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瓦工高级工理论考试试题(论文文献综述)
赵军,董勤伟,徐滔,陈金刚[1](2020)在《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实践:以国网江苏电力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国家逐渐下放了职业资格评价权限,企业承担起技能人员能力评价的主体责任,但企业在构建全新的人才评价体系中面临着诸多难题。本研究基于企业对人才发展的实际需要,构建了融合常模参照式和标准参照式两种模式的岗位核心任务模型。以岗位核心任务模型为驱动,江苏电力构建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包括制定统一评价标准与机制,完善资源体系建设,打造多元数字信息平台,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实现了评价体系全流程高效智能化运转。实践结果将对企业在新技术环境下建设本土化技能评价体系带来一定的启示。
万书成[2](2020)在《电务实操智能考核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网的规划覆盖面不断的扩大,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以及大量高铁新线陆续投入运营。使得具备高水准的施工和维修人员数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所以如何实现有效和高质量的培训是铁路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传统的电务实操培训考核中常常发生器材及配线损坏,引发培训效率低下、培训记录不完整等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套电务实操智能考核系统的设计方案。同时结合利用电务段既有实训基地的配套设备,最终实现智能化培训考核。铁路电务信号专业本身具有专业性强、设备原理复杂、电路逻辑严密等特点,为更好的提高培训效果,使培训系统更贴近实际运营需要。该培训考核平台以智能设置故障为核心,故障范围涵盖了6502电气集中联锁、计算机联锁、列控、CTC、微机监测、ZPW2000以及各种制式型号的转辙机、信号机、轨道电路等设备。同时针对每名职工建立基础资料库,对其培训及考核等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得出个人专长及短板项目,既方便上级领导安排用人,又可以让职工注意加强自身短板的强化练习。目前,该系统已在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电务段北站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历经近几年的使用取得的很好的效果,极大提高了职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张一宁[3](2020)在《基于协同过滤的油田射孔个性化培训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田试采单位一直很关注油田射孔工序的操作安全问题,由于油田射孔工序操作较为复杂,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十分重视对员工进行射孔工序的专业知识培训,为了使射孔员工快速掌握射孔工序操作知识技能水平,使员工在实际上井时能够熟练进行操作工序和处理问题,降低事故率。设计和开发射孔取心工技能培训考核系统,实现了射孔员工完成在线培训考核管理的一系列功能。但是针对并且针对传统的在线培训系统不够智能和个性化的不足,随着油田射孔专业技能知识的考核考试系统中题库量过大、员工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获得想要的培训试题,得不到针对性的练习。本文所提出的推荐系统就是在传统的在线培训考核系统中引入个性化推荐技术,根据每个射孔员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收藏试题兴趣推荐适合其练习的试题,实现个性化培训试题推荐,主动向员工提供了培训试题练习,增强射孔员工自我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射孔员工的培训效率。在通过查阅了相关论文文献,学习关于个性化推荐方面的理论知识,分析了并确定了个性化混合基于内容和协同过滤的推荐方法。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内容:1.对射孔培训试题题目文本进行分词等预处理提取特征,根据用户收藏试题信息建立用户兴趣模型,进行基于内容的试题推荐。对提取试题特征、建立用户兴趣模型等一系列基于内容推荐的流程。首先对试题数据进行预处理,分别进行分词与去停词处理;建立向量空间模型代表了培训试题的特征值,并且采用了TF-IDF的方法给特征值加权,建立用户兴趣模型2.通过收集用户的历史答题数据看作射孔员工对培训试题的评分,从而建立员工-试题评分矩阵;运用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找到同级别的相似员工集合,并将相似员工的可推荐试题前Top-N项作为推荐列表;详细介绍了本文的混合基于内容与基于用户协同过滤的试题推荐算法的思想及实现过程;3.通过射孔员工不同级别信息的特点解决推荐系统中出现的新用户冷启动问题;最后根据推荐系统的评测标准对本文的推荐算法进行实验,与单个的推荐算法进行比较,证明推荐效率较好并且能够提高射孔员工的培训效率。4.本文结合油田射孔实际需求,在进行了系统流程分析并确定核心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了系统的功能框架。设计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个性化培训试题推荐系统,并实现系统中其他的功能以及个性化试题推荐模块。根据计算试题相似度和员工相似度生成试题推荐列表。
张迪闻[4](2020)在《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认为质量是维护职业技能鉴定权威性的根本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深入、影响和威信主要不能依靠行政力量,而要依靠自身的质量,要靠鉴定的客观、公正、科学,靠证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被社会公认的程度。我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建立以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次已过亿。伴随着参考人次的不断增大,职业技能鉴定在质量管理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在创新方式方法上多下功夫,努力提升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拔出优秀的技能人才。同时,随着国家机构改革不断深入,各地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原有职能将会发生转变,对应的原有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也必然需要重构。本文分析了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发现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工作出现了:(1)管理主体;(2)管理制度(3)技术资源(4)评价指标四个方面的问题。从组织、制度、内容、技术和质量检验五个方面对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展开研究。研究结论表明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存在两个亟需改进的地方:(1)市鉴定中心必须通过职能转变来打破现有的生存与利益关系;(2)现有质量管理评价指标存在漏洞,需要引入鉴定结果质量评价指标,对鉴定结果进行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从而实现鉴定结果的公正性、有效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本文建议将职业技能鉴定权交给鉴定对象,鼓励有能力的鉴定机构结合实际,从命题、培训、内部管理等方面出发开展鉴定工作。市鉴定中心在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后,对独立开展鉴定工作的机构实施监督和技术服务工作。这样,一方面通过质量管理评价评分标准对独立鉴定机构开展年度考核,实行“红黑榜”退出机制,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让市场推动职业技能事业发展;另一方面为独立鉴定机构开展鉴定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保证职业技能鉴定顺利发展。
沈小钰[5](2019)在《H水电职业技能鉴定站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改善研究》文中认为H水电职业技能鉴定站成立5年以来,开展了多期多工种技能鉴定,选拔出了一大批技能人才,为企业人才培育做出了应有贡献,同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但是,管理机构不健全、考评人员管理不到位、考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等问题长期无法得到解决,严重制约了鉴定工作的发展。伴随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技能鉴定工作标准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剥离,受行业监管的同时,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将能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和评价的主体作用,这为H鉴定站技能鉴定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论文研究期间,笔者收集了现阶段技能鉴定有关国家行业政策,整理了H水力发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技能鉴定工作全过程资料;利用服务质量评价、服务改进等理论知识对技能鉴定工作进行了现状分析;通过感知问卷调查、多维度定性分析,以及同类型鉴定站鉴定工作对比分析,找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不足进行层层原因分析;结合机遇和挑战分析,针对不足原因一一制定了改善对策。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后续技能鉴定实际工作,提高鉴定工作效率,实现公司技能人才战略目标,并为众多同类型成立于企业内部的特种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技能鉴定工作完善提供参考借鉴。
李丹[6](2017)在《YC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制定了对企业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规定,各行各业对其从业者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重视,企业对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能型员工素质和工作绩效的提升。但是,受企业内外部诸多环境因素影响,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本文选择YC集团公司为代表研究企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期望促进YC集团公司和集团化发展企业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改进。本文查阅总结了企业技能鉴定及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调查分析了YC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鉴定实施率未达标”、“鉴定结果对岗位绩效提高的作用不明显”、“鉴定工作效率不高”和“考务工作客观公正性待提升”;基于对问题原因的进一步分析,针结合YC集团公司实际,分析设计了YC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改进方案;论文最后提出了体系改进的配套举措。本文研究过程应用了文献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和因素分析法。
沈斌[7](2017)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以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数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得到极大提高,市场对数控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维修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何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实现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相融通,培养出符合一线工作岗位要求的数控维修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首先需要考虑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数控维修技能人才的要求,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创新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做出一定贡献。本论文针对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对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市场调研,阐述了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明确了专业定位、建设内容以及发展方向,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分析了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人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以及岗位工作内容与职责,并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按照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明确了人才培养方向和层次。通过召开数控维修行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对数控装调维修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提取了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实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而开发出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资源,最终创建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以及市场发展要求的技工院校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并对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情况加以反思与总结,希望为技工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李素云[8](2017)在《核特有职业技能鉴定试题编制要点》文中认为简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目的和意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准则和要求;核特有职业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鉴定试题编制;结合核电生产实际组织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试题库。
杨阳[9](2016)在《冶金建筑施工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国家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大型国有冶金建筑施工企业纷纷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人才规模和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但是随着大批拥有雄厚资金、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的跨国企业的蜂拥而入且自由灵活的民营企业的强势崛起,竞争范围迅速扩大、竞争程度日益激励,加上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大型国有冶金建筑施工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经受着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发展瓶颈,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改革发展问题。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最关键的因素,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企业间的竞争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的比拼,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在大型国有冶金建筑施工企业中,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份。近些年,Y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冶金建筑施工企业,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体制的变革并取得一些成效。但通过分析Y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发现,因为Y公司高技能人才缺乏更为科学的系统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导致高技能人才在队伍结构、整体素质、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更好地培养和使用高技能人才并服务于工程建设,是增强Y公司综合实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赢得更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对Y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型国有冶金建筑施工企业Y公司为背景,以冰山胜任素质模型理论、高技能人才评价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首先对Y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Y公司在高技能人才使用和培养机制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借鉴冰山胜任素质模型理论、高技能人才评价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Y公司发展实际,提出建立健全Y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总体思路,并重点分析和探讨了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最后提出健全Y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具体对策。
王海霞[10](2016)在《DQ公司第六届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提出DQ公司是中国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以生产常规火电、核电、燃气发电机组为主要产业方向,产品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前列。近年来,随着电力装备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愈来愈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是实现DQ公司实现“发展清洁高效能源,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和最有效的手段,而职业技能鉴定是提高工人技术水平最客观公平、有效的方式。本论文通过对每届职业技能鉴定与项目管理基本特征的符合性研究,探索将每届职业技能鉴定纳入项目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公司第六届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前几届鉴定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突出的质量问题产生原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前几届职业技能鉴定开展的弊端和不足。经过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使用项目质量管理对职业技能鉴定进行管理及实施的具体方案,并在公司第六届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活动中进行具体实践,效果良好。本论文应用项目质量管理基本思路,结合DQ公司实际,提出了符合项目管理特征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质量管理方案。思路新颖,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和当前现状;第二章为理论综述,概略阐述了论文展开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对公司前几届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指出了职业技能鉴定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善方案;第四章介绍了第六届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运用项目质量管理进行实践;最后是本文结论。实践效果显示:以系统全面的项目质量管理理论为原则指导第六届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在质量控制方面具有明显改进,在有效避免前几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同时,能积极促进技能鉴定项目在质量方面严格受控并实现目标。让职业技能鉴定更好的发挥的作用促进DQ公司的发展。
二、瓦工高级工理论考试试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瓦工高级工理论考试试题(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实践:以国网江苏电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岗位核心任务模型:理论基础、内涵界定与构建路径 |
2.1 理论基础:技能评价标准的两种构建模式及比较 |
2.2 岗位核心任务模型:内涵界定 |
2.3 岗位核心任务模型构建方法 |
2.3.1 技能模型的构建过程 |
2.3.2 业绩模型的构建维度 |
3 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的开发路径 |
3.1 以岗位核心任务模型为基准建设评价资源体系 |
3.1.1 建成结构完备、评价点全覆盖的评价题库 |
3.1.2 建成评价点全要素匹配的培训资源 |
3.1.3 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各工种评价基地 |
3.2 以岗位核心任务模型为主线组织实施评价 |
3.2.1 通过业绩评定重塑人才结构比例 |
3.2.2 以多样化互补性手段实现每次考核覆盖所有评价点 |
3.2.3 构建动态复评机制促进技能持续提升 |
3.3 以评价结果反馈为源提升人才管理的精益化水平 |
3.3.1 促使技能人员能力付薪机制的有效落地 |
3.3.2 为员工个性化培养与成长提供精确指引 |
3.3.3 为多领域的人才管理工作提供决策辅助 |
3.4 以多元智能化手段打造评价全域数字化信息平台 |
3.4.1 构筑矩阵可视化岗位核心任务模型基础平台 |
3.4.2 实现评价资源建设环节精益化管控 |
3.4.3 打造评价实施多维智慧考核手段 |
3.4.4 深化全景数字化评价结果反馈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研究价值与意义 |
4.2 实践与应用展望 |
(2)电务实操智能考核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技术路线 |
2 系统相关基础理论 |
2.1 ADO.NET技术 |
2.2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
2.3 遗传算法技术 |
2.4 光电耦合技术 |
2.5 通信接口协议 |
2.6 本章小结 |
3 培训考核系统的架构设计 |
3.1 系统设计目标 |
3.1.1 系统设计内容 |
3.1.2 系统设计原则 |
3.2 系统体系架构 |
3.2.1 总体架构 |
3.2.2 逻辑架构 |
3.2.3 硬件结构 |
3.2.4 软件结构 |
3.3 本章小结 |
4 培训考核系统的功能研究 |
4.1 系统功能分析 |
4.1.1 基础管理 |
4.1.2 理论培训 |
4.1.3 技能演练 |
4.1.4 实作考试 |
4.2 系统流程研究 |
4.2.1 实操考核流程 |
4.2.2 模拟盘演练流程 |
4.3 本章小结 |
5 培训考核系统的应用案例 |
5.1 系统典型故障案例 |
5.1.1 6502电路故障案例 |
5.1.2 转辙机故障案例 |
5.1.3 信号机故障案例 |
5.1.4 轨道电路故障案例 |
5.1.5 微机联锁故障案例 |
5.2 系统实作考试案例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与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基于协同过滤的油田射孔个性化培训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在线培训考核系统 |
1.2.2 个性化推荐技术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基础 |
2.1 油田射孔技术理论及题库介绍 |
2.1.1 油田射孔取心工技术理论 |
2.1.2 油田射孔试题库介绍 |
2.2 个性化推荐系统 |
2.2.1 个性化推荐系统概述 |
2.2.2 个性化推荐系统架构 |
2.3 个性化推荐技术 |
2.3.1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 |
2.3.2 基于内容的推荐 |
2.3.3 混合推荐算法 |
2.4 相似度计算方法 |
2.5 文本向量化特征提取相关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射孔培训试题特征词提取及用户兴趣建模 |
3.1 特征词提取 |
3.1.1 数据的准备 |
3.1.2 试题文本数据预处理 |
3.1.3 文本特征提取 |
3.2 构建用户兴趣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混合协同过滤的试题推荐算法 |
4.1 传统协同过滤算法描述 |
4.1.1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 |
4.1.2 协同过滤算法存在的问题 |
4.2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试题推荐算法设计 |
4.2.1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试题推荐算法流程 |
4.2.2 用户-试题行为矩阵 |
4.2.3 相似度计算 |
4.2.4 预测推荐 |
4.3 个性化培训 |
4.3.1 混合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个性化培训流程 |
4.3.2 个性化培训的冷启动问题 |
4.4 算法性能分析 |
4.4.1 系统评测方法 |
4.4.2 实验设计 |
4.4.3 实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个性化推荐系统实现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2 系统架构设计 |
5.3 系统详细设计 |
5.3.1 功能模块设计 |
5.3.2 系统流程设计 |
5.4 个性化培训试题推荐系统的实现 |
5.4.1 生成推荐列表 |
5.4.2 主要功能模块展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4)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概念 |
2.1.1 职业技能鉴定 |
2.1.2 职业技能鉴定的性质 |
2.1.3 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3章 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
3.1 建设原则 |
3.1.1 与鉴定服务业务相结合 |
3.1.2 充分反映鉴定机构的特点 |
3.1.3 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 |
3.1.4 实施动态管理 |
3.1.5 体系建设和其他质量控制手段相结合 |
3.2 建设步骤 |
3.2.1 前期准备阶段 |
3.2.2 体系策划 |
3.2.3 体系建立和培训 |
3.2.4 体系管理和试运行 |
第4章 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实证研究 |
4.1 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
4.1.1 主体管理 |
4.1.2 命题管理 |
4.1.3 考务管理 |
4.1.4 机构质量管理 |
4.1.5 队伍能力建设管理 |
4.1.6 证书综合管理 |
4.2 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
4.2.1 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的管理主体问题 |
4.2.2 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的管理制度问题 |
4.2.3 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的技术资源问题 |
4.2.4 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的评价指标问题 |
4.3 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指标改进 |
4.3.1 组织体系 |
4.3.2 制度体系 |
4.3.3 内容体系 |
4.3.4 技术体系 |
4.3.5 质量检验 |
第5章 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建议 |
5.1 制定与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地方法规制度 |
5.2 建立与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内部组织机制 |
5.3 实现与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治理能力 |
5.4 形成与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内容 |
5.5 改进与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评价指标 |
5.6 完善与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监督系统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H水电职业技能鉴定站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概况和发展趋势 |
1.3.1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概况 |
1.3.2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发展趋势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服务质量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服务、服务质量与服务质量管理 |
2.1.1 服务 |
2.1.2 服务质量 |
2.1.3 服务质量管理 |
2.2 服务质量评价 |
2.2.1 服务质量评价的基本程序 |
2.2.2 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分类 |
2.2.3 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
2.3 服务改进 |
3 H水电职业技能鉴定站技能鉴定工作质量分析 |
3.1 鉴定站简介 |
3.1.1 成立背景 |
3.1.2 建设目标及工作职责 |
3.2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简介 |
3.3 技能鉴定工作取得的成绩 |
3.4 技能鉴定工作服务质量分析 |
3.4.1 实际感知问卷调查 |
3.4.2 多维度定性分析 |
3.4.3 同类型鉴定站鉴定工作对比分析 |
3.5 技能鉴定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分析 |
4 H水电职业技能鉴定站技能鉴定工作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分析 |
4.1 技能鉴定需求分析 |
4.1.1 理论估测鉴定需求 |
4.1.2 问卷评估鉴定意愿 |
4.2 技能鉴定工作面临的机遇 |
4.2.1 发展优势 |
4.2.2 两大契机 |
4.3 技能鉴定工作面临的挑战 |
5 H鉴定站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改善对策 |
5.1 改善目标 |
5.2 改善原则 |
5.3 改善对策 |
5.3.1 扩充平台,打造大型综合体 |
5.3.2 制定发展中长期规划 |
5.3.3 建立完善人员激励机制 |
5.3.4 加强外部横向沟通 |
5.4 促进对策落地的几个关键点 |
5.4.1 及时跟进行业规则制定 |
5.4.2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的支持 |
5.4.3 加强方案宣贯形成统一认识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YC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YC集团公司主营业务介绍 |
1.1.2 国内石油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职业技能鉴定相关概念 |
2.1.1 职业技能鉴定 |
2.1.2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
2.2 职业技能鉴定国内外比较 |
2.2.1 国内职业技能鉴定演进 |
2.2.2 国有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经验借鉴 |
2.2.3 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 |
2.3 国内外研究概述 |
3 YC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现状调查描述 |
3.1.1 职业技能鉴定对象 |
3.1.2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流程 |
3.1.3 职业技能鉴定人员配置与职责划分 |
3.1.4 职业技能鉴定方式 |
3.1.5 职业技能鉴定结果应用 |
3.2 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存在问题调查分析 |
3.2.1 鉴定实施率未达标 |
3.2.2 鉴定结果对岗位绩效提高的作用不明显 |
3.2.3 鉴定工作效率不高 |
3.2.4 考务工作客观公正性待提升 |
3.3 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问题原因分析 |
3.3.1 技能操作人员参与鉴定的主动性不强 |
3.3.2 鉴定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
3.3.3 鉴定培训体系不完善 |
3.3.4 鉴定工作信息化程度低 |
4 YC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改进设计 |
4.1 改进目的、原则、思路和框架设计 |
4.1.1 改进目的和原则 |
4.1.2 改进思路和框架设计 |
4.2 鉴定组织体系改进设计 |
4.2.1 组织结构改进设计 |
4.2.2 岗位改进设计 |
4.2.3 职责改进设计 |
4.3 鉴定培训体系改进设计 |
4.3.1 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
4.3.2 考评人员培训体系 |
4.4 鉴定形式改进设计 |
4.4.1 集中与分散鉴定结合开展 |
4.4.2 内外部结合开展鉴定工作 |
4.5 鉴定方法改进设计 |
4.6 考评员体系改进设计 |
5 YC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改进配套举措 |
5.1 加强鉴定宣传力度 |
5.2 健全鉴定过程监督机制 |
5.3 健全鉴定工作激励机制 |
5.4 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网络管理系统 |
5.5 建立系统评价与动态改进机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以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意义 |
1.4.1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 |
1.4.2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
1.5 概念界定 |
1.5.1 工学结合一体化 |
1.5.2 课程体系 |
1.5.3 课程体系开发 |
1.5.4 实践专家 |
1.5.5 代表性工作任务 |
1.5.6 典型工作任务 |
1.6 理论基础 |
1.6.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6.2 行动导向学习理论 |
1.6.3 情境学习理论 |
1.7 研究思路 |
1.8 研究方法 |
第2章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与步骤 |
2.1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 |
2.1.1 以人为本的思想 |
2.1.2 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 |
2.1.3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思想 |
2.2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步骤 |
2.2.1 人才需求及工作岗位调研 |
2.2.2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 |
2.2.3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
2.2.4 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
2.2.5 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 |
2.2.6 设计学习情境 |
2.2.7 确定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方法 |
2.3 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高级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内容 |
2.3.1 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高级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
2.3.2 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高级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课业设计方案 |
2.3.3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高级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工作页 |
第3章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 |
3.1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
3.1.1 师资队伍建设 |
3.1.2 教学资源建设 |
3.1.3 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
3.2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 |
3.2.1 进行企业调研,选择合作企业 |
3.2.2 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校企职责 |
3.2.3 加强师资建设,引进企业力量 |
3.2.4 校企共享资源,共建实训基地 |
3.2.5 制定评价方案,实施多元评价 |
3.2.6 校企共同育人,共商教学安排 |
3.2.7 完善运行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
第4章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模式实践效果 |
4.1 课程体系改革初见成效 |
4.1.1 课程体系实现工学一体 |
4.1.2 师资队伍能力有所提升 |
4.1.3 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能力提高 |
4.1.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成保障 |
4.1.5 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提升 |
4.1.6 技能培训服务范围扩大 |
4.1.7 改革见成效,示范辐射广 |
4.2 课程体系改革的特色 |
4.2.1 对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
4.2.2 依托校企合作,开发一体化学材 |
4.2.3 教学模式实现一体化、数字化、企业化 |
4.2.4 多方式多途径建设教学资源库 |
4.2.5 三方评价,形成多维度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
4.2.6 增、改、扩建校内实训场所 |
4.3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4.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需在发展中完善 |
4.3.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还需不断深入 |
4.3.3 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
4.4 对开发与实施情况的反思 |
4.4.1 教师对课程体系改革工作不积极 |
4.4.2 企业参与热情不高 |
4.4.3 缺乏法律层面保障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访谈提纲 |
附录 B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 C 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 D 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8)核特有职业技能鉴定试题编制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意义和工作准则及内容 |
1.1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管理要求和准则 |
1.2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是国家职业标准, 关键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 重点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则和相关管理制度 |
2 秦山核电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形成前的做法 |
3 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试题的编制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
3.1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促进职业技能鉴定试题编制工作提高的重要保证 |
3.2 对考评人员加强试题编制专业水平的培训, 提高考评人员试题编制的专业能力是促使职业技能鉴定试题编制的基础 |
3.3 规范鉴定考试题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
4 结论 |
(9)冶金建筑施工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论 |
2.1 基本理论 |
2.1.1 冰山理论和冰山胜任素质理论 |
2.1.2 高技能人才评价理论 |
2.1.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 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内涵 |
2.3 高技能人才的特征 |
第3章 Y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分析 |
3.1 Y公司的简介 |
3.2 Y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概况 |
3.3 Y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与做法 |
3.4 Y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效果 |
3.4.1 高技能人才量质齐升 |
3.4.2 转型升级成效显着 |
3.4.3 生产经营稳步发展 |
3.5 Y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3.5.1 高技能人才数量总量不足 |
3.5.2 高技能人才队伍面临后继无人 |
3.5.3 高技能人才队伍文化程度不高 |
3.5.4 高技能人才工种结构不均衡 |
3.5.5 高技能人才缺乏凝聚力 |
3.5.6 高技能人才评价体制不完善 |
3.5.7 下属技工学校营养不良 |
第4章 Y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改进对策研究 |
4.1 Y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改进的总体思路 |
4.2 Y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 |
4.2.1 制定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机制 |
4.2.2 通过优化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
4.2.3 通过高端驱动纵深打造人才集群 |
4.2.4 通过发挥人才效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10)DQ公司第六届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概况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方法 |
1.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比较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项目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
2.2 职业技能鉴定概念 |
2.3 项目管理在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中的应用 |
2.3.1 项目管理在企业职业技能鉴定中的应用背景 |
2.3.2 项目管理在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应用的必要性 |
2.3.3 项目管理在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的可行性 |
2.3.3.1 职业技能鉴定的项目生命周期 |
2.3.3.2 职业技能鉴定的项目属性 |
2.3.4 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管理 |
2.3.4.1 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的含义及特征 |
2.3.4.2 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管理流程 |
2.3.4.3 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管理的过程模型 |
2.3.5 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质量管理 |
2.3.5.1 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质量管理概念 |
2.3.5.2 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质量管理控制要素 |
第3章 公司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分析与方案设计 |
3.1 DQ公司职业技能鉴定特点 |
3.1.1 DQ公司技能人才现状 |
3.1.2 DQ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所(川-029所)简介 |
3.1.3 DQ公司与私营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特点对比 |
3.2 影响公司前几届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质量的问题分析 |
3.2.1 认识上误区多 |
3.2.2 职业技能鉴定开展难度大 |
3.2.3 鉴定流程不规范 |
3.2.4 考评员素质不高 |
3.2.5 师资队伍能力有待提高 |
3.2.6 生产与培训矛盾冲突 |
3.2.7 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 |
3.2.8 职业技能鉴定方法研究和技术资源有待开发 |
3.3 DQ公司实行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3.4 DQ公司实行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质量管理的方案设计 |
第4章 公司第六届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质量管理实践 |
4.1 项目实践背景 |
4.2 项目质量规划 |
4.2.1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年度需求调查摸底 |
4.2.2 加深全员对第六届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的认识 |
4.2.3 重视报名环节,严把资格审查 |
4.2.4 确立第六届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质量目标 |
4.3 项目质量保障 |
4.3.1 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组织机构建设 |
4.3.2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
4.3.3 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
4.3.4 优化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流程 |
4.3.5 支持职业技能鉴定方法研究和技术资源开发 |
4.4 项目质量控制 |
4.4.1 技能、理论培训质量控制实施 |
4.4.2 鉴定实施过程中规范考务管理流程 |
4.5 项目实践效果评价 |
4.5.1 鉴定合格率对比 |
4.5.2 技能鉴定管理效率对比 |
4.5.3 鉴定工作效率、成本对比 |
4.5.4 员工成长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组织开展公司第六届高级工考评工作的通知 |
附录2 第六届高级工考评职业(工种)设置范围 |
附录3 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报名审批表 |
附录4 关于聘请方宇、房贵明、彭忠哓等395名同志为兼职教师的决定 |
附录5 关于成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
附录6 报名信息采集表 |
附录7 第六届高级工技能鉴定考评工种汇总表 |
附录8 培训问卷调查 |
附录9 关于公司第六届高级工考评初评合格人员名单的公示 |
四、瓦工高级工理论考试试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实践:以国网江苏电力为例[J]. 赵军,董勤伟,徐滔,陈金刚.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20(09)
- [2]电务实操智能考核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万书成.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3]基于协同过滤的油田射孔个性化培训系统的研究[D]. 张一宁.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4]镇江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张迪闻.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 [5]H水电职业技能鉴定站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改善研究[D]. 沈小钰. 云南大学, 2019(03)
- [6]YC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研究[D]. 李丹.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2)
- [7]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以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为例[D]. 沈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8]核特有职业技能鉴定试题编制要点[J]. 李素云. 科技视界, 2017(04)
- [9]冶金建筑施工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杨阳.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2)
- [10]DQ公司第六届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王海霞.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