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Ⅲ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可行性研究

Ⅱ、Ⅲ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可行性研究

一、Ⅱ,Ⅲ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可行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雷[1](2019)在《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64例前哨淋巴结阳性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探索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探究满足何种条件的SLN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奠定基础,从而使部分乳腺癌患者在保障有效治疗的前提下,缩小手术范围,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回顾2017年05月至2019年0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164例前哨淋巴结阳性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16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1.符合标准1)石蜡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或浸润性混合癌;2)临床查体及辅助检查未发现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3)术前未曾接受化疗、放射治疗等抗肿瘤治疗;4)术中SLNB冰冻病理至少1枚转移,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且石蜡病理证实前哨淋巴结伴有转移的乳腺癌患者;5)临床病理资料记录完整。2.排除标准为:1)伴有其他恶性肿瘤;2)伴有远处转移;3)术前曾接受抗肿瘤治疗;4)双侧及多中心性乳腺癌;5)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如腺癌、髓样癌等);6)临床病理资料不全者。根据非前哨淋巴结是否伴有转移情况,分为非前哨淋巴结阳性组及非前哨淋巴结阴性组,统计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均采用双边检验,检验水准P=0.05。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如下:前哨淋巴结阳性个数(P<0.001)、前哨淋巴结转移率(P=0.046)、肿块位置(P=0.016)在非前哨淋巴结阳性组与非前哨淋巴结阴性组之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而年龄、脉管累犯、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ER、PR、HER-2、Ki-67在两组之间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哨淋巴结阳性个数(P<0.001)是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个数、前哨淋巴结转移率、肿块位置与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有关;前哨淋巴结的阳性个数是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1-2枚前哨淋巴结呈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有避免进一步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能。

彭丽芳[2](2016)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后程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深入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后程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同步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各30例,同步治疗组患者在术后行放化疗,序贯治疗组患者在手术行后序贯辅助放射治疗,然后就2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序贯治疗组的治疗时间为(24.5±3.1)周,同步治疗组的治疗时间为(17.8±2.9)周;同步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序贯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53.33%,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治疗组的局部复发率为3.33%(1/30),序贯治疗组的局部复发率为16.67%(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行同步放化疗,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治疗的时间,而且综合治疗效果也更加明显,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陈洁[3](2015)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治疗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治疗晚期局部乳腺癌的疗效。方法:2009-2011年52例完成所有化疗及放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既往接受治疗的情况分为2组,一组接受序贯治疗(序贯治疗组),另一组接受同步放化疗(同步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2年无疾病进展情况。记录放疗期间皮肤黏膜反应出现时间、程度及改善时间。记录治疗期间各个阶段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随访至2013年底,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同步治疗组患者放疗开始时间(13.5±1.6)周,明显早于序贯治疗组的(22.4±2.9)周(P<0.01);放化疗全程治疗时间(18.3±2.6)周,明显短于序贯治疗组的(23.7±2.6)周(P<0.01)。2组中位随访时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2年无疾病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皮肤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较低,均无药物相关或放射性心肺损伤病例。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缩短了治疗时间,耐受性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王爽[4](2007)在《乳腺癌术后同步辅助放化疗可行性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乳腺癌术后辅助综合治疗已经成为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目前术后患者较多采用序贯治疗,治疗顺序为先化疗再放疗或先放疗再化疗,两者都因延误其中一种治疗方法而影响局部控制率或无病生存率。同步放化疗能够使患者在术后尽早接受治疗,但是由于放疗与化疗副作用的叠加使得部分患者难以耐受,因此其可行性受到质疑。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试验结果显示适当的化疗方案配合适当的放疗剂量是患者能够耐受的,同时使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明显提高。本研究通过观察乳腺癌术后行同步放化疗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探讨同步放化疗的可行性。试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4月至2007年1月间48例Ⅰ~ⅢA期乳癌术后(保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术)患者,放疗区域为乳腺(或胸壁)及区域淋巴引流区,剂量45-50Gy/23-25F,5次/周,结合不同化疗方案,观察治疗过程中急性不良反应。试验结果:48例患者中,≥Ⅲ级白细胞降低、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和肝功能损伤分别10、1、1和1例。无≥Ⅲ级放射性食管炎和周围神经毒性。因不良反应4例终止治疗,2例推迟放疗。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可以耐受同步放化疗,值得进一步研究其适应症和疗效。

类健翔,陈平,汤翠菊[5](2005)在《瑞血新对同步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瑞血新对头颈部进展期鳞癌同步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防治。方法71例头颈部进展期鳞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瑞血新+同步放化疗)和对照组(利血生等+同步放化疗)。结果治疗组骨髓抑制有效率30/36(83.3%),对照组有效率16/35(45.7%)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瑞血新在头颈部进展期鳞癌同步放化疗中有良好的防治白细胞减少的作用。

庞丹梅,邓燕明,卫光宇[6](2001)在《Ⅱ,Ⅲ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Ⅱ ,Ⅲ期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同步与非同步两组患者治疗过程的近期不良反应及耐受性 ,探讨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放化疗同步组 (36例 )和放化疗非同步组 (31例 ) ,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 :同步组和非同步组患者均能完成术后辅助性放化疗 ,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以及Ⅲ度放射性皮炎同步组较非同步组多 ,但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 (P >0 .0 5 )。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以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同步进行是可行的

王素贞[7](2012)在《基于4D-CT测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靶区位移及全乳体积变化》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四维CT(four-dimensional CT,4D-CT)扫描图像能较好地消除呼吸运动所致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术腔中银夹位移的运动伪影,清晰的反映整个呼吸周期中银夹的运动范围,与三维CT(three-dimensional CT,3D-CT)相比包含更多靶区的运动信息,准确地反映肿瘤的空间位置变化规律。设计本实验以探讨:(1)采用4D-CT测定保乳术后术腔中各边界银夹的位移,并进了基于4D-CT测量术腔中全部银夹构成几何体中心位移及其与选定银夹位移的相关性研究,为自由呼吸状态下内靶区(internal target volume,ITV)确定提供依据。(2)比较基于3D-CT与4D-CT勾画的全乳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体积及相关参数的差异性,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基于3D-CT与4D-CT勾画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CTV差异性。材料与方法:保乳术后患者14例,在自由呼吸状态下于同次CT模拟定位时序贯完成胸部3D-CT与4D-CT扫描。(1)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勾画4D-CT图像10个呼吸时相CT图像上术腔中选定银夹并标记术腔中全部银夹,获得选定银夹及所有银夹构成几何体中心点在左右(LR)、前后(AP)、上下(SI)三维方向的位移,并进行差异性与关联性比较。(2)选取其中13例病例,同一医师于不同时间段内基于4D-CT的吸气末(T0)图像勾画源于3D-CT、T0、呼气中(T20)、呼气末(T50)、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的全乳靶区CTV3D、CTV0、CTV20、CTV50、CTVMIP和4D-CT融合时相ICTV。比较同一勾画者的勾画差异性及基于3D-CT与4D-CT勾画的全乳CTV体积、匹配指数(MI)和包含度(DI)差异性。结果:1.术腔中银夹及银夹构成几何体中心点位移(1).同一选定银夹在AP和SI方向上的位移明显大于LR方向(均P<0.05)。除最外侧与最下层银夹的SI方向外,其他选定银夹在同一方向上的位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几何体中心点在LR、AP和SI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1.34±0.39)mm、(2.01±1.02)mm和(1.89±1.03)mm,LR与AP以及LR与SI方向上的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LR、AP和SI方向上几何体中心点的位移均大于各选定银夹在同一方向上的位移,除SI方向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SI方向上,几何体中心点的位移与最上层银夹及最下层银夹的位移相关(均P<0.05)。2.基于3D-CT与4D-CT勾画的全乳靶区比较(1).无论基于3D-CT还是基于4D-CT,同一放疗医师勾画的全乳CTV体积无明显差异(均P>0.05)。(2). CTV3D与CTV0、CTV20、CTV50、CTVMIP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5-0.267,P=0.2090.790),CTV3D对CTV0, CTV20, CTV50的DI分别是93.25%,92.82%,92.41%,CTV0, CTV20, CTV50对CTV3D的DI分别是93.53%,93.73%,93.18%,相互之间的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41、-1.255、-1.177; P=0.347、0.209、0.237);CTV3D与CTV0、CTV20、CTV50的MI分别为0.87±0.04、0.87±0.04、0.86±0.04,呼吸运动对4D-CT不同时相CTV与CTV3D的MI影响无统计学差异(F=0.326, P=0.724)。(3). CTV3D体积明显小于ICTV(Z=-3.061,P=0.002),并且两者之间的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59, P=0.002),两者MI为0.86±0.04。ICTV体积明显大于CTVMIP体积(Z=-3.059, P=0.002),两者之间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6,P=0.003),ICTV与CTVMIP的MI为0.94±0.02。结论:1.术腔中银夹及银夹构成几何体中心点位移(1).基于4D-CT模拟定位图像进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靶区确定时,靶区各个轴向的外扩边界不应完全相同的,头脚及前后方向应大于左右方向;(2).术腔中各边界选定银夹位移不能代替基于术腔中全部银夹所确定的EB-PBI瘤床靶区位移。2.基于3D-CT与4D-CT勾画的全乳靶区比较(1).在勾画标准一致的前提下,同一勾画者无论是基于3D-CT还是4D-CT的不同时相上两次勾画的全乳靶区体积差异并不明显。(2).基于3D-CT图像所勾画全乳CTV与基于4D-CT单时相所勾画全乳CTV及基于4D-CT最大密度投影图像所勾画的全乳CTV体积差异并不明显,从相对包含度和匹配指数看,空间位置重合度也是较高的。(3).基于3D-CT所勾画全乳CTV与基于4D-CT图像10个时相CTV融合所得ICTV相比,无论体积大小还是空间位置重合度差异都是显着的。

闫永红,党欢,宋光辉,沈嫱,何小兵,彭玉莲[8](2010)在《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治疗致脂肪肝》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分析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治疗致脂肪肝的价值。方法:对217例乳腺癌术后服用他莫昔芬患者进行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转氨酶检测。结果:他莫昔芬治疗后,有136例(66%)患者出现脂肪肝。结论:他莫昔芬可以导致肝脏的脂肪变性,发展为脂肪肝,超声检查方便易行,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李全福,杨毅,丁祥,李文辉[9](2005)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放化疗应用的时机和顺序》文中指出放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不仅涉及化疗方案、剂量、给药方式或放疗剂量、方式、方法等问题,两者应用时机顺序的合理安排更是获得最佳疗效关键。本文就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王从峰[10](2005)在《影响保乳术后乳房形态的因素及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指出保留乳房的乳癌手术近些年在许多欧美国家已逐渐得到普及,但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保乳手术(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BCT)在理论和临床上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乳腺癌局部治疗理论的演变,综合治疗的逐渐完善与发展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保乳手术的目的是在取得同根治手术相同的生存率和较好的局部控制率之外,获得最佳的乳房的形态,减少心理创伤,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获得最佳的术后美容效果,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自1987.1-2004.1年协和医院乳腺中心所作的67例保乳手术。将可能影响保乳术后乳房形态的28种因素分为与病人相关的、与肿瘤相关的以及与治疗相关的三大类。单因素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而多因素分析则应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所有病人随访时的时间均在完成治疗后6个月至15年的范围内,患者的年龄为22-78岁。保乳术后的美学结果由整形外科医生和患者分别作出自己独立的评价。医生根据乳房纤维化、血管增生、切口瘢痕、色素沉着、腋窝凹陷、皮肤和腺体缺损、乳头-乳晕移位、对称性、是否需要手术修复等情况将保乳术后乳房形态分为四类:优、良、可、差。而患者则根据自己的标准将术后美学结果分为优、良、可、差。将优和良定义为满意,可和差定义为不满意。在医生的评价中,满意率为65.7%。单元素分析中,年龄(P=0.003)、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P=0.002)、绝经状况(P=0.002)、总的放疗剂量(P=0.022)、肿物位于外上象限时的切口数量(P=0.036)、切除次数(P=0.036)、纤维化(P=0.002)、手术方式(P=0.002)对保乳术后乳房形态有明显影响,具有统计学

二、Ⅱ,Ⅲ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可行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Ⅱ,Ⅲ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后程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时间对比
    2.2 局部复发率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3 讨论

(3)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治疗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治疗方案
    1.3随访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中各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后指标的比较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4)乳腺癌术后同步辅助放化疗可行性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对照与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献情况
致谢

(6)Ⅱ,Ⅲ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基于4D-CT测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靶区位移及全乳体积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一、基于 4D-CT 测定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术腔中银夹位移的研究
    1.1 病例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二、基于 3D-CT 与 4D-CT 勾画的保乳术后全乳靶区比较
    2.1 病例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治疗致脂肪肝(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讨 论

(9)恶性肿瘤治疗中放化疗应用的时机和顺序(论文提纲范文)

1 放化相互作用
    1.1 独立作用
    1.2增强作用
    1.3 削弱作用
2 放化时机顺序
    2.1 几类新药放化时机顺序基础研究
        2.1.1 泰素
        2.1.2 健择
        2.1.3 拓朴替康
        2.1.4 去甲长春花碱
    2.2 放化时机顺序临床研究
        2.2.1 新辅助化疗
        2.2.2 同步放化治疗 (包括交替治疗)
        2.2.3 辅助化疗
        2.2.4 生理节奏性放化疗
3 结束语

(10)影响保乳术后乳房形态的因素及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部分
    综述一 保乳手术的回顾及各种因素对术后乳房形态的影响
        1 乳腺癌治疗方法的回顾及发展
        2 传统乳癌术后的并发症、胸壁畸形和心理问题
        3 保乳手术的兴起和发展
        4 保乳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5 保乳手术的综合治疗(放疗和化疗)
        6 各种因素对保乳术后乳房形态的影响
    综述二 前哨淋巴结研究的回顾
        1 前哨淋巴结的研究历史
        2 乳腺淋巴引流的认识
        3 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方法
        4 前哨淋巴结的病理学检查
        5 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6 前哨淋巴结活检存在的问题
研究部分
    研究一 影响保乳术后乳房形态的多因素研究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美学评价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研究二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争议和展望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Ⅱ,Ⅲ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可行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分析[D]. 周雷.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2]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后程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J]. 彭丽芳. 当代医学, 2016(36)
  • [3]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治疗疗效比较[J]. 陈洁.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12)
  • [4]乳腺癌术后同步辅助放化疗可行性的临床分析[D]. 王爽.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7(02)
  • [5]瑞血新对同步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J]. 类健翔,陈平,汤翠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5(03)
  • [6]Ⅱ,Ⅲ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可行性研究[J]. 庞丹梅,邓燕明,卫光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1(12)
  • [7]基于4D-CT测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靶区位移及全乳体积变化[D]. 王素贞. 济南大学, 2012(08)
  • [8]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治疗致脂肪肝[J]. 闫永红,党欢,宋光辉,沈嫱,何小兵,彭玉莲. 中国新药杂志, 2010(21)
  • [9]恶性肿瘤治疗中放化疗应用的时机和顺序[J]. 李全福,杨毅,丁祥,李文辉. 现代肿瘤医学, 2005(06)
  • [10]影响保乳术后乳房形态的因素及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研究[D]. 王从峰.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5(11)

标签:;  ;  ;  ;  ;  

Ⅱ、Ⅲ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可行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