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谭明交,刘琴[1](2021)在《重庆三峡库区柑橘产业比较优势与振兴路径探析》文中研究表明柑橘产业作为重庆市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对于重庆市果农增收、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重庆市发挥位居长江上游、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三大水果"产业发展,促使柑橘产业成为重庆市农业支柱产业。截至2019年,重庆市柑橘种植面积22.67余万hm2,年总产量300余万t,其中重庆市三峡库区柑橘种植面积达16.67万hm2,年产量为200余万t。将重庆市柑橘产业与广东、江西、福建等8个柑橘主产省(区、市)进行比较优势对比分析,对重庆市三峡库区17个区(县)柑橘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与分析,从产业资源禀赋优势、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集中度等方面对重庆市及三峡库区柑橘产业综合竞争力分析论证。重庆市柑橘产业的发展存在规模优势突出而效率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开州、忠县、万州、奉节、长寿在重庆市所辖区(县)中有着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5个区(县)对重庆市柑橘产业贡献较大,奉节县柑橘生产的资源禀赋系数位列区(县)第1。本着充分利用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挖掘后发优势,提出创新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实现重庆市柑橘产业振兴。
冯梅[2](2021)在《现代农业背景下重庆柑橘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方正[3](2021)在《重庆橘园土壤磷素转化及微生物多样性调控效应研究》文中指出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柑橘带的核心区,是我国最适宜柑橘生长的生态区域之一。截止2019年,重庆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22.2万公顷和295万吨,产值近300亿元,柑橘产业已成为三峡库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致富明珠。近些年来,橘农误认为施肥量高则产量高,盲目施肥的问题日益突出,存在磷肥施用量高、土壤磷素累积量高、碳磷比失衡、环境风险高、土壤微生物对磷素(特别是有机磷)周转慢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加重三峡库区水环境污染,而且降低了柑橘品质,导致橘农收益下降,严重阻碍了当地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橘园所面临的问题,本文采用实地调研、培养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研究,阐明土壤-柑橘-磷肥的匹配机制,为柑橘磷肥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为摸清重庆橘园磷肥施用现状和土壤磷素状况,实地调研了柑橘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调研结果表明,重庆橘园有机肥施用量低,仅48.7%的橘园施用有机肥;农民使用肥料以复合肥和传统农家肥为主;橘园磷肥平均施用量为351.5 kg/hm2,化肥磷平均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4.2%,有机肥磷平均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25.8%。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42.53 mg/kg,土壤速效磷分布总体处于适量偏高水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变异系数高。总之,目前长江上游柑橘园磷肥施用量大,橘园土壤磷素积累量高,橘园急需采取减磷增效技术,一方面需提高橘园土壤累积态磷的生物有效性,另一方面需提高磷肥利用率。(2)为探讨不同年限橘园土壤磷素状况、细菌和古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组成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不同种植年限橘园对土壤环境带来的影响。本试验以2年、5年、10年、15年和18年树龄橘园的紫色土地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橘园土壤磷素现状,并采用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揭示了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变化与橘园种植年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橘园土壤p H值逐渐下降,土壤全磷、速效磷和无机磷含量逐渐增加,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在土壤细菌中占优势;奇古菌门主导土壤古菌类群,其次是未分类门、广古菌门和深古菌门。环境因子中土壤p H对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速效养分。橘园种植年限超过10年,土壤p H值降到5.0以下,土壤速效养分负荷增加,进而显着影响了橘园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多样性与结构组成。因此,推荐种植年限超过10年的橘园必需根据土壤p H值进行酸性改良,土壤磷素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升高,速效养分(磷素)含量升高显着影响了橘园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所以,橘园需采用土壤-柑橘系统最佳养分管理技术,调控适宜土壤养分(磷素),最大限度地提高橘园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使橘园微生态保持健康良性循环。(3)为明确有机物料对橘园土壤磷素转化特征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依托长期定位试验,以重庆山地橘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清耕处理、有机肥处理、绿肥处理(各处理化肥用量相同)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和磷素分级的影响,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与结构组成。结果表明,绿肥处理与清耕处理、有机肥处理相比,可明显提高土壤无机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与清耕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和绿肥处理可显着提高0~20 cm与20~40 cm土壤活性磷(Resin-P、Na HCO3-Pi、Na HCO3-Po)和中等活性磷(Na OH-Pi、Na OH-Po)含量。但与有机肥处理相比,绿肥处理后0~20 cm和20~40 cm土壤活性磷(Resin-P、Na HCO3-Pi、Na HCO3-Po)含量分别提高26.8%、23.1%、28.5%和25.0%、21.0%、30.8%,0~20 cm中等活性磷(Na OH-Pi、Na OH-Po)含量分别提高12.6%、1.4%,20~40 cm土层Na OH-Pi含量提高了36.0%、Na OH-Po含量降低了12.7%。而各处理间稳定性磷(HCl-Pi、HCl-Po、Residual-P)含量无明显变化。此外,施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均产生了改变,但绿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调控效应最佳。其中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在土壤细菌群落中占优势,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担子菌门主导土壤真菌群落。综上,橘园土壤增碳可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起到“增碳促磷”的作用,橘园套种绿肥的效果优于有机肥,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4)为揭示不同磷肥品种对橘园土壤(紫色土)磷素有效性衰减的动态规律和磷组分变化特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以不施磷为对照,对比分析了聚磷酸铵(APP)、磷酸二铵(DAP)和钙镁磷肥(CMP)在培养1 d、3 d、7 d、15 d、30 d、60 d后土壤有效磷含量动态变化和1 d、30 d、60 d后土壤磷库转化特征。结果表明:APP、DAP、CMP和CK处理的Olsen-P含量均随时间呈指数下降。培养60 d后,APP、DAP和CMP处理的有效磷含量均显着高于CK处理;APP处理的有效磷含量较DAP和CMP处理分别提高13.6%和20.4%,DAP处理较CMP提高6.0%。APP、DAP、CMP施入土壤后在不同磷库中的分配不同,APP向活性磷库(Resin-P与Na HCO3-P)转化比例高于DAP和CMP。以及磷组分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培养60 d后,土壤有效磷库占比最高的是APP,其次是DAP,CMP最小。综上,不同磷肥品种影响土壤Olsen-P含量和磷库转化比例,磷肥肥效为APP最高,DAP次之,CMP较低,研究结果可为磷肥及复合肥配方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5)为阐明不同形态磷肥组合对橘园土壤(紫色土)磷有效性及柑橘幼苗磷吸收的影响机制。通过盆栽试验,在等养分条件下,以不施磷肥为对照,对比分析磷酸二铵(DAP)、磷酸二铵+钙镁磷肥(DAP+CMP)、聚磷酸铵+钙镁磷肥(APP+CMP)和磷酸二铵+聚磷酸铵(DAP+APP)对橘园土壤磷库转化特征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DAP、DAP+CMP、APP+CMP和DAP+APP均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植株吸磷量。其中DAP处理的有效磷含量较DAP+APP、APP+CMP、DAP+CMP处理显着提高了16.39%、51.57%和59.24%,植株吸磷量显着提高了15.60%、12.81%和2.57%。DAP+APP与DAP+CMP,APP+CMP相比,两者分别提高了30.22%、36.81%和12.70%、10.34%。与对照相比,DAP、DAP+CMP、APP+CMP和DAP+APP处理使土壤活性磷(Resin-P和Na HCO3-P)分别提高12.3%、7.5%、8.7%和10.4%,中等活性磷(Na OH-P)分别提高5.9%、3.4%、2.4%和4.3%,稳定磷(HCl-P和Residual-P)分别降低10.7%、5.3%、8.3%和8.8%。植株吸磷量与Olsen-P、Resin-P、Na HCO3-Pi和Na OH-Pi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87、0.571、0.748、0.689,但与Na OH-Po、HCl-Pi和Residual-P无显着相关关系。因此,Olsen-P、Resin-P、Na HCO3-Pi和Na OH-Pi均可表征柑橘植株吸磷量,以Na HCO3-Pi效果较好。而HCl-Pi和Residual-P与柑橘吸磷量无相关性。综上,不同形态磷肥组合对土壤磷库转化的影响不同,影响了其生物有效性和柑橘幼苗磷吸收量,在橘园土壤(紫色土)上以施用DAP最好,其次是DAP+APP。综上,本研究摸清了重庆橘园磷肥施用现状和橘园磷素状况,即磷肥投入量高、土壤磷累积量高、磷肥利用率低,对环境负荷和柑橘品质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明确了种植10年以上的橘园土壤p H和微生物多样性都显着下降,而磷素及其他养分累积量高,土壤p H和速效养分(磷素)是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橘园土壤增碳(套种绿肥和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起到“增碳促磷”的作用,橘园套种绿肥的效果优于有机肥,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阐明了不同磷肥品种在紫色土中的衰减动态及向土壤磷库分配规律、不同磷肥组合对土壤磷库转化及柑橘磷吸收的影响。推动柑橘种植体系磷肥施用技术升级,从而达到供需匹配的减肥增效目的,缓解高投入柑橘种植体系中磷肥投入量高,生态环境代价大的矛盾,为重庆橘园磷养分管理和保障柑橘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宋明昶[4](2021)在《绵阳市晚熟柑橘产业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绵阳市柑橘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积极推进晚熟柑橘种植,晚熟柑橘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川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绵阳市晚熟柑橘为研究对象,从生产、采后处理和经营三方面入手,通过对绵阳市7个县(市)区30家种植面积较大、生产管理技术较好的晚熟柑橘企业、农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发放问卷,就绵阳市晚熟柑橘在主栽品种、种植模式、留树保鲜、单位面积产量以及果品采后处理、贮藏保鲜、产业规模、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同时对20家晚熟柑橘企业实地调查,并结合在盐亭县天水缘公司开展的关于柑橘日灼病和低温冻害相关试验,梳理出绵阳市晚熟柑橘产业存在主要问题:(1)生产中品种结构及砧木选择不合理、产业布局与园区建设标准滞后、柑橘日灼病和柑橘低温冻害时有发生;(2)采后贮藏柑橘枯水、柑橘加工水平低、冻库及冷链运输建设滞后;(3)经营方面存在资金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差、管理水平不高、品牌影响力小、“产加销”一体化体系不健全、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发达地区晚熟柑橘产业先进经验,提出如下发展对策:(1)确定适生区域、采取措施防治柑橘日灼病、柑橘低温冻害;(2)防控柑橘贮藏期枯水、延伸柑橘加工产业链;(3)高标准落实产业技术标准和园区建设标准、完善”产加销”一体化体系建设;(4)根据绵阳市晚熟柑橘产业发展实际,建立”政企民”紧密联系机制,助推晚熟柑橘产业健康发展。
李莹莹[5](2020)在《重庆橘园土壤磷素累积现状及高效利用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柑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果树经济作物,截至2018年底,中国柑橘生产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346万公顷和6500万吨,居世界首位。重庆地处长江中上游柑橘产业的优势核心区,是最适宜我国柑橘生长的生态区之一。目前我市柑橘生产中存在施肥量高、单产水平低、品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着我国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针对柑橘产业中存在的生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是当前柑橘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本文采用调查研究、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橘园土壤的调查采样分析,明确重庆柑橘园土壤磷素累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机无机肥配施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规律;采用局部高强供磷方法,明确供磷方式对柑橘根系的生长,磷素吸收以及根系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机制,探索橘园高效施磷方式,最后通过田间验证明确柑橘适宜的施磷量及施磷方式。以期为重庆市及我国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对重庆市五个柑橘产区进行调研与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橘园总施磷量平均303kg/ha,远高于世界柑橘种植大国。橘园偏施化肥而忽视施用有机肥,有机磷平均投入量仅占养分投入总量的26.9%,而无机磷平均投入量为221.8 kg/ha,部分产区高于400 kg/ha。橘园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48.27 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偏高。橘园土壤表层磷含量约为120mg/kg,磷素累积占比75%,表层土壤磷素累积严重,土壤磷素和柑橘根系的空间不匹配。土壤平均有效磷含量是土壤磷风险临界值的1.77倍,柑橘园环境风险较大。重庆橘园磷肥施用存在“三高一低”的现状,即施磷量高、累积量高、环境风险高和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针对橘园碳磷比低,通过对橘园施用有机肥以提高碳含量。结果可以看出,橘园土壤无机磷含量大小为Ca-P>O-P>Fe-P>Al-P,其中随着土层的加深,Fe-P有向下迁移的趋势。由此可见长期持续施肥,土壤中磷素可以不同程度的向下迁移,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各处理中有机磷形态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残留态-P>(NaOH-Po+HCl-Po)>(NaHCO3-Po+H2O-Po)。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了土壤中可溶性磷(NaHCO3-Pt和H2O-Pt)的磷含量,有机肥的施入有助于各形态磷部分向HCl-Po形态转化。长期施用化学磷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更有利于提高土壤磷素吸收及其有效性,明确了有机质促进磷形态转化的化学作用。针对果树根系广而稀、磷空间错位的问题,以甜橙和杂交柑橘的两个幼苗柑橘品种为代表,在低磷紫色土壤中进行了局部供磷的分根和分层培养。结果表明,磷的局部供应可能影响根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影响磷素的摄取。局部供磷(垂直满足1/3根系磷需求)可满足柑橘对磷素的需求。主要通过两种策略:增加高磷区根数量、增加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菌根侵染率,从而获取满足柑橘磷需求。对柑橘根系分析发现,高磷区分布较多的根系,且以细根为主。低磷胁迫下,柑橘通过在高磷区生长更多的根系,提高菌根的侵染和磷酸酶的活性以从土壤中获取更多的磷素从而满足柑橘生长所需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因此,局部施用磷肥,如条施或穴施,可以减少土壤中磷素的固定,减少磷肥用量,提高磷肥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明确柑橘适宜的供磷强度与适宜施磷方式,分别进行均质和异质强度供磷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供磷水平与纽荷尔脐橙生物量之间是一个抛物线关系,在供磷水平为25 mg/kg和45 mg/kg处理时根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高,植物生长势强于其它供磷处理。供磷水平在低于5 mg/kg或者高于105 mg/kg条件下根冠比增大,地上部同化物质相对少,抑制了地上部的生长。柑橘根系在25 mg/kg和45 mg/kg处理下根系的活力和对水分和养分吸收的能力最强。在柑橘异质强度供磷试验中表明,均质供磷中最适磷投入为50 mg/kg,过量施肥不利于柑橘生长。磷肥投入量增加,柑橘根系增生,但地上部磷吸收并没有显着提高。因此,柑橘园适宜的土壤供磷强度应为45-50 mg/kg,可使柑橘幼苗获得最大的生物量、根系活力和磷吸收量。为明确磷肥的高效施用途径,在田间采用穴施的施肥方式代替农户习惯的撒施施肥,对橘园进行减磷与有机肥配施的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柑橘相对产量呈现线性加平台的产量模式,当土壤有效磷高于临界值时,产量无明显增加,还会引起环境风险。重庆橘园兼顾产量和环境的土壤有效磷阈值范围为35.6~46.2 mg/kg,其对应的施磷量范围是156.7~240 kg/ha。对柑橘进行两年减磷50%处理,产量和储藏磷均未显着下降。由此可见将农户的表面撒施施肥习惯改变为局部供磷,减磷配合有机肥的施磷方式能够满足柑橘生产所需养分,实现柑橘产量和储藏磷与农户习惯无显着差异,有利于柑橘的生产,减轻环境风险。综上,本研究查明了重庆橘园磷肥施用的突出问题,即“三高一低”问题,即磷肥施用量高、土壤磷素累积量高、磷肥环境风险高和磷肥的利用效率低;明确了柑橘最适宜的土壤供磷强度为45-50 mg/kg;满足柑橘1/3根系的磷供应,即可满足柑橘磷素营养需求,为“局域近施”替代“全层混施”提供科学支撑;明确了有机质促进磷形态转化的作用;明确了重庆橘园兼顾产量和环境的土壤速效磷阈值范围为35.6~46.2 mg/kg,其对应的施磷量阈值是156.7~240 kg/ha;验证了在农民传统习惯基础上减少50%的无机磷,仍可满足柑橘正常的产量和生长需求的最佳磷肥用量,在柑橘磷肥施用上可做到“减肥增效”。总之,该研究为重庆橘园磷肥“减磷增效”达到科学施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吴军娟[6](2020)在《重庆忠县柑橘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当下国内的乡村旅游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在乡村旅游的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旅游产物—休闲观光农业,倍受人们的垂青。研究发现,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具有生产作用,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和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竞争也日益激烈,城乡居民都渴望多元化的放松方式,尤其是希望能到恬静、舒适的乡村环境中放松自己。观光橘园作为休闲观光农业重要的开发模式之一,人们在栽种、采摘、观赏的休闲活动中,享受到走进自然、回归田园、愉悦身心的乐趣,在旅游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将观光橘园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帮助人们实现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是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柑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老百姓最受追捧的水果之一,最早起源于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柑橘栽培史。柑橘果营养丰富,色泽芳香,医用价值很高,能降低患肝癌、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的风险,还具有抗癌作用。历史上,皇帝和官员一直对它青睐有加,每年都作为献给朝廷的贡品。从古至今,很多文人雅士都不遗余力地借橘言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册上散发着淡淡的橘香。柑橘的栽培技艺、文学艺术、审美价值、药用和食用等价值曾被一些国内外学者在诸多场合中都谈及过,但是关于柑橘文化方面的信息却无人系统地收集、整理过。重庆忠县是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种植柑橘的历史久远、技术先进,是全市柑橘产业的核心区和示范区,柑橘产业已成为忠县人民的支柱产业。本文以重庆忠县的柑橘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翻阅文献、收集资料、现场考察,了解到了重庆市忠县柑橘产业和忠县柑橘文化旅游的发展近况,根据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同时突显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其次,结合忠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半城文化”的新城市理念以及重庆忠县概况与忠县柑橘产业目前发展的状况,通过分析梳理忠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橘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采用调查问卷分析和SWOT分析,总结出忠县柑橘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最后,在相关信息与数据的讨论分析中,对忠县柑橘文化旅游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文通过资料采集、实地考察,市场调查和相关数据解析,挖掘出重庆忠县柑橘文化旅游发展的潜力,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柑橘文化旅游的研究情况,探索出适合于忠县柑橘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结合忠县柑橘生产情况和柑橘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提出能有效改善、促进忠县柑橘业和柑橘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起到一个推动和优化的作用;柑橘产业已发展成为忠县农业的主导产业,该县已建成多个柑橘生产加工基地,力争保证忠县柑橘产业呈现出高产、优质、高效且生态的现代柑橘产业局势,也为忠县地方政府和果农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学术理论依据;同时结合“创新发展柑橘文化,推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具有高瞻远瞩的创新发展柑橘文化旅游的对策和建议,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为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断产生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柑橘文化旅游业,真正地帮助人们持续增收、脱贫致富。
杨蕾,李勋兰,杨海健,王武,洪林[7](2020)在《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成就、存在问题与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柑橘作为重庆特色水果,是库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极其重要的支柱产业。文章回顾了近几十年来柑橘产业的发展成就,介绍了重庆柑橘在产业发展规模、品种结构调整、品种试验评价、种植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同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石静怡[8](2020)在《奉节脐橙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农产品电子商务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之一。农产品电子商务联通了市场与农业生产,将小规模的农产品销售与大市场进行了紧密的联系,极大地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此外,它可以通过大数据有效地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在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奉节县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为着力点推品牌、建平台、畅渠道、优服务,全面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脐橙作为奉节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其销售情况直接影响奉节县经济的发展,而农产品电商的出现,为解决柑橘销售难题,增加农户收入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奉节县也十分关注脐橙电子商务的发展,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农户自身素质、物流体系建设、品牌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奉节脐橙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障碍。想要跨越这些障碍,奉节县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准确的抓住其关键问题所在,才能真正扫除这些障碍,从而使奉节脐橙电子商务高速稳步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文献收集、实地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全面的了解奉节脐橙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后,找出了奉节脐橙电子商务发展中所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电子商务渠道不畅、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且成本居高不下、农户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电商技能掌握不足以及品牌盗用假冒现象严重。并深入分析了其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不完善且电商平台不成熟、物流相关扶持政策力度小、宣传推广体系不健全和品牌监管力度不够。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打通电子商务渠道、加强物流体系的建设、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以及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和保护四个方面的对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打通奉节脐橙销售的市场通路、解决脐橙的销售问题、增加农户收入提供了新思路。
何悦[9](2019)在《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 ——基于川渝柑橘种植户化学品投入的实证》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锐减,农户投入大量化肥、农药等化学品来替代农业劳动力的缺失已成为普遍选择。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为我国农产品产量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农户对农业化学品依赖性的增加,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不合理施用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连续几年的重要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于农业绿色发展,以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学者们普遍认为源头治理是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关键,即对农户生产行为的规范和改善。农户作为有限理性人,其生产行为受到内外多个因素的影响,深入探讨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和影响路径,有利于从根本上引导和规范农户的生产行为。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的研究框架,以川渝柑橘种植户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模拟仿真不同政策环境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变化,提出促使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实现的路径,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业绿色生产整体水平较低,且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农户适量施肥行为和商品有机肥购买施用行为较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水平不高;违禁农药施用现象仍然存在,农药安全间隔期执行情况和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纳情况不容乐观;农户绿色生产水平有待提升。(2)农户对知识能力、组织参与、市场环境、政府激励和政府规制的感知水平差异较大。感知水平依次为知识能力>政府激励>政府规制>市场环境>组织参与,说明农户对内部因素的感知水平要高于外部因素,产业化组织功能的缺失导致农户感知水平普遍较低。(3)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水平较低,意愿与行为存在不一致现象。农户绿色施肥行为和绿色施药行为,其意愿都要高于实际行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4)知识能力、市场环境、政府激励和政府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存在正向影响,且影响路径有所差异,而组织参与对其影响并不显着。对农户绿色施肥行为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知识能力>政府激励>市场环境>政府规制;对农户绿色施药行为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知识能力>政府规制>市场环境>政府激励。说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受自身知识能力的影响最大,而政府、市场和组织等主体的作用相比要弱,加大提升农户知识能力能更有效促使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5)政策满意度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农户对政策的满意度越高,有助于实现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户政策满意度来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6)单一政策中知识能力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影响最大,多种政策实施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单一政策实施的影响。分别增加知识能力、组织参与、市场环境、政府激励和政府规制水平有助于农户实施绿色生产行为,其中知识能力的影响最大;同时增加这五个政策的水平,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提升幅度较大。(7)建立“农户-组织-市场-政府”多主体的动态协作体系,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通过提高农户绿色生产知识水平、加强农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市场环境和加大政府政策力度等路径,通过多方主体的协作与努力,促使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构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从知识能力、组织参与、市场环境、政府激励和政府规制几个方面,对计划行为理论应用进行拓展,深入探讨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为农户生产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颖的视角。第二,从农户感知异质性视角探讨组织参与、市场环境、政府激励和政府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已有研究多在同质性假设背景下,忽视了农户异质性所引致的对同一行为影响的感知差异。本研究从农户感知的视角,分析农户对产业组织、市场环境和政府政策的异质性感知对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第三,模拟仿真不同政策环境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不同政策的有效性。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不同政策环境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演变趋势进行模拟和仿真,进一步识别不同政策的效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耿学燕[10](2013)在《重庆柑橘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柑橘原产地之一,柑橘产业正成为增加柑橘生产区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重庆是我国唯一的柑橘非疫区和农业部《中国柑橘优势区域规划2008--2015》“长江中下游柑橘优势产业带”核心区,在全国柑橘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市40个县中38个种植柑橘,柑橘产业已成为加快重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促进该市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面临各柑橘主产区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重庆市柑橘产业迫切需要提升其产业竞争力。因此,对重庆市柑橘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厘清当前重庆市柑橘产业的真实状况、把握重庆柑橘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发现重庆柑橘产业的优劣势,最终促进重庆柑橘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现状,主要从柑橘的生产、加工、消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然后,在总结前人产业竞争力理论和其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从显示、产品、要素、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重庆市柑橘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第三,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重庆市柑橘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了28个评价指标,并对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进行了介绍;第四,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2011年重庆市柑橘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与湖南、广东、江西、湖北、福建进行对比分析,寻找重庆市柑橘产业竞争力优势和弱势;第五,探索重庆市柑橘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思路和战略,并根据提升战略给出相应的保障措施。研究表明:(1)2007-2011年重庆市柑橘产业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除了显示竞争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外,产品竞争力、要素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在08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2009年后逐年提升。(2)与湘、粤、赣、鄂、闽五省相比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在柑橘价格、人力成本、生产性固定投资、政府支科环境、区域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方面存在优势;而在柑橘市场、成本、产值、科技及农业气象、电力基础设施等要素条件、文化环境及财政支农等社会环境方面存在劣势。(3)结合重庆市柑橘产业存在的优和劣势,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应该采取“科技促进”、“品牌推动”、“生态发展”的发展战略。
二、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三峡库区柑橘产业比较优势与振兴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柑橘产业研究现状 |
1.1 关于柑橘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的研究 |
1.2 关于柑橘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 |
1.3 关于柑橘产业振兴政策创新的研究 |
2 重庆市与全国柑橘主产区比较优势分析 |
2.1 测度指标与数据来源 |
2.1.1 资源禀赋系数 |
2.1.2 综合比较优势 |
2.1.3 数据来源 |
2.2 比较优势分析 |
2.2.1 资源禀赋优势分析 |
2.2.2 效率比较优势分析 |
2.2.3 规模比较优势分析 |
2.2.4 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
3 重庆市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各区(县)比较优势分析 |
3.1 测试方法与数据来源 |
3.1.1 数据来源 |
3.1.2 研究方法 |
3.2 比较优势分析 |
3.2.1 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
3.2.2 集中度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
3.3.2 资源禀赋系数分析 |
3.3.3 集中度分析 |
4 重庆市三峡库区柑橘产业振兴路径探析 |
4.1 振兴重庆市三峡库区柑橘产业条件具备 |
4.1.1 区位优势独特 |
4.1.2 基础优势凸显 |
4.1.3 品牌优势响亮 |
4.1.4 市场优势广阔 |
4.2 振兴重庆市三峡库区柑橘产业路径可循 |
4.2.1 定位“三生”统一,实现柑橘产业效益最大化 |
4.2.2 注重“三品”提升,满足柑橘产业市场需求 |
4.2.3 推进“三产”融合,拓展柑橘产业多种功能 |
4.2.4 倡议“三家”结合,助推柑橘产业振兴发展 |
(3)重庆橘园土壤磷素转化及微生物多样性调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柑橘产业发展概况 |
1.1.1 国内柑橘产业发展情况 |
1.1.2 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情况 |
1.2 我国柑橘园磷肥施用概况 |
1.3 有机物料对柑橘园土壤及树体营养的影响 |
1.4 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因素 |
1.5 影响土壤磷组分转化的因素 |
1.6 不同磷肥种类施用效果与转化特征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2.2 研究目标 |
2.3 研究内容 |
2.4 技术路线 |
第3章 重庆橘园磷肥施用与土壤磷素现状 |
3.1 研究方法 |
3.1.1 调查研究区概况 |
3.1.2 调研布点方法与调研内容 |
3.1.3 样品采集与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重庆柑橘园氮、磷、钾肥投入现状 |
3.2.2 重庆柑橘园土壤速效磷含量与丰缺状况 |
3.2.3 重庆柑橘园农户使用肥料品种比例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不同种植年限橘园土壤磷状况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概况 |
4.1.2 土壤采集与分析 |
4.1.3 土壤细菌和古菌DNA提取与 16S r RNA基因测序 |
4.1.4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年限橘园土壤p H值、全磷、速效磷和无机磷含量变化 |
4.2.2 不同年限橘园土壤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 |
4.2.3 不同年限橘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 |
4.2.4 影响不同年限橘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土壤肥力因素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有机物料对橘园土壤磷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概况 |
5.1.2 试验设计 |
5.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
5.1.4 土壤细菌和真菌DNA提取与高通量测序 |
5.1.5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总磷和有效磷的影响 |
5.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
5.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的影响 |
5.2.4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磷肥种类对橘园土壤磷有效性衰减和磷组分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设计 |
6.1.3 样品测定与分析 |
6.1.4 数据处理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不同磷肥种类的磷素有效性衰减过程 |
6.2.2 不同磷肥种类对土壤磷库分配的影响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7章 磷肥组合对橘园土壤磷有效性及柑橘幼苗磷吸收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材料 |
7.1.2 试验设计 |
7.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
7.1.4 数据处理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磷肥组合对土壤Olsen-P、柑橘苗地上部生物量和吸磷量的影响 |
7.2.2 磷肥组合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
7.2.3 植株吸磷量、土壤Olsen-P和土壤磷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7.3 讨论 |
7.4 小结 |
第8章 结论 |
8.1 主要结论 |
8.2 本文研究特色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
(4)绵阳市晚熟柑橘产业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晚熟柑橘简介 |
1.2 国内外柑橘种植现状 |
1.3 我国晚熟柑橘生产现状 |
1.4 四川晚熟柑橘产业发展现状 |
第二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 研究的目的 |
2.2 研究的意义 |
第三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绵阳市晚熟柑橘产业现状 |
4.1 绵阳市晚熟柑橘产业生产现状 |
4.2 绵阳市晚熟柑橘采后处理现状 |
4.3 绵阳市柑橘产业经营现状 |
第五章 绵阳市晚熟柑橘产业主要问题分析 |
5.1 绵阳市晚熟柑橘生产方面主要问题 |
5.2 绵阳市晚熟柑橘采后处理及加工主要问题 |
5.3 绵阳市晚熟柑橘经营方面主要问题 |
第六章 绵阳市晚熟柑橘产业发展的对策 |
6.1 绵阳市晚熟柑橘生产主要对策 |
6.2 绵阳市晚熟柑橘采后处理及加工主要对策 |
6.3 绵阳市晚熟柑橘产业经营主要对策 |
6.4 建立“政企民”紧密联系机制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重庆橘园土壤磷素累积现状及高效利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柑橘产业的发展现状 |
1.2 柑橘园磷肥施用现状 |
1.3 长江上游橘园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
1.4 土壤磷形态及其有效性 |
1.5 有机肥的应用现状 |
1.6 局部供磷的施肥方式的应用现状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2.2 研究目标 |
2.3 研究内容 |
2.4 技术路线 |
第3章 重庆市柑橘园磷肥施用现状 |
3.1 研究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有机无机肥配施橘园土壤磷素的转化规律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局部高强供磷对柑橘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供磷强度对柑橘幼苗生长的影响 |
6.1 分根供磷试验材料与方法 |
6.2 供磷强度试验材料与方法 |
6.3 分根供磷试验结果分析 |
6.4 供磷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
6.5 讨论 |
6.6 小结 |
第7章 磷肥高效施用的田间验证 |
7.1 材料与方法 |
7.2 结果分析 |
7.3 讨论 |
7.4 小结 |
第8章 总结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
(6)重庆忠县柑橘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柑橘文化概念及发展历程 |
一、柑橘文化概念 |
二、柑橘文化的发展进程 |
(一)博大精深的古代柑橘文化 |
(二)风华正茂的现代柑橘文化 |
第三章 重庆忠县柑橘文化旅游现状分析 |
一、重庆忠县柑橘种植情况 |
(一)重庆忠县概况 |
(二)重庆忠县柑橘种植情况 |
二、重庆忠县柑橘文化旅游价值分析 |
(一)重庆忠县柑橘文化旅游价值分类 |
(二)重庆忠县柑橘文化旅游价值评价 |
三、重庆忠县柑橘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
(一)观光柑橘园 |
(二)柑橘文化旅游节 |
(三)柑橘文化时空馆 |
第四章 重庆忠县柑橘文化旅游开发SWOT分析 |
一、重庆忠县橘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Strengths) |
(一)忠县政府高度重视,实施柑橘文化旅游战略 |
(二)忠县柑橘产业的市场潜力大 |
(三)忠县柑橘产业发展条件优越 |
(四)忠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
(五)忠县具备柑橘研发和种植的科技资源与人力资源 |
(六)忠县柑橘文化积淀深厚 |
二、重庆忠县橘文化旅游开发的劣势(Weaknesses) |
(一)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柑橘文化影响力不够 |
(二)柑橘文化和民俗活动结合得不够紧密 |
(三)柑橘文化节层次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强 |
(四)产品深加工能力低,产业化链条不完整。 |
(五)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营销机制也不健全 |
(六)文化旅游产品单一,文化旅游内涵挖掘不足 |
三、重庆忠县橘文化旅游开发的机遇(Opportunities) |
(一)国家对乡村旅游的重视是为柑橘文化旅游业开发的大环境背景 |
(二)新农村的建设需求是柑橘文化旅游的开发的基础条件 |
(三)旅游消费结构的转变是柑橘文化旅游发展的客源基础 |
(四)高校助推柑橘产业升级发展 |
四、重庆忠县柑橘文化旅游开发的挑战(Threats) |
(一)产品同质化严重 |
(二)市场竞争激烈,客源开发难度较大 |
(三)政府的统一规划与农户的分散经营存在矛盾 |
(四)柑橘品种和柑橘文化旅游产品升级加快,客户偏好变化较快 |
第五章 重庆忠县柑橘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及满意度分析 |
一、调研过程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设计 |
(三)调查取样 |
(四)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分析 |
(一)可信度分析 |
(二)数据描述性分析 |
(三)重要性-满意度分析 |
三、调查结果总结 |
(一)存在问题 |
(二)发展趋势 |
第六章 重庆忠县柑橘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
一、丰富柑橘品种,不断满足游客偏好 |
二、补充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处处彰显柑橘文化特色 |
三、引进科技人才,加强柑橘采后深加工能力,完善产业化链条 |
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并需持久发力,同时注意完善市场营销机制 |
五、挖掘和发展柑橘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 |
(一)深度挖掘柑橘文化内涵,紧密结合当地民俗文化 |
(二)丰富旅游活动形式,提升游客体验度 |
(三)注意保持乡土本色 |
(四)不断发展橘文化 |
(五)开发柑橘文化旅游线路 |
六、提升人文素质,增强柑橘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
七、加快推进忠县高铁建设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重庆市忠县柑橘文化旅游开发调查问卷 |
致谢 |
(8)奉节脐橙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选题价值及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价值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构架 |
1.3.1 研究目标 |
1.3.2 内容构架 |
1.4 分析思路及研究方法 |
1.4.1 分析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柑橘产业发展相关研究 |
2.1.2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作用与意义 |
2.1.3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
2.1.4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措施 |
2.1.5 文献评述 |
2.2 基本概念 |
2.2.1 电子商务 |
2.2.2 农产品电子商务 |
2.2.3 电子商务平台 |
2.3 理论基础 |
2.3.1 长尾理论 |
2.3.2 网络营销理论 |
2.3.3 供应链理论 |
3 奉节脐橙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查 |
3.1 调研设计 |
3.1.1 调研目的 |
3.1.2 问卷设计 |
3.1.3 调研开展 |
3.1.4 样本基本特征 |
3.2 奉节脐橙及其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
3.2.1 奉节脐橙的基本概况 |
3.2.2 奉节脐橙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
3.3 奉节脐橙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
3.3.1 网络和物流设施建设情况 |
3.3.2 奉节脐橙电子商务发展支持政策 |
3.3.3 农户对电子商务的认知 |
3.4 奉节脐橙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
3.4.1 “农户+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第三方平台”模式 |
3.4.2 “农户+农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模式 |
3.4.3 “消费者+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
3.4.4 “农户+微商”模式 |
4 奉节脐橙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4.1 奉节脐橙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电子商务销售渠道不畅 |
4.1.2 农户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技能掌握程度不足 |
4.1.3 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且成本居高不下 |
4.1.4 品牌盗用假冒现象较突出 |
4.2 奉节脐橙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电商服务体系不完善且电商平台不成熟 |
4.2.2 电子商务宣传及培训工作落实不够 |
4.2.3 物流相关扶持政策力度小 |
4.2.4 品牌监管力度不够 |
5 促进奉节脐橙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
5.1 打通电子商务销售渠道 |
5.1.1 提高现有电子商务渠道的应用水平 |
5.1.2 积极建设当地电子商务平台 |
5.1.3 积极发展农户电子商务合作社 |
5.1.4 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
5.2 加强物流体系的建设 |
5.2.1 加大对物流建设的政府扶持力度 |
5.2.2 积极鼓励并引导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
5.2.3 加强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 |
5.3 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
5.3.1 拓展电子商务宣传的渠道 |
5.3.2 全面开展和落实脐橙电子商务的培训 |
5.4 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与保护 |
5.4.1 加大防伪技术的运用 |
5.4.2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5.4.3 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和指导作用 |
5.4.4 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9)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 ——基于川渝柑橘种植户化学品投入的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农业生产化学品投入的现状 |
1.3.2 农业生产化学品不合理使用的危害 |
1.3.3 农业生产化学品不合理使用的原因 |
1.3.4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 |
1.3.5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产生的效应 |
1.3.6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农户 |
2.1.2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 |
2.1.3 农用化学品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计划行为理论 |
2.2.2 要素禀赋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外部性理论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
3.1 理论分析 |
3.1.1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的机理分析 |
3.1.2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3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的理论分析框架 |
3.2 研究假说 |
3.3 模型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4 研究设计与描述性分析 |
4.1 问卷设计与变量选择 |
4.1.1 问卷结构 |
4.1.2 变量选择与量表设计 |
4.2 预调研及问卷的修正 |
4.3 抽样设计及数据收集 |
4.3.1 确定调研区域 |
4.3.2 选取调研样本 |
4.3.3 具体调研方法 |
4.3.4 数据收集 |
4.4 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
4.4.1 样本农户个人特征 |
4.4.2 样本农户家庭特征 |
4.4.3 样本农户生产特征 |
4.5 样本农户绿色生产状况 |
4.5.1 农户施肥特征 |
4.5.2 农户施药特征 |
4.6 本章小结 |
5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的实证分析 |
5.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1 知识能力的统计分析 |
5.1.2 组织参与的统计分析 |
5.1.3 市场环境的统计分析 |
5.1.4 政府激励的统计分析 |
5.1.5 政府规制的统计分析 |
5.1.6 行为态度的统计分析 |
5.1.7 主观规范的统计分析 |
5.1.8 知觉行为控制的统计分析 |
5.1.9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意愿的统计分析 |
5.1.10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统计分析 |
5.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5.3 信度与效度检验 |
5.3.1 信度检验 |
5.3.2 效度检验 |
5.4 计量模型构建 |
5.4.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述 |
5.4.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
5.5 农户绿色施肥行为形成机理的实证分析 |
5.5.1 模型拟合度检验 |
5.5.2 参数估计 |
5.5.3 实证结果分析与假说检验 |
5.5.4 调节效应检验 |
5.5.5 农户绿色施肥行为模型多群组分析 |
5.6 农户绿色施药行为形成机理的实证分析 |
5.6.1 模型拟合度检验 |
5.6.2 参数估计 |
5.6.3 实证结果分析与假说检验 |
5.6.4 调节效应检验 |
5.6.5 农户绿色施药行为模型多群组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动态模拟分析 |
6.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概述 |
6.1.1 系统动力学的定义 |
6.1.2 系统动力学的特征 |
6.1.3 系统动力学的相关概念 |
6.1.4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步骤 |
6.2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6.2.1 基本假设 |
6.2.2 系统模型边界及因果关系 |
6.2.3 系统模型构建及参数设置 |
6.3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系统动力学模型检验 |
6.3.1 模型结构适合性检验 |
6.3.2 模型行为的灵敏度检验 |
6.3.3 模型结构的一致性检验 |
6.4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系统模型仿真 |
6.4.1 不同政策模拟分析 |
6.4.2 多种政策综合模拟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实现路径 |
7.1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基本目标 |
7.2 农户层面 |
7.2.1 提高农户绿色生产知识获取的便利性 |
7.2.2 构建多主体、多途径的农户绿色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
7.2.3 加强对农户自我约束意识的培养 |
7.3 组织层面 |
7.3.1 鼓励农户自愿领办或者加入农业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 |
7.3.2 充分发挥产业组织的服务功能 |
7.3.3 完善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 |
7.4 市场层面 |
7.4.1 严格规范农资销售市场 |
7.4.2 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
7.4.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 |
7.5 政府层面 |
7.5.1 加强农业绿色生产的宣传力度和技术指导 |
7.5.2 建立以绿色生产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 |
7.5.3 积极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 |
7.5.4 加大政府对农户生产行为的规制力度 |
7.6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Ⅰ |
附录Ⅱ |
(10)重庆柑橘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研究现状 |
1.3.4 简要评述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
2 重庆市柑橘产业现状分析 |
2.1 重庆市柑橘生产现状 |
2.1.1 种植规模及生产布局 |
2.1.2 品种结构及品牌建设 |
2.2 重庆市柑橘加工发展现状 |
2.2.1 柑橘加工能力 |
2.2.2 加工企业发展 |
2.3 重庆市柑橘消费市场情况 |
2.3.1 消费潜力 |
2.3.2 消费价格 |
2.4 重庆柑橘贸易情况 |
3 柑橘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
3.1 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基础 |
3.1.1 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 |
3.1.2 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
3.2 柑橘产业竞争力构成要素 |
3.3 重庆市柑橘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
4 重庆市柑橘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构建原则 |
4.1.1 科学性和可持续原则 |
4.1.2 系统性和重要性原则 |
4.1.3 简洁性和易操作性原则 |
4.2 指标体系的分类及分层设置 |
4.3 指标体系的选择 |
4.3.1 柑橘显示竞争力指标(A) |
4.3.2 柑橘产品竞争力指标(B) |
4.3.3 柑橘要素竞争力指标(C) |
4.3.4 柑橘环境竞争力指标(D) |
4.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 重庆市柑橘产业竞争力的计算与分析 |
5.1 数据来源 |
5.2 重庆市柑橘产业竞争力指数计算 |
5.3 重庆市柑橘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
5.3.1 显示竞争力结果 |
5.3.2 产品竞争力结果 |
5.3.3 要素竞争力结果 |
5.3.4 环境竞争力结果 |
5.4 重庆与柑橘主产区间竞争力比较分析 |
5.4.1 对比区选择依据 |
5.4.2 各主产区柑橘产业竞争力计算 |
5.4.3 重庆与柑橘主产区竞争力对比分析 |
5.5 小结 |
5.5.1 竞争优势 |
5.5.2 竞争劣势 |
6 研究结论及竞争力提升战略及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竞争力提升思路及战略 |
6.2.1 思路 |
6.2.2 战略 |
6.3 竞争力提升对策建议 |
6.3.1 加强柑橘产业政府支持 |
6.3.2 加快柑橘产业品牌建设 |
6.3.3 加大柑橘产业科技创新 |
6.3.4 改善柑橘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四、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三峡库区柑橘产业比较优势与振兴路径探析[J]. 谭明交,刘琴. 中国果树, 2021(10)
- [2]现代农业背景下重庆柑橘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冯梅. 重庆三峡学院, 2021
- [3]重庆橘园土壤磷素转化及微生物多样性调控效应研究[D]. 方正. 西南大学, 2021(01)
- [4]绵阳市晚熟柑橘产业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 宋明昶.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5]重庆橘园土壤磷素累积现状及高效利用机理研究[D]. 李莹莹. 西南大学, 2020(01)
- [6]重庆忠县柑橘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吴军娟.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7]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成就、存在问题与建议[J]. 杨蕾,李勋兰,杨海健,王武,洪林. 南方园艺, 2020(03)
- [8]奉节脐橙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石静怡. 西南大学, 2020(01)
- [9]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 ——基于川渝柑橘种植户化学品投入的实证[D]. 何悦.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10]重庆柑橘产业竞争力研究[D]. 耿学燕.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