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工业企业如何选择和控制合格分承包方(论文文献综述)
王冲[1](2019)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船舶内装是船舶制造行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专业,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和远洋运输量的激增,人们对海上长距离航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船东对内装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然而关于内装的相关研究和资料屈指可数,而关于船舶内装成本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是一个空白,本文立足船厂实际管理,对船厂的生产管理各流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对于降低的船舶内装建造成本,提升内装管理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标的为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通过对公司的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管理的长期跟踪研究,结合国内外知名船厂的相关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多年来的实际工作接触和数据的分析总结,从内装的设计、采购、供应链支持、信息化建设、人力、工程款结算、动能耗材以及流程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大连重工在船舶内装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针对公司目前内装成本控制的节点片面性和时间维度的局限性特点,本文以实现总体成本最低为目标对内装管理流程中各环节和流程的管理进行优化提升,通过优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从实践中规范材料定额,以总体成本控制理念实现全流程的总体成本最低。本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进行构思,第一章为论文的写作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为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的研究现状及成本特点,第三章为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管理现状,第四章为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问题分析,第五章为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成本控制对策研究,最后结论部分对公司的问题和改进方案进行宏观概括,本文的成本控制策略对于公司以及国内其它船厂的内装成本管理改进都具有非常典型的参照和研究意义。
李春红[2](2019)在《北京JW信息技术公司用工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国有企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有效的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稳定,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私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目前国有企业的人工成本分配方式仍较为保守,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又要求增加收入和利润,各单位为了完成上级机关的利润指标,不得不招兵买马,但同时为了保证员工的收入不受影响,又不得不减员增效。面对如此困境,各地的国有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拓宽观念转变思路,延伸出一种新的管理经营竞争方式,即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转移集中至企业核心业务,将辅助性业务或者非核心业务发包给专业的劳务外包公司去完成,这样既满足了用工需求,又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由于外包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外包行业缺乏行之有效的行业管理规范,在国有信息化行业中“假外包,真派遣”现象很严重,加之由于各企业内部缺乏劳务外包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导致其也存在一定的用工风险。北京JW信息技术公司作为一家铁路信息化行业的国有企业,面对私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也不得不采取其他劳务方式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然而由于外包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缺乏合理的用工策略,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北京JW信息技术公司的用工策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与用工策略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职位分析和人力资源外包等相关理论知识和管理模型,认真分析北京JW公司的劳务用工概况和管理现状,梳理出目前JW公司劳务用工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且针对问题和成因分析出了一套适用于国有信息化企业的用工策略。本文共分为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是绪论。首先分析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其次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最后针对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重点、难点、创新点在不同程度进行了阐述。第2章是理论基础。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理论、人力资源职位分析理论和人力资源外包理论进行了梳理。第3章是针对北京JW公司的用工概况及其规划用工策略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JW公司的基本情况和用工概况,其次,针对公司用工的管理现状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从行业角度和企业角度两个方面分析了JW公司规划用工策略的必要性。第4章是北京JW公司劳务用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首先从内部管理制度、用工结构、不规范用工、缺乏忠诚度、缺乏有效监管五个角度分析了JW公司目前劳务用工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从外部环境因素和公司内部监督管理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形成该问题的原因。第5章是提出完善北京JW信息技术公司用工策略的详细对策以及策略实施后的初步效果。在该章节针对于第3章的用工概况和第4章用工现状存在的问题,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两方面提出了完善用工现状的用工策略。在外部策略方面,国家政府相关机关可以从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审核监管、规范劳务公司组织领导和引导信息技术人才观念的转变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用工环境。同样,针对于企业层面,企业内部也应该在各个层面完善用工制度、明确用工策略,并针对于确定的用工策略调整用工结构。最后,笔者分别从用工风险减少、用工需求满足以及企业效益的增加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实施策略后达到的初步效果。第6章是结论与展望。针对总体思路进行总结,另外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研究展望。通过研究北京JW公司的用工策略,能够帮助其提高核心竞争实力,并为国有信息化企业在用工策略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具体表现如下:一是能够使北京JW信息技术公司正确理解目前公司的用工现状,使得其正确调整用工策略,从而使其内部的用工策略与外部的用工环境达到动态平衡。二是能够使北京JW公司有效规避在劳务工使用过程中的用工风险,做到合法用工、无风险用工、有效用工。三是为北京JW信息技术公司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用工策略,使其企业战略、企业现状与用工策略实现有效衔接,以满足企业高速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也对其他国有信息化行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周磐[3](2018)在《C公司海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洋工程建造项目是系统性极强、复杂程度很高的大型工程。在近年来航运市场、海工装备市场的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从业公司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新产品开发、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含量、提升产品品质等成为了摆在各大船厂和相关企业面前的最为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围绕C公司海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从企业的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与现状出发,分析了C公司在海洋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探讨了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可行的各种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指出C公司海洋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是以检查为主、注重事后检验、问题处理,忽视质量策划、培训,过程控制松懈。同时,指出了施工人员流动性大带来了较高的管理难度和不稳定的质量,质量指标单一且不够量化,施工与验收脱节,项目质量数据繁杂,质量成本工期博弈导致不合格返工,生产过于依赖报验结果制定决策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质量策划的充实和改进、项目各阶段的全面质量管理参与方法、质量培训和人才稳定、机械完工的管理方法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提出了质量管理重心前移和推进质量管理信息化应用等观点,为同类企业提升海洋工程建造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为提升国内海洋工程企业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彭战领[4](2015)在《延长石油EPC石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项目质量是项目主要目标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项目质量管理是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作为业主方、总承包方以及监理方的一个共同目标,成为项目管理中的焦点。与国外相比,国内EPC总承包项目因各相关方在质量意识、管理程序以及利益平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各相关方对整个EPC项目的质量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水平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EPC总承包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以及国内外EPC总承包项目中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延长石油EPC石化项目12万吨/年乙苯/苯乙烯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现状的总结和分析,指出存在工期不合理、各责任方质量控制执行力差、成本与质量控制间的矛盾等八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国内外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的经验,应用现代项目质量管理理论,本文对延长石油EPC石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模式进行了优化,并提出在这一模式下通过健全质量管理程序文件,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项目质量文化建设等方式来改进延长石油EPC石化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本文对延长石油后续EPC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和国内其它企业石化项目EPC总承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有着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彭立宁[5](2015)在《中德被动式节能示范楼施工成本管理方案设计》文中指出建筑施工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尤其是拥有特级资质的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由于自身组织与经营结构复杂,这类大型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成本管理,施工项目作为施工企业最基础的组成部分,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就成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最直接的体现。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就是盈利,控制成本就等于增加收入,成本管理的好坏是反映企业盈利的一个参照面。与21世纪国际社会广泛提出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绿色建筑概念相适应,我国引进了被动式节能建筑的最新建筑模式,本项目作为新型建筑试点工程率先在河北省投资建设。论文首先详细说明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研究的内容为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研究对象为国内首家引进德国技术的被动式节能示范楼。围绕该项目的施工过程,从理论上具体阐述了成本管理的概念、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及所用到的方法。对中德被动式节能示范楼的管理组织模式进行体系设计,说明什么是施工过程,什么是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对成本管理体系内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等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对采用新技术的重点工程进行重点管理和分析成本组成情况,确定实际含量。在成本计划中引入目前社会上最盛行的股份制管理机制,在整个过程中详细规划成本管理实施细节。最后,对中德被动式节能示范楼成本管理设计方案的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得出设计结论。在建筑施工中,成本管理是一个动态和连续性过程,需要随时对成本管理的细节进行调整,以适应项目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精细化管理和目标分解管理是工程施工项目中成本管理的发展方向。
肖仁伟[6](2013)在《催化重整联合装置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质量管理从产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各国各个企业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出了很多理论,并且大多理论正在被世界各个国家的各个企业广泛利用,甚至有的企业在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适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事实上,无论是哪个行业亦或是哪个企业都应该发展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质量管理方法,这就需要企业要将质量管理的理论方面的知识与企业的现实情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具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催化重整联合装置建设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多标段、多子项目、多专业、多管理层次、众多外部制约因素等都需要整体性的协调和控制,这对此项目的质量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以后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的还会有更加复杂的工程体系。在广州中石化的例子中,有效的管理是整个项目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本论文将以中石化的催化重整联合装置建设中的质量管理为样本,进行深入研究,力求作为以后建设项目中涉及质量管理的优秀样例。具体而言,我的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它们分别是:一、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二、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质量管理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三、催化重整联合装置建设项目质量计划。主要对催化重整联合装置项目进行了相应的介绍、着重分析了催化重整联合装置项目设计、采购、开车和项目验收质量控制计划;四、催化重整联合装置建设项目质量保障体系;五、催化重整联合装置建设项目质量控制。主要是从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变更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质量控制分析;六、结束语。
杨巍巍[7](2013)在《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众所周知,XX船务集团是以船舶修造在世界崭露头角,然而修造船市场在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下滑的背景下,近几年很难走出低谷,作为船舶工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海洋工程成为船舶企业进军的新方向,XX船务集团自然不会放弃如此的大好时机,XX船务启东海工基地早已获得国家正式批准,日前南通XX船务承接的"Sevan Driller海洋平台”在启东海工基地顺利完工,这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第二艘钻井平台XX海洋平台的生效也变成了现实。这将对启东海工基地的后续建设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XX船务海工制造项目订单的保持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项目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概述,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引用,简要阐述了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管理基本理论和项目风险管理的几个过程;其次本文将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管理分为四个过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控四个过程,分别进行论述;最后以具体的“XX海洋平台”海洋平台建造项目为依托,对风险进行辨识,分析以及研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对项目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进行分析研究。在目前船舶市场低迷的状况下,很多企业开始涉足海洋工程,认为其竞争对手少,利润可观认定海洋工程目前是企业实现盈利的唯一出路,这两年以来海洋工程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为了接订单保证企业的存活使用零利润政策,海洋工程市场盈利空间减小。高风险、低利润的海洋工程建造项目是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海洋平台建造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是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控制,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交付,其对项目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能够有效地防止风险的发生,从而减少损失和事故伤害,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对XX船务集团这个十分注重风险管理的企业,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可见其重要性。对于海洋工程建造项目这个全新的领域,做出合理的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窦嘉纲[8](2010)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文中提出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挑剔的顾客,质量将成为占领市场最有力的武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施工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区域和国家对企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弱化,其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接受统一的国际市场的评判。项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市场、赢得市场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谋求更大发展。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引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可以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从而使企业建立一个符合市场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企业的管理活动。各种质量管理标准的实施和认证不是为了一次性达标,而是要建立一个持久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到企业所承建的一个又一个工程项目中去,有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不断满足甚至超越顾客对质量的要求。这是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薛玉霞[9](2009)在《数控机床可用性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已经连续七年成为世界机床第一消费国和第一进口国。中国是世界机床制造企业首选市场,世界机床市场的焦点。然而我国仍然处于机床入超国,尤其中高端数控机床产品大量依赖进口,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偏低。在中高端机床领域国产机床与进口产品在性能质量上确实存在差距,国产数控机床的可用性差,要用时不可用,成为制约国产机床占领市场的一大要素。本文结合多项国家课题,以国产数控机床为研究对象,制定了数控机床可用性考核方案并建立了数控机床可用性评价体系,进行了可靠性与维修性建模,对可用性特征量进行了综合评定;开发了通用于各类型数控机床的可用性信息管理系统,为数控机床的可用性研究提供基础研究平台。在进行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数学建模时,首次采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相关系数优化法进行三参数威布尔分布的参数估计。将主次图法与危害度法相结合,对数控机床进行了故障分析,为数控机床的可用性改进指明了方向。首次采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改进灰色模型G(1,1,P)对数控机床进行故障预测,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性维修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在对可用性特征量进行综合评价时,首次对包括数控机床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分布模型参数及稳态可用度等在内的可用性特征量进行了区间估计,将Bootstrap仿真法引入区间估计过程,基于分布模型的点估计,经重新抽样最终确定可用性特征量的置信限。建立了基于寿命周期的数控机床可用性增长技术的体系,提出了实施可用性增长技术的具体措施,可用性增长技术实施前后的考核数据分析显示受试数控机床可用性水平有明显增长,说明所提出的可用性增长技术对于提高国产数控机床可用性水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姚海燕[10](2007)在《EPC总承包模式的实践运用》文中指出EPC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用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我国建筑业企业要想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竞争,就必须找到提高EPC总承包工程公司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全面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实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文章总结了兰州石油化工工程公司EPC总承包的几点做法,希望为我国大力推广EPC总承包的实施提供参考。
二、浅谈工业企业如何选择和控制合格分承包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工业企业如何选择和控制合格分承包方(论文提纲范文)
(1)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论文的研究目的 |
1.2.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
1.4.1 成本控制的概念 |
1.4.2 成本控制的研究内容 |
1.4.3 成本控制的目标 |
1.4.4 成本控制的管理特征 |
2 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的研究现状及成本特点 |
2.1 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 |
2.1.1 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的理论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管理的实践现状 |
2.1.3 国内船舶内装的成本管理现状 |
2.2 船舶内装成本的构成及特点 |
2.2.1 船舶内装成本的构成 |
2.2.2 船舶内装成本的特点 |
3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管理现状 |
3.1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介绍 |
3.2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管理框架与流程 |
3.2.1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组织结构 |
3.2.2 公司的项目管理流程 |
3.3 影响内装成本的问题归纳图 |
3.4 事前阶段的内装成本控制问题 |
3.4.1 预测环节缺少成本定额 |
3.4.2 计划环节不能有效执行 |
3.5 事中阶段的内装成本控制问题 |
3.5.1 内装流程管理的不规范 |
3.5.2 采购管理的不合理和效率低下 |
3.5.3 工程费用的结算存在随意性 |
3.5.4 车间内装材料浪费严重 |
3.5.5 耗材回收率过低 |
3.5.6 部分环节分工过细 |
3.5.7 不合理的交叉作业而造成返工情况较多 |
3.6 事后阶段的内装成本控制问题 |
3.6.1 事后反馈机制不健全 |
3.6.2 事后考核机制的缺失 |
4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公司的内装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
4.2 内装的设计水平较低 |
4.3 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淡薄 |
4.4 流程管理不规范和分工界面不清晰 |
4.5 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失灵 |
4.6 后勤支持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和考核机制 |
4.7 骨干员工流失严重 |
5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的对策 |
5.1 加强培训与考核 |
5.1.1 建立对管理人员的总体成本控制理念培训与考核机制 |
5.1.2 以总体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对设计人员的考核机制 |
5.2 落实材料定额控制措施 |
5.3 建立由下游对上游环节评估打分的内部绩效考核流程 |
5.4 建立以用户体验反馈为导向的信息化系统优化机制 |
5.5 推行内装项目开工前的生产筹备委员会机制 |
5.6 建立合理的员工的激励措施确保骨干人力资源稳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北京JW信息技术公司用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2.1.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产生 |
2.1.2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含义 |
2.1.3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
2.1.4 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
2.2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理论 |
2.2.1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含义 |
2.2.2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功能 |
2.2.3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内容 |
2.2.4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表现 |
2.3 人力资源职位分析理论 |
2.3.1 职位分析方法 |
2.3.2 职位评价方法 |
2.4 人力资源外包理论 |
2.4.1 人力资源外包的含义 |
2.4.2 人力资源外包的要素 |
2.4.3 人力资源外包的原因 |
2.4.4 人力资源外包的方式 |
3 北京JW信息技术公司用工概况及规划用工策略的必要性 |
3.1 北京JW信息技术公司基本情况 |
3.1.1 战略文化 |
3.1.2 历史发展 |
3.1.3 组织结构 |
3.1.4 经营状况 |
3.1.5 主要业务 |
3.2 北京JW信息技术公司劳务用工概况 |
3.2.1 劳务工数量规模 |
3.2.2 劳务工属性构成 |
3.2.3 劳务工岗位构成 |
3.2.4 劳务工学历构成 |
3.2.5 劳务工在各项目的分配构成 |
3.3 .北京JW信息技术公司劳务用工管理现状 |
3.3.1 劳务用工的业务范围及岗位范围 |
3.3.2 劳务用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 |
3.3.3 劳务用工合同审批情况 |
3.3.4 劳务用工的管理方式 |
3.3.5 劳务用工合同费用支付方式 |
3.4 北京JW公司规划用工策略的必要性 |
3.4.1 信息化行业规划用工策略的必要性 |
3.4.2 国有企业规划用工策略的必要性 |
4 北京JW公司劳务用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北京JW公司劳务用工存在的问题 |
4.1.1 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4.1.2 劳务用工结构不够合理 |
4.1.3 不规范的劳务用工存在风险 |
4.1.4 劳务公司及用工缺乏忠诚度 |
4.1.5 实施劳务外包过程缺乏有效监管 |
4.2 北京JW公司劳务用工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外部环境因素 |
4.2.2 内部监管因素 |
5 完善北京JW信息技术公司的用工策略研究 |
5.1 外部环境因素的策略调整 |
5.1.1 完善政策法规制度 |
5.1.2 加强内外审核监管 |
5.1.3 规范劳务公司组织领导 |
5.1.4 引导人才观念转变 |
5.2 企业内部的策略调整 |
5.2.1 明确用工策略 |
5.2.2 调整用工结构 |
5.2.3 完善用工制度 |
5.3 策略调整后的初步效果 |
5.3.1 用工风险减少 |
5.3.2 用工需求得到满足 |
5.3.3 企业效益增加 |
6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北京JW信息技术公司劳务外包招标管理制度 |
附录2 劳务公司诚信服务承诺书 |
(3)C公司海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项目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
1.1.2 当前国内海洋工程项目面临的市场形势 |
1.1.3 C公司及JU项目介绍 |
1.2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2.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1.2.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2 海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
2.1 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与方法 |
2.2 项目质量的特点 |
2.3 海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
3 C公司海洋工程项目各阶段的质量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策划阶段的质量管理 |
3.2 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
3.3 采购物资的质量管理 |
3.4 建造过程质量管理 |
3.5 结果检验 |
3.6 质量问题与质量事故 |
3.7 本章小结 |
4 C公司项目质量管理方法与问题分析 |
4.1 施工人员的管理 |
4.2 质量评价指标与手段 |
4.2.1 质量统计指标 |
4.2.2 顾客满意度 |
4.2.3 一次报验合格率 |
4.3 质量数据统计与反馈 |
4.4 施工与验收脱节 |
4.5 质量、成本、工期博弈 |
4.5.1 质量、成本、工期三者关系 |
4.5.2 质量、成本、工期的博弈与取舍 |
4.5.3 质量、成本、工期的博弈的节果 |
4.6 生产对检验的过度依赖 |
4.7 本章小结 |
5 海洋工程建造项目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 |
5.1 充实并改进项目质量策划 |
5.1.1 增加可量化的质量管理评价指标 |
5.1.2 项目质量控制综合指数 |
5.1.3 质量成本-质量控制指数曲线 |
5.1.4 量化顾客满意度调查并持续改进 |
5.1.5 落实施工过程控制的目标和方法 |
5.1.6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绩效考评措施 |
5.1.7 开展验收标准培训 |
5.1.8 重点难点工程的辨识与策划 |
5.1.9 检验内容标准化 |
5.2 设计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
5.3 采购物资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
5.3.1 生产厂家、合格供方评审 |
5.3.2 货源处生产过程检验 |
5.3.3 FAT检验 |
5.3.4 入库检验 |
5.3.5 设备保存及保养 |
5.4 质量人才梯队的建设与稳定 |
5.4.1 质量培训 |
5.4.2 主体工种准入 |
5.4.3 职业等级资格评定 |
5.4.4 利用有效手段留住现有人才 |
5.5 宣贯标准标准意识、质量意识 |
5.6 拓宽质量信息获取渠道 |
5.7 引入机械完工的管理方法并开发、应用信息管理系统 |
5.7.1 机械完工的简介及作用 |
5.7.2 机械完工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
5.7.3 机械完工管理的因地制宜的改进和应用 |
5.8 雇佣专业分承包方甚至检验机构 |
5.9 将检验计划报送、检验结果反馈与生产计划考核脱钩 |
6 本文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6.1 统计指标繁琐、部分指标仅适用于本项目 |
6.2 针对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设置浮动的质量指标权重 |
6.3 检验项目未量化 |
6.4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6.4.1 质量管理信息化 |
6.4.2 搭建项目间LessonLearned平台 |
6.4.3 量化不同的检验项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延长石油EPC石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在国内的发展应用 |
1.1.2 EPC总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 |
1.1.3 本论文研究的项目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1 EPC项目管理理论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2 质量管理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3 项目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二章EPC项目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及研究应用 |
2.1 EPC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 |
2.1.1 国外研究理论 |
2.1.2 国内EPC项目管理理论 |
2.1.3 EPC总承包项目的特点和优点 |
2.2 项目质量管理主要理论 |
2.2.1 质量管理原则 |
2.2.2 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原理 |
2.2.4 基于主要项目管理体系下的项目质量管理理论 |
2.2.5 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理论 |
2.3 EPC项目质量管理研究应用 |
2.3.1 EPC项目质量管理的成功应用 |
2.3.2 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
2.3.3 石油化工工程实施质量管理的意义 |
第三章 延长石油EPC石化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研究 |
3.1 延长石油EPC石化工程项目简介 |
3.1.1 项目背景概况介绍 |
3.2 12 万吨/年乙苯/苯乙烯项目工程质量管理 |
3.2.1 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
3.2.2 各级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及职责 |
3.3 12 万吨/年乙苯/苯乙烯项目招标和合同谈判中的质量管理 |
3.3.1 项目招标中对承包范围的选择 |
3.3.2 业主在招标和合同谈判阶段的主要任务 |
3.3.3 EPC总承包方在招标和合同谈判中的任务 |
3.4 12 万吨/年乙苯/苯乙烯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
3.4.1 项目前期设计质量控制 |
3.4.2 基础设计的质量控制 |
3.4.3 施工图设计的质量控制 |
3.5 12 万吨/年乙苯/苯乙烯项目采购质量控制 |
3.5.1 采购过程控制 |
3.5.2 物资采购控制 |
3.6 12 万吨/年乙苯/苯乙烯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
3.6.1 慎重选择施工分承包方 |
3.6.2 总承包方现场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
3.6.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流程 |
3.6.4 单位工程划分及质量目标 |
3.6.5 质量控制点的划分 |
3.6.6 人员控制 |
3.6.7 进场机具、设备、材料、构配件的检查验收 |
3.6.8 工程质量检查 |
3.6.9 工序质量控制和交接验收 |
3.6.10 工程质量的验收 |
3.6.11 不合格品(项)的控制 |
3.6.12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 |
3.7 12 万吨/年乙苯/苯乙烯项目试生产和保修期的质量管理 |
3.7.1 试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
3.7.2 工程保修与回访 |
第四章 延长石油EPC石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及优化 |
4.1 本项目质量管理经验和效果评价 |
4.1.1 严格控制项目前期设计论证审查 |
4.1.2 项目参建方的选择 |
4.1.3 参建各方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健全和有效对接 |
4.1.4 设备材料采购和验收、保管 |
4.1.5 设计协调沟通 |
4.1.6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4.2 12 万吨/年乙苯/苯乙烯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建设工期不合理 |
4.2.2 各责任方质量控制执行力差 |
4.2.3 总承包成本控制对工程质量影响 |
4.2.4 业主方质量管理程序性文件缺失 |
4.2.5 质量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
4.2.6 人员配备和培训不到位 |
4.2.7 质量文化建设和宣传不到位 |
4.3 质量管理模式的优化 |
4.3.1 项目质量管理模式优化 |
4.3.2 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 |
4.3.3 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激励机制 |
4.3.4 健全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
4.3.5 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
4.3.6 推行项目质量文化建设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5)中德被动式节能示范楼施工成本管理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
2.2 成本管理方法 |
第三章 中德被动式节能示范楼项目简介 |
3.1 项目工程概况 |
3.2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特点 |
3.3 引进德国的新技术、新工艺 |
第四章 被动式节能示范楼施工成本管理方案设计 |
4.1 成本管理的常见问题与必要性 |
4.2 施工成本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
4.3 成本管理体系设计 |
4.4 成本预测分析与方案设计 |
4.5 成本计划方案设计 |
4.6 成本激励方案设计 |
4.7 成本控制方案设计 |
4.8 成本核算方案设计 |
4.9 成本决算方案设计 |
第五章 设计方案保障措施 |
5.1 组织结构保障措施 |
5.2 技术质量保障措施 |
5.3 合同保障措施 |
5.4 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
第六章 方案设计检验与结论 |
6.1 方案设计阶段性检验 |
6.2 方案设计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6)催化重整联合装置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质量管理的涵义 |
2.1.1 质量 |
2.1.2 质量管理 |
2.2 质量管理理论 |
2.2.1 质量管理经典理论 |
2.2.2 质量管理的研究趋势 |
2.3 项目质量管理理论 |
2.3.1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
2.3.2 项目质量控制 |
第三章 催化重整联合装置建设项目质量计划 |
3.1 催化重整联合装置建设项目特点 |
3.2 项目建设质量计划 |
3.2.1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
3.2.2 项目质量方针和目标 |
3.2.3 项目组织机构、质量职责和权限 |
3.2.4 详细设计质量管理计划 |
3.2.5 采购质量管理计划 |
3.2.6 开车和验收质量管理计划 |
第四章 催化重整联合装置建设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
4.1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
4.2 加大设计审查、设备监造和施工方案审查力度 |
4.2.1 严格设计审查及管理 |
4.2.2 设备和材料监造控制 |
4.2.3 施工方案审查 |
4.3 做好工程施工各阶段停检点验收 |
4.4 适时组织施工质量检查 |
4.5 工程质量责任制考核 |
4.6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第五章 催化重整联合装置建设项目质量控制 |
5.1 设计质量控制 |
5.1.1 设计输入控制 |
5.1.2 设计输出控制 |
5.2 采购质量控制 |
5.3 施工质量控制 |
5.3.1 施工准备质量控制 |
5.3.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5.3.3 施工验收质量控制 |
5.4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施工质量控制点划分表 |
(7)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
2.1 项目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
2.2 项目风险的分类及主要特性 |
2.3 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
2.3.1 项目风险识别 |
2.3.2 项目风险评估 |
2.3.3 项目风险应对 |
2.3.4 项目风险监控 |
2.4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概述 |
2.4.1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的定义 |
2.4.2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的特点 |
2.4.3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的成因和类别 |
2.4.4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识别 |
3.1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识别的特点 |
3.2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识别的过程 |
3.2.1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
3.2.2 建立初步的海洋平台建造项目的风险源清单 |
3.2.3 确定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事件以及其潜在的后果 |
3.2.4 完善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清单 |
3.3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 |
3.3.1 系统分析法 |
3.3.2 头脑风暴法 |
3.3.3 情景分析法 |
3.3.4 流程图法 |
3.4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识别 |
3.4.1 不可控风险 |
3.4.2 可控风险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评估 |
4.1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评估内容 |
4.2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评估的影响因素 |
4.2.1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的状态 |
4.2.2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的类型 |
4.2.3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科学性 |
4.2.4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度量者的素质与能力 |
4.3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评估过程的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控制及应对 |
5.1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控制 |
5.1.1 风险回避 |
5.1.2 风险遏制 |
5.1.3 风险削减 |
5.1.4 风险转移 |
5.2 不可控风险的控制手段 |
5.3 可控风险的控制手段 |
5.3.1 经营风险 |
5.3.2 安全风险 |
5.3.3 技术风险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监控 |
6.1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监控的概念 |
6.2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监控的目标 |
6.3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监控的过程 |
6.4 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监控的方法 |
6.4.1 风险预警机制 |
6.4.2 制定应急预案 |
6.5 本章总结 |
第7章 XX船务集团XX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管理实践 |
7.1 项目概况 |
7.2 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 |
7.2.1 XX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的识别 |
7.2.2 XX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识别 |
7.2.3 XX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评价 |
7.2.4 XX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控制 |
7.2.5 XX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监控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论文的研究工作总结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卷内备考表 |
(8)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线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房屋建筑工程 |
2.1.2 质量 |
2.1.3 施工质量 |
2.1.4 质量控制 |
2.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
2.2.1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 |
2.2.2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特点 |
2.3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
2.4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 |
3.1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 |
3.1.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
3.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掌握的原则 |
3.1.3 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
3.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事中控制) |
3.2.1 技术准备状态的控制 |
3.2.2 运行过程的质量控制 |
3.3 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事后控制) |
3.3.1 控制的内容产品 |
3.3.2 作业技术活动结果检验程序与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
4.1 "PDCA"循环 |
4.1.1 质量控制的四个阶段 |
4.1.2 解决和改进问题的八个步骤 |
4.2 全面质量管理(TQM) |
4.2.1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
4.2.2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
4.2.3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工作方法 |
4.3 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 |
4.3.1 统计调查表法 |
4.3.2 分层法 |
4.3.3 排列图 |
4.3.4 因果分析图法 |
4.3.5 直方图法 |
4.3.6 控制图法 |
4.3.7 散布图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研究 |
5.1 工程概况 |
5.2 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依据 |
5.2.1 工程质量目标 |
5.2.2 质量管理依据 |
5.3 管理机构 |
5.3.1 组织机构及职责 |
5.3.2 项目部主要成员岗位责任制 |
5.4.建立工程质量检查制度确保"鲁班奖"的实现 |
5.4.1 质量管理流程图 |
5.4.2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
5.4.3 工程质量保证程序 |
5.4.4 质量控制总过程 |
5.4.5 确保"鲁班奖"工程,建立健全质量检查制度 |
5.4.6 确保"鲁班奖"工程,质量控制点的安排划分 |
5.4.7 确保"鲁班奖"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措施 |
5.4.8 质量保证措施 |
5.4.9 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设定 |
5.4.10 质量管理措施 |
5.4.11 "鲁班奖"创建过程及要求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数控机床可用性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来源 |
1.3 论文选题背景 |
1.4 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5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
1.6 论文研究对象与内容 |
1.6.1 研究对象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数控机床可用性试验与建模技术 |
2.1 引言 |
2.2 可用性试验 |
2.2.1 选择统计试验方案的原则 |
2.2.2 试验方案的确定 |
2.2.3 故障判据 |
2.2.4 数据的采集 |
2.2.5 试验样机与数据 |
2.3 故障间隔时间分布模型与可靠性指标评价 |
2.3.1 故障间隔时间分布模型的初步判断 |
2.3.2 故障间隔时间分布模型的参数估计 |
2.3.3 故障间隔时间分布模型的假设检验与曲线拟合 |
2.3.4 可靠性指标及其点估计值 |
2.3.5 可靠性模型参数及指标的区间估计 |
2.4 修复时间分布模型与维修性指标评价 |
2.4.1 修复时间分布模型的初步判断 |
2.4.2 修复时间分布模型的参数估计 |
2.4.3 修复时间分布模型的假设检验与曲线拟合 |
2.4.4 维修性指标及其点估计值 |
2.4.5 维修性模型参数及指标的区间估计 |
2.5 可用性特征量评定 |
2.5.1 可用性评价指标 |
2.5.2 可用性指标的区间估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控机床故障分析与预测技术 |
3.1 引言 |
3.2 故障分析 |
3.2.1 整机故障分析 |
3.2.2 子系统故障分析 |
3.2.3 故障分析综合结果 |
3.2.4 危害度分析 |
3.3 故障预测 |
3.3.1 灰色理论 |
3.3.2 灰色GM(1,1,P) 预测模型的建立 |
3.3.3 粒子群优化灰色模型进行故障预测 |
3.3.4 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计算机辅助数控机床可用性信息管理技术 |
4.1 引言 |
4.2 系统技术方案 |
4.2.1 开发环境 |
4.2.2 运行环境 |
4.2.3 系统用户界面 |
4.2.4 模块基本结构 |
4.3 功能模块介绍 |
4.3.1 信息录入 |
4.3.2 信息查询 |
4.3.3 系统维护 |
4.3.4 信息统计 |
4.3.5 信息分析 |
4.4 应用 |
4.4.1 故障统计 |
4.4.2 可靠性建模 |
4.4.3 维修性建模 |
4.4.4 可用性指标 |
4.4.5 FMECA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寿命周期的数控机床可用性增长技术 |
5.1 引言 |
5.2 方案论证阶段 |
5.3 设计阶段 |
5.3.1 可靠性设计准则 |
5.3.2 维修性设计准则 |
5.3.3 设计阶段改进措施 |
5.4 关键配套件、外购外协件 |
5.4.1 分承包方的选择 |
5.4.2 采购 |
5.4.3 外协 |
5.4.4 进货检验和试验 |
5.5 生产阶段 |
5.5.1 制造与装配过程的改进措施 |
5.5.2 关键工序 |
5.6 使用阶段 |
5.6.1 数控机床的维修策略 |
5.6.2 操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
5.7 报废阶段 |
5.8 可用性增长技术实施后产品可用性对比分析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0)EPC总承包模式的实践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EPC总承包的主要做法 |
2.1 组建强有力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机构 |
2.2 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策划报告 |
2.3 从设计源头抓好质量、安全、进度、费用控制 |
2.4 设备材料集中规范采购为设计、施工管理创造条件 |
2.5 抓好施工管理中的四大控制a.项目质量控制 |
3 几点体会 |
4 实施EPC项目总承包的效果 |
四、浅谈工业企业如何选择和控制合格分承包方(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研究[D]. 王冲.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2]北京JW信息技术公司用工策略研究[D]. 李春红.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3]C公司海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研究[D]. 周磐.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4]延长石油EPC石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彭战领. 西安石油大学, 2015(12)
- [5]中德被动式节能示范楼施工成本管理方案设计[D]. 彭立宁.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8)
- [6]催化重整联合装置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分析[D]. 肖仁伟.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7]海洋平台建造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杨巍巍.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 [8]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D]. 窦嘉纲. 山东大学, 2010(02)
- [9]数控机床可用性关键技术研究[D]. 薛玉霞. 吉林大学, 2009(07)
- [10]EPC总承包模式的实践运用[J]. 姚海燕. 甘肃科技,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