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VB的定时器控件产生精确的定时(论文文献综述)
陈伟庆[1](2020)在《乙烯裂解炉炉管渗碳损伤定量评价与磁性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乙烯裂解炉是石化企业中的重要装置,炉管为其核心部件,乙烯裂解炉炉管的运行情况影响着企业的良性运行与生产成本。在国内外乙烯裂解炉使用过程中,炉管渗碳损伤问题频发,目前却缺乏对服役炉管的渗碳区内外组织与性能定量分析的方法,同时难以以一种无损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查。本文对乙烯裂解炉炉管进行渗碳损伤定量评价,同时探究乙烯裂解炉炉管渗碳损伤磁性检测技术,结合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磁力传感器开发一种针对乙烯裂解炉炉管的渗碳层厚度检测系统。1.乙烯裂解炉服役炉管渗碳层组织与性能定量关系研究。通过对长时间服役的乙烯裂解炉炉管进行金相检测试验、扫描电镜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探究服役炉管渗碳层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在炉管渗碳层内外的微观组织与其对应的力学性能上寻找出一种定量关系。同时,对课题中的试验炉管进行失效损伤机理讨论,并利用三种对应性及适用性较高的寿命评价方法对课题中的试验炉管进行简单的寿命评估与分析。2.乙烯裂解炉炉管渗碳损伤磁性检测技术研究。结合金相试验与力学性能测试等,通过两种磁性检测试验(磁性矫顽力检测与磁力检测)探究乙烯裂解炉炉管磁性与其渗碳情况的对应关系,比较两种磁性检测试验的优劣以及应用前景。3.基于PLC与磁力传感器的渗碳层厚度检测系统开发。利用存在渗碳损伤问题的服役炉管以及磁力检测原理,开发出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乙烯裂解炉炉管渗碳层磁力检测软硬件系统,从传感器选择、PLC选型与通信设置以及基于Visual Basic 6.0的PC端监控界面编程与设置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介绍,通过试验验证本系统能够满足实际检修工况下的检测任务。
张怿峰[2](2020)在《某水源地供水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成熟,泵站自动化技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纵观全国,各地泵站自动化实施现状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泵站控制和管理还是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在电气控制上,自动化监控程度低,大部分的泵站仅有单级的手动常规控制。在管理水平上,大部分泵站的管理记录和统计都是手工操作,泵站控制和管理没有形成区域化的网络,所以必须对现有泵站电气自动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郑州市某引黄水源地泵站工程目前的运行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手段,技术落后,自动化水平低,不能满足现代水利及工程本身的运行管理需求,不能满足工业园区供水的需求。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工程进行自动化与信息化更新与改造,达到工程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实现信息化管理。本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设适用于该引黄水源地的供水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有线、无线结合的方式,应用面向对象的VB.NET语言,灵活方便的实现了对升压泵、阀门、高压开关和较为分散的深井泵的集中监控,完成数据采集、转换、存储、报警、控制等任务,采用优化算法对深井泵、升压泵进行优化调度,实现系统的经济运行,保证水源地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陈祥榛[3](2018)在《支持多点喷射的柴油-LNG双燃料发动机电控单元与标定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将传统非道路柴油机改装为柴油—LNG双燃料发动机不仅能有效地减少排放污染物,同时节约了燃料成本,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本文基于福建省科技厅高校产学合作项目,对柴油—LNG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开发。本文以SL2110DKT单体泵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燃料发动机的控制需求进行研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子控制单元硬件的设计与开发、电子控制单元基础软件的设计和上位机标定软件的开发。电子控制单元硬件采用Mentor Graphics PADS软件进行设计与开发,主要包括主控芯片最小系统电路、电源模块、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执行器驱动模块、CAN通信电路和PCB板等。重点工作是设计升压电路与电磁阀驱动电路并针对选用电磁阀进行匹配,在设计PCB板时,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和最小环路定律降低电磁干扰。电子控制单元基础软件采用CodeWarrior软件进行程序编写、调试及生成目标代码,主要包括单片机主程序、底层驱动程序、上层驱动程序和中断处理任务,使电子控制单元可支持双燃料发动机多点顺序喷射。同时结合柴油机标定工作,在基础软件中集成了CAN总线驱动程序、CCP驱动程序和CCP指令的解析程序,以及针对选用的单片机设计了内存双数据区,可通过FLASH更新功能对MAP数据进行在线标定。基于Visual Studio 2013软件进行上位机标定软件开发,主要包括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各模块后台逻辑功能实现。标定软件功能主要分为四个模块:通信设置、系统参数、MAP标定和数据监测。在通信设置模块中完成上下位机的连接;在系统参数模块中标定独立参数;在MAP标定模块中,可对A2L文件和S-Record文件进行解析,通过在线/离线的方式对MAP数据进行标定,以及可对MAP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和导入/导出;在数据监测模块中,可实时监测和记录柴油机测量变量。最后,对研发的电子控制单元和标定软件进行了台架试验和硬件在环试验,验证了所研发电控单元软硬系统的有效性。
唐锐[4](2016)在《便携式汽车气压制动系统检测装置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气压制动系统是动力制动系最常见的型式。其制动性能稳定,制动力强劲,被广泛应用在重型汽车上。国家标准对不同车辆的制动性能做了强制性规定,为检验制动系统是否满足这些规定,就必须通过各种仪表、试验台对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设计人员在设计自己的系统时,并不需要从整体上掌握车辆的全部参数,甚至只需要在车辆静态时测量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参数。这些测量装置的特点是测量频次高,测量结果比较单一,携带、安装方便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套小型的嵌入式系统,它能够测量汽车气压制动系统的制动踏板力、踏板行程及管路变化的气压,并实时地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另外,通过数据线与通用计算机相连后,通用计算机上的软件可以绘出这三个测量对象的实时曲线,并能够存储多次测量的结果,便于以后使用。该装置体积小、重量轻,能够直接被拿在手中进行操作。本装置的设计主要从手持设备和计算机软件两个部分进行。手持部分包含了硬件电路与单片机上加载的程序,具有信号采集、数据处理和显示功能。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经模拟信号调整电路进入AD转换器,变为12位数字信号后进入51单片机。由于检测现场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干扰噪声,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度,单片机需要通过程序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抗干扰处理,也就是进行一定程度的数字滤波,再根据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特性将滤波后的数值换算成实际值,然后才可以将结果发送到LCD显示器或串行发送缓冲区中。LCD显示器由T6963C驱动器驱动,具有显示图形的功能,因而也能显示汉字。串行接口采用常用的RS232接口,不仅可以传输二进制数,还能够直接传输字符。计算机端的软件能够与单片机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其图形显示区除了能以实时曲线的形式显示测量的数据外,还具有曲线缩放、平移等编辑曲线的功能,并能存储数据,以及以曲线形式打开已保存的数据。手持部分的硬件电路包括了单片机模块、信号采集模块、LCD显示器模块、RS232模块等部分。手持部分的软件包括了AD转换器的启动与读取、数据的滤波处理和数值换算、LCD显示器的驱动和数据刷新、定时向串口发送数据以及处理接收的数据。计算机上的软件主要包含了查询计算机可用的端口、控制串行数据传输、保存打开文件的各种按钮和一个图形显示区。单片机中加载的程序用C51语言编写。编程软件采用KEIL,可以直接将调试完成后的程序生成HEX文件。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用VB语言编写。
程江洲,常俊晓,徐浩,刘林[5](2012)在《Timer控件在地质滑坡监测软件中的精确定时》文中研究表明Visual Basic 6.0自带的Timer(定时器)控件的Interval(时间间隔)属性,可用来设置两次触发Timer事件的时间间隔,实现定时功能。由于系统硬件和该属性固有的限制,定时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定时误差大和时间间隔有限等不足,其定时误差约为5%。针对这两个问题,介绍了如何利用主动查询对比系统时间的算法,不断修正Timer控件的定时误差,防止误差的累积,从而实现高精度定时和任意整数秒时间间隔定时。经过实验测试,该算法可消除定时器的固有误差,达到无误差定时。
吴宏雷[6](2011)在《基于windows xp嵌入式系统的心电检测分析仪》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子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心电监护医疗仪器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医疗设备。由于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性价比高,便于携带等优势,使得嵌入式设备逐渐成为医疗器械发展的主流。另一方面嵌入式医疗设备的开发也符合全球嵌入式工业化的潮流,适应我国加速知识创新和建立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的需要,为我国嵌入式系统应用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英特尔和AMD推出了一系列基于X86处理器的小体积、低功耗的PC机平台。这促使着Windows XP嵌入式医疗设备必然将会成为便捷式仪器开发的一大趋势。针对目前关于Windows XP嵌入式设备的开发研究较少的现象,本文设计制作了一套基于Windows XP嵌入式系统的心电检测分析仪器。本文在开发基于Windows XP嵌入式系统的心电检测分析仪器的过程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研究了Windows XP嵌入式操作系统定制方法,并定制了一套适合嵌入式心电仪器应用的Windows XP嵌入式操作系统。(2)设计了心电信号采集和处理的硬件电路,包括基于C8051F021单片机的心电数据采集电路和基于TMS320C5509的心电数据处理电路。心电数据采集电路主要包括:前置放大器、带通滤波器和50Hz陷波器。前置放大器利用的是AD622仪表放大器,该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是100dB。设计出了一套工作稳定、性能优异的滤波器。心电数据处理电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电路和90度相移全通滤波器。数据采集电路是由TMS320C5509和三片TLC4541芯片组成,实现了对心电高速采集,最高速度可达200ksps,采样精度高达16位。90度相移全通滤波器的误差小于±0.9度,频率带宽是2Hz-400Hz。(3)利用Keil编写了C8051F021单片机数据采集程序。该程序可以实现对心电标准十二导联和心向量导联信号的采集。采集方式分为一导联采集、三导联采集和十二导联采集。(4)利用CCS编写了TMS320C5509的心电数据处理程序。该程序主要实现了对心电数据的算法处理,包括快速中值滤波算法、改进型的自适应滤波算法。(5)利用VB和VC++开发了基于Windows XP嵌入式系统的心电人机接口应用软件。该软件实现了心电波形的实时显示、心电数据的保存、与单片机之间的串口通信功能和与DSP之间的USB接口通信功能等。(6)研究了中值滤波算法、改进型的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原理,并利用MATLAB对改进型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和中值滤波算法做了仿真处理。本文所研究Windows XP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定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其它相关Windows XP嵌入式设备中。所设计的心电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工作稳定、性能优越,为制作高性能的心电检测仪器奠定了基础。
胡志洁[7](2011)在《基于PSoC的陀螺组合测试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基于PSoC (Programmable System on Chip,可编程片上系统)的陀螺组合测试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是用于对陀螺组合输出信号的数据采集、数据显示和数据处理。针对目前陀螺测试系统设备复杂、外围电路繁多、测试范围窄、精度低等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PSoC的陀螺组合测试系统。此系统简单小巧,没有复杂的外围电路,同时利用PSoC芯片的模数混合性和可动态重构性,既实现了对光纤陀螺的测试,又实现了对压电陀螺的测试。论文首先对PSoC芯片进行了简介,同时阐述了光纤陀螺和压电陀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然后,制定了系统的整体方案,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串口通信和上位机软件设计三部分构成,并对这三部分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本系统进行了测试并结合实验数据对误差进行了分析。首先,在数据采集系统中,以PSoC芯片CY8C29666-24PVXI为核心,对光纤陀螺组合和压电陀螺组合的输出信号进行了5ms一次的高精度采集。其中,对光纤陀螺组合输出信号的采集是运用无缝轮询计数法实现的;然后,在串口通信系统中,对PSoC芯片内部的串行通信模块UART进行配置,并运用C语言调用该模块的API函数,完成了串口驱动程序的编写;最后,在测试计算机中,用VB6.0并结合串口驱动程序,在上位机界面实现了数据的每1s实时显示和5ms及1s的tex文本存储,并通过VB调用Matlab,完成数据的处理。论文所设计的测试系统,能够对具有6路脉冲输出信号的光纤陀螺组合和3路直流电压输出信号的压电陀螺组合进行测试。由实验结果可知,本测试系统的测试范围和精度满足了测试要求。
孙攀军[8](2010)在《基于凌阳SPMC75的步进电机位移检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信息社会的一切活动领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到科学研究,处处离不开检测,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产、科学的技术水平,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检测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制造工艺,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步进电机能够直接接受数字信号,而不需数/模转换,所以使用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非常方便。步进电机作为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执行部件,人们对其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本文选用了凌阳SPMC75系列单片机,作为专用电机控制类单片机,具有丰富的外设和强大的处理功能,众多I/O接口,可以满足电机控制和位移反馈处理的需要。通过I/O口输出的具有时序的方波作为步进电机的控制信号,信号经过驱动器使步进电机运转;增量编码器把步进电机的位移信息反馈给凌阳单片机处理,并通过芯片PDIUSBD12实现与上位机的USB通信,利用VB语言制作界面,实时显示输出结果。
邵园园,徐晓丹,玄冠涛[9](2010)在《多媒体定时器在工程机械实时数据采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文章介绍了在工程机械中多媒体定时器的具体应用,给出了快速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的实现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了振动压路机检测系统中,很好的满足了该系统实时性、稳定性与精确性的要求,并能准确的绘出振动曲线。
张贺丽[10](2009)在《Excel数据采集在计量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在Excel中直接进行数据采集的应用技术,在Excel平台上通过计算机与Hart1529高精密温度测试仪进行通讯并实现实时采集数据。利用Excel成熟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编写多种检定校准的自动化软件,在计量实验室中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用VB的定时器控件产生精确的定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VB的定时器控件产生精确的定时(论文提纲范文)
(1)乙烯裂解炉炉管渗碳损伤定量评价与磁性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1.1 乙烯裂解炉及炉管使用情况与背景 |
1.1.2 乙烯裂解炉炉管失效损伤形式及研究背景 |
1.2 渗碳损伤对乙烯裂解炉炉管组织性能影响 |
1.2.1 乙烯裂解炉炉管渗碳损伤研究 |
1.2.2 炉管组织与性能关系相关研究 |
1.2.3 乙烯裂解炉炉管评价方法概述 |
1.3 乙烯裂解炉炉管检测技术研究 |
1.3.1 炉管常用的检测方法概述 |
1.3.2 炉管磁性检测原理 |
1.3.3 本课题检测系统采集及监控模块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意义 |
1.4.1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
1.4.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 |
2 乙烯裂解炉服役炉管渗碳层组织与性能定量关系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及检测方法 |
2.2.1 试验管材情况概述 |
2.2.2 检测及试验方法 |
2.3 试验结果分析 |
2.3.1 金相组织观察结果 |
2.3.2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 |
2.3.3 X射线衍射(XRD)结果分析 |
2.3.4 化学成分分析 |
2.3.5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
2.4 试验结果讨论 |
2.4.1 管壁内外侧(渗碳区与非渗碳区)碳化物定量变化规律 |
2.4.2 管壁内外侧组织与力学性能关系 |
2.4.3 试验炉管可能的失效损伤形式讨论及寿命评估 |
2.5 本章小结 |
3 乙烯裂解炉炉管渗碳损伤磁性检测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及检测方法 |
3.2.1 试验管材情况概述 |
3.2.2 检测及试验方法 |
3.3 试验结果分析 |
3.3.1 炉管外径及壁厚测量结果 |
3.3.2 金相检测结果 |
3.3.3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
3.3.4 磁性检测试验 |
3.4 试验结果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PLC与磁力传感器的渗碳层厚度检测系统开发 |
4.1 引言 |
4.2 采集系统硬件选用 |
4.2.1 磁力传感器 |
4.2.2 采集控制系统选型 |
4.3 系统Omron PLC软件主要设计 |
4.3.1 PLC软件编程主要设计 |
4.3.2 PLC与上位机的通信设计和连接 |
4.4 基于Visual Basic 6.0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
4.4.1 磁力传感器输出信号采样分析 |
4.4.2 采集界面软件编程及主要控件 |
4.5 试验验证磁力信号采集及炉管渗碳层检测结果分析 |
4.5.1 模拟试验过程 |
4.5.2 初步测试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2)某水源地供水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供水监控系统及SCADA系统的发展概况 |
1.2.1 供水监控系统的发展状况 |
1.2.2 SCADA系统的发展状况 |
1.2.3 系统通讯方式的发展及选择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系统的结构及硬件的选型 |
2.1 系统设计要求 |
2.2 系统的整体设计 |
2.3 系统的构成 |
2.3.1 上位监控系统 |
2.3.2 现场工业终端 |
2.3.3 通信系统 |
2.4 主控站硬件配置 |
2.5 操作站硬件配置 |
2.5.1 PLC选型 |
2.5.2 系统I/O分配 |
2.5.3 检测传感器及仪表 |
2.5.4 其他设备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通讯的实现 |
3.1 RJ-45型通讯方式的实现 |
3.1.1 RJ45接口 |
3.1.2 网线的选型 |
3.2 基于GPRS网络的无线通讯方式的实现 |
3.2.1 GPRS发展及其基本原理 |
3.2.2 GPRS网络通讯模块简介 |
3.2.3 GPRS中的通信协议TCP/IP/PPP |
3.2.4 Saro-3150EP功能 |
3.3 监控系统网络构成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的整体及功能设计 |
4.1 软件结构及整体设计 |
4.1.1 件的开发环境选择 |
4.1.2 监控软件设计 |
4.1.3 监控软件的结构 |
4.1.4 人机界面的总体设计 |
4.2 软件的功能设计 |
4.3 下位机程序设计 |
4.4 监控软件的数据库结构 |
4.5 本章小结 |
5 供水优化调度研究 |
5.1 供水系统运行现状 |
5.2 水源地深井泵优化调度 |
5.2.1 常用优化调度方法 |
5.2.2 利用动态规划法优化调度 |
5.2.3 针对本项目提出的优化方法 |
5.2.4 应用举例 |
5.3 本章小结 |
6 系统功能及交互界面的实现 |
6.1 登录界面 |
6.2 状态监视 |
6.3 设备操作 |
6.4 设备巡检 |
6.5 数据管理 |
6.6 曲线绘制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支持多点喷射的柴油-LNG双燃料发动机电控单元与标定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非道路发动机的发展现状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研发现状 |
1.3 课题来源与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设计 |
2.1 电子控制单元硬件总体结构 |
2.2 主控芯片选型及最小系统模块设计 |
2.2.1 主控芯片选型 |
2.2.2 最小系统模块 |
2.3 电源模块 |
2.3.1 Buck降压电路 |
2.3.2 三端稳压电路 |
2.3.3 Boost升压电路 |
2.4 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 |
2.4.1 曲轴/凸轮轴转速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 |
2.4.2 温度信号处理电路 |
2.4.3 气体温度压力信号处理电路 |
2.4.4 模拟量信号处理电路 |
2.4.5 开关量输入处理 |
2.5 执行器驱动模块 |
2.5.1 双燃料喷射电磁阀驱动电路 |
2.5.2 低边负载驱动电路 |
2.6 CAN通信模块 |
2.7 PCB板的设计与制作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子控制单元的基础软件设计 |
3.1 电子控制单元基础软件总体结构 |
3.2 主程序设计 |
3.2.1 起动工况子程序 |
3.2.2 怠速工况子程序 |
3.2.3 常规工况子程序 |
3.3 中断处理任务 |
3.3.1 任务切换 |
3.3.2 曲轴/凸轮轴信号中断 |
3.3.3 电磁阀驱动的中断控制 |
3.3.4 CAN报文接收中断 |
3.4 上层驱动 |
3.4.1 模拟量信号输入处理 |
3.4.2 工作相位判断 |
3.4.3 喷射电磁阀驱动控制 |
3.4.4 CAN报文发送 |
3.4.5 CCP驱动程序与指令处理 |
3.4.6 FLASH更新功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位机标定软件设计 |
4.1 标定软件上位机软件设计方案 |
4.1.1 功能需求分析 |
4.1.2 开发方式的选择 |
4.1.3 功能模块设计 |
4.2 Duilib库简介 |
4.3 标定软件中界面的绘制 |
4.3.1 界面绘制流程 |
4.3.2 基础控件的使用 |
4.3.3 自定义图谱显示控件 |
4.3.4 自定义仪表显示控件 |
4.4 主界面的设计 |
4.5 通信设置模块的设计 |
4.5.1 通信设置界面 |
4.5.2 CAN通信处理模块 |
4.5.3 建立通信连接 |
4.6 系统参数模块的设计 |
4.7 MAP标定模块的设计 |
4.7.1 MAP标定界面 |
4.7.2 MAP数据测量 |
4.7.3 A2L文件解析功能 |
4.7.4 S-Record格式文件解析功能 |
4.7.5 MAP在线标定功能 |
4.7.6 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
4.8 数据监测模块的设计 |
4.8.1 数据监测界面 |
4.8.2 监测数据测量 |
4.8.3 数据动态记录 |
4.8.4 特殊独立参数标定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试验 |
5.1 试验主要设备 |
5.1.1 试验柴油机 |
5.1.2 台架试验装置 |
5.2 系统测试 |
5.2.1 数据监测测试 |
5.2.2 特殊独立参数标定 |
5.2.3 MAP数据标定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附录一:电控单元软件源代码 |
(4)便携式汽车气压制动系统检测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制动系统性能检测仪器的应用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1.4.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 |
第二章 本测量装置的方案设计 |
2.1. 系统的主要功能 |
2.2. 总体方案设计 |
2.3. 各子系统方案详细设计 |
2.3.1. 信号采集与转换模块 |
2.3.2. 单片机模块 |
2.3.3. 显示模块 |
2.3.4. 串行接口模块 |
2.3.5. 单片机上加载的软件模块 |
2.3.6. 计算机上的软件模块 |
第三章 手持部分的硬件设计 |
3.1. 单片机部分设计 |
3.1.1. 所用的单片机简介 |
3.1.2. 最小系统的设计 |
3.1.3. 电源电路的设计 |
3.1.4. 扩展SRAM电路设计 |
3.1.5. 各功能按键电路设计 |
3.2. 传感器选择及信号调整电路设计 |
3.3. AD转换器连接电路设计 |
3.3.1. ADS7824主要功能 |
3.3.2. ADS7824的引脚简要说明 |
3.3.3. ADS7824的电路连接 |
3.4. LCD显示器连接电路设计 |
3.4.1. T6963C的简要介绍 |
3.4.2. LM3229液晶显示器模块说明 |
3.4.3. LM3229的电路连接 |
3.5. 串口电路设计 |
第四章 手持部分的软件设计 |
4.1. 数据处理算法的说明 |
4.1.1. 数字滤波法的确定 |
4.1.2. 采样与数据处理频率的确定 |
4.2. 对AD转换器的控制 |
4.3. 数字滤波 |
4.4. LM3229静态和动态显示程序 |
4.4.1. LM3229的驱动程序 |
4.4.2. LM3229初始化设置 |
4.4.3. 初始化显示 |
4.4.4. LM3229定时刷新程序 |
4.5. 各按键功能实现 |
4.5.1. 调零按键 |
4.5.2. 开始检测按键 |
4.5.3. 停止检测按键 |
4.6. 串口通信 |
4.6.1. 数据传输格式 |
4.6.2. 串口初始化设置 |
4.6.3. 数据通信方式 |
4.6.4. 数据发送过程 |
第五章 计算机端的软件设计 |
5.1. MSComm控件介绍 |
5.1.1. MSComm控件常用的属性 |
5.1.2. MSComm的事件 |
5.1.3. MSComm控件通信的主要步骤 |
5.1.4. MSComm控件对信息的检测方式 |
5.2. 窗口设计 |
5.3. 程序设计 |
5.3.1. 查询可用端口按钮 |
5.3.2. 打开串口按钮 |
5.3.3. 关闭串口按钮 |
5.3.4. 连接单片机按钮 |
5.3.5. 开始绘图按钮 |
5.3.6. 其它按钮 |
第六章 仿真分析 |
6.1. 典型信号源 |
6.2. 手持设备的仿真 |
6.3. 计算机串行通信仿真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附录一 单片机的部分程序 |
附录二 VB软件的部分程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基于windows xp嵌入式系统的心电检测分析仪(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嵌入式检测分析仪市场巨大 |
1.1.2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Windows XP嵌入式系统 |
2.1 Windows XP嵌入式系统概述 |
2.1.1 Windows XP嵌入式系统特性 |
2.1.2 Wndows XP嵌入式系统的优势 |
2.1.3 Windows XP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 |
2.2 Windows XP嵌入式系开发 |
2.2.1 XP Embedded开发流程 |
2.2.2 如何构建功能比较完善的XPE |
2.2.3 组件 |
2.2.4 宏组件的定制 |
2.2.5 设备驱动组件的定制 |
2.2.6 应用程序组件的定制 |
2.2.7 生成XPE操作系统镜像 |
2.3 实现特殊要求的windows xp嵌入式操作系统 |
2.3.1 自定义壳类型的定制 |
2.3.2 开关机画面类型的设定 |
2.4 小结 |
第三章 心电检测分析仪的硬件电路设计 |
3.1 心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3.2 模拟部分电路的设计 |
3.2.1 导联转换电路 |
3.2.1.1 十二导联心电图及其导联电路 |
3.2.1.2 心电向量图及其导联电路 |
3.2.2 前置运算放大器 |
3.2.3 光耦隔离放大器 |
3.2.4 滤波电路设计 |
3.2.4.1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
3.2.4.2 高通滤波器的设计 |
3.2.4.3 50Hz带阻滤波器的设计 |
3.2.4.4 滤波效果的验证 |
3.2.4.5 90度相移全通滤波器的设计 |
3.2.4.6 无源高通滤波器的设计和应用 |
3.3 数字部分电路的设计 |
3.3.1 基于C8051F021的心电控制系统 |
3.3.2 基于C8051F021的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的设计 |
3.3.3 基于TMS320C5509的心电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
3.5 小结 |
第四章 心电检测分析仪的软件系统设计 |
4.1 基于C8051F021的单片机程序开发 |
4.1.1 C8051F021开发环境 |
4.1.2 C8051F021定时器 |
4.1.3 C8051F021串口通信功能的实现 |
4.1.4 C8051F021 AD转换的实现 |
4.1.5 I/O端口的设置 |
4.1.6 基于C8051F021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2 基于TMS320C5509数据处理软件开发 |
4.2.1 TMS320C5509开发环境 |
4.2.2 CSL DSP芯片支持库 |
4.2.3 TMS320C5509时钟发生器的设置 |
4.2.4 TMS320C5509通用定时器设置 |
4.2.5 TMS320C5509通用端口设置 |
4.2.6 TMS320C5509 AD转换功能实现 |
4.2.7 TMS320C5509 USB功能实现 |
4.2.8 基于TMS320C5509心电数据处理系统的软件程序设计 |
4.3 基于Windows XP嵌入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 |
4.3.1 基于Windows XP嵌入系统为平台的应用程序的开发 |
4.3.1.1 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及开发语言选择 |
4.3.1.2 应用程序功能及开发要求 |
4.3.2 利用VC++6.0开发dll供VB中调用 |
4.3.3 利用VB.6.0开发应用程序 |
4.3.3.1 从COM口发送命令和读取心电数据 |
4.3.3.2 从USB口发送命令和读取心电数据 |
4.3.3.3 VB.6.0应用程序实现精确定时 |
4.3.3.4 心电应用程序的设计 |
4.4 小结 |
第五章 心电信号滤波算法实现 |
5.1 改进型的自适应滤波算法 |
5.2 快速中值滤波算法 |
5.3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心电检测分析仪部分成果展示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7)基于PSoC的陀螺组合测试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陀螺组合概述 |
1.1.1 光纤陀螺概述 |
1.1.2 压电陀螺概述 |
1.2 陀螺测试技术概述 |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4 主要研究工作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2 PSoC及陀螺组合工作原理介绍 |
2.1 PSoC介绍 |
2.1.1 PSoC的发展 |
2.1.2 PSoC的基本结构 |
2.1.3 PSoC的特点 |
2.2 陀螺组合工作原理介绍 |
2.2.1 光纤陀螺仪工作原理 |
2.2.2 压电陀螺仪工作原理 |
2.2.3 陀螺仪主要性能指标 |
2.3 本章小结 |
3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3.1 系统工作框图 |
3.2 数据采集系统方案设计 |
3.2.1 光纤陀螺组合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3.2.2 压电陀螺组合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3.3 串口通信方案设计 |
3.4 上位机软件方案设计 |
3.5 本章介绍 |
4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
4.1 PSoC设计开发流程 |
4.2 PSoC设计需求规划 |
4.2.1 光纤陀螺组合数据采集系统所需应用模块分析 |
4.2.2 压电陀螺组合数据采集系统所需应用模块分析 |
4.3 PSoC芯片选型 |
4.4 光纤陀螺组合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
4.4.1 系统硬件结构 |
4.4.2 全局资源设计 |
4.4.3 用户模块设计 |
4.4.4 用户模块线路互联 |
4.4.5 管脚配置 |
4.5 压电陀螺组合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
4.5.1 系统硬件结构 |
4.5.2 全局资源设计 |
4.5.3 用户模块设计 |
4.5.4 用户模块线路互联 |
4.5.5 管脚配置 |
4.6 系统外围电路设计 |
4.6.1 电源模块设计 |
4.6.2 光电耦合电路设计 |
4.6.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4.6.4 采样保持电路设计 |
4.6.5 复位电路设计 |
4.6.6 下载烧写接口设计 |
4.7 本章介绍 |
5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
5.1 PSoC软件开发环境 |
5.2 PSoC软件设计流程 |
5.3 光纤陀螺组合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
5.3.1 主程序设计 |
5.3.2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5.3.3 数据存储程序设计 |
5.4 压电陀螺组合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串口通信 |
6.1 RS-232-C概述 |
6.1.1 RS-232-C接口概述 |
6.1.2 RS-232-C协议标准 |
6.1.3 RS-232-C串口通信接线方法 |
6.2 串口硬件设计 |
6.2.1 UART用户模块介绍 |
6.2.2 MAX232芯片介绍 |
6.2.3 RS-232-C接口电路设计 |
6.3 串口驱动程序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7 上位机软件设计和系统调试 |
7.1 上位机软件设计 |
7.1.1 VB界面设计 |
7.1.2 串口通信软件设计 |
7.1.3 陀螺性能测试 |
7.2 系统调试 |
7.2.1 下位机数据采集系统调试 |
7.2.2 上位机软件调试 |
7.3 实验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8.1 总结 |
8.2 结论 |
8.3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基于凌阳SPMC75的步进电机位移检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2.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介绍 |
2.2 工作原理 |
2.3 位置控制原理 |
2.4 控制器硬件选择 |
第三章 硬件整体设计 |
3.1 凌阳单片机简介 |
3.2 步进电机 |
3.2.1 换相顺序 |
3.2.2 控制步进电机速度 |
3.3 步进电机驱动器 |
3.4 步进电机的控制 |
3.4.1 串行控制 |
3.5 编码器简介 |
3.5.1 位移测量算法 |
3.6 串口转USB 通信 |
第四章 系统程序设计 |
4.1 系统主程序 |
4.2 系统控制程序 |
4.3 单片机通信设置 |
4.3.1 UART 格式 |
4.3.2 波特率设置 |
4.3.3 数据发送 |
4.3.4 数据接收 |
4.3.5 中断通信程序编写 |
4.4 步进电机加减速程序设计 |
4.5 数字量采集设计 |
4.6 测量信号滤波设计 |
第五章 通信实现以及结果输出 |
5.1 VB 语言简介 |
5.2 USB 逻辑结构 |
5.3 VB 与USB 设备的检测与通信 |
5.4 主程序界面功能介绍 |
第六章 结果分析与总结 |
6.1 已取得的成绩 |
6.2 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多媒体定时器在工程机械实时数据采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媒体定时器的特点及应用 |
1.1 多媒体定时器与系统计时器的比较 |
1.2 多媒体定时器的解释 |
2 编程实例 |
2.1 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的具体方案 |
2.2 部分代码 |
2.3 该采集系统的功能 |
3 结束语 |
四、用VB的定时器控件产生精确的定时(论文参考文献)
- [1]乙烯裂解炉炉管渗碳损伤定量评价与磁性检测技术研究[D]. 陈伟庆.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2]某水源地供水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怿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3]支持多点喷射的柴油-LNG双燃料发动机电控单元与标定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 陈祥榛. 福州大学, 2018(03)
- [4]便携式汽车气压制动系统检测装置的设计[D]. 唐锐. 山东大学, 2016(03)
- [5]Timer控件在地质滑坡监测软件中的精确定时[J]. 程江洲,常俊晓,徐浩,刘林. 计算机应用, 2012(S2)
- [6]基于windows xp嵌入式系统的心电检测分析仪[D]. 吴宏雷. 山西大学, 2011(06)
- [7]基于PSoC的陀螺组合测试技术的研究[D]. 胡志洁. 西安工业大学, 2011(08)
- [8]基于凌阳SPMC75的步进电机位移检测系统设计[D]. 孙攀军. 太原科技大学, 2010(04)
- [9]多媒体定时器在工程机械实时数据采集中的应用[J]. 邵园园,徐晓丹,玄冠涛.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10(02)
- [10]Excel数据采集在计量检测中的应用[J]. 张贺丽. 仪表技术, 2009(05)
标签: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渗碳处理论文; 软件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程序测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