面粗糙度与工艺参数的关系,以触针法测定工件砂光前后的表面粗糙度,结合实际木门制作过程中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优化木门异形表面砂光工艺,确定异形表面砂光机合理的工作参数。利用田口法对砂带目数、条状刷式砂轮转速、进给速度、理论接触长度、砂光次数等砂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方案设计,根据试验得出多个因素不同水平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和信噪比(S/N),利用SPSS软件进行试验结果方差分析,研究各砂光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显着性,得出优化砂光参数组合,并对优化砂光参数组合进行了验证试验。通过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木材的表面组织结构会影响各个砂光工艺参数的显着性。影响红橡(Quercus rubra)和金丝柚(Tectona grandis L.f)等结构粗的木材表面粗糙度砂光工艺参数的显着性因素为:砂带目数和理论接触长度;影响樱桃木(Prunus avium)和枫木(Liquidambar acalycia H.T.Chang)等结构细的木材表面粗糙度砂光工艺参数的显着性因素为:进给速度和砂光次数。2.基于田口法试验得出了4种木材最优砂光工艺参数组合如下:红橡:砂带目数180目、条状刷式砂轮转速1200r/min、进给速度12m/min、理论接触长度15mm、砂光次数6次;金丝柚:砂带目数180目、条状刷式砂轮转速1200r/min、进给速度12m/min、理论接触长度10mm、砂光次数6次;樱桃木:砂带目数240目、条状刷式砂轮转速900r/min、进给速度12m/min、理论接触长度10mm、砂光次数2次;枫木:砂带目数240目、条状刷式砂轮转速1200r/min、进给速度8m/min、理论接触长度15mm、砂光次数6次。3.选择红橡制作成高度差为21mm的异形工件,在砂带目数180#,条状刷式砂轮转速1200r/min,进给速度12m/min,砂光次数6次,相对于异形工件低平面的理论接触长度分别是10mm、15mm和20mm条件下,相同理论接触长度比较,异形工件高低阶梯面之间的表面粗糙度差值在砂光后会随着砂带和剑麻长度的增大而减小。
王雪花,张占宽,刘君良[9](2010)在《木材刷式砂光机砂光参数的选择(2)》文中认为以刷式砂轮砂光试验机为砂光设备,以砂轮转速、进给速度、砂光次数为砂光参数,测量砂光参数与表面粗糙度Ra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在本实验条件下较理想的砂光条件。
王雪花,张占宽,刘君良[10](2010)在《木材刷式砂光机砂光参数的选择(1)》文中指出以刷式砂轮砂光试验机为砂光设备,以树种(樟子松和柞木)、砂纸目数及接触深度为砂光参数,测量砂光参数与被砂木材表面粗糙度Ra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在本实验条件下较理想的砂光条件。
二、木工砂光机的品种和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工砂光机的品种和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木质材料砂光机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砂光机概述 |
2 国内外砂光机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砂光机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砂光机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3 砂光机发展趋势 |
1)砂光机智能化。 |
2)砂光机自动化、高精度化、高效率化。 |
3)砂光机安全化。 |
4)砂光机无尘化。 |
4 总结与展望 |
(2)阴刻木门数控砂光机结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砂光机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砂光机研究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砂光机的发展现状 |
1.2.3 国内外砂光机研究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阴刻木门砂光机总体设计 |
2.1 阴刻木门表面加工工艺研究 |
2.1.1 加工对象分析 |
2.1.2 阴刻木门制造工艺 |
2.1.3 阴刻木门砂光工艺分析 |
2.2 阴刻木门砂光机总体布局分析 |
2.2.1 机床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
2.2.2 砂光机种类分析 |
2.2.3 阴刻木门砂光机结构布局的确定 |
2.3 阴刻木门砂光机方案的确定 |
2.3.1 带式砂光机的选择 |
2.3.2 盘形砂光机选择 |
2.3.3 阴刻木门砂光机基本参数的确定 |
2.3.4 阴刻木门砂光机总体方案的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3 阴刻木门砂光机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 |
3.1 规方刨铣结构设计 |
3.1.1 切削力计算 |
3.1.2 铣削结构设计 |
3.2 侧边砂光结构设计 |
3.2.1 窄带砂光机磨削力计算 |
3.2.2 窄带式砂光机设计 |
3.3 表面砂光结构设计 |
3.3.1 宽带砂光机磨削力计算 |
3.3.2 宽带式砂光机结构设计 |
3.4 传送组件设计 |
3.4.1 摩擦阻力计算 |
3.4.2 辊式传送装置结构设计 |
3.4.3 表面砂光模块传送组件设计 |
3.5 各模块机架设计 |
3.5.1 刨铣、侧砂机架设计 |
3.5.2 表面砂光模块机架设计 |
3.6 夹紧组件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4 阴刻木门砂光机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
4.1 规方刨铣机架分析 |
4.1.1 规方刨铣模块机架静力学分析 |
4.1.2 规方刨铣模块机架模态分析 |
4.1.3 规方刨铣模块机架结构优化 |
4.2 本章小结 |
5 阴刻木门砂光机的控制系统研究 |
5.1 阴刻木门数控砂光机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5.1.1 阴刻木门砂光机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
5.1.2 阴刻木门砂光机控制系统资源需求分析 |
5.2 电气原理图设计及硬件选型 |
5.2.1 整机电气原理图设计 |
5.2.2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
5.3 阴刻木门数控砂光机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
5.3.1 整机触摸屏设计研究 |
5.3.2 控制系统PLC的I/O端子分配 |
5.3.3 控制系统PLC程序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国内外砂光设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
1.1.1 国外砂光设备的发展现状 |
1.1.2 国内砂光设备发展现状 |
1.1.3 国内外砂光设备发展趋势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的总体设计 |
2.1 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的工艺分析 |
2.1.1 实木门结构特点分析 |
2.1.2 实木门制造工艺分析 |
2.1.3 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的工艺路线分析 |
2.2 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总体布局分析 |
2.2.1 立梃侧表面的砂光 |
2.2.2 立梃上下表面的砂光 |
2.2.3 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的总体布局 |
2.3 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方案的设计 |
2.3.1 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总体方案的确定 |
2.3.2 砂光参数的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3 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的结构设计 |
3.1 固定端砂光组件的结构设计 |
3.1.1 侧表面粗砂组件设计 |
3.1.2 侧表面精砂组件设计 |
3.1.3 上下表面移动砂光组件 |
3.1.4 上定位组件设计 |
3.1.5 固定端侧向定位组件设计 |
3.1.6 传送组件设计 |
3.1.7 固定端安装机架设计 |
3.2 移动端砂光组件设计 |
3.2.1 移动端侧向定位组件 |
3.2.2 移动端横向进给机构 |
3.2.3 移动端安装机架设计 |
3.3 基座组件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
4.1 固定端安装机架的静力学分析 |
4.1.1 固定端安装机架模型的建立 |
4.1.2 固定端安装机架模型的材料设置 |
4.1.3 固定端安装机架模型的网格划分 |
4.1.4 固定端机架边界条件的约束以及载荷的施加 |
4.1.5 固定端安装机架静力学求解的结果分析 |
4.2 移动端安装机架的静力学分析 |
4.2.1 移动端安装机架模型的建立及材料设置 |
4.2.2 移动端安装机架的网格划分及约束条件与载荷的施加 |
4.2.3 移动端安装机架静力学求解的结果分析 |
4.3 固定端安装机架与移动端安装机架的结构改进 |
4.3.1 固定端安装机架的结构改进 |
4.3.2 移动端安装机架的结构改进 |
4.4 本章小结 |
5 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的控制系统研究 |
5.1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准则 |
5.2 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的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5.2.1 控制系统功能描述及分析 |
5.2.2 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5.2.3 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设计 |
5.2.4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
5.3 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研究 |
5.3.1 控制系统触摸屏设计研究 |
5.3.2 控制系统I/O端子分配 |
5.3.3 PLC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
5.4 控制系统的验证试验 |
5.4.1 控制系统验证平台的搭建 |
5.4.2 控制系统的验证试验过程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4)实木门数控砂光机结构及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实木门砂光机研究概述 |
1.2.1 国外砂光机研究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砂光机研究的发展现状 |
1.2.3 国内外砂光机研究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实木门砂光机总体设计 |
2.1 实木门制造工艺研究 |
2.1.1 加工对象分析 |
2.1.2 实木门制造工艺 |
2.1.3 实木门砂光工艺分析 |
2.2 实木门砂光机总体布局分析 |
2.2.1 机床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
2.2.2 砂光方式分析 |
2.2.3 实木门砂光机结构布局的确定 |
2.3 实木门砂光机方案的确定 |
2.3.1 带式砂光机的选择 |
2.3.2 锥形砂光盘选择 |
2.3.3 砂光机进给速度选择 |
2.3.4 实木门砂光机基本参数的确定 |
2.3.5 实木门砂光机总体方案的确定 |
2.4 实木门砂光机总体方案分析 |
2.4.1 横向砂光组件 |
2.4.2 纵向砂光组件 |
2.4.3 传送组件 |
2.4.4 底座 |
2.5 本章小结 |
3 实木门砂光机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 |
3.1 实木门砂光机关键部件总体结构确定 |
3.1.1 砂光机关键部件的结构布局分析 |
3.1.2 砂光机关键部件设计方案的确定 |
3.2 横向砂光组件的设计研究 |
3.2.1 砂削力的设计计算 |
3.2.2 Y向调整电机的选择 |
3.2.3 横向砂光组件结构设计 |
3.3 纵向砂光组件的设计研究 |
3.3.1 纵向砂光组件Y向调节电机选择 |
3.3.2 纵向砂光组件的结构设计 |
3.4 传送组件设计研究 |
3.4.1 传送组件布局分析 |
3.4.2 传送组件动力电机选择 |
3.4.3 传送组件结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横向砂光组件连接架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
4.1 横向砂光组件连接架静力学分析及优化 |
4.1.1 横向砂光组件连接架静力学分析 |
4.1.2 横向砂光组件连接架结构优化 |
4.2 横向砂光组件连接架模态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实木门数控砂光机的控制系统研究 |
5.1 实木门数控砂光机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5.1.1 控制系统功能描述及分析 |
5.1.2 控制系统资源需求分析 |
5.2 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设计及硬件选型 |
5.2.1 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设计 |
5.2.2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
5.3 实木门数控砂光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研究 |
5.3.1 控制系统触摸屏的设计研究 |
5.3.2 控制系统PLC的I/O端子分配 |
5.3.3 控制系统PLC程序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的设计与动态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砂光机的发展趋势 |
1.3 实木门结构特征及其特性分析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实木门表面砂光工艺研究与总体方案设计 |
2.1 实木门表面砂光工艺研究 |
2.2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总体方案设计 |
2.2.1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设计原则 |
2.2.2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总体方案确定 |
2.2.3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技术参数确定 |
2.3 本章小结 |
3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结构设计 |
3.1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工作头结构设计 |
3.1.1 砂光头总体结构设计 |
3.1.2 砂光头移动组件结构设计 |
3.1.3 龙门架结构设计 |
3.1.4 步进电机的选用 |
3.2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工作台结构设计 |
3.3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机架结构设计 |
3.4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整体结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主要零部件的静态与模态分析 |
4.1 ANSYS有限元分析基本思路 |
4.2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龙门架横梁的静态与模态分析 |
4.2.1 横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2.2 横梁有限元模型的静态与模态分析 |
4.3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机架的静态与模态分析 |
4.3.1 机架的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4.3.2 机架有限元模型的静态与模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整机三维建模及仿真分析 |
5.1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零件三维建模 |
5.2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装配设计 |
5.3 实木门表面砂光机运动仿真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无支撑条状刷式异形砂光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异形砂光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1. 木工砂光机的发展 |
1.2.2. 异形砂光磨料磨具的发展 |
1.2.3. 异形砂光机 |
1.2.4. 异形砂光理论研究现状 |
1.2.5. 异形砂光工艺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3.3. 主要内容 |
2. 无支撑条状刷式砂光主要磨削参数的单因素试验及分析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性能检测指标 |
2.2.2. 磨削参数水平设计 |
2.2.3. 单因素试验设计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磨削次数对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 |
2.3.2. 砂轮转速对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 |
2.3.3. 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 |
2.3.4. 砂条长度对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 |
2.3.5. 理论接触长度对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 |
2.3.6. 砂带粒度对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无支撑条状刷式砂光工艺主要磨削参数的正交试验及分析 |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2. 试验设计 |
3.2.1. 磨削参数水平的选择 |
3.2.2. 设计正交试验表 |
3.2.3.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樱桃木砂光试验分析 |
3.3.2. 枫木砂光试验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刷式砂光工艺磨削去除量和法向压力的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试验仪器 |
4.2.1. 数显外径千分尺 |
4.2.2. 法向压力测量系统 |
4.3. 试验方法 |
4.3.1. 磨削去除量的试验 |
4.3.2. 法向压力试验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磨削去除量 |
4.4.2. 法向压力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7)砂光之① 人造板宽带砂光机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续)(论文提纲范文)
2 我国人造板宽带砂光机制造发展历程及现状 |
2.1 我国人造板宽带砂光机制造发展历程 |
2.2 我国人造板宽带砂光机制造发展现状 |
3 人造板宽带砂光机制造发展趋势 |
(8)木门异形表面砂光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1.2.1 异形表面砂光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实木复合门用材现状及类型 |
1.2.3 实木复合门砂光的现状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木门异形表面砂光表面粗糙度分析 |
2.1 前言 |
2.2 试验样本和设备 |
2.3 表面粗糙度分析 |
2.3.1 同一门扇砂光后表面粗糙度分析 |
2.3.2 不同门扇砂光后表面粗糙度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田口法的木门异形表面砂光参数优化试验 |
3.1 田口法设计基本理论 |
3.1.1 田口法 |
3.1.2 田口法的核心分析工具 |
3.2 田口法参数优化设计 |
3.2.1 田口法试验前期准备 |
3.2.2 正交试验 |
3.2.3 试验数据记录 |
3.2.4 数据分析与研究 |
3.2.5 验证试验 |
3.3 小结 |
第四章 田口法参数设计试验结果及分析 |
4.1 前言 |
4.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设备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1 红橡砂光试验数据分析 |
4.3.2 金丝柚砂光试验数据分析 |
4.3.3 樱桃木砂光试验数据分析 |
4.3.4 枫木砂光试验数据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砂带和剑麻长度对砂光效果的研究 |
5.1 前言 |
5.2 条状刷式砂轮磨削模型建立 |
5.3 条状刷式砂轮砂光性能优化试验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摘要 |
(9)木材刷式砂光机砂光参数的选择(2)(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砂轮转速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2.2 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2.3 砂光次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3 结论 |
(10)木材刷式砂光机砂光参数的选择(1)(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树种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2.2 砂纸目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2.3 接触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3 结论 |
四、木工砂光机的品种和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木质材料砂光机发展现状及趋势[J]. 吴雨阳,牛晗,伍希志,王勇. 中国人造板, 2022(02)
- [2]阴刻木门数控砂光机结构设计与研究[D]. 郑春朋.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3]实木门立梃双端砂光机的设计与研究[D]. 胡昊.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4]实木门数控砂光机结构及控制系统研究[D]. 许洪刚. 东北林业大学, 2018(02)
- [5]实木门表面砂光机的设计与动态仿真分析[D]. 王冠星.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6]无支撑条状刷式异形砂光工艺的研究[D]. 郝文弢. 北京林业大学, 2013(12)
- [7]砂光之① 人造板宽带砂光机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续)[J]. 徐迎军,李道育. 中国人造板, 2012(11)
- [8]木门异形表面砂光工艺研究[D]. 张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04)
- [9]木材刷式砂光机砂光参数的选择(2)[J]. 王雪花,张占宽,刘君良. 木材加工机械, 2010(06)
- [10]木材刷式砂光机砂光参数的选择(1)[J]. 王雪花,张占宽,刘君良. 木材加工机械,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