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PRS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论文文献综述)
李寒[1](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可耕种土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种植土地集中化成为大势所趋,传统的耕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当今社会的需求。目前大多数农业大棚采用有线传输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方式,针对单一大棚进行环境监测和设备控制,存在通信距离短,组网复杂,受网络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物联网技术为载体,结合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首先,对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技术进行了阐述,针对该系统的具体需求,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可分为信息采集节点、数据传输节点、执行设备控制节点以及远程监控节点四个部分,节点间采用LoRa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传输。接着,设计了系统硬件部分的整体架构,对系统中各节点的主控制器、采集传感器、LoRa模块、Wi-Fi模块以及GPRS模块进行选型和外围电路设计。同时,利用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了STM32F103C8T6最小系统电路,完成了PCB的绘制与焊接,设计并制作了控制380V电机设备的控制箱,可对卷帘机和风机等设备进行控制。接着,利用Keil5软件对各节点的STM32单片机程序进行设计和编写,对LoRa组网方式和数据传输方式进行了改进,完成了智能决策程序的开发,绘制了各节点功能模块的程序流程图。然后,设计了基于B/S架构的Web信息管理系统,前端开发使用vue.js、Element UI以及Echarts技术,后端开发使用Spring Boot和Mybatis-Plus框架,可实现实时监测大棚内环境信息,查询历史记录以及对大棚进行管理等功能。用户可以对棚内执行设备进行手动控制,也可以开启自动控制模式,实现对大棚更加科学的管理。如果设备出现异常情况,会及时进行上报,便于后期维护工作。最后对系统整体进行搭建,分别测试了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稳定性,重点对LoRa无线通信性能和Web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功能完整,稳定性较好,解决了传统无线通信方式通信距离较短、组网复杂以及进行多发一收时出现消息碰撞等问题,可以满足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仇同同[2](2021)在《棕榈酸通过GPRs/NF-κB信号通路促进脂肪细胞KLF7表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肥胖状态下血清中棕榈酸含量(Palmitic acid,PA)增加,可通过上调Kruppel样因子7(Kruppel-like factors 7,KLF7)转录激活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但PA上调KLF7表达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实验在培养小鼠脂肪细胞株-3T3-L1,人肝癌细胞株-HepG2及高脂饮食构建肥胖小鼠模型的基础上,明确PA是否通过激活GPR40/GPR120-NF-κB信号通路上调KLF7表达,诱发炎症反应、抑制葡萄糖消耗能力及胰岛素敏感性,为肥胖、炎症及相关代谢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00μM PA处理3T3-L1脂肪细胞、HepG2细胞,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GPR40、GPR120、KLF7以及p-p65的mRNA及蛋白表达。(2)200μM PA处理细胞的同时,分别加入GW1100(50μM,100μM,150μM)、AH7614(50μM,100μM,150μM)以及Bay11-7082(10μM)特异性阻断GPR40、GPR120及p-p65,Western blot及qRT-PCR法检测p-p65、KLF7、炎症介质IL-6、MCP-1、TNF-α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试剂盒法检测细胞葡萄糖消耗能力。(3)构建人源p65过表达质粒,瞬时转染至293T及HepG2细胞,检测KLF7的mRNA及蛋白表达。(4)C57BL/6雄性小鼠分为正常饮食组(Normal Chow Diet,NCD,n=8)和高脂饮食组(High Fat Diet,HFD,n=32)。HFD小鼠饲养7周后分为4组:HFD组(n=8)、HFD同时腹腔注射GW1100(2.5 mg/kg体重,n=8)、HFD同时腹腔注射AH7614(2.5 mg/kg体重,n=8)以及HFD同时腹腔注射Bay11-7082(2.5mg/kg体重,n=8)分别阻断小鼠体内GPR40、GPR120及p-p65,每周动态检测小鼠体重。(5)饮食诱导肥胖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后,连续腹腔注射上述阻断剂5周持续至第12周,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和胰岛素耐受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处死小鼠收集并称量不同部位脂肪以及肝脏组织重量,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检测小鼠内脏脂肪及肝脏组织中p-p65、KLF7、IL-6以及GLUT4的表达情况;收集小鼠血清,试剂盒法检测血糖、血脂水平,ELISA法检测炎症介质(IL-6、MCP-1、TNF-α)及PA含量;HE染色观察不同处理后,小鼠肝细胞中脂肪蓄积情况。结果1.3T3-L1细胞诱导分化和HepG2细胞体外培养1.1 3T3-L1细胞诱导分化前呈梭形,细胞界限清晰,加入诱导液后,胞体逐渐变圆,不规则,细胞界限模糊,诱导分化结束后400倍镜下观察到大小不一、形状规则、圆形且饱满的脂滴分布在细胞核周围,形成“圆环状”结构,经油红O染色后脂滴被红染,提示脂肪细胞诱导成功。1.2 HepG2细胞胞体较小,镜下观察细胞界限清晰,呈“小岛”样聚集生长,在细胞培养瓶生长至48 h即可长至95%左右,根据需要可进行传代或后续处理。2.PA通过激活GPRs上调NF-κB及KLF7表达2.1 200μM PA分别作用于3T3-L1脂肪细胞和HepG2细胞48 h及24 h后,均可显着上调GPR40、GPR120、p-p65和KLF7的蛋白表达,以及KLF7的mRNA表达,抑制细胞的葡萄糖消耗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200μM PA处理3T3-L1脂肪细胞及HepG2细胞的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W1100特异性阻断GPR40后,与单纯PA处理组相比,KLF7、IL-6、MCP-1、TNF-α的mRNA表达被显着抑制,GLUT4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IKKβ、p-IκB、p-p65、KLF7以及IL-6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阻断GPR40可显着改善由PA处理引起的细胞葡萄糖消耗能力受损。在HepG2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PA处理的同时阻断GPR40可显着抑制p-p65和KLF7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200μM PA处理3T3-L1脂肪细胞及HepG2细胞的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H7614特异性阻断GPR120后,与单纯PA处理组相比,KLF7、IL6、MCP-1、TNF-α的mRNA表达被显着抑制,显着促进了GLUT4的mRNA表达;显着抑制p-IKKβ、p-IκB、p-p65、KLF7及IL-6的蛋白表达;阻断GPR120可显着改善由PA引起的细胞葡萄糖消耗能力受损。在HepG2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PA处理的同时阻断GPR120后可显着抑制p-p65和KLF7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A通过促进p65磷酸化上调KLF7的表达3.1 200μM PA处理脂肪细胞的同时,加入Bay 11-7082特异性阻断p65的磷酸化后,与单纯PA处理组相比,KLF7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被显着抑制;阻断p-p65可显着逆转由PA引起的细胞葡萄糖消耗能力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 200μM PA处理HepG2细胞的同时,加入Bay 11-7082特异性阻断p65的磷酸化后,与单纯PA处理组相比,KLF7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被显着抑制;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PA处理的同时阻断p-p65可显着抑制p-p65和KLF7的蛋白表达;阻断p-p65可显着逆转由PA引起的细胞葡萄糖消耗能力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上调p65可显着促进KLF7的mRNA和蛋白表达4.1分别转染人源p65质粒至293T细胞及HepG2细胞48 h,KLF7的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HepG2细胞转染p65质粒的同时,加入Bay 11-7082特异性阻断p65的磷酸化后,可显着抑制KLF7的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饮食诱导肥胖小鼠模型构建5.1高脂饲料喂养C57BL/6小鼠7周,HFD组(30.6±0.8g)体重高于NCD组(25.4±0.5g),且超过NCD小鼠体重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NCD相比,HFD小鼠肝细胞中出现更加明显的肝脂肪变性。以上结果提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构建成功。5.2持续以高脂饲料喂养小鼠共12周,单纯HFD小鼠体重(34.9±1.2g)显着高于NCD小鼠(28.6±0.53),血清PA、TG、葡萄糖含量均显着高于NCD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高脂饮食喂养小鼠至第12周后,比较小鼠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及肝脏重量后发现: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ubWAT)、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visWAT)、附睾脂肪组织(epididymal adipose tissue,epiWAT)、肾周脂肪组织(perirenal adipose tissue,prWAT)、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和肝脏(Liver)重量均显着高于NCD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GPRs及p-p65阻断剂对肥胖小鼠体内脂肪含量、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6.1高脂饮食喂养7周后,将小鼠分为四组:单纯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喂养同时腹腔注射GW1100组(阻断体内GPR40)、腹腔注射AH7614组(阻断体内GPR120)、腹腔注射Bay 11-7082组(阻断体内p-p65),持续处理5周。6.2与单纯高脂饮食喂养组小鼠相比,注射GPR40阻断剂GW1100后小鼠体重显着降低,体内subWAT、visWAT、epiWAT、BAT重量显着降低,小鼠空腹血糖水平显着降低;注射GPR120阻断剂AH7614后小鼠体重以及体内各脂肪组织重量无明显变化,小鼠空腹血糖水平显着降低;注射p-p65阻断剂Bay 11-7082后小鼠体重及体内subWAT、visWAT、epiWAT、BAT重量显着降低,血糖显着降低。并且,阻断p-p65改善了由于肥胖引起的小鼠葡萄糖耐量受损以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种阻断剂对小鼠血脂水平均无显着性影响。7.GPRs及p-p65阻断剂对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以及肝脏中p-p65、KLF7、IL-6、GLUT4表达的影响7.1与单纯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相比,高脂饮食喂养的同时腹腔注射GW1100特异性阻断GPR40后,显着抑制小鼠visWAT中KLF7、IL-6的mRNA表达,促进GLUT4的mRNA表达;显着抑制p-p65、KLF7的蛋白表达;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MCP-1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与单纯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相比,高脂饮食喂养的同时腹腔注射AH7614特异性阻断GPR120后,显着抑制小鼠visWAT中KLF7、IL-6的mRNA表达,显着促进GLUT4的mRNA表达;显着抑制p-p65、KLF7的蛋白表达;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与单纯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相比,高脂饮食喂养的同时腹腔注射Bay 11-7082特异性阻断p-p65后,显着抑制小鼠visWAT中KLF7、IL-6的mRNA表达,显着促进GLUT4的mRNA表达,显着抑制KLF7、p-p65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棕榈酸可通过激活GPR40/GPR120促进p-65磷酸化上调KLF7表达,引发脂肪细胞炎症反应,抑制细胞GLUT4表达及葡萄糖消耗能力。2.肥胖后小鼠血清棕榈酸含量增加,可通过激活脂肪组织GPR40/GPR120,促进p65磷酸化上调KLF7表达,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脂肪组织GLUT4表达被抑制,小鼠糖代谢异常。
余永俊[3](2021)在《基于物联网和云架构的光伏发电运维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光伏竞价、平价项目的开展,降本增效成为了投资商、光伏企业、设计单位的共同目标和焦点问题。在光伏平价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有线组网监控,人工管理方式可能都不再适用,其运维效率低、成本高、不易扩展且无法满足降本增效要求。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将这些核心技术应用于光伏系统运维,建立一个时效性好、安全性高、灵活高效的光伏运维云平台已成为该行业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及相关技术规范,以物联网、无线通信和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光伏运维云平台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光伏运维云平台的建设需求,提出了光伏电站运维系统的设计目标和总体结构。并选择GPRS作为无线通信,给出了具体设计方案及数据通信协议;对于数据网络交互模块,采用socket网络通信完成数据解析和处理。2)给出了运维云平台软件实现方案,采用MVC架构模式,选用Django框架作为web开发,ajax技术实现网页动态刷新,JSON作为前后端数据传输格式,完成了对各界面功能模块设计。并以阿里云ECS服务器作为云平台,My SQL为数据库,根据E-R模型建立了系统数据表。3)通过nginx和uwsgi技术完成对Django项目的云服务器部署,实现外网访问和提高系统安全性。并以实验室现有的光伏设备搭建测试环境,从云服务器性能监控、GPRS模块通信及整体系统搭建三个方面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监测到光伏逆变器运行状态,时效好,效率高。
徐国栋[4](2021)在《基于GPRS的茶树育苗监测控制系统》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物联网技术、GPRS无线通讯技术等科技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也迅速的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我们国家在茶树种植方面已经存在了部分集约化育苗现象,但不少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去完成,茶树育苗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课题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育苗箱和育苗系统展开,箱体由育苗箱数据采集与控制终端、STM32开发板、通信模块三部分组成。采集与控制终端分为数据采集与数据调控两部分,使用微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各传感器对育苗箱内温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进行采集。跟据传感器采集到的的信息,由微处理器整理转化后,通过GPRS无线通讯模块上传到云服务器当中,监测控制软件平台会从云服务器中下载数据。当软件系统获取到环境参数的数据后。首先,软件平台会读取并存储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将最新的环境参数数据实时显示到相应页面当中。然后,系统会将接收到的数据与管理员提前设计好的阈值做环境参数调整对比,如果各项参数正常就只做数据记录和实时显示,如果接收到的环境参数和阈值对比异常,则由监测控制平台向微处理器发回处理,通过开发板内的编译程序让控制设备处于运转状态,从而使得育苗箱内部各个环境变量处于一个正常值。采用短穗扦插法为栽种方式,将培育的茶苗种入育苗箱内。在育苗系统的软件平台中预先对茶苗各项生长环境的阈值进行设置,各项传感器将采集到的环境参数信息传输到STM32开发板当中,开发板中的微处理器会将采集到的信息经过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服务器当中。反之,当系统平台向控制设备下达操作指令时,相应的控制指令会通过云服务器,再将指令发送给育苗箱内的微处理器,最后由控制器控制育苗箱内的环境稳定设备,达到自动化控制育苗箱内茶苗生长环境数据的目的。课题中结合茶树育苗产能较低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可行的培育方案,在设计中融入了育苗环境的远程监测和自动化控制。帮助人们更加高效优质的完成茶苗的育种培育工作,在保证茶苗的质量的同时,能降低其他因素带来的育苗损耗,降低成本,缩短育苗的时间周期,提高培育效率。
姜日凡[5](2020)在《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满足船舶控制系统的发展需要,各种智能终端和传感器大量应用于船舶中,如果使用有线网络连接这些设备,会制约设备的移动性和灵活性,并且船舶使用有线网络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实现船舶智能终端和传感器的按需部署,具有移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低成本以及方便维护等特点,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船舶内布线空间狭窄而施工困难等问题。目前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应用于船舶监控和定位等领域,本文尝试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船舶操舵系统的冗余网络,进行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首先,针对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有限和实时性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Mindows,并提出了一种基于Mindows的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功耗管理方案,主要从操作系统层面对节点进行了低功耗设计,分别从节点微处理器、外围设备以及电池能量方面进行了电源管理设计。通过测试结果验证,该方案能有效地降低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功耗,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且系统运行稳定。其次,为了满足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的需要,方便地开展所研究算法的仿真测试实验,本文利用VB设计一套基于实际的GPRS和ZigBee网络的近海或内河船舶航向保持控制仿真平台,弥补了单一软件仿真的局限性。实验结果验证了在该平台通过远程及近距无线网络进行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的可行性和该平台的实用性。再次,针对船舶在海上运动的大时滞和非线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船舶大时滞和非线性情况的灰色预测简捷鲁棒控制算法,采用改进的灰色模型对船舶航向偏差进行实时预测,并将预测值应用于船舶航向简捷鲁棒控制器。通过仿真验证,该算法具有形式简捷、参数易整定、鲁棒性强等优点。最后,针对需要安装冗余控制网络的船舶,本文提出以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为船舶操舵系统冗余网络的方案;针对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诸多问题,本文从控制和通信的联合设计角度解决这些问题,从通信角度出发,设计基于并行不相交多路径路由的ZigBee网络,保证控制算法有效实施;从控制角度出发,设计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器将灰色预测模型和基于非线性反馈的船舶航向保持积分Backstepping简捷鲁棒控制相结合进行时延和丢包补偿控制。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案能优化无线网络控制的整体性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本文通过仿真验证,将无线网络控制应用于船舶航向保持控制中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并且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随着无线网络技术不断成熟完善,船舶控制系统采用无线网络代替有线网络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乜朝贤[6](2020)在《基于NB-IoT的水质监测平台》文中研究指明水是生命之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环保意识的薄弱,水体污染时有发生,工厂污水超标排放、蓝藻浒苔爆发、生活污水流入河道、水产养殖乱投药物等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稀少,更显珍贵,因此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十分重要。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讯技术越来越成熟,2G、4G、GPRS、ZigBee、Wi-Fi、LoRa、NRF等新型无线组网通讯技术不断被运用于水质监控领域,我国水质监测水平和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仍难以实现真正的广连接、低功耗、高稳定性、低成本、大容量的水质监测系统部署要求。本文独辟蹊径,运用2018年以来飞速发展的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of Things,NB-IoT,窄带物联网),提出基于 NB-IoT的水质监测平台解决方案。基于NB-IoT的水质监测平台使用“端-管-云”模式,符合典型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级物联网架构,由水质监测节点、公有云平台、应用客户端组成。水质监测节点实时采集被测点位的温度、水位、pH、溶解氧等水质信息,使用支持NB-IoT的M5310-A模组发送到公有云平台,用户可以在应用端云平台,实现水质信息的远程监控,极大推动水质监测的扁平化管理。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内容:(1)提出基于NB-IoT的水质监测平台设计方案。完成基于微处理器、NB-IoT网络、公有云平台的水质监测系统方案设计,完成水质监测传感器选型,对NB-IoT通讯与公有云可行性进行分析。(2)完成水质监测节点设计。硬件设计方面完成基于MCU的最小系统、水质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M5310-A外围电路、电源电路等设计;软件设计方面,完成水质监测节点的系统初始化、传感器数据采集、MCU与M5310-A模组、公有云平台三方间设备接入、资源订阅、收发数据等软件设计。(3)基于中移物联公有云平台,在云端实现水质监测节点的设备接入、订阅、添加应用、触发等功能设计,完成水质监测平台数据的在线上传、云端展示、消息报警等功能。最后,在室内环境下完成连接基站、上传数据的系统测试。
黄钰[7](2020)在《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多种新方法和新技术在远程抄表服务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抄表服务企业而言,客户的水、电、气、热等数据是抄表服务企业决策的基础。为保证客户的正常生活,还需要对抄表系统中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将抄表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另外,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客户表计设备管理、故障处理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客户生活造成影响。因此,研发一套智能化、信息化和远程化的远程智能抄表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针对传统旧式表计终端的缺陷,结合目前市场上各类智能表计终端,并收集和审查了国内外相关信息。本文设计了远程抄表系统,系统中智能表计终端通过集中器连接到主机管理系统,将表计终端的数据从客户侧远程传输到企业侧,PC端管理系统通过集中器监控管理智能表计终端设备以及数据。该系统实现了用户水、电、气和热等数据的收集、测量、处理和存储,克服了传统表计终端要人工到客户家里抄写数据的缺陷。首先,本文根据抄表服务企业的工作流程对远程抄表系统由非功能性、功能性视角进行了需求分析。然后,结合系统需求,详细设计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与整体功能,涵盖有系统软件功能、系统硬件终端及数据库表单的设计。最后,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完成远程智能抄表系统的实现。与此同时,论文搭建了一个系统测试环境,用以测试研发出的远程智能抄表系统,具体涵盖有三部分:功能测试、整体测试、性能测试,最终发现基本上满足预期要求。本文研发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表计终端通过LORA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到集中器,集中器通过调制解调器连接到远程后台服务器,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系统功能完善、测量准确、通讯可靠,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为扩展集中式抄表系统创造了条件。远程抄表系统的使用能够对人工抄表予以全面替代,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杨金晨[8](2020)在《智能路灯的无线组网与控制》文中提出伴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日新月异,城市照明路灯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对于传统的路灯监控系统来说负荷在不断加大,造成路灯维护管理越来越困难,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为传统路灯监控系统无法对指定的路灯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光,所以对现有的路灯监控系统进行智能化和自动化升级十分有必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线的智能无线路灯组网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采用了以GPRS无线通信技术为一级网络,以电力载波通信为二级网络的两级式网络结构。设计了云服务器,集中控制终端,子终端和中继终端四部分组成的路灯控制系统。与传统路灯控制系统相比,可以实现对系统中的任意路段或者路灯进行远程控制、状态监测、亮度调节以及数据采集。本文设计的路灯组网控制系统可以适用于现有高压钠灯灯具,对于现有传统路灯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有效地提高了路灯的节能效率和管理效率。本文首先从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出现有的路灯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结合现代化城市对于路灯控制系统的需求,做出系统的总体设计。通过整体设计分析出了通信方式、调光方法和主控芯片的选择等问题,同时对于方案做出可行性分析。分析Modbus-RTU的通信协议,设计出系统的控制命令,进而得出精准通信的具体流程,根据流程设计出了系统的软件部分。最后对通信系统的各个功能做出了测试,同时也在不同情况下对通信成功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各个部分能正常运行,达到了设计需求,有着良好的社会前景。
岳列红[9](2020)在《潜油电泵井多参数检测与信号传输系统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石油开采要求的逐渐提高,潜油电泵在油田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实时监测其工作状况,以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及系统可靠性,本文通过潜油电泵井地面控制系统及信号传输系统对多参数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发现系统故障,以确保整个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并降低其生产及维护成本。本文对潜油电泵井多参数检测与信号传输系统进行详细研究,研制了井下多参数采集电路中基准电流的测量方法,并完成了在地面三相电缆铠皮处对系统泄漏电流的测量;采用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微控制器STM32F103VET6改进潜油电泵井地面控制系统;主控板上设计的电源电路由+24V转±12给多参数电流信号的A/V转换电路供电;+24V转+5V电路给TFT-LCD液晶显示屏供电,+5V转+3.3V给MCU及其外围电路供电;系统测量的多参数数据经A/V转换电路处理后将其传输至地面MCU进行一系列的显示、存储、报警等;采用TFT-LCD液晶显示屏用来直观显示所测量的多参数数据;采用SD卡存储大量的多参数历史数据;研制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其小信号继电器提示各参数超过阈值的系统故障,大功率继电器控制井下供电;通过星点等势原理为井下监测系统供电,完成了本系统各个通信部分的技术研究,分别是井下与地面机箱通信:采用基于420mA模拟电流的信号传输;地面机箱与工控机通信:采用基于RS-485总线的信号传输;远程终端通信:采用基于SIM800C的GPRS无线数据传输。通过地面与井下系统接口匹配及联机试验,将系统测量的温度、压力、振动、基准电流以及泄漏电流信号以420mA电流环的方式传输至地面控制系统,经MCU分析处理后能准确的完成各个参数的模拟试验;实现了TFT-LCD液晶屏显示当前的多参数数据;完成了井下滤波电路仿真实现;对系统的故障原因及可靠性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元器件高温筛选和地面控制系统电路板PCB设计进行可靠性处理;在地面控制系统使用基准电流的测量值对多参数测量结果进行校正,提高了多参数数据的精确性及潜油电泵系统的可靠性,使其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
胡晓[10](2020)在《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机组智慧化管理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既要保证经济增速发展又要兼顾资源环境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能源利用率可达80%以上的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冷热电三联供机组具有启停灵活、占地面积小,便于发展分布式能源的特点,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量输送损失,还可以增加电力供应,缓解电网压力,预计会在城市得到大力推广。但这对设备监控和人员分工提出了要求,并且人力参与的监控过程很难保证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解决以上难题,本文设计了一款网络互联的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机组智慧化管理控制系统,完成无人值守条件下对三联供机组远程监控,全面检测的工作,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监控的准确率和实效性,提高管理水平。本文在现有的监控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三联供系统的运行状态,硬件监控平台的工作原理,以及通信协议,结合现有的远程监控技术,实现监控平台与监控中心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完成三联供机组的远程监控任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模块,数据管理单元、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等子模块。其中数据传输模块利用GPRS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互联网上,实现监控系统的网络互联;数据管理单元依托于监控中心服务器,采用多线程编程实现服务器与多组GPRS模块稳定可靠的通信,实现三联供机组数据的集中管理;客户端主要面向用户,实现人机交互的控制界面和监控画面。其中电脑客户端是由面向对象的C#语言结合Socket通信技术设计实现的应用软件,放置在中央控制室,实现大屏幕高效率监控。而手机客户端则是利用React Native跨平台开发框架设计的可以兼容i OS和Android系统的手机APP,实现用户随时随地监控,有助于专业工作人员远程分析,指挥故障排查。最后在天然气发电机台架上进行了监控系统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智慧化管理控制系统设计合理,可实现分布式天然气三联供机组的远程监控。该系统有助于我国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推广,为实现我国高效科学的使用天然气资源开辟了新途径,为解决我国能源供应压力、节约石油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新思路。
二、GPRS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PRS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物联网概述 |
2.1.1 物联网概念 |
2.1.2 物联网体系结构 |
2.2 云平台概述 |
2.2.1 阿里云简介 |
2.2.2 阿里云物联网平台架构 |
2.2.3 MQTT协议基本概念 |
2.2.4 MQTT报文结构 |
2.3 无线通信技术 |
2.3.1 几种无线通信技术比较 |
2.3.2 LoRa技术介绍 |
2.3.3 LoRa调制参数 |
2.4 无线传感网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 系统的功能 |
3.3 系统的总体架构 |
3.4 系统的工作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1 硬件设计的总体架构 |
4.2 主控制器选型及电路设计 |
4.2.1 STM32 主控芯片 |
4.2.2 单片机最小系统基本电路设计 |
4.3 采集节点传感器选型及电路设计 |
4.3.1 土壤温度传感器 |
4.3.2 土壤湿度传感器 |
4.3.3 空气温湿度传感器 |
4.3.4 光照强度传感器 |
4.4 数据传输节点硬件设计 |
4.4.1 Wi-Fi通信模块 |
4.4.2 GPRS通信模块 |
4.4.3 LoRa通信模块 |
4.5 执行设备控制节点硬件设计 |
4.6 电源模块设计 |
4.7 PCB电路板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1 软件设计的总体架构 |
5.1.1 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
5.1.2 系统软件总体架构 |
5.2 LoRa无线通信软件设计 |
5.2.1 LoRa模块参数配置 |
5.2.2 LoRa模块数据收发 |
5.2.3 LoRa组网方式 |
5.2.4 LoRa轮询采集设计 |
5.3 信息采集节点软件设计 |
5.3.1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 |
5.3.2 空气温湿度采集软件设计 |
5.3.3 土壤温度采集软件设计 |
5.3.4 土壤湿度采集软件设计 |
5.3.5 光照强度采集软件设计 |
5.4 数据传输节点软件设计 |
5.4.1 WI-Fi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
5.4.2 GPRS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
5.5 执行设备智能决策程序设计 |
5.5.1 卷帘机智能决策设计 |
5.5.2 风机智能决策设计 |
5.5.3 灌溉智能决策设计 |
5.5.4 补光智能决策设计 |
5.5.5 逐级寻优控制设计 |
5.6 看门狗程序设计 |
5.7 物联网平台的服务端搭建与部署 |
5.7.1 创建产品和设备 |
5.7.2 设备接入子程序设计 |
5.7.3 数据流转 |
5.8 Web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
5.8.1 系统架构的选取 |
5.8.2 系统功能设计 |
5.8.3 MySQL数据库设计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搭建与测试 |
6.1 系统的整体搭建 |
6.2 信息采集节点功能测试 |
6.3 数据传输节点联网测试 |
6.3.1 Wi-Fi联网测试 |
6.3.2 GPRS联网测试 |
6.4 LoRa无线通信测试 |
6.4.1 LoRa模块通信组网测试 |
6.4.2 LoRa模块RSSI测试 |
6.4.3 LoRa模块丢包率测试 |
6.5 Web信息管理系统测试 |
6.5.1 数据监测 |
6.5.2 设备控制 |
6.5.3 系统管理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棕榈酸通过GPRs/NF-κB信号通路促进脂肪细胞KLF7表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实验材料 |
1.1 细胞系 |
1.2 实验动物 |
1.3 相关试剂和实验仪器耗材 |
1.3.1 试剂耗材 |
1.3.2 仪器 |
1.4 引物序列表 |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及诱导分化 |
2.2 配制棕榈酸 |
2.3 配制拮抗剂 |
2.4 转化/转染 |
2.5 细胞处理 |
2.6 肥胖小鼠模型构建及标本采集 |
2.7 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试验 |
2.8 小鼠肝脏组织的包埋与HE染色 |
2.9 血脂和血糖水平的检测 |
2.10 血清PA、IL-6、TNF-α、MCP-1的检测 |
2.11 细胞/组织RNA的提取 |
2.12 RNA反转录 |
2.13 实时定量PCR(qRT-PCR) |
2.14 细胞/组织蛋白质的提取 |
2.15 DNA/RNA浓度测定 |
2.16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
2.17 统计方法 |
实验结果 |
一、细胞实验 |
3.1 3T3-L1 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成功 |
3.2 棕榈酸对细胞GPR40、GPR120、KLF7等因子表达以及对细胞葡萄糖消耗能力的影响 |
3.3 PA通过GPR40/GPR120、p-p65 途径,上调细胞KLF7 表达,诱发炎症反应,抑制细胞葡萄糖消耗 |
3.4 PA通过促进p65 磷酸化,上调KLF7 表达并抑制细胞葡萄糖消耗 |
3.5 NF-κB活性亚单位p65 可促进KLF7 的表达 |
3.6 GPRs可通过上调脂肪组织p-p65、KLF7 的表达,介导肥胖诱发的炎症反应,导致小鼠血糖升高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G蛋白偶联受体糖脂代谢中的功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3)基于物联网和云架构的光伏发电运维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及研究现状 |
1.2.1 物联网技术应用及研究 |
1.2.2 云计算技术应用及研究 |
1.2.3 光伏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光伏运维云平台需求分析与总体架构 |
2.1 太阳能光伏发电 |
2.1.1 光伏电池发电原理 |
2.1.2 光伏发电系统分类 |
2.2 光伏运维云平台需求分析 |
2.2.1 需求分析 |
2.2.2 业务需求分析 |
2.2.3 功能需求分析 |
2.3 运维云平台建设目标 |
2.4 运维云平台总体架构 |
2.5 本章小结 |
3 光伏运维云平台远程通信方案设计 |
3.1 远程通信介绍 |
3.1.1 有线远程监控 |
3.1.2 无线远程监控 |
3.2 基于GPRS无线通信方式设计 |
3.2.1 GPRS-DTU简介 |
3.2.2 GPRS通信模块功能及初始化 |
3.2.3 GPRS模块配置及通信协议 |
3.3 网络交互模块设计 |
3.3.1 socket通信概述 |
3.3.2 socket通信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光伏运维云平台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MVC框架在监控平台中应用 |
4.1.1 开发工具选择 |
4.1.2 Django框架 |
4.1.3 Ajax技术 |
4.1.4 数据传输格式 |
4.2 监控平台各功能模块设计 |
4.2.1 登录注册模块 |
4.2.2 主页界面 |
4.2.3 实时监测模块 |
4.2.4 统计报表模块 |
4.2.5 能效分析模块 |
4.2.6 系统管理模块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My SQL数据库概述 |
4.3.2 E-R模型 |
4.3.3 主要数据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云服务器部署及系统测试 |
5.1 云服务器部署 |
5.1.1 部署环境 |
5.1.2 nginx与 uwsgi技术 |
5.1.3 部署流程 |
5.2 系统测试 |
5.2.1 服务器性能监控 |
5.2.2 GPRS-DTU通信测试 |
5.2.3 整体系统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GPRS的茶树育苗监测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系统开发背景 |
1.2 系统开发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和趋势 |
1.3.1 国外发展现状介绍 |
1.3.2 国内发展现状介绍 |
1.3.3 发展趋势与展望 |
2 系统分析及硬件设计 |
2.1 可行性分析 |
2.1.1 经济可行性 |
2.1.2 技术可行性 |
2.1.3 系统结构可行性 |
2.2 需求分析 |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4 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案 |
2.4.1 硬件组合设计方案 |
2.4.2 软件设计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硬件选型与设计 |
3.1 数据采集与控制设备选择与设计 |
3.1.1 微处理器的选择 |
3.1.2 GPRS 无线传输模块的应用 |
3.1.3 传感器的选择介绍 |
3.1.4 继电器控制选择 |
3.1.5 电源供应模块 |
3.2 控制设备的选择与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件设计 |
4.1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1 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开发 |
4.1.2 采集与控制设备软件设计 |
4.2 GPRS无线传输模块软件设计 |
4.2.1 ATK-SIM800C模块架构 |
4.2.2 建立TCP客户端连接 |
4.2.3 TCP连接调试 |
4.3 云服务器的创建 |
4.4 系统平台的软件设计 |
4.4.1 系统开发主要技术 |
4.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3 历史数据存储 |
4.5 云服务器中项目的部署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和数据分析 |
5.1 系统硬件性能测试 |
5.1.1 传感器数据采集 |
5.1.2 GPRS通信测试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数据实时显示测试 |
5.2.2 历史记录查询测试 |
5.2.3 阈值设置与手动控制测试 |
5.3 数据测试分析 |
5.4 幼苗对比生长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船舶自动舵的研究现状 |
1.2.1 自动操舵仪的发展 |
1.2.2 自动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1 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常见问题 |
1.3.2 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无线网络在船舶中的应用研究 |
1.4.1 远程无线网络在船舶中的应用研究 |
1.4.2 近距无线网络在船舶中的应用研究 |
1.5 本领域待研究的问题 |
1.6 本文主要工作与内容 |
2 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优化研究 |
2.1 引言 |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的研究 |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 |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的低功耗调度机制 |
2.3 Mindows操作系统 |
2.3.1 Mindows的文件组织结构 |
2.3.2 定时器触发的实时抢占调度 |
2.3.3 信号量 |
2.3.4 队列 |
2.4 基于Mindows操作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低功耗设计 |
2.4.1 微处理器的低功耗设计 |
2.4.2 外围设备的低功耗设计 |
2.4.3 电池管理实现 |
2.5 测试与验证 |
2.5.1 基于Mindows的节点节能测试 |
2.5.2 节点节能对比测试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测试平台 |
3.1 引言 |
3.2 仿真测试平台设计及工作流程 |
3.3 仿真平台各模块功能 |
3.3.1 近距无线网络模块 |
3.3.2 远程无线网络模块 |
3.3.3 船舶模型模块 |
3.3.4 本地和远程控制器模块 |
3.4 节点硬件设计 |
3.5 节点软件设计 |
3.5.1 传感器和路由节点软件设计 |
3.5.2 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 |
3.6 界面设计 |
3.7 仿真实例 |
3.8 本章小结 |
4 基于灰色预测的船舶航向简捷鲁棒控制 |
4.1 引言 |
4.2 船舶平面运动数学模型 |
4.2.1 状态空间型船舶平面运动数学模型 |
4.2.2 航向保持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 |
4.3 灰色预测算法 |
4.3.1 GM(1,1)基本预测模型 |
4.3.2 改进的GM(1,1)预测模型 |
4.4 船舶航向简捷鲁棒控制器 |
4.4.1 闭环增益成形算法 |
4.4.2 简捷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
4.5 仿真实例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冗余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 |
5.1 引言 |
5.2 从通信角度出发设计多路径ZigBee网络 |
5.2.1 并行不相交多路径路由发现 |
5.2.2 基于能量均衡的并行不相交多路径选择策略 |
5.3 从控制角度出发设计船舶航向保持控制器 |
5.3.1 基于WiNCS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器设计 |
5.3.2 灰色预测模型 |
5.3.3 基于非线性的船舶航向保持积分Backstepping简捷鲁棒控制器 |
5.4 仿真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基于NB-IoT的水质监测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组成 |
2.2 传感器选型 |
2.2.1 温度传感器选型 |
2.2.2水位传感器选型 |
2.2.3 pH传感器选型 |
2.2.4 溶解氧传感器选型 |
2.3 系统开发工具及平台 |
2.3.1 NB-IoT |
2.3.2 公有云 |
2.3.3 嵌入式处理器 |
2.3.4 软件编译环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质监测节点硬件设计 |
3.1 单片机及外围电路设计 |
3.1.1 嵌入式微处理器选型 |
3.1.2 STM32F103最小系统设计 |
3.2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
3.2.1 温度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
3.2.2 水位、pH、溶解氧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
3.3 M5310-A模组外围电路设计 |
3.3.1 SIM卡电路 |
3.3.2 串口通信电路 |
3.3.3 RF电路 |
3.3.4 网络状态指示 |
3.3.5 电源电路 |
3.4 串口调试电路设计 |
3.5 电源电路设计 |
3.5.1 12V电源 |
3.5.2 5V稳压电路 |
3.5.3 3.3V稳压电路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质监测节点软件设计 |
4.1 系统初始化 |
4.1.1 USART1初始化 |
4.1.2 USART3初始化 |
4.1.3 M5310-A模组初始化 |
4.1.4 水质传感器初始化 |
4.2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2.1 温度采集 |
4.2.2 深度、含氧量、pH采集 |
4.3 NB-IoT通信程序设计 |
4.3.1 创建设备 |
4.3.2 资源订阅 |
4.3.3 发起登录请求 |
4.3.4 数据更新与上报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质监测平台界面开发与系统测试 |
5.1 水质监测平台界面开发 |
5.1.1 设备接入 |
5.1.2 应用界面开发 |
5.1.3 触发管理 |
5.2 系统测试 |
5.2.1 数据展示 |
5.2.2 报警推送 |
5.2.3 功耗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设备统一注册码生成 |
附录二 串口AT指令调试 |
附录三 M5310-A模组初始化打印信息 |
附录四 STM32F103ZET6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
附录五 M5310-A模组外围电路 |
附录六 水质监测节点PCB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问题 |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
2.1 引言 |
2.2 系统软件开发理论与关键技术 |
2.2.1 J2EE架构与SSH框架 |
2.2.2 数据库技术 |
2.2.3 通信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软件系统需求分析 |
3.2.2 硬件系统需求分析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3.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系统的设计原则 |
4.3 系统整体设计与功能设计 |
4.3.1 系统整体设计 |
4.3.2 软件详细功能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设计方法 |
4.4.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4.3 数据库表单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实现与测试 |
5.1 引言 |
5.2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2.1 系统登录模块 |
5.2.2 基础信息管理功能模块 |
5.2.3 设备管理模块 |
5.2.4 抄表管理模块 |
5.2.5 缴费管理模块 |
5.2.6 系统管理模块 |
5.3 系统的测试 |
5.3.1 系统测试环境 |
5.3.2 系统功能测试 |
5.3.3 系统性能测试 |
5.3.4 系统测试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智能路灯的无线组网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智能路灯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2.2 路灯系统中的通信方式分析及选择 |
2.3 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的通信网络设计 |
3.1 低压电力载波通信介绍 |
3.1.1 低压电力载波通信信道特性 |
3.1.2 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扩频通信与调制解调技术 |
3.2 GPRS通信介绍 |
3.3 基于MODBUS协议的控制命令设计 |
3.3.1 Modbus通信协议 |
3.3.2 Modbus信息帧 |
3.4 路灯控制命令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路灯控制终端的硬件设计 |
4.1 智能路灯的精准控制与终端结构 |
4.2 路灯电子镇流器的结构及控制原理 |
4.2.1 路灯电子镇流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4.2.2 电子镇流器的调光原理与方法 |
4.3 载波芯片与GPRS模块的选型 |
4.4 载波硬件电路设计 |
4.4.1 载波通信电路设计 |
4.4.2 电源电路设计 |
4.4.3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路灯控制终端的软件设计 |
5.1 控制软件的主要功能 |
5.2 软件流程设计 |
5.2.1 控制流程总体设计 |
5.2.2 载波通信程序设计 |
5.2.3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
5.2.4 路灯寻址程序设计 |
5.2.5 PWM调光处理子程序设计 |
5.2.6 CRC校验子程序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
6.1 系统测试 |
6.1.1 系统通信功能测试 |
6.1.2 PL3106 调制解调波形测试 |
6.1.3 电子镇流器PWM波形测试 |
6.2 通信成功率测试 |
6.2.1 50m无负载通信成功率测试 |
6.2.2 50m半功率通信成功率测试 |
6.2.3 50m全功率通信成功率测试 |
6.2.4 100m测试通信成功率测试 |
6.2.5 通信成功率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9)潜油电泵井多参数检测与信号传输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潜油电泵系统概述 |
1.3 国内外潜油电泵技术发展现状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1.4 潜油电泵井未来发展方向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潜油电泵井多参数检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1 多参数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
2.1.1 地面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2.1.2 井下监测系统原理介绍 |
2.1.3 远程传输系统工作原理 |
2.2 监测系统供电设计 |
2.3 系统参数的测量设计 |
2.3.1 基准电流的测量 |
2.3.2 泄漏电流的测量 |
2.4 系统滤波电路优化 |
2.4.1 地面滤波电路 |
2.4.2 井下滤波电路 |
2.5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基于STM32 的地面检测与控制电路研究 |
3.1 地面电源电路研制 |
3.1.1 +24V转±12V电路研制 |
3.1.2 +24V转+5V电路研制 |
3.1.3 +5V转+3.3V电路研制 |
3.2 地面控制系统电路研制 |
3.2.1 基于STM32F103VET6 的最小系统研制 |
3.2.2 井下电源与模拟量接口电路研制 |
3.2.3 地面A/V转换电路研制 |
3.2.4 SD卡接口电路研制 |
3.2.5 TFT-LCD接口电路研制 |
3.2.6 RS-232 接口电路研制 |
3.2.7 USB接口电路研制 |
3.2.8 继电器驱动电路研制 |
3.3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潜油电泵井监测系统的通信技术研究 |
4.1 通信技术的整体结构设计 |
4.2 井下与地面机箱通信方式 |
4.2.1 信号传输方式的选取 |
4.2.2 基于4~20mA模拟电流的信号传输 |
4.3 地面机箱与工控机通信方式 |
4.3.1 基于RS-485 总线的信号传输 |
4.3.2 RS-485 通信电路研制 |
4.4 无线传输方式的选定 |
4.4.1 几种无线通信技术 |
4.4.2 传输方式的选定 |
4.5 GPRS通信技术 |
4.5.1 SIM800C通信模块 |
4.5.2 SIM800C芯片及外围电路 |
4.5.3 SIM卡接口电路 |
4.6 基于SIM800C的 GPRS无线数据传输 |
4.7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系统长期工作可靠性及测量结果的处理与校正 |
5.1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5.2 系统的可靠性处理 |
5.2.1 元器件筛选 |
5.2.2 地面控制系统电路板设计 |
5.3 系统故障原因分析 |
5.4 多参数测量结果的处理与校正 |
5.5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地面与井下系统接口匹配及联机试验 |
6.1 系统分时传输试验 |
6.1.1 温度试验 |
6.1.2 压力试验 |
6.1.3 振动试验 |
6.1.4 基准电流试验 |
6.2 泄漏电流试验 |
6.3 液晶显示软件实现 |
6.4 井下滤波电路仿真实现 |
6.5 系统联调试验 |
6.6 本章总结 |
第七章 总结 |
7.1 总结 |
7.2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10)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机组智慧化管理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中国天然气发电现状及趋势探析 |
1.1.1 发展天然气发电的优势 |
1.1.2 天然气发电现状 |
1.1.3 天然气发电行业前景 |
1.2 冷热电三联供的能源消费模式 |
1.2.1 工作原理 |
1.2.2 系统特点 |
1.3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发展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架构设计 |
2.1 系统的功能需求 |
2.2 系统设计原则 |
2.3 总体架构设计 |
2.3.1 数据传输模块 |
2.3.2 监控中心程序设计 |
2.3.3 客户端程序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3.1 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1.1 单片机选型与设计 |
3.1.2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3.1.3 PCB板设计与实现 |
3.1.4 单片机底层控制软件设计 |
3.2 监控中心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
3.2.1 监控中心的软件配置安装 |
3.2.2 电脑客户端通信功能实现 |
3.2.3 三联供系统终端通信功能设计与实现 |
3.2.4 手机APP通信功能设计与实现 |
3.2.5 数据管理设计与实现 |
3.3 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
3.3.1 电脑客户端功能设计与实现 |
3.3.2 手机APP功能设计与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智慧化管理控制系统测试 |
4.1 系统测试环境 |
4.2 系统测试内容 |
4.2.1 数据传输测试 |
4.2.2 HTTP接口测试 |
4.2.3 电脑客户端控制台测试 |
4.2.4 电脑客户端数据曲线绘制测试 |
4.2.5 手机APP登录测试 |
4.2.6 手机APP操作记录测试 |
4.2.7 用户管理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致谢 |
四、GPRS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控制系统设计[D]. 李寒. 河北大学, 2021(09)
- [2]棕榈酸通过GPRs/NF-κB信号通路促进脂肪细胞KLF7表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仇同同.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3]基于物联网和云架构的光伏发电运维系统研究[D]. 余永俊. 中北大学, 2021(09)
- [4]基于GPRS的茶树育苗监测控制系统[D]. 徐国栋.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1)
- [5]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D]. 姜日凡.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6]基于NB-IoT的水质监测平台[D]. 乜朝贤. 山东大学, 2020(04)
- [7]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黄钰.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8]智能路灯的无线组网与控制[D]. 杨金晨.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1)
- [9]潜油电泵井多参数检测与信号传输系统研究[D]. 岳列红.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10]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机组智慧化管理控制系统研究[D]. 胡晓. 湖南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