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塔里木河近期水量调配基本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吝静[1](2021)在《土地利用变化下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塔里木河干流曾出现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和生态退化。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缓解了部分水-经济-生态矛盾,塔里木河干流荒漠河岸植被重获生机,但随着气候变化加剧,上游来水不确定性增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塔里木河干流通过外来输水补充地下水维持生态恢复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挑战,与此相关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机制、生态效应等问题成为区域前沿和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为研究主线,在现有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监测断面水、土、气、生综合监测的基础上,获取了点、线、面长时间序列监测数据,利用多学科交叉方法,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边界特征、水文地质单元、源汇项等水文地质特征,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构建了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数值模型,开展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数值模拟以及与土地利用变化和河岸植被分布的协同关系研究,探索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机制及其生态效应,提出了不同水文年和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维持塔里木河干流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控策略,为内陆河流域地表过程-格局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依据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流运动特点,构建了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数值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期和验证期的地下水埋深模拟值与观测值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44 m、0.46 m,均小于0.50 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53 m、1.47m,水量均衡差分别为-0.241×108 m3、-0.015×108 m3,模型模拟效果良好。本研究构建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数值模型能够反映塔里木河干流地下水流动规律和特征,水文地质参数及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地下水的运动特点和动态变化趋势,可利用模型及优化的水文地质参数对不同情景下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2)研究表明1990年、2000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表现为负均衡,2005年、2010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表现为正均衡;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灌溉入渗水量随之增加;河流渗漏补给、渠系渗漏补给与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同。近30年来塔里木河干流草地面积呈连续减少状态,荒漠和耕地面积呈连续增加状态;2005-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大,2010-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最为稳定。(3)不同水文条件下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差异明显。丰水年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表现为正均衡,平水年和枯水年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均表现为负均衡。随着河道来水量的减少,地下水埋深不断下降,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逐渐由正均衡向负均衡转变,相应的流域河岸植被退化面积随之扩大。丰水年年均径流量增加,地下水水位抬升明显,有利于河岸植被的生长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林地面积增加134.80 km2;枯水年年均径流量减少,地下水埋深下降,植被退化,荒漠向林草地扩张了3105.90 km2。(4)塔里木河干流两岸胡杨幼苗的密度、乔灌草的盖度和丰富度等生态学特征参数,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下游应急生态输水措施使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长-减少-回升”的变化趋势,共增加了2.99亿元;水资源对于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稳固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通径分析发现水体面积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内在联系最大,直接作用为0.610,间接作用为0.345。基于多年平均径流量计算草地、林地、耕地、荒漠、湿地面积占比分别为39.59%、10.03%、3.13%、45.23%、0.98%时,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结构最优,其对应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为524.36亿元。
阿迪力江·买买提[2](2020)在《浅析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输水成效》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实施综合治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开展生态输水,使塔河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有效缓解了流域生态严重退化的被动局面,受水区地下水水位大幅抬升、水质明显好转,产生广泛而又良好的社会影响,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王芳[3](2020)在《基于遥感的干旱区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与农业用水研究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作物是一种特殊的人为种植植被类型,自人类学会种植开始,农业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人们通过农业种植维持自身生存发展。而农作物种植结构是指农业生产中,地表种植的各种作物所形成的特有的数量、种类以及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是对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最直接反映,除了能真切的展示其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特征,还能作为相关部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计算农业用水状况的重要数据支撑。因此,了解农作物种植结构相关特征尤其重要,而其研究前提是准确掌握所研究区域内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特别是其种植类型和相应种植面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人类不断研究探索的发现,在农业研究中,遥感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利用遥感影像和相应技术手段对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农作物估产等方面的处理,实现了快速、精确的飞跃,也是当前研究农作物信息的重要信息手段。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极干旱区域,流域内虽然水系较多,但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导致该区域水资源非常匮乏,并且伴随着流域内绿洲农业的大力发展,致使农业用水逐渐增大,导致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更加紧张。相关管理部门在进行水资源配置过程中,时常存在灌区耕地面积不清的问题,使得水资源配置规划与实施产生困难,无法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鉴于此,本文选取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采用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充分分析研究区农业发展状况,并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利用农作物物候信息,综合选取NDVI和EVI植被指数,采用多时相植被指数法、时间窗口阈值法和决策树分类法,对塔里木河下游2016年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进行遥感提取,并详细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影响因素。再以遥感提取耕地种植结构信息作为统计农作物种植面积,基于实地调查农户农作物年实际用水情况,采用定额法计算塔里木河下游2016年实际农业用水量,分析研究区各县团实际农业用水情况。主要研究结论有:(1)采用Landsat 8 OLI影像对干旱区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分类精度较高,结合NDVI、EVI指数能有效提高分类精度,采用多时相NDVI、EVI指数的塔里木河下游农作物种植结构决策树分类,分类精度为92.29%,Kappa系数0.9143。(2)塔里木河下游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恰拉水库与大西海子水库之间,且均位于河流东北部,大西海子水库以下范围内基本无农作物种植。塔里木河下游耕地种植面积为283.5平方千米,其中棉花种植面积达165.4平方千米,占总耕地面积的近70%,香梨和红枣的种植面积分别为26.2平方千米和46.9平方千米,两种作物共同占总耕地面积的30%左右。棉花作物主要集中在三十一团,香梨作物主要分布于大西海子水库上游水资源相对丰富区域,而红枣作物则主要位于大西海子水库附近的三十四团和三十五团。(3)塔里木河下游各作物实际耗水指标与农业用水灌溉定额相差较大。其中棉花平均实际耗水指标达473.24立方米/亩,远远超过规定用水灌溉定额指标,其实际耗水指标分别比单一常规灌溉和仅用微灌方式下规定的用水定额超出33.24立方米/亩和163.24立方米/亩,而香梨和红枣均较规定用水定额少。
李江,刘江,谢蕾[4](2020)在《新疆南疆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重大水利工程布局》文中提出结合新疆南疆重大水利工程布局,从灌溉、供水、防洪、生态调度、发电的综合利用角度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重点控制性水利工程的作用,提出了尚应关注和解决的有关问题,为南疆水资源高效利用,构建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格局提供参考借鉴。
艾亚迪[5](2020)在《基于生态需水的北方河流闸坝调度规则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完善和深入人心,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越发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运行中的生态环境效应。通过调整和优化现有水利工程调度方式,统筹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竞争性用水矛盾,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与和各行业竞争性用水矛盾日趋严峻,导致了河道外生产生活用水大量挤占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造成一些河流水系出现断流、水质恶化和生物多样性衰退等问题。为此,选择以“基于生态需水的北方河流闸坝调度规则优化研究”为重点,分析和探讨我国北方河流生态保护目标,构建北方河流生态水量管理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生态需水的北方河流闸坝调度规则优化模型,分析和提出基于生态需水的北方河流闸坝调度方案,旨在通过调整和优化闸坝调度规则来满足河流生态用水需求,为落实“河长制”和深化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北方河流生态水量管理指标体系构建。针对北方河流开发利用程度高、河流丰枯差异大的现实情况,设置生态水量管理分阶段目标,构建北方河流“生态水量、保证率”双控管理指标体系,提出面向北方河流的生态水量推荐计算方法。(2)基于生态需水的闸坝调度规则设计。基于M-5型调度规则,在传统闸坝供水调度线的基础上,把河道内生态用水户作为独立用水户,设置相应的限制供水线,拟定基于生态需水的闸坝调度图,在传统的调度规则的基础上,设计增加考虑河道内生态用水需求的调度规则。(3)基于生态需水的闸坝调度规则优化模型构建。以河流“生态水量、保证率”双控管理指标作为生态调度目标,构建基于生态需水的闸坝调度规则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人工智能算法(NSGA-Ⅱ)求解,通过多方案比选,给出基于生态需水的闸坝调度规则和调度方案推荐系列结果,为实现基于生态需水的北方河流闸坝调度提供依据。(4)实例应用。以青岛市大沽河为应用实例,根据大沽河区域特点和未来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结合现状及未来全市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调整优化情况,明确大沽河生态水量管理目标,建立大沽河生态水量管理指标体系;通过概化各类水利工程、供水单元、生态控制断面之间拓扑关系,构建基于生态需水的大沽河闸坝调度规则优化模型,分析各水平年不同情景下闸坝调度方案;通过综合比选,给出不同水平年大沽河闸坝推荐调度方案及调度效果。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基于生态需水的闸坝调度规则优化模型,能够给出合理有效的闸坝调度规则,提高河流生态环境用水基本需求的满足程度,可为调整闸坝调度规则和优化闸坝调度运行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阿迪力江·买买提[6](2020)在《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成效评价》文中指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是制约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自本世纪初,国家针对塔里木河流域恶劣的生态环境,投入107亿元资金进行综合治理,主要对农田灌区、平原水库、河道进行改造治理,建设博斯腾湖输水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流域水资源调度与管理等重大工程,共建成并投入运行485个单项工程项目。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目标实现的效果,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得到初步呈现,实践证明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工程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社会效益也更加突出。
阿迪力江·买买提[7](2020)在《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经验与对策》文中提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是制约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工程措施和政策调控共同治理下,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已基本实现既定目标,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恢复。从流域管理层面,总结了流域近期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并为今后的水资源管理和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其它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韦红[8](2020)在《基于3S技术的塔里木河干流水文生态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文中提出塔里木河干流是我国胡杨林生长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区域,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植被日渐衰退,流域水环境持续退化。为了探索塔里木河干流生态恢复的有效措施,保护流域水文生态系统,保护植被生长的良好环境,本文基于3S技术,利用塔里木河干流遥感数据和水文数据,采用遥感定量反演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验证的方法开展塔里木河干流水文生态变化监测和地表水水化学分析,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塔里木河干流20年(2000~2019年)来植被覆盖度变化虽略有起伏但总体呈增长趋势,植被覆盖度基本处于19%~30%。20年来干流植被覆盖度增长了48%,年平均增长率2.09%。表明目前采取的一系列治理保护措施起到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流域水文生态现状。(2)在时间尺度上,塔里木河干流植被覆盖度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这与植被生长周期有关。春季是植物萌发生长期,所以4、5月植被快速生长,到夏季达到最旺盛时期,植被覆盖度最高可达29.54%;9月开始逐渐进入植被衰退期,植被覆盖度开始减少,年内最小植被覆盖度出现在冬季,2019年塔河干流植被覆盖度最低至13.07%。(3)从空间尺度来看,塔里木河干流植被覆盖度空间差异较大,总体呈上游向下游递减的趋势。同时期上游河段植被覆盖度显着高于中游和下游,20年间上游河段植被覆盖度约为中游的1.87倍,约为下游河段的3.23倍。沿河段向下林区逐渐稀疏,其中2017年上游河段植被覆盖度是下游的3.77倍,此时塔里木河不同河段植被覆盖差距达到最大。(4)植被的生长变化与干流水化学特征密切相关。通过水化学分析发现研究区所采地表水样均呈现弱碱性,水体总体上以氯化类(Cl)水为主,水样大多矿化度较高,水质较差,属于混合水。总体上塔里木河上中游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3-Cl型,塔河下游为Ca-Mg-Cl-SO4型,HCO3-的含量向河流下游有一定程度的减小。(5)植被生长最关键的环境因子就是水,水文生态时空变化对荒漠河岸林生长具有重要影响。上游来水量大且水质较好,植被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下游河段补给较少,地下水位低,超过植被根系吸水范围,加之蒸发强烈导致水体矿化度增高,水土环境变差威胁了植被生长,进而影响干流生态恢复。为了最大限度地改变流域的水文生态现状,我们要因地制宜做出恢复水文生态环境的全面规划,探索植被更新复壮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同时我们还应精确评估生态需水量,持续高效进行生态输水工程,最大限度的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以及天然植被的恢复,共建良好的水文生态环境。
姚亚玲[9](2019)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文中指出塔里木河流域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也是生态脆弱区和深度贫困区,脆弱与贫困相互交织耦合,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对塔里木河流域上、中、下游的资源合理配置、“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协同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可分为7个章节:第一、二章主要是通过梳理国内外生态安全评价的相关文献,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思想、职责,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中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间的辩证关系,并对相关生态安全理论进行分析和充分应用;第三、四章在了解塔里木河流域近几年来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对该流域生态环境发生演变的时空因素以及驱动力因素(自然驱动力、人为驱动力)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对该流域生态安全的影响;第五章通过构建符合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择生态较为脆弱的南疆五地州,运用DPSIR模型对其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第六章为了进一步剖析塔里木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安全状况及其稳定性,特选择上游阿拉尔市、中游轮台县和下游若羌县作为典型县域,运用生态网络分析法(ENA)对其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测度和分析;第七章在总结上文所得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塔里木河流域在今后“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生态安全的调控举措,为协调该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提供依据,也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序推行奠定坚实基础。研究的主要结论:(1)在全面了解“一带一路”建设基本情况,辨析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安全间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该流域在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中资源环境明显好转,在沙漠化治理、盐碱地治理、水资源治理及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致使其承载能力和弹性力仍然较低,对人口增长及经济活动带来的压力支撑能力较弱。(2)影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有自然驱动力、人为驱动力和政策文化驱动力。其中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匮乏以及土地利用和生产方式粗放、灌溉方式不合理导致绿洲土地盐渍化,均使得流域生态系统压力较大。值得关注的是,流域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若不能协调良性发展,南疆贫困地区将难以摆脱“贫困—生态环境破坏—贫困”的恶性循环。应把治理生态环境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将“两山理论”充分应用到流域生态脆弱区,避免脆弱的资源环境吞噬经济发展带来的成绩,致使本就未脱贫的人口再次陷入贫困境地。(3)通过运用DPSIR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南疆五地州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得出:2012~2016年南疆五地州生态安全状况呈现明显波动,安全等级由重度预警向中、轻度预警转变,2016年再次演变为中度预警。随着驱动力(D)、压力(P)的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的开放和联通,使得农副产品、纺织品等需求量增加,驱动力(D)、压力(P)带来的影响(I)综合指数提升,五大子系统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对此,协调各子系统间的作用关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在考虑环境保护的同时兼顾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对守护“绿水青山”、发展“金山银山”具有重要意义。(4)对塔里木河流域上游阿拉尔市、中游轮台县及下游若羌县的生态系统结构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域阿拉尔市、轮台县、若羌县生态系统形成了良好的信道容量C,在面对自身脆弱性及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时可以进行基本的转化和消耗,但对于高强度的经济开发活动的转化、消耗能力不足;2012~2016年三个县(市)的生态系统聚合度A和系统冗余度E均不高,生态系统内物质信息交换能力不足、流动路径单一,结构稳定性差;三个县(市)的生态系统使用率(A/C)较高,空闲率(E/C)较低,生态系统间物质信息的代谢路径集中,网络发育较缓慢。对此,要着重提升响应R”对“压力P”的缓解能力,优化响应措施的实施绩效,加强流域自然环境的修复力度,重视“影响I”对“响应R”的拉动能力,完善流域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措施。为保证“一带一路”建设在推进塔里木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安全,需要规划制定该流域两山理论的发展路线;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依据流域区域特征,加快南疆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张沛[10](2019)在《塔里木河流域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耦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类活动影响范围和程度的加大加深,人已经成为影响全球范围内生物、资源和环境演化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等要素紧密、有机地组成了社会生态系统。水文水资源学领域借鉴并引入系统论思想,认为要从整体系统的视角出发研究人与水、人与生态环境、水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演进过程和内部互馈关系,是将人所在的社会、生态环境和水文水资源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内部的各个要素,而不是将社会作为影响水文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外部因素,这一观点发展并演化成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社会水文学。探索“人-水-环境”的耦合互馈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和谐发展是社会水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与实践的终极任务。研究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耦合演化,丰富了社会水文学以及二元水循环的研究内容,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生态安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系统提出了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的耦合演化理论,从演化机理、通量变化和未来预测三个方面构建了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的耦合演化框架,以典型干旱内陆区塔里木河流域为例,采用历史社会水文学视角采用“钟摆模型”分析了流域历史时期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的演化过程与驱动因素。将耦合度模型与格兰杰因果分析模型结合探究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的耦合度与内在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的消耗是支撑和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直接因素之一,同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短期内引起生态环境系统恶化的主要原因。由此以水足迹和投入产出模型为手段详细分析了流域近水资源消耗的过程、结构和通量,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5年间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消耗量增加了一倍,种植业和畜牧业是流域水资源消耗的主体。从贸易水循环的角度来看,塔里木河流域是虚拟水净输出地区,输出量占本地消耗水资源量的55%。社会系统水资源过量消耗会引起流域天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从水足迹与生态足迹耦合增长的定量关系以及人工绿洲耗水与天然绿洲耗水情况可以得出“一个人工绿洲的兴起可能会引起2~3个天然绿洲的消亡”的结论。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的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协同发展模型,在考虑了国家及地方政策影响的基础上,对未来30多年内塔里木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至2030年塔里木河流域人口数量增加了80万人,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调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逐年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量逐年减少,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逐步走向和谐的局面;2030年至2050年间,由于工业规模的发展,工业用水量急剧增加,流域本地水资源供需出现60×108m3的缺口。因此,本论文认为在国家和地方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流域新增水资源(主要指跨流域调水)研究是解决流域水资源压力和环境胁迫困境、实现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塔里木河近期水量调配基本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塔里木河近期水量调配基本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土地利用变化下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流域尺度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
1.2.2 水文过程驱动下的生态效应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形地貌特征 |
2.1.2 气候特征 |
2.1.3 水文地质特征 |
2.1.4 土壤、植被状况 |
2.1.5 社会经济概况 |
2.1.6 水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 |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
2.2.1 气象数据 |
2.2.2 水文数据 |
2.2.3 土地利用变化数据 |
2.2.4 植物样方调查数据 |
2.2.5 水文地质数据 |
2.2.6 社会经济数据 |
2.3 研究方法 |
2.3.1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概念模型构建 |
2.3.2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数值模型求解 |
2.3.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
第三章 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数值模拟 |
3.1 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3.1.1 计算范围与目的层 |
3.1.2 目的层水力学特征概化 |
3.1.3 边界条件概化 |
3.1.4 源汇项的处理 |
3.2 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数值模型求解 |
3.2.1 数学模型 |
3.2.2 空间离散 |
3.2.3 时间离散 |
3.2.4 水文地质参数分区 |
3.2.5 源汇项计算 |
3.3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 |
3.3.1 模型的识别 |
3.3.2 模型的验证 |
3.4 地下水均衡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塔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影响 |
4.1 近30年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
4.1.1 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时间变化特征 |
4.1.2 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特征 |
4.2 不同土地利用变化下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水量均衡分析 |
4.2.1 1990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下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水量均衡分析 |
4.2.2 2005年、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下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水量均衡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水文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模拟 |
5.1 不同水文年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径流量变化 |
5.2 丰水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地表水-地下水转化的关系 |
5.3 平水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地表水-地下水转化的关系 |
5.4 枯水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地表水-地下水转化的关系 |
5.5 不同水文年塔里木河干流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塔里木河干流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生态效应 |
6.1 近30年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
6.1.1 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间变化特征 |
6.1.2 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变化特征 |
6.1.3 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6.2 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对河岸植被的影响 |
6.2.1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径流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
6.2.2 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对河岸植被的影响 |
6.3 生态输水对尾闾台特玛湖的影响 |
6.4 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生态恢复措施 |
6.4.1 塔里木河干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转化关系 |
6.4.2 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附录一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浅析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输水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塔河综合治理概况 |
1.1 塔河流域水资源特点 |
1.2 塔河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措施 |
1)严格落实“三条红线”,有效控制用水总量。 |
2)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为生态输水创造有利条件。 |
3)实施生态输水,恢复塔河流域生态。 |
2 塔河近期综合治理成效 |
3 塔河生态输水成效 |
3.1 节输水效益明显,基本实现了规划输水目标 |
3.2 有效保护和恢复了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显着 |
3.3 通过落实“三条红线”,减少用水总量 |
3.4 通过联合执法行动,创造生态输水条件 |
3.5 通过生态输水,有效改善塔河流域生态 |
4 结 语 |
(3)基于遥感的干旱区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与农业用水研究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研究进展 |
1.2.2 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研究进展 |
1.2.3 塔里木河流域农作物遥感调查与水资源研究现状 |
1.2.4 研究评述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流程 |
1.3.1 主要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处理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自然条件 |
2.1.3 农业生产 |
2.2 数据准备及处理 |
2.2.1 遥感数据及其处理 |
2.2.2 数据预处理 |
2.2.3 其他数据及处理 |
2.3 主要研究方法 |
2.3.1 物候差 |
2.3.2 多时相植被指数法 |
2.3.3 决策树分类法 |
第三章 基于多时相植被指数的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 |
3.1 植被指数及其时间序列曲线 |
3.1.1 植被指数选取与计算 |
3.1.2 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曲线 |
3.2 决策树构建及分类提取 |
3.2.1 时间窗口与判断阈值确定 |
3.2.2 决策树提取规则与模型 |
3.2.3 决策树分类与分类后处理 |
3.3 精度评价 |
第四章 基于GIS的农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4.1 种植结构空间分布 |
4.1.1 塔里木河下游农作物空间分布特征 |
4.1.2 棉花作物种植空间分布情况 |
4.1.3 香梨作物种植空间分布情况 |
4.1.4 红枣作物种植空间分布情况 |
4.2 种植结构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五章 塔里木河下游农业用水计算与优化分析 |
5.1 塔里木河下游水资源利用现状 |
5.1.1 水资源利用现状 |
5.1.2 农业水利分布状况 |
5.2 农业用水计算与分析 |
5.2.1 基于样本调查的农业用水计算 |
5.2.2 塔里木河下游农业用水状况分析 |
5.3 塔里木河下游农业用水优化建议分析 |
5.3.1 水资源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
5.3.2 优化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新疆南疆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重大水利工程布局(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南疆基本概况 |
2.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2.2 生态环境保护状况 |
3 南疆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
3.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
3.2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
3.2.1 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 |
3.2.2 防洪工程 |
3.2.3 其他基础设施 |
4 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突出问题 |
4.1 开发利用过度 |
4.2 用水效率低下 |
4.3 基础设施薄弱 |
4.4 水价严重偏低 |
5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重大工程调控布局 |
5.1 水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
5.1.1 用水总量控制要求 |
5.1.2 供水配置方案 |
5.1.3 生态用水配置方案 |
5.2 重大工程布局与规划 |
5.3 工程调控作用分析 |
5.3.1 农业灌溉 |
5.3.2 城乡供水 |
5.3.3 河道防洪 |
5.3.4 水力发电 |
5.3.5 生态调度 |
6 结论 |
(5)基于生态需水的北方河流闸坝调度规则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
1.2.2 生态调度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北方河流生态水量管理指标体系 |
2.1 河流生态水量管理对象 |
2.2 河流生态水量管理目标 |
2.3 北方河流生态水量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
2.3.1 构建原则 |
2.3.2 管理指标 |
2.3.3 构建流程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生态需水的闸坝调度规则优化模型 |
3.1 建模原则 |
3.2 基于生态需水的闸坝调度规则 |
3.2.1 闸坝调度规则基本形式 |
3.2.2 基于生态需水的闸坝调度线设置 |
3.2.3 基于生态需水的闸坝调度规则设计 |
3.3 模型架构 |
3.3.1 一般框架 |
3.3.2 系统概化 |
3.3.3 目标函数 |
3.3.4 约束条件 |
3.3.5 调度规则 |
3.4 模型求解 |
3.4.1 求解方法 |
3.4.2 求解步骤 |
3.5 方案比选 |
3.6 小结 |
第四章 实例应用 |
4.1 概况 |
4.1.1 基本情况 |
4.1.2 径流特征及演变情况 |
4.1.3 河道断流情况 |
4.1.4 问题诊断 |
4.2 大沽河生态水量管理指标体系 |
4.2.1 生态控制断面选取 |
4.2.2 生态保护目标确定 |
4.2.3 生态水量管理指标确定 |
4.2.4 生态水量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
4.3 基于生态需水的大沽河闸坝调度规则优化 |
4.3.1 系统概化 |
4.3.2 模型参数及输入条件 |
4.3.3 情景设置 |
4.3.4 调度方案比选 |
4.3.5 方案调度效果展示 |
4.4 大沽河闸坝推荐调度规则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在校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在校期间获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成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概况 |
2 塔里木河治理近期综合治理实施情况及发挥的效益 |
2.1 塔里木河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情况 |
2.2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塔里木河项目顺利实施 |
2.3 综合治理项目发挥的初步效益 |
3 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
3.1 源流缺少水资源控制性工程,干流来水没有保障 |
3.2 流域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
3.3 全面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实现资源性节水 |
4 结语 |
(7)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经验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概况 |
2 近期治理取得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
3 对水资源管理和今后流域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
4 结语 |
(8)基于3S技术的塔里木河干流水文生态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塔里木河胡杨林水文生态退化的研究现状 |
1.2.2 塔里木河胡杨林水文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 |
1.2.3 荒漠化地区水文生态遥感监测研究现状 |
1.2.4 河流水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特色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2.1 塔里木河流域自然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气候与水文条件 |
2.1.3 地貌与植被 |
2.2 塔里木河社会经济概况 |
2.3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野外调查 |
3.1.1 实地踏勘 |
3.1.2 野外样方调查法 |
3.1.3 无人机遥感采样 |
3.1.4 水化学特征分析方法 |
3.2 遥感数据的选择 |
3.3 遥感数据的处理 |
3.3.1 MOD13Q1数据的处理 |
3.3.2 植被覆盖度的估算 |
第四章 植被覆盖度实地调查验证 |
4.1 区域边界的建立 |
4.2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植被覆盖度提取 |
4.3 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的植被覆盖度验证 |
第五章 塔里木河干流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
5.1 塔里木河干流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特征 |
5.2 塔里木河干流植被覆盖度年内变化特征 |
5.3 塔里木河干流植被空间变化特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塔里木河干流水化学分析及其对胡杨更新的影响 |
6.1 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主要离子组成及其变化 |
6.2 塔里木河干流水化学特征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
6.2.1 研究区水化学类型 |
6.2.2 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 |
6.3 塔里木河干流水化学特征对胡杨更新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生态安全的研究进展 |
1.2.2 生态安全评价及其方法的研究进展 |
1.2.3 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关系研究 |
1.2.4 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的相关研究 |
1.2.5 述评 |
1.3 研究框架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思路 |
1.3.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生态安全评价的相关理论分析 |
2.1 “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与生态系统安全间的辩证关系 |
2.1.1 “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 |
2.1.2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思想 |
2.1.3 “一带一路”建设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的职责 |
2.1.4 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安全的辩证关系 |
2.2 “一带一路”建设中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分析 |
2.2.1 两山理论 |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
2.2.3 生态恢复理论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章 塔里木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基本概况 |
3.1 自然地理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土壤和植被 |
3.1.3 气候特征 |
3.1.4 水系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
3.1.5 地形地貌特征 |
3.1.6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3.2 经济社会概况 |
3.3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情况 |
3.3.1 沙漠化治理 |
3.3.2 盐碱地治理 |
3.3.3 水资源治理 |
3.3.4 水土流失治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
4.1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分析 |
4.1.1 水域面积变化情况 |
4.1.2 土地资源变化情况 |
4.1.3 植被变化情况 |
4.1.4 气候变化情况 |
4.2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的驱动力分析 |
4.2.1 自然驱动力分析 |
4.2.2 社会经济活动驱动力分析 |
4.2.3 政策文化驱动力分析 |
4.3 “一带一路”建设对塔里木河流域资源环境的影响 |
4.3.1 进出口贸易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影响 |
4.3.2 “一带一路”建设对生态重建与修复的影响 |
4.3.3 “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政策沟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评价 |
5.1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区介绍 |
5.1.1 自然环境概况 |
5.1.2 社会经济概况 |
5.2 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1 DPSIR模型的介绍与评价指标的选取 |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3 指标权重及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的介绍 |
5.3.1 熵权法的概念 |
5.3.2 熵权法的应用 |
5.4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域的生态系统结构与稳定性分析 |
6.1 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域基本概况 |
6.1.1 自然环境概况 |
6.1.2 社会经济概况 |
6.2 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
6.2.1 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及因果关系假设 |
6.2.2 典型县域生态系统的指标体系构建与模型检验 |
6.2.3 典型县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
6.3 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6.3.1 生态网络研究的基本假设 |
6.3.2 生态网络的物质与信息传递方程 |
6.3.3 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标及其计算 |
6.3.4 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安全调控 |
7.2.1 依据“两山理论”制定塔里木河流域保护与发展路线 |
7.2.2 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
7.2.3 结合塔里木河流域区域特征,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 |
7.2.4 推进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塔里木河流域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耦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2.1 系统论研究 |
1.2.2 社会水文学研究 |
1.2.3 社会水循环研究 |
1.2.4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1.3 科学问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耦合演化理论框架 |
2.1 社会水文学研究概述 |
2.1.1 社会水文学的概念与内涵 |
2.1.2 社会水文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3 社会水文学的发展与传承 |
2.2 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耦合演化理论 |
2.2.1 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耦合演化的内涵 |
2.2.2 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耦合演化的特点 |
2.2.3 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耦合演化理论基础 |
2.3 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耦合演化模型框架 |
2.3.1 概念与模型 |
2.3.2 钟摆模型的发展阶段分析 |
2.3.3 钟摆模型演化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 |
2.3.4 钟摆模型演化的驱动力 |
2.3.5 耦合演化的内部机理 |
2.4 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内部水循环通量核算框架 |
2.4.1 水足迹概念与模型 |
2.4.2 投入产出模型及在水循环通量核算中的应用 |
2.4.3 单区域产业间虚拟水流通量核算 |
2.5 干旱内陆区贸易水循环 |
2.5.1 区域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
2.5.2 干旱内陆区的贸易水循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3.1 自然地理概况 |
3.1.1 地貌与气候 |
3.1.2 河流水系 |
3.1.3 水资源禀赋 |
3.2 社会经济概况 |
3.2.1 人口概况 |
3.2.3 经济发展现状 |
3.2.4 水资源总量与供需情况 |
3.3 生态环境概况 |
3.4 塔里木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
3.4.1 流域人口与城镇化过程 |
3.4.2 流域经济增长过程 |
3.4.3 流域工业化经济发展过程 |
3.4.4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过程 |
3.4.5 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演化过程与机理 |
4.1 塔里木河流域气候环境、社会经济与水文系统演化 |
4.1.1 气候条件与生态环境演化 |
4.1.2 塔里木河流域水系变迁分析 |
4.1.3 人类活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
4.2 塔里木河流域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发展阶段 |
4.2.1 传统社会与低强度生态环境破坏阶段 |
4.2.2 社会经济起飞与资源环境高速破坏阶段 |
4.2.3 社会经济成熟发展与资源环境高速破坏阶段 |
4.2.4 社会经济成熟发展与资源环境慢速破坏阶段 |
4.2.5 社会经济成熟发展与环境好转阶段 |
4.3 1950年以来流域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耦合机制 |
4.3.1 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演化过程 |
4.3.2 塔里木河流域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耦合度分析 |
4.3.3 塔里木河流域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耦合驱动关系 |
4.4 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
4.4.1 传统社会时期自然因素驱动主导 |
4.4.2 社会经济发展到成熟前期技术和政治因素驱动主导 |
4.4.3 社会经济成熟发展后期经济因素驱动主导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水循环研究 |
5.1 方法和数据来源 |
5.1.1 社会水循环过程、结构和通量计算 |
5.1.2 数据来源 |
5.2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循环通量变化—时间尺度 |
5.2.1 塔里木河流域水足迹变化 |
5.2.2 塔里木河流域农作物水足迹的变化 |
5.2.3 塔里木河流域动物水足迹的变化 |
5.2.4 塔里木河流域农作物水足迹演变的驱动机制 |
5.3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循环通量变化—空间尺度 |
5.3.1 塔里木河流域产业间虚拟水流动分析 |
5.3.2 塔里木河流域贸易水循环分析 |
5.4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5.4.1 水足迹与生态足迹的时空耦合关系 |
5.4.2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 |
5.4.3 社会经济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关系探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协同发展模拟与对策 |
6.1 协同发展模型的建立 |
6.1.1 建模需求分析 |
6.1.2 系统分析 |
6.1.3 系统单元概化 |
6.1.4 系统关键过程模拟 |
6.2 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协同发展模拟与潜在风险剖析 |
6.2.1 模拟结果分析 |
6.2.2 潜在风险剖析 |
6.3 对策与建议 |
6.3.1 抓住机遇,完成经济结构转型 |
6.3.2 扬长避短,建设规模化高效绿洲农业 |
6.3.3 固本培元,加快流域新增水资源论证工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塔里木河近期水量调配基本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土地利用变化下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 吝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2]浅析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输水成效[J]. 阿迪力江·买买提. 水电与新能源, 2020(07)
- [3]基于遥感的干旱区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与农业用水研究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D]. 王芳.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4]新疆南疆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重大水利工程布局[J]. 李江,刘江,谢蕾.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06)
- [5]基于生态需水的北方河流闸坝调度规则优化研究[D]. 艾亚迪.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20
- [6]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成效评价[J]. 阿迪力江·买买提.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0(03)
- [7]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经验与对策[J]. 阿迪力江·买买提. 陕西水利, 2020(05)
- [8]基于3S技术的塔里木河干流水文生态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研究[D]. 韦红. 长安大学, 2020(06)
- [9]“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D]. 姚亚玲. 塔里木大学, 2019(04)
- [10]塔里木河流域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耦合研究[D]. 张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