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纳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一、那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树青[1](2020)在《山区狭窄河道改扩建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航运需求不断增加,为提高山区河道通过能力,改扩建船闸工程相继展开。受地形河势条件影响,通航建筑物布置难度大,通航水流条件极为复杂,需对改扩建船闸布置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其对枢纽和引航道水流条件的影响进行研究。由于山区狭窄河段地形陡峻,布置空间紧凑,改扩建船闸工程侵占河道过流面积比例往往较大,将引起坝前水位壅高,影响防洪安全和枢纽正常运行。同时,受山区狭窄河道河势影响,引航道口门区容易处于河道主流区,水流流向与航道中心线存在较大夹角,出现流速较大,斜流较强,通航水流条件较差等问题。引航道作为船闸与河道的重要连接部分,其良好的水流条件是船舶(队)安全过闸的前提条件。因此,山区狭窄河道改扩建船闸工程布置应从不降低枢纽泄洪能力,不影响电站取水条件,不恶化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不影响已建船闸安全,施工期不影响正常通航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比选确定,在众多限制因素中,找到主要矛盾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最终得到对各方面影响均相对较小的方案。本文依托典型山区狭窄河道山秀枢纽改扩建船闸工程,采用物理模型并结合数学模型的研究手段,研究了改扩建船闸布置方案对河道行洪、枢纽泄流和电站取水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坝前水位壅高,减小了拟建工程对枢纽泄流能力和取水条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上游引航道布置方案进行了多方案的对比研究,得到了通航水流条件相对较好的布置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和经验,文章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山区狭窄河段地形陡峻,布置空间紧凑,改扩建船闸宜选择集中式方案布置,可减少开挖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2)本研究针对山秀改扩建船闸上引航道侵占河道行洪断面较大的问题,采用二维数学模型,经过多方案比较分析与计算,提出了相对较优的开挖疏浚方案(二级平台开挖),基本消除了对河道行洪和枢纽泄流的影响。(3)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山秀枢纽改扩建船闸上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进行了研究。利用隔流墙近闸段分散式下半部透空、布置单潜坝封堵引航道深槽和调整引航道隔流墙长度,有效地改善了引航道及口门的通航水流条件。

符蔚[2](2018)在《大洑潭枢纽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沅水是湖南省第二大河流,也是全国高等级航道布局的主要通道之一。随着我国水运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发布,明确提出了加快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的目标,而目前沅水中上游航道的船舶通过能力与未来增长的需求不相匹配,部分河段仍然存在着碍航问题。河流中上游主要采用渠化方式实现航道等级的稳定和提升,而梯级枢纽下游可能会出现水位未衔接段,导致航道通航水深不足或河床裸露,进而影响船舶航行。大洑潭枢纽是沅江干流规划中的第12级电站,处在弯曲分汊河道上,上下游航道容易受到分汊口和汇流口产生的斜向水流影响。现阶段枢纽上游由于船闸的不合理布置,导致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较差以及洲头以上航道轴线与水流交角较大;枢纽下游由于引航道出口处存在凸嘴岸坡以及洲尾汊道交角较大,分别导致口门区航道轴线与水流流向交角较大、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较差以及洲尾汇流处航道斜向水流强度大。针对上、下游通航水流条件指标和船模航行指标超标等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和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枢纽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和洲尾航道的通航水流条件以及航行条件。通过开展上游引航道导航墙长度比选试验、下游引航道透空式导航墙及导流墩和洲尾透空式顺坝及导流墩比选试验的研究,确定最佳的推荐方案为:上游引航道新建导航墙200m;下游引航道新建透空式导航墙180m,透空8孔;洲尾新建透空式顺坝300m,透空9孔,顶面设置成2‰的坡面;、对引航道口门区至下游航道深槽之间航道进行开挖,开挖深度为1.9m,宽度70m。推荐方案下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流量低于8000m3/s下,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及船模航行条件均得到较大改善,上、下游口门区最大横向流速分别降低至0.3m/s、0.33m/s,且船模航行参数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推荐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上下游口门区、连接段及洲尾航道的碍航问题,对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航道内水体起到较好地削弱作用,较好地调顺洲尾右汊水流。

牛国杰[3](2018)在《弯曲河段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限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船闸口门区是决定船舶是否能安全驶过引航道的关键部位。为保证船舶的过闸安全,我国相关行业规范规定闸址一般应选在顺直、稳定的河段,船闸口门区一般也位于顺直段,且相应地限定了船闸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其中,横向流速限值是判别船舶是否能安全通过口门区的主要权衡条件之一。但对于山区河流,口门区因地形原因只能布置在弯曲河段,整理此类工程的资料发现,弯曲河段口门区航线范围内部分区域横向流速虽超过规范限值,但船舶在某些允许航速下航行参数却满足要求,如大源渡航电枢纽、飞来峡水利枢纽、那吉航电枢纽等,且实际工程运营资料显示船舶也确可安全通航。当弯曲河段口门区部分区域横向流速超过规范限值,判别船舶能否安全通航时,水流条件试验和船模航行试验的判别结果出现了差异。对此,本文将建立弯道概化水槽模型,运用水流条件试验和船模航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不同口门区(上游、下游)位于弯曲河段不同位置上(凸岸、凹岸),是否存在航线范围内横向流速超过规范限值,船舶还能安全通航的现象;若存在该现象,需分析船舶此时能安全通航的原因。通过弯道概化水槽模型试验,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不同口门区(上游、下游)位于弯曲河段不同位置上(凸岸、凹岸),当航线范围内局部区域的横向流速超过规范限值时,船舶在某些允许航速下可安全通航,水流条件试验和船模试验的判别结果确存在差异,并分析得出了此时能安全通航的原因与船舶速度有关。(2)应用动量理论,在弯道的弯曲半径、船舶尺度为定值时,考虑到船舶上下行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大量试验,运用统计的手段,建立了弯曲河段处最大艏向角和横向流速与船舶航速比值的理论计算模型,得到了最大艏向角的回归方程。(3)分析了在弯道绕弯航行时船舶的舵效的影响因素,在船舶尺度为定值时,考虑了弯道的弯曲半径、船舶上下行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大量试验,运用统计的手段,建立了弯曲河段处最大舵角和横向流速与船舶航速比值的的理论计算模型,得到了在弯曲河段处船舶最大舵角的回归方程。(4)推导出了船舶能安全通过口门区的最小临界速度。(5)提出了船舶能否安全通过口门区的两种判定办法:航行参数计算值判别法和船舶最小安全航行速度计算值判别法。

张青松,千钧军[4](2015)在《内河枢纽船闸碍航及改善措施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从通航条件的研究、船闸碍航的原因和碍航问题处理的方法等方面对船闸通航安全问题及整治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曹玉芬,周华兴[5](2012)在《船闸布置在弯道凹凸岸附近时通航条件分析》文中指出统计了枢纽中通航建筑物的布置现状,阐述了枢纽中船闸布置的有关规定,重点对通航建筑物布置在凹岸或凸岸附近时的边界、水流和航行条件作综合分析.分析表明:船闸布置在凹岸时的有利条件多于凸岸;当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处在弯道段时,会受斜向水流与弯道水流的共同作用,增加船舶(队)进出口门的难度;当连接段处在弯道段时,船舶(队)受到弯道水流与航线夹角和船队轴线与航线夹角的双重作用,船舶操舵较顺直河段困难.同时需研究船舶(队)回转半径与操舵角的关系.

普晓刚,李民,郝媛媛,冯小香[6](2012)在《狭窄连续弯道河段航电枢纽平面布置原则探讨》文中指出依托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采用资料分析、整体定床水流模型与船模航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船闸分别位于狭窄连续弯道中的下游反向弯道凸岸和凹岸2种枢纽布置方案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其它将坝线布置在弯道段的已建或拟建的枢纽布置情况,对狭窄连续弯道河段枢纽平面布置应遵循的一些原则进行了探讨,提出对于上游为急弯、下游为反向弯道的狭窄连续弯道河段,当枢纽坝线位于下游弯道段时,宜采取将船闸布置于凸岸侧的分散布置方式。

普晓刚,李民,李君涛,郝媛媛[7](2012)在《狭窄连续弯道河段航电枢纽平面布置研究》文中认为依托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采用整体河工模型水流试验与遥控自航船模航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船闸分别位于狭窄连续弯道中的下游反向弯道凸岸和凹岸的2种枢纽平面布置方案,从枢纽泄流能力、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船闸上下游航道平面布置形式、船舶航行条件等多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较合理的枢纽平面布置方案,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陆宏健[8](2009)在《那吉航运枢纽总平面布置与连接段航道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那吉航运枢纽是郁江干流规划十梯级开发中的第四级,位于广西右江百色市下游38km处,是右江1000t级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坝址上游1 300 m处有一个近90°的大弯道,是影响枢纽布置和船闸引航道口门区与连接段航道通航安全的关键。为此,在枢纽布置设计上采用了半径大、连接段航道较顺应主流的方案,且将引航道口门做成喇叭口形状,保证进闸船舶有足够的视距和足够的航程调整状态进入引航道口门;为解决口门区动水与静水交界区域的流速、流态和回流问题,在分水墙上设16个透水孔,在各级流量下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均满足要求,保证了枢纽的通航安全。

李君涛,普晓刚,李金合,郝媛媛[9](2008)在《右江鱼梁枢纽施工期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文中研究表明枢纽施工期的通航问题是施工总体战略布置、总工期和总造价的关键性课题,它影响着施工布置、工程量及工期安排。右江鱼梁枢纽利用缩窄的河床通航来解决一期施工期的通航问题,文中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自航遥控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右江鱼梁枢纽一期工程施工期设计方案的通航水流条件,对设计方案下影响通航水流条件的各个因素进行总结,提出了一些改善水流条件的工程措施,基本解决了一期工程施工期的通航问题。

周华兴,郑宝友,孟祥玮[10](2006)在《船闸口门外连接段航道船队推轮推力与水流阻力关系》文中提出针对枢纽船闸口门外连接段航道,在纵向流速2.5m/s、水面比降0.2‰,以及船队在静水航速3.0m/s的条件下,分析船队推轮推力与水流阻力的关系,提出船队排水量与推轮功率比值应满足≤9.52t/kW的要求。

二、那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那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山区狭窄河道改扩建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山区弯曲狭窄河道引航道口门区水流特性及标准
        1.2.2 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
    1.3 现有研究的局限和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区狭窄河道改扩建船闸布置方案初探
    2.1 依托工程概况
    2.2 改扩建船闸工程布置
        2.2.1 改扩建船闸位置的选择
        2.2.2 船闸引航道总体布置
        2.2.3 改扩建船闸布置后的通航和泄洪问题及应对措施
    2.3 山区狭窄河段锚地选址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区狭窄河道改扩建船闸对泄洪的影响研究
    3.1 模拟范围
    3.2 模拟工况
    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3.3.1 控制方程及计算方法
        3.3.2 模型验证
    3.4 现状河道水流条件初步分析
        3.4.1 水位变化
        3.4.2 流速流态
    3.5 开挖方案Ⅰ泄流条件研究
        3.5.1 方案概况
        3.5.2 水位分析
        3.5.3 流场分析
    3.6 开挖方案Ⅱ泄流条件研究
        3.6.1 方案概况
        3.6.2 水位分析
        3.6.3 流场分析
    3.7 开挖方案III泄流条件研究
        3.7.1 方案概况
        3.7.2 水位分析
        3.7.3 流场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扩建船闸布置对电站取水条件影响分析
    4.1 模拟范围
    4.2 模拟工况
    4.3 物理模型制作
        4.3.1 模型设计和制作
        4.3.2 模型验证
    4.4 现状河道电站前池水流条件分析
    4.5 改扩建船闸布置后电站前池水流条件分析
    4.6 河道疏浚开挖后电站前池取水条件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及改善措施研究
    5.1 改扩建船闸实施后上引航道水流条件
    5.2 局部改善措施调整
        5.2.1 隔流墙透空措施
        5.2.2 潜坝布置
    5.3 改善方案Ⅰ(引航道长550m+下挑角60°单潜坝)
        5.3.1 上引航道布置方案
        5.3.2 上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
    5.4 改善方案Ⅱ(引航道长462m+下挑角45°单潜坝)
        5.4.1 上引航道布置方案
        5.4.2 上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
    5.5 改善方案Ⅲ(引航道长508.5m+下挑角60°单潜坝)
        5.5.1 上引航道布置方案
        5.5.2 上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大洑潭枢纽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模型设计、制作及验证
    2.1 大洑潭枢纽概况
    2.2 模型范围
    2.3 模型设计
    2.4 物理模型制作
    2.5 物理模型验证
    2.6 船模设计、制作和验证
    2.7 试验研究基本条件
第三章 工程前碍航特性试验
    3.1 水流特性认识
    3.2 工程前船模试验
    3.3 大洑潭枢纽上游航道碍航特征及原因分析
    3.4 大洑潭枢纽下游航道碍航特征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枢纽上游改善方案试验
    4.1 方案A1改善效果分析
    4.2 方案A2改善效果分析
    4.3 上游整治方案小结
第五章 枢纽下游整治方案试验
    5.1 下游口门区整治方案
    5.2 洲尾整治方案
第六章 推荐方案试验
    6.1 推荐方案布置
    6.2 推荐方案上游水流试验
    6.3 推荐方案下游水流试验
    6.4 方案D船模航行试验
    6.5 推荐方案成果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项目)

(3)弯曲河段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限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2.1 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限值的研究
        1.2.2 直线河段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1.2.3 弯曲河段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1.2.4 本节小结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二章 弯曲河段模型设计及制作
    2.1 模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及依据
        2.1.1 水力相似基本原理
        2.1.2 模型相似准则
    2.2 概化水槽模型
        2.2.1 水槽模型设计与制作
        2.2.2 水流试验量测设备
    2.3 船舶模型
        2.3.1 船舶模型设计与制作
        2.3.2 船模试验量测设备
    2.4 试验工况及布置
第三章 弯曲河段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通航水流条件试验及分析
        3.1.1 凸岸侧上游口门区试验及分析
        3.1.2 凹岸侧上游口门区试验及分析
        3.1.3 凸岸侧下游口门区试验及分析
        3.1.4 凹岸侧下游口门区试验及分析
    3.2 船模航行条件试验及分析
        3.2.1 凸岸侧上游口门区试验及分析
        3.2.2 凹岸侧上游口门区试验及分析
        3.2.3 凸岸侧下游口门区试验及分析
        3.2.4 凹岸侧下游口门区试验及分析
    3.3 综合分析
第四章 弯曲河段口门区船舶安全通航判别条件研究
    4.1 基于动量理论的船舶航行艏向角的分析与确定
        4.1.1 凸岸侧上游口门区艏向角的确定
        4.1.2 凹岸侧上游口门区艏向角的确定
        4.1.3 船舶航行艏向角公式的验证
        4.1.4 本节小结
    4.2 船舶航行时舵角的分析与确定
        4.2.1 船舶航行舵角影响因素分析
        4.2.2 船舶上行时舵角的确定
        4.2.3 船舶下行时舵角的确定
        4.2.4 船舶航行舵角公式的验证
        4.2.5 本节小结
    4.3 船舶安全通航最小临界速度的分析与确定
        4.3.1 最小临界速度的确定
        4.3.2 最小临界速度公式的验证
    4.4 船舶安全通航判别条件的提出与验证
        4.4.1 判别条件的提出
        4.4.2 判别条件的验证
    4.5 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4.5.1 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概况
        4.5.2 判别条件的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经历的科研项目)
附录C (符号说明)
附录D (设计相关规范条款说明)

(4)内河枢纽船闸碍航及改善措施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船闸通航安全标准的研究
    1.1 通航水流安全标准的研究
    1.2 船模试验标准
2 船闸碍航主要因素研究
    2.1 枢纽选址
    2.2 船闸泥沙淤积
    2.3 通航建筑物的布置
    2.4 口门区和连接段的布置
    2.5 枢纽非恒定流的影响
    2.6 船闸通航安全管理
3 船闸碍航问题的处理
4 结论

(5)船闸布置在弯道凹凸岸附近时通航条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枢纽中通航建筑物布置现状
2 枢纽中船闸布置的有关规定
3 通航建筑物布置在凹凸岸的边界、水流及航行条件
    3.1 边界条件
    3.2 水流条件
        3.2.1 弯道段水流
        3.2.2 船闸分别位于弯道凹凸岸时口门区流态
    3.3 航行条件
    3.4 综合比较
        (1) 边界条件:
        (2) 水流条件:
        (3) 航行条件:
4 有待研究的内容
5 结 语

(6)狭窄连续弯道河段航电枢纽平面布置原则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依托工程概况
2 依托枢纽工程平面布置方案优化
    2.1 模型概况
    2.2 左岸船闸方案
    2.3 右岸船闸方案
3 不同方案综合对比分析
    3.1 枢纽泄流能力的比较
    3.2 船闸通航水流及船舶航行条件比较
    3.3 其它方面对比
    3.4 推荐枢纽布置方案
4 狭窄连续弯道河段枢纽平面布置原则探讨
    4.1 弯道河段已建或拟建枢纽平面布置情况分析
    4.2 狭窄连续弯道河段航电枢纽平面布置原则
5 结 语

(7)狭窄连续弯道河段航电枢纽平面布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依托航电枢纽工程平面布置
    1.1 左岸船闸方案
    1.2 右岸船闸方案
2 两布置方案枢纽泄流能力比较
3 船闸上、下游航道平面布置形式比较
4 两布置方案船闸通航水流条件比较
5 船舶航行条件比较
6 其他方面对比
7 结语

(8)那吉航运枢纽总平面布置与连接段航道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枢纽总平面布置方案
3 口门区和连接段航道通航条件分析研究
4 结语

(9)右江鱼梁枢纽施工期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枢纽布置和施工导流概况
2 一期施工导流设计方案工程布置及通航水流条件
    2.1 设计方案工程布置
    2.2 缩窄明渠通航水流条件标准
    2.3 明渠内通航水深
    2.4 明渠河段流速流态
3 明渠水流条件改善思路及改善措施
4 修改方案明渠水流条件
    4.1 明渠内通航水深
    4.2 明渠河段流速流态
5 结论

四、那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山区狭窄河道改扩建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研究[D]. 张树青.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2]大洑潭枢纽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研究[D]. 符蔚.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7)
  • [3]弯曲河段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限值的研究[D]. 牛国杰.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5)
  • [4]内河枢纽船闸碍航及改善措施研究综述[J]. 张青松,千钧军. 广东水利水电, 2015(12)
  • [5]船闸布置在弯道凹凸岸附近时通航条件分析[J]. 曹玉芬,周华兴.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04)
  • [6]狭窄连续弯道河段航电枢纽平面布置原则探讨[J]. 普晓刚,李民,郝媛媛,冯小香.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2(06)
  • [7]狭窄连续弯道河段航电枢纽平面布置研究[J]. 普晓刚,李民,李君涛,郝媛媛. 水道港口, 2012(01)
  • [8]那吉航运枢纽总平面布置与连接段航道设计研究[J]. 陆宏健.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20)
  • [9]右江鱼梁枢纽施工期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J]. 李君涛,普晓刚,李金合,郝媛媛. 水道港口, 2008(06)
  • [10]船闸口门外连接段航道船队推轮推力与水流阻力关系[J]. 周华兴,郑宝友,孟祥玮. 水运工程, 2006(06)

标签:;  ;  

纳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