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乡镇财源建设的新路(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1](2019)在《鹤壁市财源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财源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基础,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和扶持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地方财政收入更是衡量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方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的能力,财源建设作为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基础和前提,始终是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鹤壁市始终坚持把加强财源建设作为经济和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财源培植,增强财政实力,全市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但在资源城市转型、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环境治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等叠加因素影响下,鹤壁市也面临一些比较尖锐的矛盾和比较突出的困难,需要亟待解决。同时,与省内外先进地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加强财源建设,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坚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采用文献研究、社会调查和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在财政系统工作的实践积累,通过对财源建设相关理论的收集学习,对鹤壁市财源建设目前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全方面、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引申出当前鹤壁市财源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立足鹤壁市情,从构建鹤壁市财源建设发展未来三年发展整体框架,提出财政政策建议,为鹤壁市财源建设可持续增长提供参考。
周晓敏[2](2018)在《泰安市岱岳区小城镇财源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体系的重要一环。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乡村振兴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小城镇财源建设,尤其随着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深入,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地方财政收入缺少了营业税这一主体税源,更应该立足新时代,不断开拓创新,开源节流。近年来,泰安市岱岳区小城镇坚持高端规划、锐意创新,通过狠抓实体经济,抓优质企业税源,招商引资等举措,大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可以更好的改善民生,提高当地老百姓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但同时,不可否认当前泰安市岱岳区小城镇在增强自身财源,创新发展思路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加强小城镇财源建设任重道远。本文结合对泰安市岱岳区小城镇财源建设情况的实际调研,采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小城镇财源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研究,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城镇财源建设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在加强地方财权制度建设、完善地方税制体系、规范地方债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希望对岱岳区小城镇财源建设有所助益。
沈费伟[3](2018)在《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研究 ——基于浙北荻港村的个案考察》文中研究指明实现资源型村庄有效治理的内在机理是什么,通过怎样的策略能够振兴资源型村庄,如何培育和保持资源型村庄内生发展的长久活力,这是本文的核心问题。围绕着上述问题,本文从后农业税时代下中国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荻港村典型案例的实证检验,应用“任务型治理”的理论框架,探析了现阶段资源型村庄实现有效治理的内在机理,设计和总结新的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所谓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是一种围绕解决资源型村庄治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定任务而采取的方式、手段与途径。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中,能否有效地实现治理目标,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其关键点和难点正是对于任务的界定,以及根据各个不同阶段的任务而不同治理主体分工协作所达成的一种良好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根据国家对农村的政治战略安排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践,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总任务是实现乡村振兴。围绕着乡村振兴这个总任务框架,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建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初始期,需要解决的是村庄的基础任务,具体包括了村庄的经济基础任务、村庄的组织基础任务和村庄的环境基础任务,应该形成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过渡期,需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村庄的公共服务,具体包括了村庄环境服务供给、村庄文化服务供给和村庄制度服务供给,应该形成以政府组织为主,村民自治组织和市场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提档期,需要解决的任务是塑造村庄的特色品牌,主要包括村庄旅游资源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和传统文化弘扬,应该形成以市场组织为主,政府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由于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不同阶段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因此各个治理主体在应对不同阶段任务中的力量发挥有差异,但是不管哪个治理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这只是体现了治理结构中各个治理主体的力量强弱差异,其本质依旧是稳态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通过构建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不仅能够取得重振村庄组织活力、复兴产业实力、重塑文化魅力、再造环境美化等村庄外在层面的振兴,而且更能够达到村民主体性的确立、社会资本的培育、多元参与的建立以及乡村精神的重塑等村庄内在层面的培育,真正实现资源型村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本研究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从理论层面来解析“任务型治理”的内在逻辑,明确“任务型治理”的内涵、过程和绩效,不仅有利于推动治理理论的深化与拓展,而且也有利于构建和阐释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理论内涵。其二,是从实践层面通过考察资源型村庄的典型代表浙江省湖州市荻港村“任务型治理”的具体过程和内容,提炼和总结荻港村成功治理的实践逻辑和成功经验,整合农村社会资源,寻找和克服村庄衰败的根源,为中国其余类似荻港村的资源型村庄有效治理提供具体的经验支持和参考意见,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实现以上研究目标,论文以七个章节的篇章结构围绕村庄治理议题展开理论分析和案例阐述,以求对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模式得以深刻的理解。第一章,导言。这是本文的开篇之章,一是分析了村庄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进而明确当前研究资源型村庄有效治理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二是通过对既有文献进行了详细的评述,进而明确既往研究与本研究的关系,阐明了本文的研究定位。三是根据本文的研究需求,界定了“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两个核心概念及其内涵。四是交代了调研村庄浙北荻港村的基本概况和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五是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章节安排。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本章主要从政治与行政学科的理论视角出发,阐述了“任务型治理”的理论内涵以及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构建的分析框架。在具体的内容安排上,一是提出“任务型治理”的学术命题,以此表明当前。“任务型治理”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偶然因素使然,而是基于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下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适时产生的新的理论体系。二是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合作治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以及结构功能理论对“任务型治理”的主体、过程、关系和功能四方面进行理论解读。三是通过治理主体分析、总体任务界定、阶段任务划分、治理结构塑造、任务有效执行的行文思路来论证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构建机理,以此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交代了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制度基础,主要包括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历史沿革、制度安排以及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发展三方面内容。第三章,初始期:资源型村庄的“基础任务”治理。本章主要探讨的是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初始期的任务是完善村庄基础任务,具体包括了健全资源型村庄组织基础、增强资源型村庄经济基础和改善资源型村庄环境基础三方面,而每个方面的任务又可以细化为更基础、具体的任务。在健全资源型村庄基础任务方面,可以划分为通过换届选举而重建村民自治组织、以基层维稳而重建六老组织、推动村庄治理而组建各类民间组织。在增强资源型村庄经济基础方面,可以划分为兴办青鱼合作社、村办集体企业改制以及成立村经济合作社。在改善资源型村庄环境基础方面,可以划分为整治油脂化工企业、开展清水河道工作和构建村庄长效管理机制。在上述所有任务开展过程中,应该形成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能够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之所以突出村民自治组织的力量,这是缘于我国的村民自治组织是实施村民自治的主要形式,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初始期,村民自治组织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凭借其在乡村社会独特的资源,在提供村庄基础服务与促进乡村善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四章,过渡期:资源型村庄的“公共服务”供给。本章主要探讨的是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过渡阶段的任务是供给村庄公共服务,具体包括了供给资源型村庄文化公共服务、提升资源型村庄环境公共服务和健全资源型村庄制度公共服务三方面。在资源型村庄环境公共服务方面,分为村庄五水共治、农民新房建设和各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在资源型村庄文化公共服务方面,包括修复村庄古建筑文物、开展各类文化项目、获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资源型村庄制度公共服务方面,涵盖了实施六百工作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完善制度化机制。在上述所有任务开展过程中,应该形成以政府组织为主,村民自治组织和市场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之所以在该阶段要着重突出政府组织的力量,这是缘于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内在职责,政府应该向村庄提供那些因市场失灵、村民自治组织无法有效提供的、但对村民群体有益的、必需的服务,从而提升资源型村庄的治理绩效。第五章,提档期:资源型村庄的“特色品牌”塑造。本章主要剖析了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提档期的任务是塑造资源型村庄的特色品牌,具体包括了开发资源型村庄的旅游资源、建设资源型村庄的观光农业和弘扬资源型村庄的传统文化三方面。在开发资源型村庄的旅游资源方面,主要开展了创办荻港古村旅游公司、获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招商引资挖掘村庄资源等工作。在建设资源型村庄的观光农业方面,进行了修复桑基鱼塘、创建丝绸风情小镇和营造凤凰洲生态农业项目等活动。在弘扬资源型村庄的传统文化方面,完成了创办荻港渔庄、举办鱼文化节和渔家乐的传承的任务。在上述所有任务开展过程中,应该构建以市场组织为主,政府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的治理结构。之所以要突出发挥市场组织的作用,缘于市场组织在资源型村庄的品牌塑造中有着先天的优势,能够整合优化资源型村庄的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型村庄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实现资源型村庄的治理目标。第六章,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论证与构建。本章从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实践逻辑、内在机理、优势解析和治理策略四方面来论证和反思资源型村庄治理方式的话题。在乡村振兴时期,由于社会转型的压力、政府政策的驱动、乡村精英的助推、村民利益的诉求等,有着强大的村庄治理动机,因而需要构建有效的资源型村庄的治理方式。基于对荻港村治理经验的提炼和总结,认为“任务型治理”是其中一种有效的资源型村庄的治理方式。当前,在构建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问题上,首先,明确资源型村庄治理中各个治理主体的治理边界;其次,合理划分资源型村庄治理中的阶段性任务;再次,塑造“一主两辅”的良好治理结构;最后,提升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实质绩效。第七章,总结。本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四大富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李贵阳[4](2018)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以盘州市新民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比较大的国家,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较为明显,“三农”问题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解决“三农”问题,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以建设和谐社会,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行政机关,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前线,是国家和政府与广大农村人口的纽带、桥梁,在新农村建设全国“一盘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政府职能履行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加大,农村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提升。但仍存在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乡镇政府职能履行还存在“三位”问题。为此,乡镇政府必须进行职能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组织保障,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从乡镇政府职能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新农村建设在乡村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建设、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对乡镇政府提出的要求,探讨乡镇政府在职能定位、农村力量整合、工作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体制机制、财权与事权、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探寻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在于,明确乡镇政府角色定位,增强乡镇政府财力与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对乡镇的考核机制。
吴昊[5](2016)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H省N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中认为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政府职能反映了特定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政府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完善。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城乡一体化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解决“三农”问题,化解当前各种社会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仅需要市场主体的参与,更加需要政府的引导、监督和服务。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负责国家及省市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直接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开展工作,负责组织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其职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N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其乡镇政府职能的现状与构建城乡一体化机制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政府再造理论,通过对N市的乡镇干部和农户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进行统计整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本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概括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为基本概念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第三部分从乡镇政府职能的现状、机构设置、政务公开情况及公共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认为乡镇政府在上述调查项目中存在着种种问题;第四部分具体分析目前N市乡镇政府存在的问题有:权小责大且财弱事多,城乡发展协调困难;官僚主义旧风仍存,乡村群体弱势化明显;职能定位模糊,乡村公共服务提供不足等。第五部分通过对乡镇政府职能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要坚持法治原则、服务原则、有效原则。并在思想观念方面、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方面、行政体制改革方面、财政体制方面、人力资源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了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李光[6](2016)在《关于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源建设问题的探讨》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地区大力扶持,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源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改观。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乡镇财源建设仍普遍存在困境。本文以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源建设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财源建设的现状及特点,并系统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源建设面临困境的产生原因,针对性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改善措施,对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源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陈启富[7](2014)在《加快区级财源建设的对策建议——以荆门市掇刀区为例》文中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对于财税工作的政治定位、财税职能的作用定位、财税改革的任务定位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时这也对加快地方财源建设做大收入蛋糕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面对荆门市掇刀区财源建设的现状,要克服就税收论财政的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创新理念,探索全方位多渠道财源建设的新路。
张莉萍[8](2014)在《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及财源建设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农村财政体制的改革和不断深化,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时期,国家为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改善农民生活,出台了免除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政策。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镇经济的发展建设及乡镇财源的建设成为了乡镇政府亟待思考的问题,乡镇政府需要发挥基层政府的作用,将乡镇经济建设与乡镇财源建设共同发展。本文对于新时期乡镇经济的发展及裁员建设的路径进行了研究,期望可以对乡镇经济的发展及财源的建设起到借鉴的作用。
丛轶弢[9](2013)在《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方财政是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进步的重要基础,而财源建设是地方财政稳定增长的根本源头,也是改革经济结构、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加快“十二五”期间财源建设,加强地方财政收入,保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财源建设对策分析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蒲河新城作为经国家发改委同意,辽宁省政府批准的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可持续增长的压力,所以制定一个完整和完善的蒲河新城财源建设方案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综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财源建设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经济的特征,分析了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现状,找出了蒲河新城财政收支中的主要问题和财源建设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针对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蒲河新城财源建设今后发展的对策。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分析了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的现状。分别阐述了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措施,为进一步分析蒲河新城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现实依据。②提出了蒲河新城财政收支中的主要问题和财源建设的主要问题。根据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的现状,首先从4个方面分析了蒲河新城财政收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的现状和财政收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了蒲河新城财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③分析了蒲河新城财源建设问题的成因。首先从4方面分析了新形势对财源建设的影响,进而根据这4方面的影响,找出了蒲河新城财源建设问题的成因,为进一步的财源建设政策建议提供了依据。④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的对策。根据财源建设的基本理论,结合知识经济特征、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的现状和财源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从三方面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的对策,包括财源建设的思路、政策建议和体制要求。
王小亚[10](2007)在《贫困地区—湘西州地方财源建设研究》文中提出贫困地区地方财源建设是确保贫困地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可靠保证。如何培植贫困地区地方财源、增加贫困地区财政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为例,研究贫困地区地方财源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研究内容如下:一是介绍了贫困地区地方财源建设的有关概念,主要对贫困地区地方财源建设概念做出界定,给出贫困地区地方财源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目标定位。二是分析了湘西州地方财源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以湘西州为例,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研究了湘西州财源建设中存在的财源基础薄弱、财源结构不优、财源建设后劲不足、财源效益下降等问题。三是详细阐述了对湘西州财源建设的对策思考,探讨湘西州财源建设的重要意义,对湘西州财源建设体制与政策取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湘西州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生财、聚财和用财三个方面提出了培植和壮大地方财源规模、建立稳定持续高效的财源体系、深化财源体制改革、加强财税征管和财源建设保障措施等对策与建议。
二、论乡镇财源建设的新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乡镇财源建设的新路(论文提纲范文)
(1)鹤壁市财源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新时期财源建设的重大意义 |
二、国内外财源建设研究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二章 财源和财源建设理论研究 |
一、财源的涵义与形式 |
二、财源建设的涵义与特征 |
(一)财源建设的涵义和方式 |
(二)财源建设的特征 |
三、财源建设方面的理论支撑 |
(一)从研究方向上看 |
(二)从历史维度上看 |
(三)从宏观战略上看 |
(四)从产业结构上看 |
第三章 鹤壁市财源建设基本情况 |
一、鹤壁市概况 |
二、鹤壁市培养财源举措 |
(一)大力扶持重点财源 |
(二)发展培育特色财源 |
(三)巩固壮大主体财源 |
(四)加快功能区经济发展 |
(五)强化财政收入征管 |
三、鹤壁市财源建设取得成效 |
第四章 鹤壁市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财政收入规模小 |
(一)过度依赖传统产业 |
(二)县域财源实力偏弱 |
二、支柱产业税收增速放缓 |
(一)投资增速逐年回落 |
(二)财政收入质量不高 |
(三)缺乏高效支柱财源 |
三、财政收支矛盾尖锐 |
(一)财政“三保”压力巨大 |
(二)市本级可统筹财力较小 |
第五章 造成鹤壁市财源建设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客观现实因素 |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
三、产业链条不健全 |
四、县区发展不均衡 |
五、思想解放不彻底 |
六、相关部门配合不力 |
第六章 鹤壁市培育壮大财源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一、培育壮大财源建设的指导思想 |
二、培育壮大财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
三、培育壮大财源建设的主要措施 |
(一)加大转型力度,摆脱传统路径 |
(二)强化政策导向,培育新兴财源 |
(三)加强精细管理,提高财源质量 |
(四)狠抓综合治税,促进财政增收 |
(五)营造良好环境,发展县域经济 |
(六)建立激励机制,激活内生动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泰安市岱岳区小城镇财源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财源建设理论研究 |
1.2.2 国内财源建设理论研究 |
1.2.3 小城镇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
1.2.4 总体评价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小城镇财源建设相关理论 |
2.1 财源与财源建设 |
2.1.1 财源 |
2.1.2 财源建设 |
2.1.3 财源建设的意义 |
2.2 财源建设的理论基础 |
2.2.1 财政分权理论 |
2.2.2 公共选择理论 |
2.2.3 公共财政理论 |
2.3 小城镇相关概念界定 |
2.3.1 小城镇的定义 |
2.3.2 小城镇的类型与特点 |
2.3.3 小城镇的财源构成 |
2.4 小城镇财源建设的影响因素 |
2.4.1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因素 |
2.4.2 当地政策环境是重要因素 |
2.4.3 发展思路创新是关键因素 |
2.5 小城镇财源建设的意义 |
2.5.1 促进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 |
2.5.2 实现城镇化的必经之路 |
2.5.3 创造有效需求 |
第3章 泰安市岱岳区小城镇财源建设分析 |
3.1 岱岳区小城镇财源建设的特点 |
3.1.1 镇级财源总量不断扩大,但收支仍不平衡 |
3.1.2 镇级财源渠道不断拓宽,但效益仍待提高 |
3.1.3 镇级财源规模不断提升,但特色仍未显现 |
3.2 岱岳区X镇财源建设分析 |
3.2.1 X镇财源的收入构成分析 |
3.2.2 X镇财源建设的比较优势 |
3.2.3 X镇财源建设的形势 |
3.3 岱岳区Y镇财源建设分析 |
3.3.1 Y镇财源的收入构成分析 |
3.3.2 Y镇财源建设的比较优势 |
3.3.3 Y镇财源建设的形势 |
3.4 岱岳区Z镇财源建设分析 |
3.4.1 Z镇财源的收入构成分析 |
3.4.2 Z镇财源建设的比较优势 |
3.4.3 Z镇财源建设的形势 |
第4章 泰安市岱岳区小城镇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4.1 小城镇财源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
4.1.1 小城镇财源建设认识不科学 |
4.1.2 小城镇自我造血功能不足 |
4.1.3 小城镇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 |
4.2 小城镇财源建设困境的原因 |
4.2.1 财权与事权不对等 |
4.2.2 地方主体税源缺乏 |
4.2.3 法律制度不健全 |
4.2.4 转移支付不完善 |
第5章 泰安市岱岳区小城镇财源建设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财政制度,明晰地方财权与事权 |
5.1.1 建立财权与事权动态调整机制 |
5.1.2 完善地方分税制 |
5.1.3 采取多样化的财政管理模式 |
5.2 加快推进地方税建设,加强立法 |
5.2.1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推进实施 |
5.2.2 做好环境保护税征管工作 |
5.2.3 研究开征财产税 |
5.2.4 落实推进资源税改革 |
5.3 积极培育支柱财源 |
5.3.1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
5.3.2 积极发展小城镇服务业 |
5.4 推进小城镇建设 |
5.5 规范管理地方债务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研究 ——基于浙北荻港村的个案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论证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村庄治理的研究述评 |
二、国外村庄治理的研究述评 |
三、既往研究与本研究的关系 |
四、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一、资源型村庄 |
二、任务型治理 |
第四节 个案选择与研究方法 |
一、个案的影响力与代表性 |
二、荻港村简介 |
三、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 |
一、研究思路 |
二、技术路线 |
三、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一节 “任务型治理”的学术命题提出 |
一、“任务型治理”议题的研究回顾 |
二、“任务型治理”的内涵解析 |
三、“任务型治理”的核心特征 |
四、“任务型治理”的作用价值 |
第二节 “任务型治理”的理论解读 |
一、利益相关的主体解读 |
二、互动合作的过程解读 |
三、彼此依赖的关系解读 |
四、功能多元的价值解读 |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构建:一个理论框架 |
一、资源型村庄的三元治理主体分析 |
二、资源型村庄的任务界定与治理结构 |
三、资源型村庄的阶段划分与任务执行 |
四、资源型村庄的任务治理绩效与意义 |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制度基础 |
一、资源型村庄治理的历史沿革 |
二、资源型村庄治理的制度安排 |
三、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发展 |
第三章 初始期:资源型村庄的“基础任务”治理 |
第一节 资源型村庄“基础治理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
一、资源型村庄组织基础健全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
二、资源型村庄经济基础增强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
三、资源型村庄环境基础改善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
第二节 资源型村庄的组织基础健全任务 |
一、村庄合并与换届选举 |
二、六老组织与基层维稳 |
三、社会组织与村庄治理 |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的经济基础增强任务 |
一、村庄集体经济薄弱 |
二、青鱼合作社的创办 |
三、村庄集体企业改制 |
四、成立村经济合作社 |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的环境基础改善任务 |
一、油脂化工企业整治 |
二、清水河道工程开展 |
三、村庄长效管理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过渡期:资源型村庄的“公共服务”供给 |
第一节 资源型村庄“公共服务供给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
一、资源型村庄环境公共服务的界定与执行 |
二、资源型村庄文化公共服务的界定与执行 |
三、资源型村庄制度公共服务的界定与执行 |
第二节 资源型村庄的环境公共服务供给 |
一、五水共治:以龙八港为例 |
二、农民新房建设与村庄洁化 |
三、服务设施完善与环境美化 |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的文化公共服务供给 |
一、古村落文化资源的消失 |
二、政府政策支持古村修复 |
三、文化项目提升村民素质 |
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获选 |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的制度公共服务供给 |
一、实施六百工作制 |
二、推行网格化管理 |
三、完善制度化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提档期:资源型村庄的“特色品牌”塑造 |
第一节 资源型村庄“品牌塑造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
一、资源型村庄旅游资源开发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
二、资源型村庄观光农业建设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
三、资源型村庄传统文化弘扬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
第二节 资源型村庄的旅游资源开发任务 |
一、荻港古村旅游公司的创办 |
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选 |
三、招商引资与旅游资源开发 |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的观光农业建设任务 |
一、桑基鱼塘修复 |
二、丝绸小镇创建 |
三、凤凰洲生态农业项目 |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的传统文化弘扬任务 |
一、荻港渔庄的创建 |
二、鱼文化节的举办 |
三、“渔家乐”的传承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论证与构建 |
第一节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实践逻辑 |
一、资金缺乏与项目产业支持 |
二、精神空虚与文化复兴 |
三、纠纷频发与治安维稳 |
四、环境污染与村庄整治 |
第二节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内在机理 |
一、村民主体性的确立 |
二、社会资本的培育 |
三、多元参与的建立 |
四、乡村精神的重塑 |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优势解析 |
一、城市与乡村:和合共生 |
二、传统与现代:互相融合 |
三、发展与文化:持续和谐 |
四、五位一体:共同推进并实现 |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的治理策略:任务型治理 |
一、资源型村庄治理的动力机制考察 |
二、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
三、构建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4)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以盘州市新民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基础理论与相关概念 |
四、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五、研究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一章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履行的现状 |
一、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政府职能履行的要求 |
(一)乡镇政府职能履行要适应乡村经济发展需求 |
(二)乡镇政府职能履行要适应公共服务建设需求 |
(三)乡镇政府职能履行要适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求 |
二、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履行的实践 |
(一)新民镇的概况 |
(二)新农村建设中新民镇政府的职能与行为 |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履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乡镇政府职能履行存在的问题 |
(一)职能定位不准,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现象 |
(二)未有效整合农村社会力量 |
(三)政府行为不规范 |
二、乡镇政府职能履行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压力型体制”使乡镇政府的工作重心产生偏差 |
(二)财权与事权不对称,乡镇政府履职困难 |
(三)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
(四)条块矛盾影响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 |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 |
一、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
二、增强乡镇政府的财力与公共服务能力 |
三、完善对乡镇的考核机制 |
四、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素质建设 |
五、坚持宜条则条、宜块则块的原则,理顺县乡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城乡一体化进程中H省N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3、简要述评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主要创新点和研究的不足 |
一、基本概念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 |
(一)相关基本概念及含义 |
1、政府和政府职能 |
2、乡镇政府和乡镇政府职能 |
3、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
(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 |
1、理论动因 |
2、现实动因 |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N市乡镇政府职能的现状 |
(一)调查的设计 |
1、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
2、调查内容和调查过程 |
(二)统计结果分析 |
1、调查样本分析 |
2、职能分析 |
3、机构设置分析 |
4、政务公开分析 |
5、公共服务及满意度分析 |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N市乡镇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一)N市乡镇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
1、权小责大且财弱事多,城乡发展协调困难 |
2、官僚主义旧风仍存,乡村群体弱势化明显 |
3、职能定位模糊,乡村公共服务提供不足 |
(二)N市乡镇政府职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
1、压力型的工作体制,需求回应机制缺失 |
2、机构设置繁杂,政绩考核内容片面 |
3、乡镇政府财权受限,债务问题突出 |
4、乡镇职级晋升通道狭窄,干部学习能力滞后 |
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N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则及建议 |
(一)N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则 |
1、法治原则 |
2、服务原则 |
3、效能原则 |
(二)N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建议 |
1、转变思想观念,建设法治服务高效型乡镇政府 |
2、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乡镇公共服务体系 |
3、深化体制改革,构建科学的行政运行体系 |
4、完善财政体制,强化乡镇经济服务能力 |
5、优化人力资源,全面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 |
五、研究结论和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
(一)研究结论 |
(二)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6)关于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源建设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源建设现状与特点 |
二、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源困境成因 |
(一)对乡镇财源建设缺乏客观科学的认识 |
(二)经济落后是主要原因 |
(三)财权与事权的不相称,是财源缺口增长的原因 |
(四)分税制是限制财源改进困难的制度因素 |
(五)乡镇债务包裹严重 |
三、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源建设的思路 |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财源观念 |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植财源 |
(7)加快区级财源建设的对策建议——以荆门市掇刀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掇刀区财源建设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
(一) 财源结构不优。 |
(二) 生产要素制约。 |
(三) 管理体制不顺。 |
二、加快掇刀区财源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一) 狠抓项目建设, 多元筹资拓宽财源。 |
(二) 发挥自身优势, 发展产业培植财源。 |
(三) 优化服务质量, 创优环境保障财源。 |
(四) 坚持依法征管, 多措并举夯实财源。 |
(五) 深化财政改革, 加强管理巩固财源。 |
(8)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及财源建设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 |
1、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小城镇的建设。 |
2、促进城镇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
3、用特色经济形成地区品牌效应。 |
4、促进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
5、通过专业的招商队伍不断的完善乡镇招商引资。 |
二、促进乡镇地区财源的建设 |
1、不断的深化改革、完善体质确保财源建设的稳步发展。 |
2、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培植财源促进乡镇财源的建设。 |
3、树立意识转变观念形成乡镇财源建设的精神动力。 |
4、强化征管、合理运用是乡镇财源建设的重点。 |
(9)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知识经济概述 |
1.3.2 财源相关基础理论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知识 |
2.1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
2.2 财源建设理论框架 |
2.2.1 财源建设传统理论 |
2.2.2 国家财政范畴下的建设理论 |
2.2.3 经济扩张理论 |
第3章 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
3.1 蒲河新城的概况 |
3.2 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现状 |
3.2.1 蒲河新城财源建设指导思想 |
3.2.2 蒲河新城财源建设基本原则 |
3.2.3 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的基本措施 |
3.3 蒲河新城财政收支中的主要问题 |
3.3.1 财政面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支出压力 |
3.3.2 财政收入陷入增长的瓶颈 |
3.3.3 以往财政快速增长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增加 |
3.3.4 土地收入对财政支持难以为继 |
3.3.5 其他要素投入的增长也受到限制 |
3.4 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的主要问题 |
3.4.1 质量不优 |
3.4.2 稳定性不强 |
3.4.3 增长的亮点不多 |
3.4.4 经济发展环境活力不够 |
第4章 蒲河新城财源建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
4.1 蒲河新城财源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
4.1.1 工业企业科技研发尚未形成 |
4.1.2 第三产业发展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
4.1.3 激烈的经济竞争付出高额成本 |
4.1.4 财源建设开拓机制不足,措施乏力 |
4.2 改善财源建设总体考虑 |
4.2.1 现有财源保护和后续财源开发并重 |
4.2.2 支柱型财源与分散型财源并重 |
4.2.3 规模型财源与突破型财源并重 |
4.3 蒲河新城财源建设政策建议 |
4.3.1 优化财税环境 |
4.3.2 激励自主创新和提质增效 |
4.3.3 加快现有产业升级 |
4.3.4 加强招商引资层次 |
4.4 加强财源建设的体制要求 |
4.4.1 推进区税体制完善 |
4.4.2 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5.2 本文的研究局限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贫困地区—湘西州地方财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表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 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贫困地区地方财源建设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
2.1 贫困地区财源建设的相关概念 |
2.2 财源建设的理论依据 |
2.3 贫困地区财源建设的目标定位 |
第三章 湘西自治州财源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 |
3.2 湘西自治州财源建设现状分析 |
3.3 湘西州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湘西自治州财源建设对策研究 |
4.1 湘西州财源建设重要意义 |
4.2 湘西州财源建设体制与政策取向 |
4.3 湘西州财源建设对策建议 |
结束语 |
附录: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区划地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论乡镇财源建设的新路(论文参考文献)
- [1]鹤壁市财源建设问题研究[D]. 王丹. 河南大学, 2019(02)
- [2]泰安市岱岳区小城镇财源建设问题研究[D]. 周晓敏. 山东财经大学, 2018(08)
- [3]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研究 ——基于浙北荻港村的个案考察[D]. 沈费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4]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以盘州市新民镇为例[D]. 李贵阳. 西南政法大学, 2018(07)
- [5]城乡一体化进程中H省N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 吴昊. 延安大学, 2016(12)
- [6]关于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源建设问题的探讨[J]. 李光.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03)
- [7]加快区级财源建设的对策建议——以荆门市掇刀区为例[J]. 陈启富. 学习月刊, 2014(20)
- [8]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及财源建设路径研究[J]. 张莉萍. 现代商业, 2014(09)
- [9]蒲河新城财源建设研究[D]. 丛轶弢. 东北大学, 2013(03)
- [10]贫困地区—湘西州地方财源建设研究[D]. 王小亚.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