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来仔猪引起猪瘟、副伤寒混合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邓同炜,王成龙,冯兰珠,蒋增海,李文刚[1](2021)在《仔猪沙门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报道》文中研究表明仔猪副伤寒,又称为猪沙门菌病,是由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猪伤寒沙门菌等多种病原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1]。近年来,关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报道较多[2-4],但是由沙门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圆环病毒三者的混合感染报道却极少[5]。笔者于2018年10月接诊1例病猪,通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确定为仔猪沙门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报告如下。
刘秀娟[2](2020)在《仔猪疾病混合性感染对临床诊治的影响》文中指出吉林地区养殖业养殖物种丰富,养殖规模扩大,生猪养殖行业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在吉林地区生猪养殖行业中,仔猪的疾病混合性感染是各养殖场正在面临的一大问题,疾病混合性感染不仅影响生猪养殖场的日常管理,加重工作人员的管理负担,还降低生猪养殖场的经济收益,影响整体行业发展。该文对关于仔猪疾病混合性感染对临床诊治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孙元,仇华吉[3](2018)在《中国猪瘟净化之路:离我们还有多远?》文中认为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以高热、出血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给疫区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须申报的动物疫病目录,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将猪瘟列为5种优先防治和重点防范的动物疫病之一。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于上世纪50年代研制出闻名于世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该疫苗安全、有效,对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猪瘟的防控和根除发挥了关键作用。截止目前,全球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除了猪瘟。养猪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猪瘟对我国生猪及猪肉产品贸易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我国必须走猪瘟净化之路。自上世纪中期我国提出了猪瘟根除战略,时至今日猪瘟仍未净化,主要原因有,我国地域辽阔、养猪环境复杂、养殖模式多样、动物疫病种类繁多、养猪从业人员素质和意识水平参差不齐、生物安全防控水平低等。目前我国已进入新时代,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养殖业也朝着科学化、规模化、绿色环保化方向发展,科研支撑能力日益增强,已完全具备净化猪瘟条件:当前猪瘟的流行率较低;猪瘟疫苗生产工艺不断改进,质量也不断提升;新型猪瘟标记疫苗的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应的猪瘟检测、监测方法及与标记疫苗配套的鉴别诊断技术也已趋于成熟。更关键的是,我国养猪企业和养殖户也意识到了猪瘟净化的必要性,政府部门也在积极采取行动,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联合企业、养殖户、各级兽医部门等实施区域性净化。本文详细介绍了猪瘟在全球及我国的流行现状,探讨了我国猪瘟净化的重大意义及有利与不利条件,深入分析了我国猪瘟净化的成本及效益,全面总结了欧盟等国家净化猪瘟的成功经验,并对我国猪瘟净化思路和方案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中国猪瘟净化具有历史必然性、战略必要性、现实可能性、技术可行性,这一天的到来并非遥不可及。
王咸文[4](2018)在《春季常见猪疾病综合防治措施》文中提出春季气温刚刚回升,天气极不稳定,经常忽冷忽热,容易在短时间内滋生大量病菌。同时,春季是猪免疫力刚刚恢复的阶段,更易受到病菌入侵。本文从猪春季常见的猪流感、猪瘟、猪肺疫、大肠杆菌病和仔猪副伤寒入手,阐述春季常见猪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唐晓霞[5](2018)在《春季常见猪病及其防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春季是猪病多发季节,且多为混合感染,发病后不易治愈。最常见的有猪瘟、猪流感、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等。猪瘟死亡率最高,猪流感死亡率较低,但可导致猪生长迟缓,使养殖效益下降。为此,养猪户要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采用多种预防性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切实做好疾病防疫工作,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笔者结合生产实践,
黄月霞[6](2017)在《仔猪副伤寒并发慢性猪瘟混合感染的防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生猪养殖期间,仔猪养殖非常重要。由于仔猪免疫力相对较低,对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也比较弱,在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出现伤寒病症,同时会并发慢性猪瘟,进而出现混合感染,这对仔猪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的威胁,影响生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仔猪副伤寒并发慢性猪瘟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和诊断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控措施。
张旭[7](2017)在《河南省规模猪场养殖环境生物安全监测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猪养殖业是国内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仅是生猪养殖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因此,生猪养殖业在国内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国民绿色生态消费意识的增强,为市场提供健康的肉制品迫在眉睫。国内当下的生猪养殖业,猪病的形势越发复杂,还没有完全控制住旧的疫病,新的疫病又出现了,混合感染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每年给生猪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为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设下阻碍。控制猪群疫病的发生,就成了保障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现在,很多大型的猪场都清楚需要对疫病进行防控,但是往往抓不住防控的关键点。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的方式,分析确定河南省主要流行的猪传染病种类。通过对河南省规模猪场养殖环境生物安全状况的调查和对养殖环境样品中猪主要传染病的病原检测,初步掌握了影响规模猪场猪主要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环境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规模猪场养殖环境生物安全监测模型”,它的作用就是对规模猪场养殖环境生物安全进行监测评估。本课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查阅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2016年河南省猪群疫病监测文献资料,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确定河南省主要流行的猪传染病种类为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2.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河南省规模猪场养殖环境生物安全现状进行调查,结合环境样品荧光定量PCR病原检测结果,确定了猪场养殖环境中场区环境、饲养环境、投入品、人员流动、器具及运输工具、鸟鼠蚊蝇虫等6大环境因素为影响猪主要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主要风险因素。3.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技术规范、标准,最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从场区环境生物安全、饲养环境生物安全、投入品生物安全、人员流动生物安全、器具及运输工具生物安全、鸟鼠蚊蝇虫生物安全6大方面为建立规模猪场养殖环境生物安全体系提出建议,为河南省规模猪场养殖环境生物安全监测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4.根据前期研究调查、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分析,确定了本模型监测的6大病种、6大环境因素及30个具体项目和监测的方法,建立河南省规模猪场养殖环境生物安全监测模型。此模型的建立,可对河南省规模猪场的养殖环境生物安全进行监测评估,发现养殖环境中存在的风险漏洞,对猪场疫病的发生进行预警,也可为猪疫病净化厂的考核验收提供参考。
王伟[8](2017)在《贵州省仔猪细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相关基因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仔猪腹泻而导致仔猪死亡率剧增,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仔猪腹泻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包括传染性病原感染以及非传染性因素等,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引起仔猪腹泻的传染性因素包括细菌、病毒以及其他病原的感染等,前期研究调查表明,由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在仔猪感染性腹泻中占有较大比重,且近几年,贵州省部分地区规模化养猪场仔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泻,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升高。因此,本研究主要开展了贵州省仔猪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主要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主要致病菌血清型与毒力基因、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等研究与分析,以期为贵州省仔猪细菌性腹泻的科学诊断和综合防控提供重要依据。1.贵州省仔猪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常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从病原种类、感染类型、发病季节及地域分布等方面对2011~2015年贵州省9个地(州、市)41个规模化养猪场271例仔猪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2011~2015年间引起贵州省仔猪腹泻的感染性因素中细菌性感染占48.3%(131/271),病毒性感染占31.0%(84/271),混合感染占20.7%(56/271);②仔猪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中,分离鉴定的主要细菌性病原菌有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占85.2%(231/271);检测到的主要病毒性病原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瘟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占57.9%(157/271);③仔猪感染性腹泻主要疫病中,细菌性腹泻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占30.6%(83/271),病毒性腹泻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占34.7%(94/271),且我省仔猪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疫病的地域分布贵阳地区高于其他地区,占19.0%(48/271)。2.仔猪腹泻主要病原菌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本研究根据Genbank提供的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通用鉴定基因参考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以3种细菌阳性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建立了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三重PCR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三重PCR反应体系最佳退火温度均为58℃,最适引物浓度分别为0.16μM、0.16μM和0.16μM;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最低DNA模板检出量分别为0.3pg/μL、0.22pg/μL、1.24pg/μL,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敏感性良好。3.仔猪腹泻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采集贵州省5个地(州、市)13个规模化养猪场共128份腹泻发病仔猪肠道内容物,通过传统病原学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方法进行了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①从腹泻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共分离鉴定到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78株,分离率60.9%(78/128),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相比,大肠埃希氏菌鉴定符合率为85.2%(109/128);②从腹泻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共分离鉴定到致病沙门氏菌21株,分离率16.4%%(21/128),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相比,沙门氏菌鉴定符合率72.4%(21/29);③分离鉴定到葡萄球菌32株,分离率25.0%(32/128),链球菌19株,分离率14.8%(14/128),志贺氏菌4株,分离率3.1%(4/128)、以及其他病原菌如沙雷氏菌、克雷伯氏菌、弯曲杆菌、枸橼酸杆菌、芽抱杆菌、耶尔森菌共31株,分离率 33.6%(53/128)。4.仔猪腹泻主要致病菌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型研究:采用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鉴定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与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及毒力基因型的鉴定与析,结果表明:①分离鉴定的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除27株未定型,共测定了 51株致病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定型株共覆盖8个血清型,以0138、087为主,共31株,占定型菌株的60.8%(31/51);共62株检出毒力基因,检出率79.5%(62/78),其中毒力基因 eaeA、escV、elt 检出率最高,分别为 38.4%(30/78)、21.8%(17/78)、28.2%(22/78)可分为9种毒力基因类型,以elt、eaeA、eaeA+escV3种为主要毒力基因类型,根据毒力基因类型可将致病大肠埃希氏菌分为3种类型肠致病型大肠埃希氏菌(EPEC)、产肠毒素型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集聚型大肠埃希氏菌(EAEC);②分离鉴定的21株致病性沙门氏菌,除4株未定型外,共测定了 17株沙门氏菌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居多,分离率为42.9%(9/21);共18株沙门氏菌检出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5.7%(18/21),其中毒力基因 hilA、siiE、sopB 检出率居高,分别为 42.9%(9/21)、76.2%(16/21)、76.2%(16/21),可分为7种毒力基因型,其中以同时携带siiE/sopB、siiE/sopB/hilA为主要毒力基因型。5.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致病菌耐药性研究:采用药敏纸片法对分离鉴定的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21株沙门氏菌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测定,并利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各菌株14种耐药相关基因,分析细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相关性。结果显示:①分离鉴定的78株致病大肠埃希氏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达到94.9%(74/78))、92.3%(72/73)、89.7%(70/78),且分离株均多重耐药;14种耐药基因共检出12种,耐药基因aaC2、aphA、TEM和SHV检出率最,分别为82.1%(64/78)、71.8%(56/78)、44.9%(35/78)、47.1%(37/78);致病大肠埃希氏菌对β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的符合率分别为66.2%(49/74)、82.9%(58/70)、72.9%(35/48)和 75.9%(41/54);②分离鉴定的 21 株沙门氏菌对丁胺卡那、卡那霉素和磺胺甲恶唑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61.9%(12/21)、57.1%(10/21)和47.6%(9/21),且分离株均多重耐药;14种耐药基因共检出10种,耐药基因 aaC2、aaC4、sul1 和 SHV 检出率最高,分别为 66.7%(14/21)、66.7%(14/21)、52.4%(11/21)和42.9%(9/21);沙门氏菌对β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9)、62.8%(5/8)、81.8%(9/11)和73.3%(11/15)。结论:1.明确了引起我省仔猪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类型为细菌性感染,与其他感染类型相比所占比例较高;仔猪细菌性腹泻多发生春季和夏季;我省仔猪感染性腹泻主要疫病地域分布存在着显着差异。2.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三重PCR检测方法,且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能用于临床诊断。3.明确了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与沙门氏菌为引起我省仔猪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和传统方法可准确鉴定两种主要致病菌,鉴定符合率较高。4.研究表明贵州省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致病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型种类多样,其中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中EPEC、ETEC是导致我省仔猪腹泻的最重要的大肠埃希氏菌病原,且血清型以0138、087居多;引起我省仔猪腹泻沙门氏菌中毒力基因以siiE、sopB检出最多,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为主要血清型。5.贵州省仔猪腹泻主要致病菌存在广泛耐药,多重耐药种类达8种以上;检出的耐药基因种类众多,且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符合率高度统一。
张仕炳[9](2017)在《猪瘟、猪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文中提出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着提升,相应对肉类食品需求量也在逐渐提升。养猪业在发展中,猪瘟和猪副伤寒并发危害性较大,患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步态不稳,严重情况下会出现呼吸困难,患猪死亡的现象,为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以吉林某地区养殖户所养殖的3头母猪和21头仔猪为例,全部出现猪瘟、猪副伤寒症状,在发病5日后,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行动困难等症状。在发病期间,农户采用黄芪多糖和头孢对
王向民[10](2017)在《猪瘟与仔猪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治》文中指出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热接触性传染病,不分年龄、性别、季节均可发病。仔猪副伤寒病,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14月龄仔猪发生的传染病,各季均可发生,多为散发。有时成地方性流行,与猪瘟混合感染,死亡率高。1发病情况2013年9月22号,某猪场购进50头40日龄左右的仔猪,一星期后,先后有5头仔猪发病,
二、外来仔猪引起猪瘟、副伤寒混合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来仔猪引起猪瘟、副伤寒混合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1)仔猪沙门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临床症状 |
3 病理剖检变化 |
4 实验室检测 |
4.1 病毒的PCR/RT-PCR检测 |
4.2 细菌的分离培养、染色镜检 |
4.3 分离细菌的PCR鉴定 |
4.4 药敏试验 |
5 讨论 |
(2)仔猪疾病混合性感染对临床诊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感染特征 |
2 混合感染情况 |
2.1 猪瘟与圆环形病毒混合性感染 |
2.2 PRV与PRRSV混合性感染 |
3 影响 |
3.1 具体影响情况 |
3.2 问题解决方案 |
4 结束语 |
(3)中国猪瘟净化之路:离我们还有多远?(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猪瘟分布和中国猪瘟的流行现状 |
2 中国猪瘟净化的必要性 |
2.1 养猪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
2.2 猪瘟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大疫病之一 |
2.3 猪瘟对我国猪肉及相关制品贸易的巨大阻碍作用 |
2.4 只有采取净化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我国猪瘟的流行 |
3 欧美净化猪瘟的经验 |
4 中国猪瘟净化的技术支撑 |
5 中国猪瘟净化的挑战 |
5.1 养殖模式多样化 |
5.2 猪传染病种类复杂、混合感染多 |
5.3 养猪从业人员素质和意识水平参差不齐 |
5.4 生物安全防控水平低 |
6 中国猪瘟净化的思路 |
6.1 中国猪瘟净化策略与模式 |
6.2 中国猪瘟净化策略与方案 |
6.2.1 基于C株疫苗的猪瘟净化 |
6.2.2 基于标记疫苗的猪瘟净化 |
7 结语与展望 |
(4)春季常见猪疾病综合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春季常见猪疾病 |
1.1 猪流感 |
1.2 猪瘟 |
1.3 大肠杆菌病 |
1.4 仔猪副伤寒 |
1.5 猪肺疫 |
2 春季常见猪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
2.1 猪流感 |
2.2 猪瘟 |
2.3 大肠杆菌病 |
2.4 仔猪副伤寒 |
2.5 猪肺疫 |
3 小结 |
(5)春季常见猪病及其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猪瘟 |
2 猪流感 |
3 猪肺疫 |
4 仔猪副伤寒 |
5 大肠杆菌病 |
(6)仔猪副伤寒并发慢性猪瘟混合感染的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症状 |
2 诊断要点 |
3 防控措施 |
3.1 预防措施 |
3.2 治疗措施 |
4 结语 |
(7)河南省规模猪场养殖环境生物安全监测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英文缩写词表 |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背景及相关概念 |
1.1 背景 |
1.2 相关概念 |
2 目的和意义 |
2.1 目的 |
2.2 意义 |
3 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2.1 实地调查 |
3.2.2 问卷调查 |
3.2.3 文献资料研究 |
4 河南省猪群主要传染病流行病学概况 |
4.1 猪瘟 |
4.2 口蹄疫 |
4.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4.4 猪伪狂犬病 |
4.5 猪圆环病毒病 |
4.6 猪流行性腹泻 |
4.7 传染性胃肠炎 |
4.8 副猪嗜血杆菌病 |
第二章 河南省规模猪场主要传染病和养殖环境现状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2.1 文献研究 |
1.2.2 问卷调查 |
1.2.3 实地调查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河南省主要流行的猪传染病种类的确定 |
2.1.1 文献资料研究结果 |
2.1.2 问卷调查结果 |
2.1.3 分析 |
2.2 河南省规模猪场养殖环境生物安全现状 |
2.2.1 场区环境生物安全现状 |
2.2.2 饲养环境生物安全现状 |
2.2.3 投入品生物安全现状 |
2.2.4 人员流动生物安全现状 |
2.2.5 器具及运输工具生物安全现状 |
2.2.6 鸟鼠蚊蝇虫生物安全现状 |
2.3 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河南省规模猪场环境样品中猪主要传染病病原检测与风险评估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采集项目及数量 |
1.1.1 场区环境样品采集 |
1.1.2 饲养环境样品采集 |
1.1.3 人员流动样品采集 |
1.1.4 投入品样品采集 |
1.1.5 器具及运输工具样品采集 |
1.1.6 鸟鼠蚊蝇虫样品采集 |
1.2 主要设备 |
1.3 主要试剂 |
1.4 方法 |
1.4.1 样品采集 |
1.4.2 样品处理 |
1.4.3 核酸提取 |
1.4.4 病原检测 |
1.4.4.1 猪瘟 |
1.4.4.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1.4.4.3 猪流行性腹泻 |
1.4.4.4 猪伪狂犬病 |
1.4.4.5 猪圆环病毒病 |
1.4.4.6 副猪嗜血杆菌病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场区环境样品检测结果 |
2.2 饲养环境样品检测结果 |
2.3 人员流动样品检测结果 |
2.4 投入品样品检测结果 |
2.5 器具及运输工具样品检测结果 |
2.6 鸟鼠蚊蝇虫样品检测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建立规模猪场养殖环境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议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技术规范、标准依据 |
1.2 分析调查结果数据,为模型建立提供数据支撑 |
1.3 参考最新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养殖场场区环境生物安全 |
2.1.1 养殖场水、电、交通等资源 |
2.1.2 猪舍建筑 |
2.1.3 消毒设施 |
2.1.4 场区道路 |
2.1.5 场区排水 |
2.1.6 环境消毒 |
2.2 饲养环境生物安全 |
2.2.1 猪舍生活环境 |
2.2.2 饲养模式 |
2.2.3 其他动物禁养 |
2.2.4 消毒 |
2.2.5 统一处理病死猪 |
2.2.6 污染物及废弃物处理 |
2.2.7 排泄物及污水处理 |
2.3 人员流动生物安全 |
2.3.1 人员消毒 |
2.4 投入品生物安全 |
2.4.1 饲料 |
2.4.2 兽药 |
2.4.3 饮水 |
2.5 器具及运输工具生物安全 |
2.5.1 生产设备、器具 |
2.5.2 运输工具 |
2.6 鸟鼠蚊蝇虫生物安全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总结 |
1 开展了规模猪场养殖环境对猪群主要疫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评估 |
2 对影响猪群疫病发生和传播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了病原检测 |
3 建立了河南省规模猪场养殖环境生物安全监测模型 |
3.1 监测的猪传染病种类 |
3.2 监测的环境因素及具体项目 |
3.3 监测方法 |
3.3.1 流行病学调查法 |
3.3.2 实验室病原检测法 |
附件一:河南省规模猪场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8)贵州省仔猪细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相关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贵州省仔猪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 |
1.1 材料 |
2 方法 |
2.1 仔猪腹泻主要感染类型调查 |
2.2 仔猪腹泻主要病原种类调查 |
2.3 仔猪腹泻主要疫病季节分布调查 |
2.4 仔猪腹泻主要疫病地域分布调查 |
3 结果 |
3.1 仔猪腹泻主要感染类型调查结果 |
3.2 仔猪腹泻主要病原种类调查结果 |
3.3 仔猪腹泻主要疫病季节分布调查结果 |
3.4 仔猪腹泻主要疫病地域分布调查结果 |
4 讨论 |
4.1 关于仔猪腹泻病原种类与感染类型 |
4.2 关于仔猪腹泻主要疫病地域分布与发病季节 |
第二章 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 |
1.1 试验菌株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细菌培养 |
2.2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3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
2.4 细菌 DNA 浓度测定 |
2.5 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单重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条件优化 |
2.6 单重 PCR 产物的回收鉴定 |
3 结果 |
3.1 主要病原菌单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结果 |
3.2 主要病原菌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结果 |
3.3 主要病原菌三重PCR检测方法的验证结果 |
3.5 3 种主要病原菌三重 PCR 检测方法验证结果 |
4 讨论 |
4.1 关于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多重 PCR 检测方法 |
4.2 关于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多重 PCR 技术关键因素 |
第三章 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致病菌分离鉴定 |
1 材料 |
1.1 病料采集 |
1.2 主要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分离培养 |
2.2 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传统方法鉴定 |
2.3 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 |
2.4 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动物致病性试验 |
3 结果 |
3.1 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传统方法分离鉴定结果 |
3.2 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 |
3.3 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致病性试验结果 |
4 讨论 |
4.1 关于仔猪腹泻致病菌 |
4.2 关于传统方法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 |
第四章 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致病菌血清型及毒力基因鉴定与分析 |
1 材料 |
1.1 主要菌株 |
1.2 主要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2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
2.3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型鉴定 |
2.4 致病性沙门氏菌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型鉴定 |
3 结果 |
3.1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与毒力基因鉴定结果 |
3.2 致病性沙门氏菌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型定结果 |
4 讨论 |
4.1 关于引起仔猪腹泻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与毒力基因 |
4.2 关于引起仔猪腹泻的致病性沙门氏菌血清型与毒力基因 |
第五章 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致病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研究 |
1 材料 |
1.1 实验菌株 |
1.2 主要试剂 |
1.3 药敏纸片 |
1.4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性实验 |
2.2 主要致病菌相关耐药基因检测 |
3 结果 |
3.1 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
3.2 主要致病菌耐药基因型检测结果 |
3.3 主要致病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关于细菌耐药表型 |
4.2 关于细菌耐药基因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研究生期间参与发表文章 |
附录二 各种培养基、溶液及试剂的配制 |
致谢 |
(9)猪瘟、猪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临床症状 |
3 剖检变化 |
4 诊断 |
5 防控措施 |
5.1 预防措施 |
5.2 治疗措施 |
6 体会 |
(10)猪瘟与仔猪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临床症状 |
3 剖检变化 |
4 临床诊断 |
5 治疗 |
6 防治措施 |
6.1 隔离 |
6.2 紧急免疫 |
6.3 定期驱虫 |
7 小结 |
四、外来仔猪引起猪瘟、副伤寒混合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 [1]仔猪沙门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报道[J]. 邓同炜,王成龙,冯兰珠,蒋增海,李文刚. 中国兽医杂志, 2021(03)
- [2]仔猪疾病混合性感染对临床诊治的影响[J]. 刘秀娟.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01)
- [3]中国猪瘟净化之路:离我们还有多远?[J]. 孙元,仇华吉. 中国农业科学, 2018(21)
- [4]春季常见猪疾病综合防治措施[J]. 王咸文. 中国畜禽种业, 2018(06)
- [5]春季常见猪病及其防控[J]. 唐晓霞.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3)
- [6]仔猪副伤寒并发慢性猪瘟混合感染的防控[J]. 黄月霞.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7(07)
- [7]河南省规模猪场养殖环境生物安全监测模型的研究[D]. 张旭.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5)
- [8]贵州省仔猪细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相关基因研究[D]. 王伟. 贵州大学, 2017(05)
- [9]猪瘟、猪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 张仕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04)
- [10]猪瘟与仔猪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治[J]. 王向民. 中兽医学杂志,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