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安胶囊提取物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

脑安胶囊提取物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

一、脑安胶囊萃取液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甘海宁[1](2014)在《复方血栓通胶囊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评价复方血栓通胶囊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为复方血栓通胶囊临床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本实验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脑安胶囊组、复方血栓通低(0.375g/kg)、中(0.75g/kg)、高(1.5g/kg)剂量组,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将线栓从颈总动脉缓缓插入颈内动脉,直达大脑中动脉的起始部,阻断同侧大脑中动脉所有血供来源。2h后,将线栓缓缓拔出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操作与手术组相同。术后10h重复灌胃给药1次。采用Berderson评分法观察造模后4h、10h、24h大鼠神经行为。再灌注后24h后,用PowerLab生物电放大系统记录大脑脑电活动;取脑切片,用TTC染色后,ImageJ软件分析脑梗死面积比;称量动物体质量,取全脑,称脑湿重与干重,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取脑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细胞形态。为进一步研究其保护机制,采用激光多普勒仪检测大脑皮层血流量;测定血清中TXA2、PGI2、ET-1及CGFP的含量;测定脑组织中Glu、MDA、NO、Lac、 Pyru、LDH的含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行为评分在缺血再灌注4h、10h、24h后均显着升高;脑电活动平均波幅显着降低;脑梗死面积显着增大;脑含水量明显升高;病理评分分值有增加趋势,神经组织坏死及细胞结构破坏严重。与模型组相比,复方血栓通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4h、10h、24h的神经行为评分显着降低;血栓通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电活动平均波幅显着增大;复方血栓通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着减少;复方血栓通中、高剂量组大鼠脑含水量显着减少;复方血栓通低、中、高剂量对SD大鼠脑组织病理评分有所降低,但无显着性差异;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微循环血流量显着减少,血清中TXA2、ET-1含量显着升高,PGI2、CGRP含量显着降低,TXA2/PGI2比值显着增大;脑组织中Glu、MDA、NO、Lac、LDH、LPR值含量均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血栓通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微循环血流量显着增加;血栓通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XA2含量显着降低;血栓通高剂量组PGI2含量显着升高;血栓通低剂量组TXA2/PGI2的比值显着减小;血栓通低剂量组大鼠血清ET-1含量明显降低;血栓通低、中剂量组CGRP含量显着升高;血栓通低、中、高剂量组MDA与NO含量显着降低;血栓通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Glu、Lac、LDH含量、LPR值均显着降低。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改善脑内微循环、抗自由基损伤、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和改善能量代谢有关。实验结果为复方血栓通胶囊应用于缺血性中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杨永举,郭吉平,曹奕丰,黄久仪,王艳,刘广西,顾祯茂,李学松[2](2013)在《脑安胶囊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脑安胶囊对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金汇社区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基线危险因素调查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筛选出脑血流动力学分值≤50分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干预组应用脑安胶囊进行为期1.5年的强化干预治疗;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危险因素控制。干预结束后,对两组随访人群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复查检测,比较干预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积分值的变化。结果脑安胶囊治疗后,反应左右两侧颈动脉运动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反应脑血管阻力和压力等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脑血管功能积分值较对照组也明显提高。结论脑安胶囊能使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脑血管功能总积分明显提高,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周莉,郭兰,饶萍[3](2012)在《脑安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脑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脑安胶囊,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0%和70.59%(P<0.05),试验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脑安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良好的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孙新刚[4](2012)在《长沙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监测及早期识别与快速转运技术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长沙市2005-2011年连续7年社区人群脑卒中的发病情况;评价对脑卒中院前早期识别症状及急救转运相关知识实施干预的效果;评估脑卒中早期识别量表-洛杉矶院前脑卒中筛查量表(Los Angeles Prehospital Stroke Screen, LAPSS)在我国筛查院前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1月在长沙市选择坡子街和裕南街两个社区,两社区各约有5万人群并且在地理位置上彼此分开。对两社区2005-2011年脑卒中及其亚型的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病例收集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病例收集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2007年9月至10月,在两社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人群脑卒中早期识别症状及急救转运相关知识水平进行基线调查,并在长沙市从事120工作的医务人员中随机抽取20名医师作为坡子街社区固定的急救医师。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以坡子街为干预社区进行干预,对社区人群就脑卒中早期识别症状及急救转运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对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和随机抽取的20名120急救医师进行培训,以期提高人群脑卒中早期识别与救助知识水平,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急救转运速度。裕南街社区则做为对照社区不做任何形式的干预。2012年1月干预结束后在两社区人群中就脑卒中早期识别症状及急救转运相关知识展开问卷抽样再调查。收集干预期间被送至急诊或门诊的干预社区新发脑卒中患者(干预组)及对照社区新发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月,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急救转运所用时间、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入院时平均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 S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中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溶栓治疗的比例,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存活者生活质量的Barthel index (BI)评分。2008年8月至2008年12月对20名担负长沙市急救工作的120医生进行培训(不包括固定负责干预社区急救工作的医师),接受培训后的急救医生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按LAPSS量表处置每一例急性起病的以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为表现的非妇产科疾病、非外伤、非昏迷患者,定期核实每一例受评定患者及回收每一份LAPSS量表,评价此量表筛查急性脑卒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Youden指数。结果:2005-2011年两社区脑卒中年平均发病率为244.7/10万(95%CI:233.2/10万-256.2/10万)(男279.9/10万(95%CI:262.6/10万-297.2/10万),女209.2/10万(95%CI:194.2/10万-224.2/10万)),年龄标化后的年平均发病率为168.5/10万(95%CI:159.0/10万-178.0/10万)(男189.3/10万(95%CI:175.1/10万-203.5/10万),女148.7/10万(95%CI:136.0/10万-161.4/10万))。脑出血年平均发病率为123.0/10万(95%CI:114.9/10万-131.1/10万),年平均标化率为85.1/10万(95%CI:78.3/10万-91.9/10万)。脑梗塞年平均发病率为106.9/10万(95%CI:99.3/10万-114.5/10万),年平均标化率为72.6/10万(95%CI:66.3/10万-78.9/10万)。蛛网膜下腔出血年平均发病率为12.9/10万(95%CI:10.0/10万-15.5/10万),年平均标化率为9.4/10万(95%CI:7.1/10万-11.7/10万)。监测期间两社区脑卒中发病率经标化后呈增高趋势(p=3.7,P=0.001),男性(p=4.2,P=0.001)及女性标化率(p=3.1,P=0.026)均呈明显升高趋势。对其亚型分析,脑梗塞发病率(p=3.5,P=0.003)经年龄标化后呈明显增高趋势,脑出血(p=-0.2,P=0.651)及蛛网膜下腔出血(p=0.4,P=0.441)的标化率无明显变化。监测期间脑出血占卒中比例为50.3%,为长沙市脑卒中的主要形式。干预结束后干预社区人群脑卒中早期识别及急救转运知识的掌握情况有8项明显提高,复查时有5项明显好于对照社区。对照社区复查时的结果与基线调查时相比无明显差异。干预期间干预组患者急救转运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7.3±7.1)h VS(8.4±8.6)h,P=0.046)。入急诊或门诊时,干预组的平均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165.0±27.9)mm Hg VS(168.9±27.3)mm Hg,P=0.023),S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4,27-43)VS(30,26-40),P=0.003)。对其亚型分析,干预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7-43)VS(30,26-40),P=0.024)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5,26-44)VS(32,23-40),P=0.031)的S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溶栓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9.3%VS4.5%,P=0.029)。起病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3.9%VS3.4%,P=0.743),其中出血性脑卒中(5.5%VS5.0%,P=0.469)及缺血性脑卒中(1.8%VS1.6%,P=0.591)的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但干预组存活患者生活质量的BI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80,50-100)VS(70,35-100),P=0.002),对其亚型分析干预组缺血性脑卒中存活患者((75,50-100)VS(65,35-90),P=0.035)及出血性脑卒中存活患者((80,50-100)VS(75,40-100),P=0.025)生活质量的BI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本研究中LAPSS量表的灵敏度为81.22%(95%CI:78.15%-84.29%),特异度为99.05%(95%CI:98.72%-99.38%),阳性预测值为94.05%(95%CI:92.05%-96.05%),阴性预测值为96.61%(95%CI:96.01%-97.22%),阳性似然比为85.49,阴性似然比为0.19,Youden指数为0.80(95%CI:0.77-0.83)。漏诊患者中有48例(41.03%)因年龄<45岁不符合LAPPS量表筛查标准,29例(24.78%)单纯因血糖>400mg/dl不符合标准。结论:1.2005-2011年长沙市脑出血发病率居高不下,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高于以往监测结果;2.对社区人群实施宣传教育及对急救医生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可明显提高社区人群关于脑卒中早期识别症状和急救转运方面知识的水平,加快脑卒中患者急救转运的速度,明显改善患者预后;3.LAPSS量表是一种适合应用于我国社区的脑卒中院前早期筛查量表,但与国外文献报道相比灵敏度稍低,对其年龄、血糖值的界定标准值等项目进行适当修改后可能会提高其灵敏度。

闫宇[5](2011)在《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ET-1和TM含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ET-1和TM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步长脑心通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心脑通络液低剂量(简称低剂量组)5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造模成功后6h、12h、24h分批测定血浆ET-1、TM含量的变化。结果:(1)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ET-1含量的影响:与同时点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6h,模型组血浆ET-1含量开始升高,至24h达到峰值(P<0.01);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浆ET-1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显着;高剂量组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同时间点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TM含量的影响:与同时点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6h,模型组血浆TM含量开始升高,至24h达到高峰(P<0.01);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浆TM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显着;高、低剂量组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与同时间点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心脑通络液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血浆ET-1的含量,减轻由ET-1引起的血管收缩及ET-1对神经细胞的直接损害,从而有效增加脑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2)心脑通络液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血浆TM的含量,减少发挥促凝作用的TM含量,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减轻神经元的缺血损伤。

黄昭穗,黄胜立,梁萌,刘靓,黄昭暄[6](2009)在《脑安胶囊对320例卒中高危患者的干预效果》文中认为目的评价脑安胶囊对卒中高危患者的中长期干预效果。方法在门诊与住院患者中,筛选出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同时年龄≥40岁、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CVHP)积分<75分者3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脑安胶囊组162例及阿司匹林组158例。脑安胶囊组口服脑安胶囊,2次/d,2粒/次;阿司匹林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干预时间均为24~36个月。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血压、血脂、CVHP积分的水平以及卒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结果①脑安胶囊组累积随访470人年,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915%和0.851%;阿司匹林组累积随访460人年,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130%和2.391%。脑安胶囊组卒中综合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②脑安胶囊组干预前、后,收缩压为(162±11)、(130±7)mmHg,舒张压为(101±9)、(83±6)mmHg,CVHP积分值为(49±13)、(82±9);阿司匹林组干预前、后,收缩压为(161±10)、(137±5)mmHg,舒张压为(99±7)、(90±4)mmHg,CVHP积分值为(49±12)、(70±11)。两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及CVHP积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安胶囊可以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脑血管功能。在卒中高危人群一级预防中长期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黄胜立,黄昭穗,刘开渊,余桂翔[7](2008)在《脑安胶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脑安胶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住院40岁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在一般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安胶囊,通过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CVHI)比较治疗前后血管血液动力学各指标变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结果:脑安胶囊治疗组2年后脑血管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明显增高,外周阻力(RV)、特性阻抗(Zcv)、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和临界压(CP)明显下降,脑卒中发病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安胶囊能有效改善脑血管功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张军[8](2008)在《隔山香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复方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谱效结合”的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隔山香为伞形科山芹属植物隔山香Ostericum citriodorum(Hance)Yuan etShan的根及全株,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及诸多地方本草着作如《广西药植名录》、《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江西草药》、《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都有收载。隔山香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仅见从其根部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反式异莳萝脑、异莳萝脑乙二醇、β—谷甾醇和一种新化合物的报道。国家中药部颁标准品种“护心胶囊”是以隔山香为君药的岭南特色中成药,疗效可靠确切,但隔山香薄弱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成为制约其“二次开发”的瓶颈。开展我国特有物种隔山香成分分离工作,丰富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可阐释其本草应用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建立药材质量控制体系,有利于药材质量的一致性和临床疗效的重复性,亦为隔山香的新药研究和护心胶囊”二次开发”打下基础。本论文以隔山香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复方制剂“二次开发”的关键工艺为研究课题,进行了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方法、有效部位精制工艺研究,以及含有隔山香药材的中药复方的提取精制工艺研究。通过色谱技术,从隔山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1个成分是新化合物,有7个化合物系首次从隔山香中分离得到。首次以两种专属性成分作为指标,建立了药材的TLC定性鉴别和HPLC定量分析方法。开展护心复方药液的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分别以淫羊藿苷标定的总黄酮、复方药液指纹图谱主峰保留率、酚类成分的颜色检视反应为指标,筛选确定了最大上样量、洗脱溶媒种类及用量等工艺参数;提出“谱效结合”的工艺评价方法,以护心复方药液HPLC图谱主峰保留率和抗急性心肌缺血的药效指标对其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合理性进行评价。本课题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有机结合,将民间草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科学内涵”与其特色成药二次开发的“技术含量”相结合,力图促进民间草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隔山香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的研究(一)隔山香挥发油的GC/MS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隔山香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47种成分,主要成分有芹菜脑、人参炔醇、肉豆蔻醚、异榄香脂素、丁香烯、棕榈酸、十六烷酸、亚油酸等。部分成分如人参炔醇、肉豆蔻醚、异榄香脂素、丁香烯的药理报道与药材“疏风清热,止咳化痰,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功能相关。(二)隔山香醇提浸膏的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通过硅胶柱色谱对隔山香醇提浸膏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成分分离,共分离化合物12个,对其中8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其中隔山香素(Ⅰ)为新化合物;其余分别为异芹菜脑(Ⅱ)、芹菜醛(Ⅲ)、methoxylatifolone(Ⅸ)、6,22-何帕二醇(Ⅴ)、正二十二烷(Ⅵ)、豆甾醇(Ⅶ)、正十六碳酸α-甘油酯(Ⅷ),上述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已鉴定的化合物类型包括苯丙素类、三萜类、甾醇类、脂肪酸类等,其中三个属于苯丙素类化合物。文献报道的反式-异莳萝脑与异芹菜脑(Ⅱ)为同分异构体。药材中更多苯丙素类和其它化合物的发现可进一步丰富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三)以专属成分为指标,建立隔山香TLC鉴别方法根据隔山香成分分离及药理研究基础、临床应用经验,其TLC鉴别实验围绕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开展。1.隔山香挥发油TLC鉴别方法: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以异芹菜脑为对照品,以石油醚—丙酮(9:0.5)为展开剂,建立了隔山香挥发油的TLC鉴别方法。2.隔山香水溶性成分TLC鉴别方法: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以隔山香素为对照品,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醇-甲酸(7:2:1:0.3)为展开剂,建立了隔山香水溶性成分的TLC鉴别方法。(四)以专属成分为指标,建立隔山香HPLC含量测定方法按照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共性要求,结合隔山香成分分离及其药理研究基础、临床应用经验,本课题建立了隔山香药材中异芹菜脑和隔山香素的HPLC测定方法,上述两对照品可分别作为挥发油和水溶性部位的指标成分。1.隔山香中异芹菜脑含量测定方法:以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为固定相,甲醇—水(70:30)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异芹菜脑线性范围为0.2016~3.6288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6%,RSD为1.98%(n=6)。2隔山香中隔山香素含量测定方法:以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为固定相,以乙腈—水(45:55)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0nm;隔山香素线性范围为0.02032~0.2032μg(r=1),平均回收率为98.68%,RSD为2.54%(n=6)。测定三批药材,其中异芹菜脑含量为6.5mg/g以上,隔山香素含量为0.25mg/g以上。(五)建立隔山香药材HPLC色谱方法以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为固定相;以乙腈—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0nm;柱温为20℃。以50%乙醇提取药材制备供试品溶液,以异芹菜脑为对照品。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和流动相梯度洗脱系统兼顾了药材高、中、低极性成分的提取和检测。4批药材的HPLC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其HPLC色谱峰峰位基本一致,色谱峰所代表的成分含量有所差异。鉴于药材批次较少,且所分析药材的生长地点及年限、采收加工、贮存诸多信息无法溯源,暂不拟定其标准指纹图谱。(六)隔山香药液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研究以隔山香HPLC色谱中主峰保留率为指标,通过优化树脂用量、洗脱溶媒种类等参数,所得醇洗液HPLC图谱与上柱液基本一致,醇洗液中主峰平均保留率为76.7%,表明隔山香药液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基本保留了其药材HPLC图谱主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二、护心复方药液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的研究护心复方以隔山香为君药,组方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疗效确切。鉴于处方药材隔山香、毛麝香、石菖蒲、吴茱萸含有较多挥发油(相当于全方生药量0.5%以上),且挥发油具有与处方功能密切相关的药理活性,采用固体分散的滴丸制剂既可使挥发油固化,在制剂中稳定,又有利于挥发油的快速溶出,迅速起效。方中药材水溶性成分亦具有心血管活性,但提取后得膏率较高,导致滴丸服用量过大。护心复方提取药液的精制工艺成为其“二次开发”的技术关键。基于对方中单味药材的大孔树脂精制工艺研究结果,我们采用大孔树脂对护心复方药液进行精制。分别以淫羊藿苷标定的总黄酮、复方药液HPLC图谱主峰保留率、酚类成分的颜色检视反应为指标,筛选优化了最大上样量、洗脱溶媒种类及用量等工艺参数。(一)护心复方药液过AB—8柱的动态吸附曲线研究以淫羊藿苷标定的总黄酮为指标,结合HPLC指纹图谱,考察了复方药液的动态吸附曲线。结果表明最大上样量(以5%泄漏点计)为164.61mg总黄酮/g干树脂,在此上样量,过柱液HPLC图谱中未见主峰成分明显泄漏。(二)护心复方药液过AB—8柱的洗脱溶媒种类研究考察不同溶媒种类对淫羊藿苷标定的总黄酮洗脱率,结合HPLC图谱和单味药材精制工艺的前期研究,洗脱溶媒种类确定为95%乙醇。(三)护心复方药液过AB—8柱的洗脱溶媒用量研究考察不同用量95%乙醇对淫羊藿苷标定的总黄酮洗脱率,结合HPLC图谱和单味药材精制工艺的前期研究,洗脱溶媒用量确定为以95%乙醇洗脱2倍柱体积。(四)酚类成分颜色反应对护心复方药液过AB—8柱工艺条件的验证以三氯化铁(2%)—铁氰化钾(1%)试液标示的酚类成分颜色反应,对上述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上述工艺条件下,过柱液中酚类成分的泄漏远未达到上柱液的5%;95%乙醇洗脱2倍柱体积后,后续洗脱液中酚类成分的浓度远低于上柱液浓度的5%。提示以酚类成分颜色反应定性评价所确定的树脂工艺参数,亦具有合理性。该工艺条件下,得膏率由过柱前的16%降低为过柱后的6.5%,为制备辅料用量较大的滴丸和分散片提供了可行性。三、“谱效结合”对护心复方药液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的评价研究护心复方药液的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显着降低了得膏率,却面临是否保留药效活性的质疑。尤其护心复方面临药效物质基础和成分协同研究基础薄弱的背景,如方中主药隔山香、毛冬青、毛麝香都未有明确的有效部位共识,若采用文献常用的单一的指标成分或笼统的有效部位评价其过柱精制工艺合理性,显得苍白无力。这也是大多数中药复方提取、精制工艺研究面临的普遍背景,即“黑箱”因素的存在。本课题以护心复方药液的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为载体,提出“谱效结合”的评价思路,即以“指纹图谱”主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保留率与关键“药效学”代表的生物活性对复方精制工艺进行评价。护心复方药液经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后,醇洗液中隔山香、毛冬青、毛麝香、淫羊藿主峰保留率达到90%以上,水洗液未见主峰明显泄漏,上柱液与醇洗液HPLC图谱基本一致,表明护心复方药液经AB—8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很好地保留了HPLC图谱主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包括已知成分淫羊藿苷和异芹菜脑。护心复方药液过柱前后的抗心肌缺血药效学试验结果显示,上柱液及醇洗液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症状,表现为抑制Ⅱ导心电图ST段的升高,缩小梗死范围,抑制血清心肌酶的升高;过柱及水洗液药效作用微弱,在部分指标如梗死区占危险区体积百分数、血清心肌酶AST、LDH未显示药效活性。抗心肌缺血活性强弱的综合比较:醇洗液(0.4g/kg/d))上柱液(0.4g/kg/d))过柱及水洗液(0.4g/kg/d)。表明护心复方药液经AB—8大孔吸附树脂精制,醇洗液保留了护心复方药液抗心肌缺血活性。“谱效结合”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了物质基础及其效应,适合中药制剂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不是完全清晰的研究背景,尊重中药制剂多成分作用的特点。即使药效物质基础在我们指纹图谱视野之外,药效学指标的复核也会避免工艺路线的差错。采用“谱效结合”的评价指标,有助于我们在尚未完全认识药材或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现有状况下,减少因药效物质基础及协同作用的“黑箱”因素所导致工艺研究出现差错的概率;同时“谱效结合”的工艺评价过程所积累的不同工艺产物的多批“谱”与“效”的相关性研究又为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成分协同作用研究提供了线索,为“谱效学”或“组效学”的研究提供了素材。本项目的研究特色在于以传承和发展民间草药为主线,将隔山香基础研究与护心胶囊“二次开发”紧密结合,以新工艺的运用和新剂型的开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将产品的“技术含量”与民间草药基础研究的“科学内涵”结合起来,是传承和发展民间草药可行技术路线的具体实施。本项目的创新点在于从隔山香药材中分离获得新化合物1个,首次从该药材分离化合物7个,丰富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首次以两种专属性成分为指标,建立了包括药材TLC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HPLC图谱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护心胶囊“二次开发”的关键工艺——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进行了多指标结合的优化筛选。本项目的创新点还在于提出并实施“谱效结合”的工艺评价方法,以指纹图谱主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保留率与关键药效学实验所代表的生物活性对中药制剂新工艺进行评价,丰富和发展了中药药剂学的工艺评价方法。

黄胜立,黄昭穗,刘开渊,余桂翔[9](2007)在《脑安胶囊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文中研究指明

张旭静,孔建龙,王桂清[10](2006)在《脑安软胶囊治疗疼痛和偏头痛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脑安软胶囊治疗疼痛和偏头痛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腹腔注射醋酸制备小鼠疼痛模型;观察脑安软胶囊对正常小鼠脑膜微循环的影响;采用Cristina Tassorelli硝酸甘油法复制大鼠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免疫组化ABC法研究脑安软胶囊对偏头痛大鼠脑组织早快基因C-fos的表达的影响。结果:脑安软胶囊可以减轻小鼠扭体反应,改善小鼠脑微循环,减轻疼痛反应,明显降低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阳性细胞数。结论:脑安软胶囊具有治疗实验性疼痛和偏头痛的作用。

二、脑安胶囊萃取液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安胶囊萃取液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血栓通胶囊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和治疗进展
    2 缺血性中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中风治疗的研究进展
    4 缺血性中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5 复方血栓通胶囊组成成分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
    6 回顾与总结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的保护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复方血栓通胶囊抗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血管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
        2 复方血栓通胶囊抗脑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的作用研究
        3 复方血栓通胶囊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研究
        4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
        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讨论
    1 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的建立
    2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3 复方血栓通胶囊抗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脑安胶囊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观察指标
    1.3 治疗方案
    1.4 依从性、不良反应及其停药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血流动力学积分值
    2.2 两侧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3 讨 论

(3)脑安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2.1 参与者与研究对象分析
    2.2 均衡性检验
    2.3 两组临床疗效 (见表1)
    2.4 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 (见表2)
    2.5 血液流变学指标
    2.6 药物不良反应
3 讨 论

(4)长沙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监测及早期识别与快速转运技术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脑卒中发病率监测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脑卒中发病率监测
        1.2.2 脑卒中及亚型分类和诊断标准
        1.2.3 质量控制
        1.2.4 数据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脑卒中发病率及变化趋势
        2.2 脑卒中各亚型发病率及变化趋势
        2.3 脑卒中各亚型占卒中的比例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二部分 早期识别及急救转运干预效果评价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基线调查
        1.2.2 干预方法
        1.2.3 干预期间就诊患者信息登记
        1.2.4 干预效果评价
        1.2.5 研究工具
        1.2.6 质量控制
        1.2.7 数据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早期识别及急救转运知识水平变化
        2.2 两社区患者急救转运时间及临床症状比较
        2.3 发病3月后两组患者存活者BI评分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三部分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筛查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筛查工作人员的组成及培训
        1.2.2 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的内容
        1.2.3 质量控制
        1.2.4 数据处理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ET-1和TM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脑梗死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脑梗死病位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脑梗死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4 中医学对脑梗死证候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5 中医学对脑梗死治疗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6 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现代实验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2.1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2 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3. MCAO模型研究进展
        3.1 动物选择
        3.2 MCAO模型研究现状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给药
        2.2 模型建立
        2.3 指标测定
        2.4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浆ET-1含量的影响
        3.2 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浆TM含量的影响
讨论
    1. 心脑通络液的立法分析
    2. 心脑通络液的组方分析
        2.1 方剂配伍分析
        2.2 现代药理研究
    3.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浆ET-1含量的影响
    4.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浆TM含量的影响
    5. 心脑通络液与异病同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6)脑安胶囊对320例卒中高危患者的干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分组与均衡性
    1.3 干预措施
    1.4 评估标准
    1.5 随访标准
    1.6 设计、实施和评估者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线危险因素的均衡性检验
    2.2 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比较
    2.3 干预前后血压、血脂及CVHP积分的比较
    2.4 失访、依从性与不良反应
3 讨论

(8)隔山香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复方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谱效结合”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隔山香药材文献研究
        (一) 隔山香的中医药论述及临床应用
        (二) 隔山香药效物质基础文献研究
        (三) 隔山香药理文献研究
        (四) 山芹属植物文献研究
    二、护心胶囊“二次开发”工艺关键的文献研究
    三、中药制剂工艺评价的文献研究及“谱效结合”评价方法的提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隔山香成分分离与药材质量控制研究
        一、材料与仪器
        (一) 材料与试剂
        (二) 仪器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一) 隔山香挥发油的GC/MS分析
        (二) 隔山香醇提浸膏的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
        1. 隔山香药材提取与分离
        2. 结构鉴定
        (三) 建立隔山香药材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的TLC鉴别方法
        (四) 建立隔山香药材HPLC色谱方法
        (五) 隔山香药材中两种专属性成分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六) 隔山香药材提取液过AB-8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路线的研究
        三、小结
    第二章 护心复方药液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研究
        一、材料与仪器
        (一) 材料
        (二) 仪器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一) 护心复方HPLC图谱和药液中总黄酮UV测定方法的建立
        (二) 护心复方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最大上样量研究
        (三) 洗脱溶媒种类考察
        (五) 上柱终点、水洗终点、醇洗终点的颜色检视反应
        三、小结
    第三章 护心复方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的评价研究
        一、材料与仪器
        (一) 材料
        (二) 药品与试剂
        (三) 动物
        (四) 仪器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一) 护心方药液过柱前后HPLC图谱主峰保留率测定
        (二) 护心复方药液过柱前后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药效作用比较
        三、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脑安胶囊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 检测仪器与方法:
    3.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二、结果
    1. 两组间性别和年龄均衡性检验:
    2. 两组间CVHI单项指标的比较:
    3. 两组间CVHI积分的比较:
    4. 两组间脑卒中发病率的比较:
三、讨论

四、脑安胶囊萃取液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血栓通胶囊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D]. 甘海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2]脑安胶囊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杨永举,郭吉平,曹奕丰,黄久仪,王艳,刘广西,顾祯茂,李学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05)
  • [3]脑安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J]. 周莉,郭兰,饶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09)
  • [4]长沙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监测及早期识别与快速转运技术评估[D]. 孙新刚. 中南大学, 2012(12)
  • [5]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ET-1和TM含量的影响[D]. 闫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6]脑安胶囊对320例卒中高危患者的干预效果[J]. 黄昭穗,黄胜立,梁萌,刘靓,黄昭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9(01)
  • [7]脑安胶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 黄胜立,黄昭穗,刘开渊,余桂翔. 实用医学杂志, 2008(14)
  • [8]隔山香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复方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谱效结合”的评价研究[D]. 张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9]脑安胶囊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J]. 黄胜立,黄昭穗,刘开渊,余桂翔.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7(06)
  • [10]脑安软胶囊治疗疼痛和偏头痛的研究[J]. 张旭静,孔建龙,王桂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6(06)

标签:;  ;  ;  ;  ;  

脑安胶囊提取物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