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用新型便携式体温计收发器的制作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磊[1](2019)在《住院智能护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然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而现代化医院的建设更是少不了智能化的身影。目前,在住院部对患者的输液过程大都采用人工监控的方式,使得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变低,且可能发生医疗事故;对患者体温、心率和血氧参数的检测大都采用半智能化检测方式,通过医护人员手动登记到电脑上,增加了数据的错误率,打扰了患者的休息,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本文设计了住院智能护理系统的软硬件构架,它由智能输液监控装置、生命体征无线监护器、LoRa基站、中心服务器、护士站客户端、医护人员手持设备终端、患者手机终端和本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对接功能模块构成,由于时间和工作量所限,本文实现了其中的智能输液监控装置、生命体征无线监护器、LoRa基站、中心服务器和护士站客户端部分。在智能输液监控装置中,本文运用光电检测技术设计了滴速检测模块,通过定时器监测5秒内液滴的数量,利用数组num动态存储20秒的液滴数,以得到更精确的滴速值,并通过STM32F103C8T6控制器判断异常;通过OLED显示滴速信息;通过LoRa无线通信模块每间隔5秒向LoRa基站发送滴速信息。在生命体征无线监护器中,本文采用MLX90614红外测温传感器监测患者体温,通过STM32F103C8T6控制器读取其内部RAM数据,然后进行公式计算得出体温值;采用MAX30102内部寄存器存储的脉搏波数据。控制器首先对脉搏波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差分阈值法进行特征点的提取,通过心率计算公式可得出心率值。本文利用YX301血氧仪对血氧计算公式进行了标定,通过标定后的血氧计算公式可计算出血氧值。控制器会将计算出的体温、心率和血氧值通过OLED实时显示,并会判断其异常与否,会通过LoRa无线通信模块每间隔5秒向LoRa基站发送体温、心率和血氧信息。LoRa基站通过LoRa无线通信模块持续扫描信道,如果扫描到信号,则接收并存储到内部寄存器中,STM32F103C8T6控制器通过UART从LoRa无线通信模块中读取数据,然后将数据通过UART发送至以太网模块,其携带数据向中心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中心服务器及护士站客户终端采用B/S网络模式,使用Java语言,基于MVC模式开发。按功能分为四个部分:患者信息管理;监控界面设计;数据管理;用户管理。患者信息管理功能可以对所有患者的信息进行增删改查;监控界面功能可以对患者的滴速、体温、心率和血氧进行实时的动态显示;数据管理功能可以对患者的滴速、体温、心率和血氧数据记录进行查看、下载和删除操作;用户管理功能仅为超级用户使用,能够对可登陆系统的医护人员的信息进行增删改查。医护人员手持设备终端使得医护人员在医院任何地方都可实时掌握患者端的输液信息和生命体征信息,还具有患者信息扫描、推送信息、接收呼叫服务等功能。当患者端输液信息和生命体征信息有任何异常时会自动报警,当患者进行呼叫时会自动语音播报呼叫内容。患者手机终端能够使得患者自主了解医院资讯、基本服务信息和健康知识以及有选择的呼叫服务,医院资讯是从护士站群发推送的信息,主要是推送关于医院的实时动态信息。基本服务信息从护士站预先设定完成,可根据需求增加或删除,通过自动回复和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交互。健康知识从护士站和医护人员手持设备终端预先设定完成,可根据需求增加或删除,通过自动回复的方式和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交互。本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对接功能模块,可以通过以太网获取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患者、医护人员等信息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到中心服务器数据库中,从而实现了本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数据的融合与共享。本文研究的住院智能护理系统为当前医院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医院来说,能够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繁琐的工作量;对于患者来说,能够提高舒适度。
祁乔之[2](2017)在《基于移动平台的智能文胸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乳腺癌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女性健康的高发性疾病之一。相较于发达国家完备的乳腺癌预防体系和普查制度,提高女性早期乳腺自查和保健意识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和致死率的有效方法。近几年,随着可穿戴式设备、移动智能终端和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日益普及与覆盖,移动医疗概念的出现为乳腺癌预防工作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然而,关于乳腺自查及提高保健意识的移动平台应用程序在国内外尚属初步探索阶段,且目前没有与之配套使用的可穿戴式智能硬件,与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医疗概念有差距。为此,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移动平台的智能文胸。该产品是由可穿戴式智能文胸硬件、移动平台客户端软件、Web后台端管理平台三部分共同组成。在可穿戴式智能文胸硬件部分,本文根据产品需求分析结果,首先对智能文胸硬件进行概要设计及元器件选型,然后分别对电源模块、低功耗蓝牙控制模块、驱动电路模块进行设计开发,最后完成PCB板的绘制和制作;在移动平台客户端软件部分,本文首先从功能需求出发对移动终端本地数据库进行设计,完成对导航栏模块、问医模块、学堂模块、个人中心模块、首页模块的功能开发,实现了乳腺自查标注及对智能文胸硬件控制等功能;在Web后台端管理平台部分,本文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绘制了实体关系图及物理数据模型并完成数据库的设计工作,接着从项目目录部署、公共模块、控制器、视图四个方面,实现了对用户信息管理、医生信息管理、学堂视频管理、推送信息管理、小组管理、后台账号管理等功能的设计开发。本文设计实现的基于移动平台的智能文胸系统是一个健全、高效、便捷的乳腺健康管理平台,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前提下协助广大女性完成对乳腺的日常自我检查,通过对乳腺保健知识的普及,帮助用户减轻心理负担,提高使用者对平台的依从性并最大限度的提前乳腺癌早期发现时间,同时配套以穿戴式智能文胸硬件设备的形式辅助用户实现科学精准的乳腺按摩,疏通乳腺经脉,促进经脉的气血及淋巴液循环,在减少乳腺癌发病可能性的同时促进胸部的健美。
卢秀芳,郑军,傅萍,周广琳[3](2016)在《便携式体温计收发装置的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测量体温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操作之一。水银体温计因玻璃的结构比较致密,水银的性能非常稳定,准确性比其他类型的体温计高而在临床上普遍使用。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测量体温需要携带体温测量盘,其内备消毒液容器(放置并消毒测温后的体温计用)和清洁干容器(放置清洁体温计)、容器内垫消毒纱布、带秒表的表、笔、记录本、消毒液纱布。护士集体测体温时,把盘子放在床头柜上或放在治疗车上面;收体温计时,护士既要拿记录本、笔,又要
凌聪[4](2016)在《用于移动终端的测控卡固件可重构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智能移动终端以及嵌入式测控卡在功能和性能上的不断完善和提高,若将配合有传感器、继电器、电机等设备的测控卡与显示处理功能强大的智能移动终端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移动终端仪器技术和测控技术,将能实现一种用于智能移动终端具有低成本、便携式特点的测量、控制、显示和分析处理设备。本文研究工作就此展开,研究一种充分支持移动终端应用的固件可重构测控卡方案,使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分析课题背景,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固件可重构测控卡平台总体架构;一方面,通过在测控卡中写入脚本解析器,让使用者能够通过编辑运行脚本,灵活地执行各种不同的任务;另一方面将测控卡微控制器固件存储闪存(Flash)空间分为若干个区域,用于放置多个固件程序,并利用IAP(在应用中编程)技术,实现用移动终端对测控卡的固件烧写重构操作;然后,通过分析和研究移动终端现有的数据通信接口及各自的应用特点,采用蓝牙无线通信以及USB OTG有线通信的方式,分别实现了移动终端与测控卡之间的低速以及中高速通信;蓝牙通信方面,采用了以传统蓝牙为代表的HC06蓝牙模块进行数据交互;USB OTG通信方面,对于不支持USB OTG通信的测控卡微控制器采用FT232RL UART转USB通信实现;而对于测控卡微控制器自身带有USB外设功能的,则通过编写USB OTG驱动,实现了测控卡与移动终端的中高速通信;最后,在上述工作研究的基础上,展示了基于ADuC7126微控制器的低速测控卡以及基于STM32F407微控制器的高速测控卡,并对两者进行了运行脚本效率和传输速率的测试。随后从低速、中速以及高速三种不同的运行要求,搭建了环境PM2.5检测、人体生理信号测量以及基于ICP加速度传感器的振动加速度数据采集三种平台,并采用不同的固件可重构模式和数据通信方式进行应用演示,从而验证了本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林茜,黄榕[5](2014)在《实用便携按压式体温计收发器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体温测量是临床护理基本技术操作,也是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仍有85%以上医院病区内使用水银体温计,它具有测量准确、消毒方便、经济等优点,但体温计暴露在外易磕碰损坏从而引起安全隐患。因此,我们研制了一种实用便携按压式体温计收发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结构与使用方法
苏东东,刘娜,郭赤,陈仁贵,方胜[6](2014)在《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在血液净化设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一种用于实时测量患者脉搏、体温、血压和呼吸指征的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及其与血液净化设备组成的监控系统。方法:设计患者呼吸频率监测、电子体温测量和脉搏测量等生命体征监测模块,通过低功耗MSP430单片机的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总线与CC1100为核心的射频(RF)收发芯片接口,实现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血液净化监控网络系统,从而将传感器采集的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到血液净化设备,进行治疗管理和安全控制。结果: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的应用解决了安装设备连线、治疗过程无人值守以及护士多点管理难兼顾等问题,实现了在线测量、数字量化、安全警示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和监护功能。结论:智能传感器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可极大提升血液净化设备的治疗功能和安全性,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及时发现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从而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
汪巍巍[7](2013)在《多生理参数无线远程医疗健康监护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卫生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偏远地区的病人看病十分困难,而且现有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加重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与分配不均。为了跨越这些障碍、突破这些瓶颈,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远程医疗(Telemedicine)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医疗模式,可以真正实现远程医疗信息的共享和监护,最终保证人人平等地享有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关注医疗健康和保健。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基于医疗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ZigBee技术和GSM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领域开发设计了多生理参数无线远程医疗健康监护系统。本文通过对远程医疗应用现状和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多生理参数无线远程医疗健康监护系统解决方案,并对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要求进行分析,系统采用TI公司研发的CC2430无线射频芯片作为主控制器、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平台,在ZigBee协议栈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软件平台,最后完成系统测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即传感器节点(终端节点)、无线网关节点、GSM网络、远程监控中心和用户,用户身上携带小型便携式医疗参数检测装置或传感器节点,对其脉搏、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和血糖浓度生理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和数据显示,能够通过ZigBee网络实现节点间的通信,并将这些数据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发送给无线网关节点。无线网关节点通过GSM网络将生理参数数据以短消息的形式发送给远端的医疗监控中心,由专家进行远程诊断并发送救治方案给用户。经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成本低、功耗小、稳定性强、易扩展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到家庭监护中去,构建家庭、社区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陈震宇,梅珍[8](2012)在《便携式体温测量袋的研制》文中认为体温测量是医护人员对病人或健康者进行体格检查、诊断疾病、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基础的护理内容之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目前,80%以上医院病区内使用水银体温计。它具有测量准确、消毒方便、经济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稍有
孟琳[9](2009)在《基于ZigBee技术及远程通信的社区医疗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社区医疗服务有利于有效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社区医疗可谓是我国卫生界关注的重点,是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依托吉林省长信华天科技有限公司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及远程通信在社区医疗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的研究项目,提出一种基于ZigBee无线技术和嵌入式以太网技术的社区医疗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针对社区医疗、嵌入式以太网、ZigBee无线通信方式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和远程通信的社区医疗管理系统的方案;2.对以太网驱动、OpenTCP的移植、各模块的关键接口、生理参数采集模块的设计等关键技术做了较深刻的分析,完成了其相关硬件设计和软件编制;3.研究了系统网络协议的实现方法,分析了系统协议流程,介绍了嵌入式TCP/IP协议、ZigBee协议栈和OpenTCP协议,重点研究ZigBee协议网络层结构、组网原理,详细阐述了第三方协议栈OpenTCP的裁剪和移植方法;4.完成了社区医疗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实现了远程操作、安全控制、病例管理等多种功能;5.测试了硬软件的性能,并对系统各部分的安装规范做了简要介绍,测试结果可满足用户需求。
邹志革[10](2008)在《瞬态增强的无电容型LDO设计》文中指出集成稳压器正向着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效率三个方向迈进,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作为其中的一员,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并向着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SoC)集成的方向发展。由于应用简单、便于集成的优点,无电容型LDO成为各类应用的首选。与传统的LDO相比,无电容型LDO在稳定性和瞬态特性上存在着较大缺陷,其稳定性和瞬态特性是其设计中的最大挑战。本文系统的论述了瞬态增强无电容型LDO的设计考虑、方法和过程。本文围绕无电容型LDO的瞬态特性、无电容型LDO的稳定性、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LDO的基本设计指标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并总结了LDO的设计指标。研究了LDO的每一个设计指标,给出每一个指标的含义、产生原因以及各指标的相互关系,更新和修正了部分设计指标的详细表达式。基于指标的研究,得出设计中要考虑的折衷关系。论文研究了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研究了模拟集成电路的模型类别,重点研究了基于宏模型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流程。给出了运算放大器的宏模型具体设计方法,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了“宏模型+晶体管级电路”的混合宏模型建立方法,并以LDO的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高效率。论文研究了无电容型LDO的环路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阻尼系数控制(Damping Factor Control,DFC)频率补偿技术,使得无电容型LDO在单位增益带宽以内只有一个主极点,保证了负载电流在大范围变化时的系统稳定性。本文为基于DFC频率补偿技术的无电容型LDO进行了细致的计算和推导,建立的详细的行为级模型和宏模型,依靠行为级模型和宏模型的仿真结果指导了晶体管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还研究了无电容型LDO的瞬态响应特性。本文首先研究了传统LDO的瞬态响应特性,作为对比,重点研究了无电容型LDO的瞬态特性,分析了所有影响瞬态特性的因素。针对影响瞬态特性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单电压比较的无电容型LDO的瞬态增强方法。该方法基于基本运算放大器、基本反向器、推挽输出级,在LDO负载瞬态变化时,能为调整管栅极提供额外的驱动电流,有效提高无电容型LDO的瞬态响应速度。基于上述研究,本论文设计了一款基于HHNEC 0.25μm标准CMOS工艺的瞬态增强无电容型LDO电路,应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基带SoC芯片中。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流程,包括芯片规格定义、模块划分和指标推导及确定、混合模型验证各模块指标、晶体管级电路设计、仿真和验证。该LDO电路的工作电压为2.0V~3.3V,在提供100mA负载电流的情况下电压差仅为50mV,负载瞬态变化时的最大输出电压过冲量为90mV,由于电源电压变化和负载变化引起的输出电压误差达到0.039%,整个电路的静态电流为44μA。
二、实用新型便携式体温计收发器的制作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用新型便携式体温计收发器的制作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住院智能护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能输液监控系统的研究进展 |
1.2.2 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的研究进展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功能需求介绍 |
2.2 药液滴速监测方案设计 |
2.3 体温检测相关理论与方案设计 |
2.4 心率检测相关理论与方案设计 |
2.5 血氧检测相关理论与方案设计 |
2.6 数据传输方案设计 |
2.7 系统控制器方案选择 |
2.8 住院智能护理系统方案 |
2.9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
3.1 智能输液监控装置硬件设计 |
3.1.1 滴速检测模块电路设计 |
3.1.2 LoRa无线通信模块设计 |
3.1.3 信息显示模块设计 |
3.1.4 报警模块设计 |
3.2 生命体征无线监护器硬件设计 |
3.2.1 MLX90614 红外测温传感器外围电路设计 |
3.2.2 MAX30102 脉搏波传感器外围电路设计 |
3.3 LoRa基站硬件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 |
4.1 智能输液监控装置软件总体设计 |
4.1.1 装置初始化 |
4.1.2 滴速检测模块程序设计 |
4.1.3 装置报警模块程序设计 |
4.1.4 OLED信息显示模块程序设计 |
4.1.5 LoRa无线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
4.2 生命体征无线监护器软件总体设计 |
4.2.1 监护器初始化 |
4.2.2 MLX90614 红外测温模块程序设计 |
4.2.3 MAX30102 脉搏波模块程序设计 |
4.2.3.1 脉搏波信号的采集 |
4.2.3.2 脉搏波信号的预处理 |
4.2.3.3 脉搏波信号的特征点提取 |
4.2.3.4 心率的获取 |
4.2.3.5 血氧的获取 |
4.2.3.6 血氧饱和度的标定 |
4.3 LoRa基站软件总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中心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
5.1 B/S网络模式 |
5.2 MVC模式 |
5.3 中心服务器架构设计 |
5.3.1 HTTP协议 |
5.3.2 MySQL数据库 |
5.3.3 中心服务器总体架构 |
5.4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5.5 中心服务器功能总体设计 |
5.5.1 患者信息管理 |
5.5.2 监控界面设计 |
5.5.3 数据管理 |
5.5.4 用户管理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实验与分析 |
6.1 系统搭建 |
6.2 系统测试 |
6.2.1 住院智能护理系统患者端测试 |
6.2.2 护士站客户端显示数据测试 |
6.3 系统参数实验 |
6.3.1 滴速参数实验 |
6.3.2 体温参数实验 |
6.3.3 心率参数实验 |
6.3.4 血氧参数实验 |
6.3.5 误差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基于移动平台的智能文胸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智能文胸系统设计关键技术介绍 |
2.1 智能硬件系统概述 |
2.2 低功耗蓝牙技术 |
2.2.1 低功耗蓝牙与传统蓝牙的区别 |
2.2.2 低功耗蓝牙协议栈架构 |
2.2.3 通用访问协议 |
2.2.4 通用属性协议 |
2.3 Android平台研究 |
2.3.1 Android平台体系架构 |
2.3.2 Android平台开发技术 |
2.3.3 Android平台开发工具 |
2.4 Web开发技术研究 |
2.4.1 LAMP开发组合 |
2.4.2 ThinkPHP开发框架 |
2.4.3 MVC开发模式 |
2.4.4 Web服务器架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文胸系统硬件设计 |
3.1 智能文胸硬件开发流程 |
3.2 智能文胸硬件需求及概要设计 |
3.2.1 需求分析 |
3.2.2 概要设计 |
3.2.3 规格说明 |
3.3 智能文胸硬件设计与实现 |
3.3.1 电源模块设计 |
3.3.2 低功耗蓝牙控制模块设计 |
3.3.3 驱动电路模块设计 |
3.3.4 产品PCB板绘制与制作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移动平台端软件总体设计 |
4.1 Android客户端软件设计 |
4.1.1 需求分析 |
4.1.2 概要设计 |
4.1.3 开发与实现 |
4.2 Web后台端软件设计 |
4.2.1 需求分析 |
4.2.2 概要设计 |
4.2.3 开发与实现 |
4.3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成果展示 |
5.1 测试 |
5.2 成果展示 |
5.2.1 智能文胸硬件 |
5.2.2 Android客户端软件 |
5.2.3 Web后台端软件 |
5.3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6.3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
(3)便携式体温计收发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及制作 |
2 使用方法 |
3 优点 |
(4)用于移动终端的测控卡固件可重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2 用于移动终端的固件可重构测控卡系统架构 |
2.1 功能需求分析 |
2.2 移动终端的固件可重构测控卡平台总体方案 |
2.3 测控卡固件可重构设计方案 |
2.4 移动终端与测控卡各类通信方式的分析和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3 固件可重构测控卡方法和技术实现 |
3.1 测控卡处理器选择方案简述 |
3.2 测控卡脚本解析器固件技术实现 |
3.3 测控卡固件重构烧写技术实现 |
3.4 移动终端对测控卡固件重构技术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移动终端与测控卡通信方式研究和技术实现 |
4.1 蓝牙通信技术分析和实现 |
4.2 USB OTG通信技术分析和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5 用于移动终端的固件可重构测控卡应用开发及实例 |
5.1 测控卡简介及功能测试 |
5.2 用脚本重构的低速卡环境检测实例 |
5.3 低速卡人体生理信号采集实例 |
5.4 高速卡振动加速度信号采集实例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实用便携按压式体温计收发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构与使用方法 |
1.1 结构(见图1) |
1.2 使用方法 |
2 优点 |
(6)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在血液净化设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血液净化设备原理 |
2 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及其组网原理 |
2.1 血压监测传感器模块 |
2.2 电子体温测量传感器模块 |
2.3 短距离无线通信RF模块的扩展 |
3 传感器模块的应用 |
4 结语 |
(7)多生理参数无线远程医疗健康监护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远程医疗监护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发展趋势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与关键技术 |
2.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
2.1.1 蓝牙 |
2.1.2 Wi-Fi |
2.1.3 超宽频技术 |
2.1.4 移动自组织网络技术 |
2.1.5 ZigBee 技术 |
2.1.6 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 |
2.2 系统方案设计 |
2.2.1 系统方案的选择 |
2.2.2 系统方案的总体结构 |
2.2.3 系统方案功能要求 |
2.3 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 |
2.4 无线传感器网络 |
2.5 GSM 技术简介 |
2.5.1 GSM 短消息的控制模式 |
2.5.2 GSM 短消息编码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生理参数无线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硬件设计 |
3.1 ZigBee 模块 |
3.1.1 CC2430 芯片 |
3.1.2 CC2430 外围电路 |
3.1.3 CC2430+CC2591 无线射频模块的设计 |
3.1.4 CC2430 复位电路 |
3.2 脉搏测量 |
3.2.1 脉搏传感器的选择 |
3.2.2 脉搏信号采集电路 |
3.2.3 脉搏信号调理电路 |
3.3 体温测量 |
3.3.1 体温传感器的选择 |
3.3.2 体温测量电路 |
3.4 心率测量 |
3.4.1 心率传感器的选择 |
3.4.2 心率信号采集电路 |
3.5 血氧饱和度测量 |
3.5.1 血氧饱和度测量原理和传感器的选择 |
3.5.2 血氧饱和度测量电路 |
3.6 血压测量 |
3.6.1 血压测量方法和传感器的选择 |
3.6.2 血压测量电路 |
3.7 血糖浓度测量 |
3.7.1 血糖浓度测量原理和传感器的选择 |
3.7.2 血糖浓度测量电路 |
3.8 无线网关模块 |
3.8.1 GSM 通信芯片 MC37i |
3.8.2 SIM 卡接口电路 |
3.8.3 串口通信电路 |
3.9 电源模块设计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生理参数无线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软件设计 |
4.1 ZigBee 协议架构 |
4.2 系统初始化程序 |
4.3 节点通信程序与 ZigBee 组网实现 |
4.3.1 节点通信程序 |
4.3.2 ZigBee 组网实现 |
4.4 生理参数采集程序设计 |
4.5 终端节点程序设计 |
4.6 网关节点程序与 GSM 通信程序设计 |
4.6.1 无线网关节点程序 |
4.6.2 GSM 通信程序 |
4.7 上位机 PC 监控界面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5.1 抗干扰分析与设计 |
5.1.1 硬件措施 |
5.1.2 软件措施 |
5.2 系统测试 |
5.2.1 软件编译环境 |
5.2.2 软硬件测试 |
5.2.3 通信测试 |
5.3 实验结果及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基于ZigBee技术及远程通信的社区医疗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背景 |
1.2.1 社区医疗发展趋势 |
1.2.2 嵌入式以太网技术 |
1.2.3 ZigBee 无线通信技术 |
1.2.4 社区医疗体系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系统方案设计 |
2.1 系统功能要求 |
2.2 无线通信方式分析 |
2.2.1 蓝牙(Bluetooth)技术 |
2.2.2 Wi-Fi(IEEE802.11)技术 |
2.2.3 IrDA 技术 |
2.2.4 超宽频(UWB)技术 |
2.2.5 ZigBee 技术 |
2.3 总体实现方案 |
2.3.1 通信方式 |
2.3.2 血压模块实现方案 |
2.3.3 系统结构 |
2.3.4 实现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血压模块硬件设计 |
3.1.1 PIC16F877 芯片简介 |
3.1.2 血压模块硬件设计 |
3.2 体温模块的硬件设计 |
3.3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
3.4 ZigBeeCC2430 |
3.4.1 CC2430 芯片简介 |
3.4.2 CC2430 接口电路设计 |
3.5 远程管理与监测中心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网络协议的实现 |
4.1 ZigBee 协议的移植 |
4.1.1 ZigBee 协议模型 |
4.1.2 ZigBee 协议网络层 |
4.1.3 网络层组网原理 |
4.2 嵌入式 TCP/IP 协议 |
4.2.1 TCP/IP 协议 |
4.2.2 OpenTCP 协议裁剪方案 |
4.3 用户协议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血压模块软件设计 |
5.2 嵌入式以太网程序设计 |
5.2.1 以太网驱动程序设计 |
5.3 OpenTCP 的移植及主要函数 |
5.4 社区医疗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
5.4.1 远程操作模块 |
5.4.2 病例管理模块 |
5.4.3 参数设置模块 |
5.4.4 权限控制模块 |
5.4.5 其他模块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与安装 |
6.1 系统测试 |
6.1.1 终端硬件单元测试 |
6.1.2 ZigBee 网络测试 |
6.1.3 社区医疗管理系统软件测试 |
6.2 系统安装 |
6.2.1 系统硬件安装 |
6.2.2 系统软件安装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及展望 |
7.1 本论文的工作总结 |
7.2 本课题的完善方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工作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0)瞬态增强的无电容型LDO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LDO 芯片发展趋势 |
1.3 无输出电容型LDO 技术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2 LDO 原理与理论基础 |
2.1 LDO 工作原理 |
2.2 LDO 设计指标 |
2.3 调整元件的选择和设计 |
2.4 LDO 的稳定性研究 |
2.5 设计指标的折衷 |
2.6 小结 |
3 LDO 建模和系统设计 |
3.1 模拟集成电路建模简介 |
3.2 基于宏模型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流程研究 |
3.3 简单LDO 的“混合宏模型”建模 |
3.4 小结 |
4 LDO 的瞬态响应研究 |
4.1 传统LDO 的瞬态响应分析 |
4.2 无电容型LDO 的瞬态响应分析 |
4.3 LDO 的瞬态响应增强技术 |
4.4 基于简单电压比较的LDO 瞬态响应增强技术 |
4.5 小结 |
5 瞬态增强的无电容型LDO 电路实现 |
5.1 无电容型LDO 的设计指标 |
5.2 原始无电容型LDO 系统设计 |
5.3 原始无电容LDO 电路设计 |
5.4 无电容型LDO 的瞬态增强电路实现 |
5.5 小结 |
6 LDO 整体性能仿真 |
6.1 直流特性仿真与分析 |
6.2 瞬态特性仿真与分析 |
6.3 交流特性仿真与分析 |
6.4 小结 |
7 总结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
四、实用新型便携式体温计收发器的制作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住院智能护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吴磊.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8)
- [2]基于移动平台的智能文胸设计与研究[D]. 祁乔之. 浙江理工大学, 2017(07)
- [3]便携式体温计收发装置的设计与应用[J]. 卢秀芳,郑军,傅萍,周广琳. 全科护理, 2016(27)
- [4]用于移动终端的测控卡固件可重构技术研究[D]. 凌聪.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
- [5]实用便携按压式体温计收发器的研制[J]. 林茜,黄榕. 护理研究, 2014(20)
- [6]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在血液净化设备中的应用[J]. 苏东东,刘娜,郭赤,陈仁贵,方胜. 中国医学装备, 2014(06)
- [7]多生理参数无线远程医疗健康监护系统研究[D]. 汪巍巍.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8]便携式体温测量袋的研制[J]. 陈震宇,梅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02)
- [9]基于ZigBee技术及远程通信的社区医疗管理系统的研究[D]. 孟琳. 吉林大学, 2009(08)
- [10]瞬态增强的无电容型LDO设计[D]. 邹志革. 华中科技大学,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