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评估的定量模型

信息系统评估的定量模型

一、信息系统评价的定量化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万刚,武易天[1](2021)在《地图空间认知的数学基础》文中研究指明地图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出现和发展极大提升了人们获取地理空间知识的效率。地图设计、虚拟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及新型智能化地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图空间认知理论的指导。本文提出地图空间认知应基于数学基础进行研究的观点,并对多种地图空间认知数学模型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地图空间认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黄莹[2](2020)在《LZ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文中认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包括铁路货运在内的传统行业来说,这既是大的机遇,也是一个大的挑战。众所周知,使用信息系统可以打破传统营销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效益,但是该信息系统应用效果如何,能否继续很好的使用,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为了更好的应用信息系统,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对现有信息系统的运行性能、运行效率、运行质量等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分析,评价信息系统应用效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进行优化完善,继而提出解决措施。但是,对于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现在,因为信息系统的发展速度快、要求高,导致很多开发成功的信息系统更多的被关注其系统功能、数据存储量以及安全保密性,反而系统质量、实用性以及用户使用情况等被忽略。本文从系统实际应用效果角度分析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的相关概念,分析了LZ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现状,包括系统概况以及“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方式、存在问题。基于整个系统的各项功能体系,来优化选择系统应用效果评价指标,构建综合性能指标体系,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对不同指标进行组合使用,以判断和识别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进而构建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的系统评价模型。其次,在多种检验方法的组合运用下,来综合评估各种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结果显示应用效果处于良好水平,最终形成一套可行的LZ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方案。本文的研究运用熵权层次评价模型以LZ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应用效果做实例分析,可以直观地判断当前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对于使用者了解和认识“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有一定的帮助,使“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项目的参与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帮助维护相应的功能,使信息系统的适用性更好。并且,对于LZ局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有着一定程度的积极的引导作用,利于决策者根据信息系统有依据的进行更科学的决策,具有实践意义。

吴昱颖[3](2019)在《工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信息系统的使用。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而信息系统作为档案信息化进程中的强劲助力,能够有效的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且已逐渐成为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文章针对当前工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实际应用价值匮乏的现象,着重对工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提升信息系统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有助于在实践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文章主要内容如下:①文章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从研究背景出发,描述了研究的意义。在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文章的技术路线;②基于工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相关概念及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初步构建工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对预评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分,采用统计学取临界值标准的方法筛选指标,结合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调整修正,确保指标的科学可靠性;③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指标体系中各层次指标的相对权重,确立工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的评价公式及评分细则。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④文章最后选取“智建云电子档案信息系统”作为案例,通过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实际评价,得到评价结果后结合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信息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案例从实践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可靠性。

张静悦[4](2019)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文中认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为我国公共资源进场交易的统一平台,作为提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的体系,其提供的服务与公共资源、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等各方面息息相关。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服务评价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公共资源交易阳光操作、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论文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为研究主题,旨在建立一套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的指标体系。论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运用问卷调查、数学计算、实证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在参考国内外对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概念的梳理,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内涵进行阐释,分析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的角度。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构成角度出发,建立了电子交易系统、电子服务系统、运行服务机构、平台场所设施四个维度共计32个指标的服务评价体系,通过两轮问卷调查确定了指标合理性。其次,确定了以ANP-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服务评价的方法,采用ANP法并辅以SD超级决策软件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最终的服务水平,并制定了详细的指标评分准则。最后,对A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服务质量提升建议,验证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徐晶晶[5](2019)在《购物类APP质量属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泛在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模式产生了颠覆性改变。就工作而言,传统纸质化办公已逐渐转变为数字化办公,各类办公软件的普及,极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就生活而言,日常购物行为已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并逐渐由购物类APP来实现交易。因此,从数目众多的购物APP中脱颖而出,吸引用户持续使用,成为所有电商企业关注的焦点。因购物类APP是对接千家万户的商家和千差万别的个人的消费平台,即承载了商业机密又蕴含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平台的系统安全性,信息可信度及服务体贴性等质量属性会成为影响用户选择并持续使用购物类APP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基于信息系统质量视角,探索购物类APP信息系统质量属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并做了文献研究,模型构建,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等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理清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购物类APP质量属性是否会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产生影响及影响强度;第二,购物类APP质量属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产生影响的过程机理;第三,中介变量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作用强度。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文献研究,模型构建,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等工作。第一,文献研究,本文从购物类APP质量属性相关理论研究入手,梳理了购物类APP质量属性的内涵与外延,总结了信息系统质量和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相关研究及模型。提出从信息、系统和服务三方面对购物类APP质量进行判断,并通过对用户,平台运营商和专家学者进行大量的访谈确定了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感知有用性、满意度5个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变量。第二,模型构建,从信息系统质量属性视角,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D&M)和信息系统期望确认模型(ECM-IT),构建购物类APP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研究模型并提出相应假设。第三,问卷调查,本文基于成熟量表和访谈内容编制调查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5份,回收率91.25%,剔除不合格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95份,有效率80.82%,以此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第四,实证分析,本文首先用SPSS 19.0对问卷调查样本进行描述性分析,以说明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和购物类APP使用情况,然后,用AMOS 17.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确定数据与模型的拟合程度,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最后,用AMOS 17.0检验研究假设,并结合SPSS 19.0验证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的中介效应。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结论:第一,购物类APP质量属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有显着正向影响,其中系统质量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最显着。第二,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在购物类APP质量属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三,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有显着正向影响,并且满意度的影响效应大于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效应。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购物类APP质量提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优化交互设计,嵌入多元展示技术,提高系统质量。第二,完善产品信息,保证信息品质,提升信息质量。第三,规范商户行为,完善平台服务体系,优化服务质量。

李元元[6](2017)在《G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MIS)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整合软件资源、网络和服务器,有效的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数据流,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作用,并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至战略层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影响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规范业务流程是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HRMIS应具有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可以给高层管理者提供数据依据用于管理决策。据IDC资料统计,我国大概有75%的大中型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HRMIS,但很大一部分HRMIS名存实亡,使用范围小、频率低且管理效果差,能够达到建设目标更是少之又少,因此,HRMIS的应用效果评价就显得很有必要了。G公司是隶属于某通信运营商的国有企业,主要从事通信监理、招标代理和造价咨询业务,目前员工7500多人,业务遍及全国,人员分布较广,而这也就为人力资源整合与分配带来了诸多现实困难,尤其是在人员信息统计及分析方面。因此,2013年G公司决定投资自建HRMIS,该系统投入使用已经2年多,虽然在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但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一次全面而细致的诊断,有效的解决系统应用效果差的问题。本文有效引入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该公司的实际运作为切入点,同时邀请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士作为调研专家,运用德尔菲法识别影响系统应用效果关键指标,再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从而建立评价指标模型,在G公司全公司范围内进行调研,找出HRMIS不足,为G公司HRMIS改进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策略,通过本文的应用效果评价,为G公司HRMIS优化指明方向,为该公司HRM奠定坚实基础,对其他企业或组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郭玙[7](2017)在《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上搜救活动是海上人命安全以及我军体系作战的重要保障,对于我国凝聚民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安全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我国海上搜救效率低下,各方搜救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全国的海上搜救工作存在着严重的地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因此整合各方搜救力量,开展海上联合搜救体系的统筹建设工作是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在海上联合搜救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对各种搜救力量进行科学的调度和指挥,设计科学合理的联合搜救装备方案直接关系到海上搜救行动的效率和成功率。但我国目前搜救装备方案的制定还过多依赖经验的指导,改变目前人工经验判断的搜救决策模式,建立科学定量的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模型对于切实提高搜救效率、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是十分关键的。本文面向一定海况环境下中远海域较大规模的人员搜救任务,从实际搜救场景出发,协同专业,军队,和商渔船多方力量展开联合搜救的装备方案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联合搜救行动中的高层决策者提供合理科学,定量规范的决策依据,辅助支撑未来时期海上联合搜救体系的顶层设计及统筹建设工作。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基于多视图的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问题相关要素的建模方法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利用多视图思想从体系的角度对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的相关要素进行描述建模,从不同的维度对装备方案设计所需的信息进行描述,并通过视图产品模型到问题模型的转化,为问题模型提供完整的数据基础。此外,本文的视图产品模型也能更规范的集成到未来海上联合搜救体系结构设计中,辅助海上联合搜救体系的顶层设计。(2)对搜救过程进行了定量化建模,提出了搜救成功率的计算模型。本课题将搜救成功率定义为搜寻成功率与生存水平的乘积。在飞机搜寻阶段,对搜救对象的最长等待时间与搜寻消耗时间关系进行了建模,从而衡量搜寻时长对搜救对象的影响。同时按照责任区域划分原则建立多机协同的搜寻成功率计算模型,并求得搜寻成功率。在船舶救援阶段,通过建立救援人数在船只容量约束下的人员分配模型,同时求出遇险人员的平均等待时间以及该时间条件下的人员生存水平情况,计算得到生存水平。最后即可求得该救援方案的搜救成功率。(3)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方法本文建立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模型,通过模型能选择出参与搜救行动的装备种类及数量。该模型提出了最大化搜救成功率以及最大化装备平均效用的目标,在保证最大化搜救成功率的前提下,考虑用尽可能少的装备去完成搜救任务,保证能充分利用搜救资源并且不造成浪费。该模型为了更真实的反映实际搜救情况,考虑尽可能全的因素建立多目标模型,涵盖了不同海况下装备性能的不确定性建模以及现实中的系列约束条件建模等等,为搜寻指挥人员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吕昶[8](2016)在《研发型A企业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需要强大的科研能力作支撑。在我国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这一进程中,研发产业作为新兴的以创新成果为产出物的高端服务业必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设备是研发型企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一方面,项目研发过程中设备需求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研发设备品种多,数量大且研发项目往往多个同时进行,导致设备使用的情况比较复杂,所牵连的信息量巨大。而传统的帐物卡的管理模式对这么大的信息量难以一并具全,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与方法,包括:B/S开发模式、人机界面设计平台Visual Studio 2010、C#语言、MVC框架以及数据库设计平台SQLSERVER。其次,选取A企业这个典型的通信研发企业,通过对A企业仓储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对系统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及主要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完成了系统整体功能模块和本系统数据库的设计,着重介绍了数据信息安全技术;介绍了系统的运行界面和简单的操作。最后从稳定性和有效性两个维度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和评价,最终系统能够稳定运行,且满足功能需求。通过建立仓储信息系统,实现了A企业仓储业务全过程动态信息化管理,提高了仓储业务管理水平,并初步建立了数据分析模块,为优化设备配置提供了决策支持。

吴智鹏[9](2016)在《车联网位置和数据隐私定量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汽车的广泛应用与进步,车联网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在网络逐渐触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同时,人们对于自身信息安全的重视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在希望获得更好的网络体验的同时,也希望自身的信息安全得到保证,因此,对于隐私安全的研究也十分广泛。本文对在车联网络中的位置隐私以及移动通讯中的数据隐私的定量化做了研究,全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车联网中位置隐私的定量化研究。这部分提出了一个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出发的定量化模型,它允许用户和应用可以灵活地根据具体要求配置优先敏感范围,使人们更容易理解自身的位置隐私是如何暴露的,并且它是独立于攻击模式之外、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灵活采用不同的保护机制的隐私定量模型。我们还研究了定量模型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和多种相关参数组合对于该模型的影响,并且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即将该定量模型应用在25万辆汽车组成的模拟车辆数据集TAPASCologne和某时段罗马出租车位置点采样数据集Roma-taxi。结果表明,该量化模型可以有效地给出移动点移动中位置隐私的暴露,并为隐私保护提供可靠的判据。这可以使得用户在享受服务和隐私保护之间达到一个可以共赢的平衡点。此外,我们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证书更新模型来例证如何使用位置隐私定量化模型。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移动通讯过程中的数据隐私的定量化研究。为了更恰当地描述数据通讯过程中用户隐私的变化情况,我们在信息论理论的基础上讨论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携带的隐私信息的表示方法,并且提出系统、隐私熵、隐私联合熵等相关概念,建立了一个衡量在数据通讯中隐私变化的定量化模型。该模型为研究者们研究数据隐私保护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依据。我们对模型中参数的不同组合的影响做了分析,并且利用真实的通讯数据检测模型的准确性和适应性。最后,提出了一个基于该数据隐私定量化模型的隐私保护机制。在移动网络愈加发达的今天,在人们享受服务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使自身的隐私暴露,如何达到一个平衡将是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给寻找这种平衡提供了一种方式。

杨阳[10](2014)在《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交通政策模拟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关于“如何通过政策合理引导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研究的热门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抽象层面分散化的政策研究上,这样会出现不同部门决策制定者“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的无休止讨论,需要深入研究更加先进科学的决策支持理论方法和实践工具。本文通过事实型数据、专家智慧和专业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以私人汽车发展为落脚点,结合实证对象,通过模型进行了政策模拟研究。对相关政策和研究的梳理发现:对于“政策合理引导私人汽车发展”的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正确引导私人汽车购买行为,二是正确引导私人汽车使用行为。前者通过不同类型汽车的保有量表现出来,后者通过私人汽车的出行比例和出行距离表现出来。针对文献综述中提到的现有交通模型难以模拟交通系统及其相关联的其他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针对文献综述中提到的现有系统动力学模型过于简单,难以反映交通系统与人口、经济、环境之间动态反馈关系的问题,本研究在细致研究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以事实型数据为基础,构建了超过两万个变量的大模型,将这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政策应用端,本研究瞄准政策制定中的关键问题,以国家层面(中国)和城市层面(北京)为实证研究对象,选择人口、经济、能源、交通这四个方面驱动因素构建了私人汽车发展动态模拟的系统动力学框架。研究了系统各模块互相作用反馈回路。基于事实型数据和相关学科研究理论,研究了各个变量间的定量化方程。基于VENSIM软件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以1990年为起始年,通过模型对1990-2050年研究对象的人口、经济、能源和交通中数十个关键变量进行了模型内生的仿真模拟,特别是对私人汽车发展中关注的汽车保有总量、新车销售量、汽车报废量、汽车年龄结构、汽车分价格分排量的销售量和保有量、汽车能源消耗、汽车的C02排放等变量的内生计算。通过将模型中内生变量在1990-2013年的模拟结果与真实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结构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从人口、经济、环境、交通四个方面设计政策,运用模型对不同政策措施的调控结果进行模拟和评价,最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在国家层面上提出的政策包括:(1)2017年后10-23万的汽车在能源消耗上超过5-10万的汽车,因此大排量汽油车的发展必须得到控制;(2)目前消费者选择的汽车价格集中在5-10万,但在5年内,10-16万的汽车将成为主流,考虑到汽车的价格成本,短期内,应以发展普及节能和混合动力汽车为主,长期上,应以发展纯电动汽车为主;(3)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投资巨大,因此需要更为合理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但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在长期来看非常值得。在北京市层面上提出的政策包括:(1)应当适时考虑增加除摇号外的其他辅助政策,如提高停车费、提高汽油税等;(2)北京市目前正在努力推行京五机动车排放标准,提高了新车排放的准入门槛,但是从更为经济,更为成效的角度看,对老旧汽车排放的控制应当是重点。老旧汽车淘汰数量“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将会显着增加,需提前准备,统筹规划;(3)北京市要想实现公共交通出行比例45%-50%的既定目标,必须努力改变人们出行观念,将私人汽车的出行由2012年的2.70次/天降至2015年的1.8次/天。论文的最后提出:(1)政策的定量化模型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交通政策的定量化研究应当建立“人口-经济-环境-交通”理论模型,通过反馈机制将四种要素动态结合起来;(2)系统动力学的优势在于展示变量之间的反馈关系和时滞分析,应当将人口-经济-环境-交通分别细化建模,并建立有机联系,这一切需要建立在大量事实型结构化数据的基础上;(3)在政策研究中,通过模型来定量化决策规则在系统中产生的变化是非常困难的,不仅需要建模知识,更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广泛学习、大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大量专家的访谈验证、以及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不管采用何种建模方法,模型研究所用的变量必须是决策者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实实在在获得的变量,并且模型结构和数据结构必须始终保持统一。

二、信息系统评价的定量化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系统评价的定量化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地图空间认知的数学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图空间认知理论概述
    1.1 地图空间认知理论的发展过程
    1.2 地图空间认知中研究对象的变化
2 地图空间认知理论的数学模型初探
    2.1 心理物理学模型
        2.1.1 感觉定量化模型
        2.1.2 基于信息熵的设计评价模型
        2.1.3 量表模型
        2.1.4 基于眼动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模型
    2.2 感知相似性模型
        2.2.1 客体相似性模型
        2.2.2 主体相似性模型
        2.2.2.1 多细节层次模型
        2.2.2.2 视点控制模型
        2.2.2.3 感知不协调性模型
        2.2.3 增强现实的时空匹配模型
    2.3 时空信息体系模型
        2.3.1 基于认知的空间对象表达模型
        2.3.1.1 从点、线、面、体模型到面向对象的实体模型
        2.3.1.2 地理场景模型
        2.3.1.3 空间关系知识图谱模型
        2.3.2 基于认知的空间数据挖掘模型
        2.3.2.1 基于知识网络的空间知识表达
        2.3.2.2 基于可视分析的空间知识发现
    2.4 智能感知制图模型
        2.4.1 基于认知细胞的感知制图模型
        2.4.2 基于认知计算的感知制图模型
3 结论与展望

(2)LZ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中使用的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
    2.1 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概述
    2.2 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的构成要素
    2.3 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常用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
        2.3.2 熵权法
3 LZ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3.1 信息系统概况
        3.1.1 功能结构
        3.1.2 应用情况
    3.2 LZ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分析
        3.2.1 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方式
        3.2.2 存在的问题
4 LZ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想与原则
    4.2 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指标识别
    4.3 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过程
        4.3.1 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过程
        4.3.2 评价指标体系
5 LZ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5.1 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
        5.1.1 评价方法的选择标准与原则
        5.1.2 熵权层次法选择理由
    5.2 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
        5.2.1 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的构建
        5.2.2 熵权法的评价模型构建
    5.3 组合评价方法构建过程
        5.3.1 组合评价法的思想
        5.3.2 组合评价方法的效果检验
        5.3.3 熵权层次评价模型
        5.3.4 组合评价法在组合后的检验
6 LZ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实证分析
    6.1 评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6.2 应用效果评价
    6.3 应对措施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LZ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影响因素调查表
附录2 LZ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调查表
附录3 各货运中心的指标均评分值

(3)工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子档案研究现状
        1.2.2 信息系统评价研究现状
        1.2.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文章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相关概念界定与评价方法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工程电子档案的概念及构成
        2.1.2 工程电子档案的特点
        2.1.3 信息系统评价的概念及目的
    2.2 评价方法
        2.2.1 德尔菲法
        2.2.2 层次分析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工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构建预估评价指标体系
        3.2.1 性能类指标
        3.2.2 技术水平类指标
        3.2.3 应用类指标
        3.2.4 管理绩效类指标
        3.2.5 系统效益类指标
    3.3 基于德尔菲法的评估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3.3.1 选定专家组
        3.3.2 拟定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表
        3.3.3 德尔菲法咨询专家的评价
        3.3.4 德尔菲法指标筛选的方法与标准
        3.3.5 德尔菲法咨询专家的评价结果
        3.3.6 德尔菲法指标的筛选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赋值
    4.1 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4.2 运用迈实AHP软件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4.3 工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评价结果的计算
        4.3.1 评价指标体系计量公式
        4.3.2 评价指标体系评分细则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评估案例分析
    5.1 智建云电子档案信息系统概况
        5.1.1 智建云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基本情况
        5.1.2 智建云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
        5.1.3 智建云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5.2 智建云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评价实施
    5.3 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5.4 评价结果意见反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专家咨询问卷(指标)
附录二 专家咨询问卷电子问卷(权重)
附录三 智建云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评价表

(4)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评价方法研究
        1.2.4 赋权方法研究
        1.2.5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内涵
    2.2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角度
    2.3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主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准备
        3.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2 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3.2 指标初选
        3.2.1 电子服务系统指标
        3.2.2 电子交易系统指标
        3.2.3 运行服务机构指标
        3.2.4 平台场所设施指标
        3.2.5 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3.3 指标体系的检验与确立
        3.3.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3.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3.3.4 指标体系的确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模型构建
    4.1 基于ANP的指标权重设置
        4.1.1 方法介绍
        4.1.2 权重问卷发放
        4.1.3 指标权重计算
        4.1.4 评分准则确定
    4.2 基于模糊综合法的评价模型建立
        4.2.1 评价方法选择
        4.2.2 评价模型建立
        4.2.3 模糊运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应用实例
    5.1 A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概况
    5.2 指标隶属度计算
    5.3 模糊综合评价
    5.4 评价结果确定
    5.5 评价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指标调查问卷(第一轮)
    附录B 第一轮问卷数据处理结果
    附录C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指标调查问卷(第二轮)
    附录D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指标关联性调查表
    附录E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评分表
    附录F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指标权重问卷数据处理详表
    附录G 问卷扫描
作者简介

(5)购物类APP质量属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购物类APP的研究概述
        2.1.1 购物类APP的界定
        2.1.2 购物类APP的特点
        2.1.3 购物类APP的发展现状
    2.2 信息系统质量及其评价模型
        2.2.1 信息系统质量研究
        2.2.2 信息系统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2.3 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研究综述
        2.3.1 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研究理论
        2.3.2 信息系统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研究
        2.3.3 购物类APP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研究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3.1 变量探索
        3.1.1 用户访谈
        3.1.2 专家访谈
    3.2 研究模型
    3.3 研究变量的释义
        3.3.1 自变量
        3.3.2 中间变量
        3.3.3 因变量
    3.4 研究假设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问卷调查设计
        4.1.1 调查步骤
        4.1.2 问卷结构
    4.2 研究变量测量问项设计
        4.2.1 信息质量的测量问项
        4.2.2 系统质量的测量问项
        4.2.3 服务质量的测量问项
        4.2.4 感知有用性的测量问项
        4.2.5 满意度的测量问项
        4.2.6 持续使用意向的测量问项
    4.3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4.3.1 预调查
        4.3.2 正式问卷发放
        4.3.3 数据收集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分析
        5.1.1 样本人口基本属性描述统计分析
        5.1.2 购物类APP使用现状描述统计分析
        5.1.3 样本变量数据描述统计分析
    5.2 验证性因子分析
        5.2.1 信息质量验证性因子分析
        5.2.2 系统质量验证性因子分析
        5.2.3 服务质量验证性因子分析
        5.2.4 感知有用性验证性因子分析
        5.2.5 满意度验证性因子分析
        5.2.6 持续使用意向验证性因子分析
    5.3 相关性分析
    5.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4.1 结构模型配适度检验
        5.4.2 模型假设检验
        5.4.3 中介效应检验
    5.5 实证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分析
    6.2 对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6)G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HRMIS的概念
        1.2.2 HRMIS的发展历程
        1.2.3 HRMIS的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1.4.3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G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现状分析
    2.1 G公司基本情况
        2.1.1 公司简介
        2.1.2 组织架构
        2.1.3 业务区域
        2.1.4 人员构成
    2.2 G公司HRMIS的研发历史
    2.3 G公司HRMIS的现状
        2.3.1 权限设置
        2.3.2 功能结构
        2.3.3 应用情况
    2.4 G公司HRMIS应用分析
        2.4.1 取得成果
        2.4.2 存在不足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德尔菲法的评估指标识别
    3.1 德尔菲法
        3.1.1 简述德尔菲法
        3.1.2 德尔菲法的选用
        3.1.3 德尔菲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3.2 评估指标识别
        3.2.1 产生研究问题
        3.2.2 专家小组的组成
        3.2.3 资料的循环收集处理
        3.2.4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指标分析
    4.1 层次分析法
        4.1.1 简述层次分析法
        4.1.2 层次分析法的选用
        4.1.3 层次分析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4.2 专家评分
        4.2.1 评分方法
        4.2.2 评分结果处理步骤
    4.3 指标权重
        4.3.1 一级指标权重
        4.3.2 二级指标权重
    4.4 指标体系权重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公司HRMIS应用效果评估方案实施
    5.1 建立调查问卷
        5.1.1 实施问卷调查
        5.1.2 统计调查结果
    5.2 应用效果评价
    5.3 应对措施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上联合搜救体系发展建设研究现状
        1.2.2 海上搜救装备方案设计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与组织结构
        1.3.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问题研究框架
    2.1 相关概念分析
        2.1.1 海上搜救
        2.1.2 海上联合搜救体系
        2.1.3 装备方案设计
    2.2 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问题分析
        2.2.1 问题基本描述
        2.2.2 多目标优化方法
        2.2.3 装备方案设计的目标分析
    2.3 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的研究框架
第三章 基于多视图的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需求及要素分析
    3.1 建模信息的需求分析
    3.2 基于多视图建模框架的确定
        3.2.1 建模视角的确定
        3.2.2 视图产品模型构成及描述
        3.2.3 视图产品的开发顺序
    3.3 视图产品模型的构建
        3.3.1 海上联合搜救视图(OV)
        3.3.2 能力视图(CV)
        3.3.3 装备视图(EV)
    3.4 视图产品模型到问题模型的映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4.1 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问题定量的描述
    4.2 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的问题模型
        4.2.1 模型输入与决策变量分析
        4.2.2 不确定性要素分析
        4.2.3 目标函数分析
        4.2.4 约束条件分析
    4.3 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问题求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研究
    5.1 实例描述
    5.2 建立模型
        5.2.1 决策变量与模型输入
        5.2.2 不确定要素的处理
        5.2.3 目标函数
        5.2.4 约束条件
    5.3 问题求解与结果分析
        5.3.1 问题求解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研发型A企业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文章结构
2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与方法
    2.1 B/S结构开发模式
    2.2 人机界面设计平台
        2.2.1 MVC框架介绍
        2.2.2 C#语言
    2.3 数据库设计平台SQL SERVER
3 A企业仓储管理现状及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3.1 A企业仓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 A企业研发设备特点
        3.1.2 A企业仓储管理现状
        3.1.3 A企业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3.2 A企业仓储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3.2.1 入库管理流程
        3.2.2 设备领退管理流程
        3.2.3 库存管理流程
    3.3 A企业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3.3.1 研发企业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目标构建
        3.3.2 系统功能需求
        3.3.3 系统非功能需求
4 A企业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4.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1.1 系统管理模块
        4.1.2 设备管理模块
        4.1.3 数据统计分析管理模块
        4.1.4 信用记录模块
    4.2 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
        4.2.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4.2.2 数据库中表的设计
        4.2.3 数据的安全性
    4.3 人机界面设计与实现
5 系统运行与评价
    5.1 系统稳定性测试
        5.1.1 系统测试环境
        5.1.2 系统测试方法
        5.1.3 测试结果
    5.2 系统有效性评价
        5.2.1 系统有效性评价指标
        5.2.2 检验结果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车联网位置和数据隐私定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主要工作
    1.3 文章结构
第2章 相关知识介绍
    2.1 位置隐私
    2.2 数据隐私
    2.3 伽马分布
    2.4 信息论
第3章 车联网位置隐私定量化模型
    3.1 问题描述
    3.2 位置隐私定量化模型
        3.2.1 模型系统
        3.2.2 跟踪时间和通讯距离对于时间位置隐私的影响
        3.2.3 跟踪距离和通讯距离对于空间位置隐私的影响
    3.3 实验
        3.3.1 定量化模型实验
        3.3.2 探测点分布密度对于用户隐私的影响
第4章 车联网数据隐私定量化模型
    4.1 数据隐私定量化模型
    4.2 实验
        4.2.1 仿真模拟
        4.2.2 真实数据
    4.3 数据隐私定量化模型应用举例
        4.3.1 隐私保护机制
        4.3.2 相关实验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交通政策模拟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交通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1.2 交通政策走向定量化模型研究
    1.2 研究角度
        1.2.1 将私人汽车的发展放在整个交通系统中研究
        1.2.2 选取政策引导下人口-经济-环境与交通的协调发展作为切入点
        1.2.3 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
        1.2.4 系统思考下的交通系统
    1.3 研究界定
        1.3.1 基本概念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目标
        1.3.4 研究边界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交通政策分析理论基础
    2.1 交通政策分析的相关文献综述
        2.1.1 交通政策的理论研究
        2.1.2 交通政策的实际制定
    2.2 通过定量化模型研究私人汽车发展问题的相关文献综述
        2.2.1 定量化模型的概念
        2.2.2 相关定量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2.2.3 现有模型方法的特点与不足
第三章 私人汽车发展模型建模框架
    3.1 模型系统的分析结构
    3.2 主要子模块的理论基础
        3.2.1 人口子模块
        3.2.2 经济子模块
        3.2.3 交通子模块
        3.2.4 环境子模块
        3.2.5 各个子模块的相互联系
    3.3 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四章 私人汽车发展模型研究
    4.1 人口、经济、环境子模块的研究
        4.1.1 人口子模块
        4.1.2 经济子模块
        4.1.3 环境子模块
    4.2 交通子模块的研究
        4.2.1 模型原理
        4.2.2 模型的基本假设和数据
        4.2.3 模型方程
    4.3 国家层面的实证研究
        4.3.1 人口发展
        4.3.2 经济发展
        4.3.3 私人汽车的发展
        4.3.4 私人汽车的能耗
    4.4 区域层面的实证研究
        4.4.1 人口发展
        4.4.2 经济发展
        4.4.3 私人汽车的发展
        4.4.4 私人汽车的能耗
第五章 交通政策的模拟研究
    5.1 国家层面的实证研究
        5.1.1 不同政策情景对私人汽车节能减排的影响
        5.1.2 不同政策情景对私人汽车车型选择的影响
        5.1.3 不同政策情景下政府的新能源购车补贴金额
        5.1.4 政策建议
    5.2 区域层面的实证研究
        5.2.1 不同政策情景对北京市私人汽车数量的影响
        5.2.2 不同政策情景对北京市出行结构和能耗的影响
        5.2.3 政策建议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部分模型截图及主要公式
    模型设置
    下标变量的设置
        1. 人口
        2. 出生率
        3. 期望寿命
        4. GDP
        5. 投资
        6. 技术进步
        7. 收入分布
        8. 私人汽车的保有
        9. 不同价位私人汽车的选择
        10. 用户在传统汽油车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选择
        11. 私人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改进
        12.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改进
        13. 私人汽车的使用成本
        14. 汽车厂商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选择
        15. 出行生成
        16. 出行选择
        17. 交通排放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四、信息系统评价的定量化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地图空间认知的数学基础[J]. 万刚,武易天. 测绘学报, 2021(06)
  • [2]LZ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智慧营销平台”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D]. 黄莹.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3]工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吴昱颖.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4]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评价[D]. 张静悦. 东南大学, 2019(05)
  • [5]购物类APP质量属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研究[D]. 徐晶晶. 重庆工商大学, 2019(01)
  • [6]G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研究[D]. 李元元.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7]海上联合搜救装备方案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D]. 郭玙.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8]研发型A企业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吕昶.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2)
  • [9]车联网位置和数据隐私定量化研究[D]. 吴智鹏. 吉林大学, 2016(10)
  • [10]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交通政策模拟与实证研究[D]. 杨阳. 南京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信息系统评估的定量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